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
适应旅游城镇发展的设施体系规划探索——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为例
适应旅游城镇发展的设施体系规划探索——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为例蔡穗虹姚苑平周艺【摘要】构建完善的设施体系是完善城镇功能的重要环节,而对于旅游城镇而言,形成以旅游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更是提升城镇的游客承载能力和旅游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
根据旅游城镇的特点,其设施体系由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构成。
本文借助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按照旅游策划的思路,分析旅游小镇“使用者”的活动及设施需求,由设施“使用者”数量核定设施规模,再按照设施布置需求及地方特色城镇建设需要,合理确定设施布局,探索适应于旅游城镇发展的设施体系规划路径,为旅游城镇设施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旅游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鲁朗国际旅游小镇1.旅游城镇化与旅游城镇目前,旅游业在城镇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镇经济的发展、就业的带动以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都有很显著的作用,更出现了一批以旅游城镇化为动力的旅游城镇,特别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一批主题鲜明的滨海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文化古镇、民族风情城镇等特色旅游城镇方兴未艾,成为中国城镇建设的模式之一。
旅游城镇通过开发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民俗等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促进城镇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对促进城镇设施的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实力都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逐步从观光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型,旅游城镇将进一步获得更大发展。
然而,由于旅游服务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困扰着旅游城镇发展的游客过夜率不高、旺客不旺财、强烈的季节性波动及旅游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2.旅游城镇对城镇设施的特殊要求构建完善的设施体系是健全、完善城镇功能的重要环节。
而对于旅游城镇而言,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对提高游客过夜率、提升旅游收入、减缓季节性波动、减少旅游安全隐患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文化旅游规划、项目、设施与配套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规划、项目、设施与配套建设调研报告关于文化旅游规划、项目、设施与配套建设调研报告的物流工建设、运营,电力设施建设不足将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除市、区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园区以外的、为数众多的各类中小型产业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公共配套设施普遍较为落后。
随着入驻各产业园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问题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归纳起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有:目前各产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设施规划基本完备,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征地拆迁缓慢、手续繁琐等原因,某些市政项目建设比较缓慢市政设施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园区企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如道路交通方面,平湖物流基地、坂田片区、大鹏片区、葵涌片区等园区均面临道路设施滞后问园区公交线路不足。
用电方面,平湖物流基地反映电力设施不足将影响园区项目建设。
排洪方面,大鹏片区需要增加排洪设施。
治安方面,宝龙园区存在设备缺乏问题。
污水处理方面,各园区没有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园区内污水管网尚未完善,污水由企业各自处理,导致重复建设。
作为IC产业的集中地,宝龙没有规划建设为IC产业配套的危险化学品仓库,IC企业必需的高质量供电系统也有待完善。
目前各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滞后,园区普遍缺乏生活、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商业、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不发达,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坂田片区没有高级酒店等上档次的商业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华为、新天下等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商务活动;大鹏片区和宝龙园区存在有线电视接入问题;告显示,宝龙园区目前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活动中心、商场、医院和菜市场。
此外,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
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
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现状分析与探究
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现状分析与探究文 /袁元【摘要】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但各景区的公共设施大都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建立合理的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从明确景区类型、设定合理主题、统一规划设施、树立区域性景区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景区内的设施设备,树立良好的景区品牌形象。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上旬刊)【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关键词】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系统;品牌随着全国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各地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其整体配套设施(如信息系统、交通系统、卫生系统、休息系统等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
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个别景区的公共设施不齐全,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情况,因此很难突出景区自身的特点,更谈不上树立景区的品牌形象。
合理的景区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满足游人在景区内游玩的一系列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景区建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
因此,旅游风景区的公共设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设施的概念与分类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一般公共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类有:公共管理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休息设施、公共照明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景观设施、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教育设施等。
旅游是休闲娱乐类的项目,景区内公共设施的种类也比较全面,从游人进入景区开始,用空间序列的方式排列,依次是信息系统、交通系统、卫生系统、休息系统、照明系统、商业服务系统和景区管理系统设施等。
二、国内旅游景区的分类及现有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如按照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可分为五类,即自然类旅游景区、人文类旅游景区、复合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和社会类旅游景区;按照景区的主导功能分类则可分为四大类,即观光类旅游景区、度假类旅游景区、科考类旅游景区和游乐类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也可分为五大类,即A级、2A级、3A级、4A级、5A级。
