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基础知识(2013)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入门格律诗词,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一、格律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格律诗词一般由词头、平仄、韵脚、字数等基本构成要素组成。

其中,平仄是格律诗词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每个字的发音方式。

二、格律诗词的韵律要求
格律诗词的韵律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仅要求每个字的发音,还要求每句话的韵脚要和前后句的韵脚相对应。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首先需要学习韵律的基本知识。

三、格律诗词的字数要求
格律诗词的字数要求也很严格,一般要求每句话的字数相同,不允许出现多余或者缺少的字。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需要注意字数的掌握。

四、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包括词头的选取、韵脚的搭配、平仄的运用等等。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需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才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格律诗词。

以上就是入门格律诗词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开始学习和写作格律诗词了。

- 1 -。

格律诗基础知识-资料PPT文档56页

格律诗基础知识-资料PPT文档56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格律诗基础知识-资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偶、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

对偶,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

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如杜甫: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再举例说明“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骆宾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孟浩然)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与流水对相反,对偶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

并肩对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

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

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格律诗基本知识

格律诗基本知识

格律诗基本知识这里的韵,是指依韵、步韵、借韵,以及撞韵、挤韵、死韵、活韵、错韵;前者是指创作的手法,后者是指用韵上的错误。

具体的概念是:1、依韵、步韵,是和诗的一种创作手法:依韵就是和别人的诗的时候用其韵字的所在韵部的字,不要求每个字都同;而步韵要求就是与所和之诗所用的每个韵字都一样且相关的位置也一样。

实例:七律:春红(韵七阳)【城市的鱼作】一夜东风绿草堂枝头竹外遍红妆新桃初绽三分玉小蝶纷争一脉香更有风情飞杏乱又邀春色入篱墙红颜得意浑无我落去霓裳始尽狂和诗(一)依韵七律春红【慕容子夫作】何处清风碧水长?轻还槐柳已梳妆;那年桃树初开蕊,引得雏儿嬉闹忙;渐渐花心难待月,盈盈墨客好杨芳;诗情总在春园内,红雨满怀思绪狂。

和诗(二)步韵七律春红【慕容子夫作】暮鼓晚钟初上堂,青眉此刻淡描妆;桃花无语谁留客,孤烛空心影逸香;忽有邻门捎信物,只因红杏出春墙;流霞不怨今生已,惹得诗痴泼墨狂。

2、借韵:仅限于首句入韵的诗格,仅仅是首句的韵字可借邻韵,实例:七绝:偶尔癫疯【慕容子夫作】绿墨染轻窗,诗心竟自狂;青莲难醉我,把盏吻花香。

此诗就是借韵:窗是三江韵部,而狂、香,在七阳韵部;而“窗”是仄起首句入韵的第一句诗的诗尾字,若在其它格(非首句入韵,不管是平韵和仄韵)是不可以的。

就是在要求的格内,非此位置,比如第二第四等,也是不行的。

律诗的借韵原理同上。

3、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实例:若是我这样写,那么就是撞韵了:暮鼓晚钟初上堂,青眉此刻淡描妆;流霞不怨今生【享】,惹得诗痴泼墨狂。

这个【享】就是平声韵的同韵母仄声字,乃是撞韵。

4、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实例:若我这样写,就是挤韵了:暮鼓晚【红】初上堂,【芳】颜此刻淡描妆;情【场】不怨今生已,惹得窗【凉】泼墨狂。

大家读,是不是拗口?此乃挤韵。

5、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格律诗入门

格律诗入门

5、律诗的对仗
1、中两联对仗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2、首联对仗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3、格律诗的格律
(1)五言律诗、绝句
平仄的基本格式(格式1):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例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同句相对,邻居相粘:
格式2: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诗: 南山宿雨晴, 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 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 例诗: 岸芳春色晚, 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 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 例诗: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众所周知,对想学习格律诗的诗词爱好者而言,首先感到棘手的就是“格律”这个拦路虎。

如何去克服这个困难,从而能更便捷地掌握这个规律呢?笔者就自己学习格律诗,谈一些学习体会,以供初学者参考。

一、关于字的平仄声古人对字的平仄声有一个总结:“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虽然顺耳好记,却颇费理解。

更何况上、去、入声均为仄声,也无须去分辨。

窃以为,对于字的平仄声可以作这样的判断:即平声字在读的时候,在声音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尾声可以拖得很长,而仄声字在读的时候,在同样的情况下,尾声难以拖长。

因为古人将字的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在汉语拼音中将不少入声字都分解到阴平、阳平中去了。

