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形成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

【学习重点】(1)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塞子);(2)大试管、线香、分液漏斗。

2.学生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大试管(3支)、线香、火柴。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学生实验][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补充实验])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塞子)检验氧气[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制取氧气1 优秀公开课教案

制取氧气1 优秀公开课教案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制取氧气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氧气的制取,因此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要将实验规则和实验注意事项讲述清楚。

另外,由于学生初学气体的制取,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实验室选择合适的反应制取氧气,因此本课从初一生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进行引课,讨论植物光合作用是否能用来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繁杂,学生记忆困难,教学时应讲清其原因,然后利用“谐音”进行归纳,增强学生记忆力。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探究,因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收集、检验、验满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是化学“物质制备”中的开篇之作。

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氧气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对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跃跃欲试。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教师教学时应适当加强方法引导,为以后二氧化碳、氢气、氯气等气体制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初步学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学习,体验探究乐趣。

2.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点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

五、教学难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三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歙县新安中学叶嘉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制氧的原理;2.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原理; 3.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4.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3.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2、设计对比实验领悟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器材:仪器:试管、镊子、火柴等。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五、教学设计:(一) 知识回顾【提问】 1.自然界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二)导入新课[设问]实验室和工业上是怎么获取氧气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三)推进新课[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大量的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低温加压液态空气 氮气先蒸发液态氧气[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少。

实验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旧识回顾: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制取氧气-教案-九年级化学-特岗面试教案-教师面试教案-人教版

制取氧气-教案-九年级化学-特岗面试教案-教师面试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准备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 认识分解反应;(3)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2) 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2.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学生分组进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 强调制取氧气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课后):
-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 创设“氧气实验室”主题板书,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验室场景中,增加趣味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创设实验情境:通过模拟实验室场景,将学生带入实验氛围,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融入趣味元素:在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中,加入趣味性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运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制取氧气的原理、反应方程式、操作步骤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制取氧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阅读与制取氧气相关的化学实验书籍和资料,如《化学实验技能与操作》、《实验室化学》等,了解不同制氧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5)小组讨论: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解决办法。
(6)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提高写作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用于展示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王时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介绍工业上得到大量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在对催化剂定义的分析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感。

(2)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臵的探究体验。

难点是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4、大试管4、小试管12、酒精灯4、火柴。

五、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过程分为六个活动,逐步展开: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预计用时3分钟)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制造出来的O2,你知道是这些O2是来的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希望学生想到: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想到我们应该保护植物,二是想到在实验室可以怎样制取氧气?)【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入第二环节,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活动二:自主学习,了解新知。

(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7---P38,找出并学会诵读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爱看课本的习惯和会看课本的能力,二是把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一重点(即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2)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反应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催化剂的作用。
(3)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较为感兴趣,但对理论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仍需教师引导和督促,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3.便于学生做笔记和复习。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条理性。
2.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3.在适当时候进行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2)指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2)实验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第一课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是继学习空气成分、氧气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探索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实验技能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等。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分解反应。

2.通过研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作用,学会探究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方法。

3.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建立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3,了解实验中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认识第二种基本反应即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然后规范完成预习案。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完成时间15分钟I.知识准备1.你还记得什么是化合反应?2.现在有一瓶无色的气体,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氧气?Ⅱ、教材助读1.什么叫催化剂?什么叫催化作用?(认真阅读然后完成下面的空格的填写)在里,能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又叫)。

催化剂在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都使用催化剂吗?3.在实验室里,常采用、或的方法制取氧气?4.什么叫分解反应?Ⅲ、预习自测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2.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B. 氢气+氧气水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我的疑惑:探究案—我思考、我收获1.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其中有两种用到了催化剂,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吗?2.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结论:问题1.什么叫催化剂?什么叫催化作用?针对训练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B.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C.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D.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自主探究二:分解反应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题2.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总结归纳得出什么叫分解反应?拓展提升: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第2.3节,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氧气的特性、制取的方法以及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了解氧气的一些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1.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了解氧气的一些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性高锰酸钾、蒸馏水、锥形瓶、玻璃管、水槽、点火棒等。