旅游景区规划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
旅游景区规划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引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的产业之一,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策略对于景区的发展和游客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游客体验。
一、旅游景区规划的背景和意义旅游景区规划是指对旅游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达到提升景区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卫生等方面。
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原则1. 便利性原则: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便利游客的出行和活动,减少游客的等待时间和不便之处。
例如,交通设施应该便捷、舒适,餐饮设施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住宿设施应该舒适、安全等。
2. 经济性原则: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减少运输成本;通过合理布局餐饮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3. 环境友好原则: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该尊重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住宿设施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餐饮设施应该推广绿色环保的餐具和食材等。
三、交通设施的布局策略交通设施是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交通设施布局能够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和游览效率。
在交通设施的布局策略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枢纽的规划:合理规划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服务,方便游客的到达和离开。
2. 内部交通网络的规划:景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应该合理规划,包括道路、步行街、自行车道等,以方便游客的游览和活动。
3. 交通工具的优化选择:根据景区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观光车、游船等,以提供不同的游览体验。
017.控规层面小城镇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控规层面小城镇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孙楠摘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对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为例,一、将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经济性质分为盈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三级配置;二、确定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类型,即进行刚性控制或弹性引导;三、进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规模与布局规划,首先进行用地评估,进而以此为基础确定具体规模布局;四、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规划过程严格参照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中的各项贵定;进行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以GIS为平台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以期在控规的镇区公服设施配置环节中,构建一个合理、便捷、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体系。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GIS1研究背景1.1政策背景及研究意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转型升级,小城镇在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间、投融资空间、产业转移空间、消费结构空间等方面作用和潜力得以凸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形成的较大的投资效应[1]。
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的发展新引擎。
第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在消除社会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发展文化教育、保护公共环境、增加社会就业、强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2]。
城市规划中需关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要合理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保障公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与公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第三,为北京大学姚洋教授的公正理论中提出的“对其他物品的依据功利主义的分配。
”城市规划在满足公众基本权利和物品分配的前提下,要注重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开发的效率。
城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城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交通基础设施1、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增加城市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特别是通往主要旅游景点的线路。
优化公交站点布局,使其更便于游客上下车。
引入智能公交系统,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方便游客规划行程。
发展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等,连接城市中心与周边旅游区域。
2、旅游专线设立开设旅游专线巴士,串联起市内各个热门景点。
旅游专线巴士应具备舒适的座椅、空调设施以及导游讲解服务。
根据旅游淡旺季和游客流量,灵活调整专线巴士的运营时间和班次。
3、停车场建设在主要旅游景点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
同时,配备智能化的停车引导系统,帮助游客快速找到空位。
鼓励酒店、商场等配套设施提供共享停车位,缓解旅游高峰时期的停车压力。
4、自行车道与步行道规划规划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连接城市公园、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区域。
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点,方便游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二、住宿基础设施1、酒店多元化发展鼓励建设不同档次和类型的酒店,包括经济型酒店、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供个性化服务。
2、民宿规范与扶持制定民宿管理规范,确保民宿的安全、卫生和服务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民宿给予政策扶持,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
3、露营地建设在城市周边合适的地点建设露营地,提供帐篷、房车等露营设施,以及餐饮、洗浴等配套服务。
三、餐饮基础设施1、特色美食街区打造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集中展示和销售当地的特色美食。
加强对美食街区的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
2、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烹饪技艺和服务水平。
鼓励餐饮企业创新菜品,结合当地文化推出特色餐饮。
3、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旅游餐饮场所的检查力度。
设立游客投诉渠道,及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四、旅游信息服务基础设施1、游客中心建设在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景区等地设立游客中心,提供旅游咨询、地图、导游服务预订等一站式服务。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思路调研报告(1)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思路调研报告(1)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县委提出的“一个中心”、“四大战略”,促进**旅游快速、持续发展。
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调研课题,以求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尝试着对**旅游的发展方向作一个参考性定位,探寻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客观地看待迅猛发展的**旅游对于**旅游的发展,业内人士有此评价:“**只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省内外其他景点要用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
