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A)一①卷(章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
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
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②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
这样,前者就比那些不能记忆的更明敏而适宜于学习。
那些不能听声音的,虽也明敏,可是不能受教诲:譬如蜜蜂,及其它相似的种属;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的那些动物,就可加以教诲。
①本卷首章简述人类由感觉,记忆,经验,积累智慧以建立理论学术,而哲学尤为宝贵。
次章列叙自然研究中所识万有之常态与变化,综为四因;遂撮举希腊先哲各家之说略论其得失。
9955,105918,等所称“导言”()ba EFGHιIπEψHHιιασμFHιI正当指此卷各章。
一般诠疏家如耶格尔(,.)罗斯(,.)等以卷第JaegerWRossWA九章与卷M第四第五章相对勘,推论此卷当系亚氏初离柏拉图学院后,在亚索()时所著录,故行文语气仍自侪于柏拉图学派之列。
本书边注页数行数系照Assos亚氏全集希文本页行数编录,索引即凭此码制订。
②希腊学者一向认为视觉是五官中特重的一官,下文言及感觉时,往往单举视觉。
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
现在,人从记忆积累经验;同一事物的屡次记忆最后产生这一经验的潜能。
经验很象知识与技术,但实际是人类由经验得到知识与技术;浦罗说:“经①验造就技术,无经验就凭机遇”。
从经验所得许多要点使人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
作成这样一个判断:加里亚沾染过这种病,于他有益,苏格拉底与其他许多病例也如此,这是经验;但作成这样一个判断:所有具备某一类型体质的人沾染过这种病,例如粘液质的或胆液质②的人因病发烧,都于他有益,——这是技术。
简析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简析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学术简介公元前384 年, 亚里士多德这位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基拉城, 由于他在物理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等领域皆有建树, 所以后人尊称他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在一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的著作。
他的逻辑学著作《工具篇》, 其中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正位篇》《便缪篇》六篇文章, 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 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比较多, 例如《物理学》《论生灭》《论天》《论灵魂》《动物史》《自然小著作》等等, 伦理学著作则有《大伦理学》《政治学》《尤苔谟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等等, 美学著作则主要有《诗学》和《修辞学》, 正因为他著作繁多, 思想丰富, 所以他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 而柏拉图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启蒙老师, 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这句名言明确地表明了亚里士多德虽然敬仰柏拉图, 但是与他老师柏拉图却有着不同的哲学立场, 柏拉图一生追求最高的理念, 认为理念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人类感官所经验到的事物不过是分有了与它们相对应的理念,都是不真实的存在,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他轻视感觉经验, 不注重研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于是在柏拉图去世之后, 离开了雅典学园, 力图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并且于亚索斯建立了新的哲学学园。
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其物理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希腊文原意就是在物理学之后, 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首先要理解他的物理学, 他的物理学即自然哲学, 它研究的是在自然中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而他将自然中的事物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依靠自己本性存在运动的事物, 另一类是依靠外在的力量存在和变化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思想观点总结
亚里士多德思想观点总结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被公认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以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为核心,将哲学与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下是亚里士多德思想观点的总结: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贡献尤为重要,他将宇宙事物划分为两个层次:形式和物质。
形式是实体的精神或本质方面,而物质是实体的物质方面。
他认为,它们相互依存,无法分割。
在他的观点中,形式是重要的,正是通过形式,物质成为了具有独特性质和功能的事物。
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论作为伦理学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幸福是人类最终的目标,是追求的终极善。
然而,幸福不是指短暂的愉悦感,而是指一种基于理性和道德生活的完善状态。
他强调道德行为与品德的培养,指出一个人必须遵循中庸之道,寻求适度的行为和情感,而不是过分或不足。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概念和实践德行的观点,概念德行侧重于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而实践德行则强调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形成。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是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理性和公正的政治体系来实现人类的幸福。
他将政治分为不同的形式,包括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他认为这些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是合理和有效的。
然而,他认为最理想的政体是一种基于中立和平等原则的混合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和幸福。
哲学方法: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哲学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逻辑规则,用于分析和推理,这成为后世逻辑思维的基础。
他将逻辑视为辅助人类推理和理解自然和道德世界的工具。
通过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亚里士多德试图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原因和规律。
科学观点: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也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在后来的科学发展中被证明是错误的。
例如,他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和空气、水等自然现象。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散文作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他在形而上学方面的贡献更是令人瞩目。
本文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亚里士多德的背景和对形而上学的贡献亚里士多德(384-322 BC)出生在古希腊斯泰基拉(Stagira),在当时担任督学的父亲的影响下接受丰富的教育。
他曾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在后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超越自然现象的实在性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贡献在于他的方法论和思想观点。
他试图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来揭示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宇宙观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存在四种要素:物质、形式、运动和目的。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特性和结构。
运动则是物质和形式的相互作用,而目的则是驱使物质和形式朝着特定方向发展的力量。
在形而上学方法论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演绎推理的观点,认为通过观察事实和推演逻辑结论,可以揭示宇宙的本质。
他主张通过对个体的研究来推导一般规律,这种方法被称为“第一性原理”。
