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建立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不同 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国防部ARPANET实验,标志计算机网 络的兴起。
数据传输过程
总结词
数据传输过程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源将数据封装在一个数据包中,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数据包在网 络中经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经过多次 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 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网 络体系结构。
高速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网络技术向高速、宽带、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 网。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 线型、星型、环型、 网状型。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 线网、无线网。
TCP/IP模型
总结词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互联网协议的核心,它定义了数 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详细描述
TCP/IP模型将网络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其中,应用层对 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示层,传输层对应于OSI的传输层,网络层对应于OSI的网络层,而链 路层对应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建立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不同 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国防部ARPANET实验,标志计算机网 络的兴起。
数据传输过程
总结词
数据传输过程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源将数据封装在一个数据包中,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数据包在网 络中经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经过多次 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 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网 络体系结构。
高速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网络技术向高速、宽带、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 网。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 线型、星型、环型、 网状型。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 线网、无线网。
TCP/IP模型
总结词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互联网协议的核心,它定义了数 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详细描述
TCP/IP模型将网络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其中,应用层对 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示层,传输层对应于OSI的传输层,网络层对应于OSI的网络层,而链 路层对应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 课件(16张PPT)
习题
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 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 体现了网络的(B)功能。
A、资源共享 B、分布处理 C、数据通信 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基本功能是(D) A、安全性好 B、运算速度快 C、内存容量大 D、数据传 输和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 •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文档资料、数据报表 等
信道资源 •包括电信号的传输介质等,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 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习题小信将自己的学习资料上传到云盘,然后分享给 同学和朋友,这属于()处理
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处理是将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 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在 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大规模信息 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6.下面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网络上只要有一个结点发生故障就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的 网络结构是星型 B、每一种网络只能包含一种网络结构 C、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和 D、环型拓扑结构比其它拓扑结果浪费线
问题探究
如图是一个校园消费信 息系统结构图。请分析 计算机网络在此信息系 统中起到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数据传输
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将 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 来,并在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传 送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视频等。
习题
(1)生活中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这主要 体现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起到的作用是()
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03
计算机网络硬件
路由器
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连接不同的网 络段,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路由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延迟、路由表容量等。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选择、数据包转发、网络隔 离和网络安全等。
不同类型的路由器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规模,如企 业级路由器、骨干路由器等。
TCP/IP模型
总结词
TCP/IP模型是一个实际的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各协议的工作方式和相互 关系。
详细描述
TCP/IP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处理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传输层 使用TCP和UDP协议来提供可靠的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医疗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数据分 析和商业智能服务。
物联网技术
01
02
03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 传感设备采集物理世界的 信息,实现物与物、人与 物的智能互联。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技术具有远程监控 、实时性、智能化等特点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能源消耗。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01
第一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02
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
03
特点
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终端与中心计算机
间无独立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能力,通过中心计算机实现通信与数据
处理。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服务器的硬件组成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网络接口卡等。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处理器性能、内存容量、磁盘I/O性能等。
完整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介质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 底层,负责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 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服务。
传输介质
物理层接口与标准
物理层接口规定了物理层设备与传输 介质之间的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 常见的物理层接口标准有EIA/TIA232、EIA/TIA-499等。
ATM的特点: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如语音、数据 、视频等)、高速传输、低延迟、QoS保障。