”省、州有关领导也曾以“**速度”来盛赞**在旅游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但是理性地讲,这种“速成”的运作和开发,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磨合,很多因素和矛盾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延,**旅游内容与形式的“两极”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绚丽的旅游光环相对于周边县市旅游平稳而延缓的推进,**旅游的发展近于“横空出世,一夜成名”。
这种迅急而猛烈的势头,于内于外,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1.旅游发展观念广泛深入站在县委、县政府的层面,旅游业已明确纳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二,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期望值较高、回报值丰厚而直接的产业。
2.社会影响力强盛借助旅游造势,**在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飞速飙升,客观上为招引重点项目投资、重大企业落户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以旅游为载体,局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始终困扰**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产业带动成效显著第一,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应势规模化发展,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主要表现在县城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增强及景区附近广大群众经济渠道的拓宽;第二,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
不可避免的遗憾时间短,步子急,势头猛,前行的愿望空前强烈,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导向和意识观念,主观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成熟的思考,客观上更不能立竿见影予以解决,因之留下一些需要储备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弥补的遗憾。
【精选】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路径—可编辑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路径多年来,旅游产业的开发一直聚焦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旅游业态、旅游市场是研究的核心,很少有人关注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这造成了多地旅游设施建设的缺失。
而随着旅游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服务要求旅游交通网、智慧旅游网、公共服务体系网三网合一,构建全域覆盖、全面发展、具有目的地结构体系的全面性服务架构。
这对旅游设施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开放、完善、便捷将成为今后提升的重点。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旅游设施建设,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旅游设施建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和可操作。
笔者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架构进行梳理,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需求,提出五个思维导向与五个提升路径,并对PPP模式下的旅游设施建设提出建议。
一、全域旅游设施建设的思维导向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旅游者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具有功能复合性、设施景观化、服务多群体、承载弹性化的特征。
旅游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为满足游客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基础性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统称,是提供社会性服务的设施。
旅游的本质是消费的搬运,而旅游消费业态的支撑需要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因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增加投入、深化结构,形成与商业服务的良性互动。
笔者认为,可以围绕“市场化思维、产品化思维、供给侧改革思维、全域化思维、主客共享思维”五大思维导向,以及“交通设施建设从功能型向产品型延伸、旅游厕所建设、与新型业态相关的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化设施建设”四大热点方向,建设提升旅游设施。
二、全域旅游设施建设的提升路径1.旅游交通体系——道路+节点构成收益结构旅游交通体系有“大交通”与“小交通”之分。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和特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信息咨询、交通运输、文化展示、安全保障以及其他旅游相关的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元化、全面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1. 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例如旅游信息咨询、导游服务、交通运输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2. 全面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覆盖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安全等,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协同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网络,以提供高效的服务。
4. 可持续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要能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优化。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 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目前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以各个相关部门的独立行动为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服务缺乏协同等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来整合和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
对策: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机构,负责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2. 信息不对称目前旅游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平台和渠道,游客难以获取准确且及时的旅游信息。
这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对策: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
3. 交通运输不畅旅游交通是旅行的基础,如果交通不畅,游客的旅游体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一些旅游景点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对策: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旅游景点周边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4. 