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
【免费下载】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7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习题答案3.解:用N 2、H 2、或NH 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反应速率不相等。
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322d (NH )d (N )d (H )11d 3d 2d c c c ttt-=-=即3222131NHH N ννν==4.解:(1)∵ 蔗糖的水解为一级反应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A,0A2.303lgc k t c =则 -10.30mol2.3030.13glg=0.0193min 0.30mol20min×68%0.13gk =(2)∵ A,0A2.303lg c k t c =则 A,0A,0lg(1)2.303c ktc x =⨯-%8.53=x 5.解:(1)由题给数据得到如下数据:t /h1.52.02.53.5ln c0.630.460.29―0.12根据以上数据作图或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为ln c = ―0.372t +1.198,则直线的斜率为―0.372h -1,所以斜率k =0.372 h -11/20.6931.86h t k==(2)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所得截距,,求得第一次滴眼后房水中该药物的初浓度c A,0 =3.32ug ⋅mL -1当浓度降至1.50ug ⋅mL -1所需时间为1A.0-1A 11 3.32ug mL ln ln 2.14h 0.372 1.50ug mL c t k c -⋅===⋅所以必须在第一次滴眼约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滴眼药。
6.解:(1)∵ N 2O 5分解是一级反应则1/2410.6930.6931444(s)60min 4.810s t k--====⨯(2)∵ 303.2lg0kt p p =反应开始后10s 时:410s4.81010lg2.303p s p--⨯⨯=2566.34kPaN O p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p p p p O NO O N 14.67)34.6666.66(21)34.6666.66(234.662252=-⨯+-⨯+=++=体系 反应开始后10min 时: 303.26010108.4lg 140s s p p ⨯⨯⨯=--kPap O N 97.4952=kPa kPa kPa kPa kPa kPa p p p p O NO O N 69.91)97.4966.66(21)97.4966.66(297.492252=-⨯+-⨯+=++=体系7.解:∵ 物质A 的分解是二级反应则kt ax a =--11a a aa a x a t k 41)1311(21)11(1=--⨯=--⨯=若继续反应掉同样这些量的A 需时间:min6)321311(41111(1=⨯-⨯⨯=--⨯=aa a ax a t t 8. 解法I :中和混合液所消耗的量应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基础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2)[4页]
难度系数: A
题目: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化合物为( )
答案 A NaOH
答案 B H2O 答案 C NH4Cl 答案 D MgCl2 正确答案: C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 2 位,共用四位数。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 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试题库出题卡 1 单选题 教材名称 基础化学(第二版) 作者
题目编号: 0208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A 简单,C 最难)
题目:下列关于 CS2 分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平面三角形,sp2 杂化
答案 B V 形,sp2 杂化
答案 C 三角锥形,sp3 不等性杂化
题目编号: 0202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下列用一套量子数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
答案 A 4,1,-1,-12 答案 B 4,2,0,-12 答案 C 4,0,0,+12 答案 D 3,1,1,+12
正确答案: B
题目编号: 0203 第 1 章 节 题目:下列不存在的能级是( ) 答案 A 3s 答案 B 2p 答案 C 3f 答案 D 4d 正确答案: C
难度系数: B
题目: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极性最大的是( )
答案 A H2S 答案 B H2O 答案 C NH3 答案 D CH4 正确答案: B
题目编号: 0205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C
题目: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指出下列同浓度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8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习题答案1. 锌空气电池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电池之一,常用于AA 型、AAA 型电池以及钮扣电池等。
它的电池反应如下所示:2Zn(s)+O 2(g)=2ZnO(s)。
试写出电极反应。
负极:Zn+2OHˉ=ZnO+H 2O+2eˉ正极:0.5O 2+H 2O+2eˉ=2OHˉ2.若Pt | H 2(100 kPa )| 胃液 || KCl (0.1 mol·L -1)| Hg 2Cl 2 (s) | Hg(l) | Pt 的电动势等于0.420 V ,而Pt | H 2(100 kPa )H +(1.0 mol·L -1)|| KCl (0.1 mol·L -1| Hg 2Cl 2 (s) | Hg(l) | Pt 的电动势等于0.334 V ,求胃液的pH 。