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实在性的研究,他试图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他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亚里士多德主张存在是实体的本质,即实体是存在的基础,而不存在则是虚无缥缈的。
他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特性和本质。
其次,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潜在存在和实际存在。
潜在存在是指潜伏于物质之中的潜力,而实际存在则是物质和形式相结合的状态。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潜在存在逐渐转化为实际存在。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四种因素来解释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即材料原因、形式原因、效果原因和目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具体知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涉及了众多学科,包括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并结合具体知识进行分析。
1.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其哲学系统的核心,他认为形而上学是最基础、最高级的哲学学科,探讨的是现实世界中最基本的实体和原理。
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潜在"和"实在"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潜在和实在的本质。
2. 具体知识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的地位具体知识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具体知识是对实在性的认识,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分析和体验,人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具体知识是建立在感性经验和直接观察之上的,是对形而上学真理的最直接理解。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理有重要意义。
他的形而上学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引导我们对具体知识的深入探究。
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的前进和发展提供更深刻的指引。
总结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是对世界的认识,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认识。
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思考和对具体知识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
就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的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认识领域,更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认识之路,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即是本文针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具体知识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具体知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具体知识的探讨】一、引言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大师,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贡献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对具体知识的探讨更是深具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为线索,探讨具体知识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形而上学视角下的具体知识1. 具体知识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具体知识是指那些关于事物本质和实在的知识。
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具体事物的深刻了解和把握。
亚里士多德强调,具体知识是一种对万物本质的揭示,而非简单的观念或描述。
对于植物的具体知识,不仅包括其外在形态特征,更应该涉及其生长、繁衍的本源和机理,这才是真正的具体知识。
2. 具体知识的特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知识具有确定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真实本质,因此具有稳定和确定的属性。
与抽象知识相比,具体知识更加贴近实践,更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判断。
具体知识的获取需要依靠直观和经验,这也意味着它是通过实践和感性认识得出的,与抽象知识的演绎推理方式有所不同。
三、具体知识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 具体知识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知识是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
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的深刻了解,可以指导其在具体环境中的行动和选择。
在医学领域,对于疾病的具体知识是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具体知识是农民科学种植的关键。
2. 具体知识对人类思维的丰富和深化作用具体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可以使人们的思维更加丰富和深化。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形成更为系统和深刻的思维方式。
这种丰富和深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对具体知识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丰富和深刻的认识模式。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所探讨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定了基础。
对科学研究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强调 对事物本质和原因的探究,这种 探究精神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
的深入发展。
对科学思维的训练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通过 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 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反思05Βιβλιοθήκη 《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与争议
对经验主义的忽视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 过于强调理性思考和抽象概念的 重要性,相对忽视了经验观察和
实证验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纯粹的思辨和推理, 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原理, 而无需借助感官经验和实验数据。
这种对经验主义的忽视,使得他 的哲学体系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
80%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是事物的 根本特征,是决定事物成为该事 物的内在规定性。
100%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本质是现象的基础和根据,现象 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
80%
本质与属性的关系
本质决定属性,属性表现本质。 不同的本质具有不同的属性。
实体论
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独立 存在的个体,是哲学研究的基 本对象。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 •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 《形而上学》与古希腊哲学 • 《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与争议 • 《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个体化原则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个体化原则是指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这些特征和存在方式是由其自身的本质所决定的。
