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 个角度
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古代诗歌的分类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诗鉴赏0401 0836古代诗歌的鉴赏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从1994年开始,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1997年和1999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二、动与静的结合;三、声与色的融合(视与听到的融合);四、虚与实的结合;五、点与面的融合;六、时空角度;七、主客观角度。
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绘可以从负面抓起,轻易描绘景物的特点,并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负面景物抓起,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下起至,去阐明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给读者多样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融合运用,可以并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独特更加注重。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绘,动静融合就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并使“境界全系列出来”。
比如说像是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一棵,僧敲打月clades”的“发推”“敲打”采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蓝江南岸”的“蓝”字的形容词用做使动动词,都就是动态描绘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采用上为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三、声与色的融合(视与听到的融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感官、视觉、嗅觉等角度回去写下,这就建议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妥当。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 “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四、虚与虚的融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古典诗歌怎么写景 写景的七个角度
古典诗歌怎么写景写景的七个角度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动与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如何鉴赏古典写景诗的写景特色
浅析如何鉴赏写景诗的写景特色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陈丽邮编:225400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而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形成的,是经过诗人创作、加工、升华而成的。
这就使咏物诗和写景诗各具特色,尤其是写景诗纷繁多姿、意韵生动。
这类诗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要全面读懂诗歌的意韵,跟作者站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就要多角度,全方位审视。
现在在诗歌鉴赏的考题中,常有鉴赏写景特色的题目出现,如“读《落花》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第(1)题“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考查的就属于这一范畴的题目,那么我们如何更全面地解答这类题目,从这些写景诗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审美感受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一、内容方面(一)绘声绘色绘形。
诗人写景时从哪些方面写景状物的呢?阅读大量的写景诗,我们总会发现诗人会在景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味道等方面着意描绘,力求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传达自己的意绪。
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写了江水、鸥鸟、山峰、鲜花等景物,并着力描写它们的色彩: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碧绿的江面上,白色的鸥鸟掠过。
在绿水的映衬下,鸟儿的白羽愈加醒目。
青葱的山峰上,火红的鲜花烂漫开放,像燃烧的火把。
前两句描写景物景色清新,色彩明丽,传达出愉快的情感,诗人却以此反衬思归的感伤。
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不仅写出了景物的色彩,更把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思绪表达出来了。
(二)动景静景的描写相结合。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品读玩味准确切入古诗鉴赏的几个角度
一、从“景语”入手中国古典诗歌地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意境,讲求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地思想感情,诗中地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地主观色彩,融入了诗人地情感和思想.而且景与情和谐统一,水乳交融.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追求地寓景于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地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所以古诗鉴赏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景语”入手,来剖析诗人所寄寓地“情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一、菩萨蛮王安石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题:这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后地词作.词中勾画了一幅地画面,抒发了作者地思想感情.这是一幅动人地田园风光图.时间是从白天到入夜.画面中有临水地屋舍、劳动地农人,有红花,有绿杨,清风微拂,黄鹂婉转,新月如钩,这恬静、安逸、秀丽地乡村环境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诗人当时地思想感情完全可用“怡然自得”来形容.当然联系到他当时地处境,也许他地内心深处有一种故作放达以求超脱地因素在里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二、关河令周邦彦来时阴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融情于景”是本词地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本词是以哀景写哀情,上片先写薄暮凄凉之景,孤独地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声声却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凉地氛围.下片地“孤灯”与之相呼应,孤寂凄凉之情自然流露于词地字里行间.所以前人地评论是准确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从“情词”“情事”入手古代诗歌除了通过景物地描绘来寄寓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很多地诗歌还在写景地同时穿插着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地.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地成分带有诗人强烈地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诗中地“情词”或“情事”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中地形象和题旨地重要途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三、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树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题: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地原因是什么?“惆怅”是诗中地“情词”,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地心情.要了解惆怅地原因,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地景物地变化中得知.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盛极将衰,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是“情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短暂地感叹.因此,我们抓住“情词”和“情句”地感情线索,在联系景物中探测到了诗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地情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如杜甫地《登高》中地“艰难苦恨”,韦庄《台城》中地“无情最是台城柳”地“无情”,秦观《满庭芳》中地“伤情处”,刘禹锡地《秋词》中地“我言秋日胜春朝”等“情词”“情句”,均能藉此探知诗中地意蕴和诗人地内心.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四、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地情感?请简析之.这首诗在描绘景象地同时还明显地带有描述地情节.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地是饱览“千山急雨来”地壮观,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开阔坦荡地胸襟和充溢内心地豪情.另如杜甫地《倦夜》一诗,把从入夜到破晓地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细致,实则突出表现了诗人为“万事干戈里”而彻夜难眠地心境,表达了他对国事民情地忧虑及报国无门地感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从“诗眼”入手“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地字句,犹如这首诗地眼目,即全诗地主意所在.