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六年级-9 圆的认识与周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圆的存在。
2. 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圆举例:如轮子、钟表、圆桌等。
2.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形状、大小等。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含有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并分享。
第二章:圆的定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圆的几个关键要素:圆心、半径、直径。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2. 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方法:1.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展示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 实物操作:让学生用圆规画圆,体验圆的特征。
第三章:圆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
2. 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面积公式。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 圆的对称性。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探讨圆的性质,总结规律。
2.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四章:圆的画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掌握圆的基本画法。
教学内容:1. 圆规的使用方法。
2. 画圆的步骤:确定圆心、定半径、绕圆心画圆。
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画圆的方法,讲解步骤。
2.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画圆。
第五章: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2. 圆的计算: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实际意义。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我设计的教案是针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圆的认识》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一、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是由定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圆的直径和半径:介绍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强调直径是穿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即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
4. 圆的面积: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圆规、直尺、绳子、硬币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形桌面、圆形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
2. 讲解圆的定义:使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是由定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讲解直径和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4. 讲解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运用圆周率的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5. 讲解圆的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圆周率的知识,计算圆的面积。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直径和半径3.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4.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厘米2.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部分学生存在误差。
《圆的认识》数学课堂教案

《圆的认识》数学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和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1)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都是圆的直径。
(3)圆的直径等于两倍的半径。
(4)圆周率(π)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 圆的画法:(1)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确定圆心、半径和直径。
(3)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得到半径。
(4)用圆规画出圆的轮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难点:理解圆的性质,熟练掌握圆的画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圆的定义: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特点,总结出圆的定义。
3. 学习圆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
4. 教授圆的画法:讲解圆的画法步骤,并示范操作。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圆的画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思考。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圆的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发散思维。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圆形的实物模型,如硬币、圆桌等,以便学生直观地认识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能够画圆及其部分。
4.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相关术语的解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橡皮、圆规、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引入圆的话题,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认识。
2. 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圆的相关术语介绍圆的相关术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形物体。
4. 画圆教授如何使用圆规和其他工具画出圆和圆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画圆的方法。
5.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介绍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技巧。
6. 练习和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给出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圆的属性,能够使用相关工具画出圆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设计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主要是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如果我们要围成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我们需要多长的绳子?”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的兴趣。
2. 学习圆的定义:我会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3. 学习直径和半径:我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直径和半径的概念,解释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学习周长: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引入圆的周长公式C=πd。
5. 学习面积: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并引入圆的面积公式A=πr^2。
6. 练习与巩固: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周长:C=πd面积:A=πr^2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约为31.4厘米,面积约为78.5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2. 学会用圆规画圆,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画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 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圆环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品,让学生说说对圆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讲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观察圆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的特点。
5. 讲解例题: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和应用。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特征和画法。
五、课后作业1. 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测量它们的半径和直径。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3. 家长协助孩子用圆规和直尺在家中画一个圆形,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加深对圆的认识。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圆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形状,并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
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观察。
1.4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品,让学生注意到圆形的特征。
提问学生对圆形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的特点。
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第二章:圆的周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概念。
2.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测量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提出测量周长的问题。
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周长=2πr。
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三章:圆的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圆的面积。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测量面积。
3.4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提出测量面积的问题。
讲解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面积=πr²。
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圆形物品的面积,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四章:圆的运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与圆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形花园的面积计算等。
提出一些与圆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圆的认识的学习内容,并能够进行拓展思考。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总结圆的认识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圆教学设计(共5篇)

六年级圆教学设计〔共5篇〕
第1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六级数学教案_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络,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刚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刚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
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刚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性质、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圆形的教具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钟表、篮球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圆的定义。
二、探究圆的性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圆形教具。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等。
