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60年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

60年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

60年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在铁路运输的实践中,即使铁路线路、桥梁、机车和车辆等设备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列车冲突和颠覆等重大事故。

发生列车冲突的原因可能是两列或多列列车同时占用一个空间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道岔位置不正确而导致列车驶入错误线而造成冲撞;另外,列车速度超过了线路限制速度也会引起颠覆事故。

为保证安全,铁路部门在划定的空间入口处设置信号机以指挥列车能否可以驶入该空间。

信号机的开放,必须检查线路的空闲、道岔位置的正确和敌对信号的关闭,以防止列车冲突和颠覆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现代铁路运输系统中,除了铁路固定设备(线路、桥、隧)和移动设备(机车、车辆),还需要铁路信号系统,简称铁路信号,他们构成了铁路运输系统三个不可分割的技术基础。

铁路信号系统是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而诞生和发展的,系统的第一使命是保证行车安全,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铁路信号,也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

1949年以前,我国铁路信号非常落后,没有成形信号制式,东北等铁路沿用日本遗留的初级信号设备,胶东半岛采用德国设备,云南的米轨铁路采用法国制式。

没有铁路信号设备生产能力。

以手板道岔、人工动作臂板信号为主要手段,信号技术十分落后。

1949年后,60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信号也已经从零发展成为世界铁路信号的强国。

针对我国铁路的不同发展情况,形成了完备的信号制度与制式标准,建立了雄厚的铁路信号生产、研发、设计施工、管理队伍,信号技术从手动-机械-继电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电子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及近年来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更是使我国铁路信号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今天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铁路信号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眼睛”,扩展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现代信号技术已成为实现列车有效控制、提高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编组能力、向运输组织人员提供实时信息的必备手段,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是铁路列车提速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浅谈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

浅谈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

浅谈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对铁路信号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把铁路信号广义理解为: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和设备;有人狭义理解为:用于向行车人员指示行车条件的符号;有人则认为:铁路信号是铁路上信号显示、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和铁路信号的广泛应用,铁路信号也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运输经济效益、改善铁路员工劳动条件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和技术。

标签:铁路信号技术发展趋势铁路信号是用特定的物体(包括灯)的颜色、形状、位置,或用仪表和音响设备等向铁路行车人员传达有关机车车辆运行条件、行车设备状态以及行车的指示和命令等信息。

目前,人们对铁路信号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把铁路信号广义理解为: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和设备;有人狭义理解为:用于向行车人员指示行车条件的符号;有人则认为:铁路信号是铁路上信号显示、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铁路为实现高速、高密度和重载运输的需要,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化通信信号设备的装备水平,新型技术系统不断涌现。

1 铁路信号技术的历史发展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和铁路信号的广泛应用,铁路信号也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运输经济效益、改善铁路员工劳动条件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和技术。

1825年,世界上第一列列车在英国运行时用一人持信号旗骑马前行,引导列车前进。

1832年,美国在纽卡斯尔-法兰西堂铁路线上开始使用球形固定信号装置,以传达列车运行的消息。

如列车能准时到达则悬挂白球,如晚点则挂黑球。

这种信号机每隔5公里安装1架。

铁路员工用望远镜了望,沿线互传消息。

1839年,英国铁路开始用电报传递列车运行消息。

1841年英国铁路出现了臂板信号机。

1851年英国铁路用电报机实行闭塞制度。

1856年,J·萨克斯贝发明机械联锁机。

1866年,美国利用轨道接触器检查闭塞区间有无机车车辆。

1867年,出现点式自动停车装置,这种装置能强迫列车在显示停车信号的信号机前停车。

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用于列车控制、调度指 挥、车站作业和旅客服务等多个方面 。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铁路信号系 统能够实现快速、可靠和实时的信息 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例如用于故障诊断、预测维护和智 能调度等方面。
信号设备国产化
中国铁路积极推动信号设备国产 化,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信号设备,提高了信 号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国际铁路组织在铁路信号系统发展中的贡献与经验
国际铁路联盟(UIC)
UIC致力于推动全球铁路信号系统的标准化和互通性,促进各国铁路信号系统的协调发展 。
欧洲铁路交通管理(ERTMS)
简单机械装置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 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转辙器和道岔 控制器等,用于控制列车运行。
机械信号阶段
机械信号系统
机械信号系统开始出现,通过机械方式显示列车信号,如臂板信号机等。
列车运行监控
机械信号系统开始配备列车运行监控设备,能够对列车进行追踪和记录。
电气化信号阶段
电气化信号系统
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 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 铁路信号系统概述 • 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 • 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进步 • 铁路信号系统的未来展望 • 新一代铁路信号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01
铁路信号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铁路信号系统是用于指挥列车运 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 率的重要设施。
05
新一代铁路信号系统的 实践与探索
中国铁路信号系统的现代化进程

