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假捻纺纱技术应用效应与发展展望-FZDB

合集下载

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论 文PAPER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效率与加工成本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纺纱生产中普遍采用两类纺纱技术,一种是环锭纺文|赵亮 厉勇 李杰 张剑锋 王丽丽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近几年来,环锭纺纱技术通过不断改进与技术创新,在多种纺纱技术共同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紧密纺纱与复合纺纱技术显著提升了环锭纺纱线品质档次,并扩宽了环锭纺纱线的应用领域,是对环锭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采用带自动落纱的环锭细纱长机与细络联合机是环锭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要使环锭细纱机实现优质高产、效益最佳,选好主机是基础,配好器材专件是关键。

关键词:环锭纺 紧密纺 复合纺 低扭矩纺 发展 创新纱技术,从发明到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

另一种是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等,由于其成纱机理、成纱结构不同于环锭纺,并在纺纱工序缩短、劳动用工减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近期得到快速发展,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的各类纱线比重逐年有较大增加。

但从总体分析,目前用环锭纺纱机生产的纱线仍占主导地位,国内外90%短纤纱线是在环锭纺纱机上加工生产的。

前言1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跨入2l 世纪以来,随着纺纱技术的不断进步,环锭纺纱技术不但在纺纱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改进,而且在纺纱技术装备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在智能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创新,环锭纺纱技术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纺纱领域,主要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

(1)紧密纺技术(又称集聚纺)的研发成功与投入生产,标志着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用紧密纺技术生产的纱线在可纺支数与品质方面比传统环锭纺及新型纺纱均具有明显优势。

(2)在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多种形式复合纺纱技术,使环锭纺纱线不仅呈现原料、色泽多元化,而且形态结构多样化,进一步拓宽了环锭纺生产纱线的应用领域。

(3)围绕减少纺纱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环锭细纱机上广泛应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新技术,在国外带自动落纱细纱长车及细络联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带集体络纱的细纱长机也取得长足进步,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并正在向细络联与粗细联延伸,实现纺纱工序的连续化。

环锭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环锭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环锭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赵伟【摘要】介绍了我国细纱机的发展历程,详述了细纱机在机架的长向桥接技术、牵伸系统、加捻卷绕系统和升降系统等方面进行的高速化、自动化及节能降耗技术改进,展望了环锭细纱机今后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30-31,41)【关键词】环锭细纱机;技术改进;节能降耗;发展方向【作者】赵伟【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回顾我国近60年来的纺织工业历程,细纱机曾经出现过5次大的技术改进,从解放初期至70年代是以1291、1293为主,70至80年代以A512、A513为主,80至90年代以FA502、FA503为主,90年代至2000年以FA506、FA507为主,2000年以后逐步出现了长车。

每次改进,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纱线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但是每次改进仅局限在牵伸及牵伸传动部分,对细纱机的横断面、结构、纵向部局、自动化、高速化、节能降耗等方面改进较少。

目前,我国各纺机企业均以仿制为主,缺少自己的基础研究,以仿制产品来调整的纺织工业,将使得我国的纺织工业永远落后于他人。

所以,未来的细纱机应该在吸收世界各国顶尖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大专院校,加强自主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使得我们的纺机设备,特别是细纱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或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细纱机技术从短机发展到长机,用了150-200年的时间,长车散件型到分段组装型,用了约40年,长车的分段桥接组装型,用了约10年,从散件型到分段组装型再到分段桥接组装型,这是细纱机的结构发展趋向。

分段桥接组装型,每6~8锭一节,中墙板以48锭为一段,细纱机的长向连接尺寸以龙筋为基准,锭子为免敲型,龙筋与中墙板的连接为销栓连接,其余相对位置均以龙筋为基准定相关尺寸,段安装在标准平台上下线,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以桥的安装形式进行连接,桥接件一般在装配车间进行粗装连接,便于现场组装与调整。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探讨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了近年来环锭纺纱新技术和新型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在纺纱方法、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器材与专件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纺纱新技术在全流程连续化、短流程、节能降耗、提高纺纱速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梳并联、细纱自动接头、超大牵伸、节能集聚纺、多级气圈、双分梳转杯纺和离心纺等新技术,并给出了对未来纺纱技术的预期。

认为:加强纺纱理论研究是纺纱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多学科特别是信息学科与纺纱结合将为纺织行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螺旋式发展模式是纺纱新技术进步的特征。

关键词纺纱新技术;环锭纺;新型纺纱;智能化;短流程;节能纺纱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而发展。

回顾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开松、梳理、牵伸和加捻四大原理,目前纺纱技术也基本没有完全突破这些原理,只是在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或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丰富。

从动力驱动和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由于蒸汽机、电动机、变频技术和伺服电机等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当前的纺纱产业界,环锭纺仍占主导地位,而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型纺纱中的主力军。

环锭纺的发展出现了集聚纺、低扭矩纺、全聚纺、聚纤纺、赛络纺和数码纺等,而新型纺纱技术中出现了静电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和离心纺等新方法。

本文分别就环锭纺纱与新型纺纱两种体系来分析近年来纺纱新技术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纺纱新技术的进展1.1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迄今为止,环锭纺依然是纺纱技术应用的主体,其优点和不足均非常明显。

环锭纺的优势体现在成纱结构合理、适纺号数范围广等方面,尤其是在特细号纱领域。

其缺点是工序长、纺纱速度受限、卷装尺寸受限、用工相对较多。

以下从3方面阐述环锭纺新技术的发展。

1.1.1环锭纺的改良技术近年来,集聚纺、低扭矩纺(假捻纺)、柔洁纺、复合纺和数码纺等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使环锭纺纱技术得以进步与改良,成纱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_对纺纱加工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分析_下_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_对纺纱加工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分析_下_

2009年第6期专题讨论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对纺纱加工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分析(下)赵连英1,章友鹤2(1.浙江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型纺织品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2.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杭州 310009) 关键词:创新;新型纺纱技术;环锭纺纱技术中图分类号:TS10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265X (2009)06-0048-03收稿日期:2008-07-01作者简介:赵连英(1969- ),女,浙江余姚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纺织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

5 摩擦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5.1 摩擦纺纱与转杯纺纱一样是用自由端纺纱原理的一种新型纺纱。

在国外由奥地利菲勒尔纺机公司研制生产,设备命名为DREF 系列摩擦纺纱机,目前已生产的型号有DREF 22、DREF 23、DREF2000与3000型等多种型号。