所以若以汉语拼音来甄别的话,我认为上声和去声一定是仄声,(当然,可平可仄的词除外)阴平,阳平一般为平声,但是也有很多原来为入声的字是仄声。

如:阴平:喝、粥、屋、哭、一、八、发、拨、劈、霹、黑,阳平:疾、急、菊、局、革、熟、伐、罚、拔、席、白、亳、薄、毒、察、侠等等,不胜枚举。

(详见附录1《古代入声转为现代平声的字》这些字若用汉语拼音去读都是读成平声,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仄声。

因为这些字只要用都昌话读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仄声。

那么,如何去辨别一个字到底是平声还是仄声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用汉语拼音读后,再用都昌话去读一下,只要有一种读法是仄声,那么这个字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仄声,若两种读法都是平声,这个字就可认定为平声。

我觉得,这是都昌人辨别平仄声的有效方法。

二、关于格律诗的“对”与“粘”在弄懂词语平仄的基础上,我们来说说格律诗的“对”与“粘”首先,我们知道,格律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是成联存在的(每两句为一联),若我们把每一联的上一句称为“奇句”,下一句称为“偶句”的话,那么“对”就是指同一联的奇句与偶句间的平仄是相反的,否则就是“失对”,也就是翻调了。

如:奇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偶句即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基础讲座13》-对仗

《格律诗基础讲座13》-对仗

一、对仗
(四)何谓借对?
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借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 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
例:“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示乙词(字),借音多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一、对仗
(三)何谓宽对??
即两句在词性方面容宽,如以形容词对动词,副词对助词等。 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例: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
一、对仗
(七)何谓扇面对?
旧体诗对偶格式之一,即隔句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 对第四句。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作者:唐·白居易 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作者:唐·杜甫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 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例:欲寻芳草去, 还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维》
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 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例:闇声啼蟋蟀,乾叶落梧桐。(白居易) 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
一、对仗
2、形容词 (快慢、轻重、胖瘦、大小、高低) 3、数词(数目字)一、二……十、百、千、万、亿、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

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平:○ ○○ ○○○仄:● ●● ●●●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1,限定字句。

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

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5,对仗。

每首诗中对仗联可以多到四联,至少要有两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6,粘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联内要求对仗,上下联之间要求粘。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我国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又称格律诗。

格律诗在句式、平仄、押韵和对仗上有显著特点。

一、句式上,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1.律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八句,分别叫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果只有四句,一般就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了。

还有少量律诗句数很多,就叫长排律。

参考阅读:(律诗和绝句的区别)2.五绝,共四句20字;七绝,共四句28字。

进一步区分有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两种情况,所谓平起、仄起以首句第二个字声调为基准。

二、平仄1.格律诗讲究平仄,这样才能体现诗歌音韵美,节奏美。

2.平仄声在本句中交替使用,在上下句中对立使用。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注意平仄声古代与现代不同。

古代平声,一般是现在的一二声,即阴平、阳平。

古代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

相当于现在三四声,即上声、去声。

入声字已归入现代汉语平、上、去声里。

(参考阅读:五言律诗的平仄)三、押韵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就是韵脚,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其目的是为了声韵谐和,构成声音回环之美。

四、对仗(对偶)(一)格律诗使用对仗一些特点。

1.绝句不必对仗。

2.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3.长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用对仗。

(二)对仗的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3.短语、句型的结构要相同。

例如出入句中相同位置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以及虚词的词性相同;4.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另外,还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叠字对叠字。

5.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参考阅读:律诗的句式、节奏)备注:1.请参考查阅《平水韵》相关知识。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常识要点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

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

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格律诗需要遵循的是古人的平仄规律而不是古代的汉语读音,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

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那么平仄格律有哪些规则呢?一、粘对规则。

“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

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

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

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

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

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第一篇:格律诗写作常识一、诗体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

代表作《关雎》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

代表作《述怀》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

代表作《饮中八仙歌》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

代表作《蜀道难》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

代表作《陇西行》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

代表作《琵琶行》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把楚辞称为骚。

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

代表作《代春日行》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

代表作《春晓》2、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代表作《春望》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代表作《蜀相》五言排律——排指铺排。

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

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

代表作《清明二首》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

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

代表作《送万巨》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

代表作《登鹳雀楼》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全篇四句,共二十四字。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胡田保一,几个基本概念:格律诗:既要押韵,又要对仗、平仄,还要限定句数与字数,具备这四项要求的诗歌,就是格律诗。

有人将这四大特点概括为4句话12个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

绝句:每首4句。

每句5字,共20个字,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句7字,共28个字,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律诗:每首8句。

每句5字,共40个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每句7字,共56个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闻官军收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古诗:又称作古风、古体诗。