60周年中铁电气化局里程碑工程之高速铁路篇

60周年中铁电气化局里程碑工程之高速铁路篇

60周年中铁电气化局里程碑工程之高速铁路篇中铁电气化局走过了60年发展历程,承建了全国60%以上的电气化铁路、60%以上的高速铁路、70%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四电工程,为中国跃居世界电气化铁路第一大国、高铁第一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60周年之际,中铁电气化局评选了30项里程碑工程。

这些工程反映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历程,是我国电气化铁路的里程碑。

中铁电气化官方微信今天向您展示高速铁路领域的10项里程碑工程。

1广深线准高速铁路广深线是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电气化铁路,首次采用钢柱大跨度硬横梁、自动过分相、无交叉线岔等装置,采用接触网一次到位超拉技术,标志着中国铁路已向高速化迈进。

线路西起广州东站,东至深圳罗湖桥站,正线全长140公里,1993年12月9日开工,1998年7月22日建成开通。

2秦沈客运专线秦沈客专是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客运专线。

首次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快速铁路建设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度”312km/h。

线路南起秦皇岛,北至沈阳,正线全长292公里,2001年10月15日开工,2002年12月31日建成开通,彻底打破了国外高铁技术的垄断。

3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城际是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客运专线,系统集成总承包模式,施工测量依据CPⅢ数据,使接触网安装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采用V/X变压器组AT供电,试验速度394.3km/h,构建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线路北起北京,南至天津,正线全长115.2公里,2007年6月3日开工,2008年8月1日建成开通。

4武广客运专线武广客专是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中国第一条牵引供电核心设备国产化、时速350公里的客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体系,接触网零配件国产化技术性能全面提升,创造了双机重联动车组时速394.2公里世界纪录。

第六章信号显示的发展

第六章信号显示的发展

第六章信号显示的发展一、信号显示的简况(一)信号显示的由来指挥列车运转,最后是用手信号,逐渐开展才出现了信号机。

1830年,在英国利物浦一曼彻斯特(Liverpool--Manchester)铁路上运用横木式带灯光的信号。

1832年美国铁路末尾运用固定的球信号,球的外面包以白布或黑布,吊在10m高的柱上,每隔5km设置一个。

尔后,又发生过圆板式信号。

1841年,英国人格雷戈里(Gregory)提出用两块长方形板做信号显示的方案,设在伦敦桥(LondonBridge)车站,这是早期的臂板信号。

1912年出现色灯信号机。

1920年末尾采用探照式三显示色灯信号。

1921年出现灯列式色灯信号机。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奉路的唐胥段建成,初时无任何信号设备,列车运转用手信号。

1907年4月南满铁路末尾营业时也无信号设备,从同年12月起,在重要的道岔上设置了道岔表示器,事先称为道岔信号。

1908年终,末尾在连长线、旅顺线、抚顺线等各站陆续设置臂板进站信号机。

1923年10月苏家屯北站的集中联锁建成时,末尾运用三显示透镜式色灯信号。

早期的信号只指示列车停止或停车。

随着运量添加,速度提高,站场复杂化和联锁设备的开展,信号逐渐向多功用多用途开展。

1949年建国前的信号显示有指示退路的功用,用不同的信号机,或加设退路表示器,或用同一架臂板信号机的不同位臂板来区分指示守旧的退路。

(二)显示方法的演化随着运量的增长和迷信技术的提高,信号显示数目在添加,显示方式也在开展。

从信号的运用时间看,最后仅昼间行车,运量添加后,才末尾夜间行车,所以先有昼间信号,后有夜间信号,最后开展为昼夜通用信号。

例如,以臂板信号机的臂板的不同外形、颜色和位置的显示就是一种昼间信号;臂板信号机上的灯光颜色的显示那么是一种夜间信号;色灯信号机灯光颜色的显示是一种昼夜通用信号。