摩擦纺的成纱机理是:一对起凝聚与加捻作用的尘笼(打成上千万小孔的滚筒),尘笼内装有针对一对尘笼锲形部分的吸嘴,依靠外界风机在此处产生负压使开松后向下输出的纤维流在该处沿尘笼轴向凝聚(留下纤维分流气流),同时籍同方向旋转的尘笼表面与须条表面产生摩擦力矩,将凝聚纤维加上捻度而成纱。

在摩擦纺机上还可以生产包芯纱和花式纱。

只要在尘笼锲形握持线上通过长丝或纱线使凝聚纤维包覆在外面形成花式纱。

此外,如加装超喂装置或由计算机控制的牵伸装置间歇或快慢变速地喂入包覆纤维,就可纺成起圈、结子、竹节等花式纱。

由于它靠一对尘笼表面凝聚纤维,故在国内又习惯称为尘笼纺纱。

5.2 摩擦纺纱的优势和产品应用领域摩擦纺纱‘是在众多新型纺纱中使用原料范围最广、纺纱工序最短,可纺纱支最粗的一种纺纱方法,其优势是:a )生产效率较高。

一般环锭纺的线速度为20m/min 左右,而DREF 22的摩擦纺机纺线速度已在120~280m/min ,最近生产的DREF2000与3000型纺纱速度更快。

环锭纺纱新技术评析

环锭纺纱新技术评析

综合述评环锭纺纱新技术评析李小兰(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38)摘要:全面介绍了环锭纺纱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于细纱机改造纺包芯纱、赛络纱、赛络菲纱及多重自交捻纱等的生产技术,国外五种新型紧密纺纱技术以及滚动钢丝圈技术,为开发新颖、奇特、高附加值的纱线新品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环锭纺;细纱机;改造;复合纱;紧密纱;滚动钢丝圈中图分类号::TS103.1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129634(2003)022*******1 环锭纺纱的现状与发展环锭纺属传统的纺纱技术,其工艺成熟,纺纱质量稳定;在全世界纺纱总量中,环锭纱占80%以上,是纺纱生产中比例最大且最重要的一种纺纱形式。

如今虽然各种新型纺纱技术正在日益成熟和完善,且生产效率高、工艺流程短,适纺范围广等;但由于其成纱结构及性能与环锭纺纱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所以新型纺纱不可能完全替代环锭纺纱,环锭纺纱仍然是现代纺纱生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纺纱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锭纺纱技术也经历了不断创新的过程,其高速、高效、节能、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技术已成熟,尤其是各类纺专器材的研制与开发,极大地推动了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

面对许多新型纺纱技术的挑战,环锭纺纱技术除了保持纺制细号纱的优势外,还在扩大品种适应性、改善纱线结构、提高纱线质量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比如为了减小纺纱三角区内浮游纤维造成的毛羽数而研制的密实纺纱技术,加装长丝退绕装置及张力控制装置而纺制包芯纱,加装竹节纱控制装置可纺制竹节纱,增加一套喂入装置可纺制赛络纱或赛络菲纱等。

另外,在环锭细纱机上为纺制纯化纤纱及各类新型纤维而进行了改进,使环锭细纱机的可纺范围大大增加。

同时为了适应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环锭纱也向特细号精梳纱及粗号纱两极方向发展。

下面分别介绍近期棉纺细纱机上采用的一些新技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及产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环锭纺纱新技术2.1 复合纱线的生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纱线织物已难以满足人们追求自然、崇尚个性的要求,因此,各类复合纱线应运而生。

环锭细纱机锭子发展的新动向

环锭细纱机锭子发展的新动向
展 到卷 装 、 络筒 和包 装 的 自动化 ; 成一个 全 自动 生 形
产线 。
4 3 柔性 化 .
4 结 论
高速 弹力丝 机 向高速化 、 自动化 、 柔性 化方 向发
展 。自动络筒 +高温热箱 +强制冷却再配上在线张 力控制系统的直线丝路型高速弹力丝机是新一代的 市场 化的 高速弹 力丝 机 。这样 的机器 对丝线 的生产 速度和质量都有 了较好 的保证 , 再加上其 他一些辅 助装置, 自 可 动地高速生产出高 品质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B R G公司 . K A MA AF 2机样本 . 2 AR G公司 . S机样 本. B MA MP 3 RIT R. OA 1 1 机样本 . E E G L 20 4 瑞士 S M 公司 . P 一F S D 3 T机样本 . 5 印度 Hi o msn公 司.H S一1 0 A D 50 T机样本 .
向、 轴向支承分离的“ 分体式锭底” 。上 、 下支承的连
接结构 , 也从原来的刚性连接转变为各种各样的下
速下成品丝的高质量 , 特别是多孔细旦丝 , 必须优化 第l 罗拉 的位置 , 以减少丝的转折 , 减少丝的抖动和 丝条运行阻力 , 保证丝路 的稳定性 , 牵伸假捻区丝道 必须 是直 线丝 路 。
所 有 产 品均 采用 自动 络筒 的方 式 , 以适 应大 型
工厂用户的需求。全 自动络筒等被普遍使用 , 自 在 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 了更大 的提高。但 有 仅 仅采 用全 自动络 筒技 术 的加 弹机还 不 能满 足 某些 大型工厂大规模生 产的要求 , 户对 自动化程度 的 用 要求更高, 须采用全 自动的牵伸假捻生产车间 , 它包 括从原丝 的搬运 、 高温热箱、 吸气生头、 2热箱 到 第 卷绕锭位的吸气生头 、 动络筒等工序 , 自 牵伸假捻变 形后的筒子通过 自动运输车和后 面的包装线相 连 接, 实现前后工序间的 自动运送 ; 并结合在线张力检 测和微机的应用, D Y质量进行综合 的全 自动 对 T 动态测 试 ; 并对 加工 后 的筒 子进 行 自动分 级包 装 , 发