3. 各组汇报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直径和半径(10分钟)1. 教师介绍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教师讲解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学生练习计算。
四、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10分钟)1. 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定义、性质、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
《圆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准确画圆3、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师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举例说。
(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课件出示图,这些都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
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
教师讲解画圆的方法。
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开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
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
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
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
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圆的认识》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与圆心连线垂直且平分;圆的周长和面积与半径有关。
3.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等于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4.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等于πr²,其中r是圆的半径。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圆桌、圆形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性质。
二、基本概念与性质(15分钟)1. 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特征。
2. 讲解圆的性质,如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三、周长与面积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2.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特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圆的定义、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关于圆的互动游戏,如“圆的接力”,增强学生对圆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掌握。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圆的概念。
2.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特点。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4. 鼓励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圆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能准确地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3. 理解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圆的每一条直径都穿过圆心,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圆周率。
3. 圆的画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圆规的两脚间距离即为圆的半径。
4. 圆的周长和直径: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即C=πd。
圆的直径是圆的半径的两倍,即d=2r。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和画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
难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
2. 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供观察和操作。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品,引发对圆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圆的定义,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画圆实践:学生分组,利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观察圆的特点。
4. 圆的周长和直径:讲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直观地展示圆的特点和画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6篇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6篇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学会用工具画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第三节:原地转身二、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三、动手操作(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圆的性质和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圆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点。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2.2 画圆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尝试画圆,并观察圆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圆的大小有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3 圆的周长和直径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与特点,画圆的方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的含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探究与讲解让学生动手画圆,观察圆的特点,讲解圆的定义。
接着讲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画圆方法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6.3 评价内容:考察学生能否正确描述圆的定义,能否使用圆规画出规定大小的圆,以及能否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第七章: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程度、画圆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对圆周长和直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数学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半径、直径、弧等。
2. 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加深对圆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工具,如圆规,正确地画出各种大小的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圆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弧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或图示进行演示。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5. 拓展应用: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圆形物体,记录其特征,并拍照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生动性。
2. 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4. 学生对圆的认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圆规、直尺、练习题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圆的实验材料,如圆形卡片、绳子等。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与周长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与周长1。
认识圆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把握圆的特点,明白得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看、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白得圆的曲线特点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究元的特点。
难点:用圆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1)主题图出现的是什么地点的生活场景?(2)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3)依照画面情形,你能说出一些带图形的物体吗?(4)这些图形物体我们往常都学过吗?我们往常学过哪些图形?(5)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中新的图形,大伙儿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探究新知(一)。
1)教师用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a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b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差不多上由什么围成的?c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a这是什么图形?b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c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圆。
d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圆,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教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
(2)探究新知(二)。
1)画一画,剪一剪。
a你会用手中的图形物体画圆吗?b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c动手画一画,展现并交流你是用什么物体画出圆的?d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试着在桌面上滚一滚,你看到了什么?硬圆形物体呢?e通过大伙儿的的操作,你明白了什么?教师板书:圆易滚动。
(图)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
a引导学生看图,猎取信息。
b你喜爱这些图形吗?它们是如何样得到的?c通过大伙儿的观看,你又发觉了什么?教师板书:圆的外形美观。
3)讨论:用实物画出的圆,圆的大小能不能随意变化?什么缘故?三、应用反馈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第4题的第一问。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成是什么?五、课堂作业用不同的实物画出三个圆板书设计:认识圆(一)易滚动圆:由曲线围成外形美观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明白圆的各部分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1.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折出的形状。
3.教师指定学生总结圆的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三)教学例3
例3:嬉戏谷计划在一块空地上建造一个圆形的跑马场,按构想,设计师杜紫藤要在一张图纸上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请你帮助她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来。
教案
教材版本:激趣版. 学 校:.
教 师
某某某
年 级
六年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时
2课时
课 题
第9讲—圆的认识与周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师:先将大半圆的直径连接起来,并分别表示d1,d2,d3.你能求出两条路线的周长了吗?
生尝试求解周长:
3.教师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指正并补充。
路线①的长度:
路线②的长度:=
4.教师讲解。
8、如图所示,200米赛跑的起点和终点都在直跑道上,中间的弯道是一个半圆。已知每条跑道宽1.22米,那么外道的起点在内道起点前面多少米?(精确到0.01米)
答案:3.14×2.5×2=15.7(米)
答:转动一圈经过的路程是15.7米。
2.旋转咖啡杯又称欢乐咖啡杯、转转杯,是转马类游艺机的一种,由6个转杯和一个茶壶组成。6个茶杯围绕着茶壶转动,另外茶杯围绕自己的中心转动,给游客带来多重旋转的乐趣。一种旋转咖啡杯的直径是12米,坐在外面的杯子里转动一圈,所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1)学生读题,提取重要信息
师:一昼夜是多长时间?从这个条件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生:说明时针走了两圈。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师指定学生讲解。
6、游乐场内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张敏绕这个水池走了一圈,大约行了205.6米,你知道这个半圆形水池的半径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解答,集体核对答案。
答案:205.6÷(3.14+2)=40(米)
第二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大家都收了很多知识,你还记得吗?