ATM在网络中的应用:作为骨干网传输技术,提 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Frame Relay)的基本概念
一种简化的、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变长帧作为传输单位 。
03
包括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字
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概念:利用无线通信技 术构建的局域网,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IEEE 802.11系列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 802.11n、802.11ac和802.11ax等。
01
02
03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中的最高层,负责为 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 应用程序接口。
应用层的功能
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 互,包括网络应用、数据 传输、资源共享等。
应用层协议
HTTP、FTP、SMTP、 DNS等协议都属于应用层 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的网 络应用。
DNS域名系统
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 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同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 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ARPANET分解为两个独立运行的网络,其一专门服务 于美国军事领域,命名为MILNET,该网络历经技术更迭一直服务至今;其一 主要服务于科研领域,仍然称为ARPANET。但随着更多的科研人员等提出对网 络使用的需求,ARPANET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了,因此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会NSF牵头,依托其掌握的全美重要的超级计算中心和通信资源建立 了覆盖全美的NSFNET。到80年代末期NSFNET基本取代了ARPANET,成为美国最 主要的公共服务网络,ARPANET正式谢幕推出历史舞台。
IBM S/360
IBM S/370
DEC PDP小型机
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高额的计算成本 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无法为更多的使用
者提供服务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6
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物 质
条
件
主要需求因素
: 电
1、军事需求——指挥系统等
子
2、社会需求——数据共享等
技 术
量的处理时间和系统资源,更专心于数据处理业务。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11
网络技术的雏形
集中器(Concentrator)的使用有效地解 决密集型终端接入主机的线路浪费现象, 同时也可以实现一部分的通信控制功能。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4
第1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Section1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020/9/25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功能
包括帧同步、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等,确保数据的 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设备
包括网卡、网桥等,用于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常见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 问/冲突检测)机制解决多节点同 时发送数据的冲突问题。
PPP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是一种点对点通信协议,用于建立 直接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链 路。
06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基本概念与技术标准
无线网络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通 信的网络。
无线网络分类
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 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 (WWAN)等。
技术标准
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蓝牙( Bluetooth)、ZigBee等。
移动计算基本概念与技术发展
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原理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 安全屏障,通过控制网络访问和过滤网络 数据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监控网络系统和应用程 序的运行状态,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和异 常活动,并及时报警和响应。
加密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加密技术是通过将敏感信息转换为密文形 式进行传输和存储,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 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HTTP、FTP、SMTP、DNS等,用于 实现不同网络应用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功能
提供用户与网络应用之间的交互界面 ,处理数据表示、会话管理、安全保 密等任务。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支持请求/响应模型,传输层使用TCP协议。
计算机网络知识PPT课件
。
以太网经历了从10Mbps到 100Mbps、1Gbps甚至
10Gbps的发展历程,不断满足 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以太网的协议与标准
以太网采用 CSMA/CD(载波监 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测)协议,实现网络 中的数据传输。
IEEE 802.3标准定义 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规范。
路由选择算法是路由器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 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的 算法。常见的路由选择 算法包括
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 信息,适用于简单、稳 定的网络环境。
基于Bellman-Ford算法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知 道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 邻路由器,相邻路由器 再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 己的路由表。
基于Dijkstra算法,每个 路由器收集网络中所有 链路的状态信息,并根 据这些信息计算最短路 径。
无线局域网技术
01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与标准
02
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
。
无线局域网采用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
03
议,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与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设备包括无线网 卡、无线接入点(AP)、无
线路由器等。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包括基 础结构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其 中基础结构模式是最常见的组
网方式。
04
广域网技术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一种覆盖地理 范围较大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连接不同城市、国家甚至全 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传输速率低
由于广域网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长,因此传输速率相对 较低,通常在几Mbps到几百Mbps之间。
以太网经历了从10Mbps到 100Mbps、1Gbps甚至
10Gbps的发展历程,不断满足 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以太网的协议与标准
以太网采用 CSMA/CD(载波监 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测)协议,实现网络 中的数据传输。
IEEE 802.3标准定义 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规范。
路由选择算法是路由器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 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的 算法。常见的路由选择 算法包括
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 信息,适用于简单、稳 定的网络环境。
基于Bellman-Ford算法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知 道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 邻路由器,相邻路由器 再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 己的路由表。
基于Dijkstra算法,每个 路由器收集网络中所有 链路的状态信息,并根 据这些信息计算最短路 径。