环锭细纱机的发展及改造方向探讨

环锭细纱机的发展及改造方向探讨

消耗 、 耗 、 动生 产率 等有 密切关 系 。 能 劳
2 细纱 机
国产 第一 代 细 纱 机诞 生 在 2 O世纪 5 代 , O年 如
1 9 、 2 3型 , 牵伸 大约 在 1  ̄ 2 2 11 9 总 4 0倍 ;0世 纪 6 2 O 年代起 对 1 9 2 1型改进 , 牵伸 达到 2  ̄4 总 0 0倍 。“ ” 1 系列 细纱 机采用 双短 皮 圈牵伸 ; 英制 制式 , 罗拉 每节
8锭 , 距 2 .2 mm, 锭 22 5 每台标 准锭 数是 46锭 , 1 罗拉
采用 滑动 轴承 , 加压是 重锤 加压 , 粗纱 采用 托锭 。 2 0世纪 7 0年代 的 A5 2 A5 3系 列 是 国产 第 1、 1 二代 细纱机 , 用性有 所提 高 , 适 自动化 程度 有较 大提
21 年纪代饧识校 第 1 01 期
环锭细纱技术进步专题

环 锭 细纱 机 的发 展 及 改 造 方 向探 讨
孟 进, 张 凌
( 杭州二棉纱线有限公司 , 杭州 3 1o ) 1 2 3 摘 要: 阐述 了细纱机 的重要性 , 总结 了 国产 细纱技术 的发展情 况 , 提出环锭 细纱 机的技术 改造 主攻方
滑 ,0 m 锭距和 4 0 的标 准配置 , 7r a 2锭 粗纱 配置 吊锭 。 第 四代 细纱机 出现 在 2 世纪 , l 主要 特 点是 多锭
加 捻 卷 绕 系统 是 国产细 纱 机 比较 薄 弱 的 环节 , 也 是决 定细 纱机 能否 高速 的关 键 。采用 高速 节能锭 子 、 速钢领 和 钢丝 圈 , 择 合 理 的卷 装 尺 寸 , 装 高 选 加 气 圈控 制环 , 锭子 变速 均是 高速 化 的有效 措施 。 2 25 升 降系统 ..

环锭纺梳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环锭纺梳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环锭纺梳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王庆球黄锡畴(纺织工业新型纺纱技术开发中心)“梳得好,纺得好”。

梳理技术是棉纺工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艺之一,已为国内外纺织界人士共识。

最近20年来,国内外有较大的发展,梳棉是纺织厂的“心脏”。

国内外在高产梳棉机的发展中更有辉煌成就,现叙述国内外高产梳棉机的发展情况。

1 高产梳棉机的发展1978年开始,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梳棉以瑞士立达(Rieter)公司的C1/3型,德国特吕茨施勒尔公司(Trutzchler)的DK2型,日本丰田(TOYOTA)CK—7C型和CKW型双联梳棉机,英国泼拉脱(Platt)公司600型和克罗斯罗尔(Crosrol)公司MK3/80型双联梳棉机等。

对我国的纺织工业和梳棉机的生产、制造、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青纺机械厂在消化吸收了引进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FA201型新梳棉机,引进设备对老厂梳棉机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年来国际上高产梳棉机发展很快,瑞士立达公司由C1/3型发展到C4、C10、C50直到目前的C51型,单产达到100kg/台时;德国的特吕茨施勒尔公司由DK2型发展到DK3(DK715)、DK740、DK760、DK803型和最近改进生产的DK903型,采用了多项电子、自动化技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英国的克罗斯罗尔MK系列梳棉机由MK3型发展到MK4、MK5型和MK5C型,单产号称也超过100kg/台时;英国泼拉脱600型发展到2000型;意大利马佐里(Marzoli)公司由C40、C41发展到C300、CX300和CX400型,产量也有很大提高。

国内青纺机械厂由FA201发展到FA203和FA231型,产量达到80kg/台时;国内不少纺机制造厂已经或正在仿制新型号的高产梳棉机。

归纳起来最新型号的高产梳棉机普遍采用了以下几项主要梳理技术措施。

1.1 采用新型金属针布,有利于梳棉机高速度、强分梳,从而提高梳理效能,这是梳棉机高产的灵魂。

环锭纺新型纱线开发及其应用述略

环锭纺新型纱线开发及其应用述略

大,歪斜越明显 。采用 z捻和 s 捻交替织造是有效克服针织布歪斜的方法之一。生产无缝内衣要注意 z 捻、S 捻纱交织时,要求使用同批号、配棉一致的纱线,以防止出现 “ 黄白档” 。
l 花 式纱 - 3
目 前花式纱使用广、市场空间大、生产已成规模,而且品种繁多。如竹节纱、包芯纱、雪尼尔纱、 大肚纱 、波纹纱 、点子纱 、圈 圈纱 、羽毛纱 、带 子纱 、牙 刷纱 、灯 笼纱 、蜈蚣 纱等 。其 中多数 是在环锭
第 4期第 1 6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1年 1 01 2月
环 锭纺新型纱线开 发及其应用述略
章友鹤

要:环锭纺纱通过不断的工艺技术改进 与创新 ,生产 出了品种 多样、用途各异的新 型纱线 .文章较为具体地介
绍了几种新型纱线及其用途,并且对在环锭 纺机上 色纺纱与半精 纺新型纱线的生产与应 用情 况作 了分析 。
粗 纱可 以用 不同成份纤维 或不 同颜 色纤维 ,使纺成纱 成为混纺 纱或混色 纱 ,在 针织物或机织物 中使用 可 产 生混纺与混色 效。
1 . 竹 节纱 _1 3
竹节纱是利用 纱线 的粗 节纱疵 开发 的一 种新型花 式纱线 。 目前生产 量较 多,使用面 也较 广 。在 短短
的1 0年时间里,竹节纱生产技术迅速提高:由最初的机械间隙传动、步进 电机传动 ,发展到目前采用
P C控制 的伺服 电机传 动 , 生产 工艺 日臻 完善 。 因竹节纱 具有粗细分布 不均匀 的外观 , 以织物花型突 出、 所 风格 别致 、立体感强 ,尤其在 牛仔系列产 品 中大行其 道 。在 针织产 品用竹节 纱有着若 隐若现 的特色 ,深 受年 轻消 费者 的喜爱 。
富有弹 性 ,这 种面料 穿着 舒适 ,用途广泛 ,可 用于夏 季衬 衣 、裙 、睡衣裤 、头 巾、面 纱和绣 花 的底布 、 窗帘等 。 1 反 手纱 ( 捻 )与顺 手纱 ( . 2 S Z捻 ) 纱 线的捻 向对 于织物 的外观和手 感有很大 的影响 。利 用经 、纬纱捻 向不 同和织物 组织 的配 合 ,可 以