古诗是一种只讲押韵,而不要求平仄、对仗,也不限字数、句数的诗。

在唐诗的格律兴起之前,亦即南北朝及以前的诗人们写的诗,都没有平仄和对仗,那样的诗即称之为古诗或叫古风、古体诗。

因此,相对于“古体诗”而言,隋唐时期兴起的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体诗”。

唐以后的诗人写的一些不用平仄和对仗的诗,同样也称之为古诗。

古诗每句的字数可以不受五言、七言的限制,三言、四言、六言、杂言等等都有。

古诗的句数既可以4句、8句,也可以突破4句、8句的限制,可以更长,句数更多。

以下列举几首实例:每首4句:赠晔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每首8句:怨歌行北周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每首6句:七步诗三国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每首10句:饮酒东晋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知识汇总: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
诗集。

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格律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
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它的句数是一定的。

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

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

如中国的
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
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格律诗基础知识,这可有意思啦!你说格律诗像啥?就好比是一座精致的小房子。

韵脚呢,那就是房子的根基呀,没了它可不行,不然房子摇摇晃晃的,多不稳当。

平仄呢,就像是房子的架构,得安排得妥妥当当,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样房子才好看又结实。

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就像房子的大门,得吸引人吧;颔联和颈联那可是房子的主体部分,得有干货,要精彩;尾联呢,就像是房子的后墙,也得给人留下点念想不是?绝句就像是个小亭子,虽然小巧,但也得有模有样呀!再说说对仗,这就好比给房子装修。

你看那字词对仗得工工整整,多漂亮呀,就像精美的壁纸和精致的家具一样。

要是对仗不工整,那可就像房子里的东西摆得乱七八糟,看着都别扭。

那怎么写好格律诗呢?多读多背那是必须的呀!就像学走路得先学会站起来一样。

你不读那些经典的诗作,怎么知道人家是怎么写的呢?读多了,感觉自然就来了。

然后呢,就是要多练。

别害怕写得不好,谁一开始就能写出千古名句呀?就像盖房子,一开始可能盖得歪歪扭扭的,但多盖几次不就熟练了嘛。

还有啊,要注意意境。

一首诗要是没了意境,那不就像个空壳子房子,没啥意思。

意境得靠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呀,把那些美好的、有趣的、感人的东西都放到诗里去,让读诗的人也能感受到。

咱再说说格律诗的韵律之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你想想,要是一首诗读起来磕磕绊绊的,谁愿意听呀?那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嘛。

哎呀,格律诗的世界可真是丰富多彩呀!咱就像是在这个世界里探险的小勇士,不断地发现新的奇妙之处。

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格律诗,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咱可得好好钻研钻研,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写出让人赞叹不已的诗作来呢!总之,格律诗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呀,咱得好好传承和发扬。

朋友们,都行动起来吧,去感受格律诗的魅力,在诗的海洋里畅游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基础知识∙
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

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应。

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指近体诗单个句子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平平仄仄平”句式和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6.三平调,是指近体诗的一个句子中,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仄仄仄平平”句式和七律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

格律诗写作要求∙
一、声律(声调)要求: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交错)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
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
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6.力避三平调,切记犯孤平。

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

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以七绝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易犯孤平的句式,避免法①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用仄声②补救方法:孤平字后相邻字改为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易犯三平调的句式,避免的方法: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用平声)
二、对仗(对偶)要求:①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句法、词性要相同)②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③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①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
韵;反之,常不入韵);②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③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
音的字作韵;④最好押同一声韵(都是平声韵或都是仄声韵)
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连贯即可:一般说来,①绝句为起承转合,②律诗为起承转承∙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01年6月.
转承转合。

五、节律(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与节奏结构相吻合:
1.七言句的三种节奏结构:一二、三四不分,二三、四五不连。

① 1 2 — 3 4 — 5 6 — 7 ②1 2 — 3 4 — 5— 6 7 ③ 1 2 — 3 4 — 5— 6 — 7
2.五言句的三种节奏结构:一二不分,二三不连
① 1 2 — 3 4 — 5 ②1 2 — 3 — 4 5③ 1 2 — 3 — 4 — 5
六、实例分析: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Gu an),韵脚
○●○
万里长征人未还(Hu an)。

韵脚
●○●
但使龙城飞将在(Zai),白脚
●○●
不教胡马度阴山(Sh an)。

韵脚
○●○
分析:
从平仄图中,可以看出一句之内平仄交错(略)、一联之内平仄相反(首联中的时与里、月与征、时与未和尾联中的使与教、城与马、将与阴均相反)、二联之间平仄相同(略)的规则;
从汉语拼音中,可以看出:首联和最后一句句末韵母均为平声an,符合脚分明中的规则①;
第三句句末韵母为仄声ai,与韵脚的平声相反,符合规则②。

写诗首要的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

如果写作要求与思想的表达相矛盾,写作要求就要服从于思想的表达。

总之,写诗时不要考虑要求,当写完后再以要求锤炼原稿,尽可能使之字字珠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