安全保障不足旅游安全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一些旅游景点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存在着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对策:加强对旅游景点的安全管理,提高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基于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基于小城镇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作者:***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5期摘要:目前国内关于生活圈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宏观都市圈层面城市间的通勤圈,以及微观社区层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圈,而中观层面构建生活圈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试图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例,在中观层面通过对小城镇生活特征进行总结,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特征构建基本生活圈和品质生活圈两类圈层,利用GIS软件可达性分析各城镇的辐射范围,空间上落实两类圈层,结合各类设施时间特征和功能特征,以及城镇的功能特色,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同时对中心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完善全国广大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一个可以考虑的修正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瓦房店市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5.013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5-0092-09 文献标识码:A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Small Town Life Circle: Taking Wafangdian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KANG Xiaojuan[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circle theory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muting circle between cities at the level of macro metropolitan circle, and the daily life circle of urban residents at the level of micro community, lac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circle at the meso level. Taking Wafangdia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life characteristics in small towns at the meso level, and construct two kinds of circles of basic life circle and quality life circle according to the us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by analyzing the radiation scope of each town us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GIS software, implementing two kinds of circles in space, and combining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acilities and tow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life circle. Meanwhi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land layout of the central city.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hopes to provide a correction factor that can be considered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large and small towns in China,and to provide a new working idea for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elements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Keywords] small town life circle;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allocation; optimization;Wafangdian City引言《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1]。
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及运营模式探索
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及运营模式探索作者:曾志祥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7年第04期旅游小城镇不同于一般小城镇,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它的开发建设及运营模式,需要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就是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发展为特色,以城镇规划规范和旅游产业规划规范的双重要求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作为产业支撑来主导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配合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产城一体化系统整合。
须采取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整体经营、整体规划以及产权结合经营的模式,增加人口承载力,带动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一、旅游小城镇开发的六大策略旅游小城镇的开发,需把握三个重要思路:第一,进行景区化打造。
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景区/景点),打造特色化的风貌景观,设计合理的导引系统及游线,形成景区的功能及配套。
第二,形成夜间休闲业态聚集。
大力发展餐饮、商业、娱乐、演艺等休闲业态,形成消费集聚区,并进行休闲导向下的服务配套,指向城镇及旅游产业两个方面。
第三,打造休闲度假居住。
利用旅游带来的人气,在开发住宅地产之外,发展旅游接待和旅游度假地产。
(一)泛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产业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集聚人口,形成就业的关键。
在城镇化体系架构下,应以泛旅游产业体系为构建重点,发挥传统旅游产业的联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养生、运动或当地特色产业(如玉石、陶瓷等)的整合,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
在此基础上,研究泛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旅游业态及要素规划,为政府及企业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从而形成一整套产业发展规划,为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二)特色旅游吸引核的设计有旅游吸引核才会吸引游客,产生消费聚集,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没有吸引核,难以引导城镇化。
对于休闲小城镇来说,可以形成休闲聚集中心,进而带动城镇化。
旅游吸引核的设计对小城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自然景观、文化遗存、休闲度假要素、滨海滨湖、温泉、甚至博彩等,均可作为旅游吸引核。
例析景区小城镇旅游规划建设
例析景区小城镇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小城镇是小城镇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依附于某类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以为其开发或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不同于一般小城镇,它们以旅游产业为发展重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小城镇的建设能够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发展,能很好地解决景区因游客少而引起的收入问题,提高景区周边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推动小城镇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
1.长白山旅游景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1.1我国小城镇发展给长白山旅游业带来的畅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我国,着力于小城镇建设的省市有很多,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广西的北部湾等。
在这些地区,它们进行小城镇建设的时候,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让小城镇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对长白山来说,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此推动小城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长白山旅游景区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区位偏远、适游时间较短、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服务设施不健全、景区范围有限、高等级旅游产品较少、旅游项目较为单一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不够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时的提出发展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一方面拓宽长白山旅游景区的旅游服务范围,增加更多的地方文化资源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了解长白山文化。