从信号采用的信息特征看,早期的臂板信号机仅用位置特征来表达不同的信号含义,球信号除球在柱上的位置外,还有黑球和白球,运用了颜色的特征。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V
TCC 列控中心
T
S
ZPW-2000A 轨道电路
LEU 地面电子单元
C
R
CSM 集中监测
有源应答器
客运专线CTCS — 2级列控中心
CTCS — 3级地面设备
(3)分散自律调度集中—铁路信息化的基础设备
调度集中系统结构图
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
(三)信号科学研究的变革
1、标准在先 设备在后 2、建模方法、仿真方法、仿真测试、仿真试验 3、RAMS设计与分配 4、安全认证与评估
1910年连长线周水子车站第一连络所机械集中联锁轨道电路187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直流闭路式1925年秦皇岛站南大寺站直流闭路式英国荷兰自动闭塞1873年同上1924年大连金洲间沈阳苏家屯间交流二元三位相敏轨道电路ctc1927年美国中央铁路1963年宝鸡风洲苏联引进三主要信号设备发展历程1车站联锁机械联锁电机联锁电气联锁电子联锁计算机联锁电锁器联锁继电联锁65022区间闭塞电话闭塞路签牌闭塞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3行车指挥人工调度指挥电话笔纸尺调度监督或调度集中tdcs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4调车控制驼峰设备人工调车简易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自动化驼峰综合自动化驼峰5列车运行控制点式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连续式机车信号自动停车通用式机车信号自动停车通用式机车信号运行监控记录器主体机车信号运行监控记录器ctcs1信号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半殖民地色彩全盘学苏联引进消化自主创新2重量密度速度的需求推动信号设备发展3科技进步推动信号技术发展4当前我国信号设备与世界的比较信号重要装备水平开始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功能软件硬件计算机联锁世界领先有差距自动闭塞信息量不足相似行车指挥调车处理上领先有差距调车控制驼峰世界领先差距小列车运行控制有差距有差距5信号设备研发滞后于运输需求6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性研究7重视单一设备研发缺少大系统设计一信号的六大变化1铁路信号从车站联锁为中心向以列控为中心转变2行车调度从三级管理调度员值班员司机向调度员直接指挥列车转变3列车运行控制从司机为主向车载设备优先控制转变4闭塞方式从固定闭塞向准移动或移动闭塞转变5显示方式从速差式向目标速度目标距离转变6列车解编作业驼峰从管理控制分散操作向调度管理控制优化决策一体化转变二信号设计理念的变革1计算机联锁发展信号新技术的信息平台操作表示a机操作表示b机操作表示倒机单元液晶显示器双鼠标联锁a机联锁b机双机热备操作表示系统子站1驱采子系统双套并用安全通信双以太网电务维修机主站设备站2驱采机a子站2驱采子系统双套并用子站子站站2驱采机b站1驱采机b站1驱采机a电务维修机电务维修机维修诊断以太网操作表示a机操作表示b机操作表示倒机单元液晶显示器双鼠标2取2联锁i系2取2联锁ii系22取2联锁子系统2取2驱采i系2取2驱采ii系主站22取2驱采子系统主站室外信号基础设备100m双光纤网络电务维修机主站设备区域计算机联锁硬件构成图2取2驱采i系2

第一章 铁路信号发展综述

第一章  铁路信号发展综述

第一章铁路信号和联锁控制系统发展综述一、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1、初始阶段⑴站间区间电话闭塞、区间占用凭证--路票,只允许一列车运行。

⑵列车凭行车人员手信号(白天旗子、夜晚信号灯)发车、进站。

⑶人工扳道布置进路⑷司机目视行车特点:全部人力控制、车速很低、密度很小、区间通过能力、效率很低,无信号专业,无安全性可言。

2、起步阶段(半自动化)⑴站间区间电话闭塞、区间占用凭证--路票,只允许一列车运行。

⑵列车凭信号机的指示出发、进站。

⑶人工扳道布置进路⑷司机目视行车固定信号机出现只有指示无速度等级,如臂板信号机,区间闭塞采用如路签路牌、64D半自动闭塞,车站采用集中式机械联锁(1856年英国)电锁器联锁等方式。

特点:大部分人力控制、车速很低、密度很小、区间通过能力、效率很低,信号专业开始出现,无安全性可言。

3、稳定阶段(集中控制)⑴站间区间划分闭塞分区,各设色灯信号及防护----自动闭塞,允许至少一列车运行占用站间区间。

区间通过信号机有三显示--四显示;闭塞方式:四、八、十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交流计数自动闭塞等方式----UM71、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移频自动闭塞等方式。

⑵车站进路自动控制:有行车值班员在室内控制和监督。

如1927年布线逻辑继电联锁、6502电气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1978年瑞典哥德堡站)。

⑶列车进站、发车凭信号机的显示。

⑷道岔集中控制,进路排列自动化。

动力转辙机出现(直流电动(液)转辙机、交流电动(液)转辙机等)。

⑸司机目视行车—以地面信号机显示+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

闭塞分区轨道电路(运行信息)、站内轨道电路、色灯信号机(带有行进指示和速度等级)、动力转辙机的出现使实现集中控制成为可能。

列车运行速度、密度,区间通过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列车运行空间间隔追踪和安全运行。