无线局域网技术
01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与标准
02
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
。
无线局域网采用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
03
议,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与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设备包括无线网 卡、无线接入点(AP)、无
线路由器等。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包括基 础结构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其 中基础结构模式是最常见的组
网方式。
04
广域网技术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一种覆盖地理 范围较大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连接不同城市、国家甚至全 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传输速率低
由于广域网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长,因此传输速率相对 较低,通常在几Mbps到几百Mbps之间。
计算机网络完整ppt课件
使用媒体服务器
服务器
浏览器
GET: 元文件
❖ RESPONSE
万维网 服务器
元文件
媒体 播放器
GET: 音频/视频文件
媒体
RESPONSE 服务器
采用媒体服务器 下载音频/视频文件的步骤
~ 前三个步骤仍然和上一节的一样,区别就 是后面两个步骤。
媒体播放器使用元文件中的 URL 接入到媒体 服务器,请求下载浏览器所请求的音频/视频文 件。下载可以借助于使用 UDP 的任何协议, 例如使用实时运输协议 RTP。
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多媒体信息(包括声音和图像信息)与 不包括声音和图像的数据信息有很大的 区别。
多媒体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
在传输多媒体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 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多 媒 体 数 据 往 往 是 实 时 数 据 (real time data),它的含义是:在发送实时数据的 同时,在接收端边接收边播放。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送时延敏感(delay sensitive)的实时 数据时,不仅传输时延不能太大,而且 时延抖动也必须受到限制。
对于传送实时数据,很少量分组的丢失 对播放效果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这是由 人来进行主观评价的),因而是可以容 忍的。丢失容忍(loss tolerant)也是实时 数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媒体服务器给出响应,把该音频/视频文件发 送给媒体播放器。媒体播放器在迟延了若干秒 后,以流的形式边下载边解压缩边播放。
8.2.2 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也称为流式服务器(streaming server) ,它支持流式音频和视频的传送。
媒体播放器与媒体服务器的关系是客户与服务 器的关系。
媒体播放器不是向万维网服务器而是向媒体服 务器请求音频/视频文件。
《计算机网络概述》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4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 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 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 提供方。
精选课件ppt
25
运行 客户 程序
A
客户
网络边缘 网络核心
运行 服务器
程序 B
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
精选课件ppt
43
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 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 端在分左组边1 )。
首部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精选课件ppt
44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 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 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 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精选课件行 P2P 程序
F
运行 P2P 程序
网络核心 D
运行 P2P 程序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掌握)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 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 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 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 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 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 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
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
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第8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由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组成。 通信处理机(IMP):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一方面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 口,另一方面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 结点。 通信线路:连接主机、通信处理机,为它们之 间传输数据提供通道。
.
14
8.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传输距离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 传输速率高,可达10Mbps以上 误码率低 一般用专线连接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计算机
计算机
.
28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用于连接几十公里内的企业、机关的局域网 ❖ 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
计算机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城域网络(公用网)
.
返回 5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资源子网
主机
通信子网
CCP
主机 CCP
CCP 主机
CCP 主机
.
6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 标准化时代。
典型代表:Internet
网络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制定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 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IP协议族的广泛应用。 局域网的全面发展。
都要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费用贵。解决的方法是在 终端聚集的地方采用远程线路集中器,以降低通信费用。 这种结构属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
3
第一代网络:
.
4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之间,这一阶 段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过公用通信子网实现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一方面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 口,另一方面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 结点。 通信线路:连接主机、通信处理机,为它们之 间传输数据提供通道。
.
14
8.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传输距离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 传输速率高,可达10Mbps以上 误码率低 一般用专线连接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计算机
计算机
.
28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用于连接几十公里内的企业、机关的局域网 ❖ 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
计算机
计算机
路由器
路由器 城域网络(公用网)
.
返回 5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资源子网
主机
通信子网
CCP
主机 CCP
CCP 主机
CCP 主机
.
6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 标准化时代。
典型代表:Internet
网络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制定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 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IP协议族的广泛应用。 局域网的全面发展。
都要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费用贵。解决的方法是在 终端聚集的地方采用远程线路集中器,以降低通信费用。 这种结构属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
3
第一代网络:
.