解:对于电池:Pt | H 2(100 kPa )H +(1.0 mol·L -1)|| KCl (0.1 mol·L -1),Hg 2Cl 2 | HgE 1 =φ+-φo SHE =φ+ =-0.334 (V )对于电池:Pt | H 2(100 kPa ),胃液 || KCl (0.1 mol·L -1),Hg 2Cl 2| HgE 2 =φ+-φ待测 =0.334-φ待测 =0.420(V )φ待测= -0.086(V )根据能斯特方程2+θ+2(H )0.05916V =(H /H )+lg 2100/1000.05916V pH 0.086Vr c ϕϕ=-=- 待测 pH = 1.453.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符号:(1)Fe 2+ + Ag +Fe 3+ + Ag 电极反应:正极: Ag + + e - Ag 还原反应:负极: Fe 2+ -e - Fe 3+ 氧化反应电池符号为: (-) Pt | Fe 3+ (c 1) , Fe 2+ (c 2) || Ag + (c 3) | Ag (+)(2)MnO 4- + 5Fe 2+ + 8H +Mn 2+ + 5Fe 3+ + 4H 2O电极反应:正极: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还原反应负极: Fe 2+ -e - Fe 3+ 氧化反应电池符号为: (-) Pt | Fe 3+ (c 1) , Fe 2+ (c 2) || MnO 4- (c 3) , Mn 2+(c 4) | Pt (+)4. 298K 时,在Ag +/Ag 电极中加入过量I -,设达到平衡时[I -] = 0.10 mol·L -1,而另一个电极为Cu 2+/Cu ,[Cu 2+] = 0.010 mol·L -1,现将两电极组成原电池。
医科类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答:原子核外电子运动遵守量子力学规律,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地位置和动量,在核外空间出现地概率遵从统计规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答:波函数是人为定义地一个用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地波动性质地直角坐标系函数ψ()或球极坐标系函数ψ(,θ,φ).为了表述方便,习惯上把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二者含义相同.“原子轨道”只是借用了经典力学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状态时所用地“轨道”地说法,并无电子沿固定路径运动地含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概率、概率密度和电子云有何关系?答:概率密度ψ指波函数ψ(,θ,φ)表示地特定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θ,φ)这一点周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地概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一区域出现地概率等于概率密度与该区域体积地乘积.电子云是用统计地方法对电子出现地概率密度ψ地形象化表示,可认为是电子运动行为地统计结果,就是用小黑点分布地疏密程度形象化地表现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地概率密度相对大小地图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量子数地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地合理组合方式有什么规律?答:主量子数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地区域离核地远近,是决定电子能量地主要因素.可取任意正整数,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角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地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配合主量子数一起决定电子地能量,地每一个取值对应一个亚层.取值受主量子数地限制,可取小于地正整数和零,即=、、、……() ,共个数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磁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地伸展方向,其取值受角量子数地限制,可取包括、±、±、±……直至±,每一个对应有个不同地取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旋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自旋”运动地方向,自旋量子数取值只有和-..填充合理地量子数:() ?, , ,() , ?, ,() , , , ?() , , ?,答:() ≥;() ;() ;()..指出、、各能级相应地主量子数、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和每个能级各有几个轨道.答:: ,,;:, ,;:,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地?说明理由:() ,,,;() ,,,;() ,,,.答:量子数(),,,不合理,因为取值范围为到±地整数,即本例中只能取和±;量子数() ,,,不合理,因为取值范围为到()地正整数,本例,就不能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例说明核外电子排布地三个原理及特例.答: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时,电子在原子中所处地状态总是尽可能使整个体系地能量为最低,体系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占据能量最低地允许轨道,然后依次填入能量较高地轨道.例如随着原子序数地增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依次填入能量较高地轨道,随之出现了元素性质地周期性变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能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地电子,或者说同一原子中不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地个电子,也就是说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二个自旋方向相反地电子.由于每个电子层中原子轨道地总数是个,因此各电子层中电子地最大容量是个.例如第一、第二周期中地元素个数分别为、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洪特规则:电子在能级相同地原子轨道(称为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平行地方式分占不同地轨道,使体系地能量最低.例如核电荷为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电荷为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洪特规则特例: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地状态是能量较低地稳定状态.例如,地电子排布式为,而不是;地电子排布式为,而不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下列各元素地基态原子地电子排布式如果写成以下形式,各自违背了什么原理?