另一方面带动长白山周边的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扩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多可观光,可游玩的产品和设施,进而使长白山旅游业发展更大更稳。
1.2对于长白山景区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初步设想发展旅游小城镇首先是依托城镇或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在区域内使人们获得观赏,度假、娱乐、健身、回归自然的需求。
在构建要素中生态与文脉是小城镇旅游资源的主导因素。
如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小城镇规划的关键。
旅游资源开发与小城镇建设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以便吸引游客观景揽胜。
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可持续利用。
旅游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路旅游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工程咨询中心目录第1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1.1 项目名称 (1)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1.2 项目概况 (2)1.2.1 地理位置 (2)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 (2)1.2.3 项目投资及财务分析 (3)第2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4)2.1 用地需求分析 (4)2.2 土地价格现状与预测 (6)2.3建设规模 (13)第3章项目选址与开发条件分析 (14)3.1 项目选址 (14)3.2 开发条件 (14)第4章开发建设方案 (16)4.1 规划布局方案 (16)4.1.1 用地规划 (16)4.2 开发建设内容及规模 (17)4.2.1 土石方工程 (17)4.2.2 道路工程 (17)4.2.3 给水工程 (20)4.2.4 排水工程 (20)4.2.5 中水管网工程 (21)4.2.6 电力工程 (21)4.2.7 电信工程 (22)4.2.8 燃气工程 (22)4.2.9 路灯工程 (23)4.2.10 绿化工程 (23)4.2.11 其他公建设施和环卫工程 (23)4.2.12 征地拆迁安置工程 (24)第5章环境影响评价 (25)5.1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5)5.1.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5)5.1.2 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25)5.2 环境保护措施 (25)5.2.1 施工期间环保措施 (25)5.2.2 项目建成后的环保措施 (26)5.3 环境影响评价 (27)第6章项目组织实施 (28)6.1 建设管理模式 (28)6.2 项目建设成本控制 (28)6.3 项目融资与资金管理 (30)6.4 承担单位与工程建设管理 (31)6.4.1 承担单位 (31)6.4.2 工程建设管理 (32)第7章项目实施进度 (34)第8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5)8.1投资估算 (35)8.1.1 投资估算的依据 (35)8.1.2 投资估算的说明 (35)8.1.3 总投资 (38)8.2 资金筹措 (40)第9章财务评价 (41)9.1 财务评价依据及有关参数选取 (41)9.1.1 财务评价依据及有关说明 (41)9.1.2 财务评价参数选取 (41)9.2 土地出让收入测算 (44)9.3 土地开发成本测算 (44)9.4利润估算及利润分配 (45)9.5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45)9.6 清偿能力分析 (45)9.7敏感性分析 (46)9.8财务评价结论 (47)第10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3)第11章风险分析 (54)11.1 风险分析 (54)11.1.1 市场风险 (54)11.1.2 融资风险 (54)11.1.3 投资风险 (54)11.1.4 社会影响风险 (55)11.1.5 政策环境风险 (55)11.1.6 环境影响风险 (55)11.2 风险对策 (55)11.2.1 市场风险对策 (55)11.2.2 融资风险对策 (56)11.2.3 投资风险对策 (56)11.2.4 社会影响风险对策 (56)11.2.5 政策环境风险对策 (57)11.2.6 环境影响风险对策 (57)第12章结论与建议 (58)12.1 主要结论 (58)12.2 建议 (59)附件:1、区位图;2、厦府[2003]地325号文件《XX市人民政府关于2002C023(XX 路西侧)政府储备用地的批复》;3、厦开国投[2005]011号《XX市开元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关于“XX路旅游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议书的立项请示;4、XXXX路香山----五通段咨询方案。
浅谈旅游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
浅谈旅游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1.旅游小城镇景观规划及其构成要素旅游型小城镇指的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并且城镇主导产业是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小城镇。
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空间环境具有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两个双重的属性,是以小城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景观环境。
旅游型小城镇景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景观类型,它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在小城镇原有的地域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以科学创新规划的规划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具有特色、生态的旅游环境空间,从而吸引着游客前往。
旅游型小城镇景观构成三要素是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三者,在旅游型小城镇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自然要素是由土壤、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的综合体。
在自然要素中,景观植物配置的生长受制于土壤条件;建筑类型和建筑布局受地形地貌要素影响;村镇布局受水文条件的影响。
人工要素指的是能被游客亲身观察到的具体事物,例如,当地民居建筑、当地民族服饰等。
其次,旅游型小城镇周边农业生产也是旅游型小城镇人工要素的重要体现,如田园风光、草原牧场等。
非物质要素指的是小城镇居民的宗教信仰、审美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这些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却是旅游型小城镇景观精神的的核心组成部分,非物质要素是其内容与精神所在。
2.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景观形象是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人们心目中的总体体验的反映。
对于旅游风景区来说,游客短暂的浏览停留很难感受地域文化内涵,景观规划师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候应以游客的角色对场所地域特征的艺术进行再现,让游客容易感知场所特征,并且通过运用的当地材料、构造形式以及历史事件来营造,游客再利用自己的经历经验对规划的景观元素进行再创造,目的是为了创造在本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目中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形象。
对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进行塑造首先要制定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中心区景观、道路景观、广场、小品设施以及导游指示系统等。
如何构建特色小镇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特色小镇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架构和主要内容(一)体系架构根据《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架构为“五大体系,八大工程”。
五大体系具体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八大工程具体为:旅游咨询中心示范工程、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旅游行业“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旅游休闲设施与服务示范工程、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旅游保险示范工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工程。
(二)主要内容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网路信息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游客中心、信息亭、触摸屏、旅游地图指南信息服务、移动短信服务、旅游呼叫中心服务)、旅游标识解说服务(交通导引、景区解说标识标牌、自助导游)。