4、发展阶段(列车运行自动控制)⑴列车运行空间间隔(自动闭塞)---时间间隔(准移动自动闭塞--移动自动闭塞)青藏铁路GPRS卫星定位、京沪高铁CTCS-3等⑵车站进路-----调度集中—分散控制⑶列车运行机车信号主体化----目标距离行车模式--自动驾驶高速运行。

铁路通信发展史

铁路通信发展史

中国铁路通信发展史通信073 马增伟 200709206一、以架空明线为主的建设和技术发展时期从1876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铁路通信主要采用架空明线。

这一时期经历了建国前后近100年之久,从技术发展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铁路通信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简单的单线弯钩通信电线路逐步发展为双线横担线路;从以电报通信为主逐步发展为电报、电话并用,且以双线电话通信为主。

中国铁路初创时期,铁路通信线路十分简陋。

在电话发明后,1896年我国京奉铁路开始在电报线上开通风拿波式电话,1899年开始采用磁石电话作为各站电话。

采用电话比采用电报联络更为方便、快捷,缩短了联系时间,相应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增长的需要,20世纪初,一些铁路开始改造通信线路,增设了行车管理和调度指挥用的铜电话线,提高了电线路的技术标准,增加了线条数量,逐步从以电报通信为主转为电话、电报并用,并以音频电话通信为主。

这一时期,随着铁路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铁路内部公务联络增加,一些铁路逐步建立了地区通信和电报、电话交换所。

如中东铁路1903年在宽城子(现长春)站开始采用了磁石交换机,南满铁路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一批电话所。

2.铁路区域性通信网形成和发展阶段1930年3月“满铁”在沈阳-大连间安装开通了铁路上第一条3路载波电路,开始了架空电线路的频率复用。

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东北地区已经开通了大量3路和单路载波电路。

1940年前后,继东北地区之后,华北地区的铁路通信也相应开通了大量载波电路,长途通信有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铁路通信在东北、华北地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区域性传输网。

在地区通信方面,为提高转接效率,东北、华北、华东等铁路逐步将路局和主要站所在地的人工交接机改为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到建国前,建成的自动交换局约有20多处,总数约10000多线。

在行车专用通信方面,逐步完善了各种系统,普遍采用的有列车、货运调度电话,站间行车电话(电报),各站电话,工务(养路)电话,扳道电话,子母钟等。

交通运输概论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图文

交通运输概论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图文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851年,英国铁路用电报机实行闭塞
12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872年,美国人鲁宾逊 发明了闭路式轨道电路
8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923年,美国铁路研制了车内机车信号 1927年,美国铁路采用了调度集中控制装置
5.5 高铁CTCS列控系统 5.6 城轨CBTC列控系统 5.7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控制系统
4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825年,英国人持信号旗骑马前行,引导列车前进
5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841年,英国铁路出现了臂板信号机
11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机车信号
调度集中控制装置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国际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20世纪至21世纪,德、法、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分别开发轨道电路、计算 机联锁系统、列控系统、调度集中等系列产品
北京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
10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我国铁路信号发展历程: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 路, 1877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清政府洋务派,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全长9.7公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中国铁路1907年装设臂板信号机,1924年使用色灯信号机;1949年后, 铁路信号有了较快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研制第一台计算机联锁系统; 90年代推广计算机联锁系 统
第五章
第五章 交通运输信号与通信技术
5.1 铁路信号的基本概念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5.3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5.4 铁路信号系统

铁路通信的发展史

铁路通信的发展史

铁路通信的发展史铁路通信的简介:铁路通信(railway communication)是指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

铁路通信是以运输生产为重点,主要功能是实现行车和机车车辆作业的统一调度与指挥。

但因铁路线路分散,支叉繁多,业务种类多样化,组成统一通信的难度较大。

为指挥运行中的列车,必须用无线通信,因此铁路通信必须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

自1839年英国在大西方铁路上使用车站间的电报通信以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已广泛采用电报机、电话机和传真设备并利用架空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开通载波通信,使用了中短波无线电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中国铁路在20世纪前半叶,通信设备比较简单,主要有:办理站间行车的路签、路牌、闭塞电话;脉冲选号式列车调度电话;磁石式共线站间电话、养路电话;扳道电话等。

长途传输信道只是用架空明线开通三路载波电话。

各铁路局(总局)只构成其管内的通信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建成以铁道部为中心的统一的铁路通信系统,实现了铁道部、铁路局、分局以至车站和铁路段间相互通话通报。