4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之间,这一阶 段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过公用通信子网实现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件完整版
2. Internet是从ARPANET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世界上最 大的互联网络,称为“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它使 用的是TCP/IP协议。
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 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其他外围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 和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以及网络
服务。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外层。 (1)主机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装置。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 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实
1.3.5按传播技术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 络。
1.3.6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将网络分为:Novell Netware 网、 UNIX网、Linux网、Windows NT网等。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4.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 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 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其他外围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 和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以及网络
服务。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外层。 (1)主机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装置。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 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实
1.3.5按传播技术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 络。
1.3.6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将网络分为:Novell Netware 网、 UNIX网、Linux网、Windows NT网等。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4.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 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完整ppt课件
应用层
综合了OSI的会话层、表 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提 供各种网链路层相同 ,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 并进行传输。
网络层
传输层
与TCP/IP的传输层相同, 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与TCP/IP的网络层相同, 处理IP地址和路由选择。
Part
03
物理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定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实现Web应用中的请求/响应模型,支持 Web页面的浏览和数据传输。
HTTP的请求方法
GET、POST、PUT、DELETE等,定义了客 户端对资源的操作方式。
HTTP的状态码
HTTP的消息格式
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如200表示 成功,404表示资源未找到。
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响应行、响 应头、响应体等部分,定义了HTTP消息的 格式和内容。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路 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 互连等。
网络层的协议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P 协议、ICMP协议、IGMP 协议等。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
01 02
路由算法的分类
路由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静态路由算法由 管理员手动配置,而动态路由算法则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 信息。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等。这些协议通过不同的算法和 机制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
03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路由协议通过定期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报文来交换和更新网络中的路由
信息。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协议会自动重新计算最佳路径并更
新路由表。
IPv4与IPv
IPv4的基本概念
综合了OSI的会话层、表 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提 供各种网链路层相同 ,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 并进行传输。
网络层
传输层
与TCP/IP的传输层相同, 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与TCP/IP的网络层相同, 处理IP地址和路由选择。
Part
03
物理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定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实现Web应用中的请求/响应模型,支持 Web页面的浏览和数据传输。
HTTP的请求方法
GET、POST、PUT、DELETE等,定义了客 户端对资源的操作方式。
HTTP的状态码
HTTP的消息格式
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如200表示 成功,404表示资源未找到。
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响应行、响 应头、响应体等部分,定义了HTTP消息的 格式和内容。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路 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 互连等。
网络层的协议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P 协议、ICMP协议、IGMP 协议等。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
01 02
路由算法的分类
路由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静态路由算法由 管理员手动配置,而动态路由算法则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 信息。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等。这些协议通过不同的算法和 机制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
03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路由协议通过定期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报文来交换和更新网络中的路由
信息。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协议会自动重新计算最佳路径并更
新路由表。
IPv4与IPv
IPv4的基本概念
认识计算机网络完整PPT课件
循环冗余检验(CRC)
发送方和接收方事先商定一个多项式G(x),发送方在帧的末尾添加冗余码,使得 整个帧对应的二进制序列能被G(x)整除;接收方收到后,用同样的G(x)去除,若 能整除则无差错,否则认为出错。
19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2024/1/25
停止-等待协议
每发送完一个帧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 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帧。
地址分类
A、B、C、D、E五类地址,满足不同规模网络需求。
2024/1/25
27
IPv
128位地址空间
提供海量唯一地址,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
地址自动配置
支持即插即用,简化网络管理。
2024/1/25
28
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
在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如RIP 、OSPF。
VS
外部网关协议(EGP)
按拓扑结构分
按通信方式分
局域网(LAN)、城域 网(MAN)、广域网(
WAN)。
2024/1/25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星型网络、环型网络、 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
、网状型网络。
6
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 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