个体化原则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存在以及道德意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一、个体化原则的内涵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个体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个体是具体存在的,即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与其他个体不同;二是个体是稳定的,即个体的特征和存在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个体化原则与世界的本质个体化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本质的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通过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得以体现,个体是世界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世界本质的基本表现形式。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个体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为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个体化原则与人类的存在个体化原则对于理解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个体化原则也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要将其同化为普遍性的存在方式,要保护和促进每个人的个体发展。
四、个体化原则与道德意义个体化原则对于道德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个体化原则被视为道德行为的基本依据之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行为和选择都应当基于其独特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要将其同化为普遍性的道德准则,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定情境和本质来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的重要的哲学著作。
由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鼎盛年约公元前40年)编成。
由于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中,本书排在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故名为“Metaphysic”,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本原问题等。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确切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中文译本可看:《形而上学》。
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卷四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
“形而上学”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关于“形而上学” ( 2003-1-30 15:41 )唐君毅先生在他的《哲学概论》一书如此说:在西方哲学中,所谓Metaphysics形而上学,原为后物理学之义,可包括Ontology与Cosmology。
后物理学之一名,虽由安德罗利卡斯Andronicus编亚里士多德书而来,但其所以将亚氏论第一原理之书,编次于物理学后,亦可涵有视此部之学问之讨论,乃“自然物之所以为自然物”之进一步或上一部的研究之义。
此正略同形而上之义。
Ontology之语根Onto指“实有”,Cosmology之语根Cosmos指宇宙。
则西方之此诸名之义,正为研究宇宙万有或全体实在事物共由之道或普遍表现之原理之学。
Metaphysics这个字是由Meta和physics两字合成,前者在希腊文是“在......之后”的意思,physics就是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对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实体哲学被视为基础,并成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实体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一种具体的实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物体等。
这些实体拥有各自的本质和属性,而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实体哲学来揭示它们的根本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
他提出了十个最基本的种类,包括有机体、无机体、动物、人类等。
每个种类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本质,它们在存在形式和特征上有所区别。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区分,亚里士多德试图理解它们的本质差异和共同点。
实体的本质和存在也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本质是指它们独特的特性和性质,而存在则是指它们真实存在于世界中的状态。
他认为,实体的存在是基于其本质的存在,本质是实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原理。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与实体哲学紧密相关。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存在的本体和本质,而实体哲学则研究具体实体的本质和属性。
在实践中,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作为实体哲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深化对实体本质和存在的认识。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存在和本质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则使我们超越物质世界,探讨存在的本体和原理。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深远的启示和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进行简要介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其形而上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目的和本质。
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主要包括对物质、形式、本质、目的和形而上学原理等方面的探讨。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由物质和形式构成。
物质是事物存在的实体部分,
而形式则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定属性或结构。
他认为,物质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同时具备物质和形式才能完整存在。
亚里士多德将物质看作是潜在的存在,而形式则是实现这种潜在性的活动。
其次,亚里士多德强调事物的本质和目的。
他认为,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本
质和目的,而这种本质和目的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和行为。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和目的的探讨,试图揭示世界的秩序和整体性,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实践生活。
此外,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原理。
他认为,世界是有序和有意义的整体,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原则或本体,这种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支配者。
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原则称为“第一动因”或“纯粹的存在”,它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形式和最终
目标。
总的来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了世界的有机整体性
和秩序性,以及事物的固有本质和目的。
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后世许多哲学家和学者的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存在意义,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实践生活和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三卷14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三卷14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三卷探讨了一系列哲学问题,以下将对其中的14个问题进行概要回答:1. 关于存在和本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是每个实体都具有的属性,而本质是事物独有的特性。
2. 关于一般和个体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一般存在于个体之中,并认为个体是一般的实现和具体化。
3. 关于静止和运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静止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而运动则是事物在时空中的变化。
4. 关于可量和不可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量是可被确定和度量的,而一些特殊的属性(如形式、色彩)则不是可被量化的。
5. 关于实在和可能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是指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事物,而可能则是指潜在存在但尚未具体实现的事物。
