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文明 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文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20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及两种现代化模式探索调整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政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索并建立,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初步调整,并行发展,相互借鉴。
文化: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反映人类精神空虚和迷茫,电影电视艺术发展进步
整合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2)过程:
①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巩固政权:
①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③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繁荣;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废除实物分配制。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5)评价:①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③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6)启示: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整合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2)主要表现:商品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剧增;银行纷纷破产等。
(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①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①金融:《紧急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②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解劳资关系、扩大内需。
④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障法》、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
(3)影响:①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实质: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整合三现代科学和文学艺术的诞生
1.现代科学的诞生
(1)相对论:
①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
②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③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①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
(1)现代文学:
①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
②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现代美术:
①现代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②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流行摇滚乐、蓝调、爵士乐,其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4)影视艺术:①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美国首次成功拍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时期。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②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运用阶段。
③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
革命导师列宁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2)领导十月革命:①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②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领导苏俄人民取得国内战争胜利。
②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工农联盟。
2.历史评价
(1)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伟大领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
①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等条约。
②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及《九国公约》。
(2)实质: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体系。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国际联盟
(1)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2)评价:①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②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的影响。
(3)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经过
(1)战争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空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之战、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1905年,还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
(3)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将狭义相对论扩大为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2.历史评价
(1)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2)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No.1 高频考点讲练
热点考向一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临考视窗】综合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经济危机为切入点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理解扩大内需,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高考例析]1.(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宏观思考]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3.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
[针对训练]
2.(2015·海南高考·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热点考向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临考视窗】综合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运用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影响。
[高考例析]3.(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
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宏观思考]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针对训练]
4.(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5.(2013·海南高考·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6.(2014·海南高考·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
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7.(2012·海南高考卷·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
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8.(2015·海南高考·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热点考向三以多角度、多史观探讨罗斯福新政
【临考视窗】罗斯福新政一直是高考重点,从政治、经济、思想多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都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
9.(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宏观思考](1)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①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③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④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针对训练]
10.(2014·海南高考·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热点考向四东西方国家现代化经济发展不同模式
【临考视窗】近几年高考明显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都是国家经济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
11.(2014·全国大纲卷·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宏观思考] 世界现代史上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1)不同:
(2)特点:
①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②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No.2 随堂演练通关
1.(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
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5.(2014·全国大纲卷·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6.(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
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
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7.(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8.(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9.(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
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0.(2013·海南高考·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11.(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
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2.(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13.(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
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