2023
PART 0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REPORTING
2024/1/25
7
2024/1/25
9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网际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输 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 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 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 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发送方和接收方事先商定一个多项式G(x),发送方在帧的末尾添加冗余码,使得 整个帧对应的二进制序列能被G(x)整除;接收方收到后,用同样的G(x)去除,若 能整除则无差错,否则认为出错。
19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2024/1/25
停止-等待协议
每发送完一个帧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 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帧。
地址分类
A、B、C、D、E五类地址,满足不同规模网络需求。
2024/1/25
27
IPv
128位地址空间
提供海量唯一地址,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
地址自动配置
支持即插即用,简化网络管理。
2024/1/25
28
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
在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如RIP 、OSPF。
VS
外部网关协议(EGP)
按拓扑结构分
按通信方式分
局域网(LAN)、城域 网(MAN)、广域网(
WAN)。
2024/1/25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星型网络、环型网络、 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
、网状型网络。
6
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 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
2023
PART 0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REPORTING
2024/1/25
7
2024/1/25
9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网际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输 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 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 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 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件
防火墙技术
01
防火墙定义
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以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技术
。
02
防火墙类型
常见的防火墙类型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有状态检测
防火墙。
03
防火墙部署
防火墙通常部署在网络入口处,对进入和离开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
监控。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定义
数据加密是指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文数据,以保护数据的 机密性和完整性。
网络管理工具
常见的网络管理工具包括网络管理协议(如SNMP)、网络管理平台(如HP OpenView )和网络管理软件(如SolarWinds)。
网络管理任务
网络管理的任务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 行和性能。
06
网络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 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 需提供给计算机和设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IP地址与DNS
IP地址
IP地址是用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 种版本。
DNS
DNS是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 名来访问网站。
DNS解析过程
03
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定义
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地理区域内(如建筑物、园区等)实现计算 机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网络。
局域网特点
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误码率,覆盖范围有限。
局域网应用场景
适用于学校、企业、政府机构等需要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通信的场 所。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03 局域网与广域网
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在有限区域内(如一座建筑、一所学 校、一座城市)实现计算机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网络。
局域网通常由一组具有共同需求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通过共享打印机、文件 服务器等资源实现协同工作。
局域网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成本低廉,适用于办公室、学校、工厂等 有限区域内。
POP协议与邮件接收
总结词
POP是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上接收电子邮件的 协议。
详细描述
POP协议是一种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它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邮件接收。 POP客户端使用POP3命令从服务器上接收 邮件,服务器使用110号端口接收连接请求 。POP支持文本和二进制邮件接收,也支持 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规模和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局域网通常是在一个 建筑物或校园内,城域网则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广域网则连接不同的城市或国家,而互联网则是由 各种不同的网络组成的全球性网络。
根据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等。星型网络由一个中心节点控制, 总线型网络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环型网络则将节点连接成一个环路,而网状网络则没有明显 的结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0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模型
层次结构
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划分为7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 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 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
理层。
通信原理
OSI模型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数 据传输的过程,包括数据的封装 和解封装,以及在各层次之间的
传递方式。
协议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事件发生后的动作
网络协议: 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而
不是人们的交往
所有在因特网上的通信 活动全部是由协议所控 制的
协议定义网络实体之间信 息收发的格式和顺序, 以及 信息发送和接收后所需采取
的动作 (语法、语义、同步或规则)
编辑ppt 6
什么是协议?
人际交往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
Hi
Hi
Got the time?
10 Mb/s
A
以太网
统计多路
B
1.5 Mb/s
等待输出链路的分组队列
C
45 Mb/s
D
E
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 可以使用饭店的经营方式比喻 其他人类社会的生活实例的类比?
编辑ppt 17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的过程 将报文划分成较小的数据
块: “分组(packets)” 存储转发: 交换机等到整
将链路带宽分“片”的办 法
▪ 频谱划分
▪ 时隙划分
编辑ppt 14
电路交换: FDMA和TDMA
FDMA
例如: 4 用户
frequency
time TDMA
frequency time
编辑ppt 15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
分组(packet)
用户 A, B 的分组可共享网 络资源
协议: 控制报文的收发
▪ e.g., TCP, IP, HTTP, FTP, PPP
因特网: “万网之网”
▪ 松散的层次结构 ▪ 公共的Internet(因特网)
vs. 专有的 intranet(内联网 )
因特网标准
ents ▪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2:00
time
Q: 其它人际交往的协议?
TCP connection req. TCP connection reply.