技术|几种主流纺纱方法的发展方向和技术优势

技术|几种主流纺纱方法的发展方向和技术优势

纺纱方式种类繁多不同的新型纺纱方法有其不同的纺技术丨几种主流纺纱方法的发展方向和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纺织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纱线品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因此,发现新的纺纱原理,研究新的纺纱方法,以提高纺纱产量、质量和开发新的纱线品种已成为努力的方向之一。

人类纺纱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环锭纺纺纱方法的出现,把纺纱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环锭纺纱受成纱机理的限制,纺纱速度和产量难以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而且,环锭纺系统在加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

因此,开辟新的纺纱原理,研究新的纺纱方法,以提高纺纱产量、质量和开发新的纱线品种已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一直未曾停止,从20世纪的50 年代起,就先后涌现出了成纱机理与环锭纺截然不同的转杯纺、喷气纺、静电纺、摩擦纺、平行纺、涡流纺、自捻纺等新型纺纱技术。

近年来,又出现了喷气涡流纺(MVS) ,这些新型纺纱方法和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纺纱的成纱机理,使得纺纱速度的提高、卷装的增大成为了可能,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大大增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纺纱技术的发展。

纱器机构和成纱机理(主要是加捻特点),其成纱结构、成纱性能以及进一步的应用也有较大的不同。

可以分为非环锭加捻新型纺纱技术(自由端纺纱方法、非自由端纺纱方法)和基于环锭加捻(锭子加捻)的新型纺纱方法两大类。

对于非自由端纺纱,如喷气纺、自捻纺等,其纤维须条在纺纱过程中是完全连续的。

所以,其纤维的喂入通常是由与环锭纺相类似的罗拉牵伸装置来完成,罗拉牵伸过程中对纤维有较强的控制,从而使纤维的排列更加伸直、平行,为成纱质量提供了保证。

此外,非自由端纺纱中,纤维在加捻时,两端均受到机械控制,使成纱紧密度高,纤维在成纱的过程中伸直平行度好。

对于自由端纺纱,如转杯纺、摩擦纺、静电纺等,由于纤维成纱是通过真捻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必须在纤维的输送过程中确保产生一个断裂点(自由端),以满足加真捻的要求。

对几种新型纺纱的分析比较及其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新

对几种新型纺纱的分析比较及其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新

对几种新型纺纱的分析比较及其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东华大学周慈念本文所讲的新型纺纱是指成纱原理与成纱的主要机构以及其成纱结构(指单纱结构)不同于传统环锭纺纱的新型纺纱方法。

而基本原理与环锭纺相同的集聚纺,和与纺制类似股线或缆绳结构的赛罗纺与索罗纺、以及化纤长丝与细纱交捻的赛罗菲纺等纺纱技术就不属此围。

即使符合以上条件但实践证明受技术关键所制约而没有发展应用前景的静电纺纱、涡流纺纱(涡流管凝聚加捻)也不在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转杯纺纱为代表的各种纺纱新技术开始面世。

其中到目前为止已被广泛应用或已局部应用、或有应用发展前景的新型纺纱主要有转杯纺纱、喷气纺纱、喷气涡流纺纱和摩擦纺纱等。

本文就以上几种新型纺纱技术的特点、应用围和今后发展前景做些分析比较,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通过分析探讨必将有利于我国纺机制造企业与纺织生产企业正确决策其今后技术、设备和产品开发的方向。

由于转杯纺纱已比较广泛应用于生产,以及全国会议上国外企业都已进行了较多的技术交流。

喷气纺纱也通过国外企业与学者的报告,大家都有所了解,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只做相互比较之用。

对喷气涡流纺纱由于国尚未有MVS这种机型的机器引进,过去国虽然也有涡流纺纱研究与生产如天津纺织研究所已形成过中试车间,还有上棉三十一厂等开发应用过。

但其机构、原理、成纱品质、应用围就不可与现在的MVS机同日而语。

所以对MVS 这种喷气涡流纺纱就须在文中略加介绍并作些分析比较。

另外对过去已引进过并已有国产化设备的摩擦纺纱技术也多作些介绍。

因为它在这十多年中已被大家所忽视,但我认为它有它的特点与它的应用围,是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完全可以在新型纺纱发展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一、纺纱原理与机构1.l转杯纺纱转杯纺纱是属于自由端纺纱原理。

纤维条从喂入到加捻点之间必须是不连续的,否则就是假捻加不上捻度成不了纱。

就无法实现高速与大卷装目的。

它是依靠喂给与分梳机构实现纤维条分离成不连续的纤维流,又通过气流将纤维流输送到转杯实现纤维与气流的分离。

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章友鹤;赵连英【摘要】文章从4个方面简析环锭纺技术进步的特点,指出在今后纺纱领域中环锭纺与各种新型纺纱技术将处于长期共存、优势互补的格局。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ing-spinning technology from four aspects and points out that in future spinning production, ring-spin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spinning technologies will co-exist and complement with each oth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环锭纺;优势;弊端;技术进步;亮点【作者】章友鹤;赵连英【作者单位】浙江省新型纺织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31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效率与加工成本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故国内外对纺纱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十分重视。

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目前在纺纱生产中已用了两种纺纱技术,一种是环锭纺纱技术,另一种是新型纺纱技术,已普遍应用的主要是转杯纺、喷气纺与喷气涡流纺技术等。

新型纺纱与环锭纺纱相比具有纺纱工序短、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用工及能耗省等优势,故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一定发展。

但从总体分析:目前纱线总产量中环锭纺纱仍居主导地位,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纱线产量中环锭纺纱占85%,新型纺纱只占15%份额。

在浙江省虽然近几年来新型纺纱产能发展速度较快,但从纺纱生产量中环锭纺纱线仍占80%以上,新型纺纱线占20%左右。

环锭假捻(低扭矩)纺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ZSJLB

环锭假捻(低扭矩)纺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ZSJLB

环锭假捻(低扭矩)纺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黄建明倪远20130319一、概述机器纺纱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十九世纪的20年代出现了锭帽纺纱机和环锭纺纱机。