1949年末,铁道部、铁路局开始使用会议电话。

50年代中期装设了明线电子管12路载波机。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宝鸡至凤州电力机车牵引区间铺设了高屏蔽对称电缆,开通12路和3路载波电话。

60年代中期,晶体管在铁路通信中被广泛应用。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铺设了小同轴综合通信电缆,开通300路载波通信,为实现多路化、自动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70年代初,开始采用音频调度电话,用音频选叫代替原有设备的高压脉冲选叫方式。

长途电话自动化方面,在70年代初,安装了点对点的长途自动拨号装置,实现了铁道部对铁路局以及铁路局对分局的长途自动拨号。

70年代末,安装了长途电话自动交换机,使长途电话自动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初,200门到3000门铁路专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1877年在中国台湾架设了我国第一条路上电报线。

1881年中国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开通,迈出了中国自办铁路通信的第一步,当时采用了西门子莫尔斯电报机,作为站间闭塞和通信联络之用。

1881年清政府批准修建的全长1536千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三省的津沪电报线建成通报,揭开了中国较大规模电信建设的序幕。

1896年唐胥铁路电报线上开通了风拿波式电话。

1899年唐胥铁路开始使用磁石电话。

1918年唐胥铁路开始使用自动电话。

上世纪50年代对称电缆通信技术率先在宝鸡—凤州电气化铁路上实现。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代小同轴电缆在成都—昆明铁路首先使用。

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大同—秦皇岛铁路线采用了从多个国家引进的光数字通信系统,首次在我国建成长400多千米的干线光缆,并组成了铁路通信的第一个完整的数字岛。

上世纪90年代铁路通信采用同步数字系统通信技术,并在京九线2500公里线路上一次建成622Mbit/s的光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的进步能促使铁路运输效率提高,因此在铁路历史发展过程中,先进的通信技术被不断采用。

100多年中国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一、以架空明线为主的建设和技术发展时期从1876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铁路通信主要采用架空明线。

这一时期经历了建国前后近100年之久,从技术发展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铁路通信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简单的单线弯钩通信电线路逐步发展为双线横担线路;从以电报通信为主逐步发展为电报、电话并用,且以双线电话通信为主。

中国铁路初创时期,铁路通信线路十分简陋。

在电话发明后,1896年我国京奉铁路开始在电报线上开通风拿波式电话,1899年开始采用磁石电话作为各站电话。

采用电话比采用电报联络更为方便、快捷,缩短了联系时间,相应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增长的需要,20世纪初,一些铁路开始改造通信线路,增设了行车管理和调度指挥用的铜电话线,提高了电线路的技术标准,增加了线条数量,逐步从以电报通信为主转为电话、电报并用,并以音频电话通信为主。

铁路与信号发展史

铁路与信号发展史

铁路作为一个舶来品,同中国人民的命运一样,在屈辱中挣 扎。新中国的成立,给千疮百孔的中国铁路带来发展的舞台, 也给善良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铁路信号设备的发 展伴随着新中国铁路六十年一路走来。它的发展见证了新中 国铁路的发展,是新中国成长的缩影。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我国在秦沈客运专线上首次采用车载速度显示信号作为行车凭证取消了传统的区间地面通过信号机是我国铁路信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信号设备是保障行 车安全、提高运行 效率的关键。我国 在秦沈客运专线上 首次采用车载速度 显示信号作为行车 凭证,取消了传统 的区间地面通过信 号机,是我国铁路 信号发展史上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驼峰信号机、预 告信号机、调车信号机、遮断信号机
信号灯的正常工作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制作人:刘文章 杨 媛 张秀娟

铁道信号技术发展分析

铁道信号技术发展分析

铁道信号技术发展分析
铁道信号技术是指确保铁路交通安全和高效运行的技术系统。

随着铁路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铁道信号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铁道信号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铁道信号技术得到了新的突破和应用。

最早的铁道信号是人工设立的信号牌,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铁路交通的行进。

而现代铁道信号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电气化。

通过使用电子信号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铁路交通的自动监控和控制,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铁道信号系统还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和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铁道信号技术在设备上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传统的信号灯已经被更现代、更智能化的信号设备所取代。

红绿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实时调整信号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

在信号设备的制作和维护方面,也应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工艺。

光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信号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铁道信号技术的发展还得益于工程实践和经验积累。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工程师们对铁道信号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仿真软件来评估和验证信号系统的性能和效果,以减少实际投入和风险。