请写出更正后地电子排布式:()()()答:() 写为,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更正为:;() 写为,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更正为:;() 写为,违背了洪特规则,更正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能级交错是怎样产生地?答: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不仅受到原子核地吸引,而且不同电子间还存在着同性电荷地排斥作用.通常地近似处理方法是将其他电子对指定电子地排斥作用简单地看成是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屏蔽效应就是指其他电子对指定电子地排斥作用归结为核电荷降低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钻穿效应指较大较小地外层轨道电子由于其概率分布特点,穿透内层电子,钻入原子核附近,从而避开其他电子地屏蔽作用,有效电荷增加,能量降低地现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钻穿能力强地轨道与钻穿能力较弱地(-)或(-)轨道之间,由于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地综合作用结果造成了能级能级交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写出下列各元素基态原子地电子排布式., , ,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列出硫元素地四个电子所有可能地各组量子数.答:(), ,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下列元素地价电子构型,指出其在周期表中所处地位置:()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第三周期,Ⅰ族,区;():第四周期,Ⅴ族,区;():第四周期,Ⅳ族,区;():第四周期,Ⅵ族,区;():第五周期,Ⅰ族,区;():第四周期,族,区..外层电子排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地是哪一族或何种元素?()具有个电子;()量子数=,=地电子有个,和=,=地电子有个;()电子全充满,电子半充满.答:()Ⅴ族元素;()是元素,外层电子排布为;()是元素,外层电子排布为..简述元素地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周期性变化地规律?答:原子半径:通常情况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该原子电子层数地增加而依次增大.同一副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总地趋势也增大,但幅度较小.由于镧系、锕系元素地原子半径十分接近且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地镧系收缩现象,第和第周期同族元素地原子半径很接近.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地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地原子半径减小幅度较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电离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核电荷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地吸引力也增加,半径减小,故第一电离能总趋势逐渐增大,其中由于某些元素具有全满或半满地电子结构,稳定性高于左右相邻元素,故较高.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地引力减小,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地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副族元素原子地第一电离能变化幅度较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电子亲和能:一般随原子半径地增大而减小.在周期系地主族元素中,一般从左到右元素地电子亲和能增大,从上至下元素地电子亲和能减小.Ⅴ族元素由于原子最外层构型为半充满地稳定状态,因此电子亲和能较小;碱土金属元素难以得到电子,电子亲和能为负值;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外层已达稳定结构,故其电子亲和能为最大负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电负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地电负性依次增大;同族中自上而下元素地电负性逐渐减小,副族元素规律不明显.在所有元素中,周期表右上方地氟地电负性最大,左下方地钫()地电负性最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习题答案1.解: kPa 33.2mol 18g g 100mol g 34210g mol g 18g100kPa 34.21-11A *=⋅+⋅⋅⨯==--x p p 2.解: B3.解: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4.解:11A B b b mol 1.28kg250.0g 00.7K 510.0mol kg 0.512K --⋅=⋅⋅⋅=⋅∆=g m m T K M △T f =K f ·b B =1.86 K·kg·mol -1·0.996 mol·kg -1=1.85 ℃T f =-1.85 ℃5.解:6.解:131A B b b mol 1062.1kg100.00.19K 060.0mol k 0.512K --⋅⨯=⋅⋅⋅=⋅∆=g g g m m T K M 131A B f f mol 1061.1kg100.00.19K 220.0mol k 1.86K --⋅⨯=⋅⋅⋅=⋅∆=g g g m m T K M 7.解:把一小块冰放到0℃的水中,冰不会融化。
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此时冰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冰水能够共处。
另一小块冰放到0℃的盐水中,冰会融化。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下降,小于0℃,0℃时冰和盐水没到达平衡状态,参加的冰会融化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8.解:316.3kg 000.1mol g 6.324246.3mol k K 86.1K0588.0)Hg(NO 11B f f 23≈=⋅⋅⨯⋅⋅=∆=--g g b K T i 对00.1kg 000.1mol 71.5g 284.10mol k K 86.1K 0744.0HgCl 11B f f 2=⋅⋅⨯⋅⋅=∆=--g g b K T i 对 所以Hg(NO 3)2在水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
9.解:〔1〕<-----〔2〕<======>〔3〕----->10.施肥太浓即所配的化肥为高渗溶液,将其施入土中会使土地中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中的渗透压。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1