在环锭纺纱技术发展的一百八十多年中,采用锭子、筒管、钢令、钢丝圈和导纱钩的基本加捻卷绕架构一直没有改变。

加捻使须条成为纱线,没有捻度就不成其为纱线。

“纺”字在广义上是指纺纱过程,在狭义上即为加捻。

所说的加捻对环锭纺而言是指筒管卷装和钢丝圈回转给予纱条的真实捻回,简称为真捻,除外,在纺纱过程中任何使纱条局部回转给予纱条的捻回都是假捻。

假捻使得纱条获得过程性或阶段性捻度,从时间或区段的角度看这些捻回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纱条两个握持端均未有相位改变,在假捻点上下游的捻度相等相位相反,故在假捻过程结束时真实捻回归零。

现代纺纱流程中假捻技术最典型的应用是粗纱机锭帽,而在细纱工程中很少采用假捻技术。

在纺纱技术发展进程中,有资料记载的近数十年来,不断有假捻技术应用于细纱或精纺及捻线生产过程的技术方案被提出来,并申请专利。

追溯假捻技术最早何时开始在细纱机上应用是困难的事,不过近期笔者的一些检索揭示了某些罕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通过这些史实也许会引起业界一些新的思考。

研究和探索一项新技术的发展,从专利文献获取的技术信息虽然不一定最完整,但无疑是最早、最具权威和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因此就让我们从专利信息开始了解假捻技术的发展。

二、假捻纺纱技术结构的发展进程1、二十世纪30年代较早的一份资料是1931年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这是一台带有钢令钢丝圈的锭帽式毛纺精纺机(见图1)。

图1带有假捻机构的纺纱机其附加了一个独立驱动的回转假捻器L,通过滚盘84和传动带80进行驱动,即滚盘84同时传动锭子C、筒管F和假捻器L。

该发明是通过增加纺纱段的动态捻度来改善纱条动态强度,实现该发明说明书所记载的:提升纺纱速度和增大卷装容量的目的,其适用于精纺机和捻线机。

从图1可知,当时的纺纱技术尚未使用皮圈牵伸,只是由罗拉和压辊组成的简单罗拉牵伸72,但在图2的假捻器L上已有滚动轴承87的应用,图3的锭帽G上设有钢令R和钢丝圈H。

棉纺细纱锭子的发展和研究改进的探讨

棉纺细纱锭子的发展和研究改进的探讨
产 中的作 用至关 重要 。因此表 达一个 纺织 厂生产 能 力和水平 , 常是 以拥 有锭子 的总数 量 、 子 的转 速 通 锭
为特征 。锭 子 既是很 重 要 的 产 品 , 又是 一种 量 大 面
2 目前我 国各种类型锭 子的使用情况
目前 , 国 纺 织 行 业 主要 使 用 的 锭 子 类 型 是 我 3 、2等 系列 的 78轴承 、 属弹 性 管连 接 、 锭底 24 . 金 锥
田岛电脑绣花机使用说明书 , 9 . 1 5 9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编 . 编织与刺绣[ .湖南 : M] 湖南 科学技术 出版社 ,90 18 .
得了显著的效果 , 达到每个机头两万针断线在一次 以下 , 使断线问题不再成为困扰绣花机发展的障碍。
纺织机械
21 0 0年第 2期
・ 品开发 ・ 4 产 5
擦副零件采用超精 加工 , 有效 降低 了锭 子噪声、 功
耗, 延长了锭子使用寿命 ; 通过提高锭子关键零 、 部 件的加工精度 , 使锭子转速在 1 0 / n时, 6 0 mi 0 r 空锭
振 幅控 制在 00 II 内 , .31I 以 Y T 锭子 “ 麻手 ” 明显减 少 。
4 2系列锭子是在 3 系列锭子的结构基础上增 2 加纵向吸振功能改进 的, 除具有 3 2系列 锭子特点 外, 其铝套管锭子主要 应用 于带集体落纱长车 的细 纱机使用, 由于带有纵向弹性限位功能, 使该锭子具
改进 , 使锭子上下轴承同心度有 了很大提高 , 锭子摩
效、 低耗 、 寿命 、 可靠性 , 到高 质量 , 做 高产量 , 用工 少, 维护成本低 , 管理方便。作为纺纱操作工人和维 修保养操作工人则强调 了产品使用 的操作简单、 快 捷, 维护方便 , 劳动强度低 , 环境噪声低等方面。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1 纺纱加工技术与发展概况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生产的纱线质量、品种与后续加工关系十分密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学习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纺纱加工技术,自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突出反映在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的环锭纺纱的技术进步,并已形成以下特点:a)以高纺纱速度、效率,低纺纱成本为特点的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如转杯纺纱、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等。

b)以提高成纱质量、增强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为目的的,对纺纱过程中纤维的转移进行有效控制的纺纱新技术,如紧密纺纱等。

c)以改善织物风格和功能为目的,在纺纱过程中进行不同纤维的混纺、长丝与短纤复合纺纱等技术,如包芯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等。

d)以为织物提供变化效果为目的的纺纱技术,如竹节纱、花式纱及多种有色纤维混纺纱等。

e)以提高织物柔软度、改善手感为目的纺纱技术,如无捻纱、低捻纱及中空纱等。

总之,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纺织产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型纱线,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前使用原料单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的落后面貌,为提高人们的穿着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新型纺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发展发展新型纺纱是近30多年来国内外纺纱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

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纺纱技术的研究,在许多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而使各种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与提高。

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了转杯纺(Rotorspinning)、摩擦纺(Frictionspinning)、喷气纺(AirJetspinning)、喷气涡流纺(AirV ortexspinning)、自捻纺(Selftwistspinning)等十多种新型纺纱,其中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均已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欧美国家把发展新型纺纱视作为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据报道:目前美国短纤纱的市场占有率是:转杯纱35%、喷气纱18%、摩擦纺纱8%、包缠纱5%、环锭纱34%,4种新型纺纱已占短纤纱市场的2/3,其中转杯纺纱已超过环锭纺纱,处于第一的位置。

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

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

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之后,环锭纺纱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产品品种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好,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纱支从5-300tex都可以在环锭纺纱机上进行加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环锭纺纱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与高科技的结合,使得环锭纺纱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也有了重要的创新突破,环锭纺纱技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复合纺纱技术,将其与环锭细纱机相结合,使得产品呈现原料和色泽的多元化,通过复合纺纱技术,产品品种和形态结构变化多样,大大增加了环锭纺纱技术的应用范畴如赛络纺、缎彩纱、包芯纱等。