铁道信号技术发展由于科技进步、设备创新、法规制约和工程实践等多方面的推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铁道信号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背后的故事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背后的故事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背后的故事中国铁路信号发展背后的故事第一章:铁路信号系统的起源铁路信号系统是指控制铁路行车的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列车的安全运行和顺畅的交通流动。

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的铁路交通主要依靠人工驾驶的方式。

然而,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量的增加,人工驾驶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成为必然。

第二章:中国铁路信号的起步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中,曾引进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当时的信号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机械信号和手动控制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安全性较低。

为了满足铁路交通的需要,中国铁路信号工作者开始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信号设备。

第三章:铁路信号设备的引进与改进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政府在技术和经济上对铁路信号的发展进行了大力支持,铁路信号设备的引进与改进工作也在此时开始进行。

中国铁路信号工作者积极引进了欧美国家的先进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这些设备的引进和改进不仅提高了铁路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中国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铁路信号系统的自主研发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铁路信号系统开始进行了自主研发。

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信号工作者积极研究和开发了适应中国特点的铁路信号系统。

他们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中国铁路信号系统逐渐走向了自主化和标准化。

第五章: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当前,中国铁路信号系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信号设备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安全性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未来,中国铁路信号系统将继续发展,致力于更加完善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铁路交通需求。

第六章:铁路信号背后的故事铁路信号的发展背后有无数辛勤努力和智慧的付出。

在每一个铁路工作者的身后,都隐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艰辛的研发过程。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和挫折中获得的。

他们以无私的工作精神和执着的追求,将中国铁路信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60年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60年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客运新干线 全面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已从机车制造, 到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 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技 术,率先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 2010年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名制正式推行。
•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 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 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 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 公里。
•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 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 成通车。
•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正式开工,此前, 武汉到广州、郑州到西安等20多条时速 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 开工建设,新建设的高速铁路规模达到 8000余公里。
• 2008年7月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时速最 高的铁路,时速最高超过了每小时350公里。 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 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60年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建设的第一条铁路。1950年8月1日开始从 重庆向西铺轨,1951年6月30日铺轨到永川, 12月6日铺轨到内江,1952年1月26日铺轨 到资中,6月13日,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 邓小平当即为《新华日报》题词:“庆祝 成渝铁路通车。”
• 1957年建成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桥——武 汉路开通,这是中国的第一条 电气化铁路。
• 1983年京秦铁路通车,这是中国新建的第 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大秦铁路是中 国第一条重载列车线路,第一条实现微机 化调度集中系统线路;第一条采用全线光 纤通信系统的线路,科技含量达到了国际 水平。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38页PPT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38页PPT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区间信号机、轨道电路 方向继电器、轨道继电 器、灾害防护继电器
V
TCC 列控中心
T
S
ZPW-2000A 轨道电路
LEU 地面电子单元
C
CTC站机
IL联锁
Q
U
R
CSM 集中监测
有源应答器
中继站列控中心
区间信号机、轨道电路 方向继电器、轨道继电 器、灾害防护继电器
V
TCC 列控中心
T
S
ZPW-2000A 轨道电路
铁路信号的 历史沿革与发展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一、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 二、体会与思考 三、铁路信号的发展
一、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
(一)主要线路的信号概况
1、京奉铁路(京沈线)
北京前门东站—沈阳小西边门站,843公里 1881年开工,1912年全线通车 联锁箱联锁—机械集中联锁—电锁器联锁 电气路牌机、电气路签机—半自动闭塞
6、沪宁铁路
上海—南京,311公里 1905年开工,1908年通车 非集中机械联锁—色灯电锁器联锁 单路签行车制—电气路牌机
7、哈大线(原中东铁路的一部分)
哈尔滨—大连,945公里 1898年开工,1903年通车 哈长段机械集中联锁,电气路签,电气路
牌 长大段机械集中联锁—电锁器联锁—电机
LEU 地面电子单元
C
U
R
CSM 集中监测
有源应答器
P:与CTC接口 S:与LEU接口 V:继电器接口
Q:与联锁下位机接口 T:与轨道电路接口 C:应答器接口
汴洛线(开封—洛阳),183公里 1905年开工,1909年建成
1936年延长至连云港 1945年延长至天水,全长1380公里 个别站联锁箱联锁 电气路牌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在铁路运输的实践中,即使铁路线路、桥梁、机车和车辆等设备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列车冲突和颠覆等重大事故。

发生列车冲突的原因可能是两列或多列列车同时占用一个空间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道岔位置不正确而导致列车驶入错误线而造成冲撞;另外,列车速度超过了线路限制速度也会引起颠覆事故。