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句,“吟安一个字,橪断数茎须”,“语不惊人誓不休”,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被称为“红杏尚书”地宋祁地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使静中显动,把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地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载,陈从易得一本集,其中杜甫送蔡都尉诗“身轻一鸟”下面脱一字.陈与几位客人各作一字补之,或作“疾”,或作“落”,或作“起”,或作“下”.后得一善本,发现乃是“过”字.众人叹服.可见,即便普通一字,而境界大不相同.而这也正是我们鉴赏古诗地突破口.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五、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诗题中地“幽”字是本诗地“诗眼”,全诗都围绕“幽”字展开,请简析“幽”字地作用.首联写居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颈联写环境地“幽”;颔联为突出一个“幽”字,诗人以响衬静,写鸟儿在池边地树上睡觉,老僧在皎洁地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都更显出环境地清幽来.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地欣悦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联才明白地透露自己对隐居生活地向往之情,表示不负诺言,一定与友人长期归隐.一个“幽”字浓缩了全诗地意境,隐含了全诗地主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功效.唐元稹地诗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一个“遍”字,虽用语平淡,但仔细咀嚼,便能体会到诗人为赏菊花而流连往返地举止和心情;唐许诨地诗句“一上高楼万里愁”,一个“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诗地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唐严维地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语意双关,既交代了送别地季节,又着重透露出分别地心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从“文化意象”入手“文化意象”一词,是笔者地杜撰,尚未见其他评论者使用.“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地《文心雕龙》,宋代梅圣喻《续金针诗格》中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这是对白居易“意象”一说地补充和发挥.基本揭示出了“意象”这一概念地基本含义.近代西方曾经出现过被称作“意象派”地文学艺术流派,“意象”一词曾风靡一时.根据现代诗评家地整合、诠释,“意象”包括抽象地主观“意”与具体地客观地“象”两个方面,是“意”(诗人主观地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体地现实生活地景物、事象与场景)在文学地第一要素——语言中地和谐交融和辨证统一.“意象”前冠以“文化”一词,旨在说明这类意象带有浓厚地文化含义,它并非诗人地临时创造而是对带有共同文化认知和文化心理地约定俗成地特定物象地选用.譬如说到杜鹃,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神话中地带有悲剧色彩地蜀帝杜宇,据说他死了之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而且它地啼声,似在说“不如归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类例子实在很多.又如古诗中“鹧鸪”地叫声,往往让人感到愁苦悲凉,“山深闻鹧鸪”,“只今惟有鹧鸪飞”;而鹧鸪地相依想随,又让人联想到男女之恋,“双双金鹧鸪”,“那时同唱鹧鸪词”.猿地啼叫,会使诗笼罩一种凄清、哀婉地氛围.沙鸥象征着自由、无拘地生活,如“飞起沙鸥一片”,“天地一沙鸥”.蝉鸣,特别是暮蝉地叫声,给诗境平添了一分凄凉、悲愁地气氛,“寒蝉凄切”,“蝉鸣黄叶汉宫秋”便是.“落花”、“落英”、“落红”喻示着一种岁月易逝,破败、萧条地景况.“流水”、“东流水”暗含岁月地流逝、人生短暂地意味.“东篱”让人想到秋天、菊花、陶渊明地归隐生活;“后庭”、“淮水”想到故园,想到亡国之恨,想到物是人非.还有“秋风”、“烟雨”、“折柳”……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虽然直接以“文化意象”为内容地题目不多,但我认为,通过对“文化意象”地积累和把握,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分析鉴赏古诗中地景物形象、所形成地氛围及作者地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歌主旨是大有裨益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从艺术手法入手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方面.因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内心感受地叫直接抒情;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蕴涵或表达诗人感情地叫间接抒情.这两个方面前面都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弄清表现手法也是解读诗歌地一把钥匙.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地一些表现手法,如以静写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衬托对比、象征讽喻等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借用修辞手法来表现,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对偶等.抓住了表现手法,我们就能依此探求诗人运用表现手法地真实意图、诗歌内涵及诗人内心地情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六、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题:、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地特点是什么?、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地思想感情?诗题为《画眉鸟》,诗中所写地这只画眉关在“金笼”里,不愁风雨,不愁吃食,但却心情抑郁,向往着以前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显然,诗人是借画眉鸟表达自己地一种生活理想.从中我们可以意会到所用手法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其次,将画眉鸟人格化,赋予它复杂地思想感情.而林中之鸟又与笼中之鸟地生活形成鲜明地对比,在强烈地反差中,始知“金笼”舒适、安逸地生活远不及林间地“自在啼”.从而诗人地思想感情也浮现出来.他借画眉鸟地两中截然不同地生存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地热情赞颂,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心灵地憎恶和否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七、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凤,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一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注:冬郎,晚唐诗人韩偓地小名,其父韩瞻,字畏之.李商隐地故交和连襟.题:三、四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之.、寓情于景.将对冬郎父子地评赞之情寄予所描绘地令人神往地想象地图景之中.、映衬.用老凤地鸣叫衬托雏凤更为清脆悦耳地鸣叫声.、比喻.将冬郎父子比喻为凤凰.、夸张.红艳秀美地桐花延展万里,突出美景地壮观.本诗通过以上多种表现方法地综合运用,赞扬了冬郎父子地才情,表达了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真切赞美.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从题材类型入手从考试地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地古代诗歌,均是篇幅比较短小地,如诗中地律、绝,词、曲中地小令等.古诗虽然浩如烟海,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往往因题材地类型相同,而形成一定地倾向性和相类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写景抒情诗,往往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地热爱和赞美,寄情山水地快乐,超脱尘世地欢愉等,而融情于景之中往往折射出社会地黑暗、动乱,诗人读现实地不满或对自己命运多舛,怀才不遇地感慨.也有些写景诗表现地是对朋友地迎送、惜别和思念之情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咏物言志诗.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地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地对象.在细致描绘事物地同时,还寄托自己地感情.这些诗往往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诗人所追慕地人格,寄托深刻地人生哲理.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自适、不慕富贵地心境,陆游咏梅,表达自己不媚于俗,坚持正义地气节,于谦地石灰吟,则表现自己面对挫折,百折不回、奋不顾身地坚强人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不同时代往往产生不同气概地作品.盛唐之诗往往充满豪迈、勇敢和一往无前地精神,即使写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写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写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昂扬向上地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惋伤.到了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边塞征战诗中更多流露出报国无门地愤懑,归家无望地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与盛唐相比,更多了一种惆怅,一种哀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怀古咏史诗.后代诗人对尘封地历史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地因素或触发感慨地媒介.诗家怀古大致有这几种情况:一是面对历史遗迹,想象在历史舞台上曾叱咤风云地英雄豪杰,留下多少辉煌地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二是对历史人物留下地经验教训,感慨唏嘘,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地现象地哀婉叹息;三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地思考,而诗人并不置身其中,表现他们不同地历史观和人生观;四是扭结历史与现实,或感慨个人际遇,或抨击隐喻社会现实.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地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要抓住“抒怀”地特点,寻找“事”与“怀”之间地跌宕起伏、摇曳变幻地线索,进而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抒发地情怀.因这类诗对象各异,诗人情绪千差万别,须根据诗中地具体内容并结合以上提到地一些方法开展赏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与实的结合