6. 关于物质和形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实体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
7. 关于原因和目的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种原因,包括物质原因、形式原因、效果原因和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目的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原因。
8. 关于实体和属性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而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
9. 关于潜在和实际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潜在是指事物的潜在能力或可能性,而实际是指事物的实际具体存在。
10. 关于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同一性与差异性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事物在存在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1. 关于一般和现实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是现实事物的普遍特性,而现实则是具体存在于时空中的事物。
12. 关于本质和外部特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核心属性,而外部特征则是事物的表面表现。
13. 关于可能和必然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可能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而必然则是指事物不可避免地发生或存在的状态。
14. 关于无限和有限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无限是指在某个方面具有无限性的存在,而有限则是指受限制和有限范围的存在。
05《西方哲学史》第五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五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生平与政治实践二、作品及其主题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四、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五、亚里士多德实践科学几个论题¡他活过、思想过,然后死去。
——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前384-322年)一、生平与政治实践¡1、出身: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基拉(Stagira)城,父亲尼各马克(Nicomachus)是马其顿的宫廷医生,他把自己的血统追溯到希腊的医神阿斯克勒皮奥斯(Asklepios)之孙。
¡2、雅典求学:17岁跟随柏拉图求学,一待20年;柏拉图第一爱徒,称之为“小马驹”…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
¡3、离开雅典:先与阿塔纽斯的僭主赫米阿斯(Hermias)交好,期间对其施政颇有助益,后赫米阿斯将其女(一说侄女)嫁于亚里士多德,以留住他。
¡再后来,约前343年,马其顿的菲利浦王邀请亚里士多德作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帝王师¡据说,亚里士多德曾恳请亚历山大重建毁于菲利浦之手的故邦,亚里士多德为故邦立了一部法典。
——立法者¡4、重回雅典:前335年,他在吕克昂创办自己的学校,后世称为“漫步学派(Peripatetic)”。
此间他主持学园约有13年之久,也有了自己一大批弟子,如最著名的如忒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
¡5、逃离雅典:前343年亚历山大死后,希腊世界反马其顿情绪高涨,亚里士多德恐波及自身性命(其时,已有人以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他),遂离开雅典前往Chalcis,一年后即逝去。
二、作品及其主题¡据说亚里士多德秉受师承,也写过对话,可惜除了后人的片段引文,竟无一篇流传,而其传世的作品无不逻辑谨严、文辞枯涩,多为讲课提纲或研究札记,亦可能是学生笔记,显然是小课堂、小圈子里流传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柏拉图一篇这样的文字也未见传世,这仅仅是巧合?(今存唯一的通俗作品为《雅典政制》,1891年才被发现)¡①逻辑学著作:《工具篇》(有关获得知识的工具)¡②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③自然哲学著作:如《物理学》《论灵魂》《论天》¡④政治学或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克伦理学》(探讨人的本性差异,但非出于哲学探求,而是为政治实践服务);《政治学》(分析政体类型)¡⑤诗学著作:《论修辞》《论诗术》(探讨城邦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兴趣远大于其师,柏拉图的政治神话学到他那里就成了政治科学,他甚至批评柏拉图过分倚重哲学而非制度,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对现实政治存有更大的期望。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于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辩证法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内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否定,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来实现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古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形而上学的探讨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超越感官现象和经验的存在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提出了“四因说”和“分类”等重要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形而上学帮助人们超越感官世界,探讨更深层次的存在和本质,对于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密不可分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两者相互补充和联系,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后世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成就,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精髓,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主题。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汉语“形而上学”概念的演变
汉语中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源于日语。 以“形而上学”翻译 metaphysics 第一次出现在 1 884 年的日文《哲学词典》,日本学者借用了理学 的概念。朱熹:“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 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可以追溯到《易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911 年 出版的汉语《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形而上学是 就考究形而上之对象(即实在)对于考究形而下之 对象(即现象)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 、存在论 2 、实体论 3 、神 学
作为存在的存在
“ 存在着一种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 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 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在的 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 性,例如数学科学。既然我们寻求的是本原和最高的原 因,很明显它们必然就自身而言地为某种本性所有。故 假若寻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寻求的就是这些本原,那么 这些元素必然并不为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所有,而是为作 为存在的存在所有。所以应当把握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 之最初原因”。
形式
所谓“形式”即 eidos ,它是事物的“是其 所是”( to ti en einai ),也就是事物之所 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为雕像,不在 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种形式,与柏拉 图的理念( idea 或 eidos )同词源,是亚里 士多德哲学中“形式”一词的主要含义和基 本用法。
动力因
质料
所谓“质料”( hule ),指“是所从出的 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 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酒杯的白银以及诸 如此类东西的属。无论是具体的可感物还是 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字母 ,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正因为质 料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所以它是“载体”的首要含义。
333亚里士多德名词解释