第十一章分子结构习题答案1. 解释下列概念:(1) σ键和π键(2)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 氢键和范德华力(4)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5) 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解: (1) σ键是s—s,s—p x,p x—p x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成键电子云分布在两核之间,稳定性比较大。
π键是由p y—p y,p z—p z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成键电子云分布在x轴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π键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中,比σ键的稳定性小,容易发生反应。
(2) 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这样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两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不能完全重合,一端带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这样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能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分子的偶极矩大于零。
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3)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如N、O、F)半径很小的原子结合以后,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正电荷密度很大,可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力就叫做氢键。
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间存在一种只有化学键键能的1/10—1/100的弱的作用力,最早由荷兰物理学家van der Waals提出,故称作范德华力。
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三种。
(4) 原子轨道杂化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成分和能量完全等同,这样的杂化就叫做等性杂化。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以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能量和成分不完全相同,这样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如水分子、氨分子在形成时中心原子采用的就是不等性sp3杂化。
(5)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时,在形成的分子轨道中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降低,叫做成键轨道。
另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升高叫做反键轨道。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9
第九章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1.答:相界面上的微粒与处于内部的微粒受力状况不同是产生表面现象主要原因。
小液滴和小气泡总是呈球形是为了缩小表面积,以减低表面能。
恒温下,纯液体的σ是一个常数,因此表面能的减小只能通过减小表面积的办法进行。
这是热力学自发过程。
2.答:不对。
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与表面相切。
3.答:溶胶是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而实际上又常能相对稳定存在。
主要原因:①胶体粒子带电,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②溶胶表面水化膜的保护作用③Brown运动。
4.答:其胶体结构为:{m AgCl·n Ag+(n-x)Cl-}x+·x Cl-胶体粒子带正电,电泳时向负极移动。
5. 答: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一般都含有亲脂性的非极性基团,和亲水性极性基团。
以脂肪酸钠盐(肥皂)为例,当它进入水中,亲水的羧基端有进入水中的倾向,而亲油的长碳链端则力图离开水相,如若进入水中的肥皂量不大,它主要集中在水的表面定向排列起来。
从而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表面能。
6.答:见表8-67.答:A溶胶带有负电荷,B溶胶带有正电荷8.答:ξ电位是固液两相作相对移动时的滑动面与均匀液相间的电势差。
9.答:Tyndall效应的本质是分散相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一束光照射到某物体后,光可能被吸收、反射或散射。
光的吸收主要由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所决定。
反射及散射与该物体的分散相粒子的大小有关,如果粒子大于波长,则光波以一定的角度从粒子表面反射出来;如果粒子远小于光波的波长,则光波绕过粒子前进不受阻碍。
只有当粒子的大小和光波波长接近或稍小时,光波才产生散射。
10.答:在一定条件下,使高分子溶质或胶体粒子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溶剂小分子充满在网架的空隙中,成为失去流动性的半固体状体系,称为凝胶。
形成凝胶的条件主要是温度下降或溶解度减小。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6
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习题答案1.试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U =Q -W 。
2.试述Hess 定律。
它有什么用途?解:Hess 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这个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用途:根据Hess 定律,可以用少量已知的热效应数据计算出许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尤其是某些不易准确地直接测定或根本不能直接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
3.在常压下,0℃以下的水会自发地结成冰,显然这是一个熵降低的过程,为什么该过程能自发进行? 答:这个体系并非孤立体系,在体系和环境间发生了热交换。
