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历史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
“准格尔”是蒙古语音译,汉语意为“左翼”,准格尔因地理位置得名。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将蒙古鄂尔多斯部分为左右两翼6旗,鄂尔多斯东部划为左翼前旗,蒙古语称“准格尔旗”。
一
地质年代,准格尔所在的鄂尔多斯台地,经历从古陆到古海,从盆地到高原的沧桑巨变。远古代震旦纪(距今10亿年)前,鄂尔多斯台地是没有生命的古陆。从古生代寒武纪(距今6亿年)到二叠纪(距今2.5亿年),鄂尔多斯古陆下沉为浅海。准格尔寒武纪(距今6亿年)地层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准格尔小实盾虫化石;准格尔东部石炭纪、二叠纪(距今3.5~2.5亿年)长烟煤层,可见蕨类植物的茎叶。从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5亿年)到白垩纪(距今7000万年),鄂尔多斯古海经过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上升为盆地。准格尔三叠纪(距今2.3亿年)地层有哺乳类爬行动物杨氏鄂尔多斯兽化石;准格尔西部侏罗纪(距今1.95亿年)褐煤层,可见裸子植物的树干。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7000万年)到第四纪初(距今200万年),鄂尔多斯盆地经过西马拉雅运动,上升为高原。准格尔这一地层有现代哺乳动物大唇犀化石。35000年前河套人出现,准格尔进入人类社会时代。
二
石器时代,准格尔就有人类活动足迹。纳林川畔、黄河沿岸的旧石器早期遗存说明,距今10000年前,准格尔已有人类的狩猎、采集活动;坟墕、窑子梁、官地、阳湾、贺家沙背、张家圪旦等地的仰韶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至4000年前,准格尔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区;永兴店、二里半、大口等地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说明,距今3500年左右,准格尔由农耕经济向游牧经济过渡;大口二期文化已经相当于夏朝的早期青铜文化。
三
先秦时期,准格尔也进入铜器时代,成为游牧部落的故乡,游牧诸部与诸侯各国时有征战。
商周到春秋时的北方,甲骨文有“鬼方”的记载,史书有“荤鬻”、“猃狁”、“戎”、“狄”的族称。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北击猃狁,在准格尔北部置榆中;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攘戎狄于河、洛之间”,河即今窟野河,上游在准格尔。
战国初,韩、赵、魏三家分晋,准格尔一部属魏国上郡,公元前358年至前351年,魏惠王沿黄河西筑长城,在今包头置固阳塞,与秦为界。公元前328年,魏国被秦国所败,割上郡于秦;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杀义渠王,“筑长城以拒胡”,在今十二连城乡黄河边植榆置塞,史称“榆溪塞”,准格尔长城东南属秦国上郡。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打败林胡,于公元前300年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置云中郡,西跨黄河,辖准格尔东北部。公元前234年,秦军大败赵兵,准格尔又为秦国占据。
战国末,匈奴乘秦国兼并六国,南下河套,占据准格尔。今布尔陶亥苏木西沟畔的青铜器墓葬属匈奴贵族墓葬。
四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征服匈奴,置郡设县,有效统治准格尔。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派蒙恬率三十万卒北逐匈奴,占据河南地,筑长城,置郡县,准格尔分属云中郡、上郡,今纳日松镇勿图沟古城,为上郡广衍县。秦末诸侯叛乱,匈奴冒顿单于南侵,准格尔属匈奴右贤王驻牧地。
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发动漠南之战,北击匈奴,攻取河南,置朔方剌史部诸郡,准格尔分属云中、西河2郡,云中郡沙南县,在今十二连城乡,西河郡属县除广衍,富昌在今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美稷在今沙圪堵镇纳林。元狩二年(公元前12l年),美稷设西河郡属国都尉府,安置归附匈奴部,王莽篡位二年(公元10年),云中郡改称受降郡,西河郡改称归新郡。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建制。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光武帝将河南归入并州剌史部,准格尔东北部属云中郡,辖沙南县;西南部属西河郡,辖美稷县。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单于庭徙居西河郡美稷县,设使匈奴中郎将治所。
五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五胡十六国”纷争,准格尔成为各方争夺之地,稳固的政权屈指可数。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鲜卑拓跋首领猗卢,将并州北部杂胡掠到云中,西渡黄河攻击匈奴、乌桓,于建兴三年(315年)建代国,准格尔属代国辖。东晋太元元年(376年),铁弗匈奴刘卫辰依附前秦,将代国一分为二,准格尔名归前秦,实属铁弗匈奴;北魏天赐四年(407年),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乌审旗)建国,准格尔属大夏国辖。北魏神笳四年(431年),大夏国被北魏所灭,准格尔分属朔、夏2州,成为鲜卑拓跋贵族的马苑,今沙圪堵镇石字湾古城为北魏遗址。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分为东魏、西魏,准格尔属西魏辖,后经过西魏、北周过渡,于开皇元年(581年)纳入隋朝版图。
六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臣服突厥,准格尔置郡设县,人口众多,成为名扬天下的边关重镇。
隋朝时准格尔属榆林郡。开皇三年(583年),文帝置榆林关;七年(587年),置榆林县,属云州辖;二十年(600年),割云州榆林(今十二连城乡古城)、富昌(今十二连城乡天顺圪梁古城)、金河(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3县置胜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胜州为榆林郡,领榆林、富昌、金河3县2230户,郡治榆林县,因县地北近秦榆溪塞得名;筑西起榆林、东至紫河(今乌兰察布市浑河)的长城,以御突厥部。隋朝曾划夏、胜二州之间,东西
至河,南北百里,安置归附的突厥启民可汗部驻牧。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在榆林县宴请突厥、契丹等部酋长3500人,榆林因此名扬天下。
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地方建制,后节度使取代州。准格尔初属关内道胜州,开元九年(721年)起属朔方节度使胜州,乾元元年(758年)起属振武节度使胜州。胜州即隋榆林郡,隋亡,郡人郭子和以城降突厥,唐武德四年(621年)郭子和归唐,又被梁师都占据。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平定梁师都,次年在榆林郡置胜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榆林郡为胜州,领榆林、河滨(今十二连城天顺圪梁古城,以东临黄河得名)2县,有1187户20952人,州治榆林县。
七
宋元时期,经五代更替,西夏与辽、宋鼎立,到蒙古一统,游牧民族依战而治,成为准格尔的主宰。
辖准格尔的振武节度使胜州,延续到五代末。神册元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破振武军,废胜州,将居民迁往黄河东,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设东胜州,在准格尔东北部领榆林、河滨2县;在准格尔中部设金肃州,2州属契丹辽国西京道辖。
北宋王朝未能有效统治准格尔。五代时进入准格尔的藏才族王承美藩部,曾附辽在今纳日松镇二长渠筑城盘踞。宋开宝二年(969年),王承美归宋,宋赐其城名丰州,与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杨家城)构成“河外三州”,固守大宋北边。
准格尔南邻的夏州(治在今乌审旗统万城),是党项李氏割据的中心。北宋元宝元年(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国,与辽、宋三足鼎立,逐步入主准格尔。金天会元年(1122年),女真金国曾攻下辽国东胜州;金天会四年(1126年),西夏趁金灭宋之机,占领北宋丰州,并与金国停战议和,将金国胜州划归西夏。至此,准格尔全境纳入西夏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