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安全环境建设(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安全环境建设)、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消防安全、游乐安全、安全标识)、旅游安全机制建设(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安全求助、旅游保险)。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交通通道建设(旅游风景道、游步道、无障碍通道、旅游专线专列、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交通节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站点、旅游码头、旅游机场)、旅游交通服务建设(车辆租赁、自驾车营地、自驾车加油站及维修呼叫服务)。
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便民设施建设(无限网络、通信、邮政、金融等)、免费游憩场所建设(休闲街区、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公共海滩等)、旅游惠民政策(旅游消费券、旅游年票、旅游一卡通、特殊人群优惠政策)。
旅游行政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与相关评定服务、旅游从业者教育培训服务、旅游者消费保障服务。
小镇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理念——“五化”理念特色化理念。
旅游小镇的公共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特色化”的思维,简单概括就是“私人订制”,规划应当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生态元素,打造景观化公共服务设施,使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一定的景观性、文化性,与旅游环境氛围相融合。
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城市旅游较为繁荣,众多城市纷纷开始推崇城市旅游化。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流涌入,原本仅仅服务于居民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显得捉襟见肘,面向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对于大多数景区来说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具有开放性,管理复杂性等特点,这都对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段晓云街区,新华字典给出的定义:由若干街道形成的一片区域。
可见街是街区的子集。
街区是街道和区域的结合。
也可以说不同功能的多条街道形成了街区。
休闲街区就应是能进行休闲活动的一片区域。
它是有一定长度的街区,是网络状的步行休闲系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步行休闲系统。
休闲街区包括:RBD,餐饮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品牌店集中的街区)、娱乐一条街等形式(许小曼,2011)。
在都市核心区,旧有的居住片区为新的商业设施的功能置换提供了原始骨架,城市性道路构成街区地块的主要交通元素,人车共存的局面增添了街区型商业的生活气息(李蕾,2009)。
因此,开放式的休闲街区适应了正在发生悄然转型的消费模式需求而蓬勃发展。
一、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必要性1.城市旅游化趋势有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跟进城市旅游化即以旅游为引导,泛旅游产业推进城市产业聚集、经济协调,文化表现向文化体验转变,城市服务向旅游、商务及居民生活服务完善,从而引起城市性质、经济结构、城市风貌、城市品牌调整的过程(林峰、赵丽丽、杨尚,2013)。
目前,众多城市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城市转型升级,伴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大量游人涌入这些旅游城市,原本仅仅服务于居民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显得捉襟见肘,面对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对于大多数景区来说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具有开放性,管理复杂性等特点,这都对城市开放式休闲街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开辟畅通的自助旅行通道目前,城市旅游大多以自助旅行为主。
1613.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
1.引言
2012 年 1 月 1 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 (下文简称新 《国标》 )出台,对经历了 30 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城镇提出了新的用地分类标准,其中最重大 的调整之一便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细分,即分为了公益性服务设施和经营性服务设施。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下文简称旧《国标》 )诞生于计 划经济的尾期, 可以被认为是 “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编制胚胎中诞生的过渡性历史产 物” ,将城市用地分为了 10 大类:居住(R)、公共设施(C)、工业(M)、仓储(W)、对外交通 (T)、道路广场(S)、市政公用(U)、绿地(G)、特殊(D)、水域和其他用地(E)。而新《国标》 将用地大类划分为了 8 大类:居住(R)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A) 、商业服务业设施(B) 、 工业(M)、仓储(W)、道路与交通设施(S) 、公用设施(U)和绿地与广场(S) 。 旧 《国标》 使用至今, 其缺陷在众多规划中得以暴露, 主要是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足、
1613.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
耿 虹
宋子龙
摘要:通过分析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因素,依据旅游型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源对旅 游型小城镇进行分类,从中选取需要当地居民参与的资源型旅游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主要的研究对 象。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为例来解析,对其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析,提出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存 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坐拥优质旅游资源而难以带来理想旅游效益的困惑,结合诸葛镇总体规划,提出通过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来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诸葛镇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划策略,并最终 从中提炼对同类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旅游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诸葛镇。
旅游小城镇公共资源配置的矛盾与优化——以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为例
旅游小城镇公共资源配置的矛盾与优化——以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为例陈婷婷;陆月圆【摘要】在旅游城镇中,普遍存在着公共资源配置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居民和旅游者群体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方面.旅游小城镇由于自身规模小,公共资源有限,往往面临的矛盾更为突出.文章以典型旅游小城镇——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为例,从居民与旅游者两类群体出发,分析两类群体对小城镇公共资源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揭示旅游者行为对小城镇公共资源系统(用地、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交通系统等)带来的影响.【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旅游小城镇;旅游者;居民;公共资源配置【作者】陈婷婷;陆月圆【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很多小城镇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化的城镇风貌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旅游者,而其旅游发展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小城镇旅游业的发展。
在一些旅游小城镇,旅游者比重相对于居民来说逐渐增加。
例如,2005年神农架林区常住人口达7.87万人,而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就达86万人次,旅游者/居民比值为11:1;至2015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7.9万人次,旅游者/居民比值已达到115:1。
①与此同时,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公共假期的增加,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旅游观念,旅游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旅游景点和旅游区中活动,旅游目的也不仅仅停留在观光游览这一方面,休闲、养生、度假、考察、农家乐等选择已成为旅游常态性目的。