从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体系放热给环境。
环境吸热后熵值增大了,而且环境熵值的增加超过了体系熵值的减小。
因而体系的熵变加上环境的熵变仍是大于零的,所以该过程能自发进行。
4.在298K 、100kPa 下,一定量的水加热到373K 化为蒸汽,蒸汽冷凝为298K 的水再冷却到273K 结冰。
冰冷却至263K 后,加热溶化,再加热到298K 并保持在100kPa 下。
假定整个过程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总过程焓的变化为△H , 问下列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A. △H 决定于试样的多少; B. △H =0;C. △H 依赖于加热的能源;D. △H 取决于每一分步保持的时间多少。
解:B 。
△H 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在298.15K 、100kPa 下,H 2(g)+21O 2(g) = H 2O(1)的反应放出285.9kJ·mol -1的热量。
试判断下列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A. △U =–285.9 kJ·mol -1B. △c H θm =△f H θm = –285.9 kJ·mol -1C. △c H θm (H 2,g)=Q V =–285.9 kJ·mol -1D. △c H θm (H 2,l)=–285.9 kJ·mol -1 解:B 。
基础化学题库及答案(问答题)
题目编号: 0701 第 7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 (A 最简单,C 最难)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 N 2 (g) + O 2 (g) 2NO (g); (2)C (s) + CO 2 (g) 2CO (g);(3) CH 4 (g) + H 2O (g) CO (g) + 3H 2 (g); (4)Fe 3O 4 (s) + 4H 2 (g) 3Fe (s) + 4H 2O (g)。
答案:(1)(){}()()222NO N O p K p p θ'=''⋅。
(2)(){}()22CO CO p K p θ'='(3)()(){}()()3242CO H CH H O p p K p p θ''⋅=''⋅。
(4)(){}(){}4242H O H p K p θ'='题目编号: 0615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题目:由水的相图可知,水的三相点对应的温度为C01.0、压力为0.610kPa (准确值应为4.579mmHg)。
水的冰点为C0。
试说明水的三相点所对应的温度高于水的冰点的原因。
答案: 纯水在101.325kPa 的大气压力下的凝固点,称为冰点。
由于压力的变大和空气在水中的溶解,这两个因素皆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出现三相点高于冰点的现象。
答案关键词:三相点 冰点题目编号: 0701 第 7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 (A 最简单,C 最难)题目: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下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C (s) + CO 2 (g) 2CO (g);Δr H m θ>0 (2)2CO (g) + O 2 (g) 2CO 2 (g);Δr H m θ<0 (3)CO 2 (g) + H 2 (g) CO (g) + H 2O (g) ;Δr H m θ>0(4)3CH 4 (g) + Fe 2O 3 (s) 2Fe (s) + 3CO (g) + 6H 2 (g);Δr H m θ>0 (5)N 2(g) + 3H 2(g)2NH 3(g);m H θ∆<0答案:(1)降低压力,升高温度,增大固体接触面积 (2)增大压力,降低温度 (3)升高温度(4)降低压力,升高温度,增大固体接触面积 (5)增大压力,降低温度答案关键词:压力,温度,接触面积。
医科类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1.指出下列哪些单位属于SI单位,那些不是。
时间单位min、能量单位J、体积单位L、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
答:能量单位J、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属于SI单位;其他不是。
2.SI制的基本单位有哪几个?
答:SI基本单位:m、kg、s、A、K、mol、cd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和SI制单位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 质子数为1的元素是氢(H)。
- 质子数为6的元素是碳(C)。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元素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3.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 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壳层。
- 每个族代表一个价电子层。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2.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具有不对称的电荷分布。
- 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布是对称的。
3. 分子间作用力:- 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等。
第三章:化学计量学1. 摩尔的概念:- 摩尔是化学中用于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2. 摩尔质量的计算:- 摩尔质量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克/摩尔为单位。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
第四章: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类型:- 包括水溶液、有机溶液等。
2.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3.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的定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3.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了化学平衡对系统条件变化的响应。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 氧化是电子的损失,还原是电子的获得。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涉及电子的转移,需要考虑电子的平衡。