(2)紧密纺纱,也被叫做集聚纺,这项纺纱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生产将环锭纺纱技术推上到一个新的阶段,紧密纺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

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前口输出后,经过各类纤维集聚装置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因此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所纺纱线无论是在可纺支数还是在产品的质量上都要大大的优于其他的纺纱技术。

(3)为了进一步提高环锭纺纱技术的生产效率,提高纺纱速度,将低纺纱张力技术引入到环锭纺纱中,通过使用新型的高速锭子和小直径刚领来提高环锭纺纱机的速度。

在国外,细纱锭速已经可以达到2.5万r/min,在国内,通过技术改进措施,环锭纺纱机的速度可以提升15%—20%。

(4)为了有效的减少纺纱用工,通过将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因素引入到环锭纺纱机中来解决用工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国目前带自动落沙长车已经达到1800万锭,粗细联达到了90万锭,细络联达到了60万锭。

随着并条等工序链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全流程自动化将很快出现。

(5)为了进一步提高环锭纺纱机的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有瑕疵的纱线,环锭纺纱技术通过积极引入高效优质的纺纱器材,比如罗拉、摇架、钢丝圈等,来提高纺纱的稳定性,减少纱线的不一致性带来的质量问题。

环锭纺改紧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功能

环锭纺改紧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功能

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功能在纺织行业中,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纺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文将从纺织工艺、纺纱机械、产品功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全面评估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功能。

1.纺织工艺纺织工艺是指纺纱、织造和印染等生产工艺的总称。

而在纺纱方面,环锭纺和临界密度纺纱是两种主要的纺纱技术。

环锭纺是一种传统的纺纱技术,它适用于纤维长度短、纤维强度低的原料。

而密纺则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通过调整纱线的结构和形态,提高纺纱密度,增加纱线的紧凑度和强度。

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可以在提高产品品质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2.纺纱机械对于纺纱机械来说,环锭纺改密纺需要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来实现。

从纤维进料、预并条、精梳预并、前纺、织布和印染等多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优化。

密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纱线的成形度和整齐度,减少纱线的断头和断代现象,提高纱线的生产效率。

3.产品功能对于纺纱产品的功能,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的手感更加柔软,穿着舒适,吸湿透气,对皮肤友好;纱线的强力和抗张性能更强,使得面料更加牢固耐磨;再次,纱线的细度更高,纺织的面料稠密度更大,达到更好的遮阳性能和防晒效果。

总结回顾纺织的环锭纺纱改密纺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对于产品品质和性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先进的纺纱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出的高支纱产品在柔软、强力、细度和透气等方面都达到了更高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纺织品的功能和品质,也提高了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体验和需求。

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环锭纺改密纺的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纺织品的功能和性能,也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环锭纺改密纺技术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文章讨论中,我多次提到了指定的主题“环锭纺改密纺纺纯棉高支纱”的相关内容,以确保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观点的深刻性。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纺纱技术|应用技术Suessen(绪森)公司的依丽纺(Elite)、瑞士Rieter(立达)公司的卡摩纺(Com4)、德国Zinser(青泽)公司(现并入Oerlikon Schlafhorst) — Tex700集聚纺等。

在国内外已批量生产的紧密纺细纱机及紧密纺装置还有:经纬纺机榆次公司生产的1530型、上海二纺机生产的138JCB型、东台马佐里生产的139型、海军4806工厂生产的ZJ1298型、日本Toyota(丰田)EST紧密纺以及瑞士RoCos磁紧密纺等紧密纺细纱机以及宁波韵升集团德昌纺机自主研发的紧密纺装置与江阴华方科技公司生产的紧密纺装置等。

其中经纬纺机榆次公司紧密纺细纱机配置Suessen公司依丽纺装置。

东台马佐里紧密纺细纱机多数是配德昌的紧密纺装置。

纵观已在生产中使用的紧密纺细纱机,虽其型号不一,形式多样,除RoCos磁性紧密纺装置外,都是在加捻三角区采用负压集聚原理,即在前罗拉加装一套控制元件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其中下罗拉有吸风集聚作用,使须条较紧密地排列,大大减少了传统细纱机中加捻三角区中须条宽度,以利于将须条中的纤维捻卷到纱条中,从而可较大幅度减少成纱中尤其是3 mm以上的有害毛羽。

同时,负压吸风也有利于纤维在加捻卷绕时有一次的伸直机会,使纱线强力得以提高。

从众多使用厂实践证实,在同样半制品的条件下,采用紧密纺细纱比原环锭细纱机成纱毛羽减少80 %左右,强力可提高5 % ~ 10 %。

同时,因纱的条干均匀度改善,纱疵减少,纺纱时断头率降低,使生产效率也可提高10 %左右。

由于紧密纺纱线强力提高,毛羽减少,在后续工序中,整经时断头率可降低30 %,浆纱时可减少上浆率,织造时经纬纱断头率可分别降低50 %与30 %,从而提高布机生产效率。

紧密纺纱线在针织机上加工时,可免去上蜡,减少布面的起毛起球,提高针织物质量。

紧密纺纱技术虽然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还较短,但以其独特的纺纱机理、优良的成纱性能、较好的经济回报受到纺纱企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速度将会加快。

16-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对纺纱加工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分析(上)