Get /index.htm
<file>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网络边缘: 面向连接的服务
目的: 在端系统间进行数
▪ 10 用户
N users
分组交换:
▪ 对 35个用户来说, 概率: > 10个用户同时激活小于 .0004
1 Mbps link
编辑ppt 19
分组交换vs.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是不是 “大满贯冠军?” 在突发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现优异
通信与网络技术
教材:Computer Networking James. F. Kurose 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辑ppt 1
第1讲: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概述
本讲目标:
了解环境, “感觉” 网 络
为课程内容进行铺垫
使用方法: ▪ 全面讲述网络要点
▪ 使用因特网作为实 例
教科书参考
▪ 第一章
▪ 第二章
可靠, 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
输
▪ 数据丢失: 应答和重传
流量控制:
▪ 发送端不会将接收端“淹没 ”
拥塞控制:
▪ 当网络拥塞时发送端须 “降 低发送速率”
教科书参考
▪ 第8章
编辑ppt 10
网络边缘: 无连接的服务
目标: 在端接系统间传输数
据
▪ 与TCP一样!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RFC 768]: 因特网的 无连接服务
每个分组使用全部的链路带 宽
资源在必要时才使用,
带宽划分成“片” 专门分配 资源预留
资源竞争: 资源可能供不应求 拥塞: 分组排队, 等待链
路资源 在路由器上存储转发: 分
组一次移动一个步跳 ▪ 通过链路传输 ▪ 等待下一条链路
参考教科书p5(图1-4)
编辑ppt 16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网络核心: 电路交换
网络资源 (e.g., 带宽) dividing link bandwidth
划分成 “片”
into “pieces”
各资源片分配给各个通信 连接
如果拥有资源的通信连接 没有使用,则该资源片就被
闲置(idle,没有共享)
▪ frequency division ▪ time division
个分组到达完毕后, 再进 行转发或路由接力 Q:如果报文以整个的形 式发送又将如何? 参考教科书p6-7,图1-5
编辑ppt 18
分组交换vs.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使得更多用户可“同时”使用网络! 1 Mb/s链路 每个用户:
▪ 100Kb/s 当“激活” ▪ 激活时间为 10%
电路交换:
运行 网络应用程序 通信链路
▪ 光纤, 铜缆, 无线电,卫星
路由器: 将数据分组(数据
块)转发通过网络 教科书参考
▪ 第3章、第4章
router server
local ISP
workstation mobile
regional ISP
company network
编辑ppt 3
因特网: 工程视角
据传输.
握手: 在数据传输之前(
作为准备工作) 设置系 统间的连接
▪ Hello, hello back 人际 交往协议
▪ 建立连接“状态” 于两个
通信主机之间
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 控制协议)
▪ 因特网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服务 [RFC 793]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部)
router server
local ISP
workstation mobile
regional ISP
company network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什么是协议?
人们交往的协议: “现在几点了?” “我有个问题.” 彼此作自我介绍
… 定义发送的信息 … 定义信息接收后,或某
▪ 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 没有流量控制
▪ 没有拥塞控制
教科书参考
▪ 第8章
使用TCP的应用程序:
HTTP (WWW), FTP ( 文件传输), Telnet (远 程登录), SMTP (email)
使用UDP的应用程序:
流媒体, 视讯会议, IP 电话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概述:
什么是因特网? 什么是协议? 网络边缘 网络核心 访问网络,物理介质 网络性能: 数据丢失, 延迟 协议分层, 服务模型 骨干网络, NAP, ISP 因特网简史
编辑ppt 2
因特网: 工程视角
数以百万计的互联计算设备
: 主机, 端接系统
▪ Pc工作站, 服务器 ▪ PDA电话, 智能家电
网络协议: 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而
不是人们的交往
所有在因特网上的通信 活动全部是由协议所控 制的
协议定义网络实体之间信 息收发的格式和顺序, 以及 信息发送和接收后所需采取
的动作 (语法、语义、同步或规则)
编辑ppt 6
什么是协议?
人际交往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
Hi
Hi
Got the time?
10 Mb/s
A
以太网
统计多路
B
1.5 Mb/s
等待输出链路的分组队列
C
45 Mb/s
D
E
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 可以使用饭店的经营方式比喻 其他人类社会的生活实例的类比?