3. 氧化还原电位:- 描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性。
第七章:酸碱平衡1. 酸与碱的定义:-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 pH的定义:- pH是溶液酸度的度量,表示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3. 缓冲溶液:- 能够抵抗小量酸或碱添加引起的pH变化。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3
第三章 酸碱解离平衡 习题解答1.(1)错误。
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2)错误。
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3)2]=0.36 (mol ·L -1) 51.3pH 101.3%31100.1]H [ %31 1 , 500 / , 20 3.432θa θa a w a θa =⨯=⨯⨯===-=〈〉⋅--+ααααc c k k c K c K 按近似式计算4. 应加入碱。
原因:H 2S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0.3)10(2.97)10(1.12][H ][HS ][S ][HS ][S ][H S H HS 102.970.30.1108.91][H S][H ][HS S][H ][HS ][H HS H S H 6. 9812θa222θa22882θa12θa12---+----+-+---+--+-+⨯=⨯⨯⨯=⨯=∴⋅=+⇔⨯=⨯⨯=⨯=∴⋅=+⇔K K K K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CO 32—-HCO 3-, HCO 3—-H 2CO 38. 质子酸:HCl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9. 否。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3
第十三章 滴定分析 习题解答1、(1)4;(2)4;(3)2;(4)2;(5)4;(6)42、(1)2.3-0.254+789.10=2.3-0.2+789.1=791.2=)(--341034.2354.21032.44.52⨯⨯⨯⨯435.4 4.3102.4 2.310⨯⨯⨯⨯--=4.2×10-1 (3)(1.276×4.17×10-4)+(1.7×10-4)-(2.176×10-3×1.30×10-2)= (1.28×4.17×10-4)+(1.7×10-4)-(2.18×10-3×1.30×10-2)=5.3×10-4+1.7×10-4-0.3×10-4=6.7×10-4 (4) (51.0×4.03×10-4 )+(2.512×2.034×10-3)= (51.0×4.03×10-4 )+(2.512×2.034×10-3)=2.06×10-2+0.51×10-2)=2.57×10-2 3、(1)偏小;(2)偏大4、偏低5、23231(HCl)(HCl)(Na CO )2(Na CO )()c V M S ω⨯⨯=样品=0.5015(50.15%) 绝对误差 E =50.15%-50.00%=0.15%相对误差 RE =0.15%100%50.00%⨯=0.30% 6、解:0.0002g 0.2g 0.1%m ≥= 7、解:224222422(H C O 2H O)(NaOH)(NaOH)(H C O 2H O)m c V M ⨯= =0.1003mol ·L -18、解:23232(Na CO )(HCl)((HCl)-1.088(NaOH))(Na CO )m c V V M ⨯==0.1253 mol ·L -1 c (NaOH) = 1.008 ⨯ 0.1253 = 0.1363 mol ·L -19、解:c r θa1K >10-8,而θa1K /θa2K <104,故只有一个滴定突跃。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2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答案1. 解:(1)配合物的内界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配合物中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 3、H 2O 、OH -、F -、Cl -、Br-等,含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en 、EDTA 等。
(3)中心原子用2个次外层d 轨道、1个最外层s 轨道和3个最外层p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d 2sp 3杂化。
中心原子用1个最外层s 轨道、3个最外层p 轨道和2个最外层d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sp 3d 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空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用次外层d 轨道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同一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较少的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
2. 解: 列表如下: 配合物 名 称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原子配位数 1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 酸钠 Ag +S 2O 32-S22 硫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Co 3+ en N 63 四羟基合铝(Ⅲ)酸钠 Al 3+ OH -O 4 4 五氯·氨合铂(Ⅳ)离子 Pt 4+ Cl -、NH 3Cl -、N6 5 氯·硝基·四氨合铂(II ) Pt 2+ NO 2-,Cl -、NH 3 N 、Cl -、N 6 6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Co 3+Cl -、NH 3、H 2O Cl -、N 、O63. 解: Pd 2+的价层电子组态为4d 8。
由于[PdCl 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因此中心原子Pd 2+采用dsp 2杂化。
配离子[PdCl 4]2-中Pd 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配离子中没有未成对电子,μ= 0,为反磁性。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2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答案1. 解:(1)配合物的内界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配合物中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 3、H 2O 、OH -、F -、Cl -、Br-等,含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en 、EDTA 等。