16-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对纺纱加工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分析(上)
流纱 可 ~4 . 5级 。
步的一 个重 要标 志 。据文 献 报 道 : 国外 用 全 自动转 杯 纺机 生产 的作 针织用 纱 占 4 0 , 作粗 中号 牛仔 布
用纱占 2 8 , 说 明转 杯纺 生产 的纱 已从 原 来 的 中粗
号 为 主向 中细号 发展 。
j )用工省 : 由于 新 型 纺 纱 缩 短 了工 序 流程 , 减 少 了机 台配 置 , 提 高 了装 备 自动化 程度 , 不但 改善 了
筒, 省 略 了粗纱 与络 筒 两道 工序 。
总之 , 纺纱加 工 技术 的进 步 与发 展 , 为纺 织产 品
提 供 了丰 富多彩 的新 型 纱 线 , 改变 了 2 O世 纪 7 0年
b )效率 高 : 由于 新 型纺 纱 多数 为 自 由端 纺纱 , 依靠 高 速 回转气 流 或 喷 嘴 直 接 成 纱 , 取 消 了环 锭 纺
喷气 涡流 纺 、 摩擦 纺 等均 已投 人工 业化 生 产 。 目前 , 欧美 国家 把发 展新 型 纺纱 视作 为 纺纱 加工 技术 进 步 的重要 标 志 。据 报 道 : 目前 美 国短 纤 纱 的市 场 占有
b )以提高 成 纱 质 量 、 增 强纱线强力 、 降低 纱 线 毛 羽为 目的的 , 对 纺 纱 过 程 中纤 维 的转 移 进 行 有 效 控 制 的纺纱新 技 术 , 如紧 密纺 纱等 。
度 是环 锭纺 纱 的 4 ~8 倍, 喷气 纺纱 与 涡流 喷气 纺纱 速 度是 环锭 纺 的 1 5  ̄2 0倍 。用 1 0台喷气 纺纱 机共
作者 简 介 : 赵连英 ( 1 9 6 9 ~ ) , 女, 浙江余 姚人 , 高级 工程师 ,
从事纺织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锭假捻纺纱技术应用效应与发展展望 黄建明 赵 培 倪 远 上海申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申孚纺织有限公司 上海东飞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摘要:本文分析了假捻纺纱技术两个工艺特征和三大工艺效应,在介绍假捻工艺参数时引入了假捻/成纱捻系数比值的参数,在应用效应方面归纳了六个优势项目,解读了假捻纺纱技术的行业规划和需求属性,比较了集聚纺纱与假捻纺纱技术的特征和性价比,明确了假捻纺投资运行成本低和纺纱条件改善的优势,创见性地提出了两种纺纱新技术投资运行成本具有数量级差距的概念关键词:假捻技术;低捻度;低扭矩;新结构纱线;工艺特征;假捻/成纱捻系数比值;优势效应;发展展望;投资运行成本;纺纱条件1、假捻纺纱技术的工艺特征环锭假捻纺纱技术的基本工艺特征一是加捻点从钢丝圈向导纱钩上游的纺纱段移动,并接近于前钳口;二是假捻捻系数大于成纱捻系数,假捻点上游捻系数成倍高于成纱捻系数。

假捻过程是假捻元件动态握持纱条,使纱条轴向以纱条输出速度与假捻元件滑动摩擦、切向产生滚动摩擦而转动,滑动是纱条体轴向相对于假捻元件的动态握持点或区的移动,滚动是纱条体中心相对于假捻元件接触表面的转动。

假捻使得纱条获得过程性或阶段性捻度,从时间或区段的角度看这些捻回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纱条两个握持端均未有相位改变,在假捻点上下游的捻度相等相位相反,故在假捻过程结束时真实捻回归零。

把假捻结构和假捻点引入纺纱段可以形象地比拟为“加捻接力赛”的第一棒,其虽然未有真捻加在成纱上,但却将捻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提前、超额地给予了纱条,并且是给予了纱条形成的起步段、纱条加捻最远、最弱的环节。

2、假捻纺纱技术的工艺参数在假捻纺纱技术中,由于附加了直接作用于纱条的假捻元件,在相关研究中引入了一个纺纱工艺参数,即假捻元件线速度D 与纺纱速度Y 之间的比值,称为D/Y 值。

成纱捻系数和D/Y 值成为影响假捻纺纱性能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以知道D/Y 值与理论假捻螺旋角βf 及理论假捻捻系数αf 的关系。

假定单位时间内假捻元件与纱条接触点运动长度D ,作用于输出纱条长度Y 所产生假捻捻度的效率为100%,那么就有:理论假捻螺旋角βf =tg -1 D/Y理论假捻捻系数αf =假捻捻度×Tex1/2 =D/(纱条周长×Y/10)×Tex1/2 =D/(纱条直径×3.142×Y/10)×Tex1/2 =D/(0.0037×Tex 1/2×3.142×Y/10)×Tex 1/2=D/ Y ×860式中纯棉纱线直径=0.0037×Tex 1/2 (cm )当D/Y 一定时,理论假捻捻系数αf 也为定值。

当D/Y=1或D=Y ,即假捻元件线速度等于前钳口输出速度时,理论假捻螺旋角βf =45度;对于纯棉纱线理论假捻捻系数αf =860。

即任何线密度的纱线,以及任何捻系数、纱条输出速度或锭子速度等工艺参数,该值基本上为定值,除了不同纤维原料因密度不同而稍有本文发表于 《纺织导报》2012年 第11期变化外。

螺旋角βf为35~45度,理论假捻捻系数αf=602~860,理论假捻捻系数与成纱捻系数之比αf/αy在1.82~3.74之间,该比值是纺制低捻纱和低扭矩纱影响纺纱性能的重要因素。

初步实验表明,αf/αy为3以上时,成纱残余扭矩可以基本消除(表1中有底纹的区间)。

当然,假捻过程――或者说假捻元件与纱条间的动态接触一定存在着滑溜,实际假捻捻系数要小于理论假捻捻系数,即假捻效率一定小于100%,这取决于假捻元件对纱条的摩擦驱动力、纱条线密度和纤维刚度等。

另外,D/Y值大于一定值后,D/Y值越大,假捻效率会越低。

3、假捻纺纱技术的工艺效应假捻纺纱技术的上述工艺特征给纺纱工艺带来了三大优势效应:一是纱条前钳口到假捻点之间的捻度显著增加,三角区长度大幅缩短;二是纺纱段纱条动态张力显著降低;三是纱条体纤维结构产生有益改变。

尽管假捻元件给予纱条的是假捻,但对于这个区段来说,真捻是客观存在的。

真捻提前、超额地施加到该段纱条上了,这使原来强力弱环的纺纱段三角区附近动态强力显著增强,这是第一个优势效应;纱条纺纱动态张力的降低是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效应,纺纱断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态张力大于动态强力,而气圈段纺纱动态张力对原本就是强力弱环的三角区纱条来说,不利影响十分显著。

假捻元件的设置,基本阻断了气圈段张力的向上传递,三角区张力显著降低并趋于稳定。

上述两个优势效应的叠加使纱条三角区显著缩小(图1)、动态强度增加、动态张力降低、纺纱断头显著减少。

更进一步,上述纺纱条件的改变使得在给定的断头率条件下,成纱可纺最小捻度降低、纺纱锭速可以提升,满足产能提升和纺制低捻纱的生产需求。

图1 普通环锭纺纱与环锭假捻纺纱的三角区形态对比在传统的纺纱纱条路径上,任何导纱元件,如导纱钩、导纱杆等对纱条张力的抑制和对捻度的阻滞总是同时发生的,假捻技术中假捻元件的设置打破了这种格局。