为保证安全,铁路部门在划定的空间入口处设置信号机以指挥列车能否可以驶入该空间。

信号机的开放,必须检查线路的空闲、道岔位置的正确和敌对信号的关闭,以防止列车冲突和颠覆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现代铁路运输系统中,除了铁路固定设备(线路、桥、隧)和移动设备(机车、车辆),还需要铁路信号系统,简称铁路信号,他们构成了铁路运输系统三个不可分割的技术基础。

铁路信号系统是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而诞生和发展的,系统的第一使命是保证行车安全,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铁路信号,也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

1949年以前,我国铁路信号非常落后,没有成形信号制式,东北等铁路沿用日本遗留的初级信号设备,胶东半岛采用德国设备,云南的米轨铁路采用法国制式。

没有铁路信号设备生产能力。

以手板道岔、人工动作臂板信号为主要手段,信号技术十分落后。

1949年后,60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信号也已经从零发展成为世界铁路信号的强国。

针对我国铁路的不同发展情况,形成了完备的信号制度与制式标准,建立了雄厚的铁路信号生产、研发、设计施工、管理队伍,信号技术从手动-机械-继电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电子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及近年来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更是使我国铁路信号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今天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铁路信号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眼睛”,扩展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现代信号技术已成为实现列车有效控制、提高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编组能力、向运输组织人员提供实时信息的必备手段,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是铁路列车提速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现代铁路运输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轨旁基础设备的发展1949年前,我国只有手板道岔、人工动作臂板信号等简单的铁路信号设备,解放后,在我国铁路信号研究人员及生产企业的努力下,信号基础设备得到根本改变,色灯信号早已代替了臂板信号,信号显示全部实现了列车控制自动;国铁正线道岔全部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电动转辙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提速线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相关道岔,全面使用了牵引力更大、锁闭更加可靠、转换时间更短的交流转辙机(ZD(J)9 系列电动转辙机)及外锁闭装置;我国自行研制的轨道电路广泛应用于铁路车站及区间,实现了列车占用的自动检测,已经上道运用20000多公里的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还能够向列车传送前方空闲间隔信息,为机车信号及列车控制提供依据;除此以外,正在逐步国产化的、高科技的、点式应答器、GSM-R基站等轨旁设备为实现我国列车自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二、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前的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的“眼睛”,地面信号向司机提供视觉信号,但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司机往往不能在规定的距离上及时瞭望到前方信号机的显示,因而有产生冒进信号的危险。

因此,我国开发推广了机车信号设备及列车自动停车ATS(Automatic Train Stop)设备,将地面的视觉信号引入司机室,改善了司机瞭望条件,当地面信号的“禁止命令”未被司机接受就强迫列车自动停车。

近年来,JT1-CZ2000型主体化机车信号与站内电码技术的的发展,使列车的驾驶更为容易。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我国自行研制了LKJ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并在所有机车推广使用。

随着铁路运输的任务越来越重,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保证运输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完全靠人工瞭望、人工驾驶列车已经不能保证行车安全了,即使装备了机车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也只能在列车一般速度运行条件下保证安全,无法实现高速列车的安全保证,因为它们不能防止超速行车和冒进信号的现象。

因此,需要研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对列车间隔和速度的自动控制,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

要实现上述目标,不是简单的设备改进可以完成的,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例如:车-地之间大容量、实时、可靠信息传输,列车定位,列车精确、安全控制等。

需要车载设备、轨旁设备、车站控制、调度指挥、通信传输等系统良好的配合才能实现,以现代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信号系统可以称为现代铁路信号系统。

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2003年10月,铁道部主持制定了《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和相应CTCS技术条件,以分级的形式满足不同线路运输需求,在不干扰机车乘务员正常驾驶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CTCS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CTCS0—CTCS4级,以满足不同线路速度需求。

➢CTCS0级为既有线的现状,即由目前使用的通用式机车信号和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构成。

➢CTCS1级为面向160km/h以下的区段,由主体机车信号和加强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组成。

它需在既有没备的基础上强化改造,达到机车信号主体化的要求,增加点式设备,实现列车运行安全监控。

➢CTCS2级为面向干线提速区段和200-250KM/H客运专线,采用车地一体化设计,基于轨道电路传输信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适用于各种限速区段,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地面一般设置通过信号机。

➢CTCS3级为面向300-350KM/H及以上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基于无线通信网GSM-R传输列控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等方式检查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点式设备主要传送定位信息。

➢CTCS4级为面向高速铁路或特殊线路,是完全基于无线传输信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地面可取消轨道电路,不设通过信号机,由RBC和车载验证系统共同完成列车定位和完整性检查.,实现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