(3)中心原子用2个次外层d 轨道、1个最外层s 轨道和3个最外层p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d 2sp 3杂化。
中心原子用1个最外层s 轨道、3个最外层p 轨道和2个最外层d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sp 3d 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空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用次外层d 轨道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同一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较少的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
2. 解: 列表如下: 配合物 名 称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原子配位数 1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 酸钠 Ag +S 2O 32-S22 硫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Co 3+ en N 63 四羟基合铝(Ⅲ)酸钠 Al 3+ OH -O 4 4 五氯·氨合铂(Ⅳ)离子 Pt 4+ Cl -、NH 3Cl -、N6 5 氯·硝基·四氨合铂(II ) Pt 2+ NO 2-,Cl -、NH 3 N 、Cl -、N 6 6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Co 3+Cl -、NH 3、H 2O Cl -、N 、O63. 解: Pd 2+的价层电子组态为4d 8。
由于[PdCl 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因此中心原子Pd 2+采用dsp 2杂化。
配离子[PdCl 4]2-中Pd 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配离子中没有未成对电子,μ= 0,为反磁性。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基础化学是一门让人们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了解的学科。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习题是学习和教授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回答《基础化学第二版》中的一些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习题一: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在化学反应中,摩尔比例是指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计算摩尔比例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我们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系数分别为2和1,因此它们的摩尔比例为2:1。
2. 习题二: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理论产量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的产物的最大可能量。
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以及反应物的摩尔量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我们有4摩尔的氢气和2摩尔的氧气,根据摩尔比例,氢气的限制摩尔量为2摩尔,因此理论产量为2摩尔的水。
3. 习题三: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实际产量?实际产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产物的量。
计算实际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来。
例如,如果在上述反应中,实验中得到了1.8摩尔的水,则实际产量为1.8摩尔。
4. 习题四: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摩尔量?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通过摩尔比例和已知物质的摩尔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已知氢气的摩尔量为4摩尔,根据摩尔比例可以计算出氧气的摩尔量为2摩尔。
5. 习题五: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热进行计算。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计算能量变化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热的数值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量来计算。
例如,如果反应热为-200 kJ/mol,反应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产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则能量变化为-400 kJ。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24SO 、H +、OH -θsp 242]][S O [Ba K =-+,θw -]][OH [H K =+等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MA))(A )(M (MA)θsp θap K K =⋅-+γγ。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答:(1)CaCO 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Mg (OH )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无明显变化;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 2S 水溶液提供的S 2-很少,此时(MnS )(MnS )θsp c K Q ,不生成MnS 沉淀;加氨水后,H 2S 解离度增大,S 2-增多,此时(MnS )(MnS )θsp c K Q ,就会有MnS 沉淀生成。
(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 (白)+ I -AgI (黄)+Cl - (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 (OH )2 + 4NH 3 [Cu (NH 3)4](OH )26.在含有AgCl 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0mol ·L -1下列物质时,AgCl 的溶解度如何变化?为什么?(1)AgNO 3 (2)NaCl (3)KNO 3 (4)NH 3·H 2O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7.已知25℃时122θsp 105.1)(Mg(OH)-⨯=K 。