2.教具: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引出问题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导入问题:你知道氧气是什么吗?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展示实验操作步骤使用投影仪和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关键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将锥形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玻璃管连接锥形瓶和水槽。

2. 加入试剂:将酸性高锰酸钾加入锥形瓶中。

3. 开始制氧:将蒸馏水注入锥形瓶中,使试剂溶解。

4. 收集氧气: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玻璃管收集氧气。

第三步: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制取氧气的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第四步:实验结果观察与讨论实验结束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2.3章,共分为2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知识目标: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如燃烧、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通过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高温分解和电解水,让学生了解到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 制取氧气实验(30分钟)3.1 实验准备 - 叫上两名学生担任实验操作员,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进行实验的材料准备,如烧杯、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3.2 实验操作步骤 - 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漏斗、试管等。

- 步骤二:将含有过氧化氢的过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热至40°C左右。

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 步骤三:将观察到的气体用排气管收集到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

观察火柴的变化。

- 步骤四: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3 实验讨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报告写作(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以制取氧气实验报告为题,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5. 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过程,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案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

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 ,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分解反应。

难点 : 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复习引入 ] 上一节课 , 我们探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 引导学生回答 ) 。

我们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使用了许多瓶氧气, 有谁能告诉老师, 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呢 ?( 停顿一会儿, 让学生回答 )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并学习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 讲述 ] 你大概会觉得奇怪 : 空气里含有丰富的氧气 , 为什么常常还要制取氧气呢 ? 这是由于某些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活动需要纯的氧气 , 而不能用空气这种混合物代替, 所以需要制取氧气。

[ 板书 ] § 3.2 制取氧气一、催化剂[ 问 ] 实验室制取氧气需用什么药品 ? 需要什么条件 ? 下面我们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进行探究。

[ 探究活动 ] 【实验 3-4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的条件并填写第 68 页中的实验现象和推论。

[ 讨论与交流 ] 指导学生完成第 69 页第 1 、 2 题。

[ 阅读 ] 第 69 页中的 " 解释和结论 " 。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然后老师讲解并板书。

[ 板书 ]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氧气〈 H202〉(H20)(02)催化剂 :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如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所用的二氧化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介绍氧气收集的方法和验满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分析和解答。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操作,提高氧气的制取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4.通过学习制取氧气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过氧化氢分解。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掌握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了解氧气验满的方法。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可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等。
5.情境应用,拓展思维: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森林火灾难以扑灭等。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情感升华: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7.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实验报告、思维导图、小论文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实验演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制取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氧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方法。
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连接与组装、药品的取用、实验数据的收集等。
3.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分液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5.能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合作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悟学畅谈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回顾上节课内容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集体订正
记录笔记
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教材第39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
鼓励学生
自由回答




完成实验报告
九年级年级集备课教案
学科
化学
主备人
主备时间
总2课时
执教人
执教时间
执教班级
课题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__。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吗?
知识点二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阅读教材第39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教材第38页的探究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在__化学反应__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__速率__,而本身的__质量__和__化学性质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__催化剂__(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催化作用__。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__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二不变”(__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__)。
3.氯酸钾是__白__色固体,二氧化锰是__黑__色固体,混合后经过__加热__可以得到__氧气__。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催化__作用。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3)认识分解反应;(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出示图片,提问都体现了氧气的哪些用途。

2、提出问题:生产、医疗、科技领域需要用到更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呢?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氧气的工业制法。

(1)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什么?(2)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什么?(3)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2.学生代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工业上利用液氮、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而得到氧气,是物理变化。

探究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向学生直接出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生观察分析反应特点并结合化合反应进行总结归纳。

1.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2)特点:一分多探究三:催化剂⑴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3.待实验(2)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3 mL过氧化氢溶液,又有气泡冒出,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又有氧气产生。

(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思考2】二氧化锰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教师讲解】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教材版本:人教版一、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育理念:1、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六、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两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

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

3.运用分解反应的概念,鉴别反应的类型。

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5.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6.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分析,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用品: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H 2O 2 H 2O +O 2
催化剂:一改两不变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 3 KCl + O 2
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 K 2MnO 4 +MnO 2 +O 2
二、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MnO2 二氧化锰加热
MnO 2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