上述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列控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国研制的CTCS2级列控系统也开始成功应用于胶济线160KM/H 提速线路和合宁线、合武线等200-250KM/H客运专线,CTCS-3D(ETCS-1系统叠加CTCS2功能)成功应用于北京至天津城市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即将应用于武广、郑西等300KM/H以上的客运专线。

铁路信号已经从最初阶段提供“视力”的传统信号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列车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图1 列车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三、区间闭塞技术的发展在铁路运输中,为了解决安全行车间隔问题,产生了闭塞技术及相关区间信号技术。

1949年以来,我国区间信号技术经历了电气路签、电气路牌闭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信号专家采用继电电路设计了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提高站间闭塞的效率,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为了提高运输能力,行车密度逐步增加,我国相继研制了4信息移频自动闭塞、交流计数自动闭塞、极频自动闭塞,使得组织追踪运行成为可能,增加了列车密度。

双线自动闭塞提高通过能力尤为明显,按8min、7min、6min间隔计算,每昼夜平行运行能力,由半自动闭塞的70对分别提高到180对、205对、240对,目前在装备有CTCS2级列控系统的四显示多信息自动闭塞可以使追踪间隔缩短至3min。

目前中国铁路自动闭塞区段已超过3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运营里程的40%以上。

我国青藏铁路采用无线定位方式(卫星定位GPS )来进行列车定位并通过GSM-R实时连续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车地间信息交换,实现了不设轨道占用检查的虚拟闭塞。

目前我国铁路正在武广、郑西等300KM/H以上的客运专线安装基于无线通信自动闭塞的CTCS-3系统,用无线通信技术取代轨道电路实现信息传输,列车通过相应的地面设备,如信标灯、应答器,可以获知自身的位置及速度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位置、车次、列车长度、实际速度、制动潜能、运行状况等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地面控制中心或无线闭塞中心RBC;地面控制中心追踪列车并发送移动权限、允许速度、限速、紧急停车等命令,实现基于无线通信的自动闭塞。

可以取消地面信号机。

车站是列车交会和避让的场所,在车站内有许多线路,这些线路的两端,都以道岔连接着。

根据道岔的不同位置而组成不同的进路,列车或车列是否能进入进路,是用信号机来指挥的。

如果信号机显示的信号与道岔的开通位置不同,就有可能发生行车事故。

为了保证安全,就必须使信号机、进路和道岔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相互制约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联锁。

1949年以前,我国铁路主要是非集中联锁或采用机械槽口技术,咽喉通过能力低且安全性很低,1949年以后,我国铁路经历了机械槽口技术及电气衔铁联锁技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信号专家采用继电安全型继电器技术设计了6501、6502型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并逐步淘汰了机械联锁方式,成为我国车站联锁的中流系统,电气集中与非集中联锁比较,使我国铁路咽喉通过能力提高50%-80%,到发线通过能力提高15%-20%。

20世纪80年代,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相继展开了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

1984年,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生产出了国内第一个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地方铁路,填补了我国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空白。

1989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制生产的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在郑州北编组站开通使用,使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国有铁路。

1994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的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分别在哈尔滨铁路局平房站和上海局交通站开通使用,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将国有的计算机联锁设备应用于铁路客货列车通过的车站。

目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已经处于实用阶段,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已经装备了近2000 个车站。

五、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常有“列车工厂”之称。

据统计,货车一次全周转时间中,在车站作业和停留的时间约占70%。

货车从装车到卸车,平均要进行5~6次调车作业,其中在编组站作业停留的时间占30%以上。

因此,铁路编组站调车控制设备的发展,对于提高作业效率和缩短车辆周转时间有重大意义。

1913年美国研制的调整车组溜放速度的第一台减速器问世,使驼峰调车技术设施有了突破性发展。

我国1958年利用“平地起包”开创了重力调车技术,随着我国车辆减速器研制成功,1960年,苏家屯建成我国第一个机械化驼峰;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调车驼峰上的技术装备也不断更新发展,1970年,丰台西建成我国第一个半自动化驼峰,1984年,南翔建成我国第一个利用国产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驼峰;1989年,郑州北建成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编组站,其中的自动化驼峰利用微机控制;1992~1994年,TWK-1型驼峰溜放速度控制系统、驼峰微机分线控制系统、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相继通过鉴定;随后TBZK 系统、TW组态系统和FTK等驼峰过程控制系统逐步成熟并推广;2003年,全新概念的成都北综合自动化编组站开始建设;2006年,武汉北综合自动化编组站动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