假设溶于水中的Mg(OH)2完全解离,2H ++ CaCO 3(s)Ca 2+ + CO 32-H 2CO 3→CO 2+H 2O+ Mg(OH)2(s)Mg 2+ + 2OH - 2NH 4+ 2NH 3·H 2OSO 42- +H 2OPb 2++SO 42-→PbSO 4↓(白)试计算:(1)Mg(OH)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2)Mg(OH)2饱和溶液的pH ;(3)Mg(OH)2在0.010mol ·L -1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4)Mg(OH)2在0.010mol ·L -1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Mg (OH )2Mg 2++2OH -(1)设Mg (OH )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 0mol ·L -1,则:14θ312θ32θsp 0L mol 101.14105.14)(Mg(OH)---⋅⨯=⨯==c c K s (2)[OH -]=2s 0/c θ=2.2×10-4pH=14.00+lg2.2×10-4=10.34(3)设Mg (OH )2在0.010mol ·L -1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1mol ·L -1,则:122θsp 2θ1θ1105.1)(Mg(OH))2(010.0-⨯==⋅+K cs c s s 1<<0.010,s 1+0.010≈0.01015θ12θ2θsp 1L mol 101.10.0104105.10.0104)(Mg(OH)---⋅⨯=⨯⨯=⨯=c c K s (4)设Mg (OH )2在0.010mol ·L -1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2mol ·L -1,则:122θsp 2θ2θ2105.1)(Mg(OH))010.02(-⨯==+⋅K cs c s s 2<<0.010,2s 2+0.010≈0.01018θ22θsp 2L mol 105.1(0.010))(Mg(OH)--⋅⨯==c K s8.将10mL0.10mol·L -1BaCl 2溶液与10mL0.20mol·L -1Na 2SO 4溶液混合,求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忽略SO 42-的水解)。
解:设混合溶液中Ba 2+的浓度为x mol·L -1。
Ba 2+ + SO 42- == BaSO 4起始浓度/mol·L -1 10×0.10/20 10×0.20/20即: 0.050 0.10平衡浓度/mol·L -1 x (0.050+x )(忽略SO 42-的水解))(BaSO 05004θsp θθK cx .c x =+⋅ x <<0.050, x +0.050≈0.05019-110θ4θsp L mol 102.2L 1mol 0.0501011050.0)(BaSO ---⋅⨯=⋅⨯⨯==.c K x 即混合溶液中:[Ba 2+]=2.2×10-9;[SO 42-]=0.050+2.2×10-9≈0.050;[Na +]=10×0.20×2/20=0.20;[Cl -]=10×0.10×2/20=0.10;[H +]=[OH -]=1.0×10-7。
9.某溶液中含有Fe 3+和Mg 2+,浓度均为0.010mol ·L -1,通过计算说明能否用控制溶液酸度的办法将它们分离?如何操作?解:要使Fe (OH )3沉淀,必须满足:)(Fe(OH))(OH )(Fe 3θsp -3r 3r K c c =⋅+设Fe (OH )3开始沉淀的OH -浓度为)(OH r1-c ,相应pH 值为pH 1,则1333933r13θsp r1106.50.010102.8)(Fe )(Fe(OH))(OH --+-⨯=⨯==c K c pH 1 = 14 + lg6.5×10-13 =1.81设Fe (OH )3沉淀完毕的OH -浓度为)(OH r2-c ,相应pH 值为pH 2,则 1235-3933r23θsp r2106.5101.0102.8)(Fe )(Fe(OH))(OH --+-⨯=⨯⨯==c K c pH 2 = 14 + lg6.5×10-12 = 2.81要使Mg (OH )2沉淀,必须满足:)(Mg(OH))(OH )(Mg 2θsp 2r 2r K c c =⋅-+设Mg (OH )2开始沉淀的OH -浓度为)(OH r3-c ,相应pH 值为pH 3,则 5122r 2θsp r3102.30.010105.1)(Mg )(Mg(OH))(OH --+-⨯=⨯==c K c pH 3 = 14 + lg2.3×10-5 = 9.36计算结果表明,若使溶液pH 值逐渐升高,则Fe (OH )3先沉淀,且Fe (OH )3沉淀完时,Mg (OH )2还没开始沉淀,完全可以用控制溶液酸度的办法将它们分离。
操作方法: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控制溶液pH 值小于7,让Fe (OH )3沉淀完毕后过滤。
10.在50.0mL 浓度为0.0020mol ·L -1MnSO 4溶液中,加入50.0mL 浓度为0.20mol ·L -1的氨水,(1)是否能生成Mn(OH)2沉淀?(2)若不要Mn(OH)2沉淀生成,求应先加入NH 4Cl 的最少质量。
解:(1)混合后氨水的总浓度为50.0×0.20/100.0=0.10 mol·L -1;Mn 2+浓度为50.0×0.0020/100.0=0.0010 mol·L -1。
353r θb 101.30.10101.8)(NH ][OH ---⨯=⨯⨯==c K132θsp 9232r 2r 2c 102.1)(Mn(OH)107.1)10(1.30.0010)(OH )(Mn )(Mn(OH)----+⨯=⨯=⨯⨯=⋅=K c c Q有Mn(OH)2沉淀生成。
(2)若不要生成Mn(OH)2沉淀,则132θsp 2r 2r 2c 102.1)(Mn(OH))(OH )(Mn )(Mn(OH)--+⨯=⋅=K c c Q 5132r 2θsp r 101.40.0010102.1)(Mn )(Mn(OH))(OH --+-⨯=⨯=c K c pH < 14 + lg1.4×10-5 = 9.15a b θalg p pH n n K += 9.15100.2050.0lg 9.25a3n -⨯⨯+ n a >1.3×10-2mol若不要Mn(OH)2沉淀生成,应至少先加入NH 4Cl :1.3×10-2×53.5=0.70g11.将BaSO 4置于Na 2CO 3溶液中,可否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BaCO 3沉淀?要在100mLNa 2CO 3溶液中将0.0010molBaSO 4完全转化为BaCO 3沉淀,Na 2CO 3溶液的浓度至少多大?解:BaSO 4+ CO 32-BaCO 3+ SO 42- 平衡常数0.042102.6101.1)(BaCO )(BaSO ][CO ][SO 9103θsp 4θsp 2324=⨯⨯===----K K K θ 当)(CO 0.042)(S O 2324--c c 时,就可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BaCO 3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