编辑ppt 17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的过程 将报文划分成较小的数据
块: “分组(packets)” 存储转发: 交换机等到整
将链路带宽分“片”的办 法
▪ 频谱划分
▪ 时隙划分
编辑ppt 14
电路交换: FDMA和TDMA
FDMA
例如: 4 用户
frequency
time TDMA
frequency time
编辑ppt 15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
分组(packet)
用户 A, B 的分组可共享网 络资源
协议: 控制报文的收发
▪ e.g., TCP, IP, HTTP, FTP, PPP
因特网: “万网之网”
▪ 松散的层次结构 ▪ 公共的Internet(因特网)
vs. 专有的 intranet(内联网 )
因特网标准
ents ▪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2:00
time
Q: 其它人际交往的协议?
TCP connection req. TCP connection reply.
Get /index.htm
<file>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网络边缘: 面向连接的服务
目的: 在端系统间进行数
▪ 10 用户
N users
分组交换:
▪ 对 35个用户来说, 概率: > 10个用户同时激活小于 .0004
1 Mbps link
编辑ppt 19
分组交换vs.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是不是 “大满贯冠军?” 在突发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现优异
通信与网络技术
教材:Computer Networking James. F. Kurose 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辑ppt 1
第1讲: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概述
本讲目标:
了解环境, “感觉” 网 络
为课程内容进行铺垫
使用方法: ▪ 全面讲述网络要点
▪ 使用因特网作为实 例
教科书参考
▪ 第一章
▪ 第二章
可靠, 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
输
▪ 数据丢失: 应答和重传
流量控制:
▪ 发送端不会将接收端“淹没 ”
拥塞控制:
▪ 当网络拥塞时发送端须 “降 低发送速率”
教科书参考
▪ 第8章
编辑ppt 10
网络边缘: 无连接的服务
目标: 在端接系统间传输数
据
▪ 与TCP一样!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RFC 768]: 因特网的 无连接服务
每个分组使用全部的链路带 宽
资源在必要时才使用,
带宽划分成“片” 专门分配 资源预留
资源竞争: 资源可能供不应求 拥塞: 分组排队, 等待链
路资源 在路由器上存储转发: 分
组一次移动一个步跳 ▪ 通过链路传输 ▪ 等待下一条链路
参考教科书p5(图1-4)
编辑ppt 16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网络核心: 电路交换
网络资源 (e.g., 带宽) dividing link bandwidth
划分成 “片”
into “pieces”
各资源片分配给各个通信 连接
如果拥有资源的通信连接 没有使用,则该资源片就被
闲置(idle,没有共享)
▪ frequency division ▪ time division
个分组到达完毕后, 再进 行转发或路由接力 Q:如果报文以整个的形 式发送又将如何? 参考教科书p6-7,图1-5
编辑ppt 18
分组交换vs.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使得更多用户可“同时”使用网络! 1 Mb/s链路 每个用户:
▪ 100Kb/s 当“激活” ▪ 激活时间为 10%
电路交换:
运行 网络应用程序 通信链路
▪ 光纤, 铜缆, 无线电,卫星
路由器: 将数据分组(数据
块)转发通过网络 教科书参考
▪ 第3章、第4章
router server
local ISP
workstation mobile
regional ISP
company network
编辑ppt 3
因特网: 工程视角
据传输.
握手: 在数据传输之前(
作为准备工作) 设置系 统间的连接
▪ Hello, hello back 人际 交往协议
▪ 建立连接“状态” 于两个
通信主机之间
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 控制协议)
▪ 因特网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服务 [RFC 793]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部)
router server
local ISP
workstation mobile
regional ISP
company network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什么是协议?
人们交往的协议: “现在几点了?” “我有个问题.” 彼此作自我介绍
… 定义发送的信息 … 定义信息接收后,或某
▪ 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 没有流量控制
▪ 没有拥塞控制
教科书参考
▪ 第8章
使用TCP的应用程序:
HTTP (WWW), FTP ( 文件传输), Telnet (远 程登录), SMTP (email)
使用UDP的应用程序:
流媒体, 视讯会议, IP 电话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概述:
什么是因特网? 什么是协议? 网络边缘 网络核心 访问网络,物理介质 网络性能: 数据丢失, 延迟 协议分层, 服务模型 骨干网络, NAP, ISP 因特网简史
编辑ppt 2
因特网: 工程视角
数以百万计的互联计算设备
: 主机, 端接系统
▪ Pc工作站, 服务器 ▪ PDA电话, 智能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