第三个优势效应是纱条体中的纤维结构形态的改变,这可以从纱条表面和内部结构两个层面分析:从纱条表面来看,由于高捻系数使图1中纱条的三角区大幅缩短,使走出钳口线的纤维端迅速有效地卷入纱条,明显减少成纱外层的缠绕纤维,也减少了三角区纤维尾端外露数量和缩短毛羽长度;同时牵伸假捻后的纱条受到假捻元件对纱条轴体表面切向的摩擦滚动驱动,由于纱条与假捻元件之间存在着正压力,纱条表面的毛羽被这种滚压作用强制缠绕在纱体上,使假捻纱的毛羽特别是长毛羽显著降低(图2右图),并使纤维与纱条轴体密集度提高(图3右图)。

图2 239捻系数普通环锭纺纱与假捻纺纱外观显微影像对比图3 5克轴向张力下29Tex239捻系数Tencel纱的截面显微影像对比对纱条内部来说,一方面如图3右图中纱体径向密度增大,另一方面当假捻捻度(局部真捻)超额地施加到纱条上后,使纱条乃至其中纤维轴向产生过度的预扭转,纤维排列结构受到较大的改变,纤维扭转角成倍地增大使纱条经历一个“矫枉过正”的作用过程,导致成纱扭矩降低甚至消失的状况,即所谓的扭矩平衡效应。

必须注意到,普通环锭纺纱以239捻系数是难以正常纺纱的。

纱条表面和内部结构形态的改变给纱条多项品质和性能带来改善。

4、假捻纺纱技术的应用效应各种形式的纺纱过程中,加捻对纱条产生很多决定性的影响。

环锭纺纱过程的加捻,即纱条两个头端相位相对改变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这主要是环锭纺纱加捻过程是带卷装进行的。

那么利用假捻方式,即动态纱条局部区段的相对相位改变也会使纺纱过程和纱条产生诸多影响。

假捻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效应涉及到的产量、质量、原料、品种甚至下游应用等,如纺纱断头、张力、捻度、锭速、输出速、强力、钢令直径、卷装容量、纱支、原料等级及外观毛羽,甚至针织物的起皱与线圈歪斜(纱线扭矩)。

假捻纱的市场应用目前尚待进一步推广,假捻纱相对低捻度的节能和/或增产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将与负压式集聚纺纱的高能耗形成成本、耗能和环保方面的鲜明对比。

与普通环锭纺相比,假捻纺纱技术不失为一种综合性价比较高的新型纺纱技术:低捻度、低能耗、高产能、低断头、柔软性、低扭矩等,及其其中的交叉选项。

1)低捻度是指成纱最低可纺捻系数大幅降低,其有可能是可纺捻系数最低的纱线品种;2)低能耗是指在给定强力和产能情况下,因捻系数降低而使锭速降低而节能,其有可能成为单位能耗最低的纱线品种;3)高产能是指在给定强力和锭速情况下,因捻系数降低、输出速增加而增产,其同时也有节能效应;4)低断头是指在设置成倍大于成纱捻系数的假捻捻系数情况下,三角区附近纱条捻度增大、强力弱环消除、张力降低而使断头减少;5)柔软性是指在给定成纱强力或最低可纺捻系数情况下,低捻度成纱呈现的柔软性;6)低扭矩是指在给定成纱强力或最低可纺捻系数情况下,低捻度成纱呈现的低扭矩、及成倍高于成纱捻系数的假捻捻系数使纱条中纤维结构改变带来的低扭矩和扭矩平衡效应。

上述选项的应用并不仅适于纺制低捻纱和低扭矩纱,有些应用对普通纱也会产生有益效应。

5、假捻纺纱技术应用的行业规划、需求与获奖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第三部分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二、实施内容/(三)纺纱、织造/推广重点:棉纺行业重点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技术突破的紧密纺、(假捻)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丰富纱线品种和品质。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嵌入式纺纱、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新结构纱线加工等技术的研发,重点推广紧密纺、(假捻)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是棉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纺纱新技术、新纤维应用研讨会上明确了未来我国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国纺纱新技术将实现新型结构纱线400万吨、紧密纺纱线280万吨、喷气涡流纺纱线40万吨、假捻低扭矩技术500万锭的目标。

以产量与普通环锭纺相同保守估算,平均纺制40英支棉纱万锭年产量为1200吨估算,对于十二五末假捻低扭矩纺纱500万枚的规模,假捻低扭矩纱线的年产量可达60万吨以上。

在最近发表的“我国纺织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机制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一文中提到,根据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金项目):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机制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纺纱企业的技术共性需求共二项中,首项便是假捻低扭矩纺纱技术。

最新发布的“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中,与假捻纺纱技术相关的两个项目获奖:“新型超柔紧密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二等奖,“扭妥纺工业化成套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获三等奖。

这是自“低扭矩环锭单纱生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纺织之光”2009年度一等奖以来又一次出现在“纺织之光”奖项中的假捻纺纱技术应用。

6、假捻纺纱技术发展展望除了特殊需要低扭矩或柔软性成纱的市场应用外,市场不一定能给假捻纱以明显的附加值,这就要求假捻纱在纺纱过程中主要通过增产和节能等优势效应,在去除附加成本后获得利益。

同时,假捻纺纱技术用于生产普通纱也会产生某些有益效应。

现有大多数以环锭纺纱形式为基础的复式纱线,如包芯纱、赛络纱、竹节纱和聚集纱等,都可以与假捻纺纱技术再复合加工纱线,产生新的复合纱线效应,如同聚集纺与其它纺纱形式生产环锭集聚~~纱的复合应用一样,如果有必要,假捻纺纱技术也能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复合应用,生产环锭假捻~~纱(如环锭假捻赛络纱、环锭假捻集聚纱)及至环锭假捻集聚~~纱(如环锭假捻集聚赛络纱)等等。

当然这只是从技术的角度赋予纺纱形式一种可以明确表述纺纱工艺过程的称谓,至于纱线的商业名称那就另当别论了。

把假捻结构和假捻纱线的应用效应与集聚结构和集聚纺纱的应用效应相提并论,目前看来并不能为业界大众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