因此,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度假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旅游接待设施质量、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小城镇不再仅仅属于原有居民,而逐渐成为旅游者和居民“共享”的城镇。
而这种“共享”主要体现在对城镇用地、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交通系统等公共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方面。
乡镇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资源布局研究报告
乡镇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资源布局研究报告乡镇工作包含了广泛的范畴,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资源布局则是乡镇工作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篇报告将着重研究乡镇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资源布局,并对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和基本生活设施,为乡镇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优质的基础设施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乡镇,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然而,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乡镇的经济实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
此外,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地理条件较差,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乡镇工作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可以利用各类政府项目和基金来筹集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三、乡村旅游资源布局的重要性乡村旅游资源布局则是乡镇工作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旅游需求的增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
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布局能够为乡镇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还可以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四、乡村旅游资源布局的挑战与对策然而,乡村旅游资源布局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开发需要相当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乡镇来说,这是一个较大的压力。
其次,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满足游客需求,但同时也要保持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针对这些挑战,乡镇工作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可以通过投资吸引企业和资金进入乡镇,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其次,可以加强对乡村旅游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监管,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2012 年 1 月 1 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 (下文简称新 《国标》 )出台,对经历了 30 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城镇提出了新的用地分类标准,其中最重大 的调整之一便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细分,即分为了公益性服务设施和经营性服务设施。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下文简称旧《国标》 )诞生于计 划经济的尾期, 可以被认为是 “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编制胚胎中诞生的过渡性历史产 物” ,将城市用地分为了 10 大类:居住(R)、公共设施(C)、工业(M)、仓储(W)、对外交通 (T)、道路广场(S)、市政公用(U)、绿地(G)、特殊(D)、水域和其他用地(E)。而新《国标》 将用地大类划分为了 8 大类:居住(R)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A) 、商业服务业设施(B) 、 工业(M)、仓储(W)、道路与交通设施(S) 、公用设施(U)和绿地与广场(S) 。 旧 《国标》 使用至今, 其缺陷在众多规划中得以暴露, 主要是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足、
坐拥优质旅游资源却难以产生良好效益的尴尬局面,也成为了该镇发展推力不足的因素之 一。 同样作为明清时期古镇旅游景点, 笔者选取了区位交通条件较为接近的宏村和西递做横 向比较,有“中华第一奇村”美誉的诸葛八卦村无论是在旅游接待人数上还是旅游直接收入 上都与其他两个村落有着较大的差距。
4.3 诸葛镇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4.3.1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不足,类型不全
2.旅游型小城镇的类型
目前旅游型小城镇主要包括有资源质量明显优于区位、 区位明显优于资源质量和两者相 当的三种类型,即资源型、区位型和综合型小城镇。
2.1 资源型
资源型小城镇是指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小城镇。 这种类型的小城镇拥有具有较强吸引力 的旅游资源,能够直接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比如湖南省凤凰县。尽管位于湘西,与全 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无便利的直达交通方式, 但其凤凰古城和沱江美景依然每年都吸引着大量 的全国各地游客。 而资源型小城镇又需要细分为居民参与型和非居民参与型。 前者主要以民俗民风、 古镇 等人文资源为主, 需要当地的原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 这样的小城镇就需要通过良好的 针对原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来留住他们, 从而达到保持旅游活动原汁原味的目的, 也才能持 续发展;而后者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为主,自然的原生态是吸引力所在,因而保持其原真性是 其开发重点。
镇区现状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针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 仅能满足基本生活 需求,无法支撑外来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使得诸葛镇仅有孤立的古村落作为旅游目的地, 仅仅形成了点状景点,也将该地的旅游活动限制在了初级旅游阶段。
4.3.2 镇区环境较差
诸葛镇镇区环境较为破旧, 与 4A 级旅游景区形象不符, 对游客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镇区存在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工业企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搬迁。
3.2 服务对象因素
旅游型小城镇有着其特殊的服务对象构成,面临着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双重对象,既 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需求,也要能服务于外来游客,因此其职能、规模等都有区别 于其他类型小城镇。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旧《国标》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都难以对小城镇公 共服务设施规划起到全面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而使得规划工作不得不以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GB50180-93) 》为参考来配置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范中公建用地指标为总用地 的 15%-25%,这一指标对于公共服务设施仅对当地居民服务的小城镇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但 对于旅游型小城镇则会显得捉襟见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网级空间优化研究》 (编号: 引用自城乡规划博客(),原文地址:/2012/02/3439.html
51178199)
1
对城乡统筹的指导意义不强。调整旧《国标》用地大类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突出规划的公 共政策属性,对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进行区分。 本文主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有限的规划手段来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促进和优 化转型期的旅游型小城镇的发展。