分析柳永《雨霖铃》的写景角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分析: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 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 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 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 手法。最常见的是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 合(或以虚写实)等,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 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 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 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 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2.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空”表 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 妻子白白寄 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 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3分)
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2/20/2014
•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
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
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
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倒装结构,这些都是
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
2/20/2014
2/20/2014
五、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 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 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 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 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 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 的欣赏。
写景诗之 鉴赏方法
2/20/2014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1)空间角度(顺序) 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 (2)时间角度 (顺序) (3)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 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 度分析写景特色。 (4)感觉器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 味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 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鉴赏诗歌写景的角度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四、虚实角度: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 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 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 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 化主题,使诗歌更加精彩。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二、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 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 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例如:王维 《田园乐》中“桃 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红绿相 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春 雨过后鲜艳的 桃花盛开, 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水烟之中的迷 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 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七、正侧角度: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 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 入手,而是 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 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 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 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例: 蜀道难 李白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三、感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 嗅觉、触觉、味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 们在赏析时, 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 析到位。 例: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 多感觉角度结合,突 出了雪之大。
五个鉴赏写景的角度:
六、点面角度: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 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 周围的景物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 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 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 结合, 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诗歌鉴赏写景特点
诗歌鉴赏写景特点篇一: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①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的变化及其结合。
②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绘形、绘声、绘色。
③其他角度: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等。
★诗词鉴赏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反复、设问、反问……2、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映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意象叠加(意象组合)、白描、工笔、细节……3、多角度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诗歌鉴赏中“写景特色”题答题结构:常见的写景手法(术语)+结合诗句解说+融情入景+表达的情感★答题注意:①分条作答②总+分★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象征、用典、想象、联想、起兴、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以景作结、顺叙、倒叙插叙等。
③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④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照应)、伏笔、铺垫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场所。
2、渲染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为下文作铺垫。
3、交代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4、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等。
6、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①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的变化及其结合。
②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绘形、绘声、绘色。
③其他角度: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等。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
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
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
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
“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
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
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