这节课我们来通过一些题目检验一下自己的所欢的游戏。一种24座的旋转木马的半径为2.5米,张敏坐在上面转动一圈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答案。
1.学生独立动手在纸上用圆规画一画,教师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圆,并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步骤。教师要根据学生讲解情况,注意提醒学生画圆的时候我们最后要注意标明圆心和半径。
2.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7+5+3+1)×2×3.14÷4
=25.12(米)
答:将绳子拉紧顺时针跑,可以跑25.12米。
(6)请同学上黑板板演。
4、全课总结
谈谈你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1、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C=πD=2πR
2、半圆与半圆形的区别。
半圆:是一条弧(等同于圆周长的一半)。
半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由圆弧和直径组成)
汇报:将圆对着两次,然后展开,虚线画出折痕,交点位置标出圆心。
2.游乐场里新开发一个游艺项目叫“滚轮胎”。就是把轮胎从起点滚到终点。因为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特点,所以游乐场准备的一些大小不一的轮胎,下表是一些轮胎的直径和半径登记表,请你把它填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汇报答案。
师:你们喜欢玩摩天轮吗?
答:半圆形水池的半径是40米。
7、一种在空中轨道上骑车是人们都很喜欢的游艺项目,从一端到另一端游乐场里有这样的两条路径,你觉得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1)学生读题,结合图形分析题目信息。
师:这两条路线的长度该分别如何表示呢?
生:要求两条路线哪个比较近也就是求这两个路线的周长。
(2)学生小组交流,寻找求解周长的方法。
独立解答本题,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请同桌两人互换检查,做出简单的评价。
老师做最后的讲解。
4、游乐场新建了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如图),它的直径是20米,绕这个花坛走一圈,所行的路程是多少米?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师:半圆形的周长该怎么计算呢?
生1:半圆形的周长就是整个圆的周长的一半。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问题解决
尝试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并运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能清晰的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圆周长的计算。
答:环形跑道的半径是5米。
4、小猴骑独轮车,如果这种独轮车车轮的直径是0.4米,每分钟转15圈,它5分钟能行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师指定学生讲解。
答案:3.14×0.4×15×5=94.2(米)
答:5分钟能行94.2米。
5、为方便游人,游乐场特地在醒目处悬挂了一只钟。这只钟的时针长约0.8米,一昼夜,这只钟的时针的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1、师:你觉得哪种形式更公平?为什么?
2、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指定小组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仔细聆听并指正补充.
4、教师小结: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都等于半径长。
答案:
第二幅图更公平。
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都等于半径长。
(二)教学例2
古人曾赞美:“圆是最美的图形。”圆的线条明快、简洁、均匀、对称,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圆有着特殊的情感。你知道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吗?()
生3:还可以直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答案。
答案:3.14×0.8=2.512(米)
答:这个车轮的周长是2.512米。
(四)教学例4
例4游乐场的露天广场上里有一根景观大圆柱,张敏通过测量发现它的底面周长大约是157厘米,你知道这根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吗?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师指定学生讲解。
答案:12×3.14=37.68(米)
答:经过的路程是37.68米。
3.山羊拉车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的游戏。小山羊拉着张敏在一个环形道路上走了10圈,大约走了314米,你知道这个环形跑道的半径是多少米吗?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师指定学生讲解。
答案:314÷10÷3.14÷2=5(米)
生1:题目中告诉我们圆的周长是157厘米。
生2:可以利用圆周长的公式求出半径。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师指定学生讲解。
答案:157÷3.14÷2=25(厘米)
答:这根圆柱的地面半径是25厘米。
三、我学会
1、下图是一个盘子的平面图,你能找出它的圆心在哪里吗?请你说出你的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定小组汇报。
生2:不同意,半圆形的周长应该是整个圆的周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直径的长。
师:你觉得谁说得对呢?
我们不要认为是半个圆周长就是整个圆的一半,画出图形,我们很容易发现:计算半圆形的周长时,还有一条直径,一定不要忘记了。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指定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集体核对答案。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小节的课程的学习,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圆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如果让你求一个湖泊的周长你能求出来吗?
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回答,集体汇报交流)
(播放导入)
过渡语:生活中有很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
游乐场里有一种双人自行车,这种车车轮的直径是0.8米。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车轮的周长吗?
1.教师指定学生读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并动手展示,其他学生补充并指正。
生1:用绳子把自行车的车轮缠绕一周,然后量出缠绕的绳子的长度。
生2:在自行车的车轮的任意一个位置标记出来,然后让标记的位置着地,在地面上沿着直线滚动,一直滚动到有标记的地方再次着地结束,然后测量出车轮再地面上滚过的路线的长度。
(4)最后要注意标明圆心和半径。
3.按设计要求,这个圆形跑马场的半径是15米,请你帮助施工员陈师傅设计一个画圆的方案。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积极巡视并参与其中,对于没有思路的小组适当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