4.2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图 2 诸葛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2012-2030 年)
诸葛镇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地面积 13.65 公顷,占现状总用地比例 14.21%, 由卫生院、信用社、邮政所、电信营业厅、中小学、幼儿园、行政管理机构、商业服务 等机构组成。 整个诸葛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 中在诸葛镇区, 然而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 仅仅能够维持镇区居民的基本要求, 基本 没有专门服务于旅游活动的接待设施, 一 定程度上导致了游客停留时间短、 旅游业 带动镇区经济发展能力差的现实, 出现了 表 1 09 年古镇旅游接待人数与直接收入对比
4.实例解析
本文选取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作为实例 解析对象, 借笔者对该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的心得体会, 对其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针对性 的研究, 以期在能进一步优化该总体规划的基 础上, 能够对于需要居民参与的资源型旅游小 图 1 诸葛镇区位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探索Fra bibliotek一定参考价值的经验。
4.1 城镇现状
1613.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
耿 虹
宋子龙
摘要:通过分析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因素,依据旅游型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源对旅 游型小城镇进行分类,从中选取需要当地居民参与的资源型旅游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主要的研究对 象。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为例来解析,对其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析,提出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存 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坐拥优质旅游资源而难以带来理想旅游效益的困惑,结合诸葛镇总体规划,提出通过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来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诸葛镇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划策略,并最终 从中提炼对同类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旅游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诸葛镇。
3.3 区域位置因素
每个小城镇的发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城镇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甚 至也决定了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水准。 交通条件在小城镇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一个城镇交通通达性的好坏对其能否在短期 内得到迅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通达性在无形中使得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被动增加 了辐射范围,随着交通工具高度发达,更广范围内的人可以享受到服务内容,又会刺激公共 服务设施的拓展与更新。
3.1.2 国家调控
近十年来,国家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做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战略决策工作, 相当数量的重大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也随着这些决策浮出水面, 诸多小城镇往往被纳入国家 级重大项目涉及的范围, 这一方面可能使得城镇需要进行适度的甚至是整体的迁移, 这种情 况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就要具有充分的预见性与判断力, 整体把握城镇发展的动向, 进行 针对性的功能建设,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需要小城镇抓住利好政策条件,在 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迅猛发展。
3.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因素
3.1 政策因素
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受到国家政策体制的重要影响,国家每一个改革举动在小城镇内部 都会引起各个层面的波动和调整, 这些改革可能对城镇发展带来强劲推力, 也可能在对其起 到限制作用,某些时候甚至会改变小城镇的发展前景。
3.1.1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由来已久,具体表现为城乡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所导致的不同的 社会形态,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商贸金融和服务业为主,农村经济则仍是依靠落 后的小农操作模式; 设施建设上, 城市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水平上都要远超 农村,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却承载着数倍于城市的人口规模。 小城镇在二元结构中往往扮演着“乡”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无法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 公共设施建设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表 2 诸葛镇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4.4.2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镇区公共服务设 施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4.2.1 改善服务于居民的公共服务设 施,提升镇区生活质量。 作为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诸葛镇原有居 民的生活也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为了保持原汁原味,通过完善的公共服 务设施来方便原居民的生活,使其能够自觉 自愿地继续在八卦村中生活便成为了规划 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图 4 诸葛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3.4 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型小城镇主要的发展动力是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两个因 素,而对两者偏重的不同也深刻影响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与规模。 旅游资源型小城镇是现今较为红火的一种城镇发展类型,通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或者人 文旅游资源带动城镇的建设。 在这种发展途径下, 为该类型城镇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就应该 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带来的需求,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安排与调控。
3.1.3 住房开发改革
小城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住房体制改革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批的新型服务 设施在市场的选择中应运而生,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1.4 土地改革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土地使用制度改 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 小城镇由于自身建设用 地的局限性, 面临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则迫切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以开发建设, 公共服务设 施就是这些新开发建设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区位型
区位型小城镇是指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的小城镇, 如位于城市近郊或交通干线上。 该类 型的小城镇区位条件明显优于旅游资源质量, 旅游资源本身吸引力一般不强, 普遍存在市场 知名度低、游客逗留时间短等问题,无论是资源等级、资源吸引力还是资源独特性都难以超 越中心城市。 此类型小城镇的旅游开发应着力于提升服务业水平和完善交通体系, 某种程度 上可以说是依靠经营性服务设施来吸引游客,所以找准切入点,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议、 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显得至关重要,吸引短线游客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