333亚里士多德名词解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
下面是对亚里士多德一些名词的解释:1.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属性。
他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实体的形式和物质的结合,形式赋予物质以特定的属性和功能。
2. 理性(Reason),亚里士多德将人类的理性视为与其他生物的本能和感觉不同的独特能力。
理性使人类能够思考、推理和判断,并指导其行为。
3. 四因说(Four Causes),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种解释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即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解释其存在和功能的原因。
4. 伦理学(Ethics),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探讨了人类如何达到幸福和最高的人生目标。
他认为幸福是通过追求德行和道德行为来实现的,而德行是通过适度的行为和中庸之道来培养的。
5. 政治学(Politics),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了政治组织和治理的原则。
他认为政治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人类幸福而存在的,提出了君主制、共和制和混合政体等政治形式的理论。
6. 逻辑学(Logic),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对思维和推理的研究。
他提出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和分类学的理论,为后世的逻辑学奠定了基础。
7. 物理学(Physics),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研究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内在的目的和原因,提出了天体运动和自然力的理论。
8. 生物学(Biology),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广泛的分类和观察,并提出了生命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的理论。
这些是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和概念,展示了他在哲学、科学和逻辑方面的贡献。
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能与实现
“潜能”(dunamis)也可译为“潜在”,它的 词源含义是“能”,即能力、力量。用于哲学中,潜 能指事物的这样一种存在状态: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 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 来,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
“实现”(energeia,通常译为“现实”,它 是个合成词,直译为“在活动中”)是与潜能相对而 言的另一种事物存在状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 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与它关系密切的另一个概念是 “现实”(entelekheia,亦是合成词,直译为“在 目的中”,通常意译为“完全现实性”,或音译为“ 隐德莱希”)。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一、生平
1、出身于宫廷御医家庭。 2、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3、博学多才,是逻辑学之父,也可说是动
物学之父。 4、创立了古希腊最庞大的
哲学体系。 5、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
《工具论》 《物理学》 《论灵魂》 《形而上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学》 《论诗》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如 ‘个别的人’、‘个别的马’”。这里所说的“主体 ”指的是判断中的“主词”或者“主语”。我们用以 描述事物的存在方式的是命题,在命题中所有的宾词 都是对于一个主词的描述和说明,这些描述和说明就 是“范畴”,而我们用来描述这个主词的范畴就是“ 实体”。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规定,所谓“实体” 就是在判断中只能充当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 换言之,也就是绝对主词。
目的因
所谓“目的因”,原文的规范表述是to hou heneka einai,直译为“所为了的那东西”,中文常从英译而意译 为“目的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 ,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所为,即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 的,例如健康是散步的所为因,即目的。无论自然物还是技 术物,都要追求“好”(agathos,它的中性名词to agathon即是“善”)的结果。区别只在于:技术物的所为 是通过人的意识支配、理性选择并借助于物的中介来实现人 自身的目的;自然物的所为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谋划 、不加思虑地进行,表现为自然整体各部分的自发和谐运动 ,从而呈现出井然有序的面貌。
“我们不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去寻找一个哲学系统。 亚里士多德详述了全部人类概念,把它们加以思考;他的 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在整体的某些特殊部分中,亚里士多 德很少以演绎和推论迈步前进;相反地他却显出是从经验 着手,他论证,但却是关于经验的。他的方式常是习见的 方式,但有一点却是逻辑学--欧几里得几何学 毕达戈拉斯、柏拉图、巴斯卡尔、笛卡尔、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康德……
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推动自然物运动现象产生的本原和原因 。 2、提出了相当于“物质”的”质料“范 畴。
3、亚氏研究运动的原因的“目的论”特 征
4、运动产生的原因——四因说
”。
描述实体的9个范畴:
1、“实体”:他是一个人,这描述的是他“是什么” 。
2、“数量”:他有2米高,100公斤重。 3、“性质”: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4、“关系”:他比一般人都要高。 5、“地点”:他生活在北京。 6、“时间”:他昨天出国了。 7、“状态”:他住在旅馆里。 8、“动作”:他买了一本书。 9、“所有”:他拥有这本书。 10、“承受”:他深受这本书的影响。
汉语“形而上学”概念的演变
汉语中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源于日 语。以“形而上学”翻译metaphysics第一次出现 在1884年的日文《哲学词典》,日本学者借用了理 学的概念。朱熹:“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 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可以追溯到《易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911 年出版的汉语《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形而上学 是就考究形而上之对象(即实在)对于考究形而下 之对象(即现象)言”。
形式
所谓“形式”即eidos,它是事物的 “是其所是”(to ti en einai),也就 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 为雕像,不在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 种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念(idea或eidos) 同词源,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形式”一 词的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
动力因
所谓“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 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如策划者是 行为的原因,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等。动力因之所 以是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任何事物都有动静,离 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亚里士多 德把事物分为两大类,即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 ,和由于技术而存在的事物,区分这两类事物的 依据,就是看它的动力因在内部还是在外部。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存在论 2、实体论 3、神 学
“存在着一种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 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 部类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 存在的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 部分的偶性,例如数学科学。既然我们寻求的是本原 和最高的原因,很明显它们必然就自身而言地为某种 本性所有。故假若寻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寻求的就是 这些本原,那么这些元素必然并不为就偶性而言的存 在所有,而是为作为存在的存在所有。所以应当把握 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之最初原因”。
质料和形式作为事物的两个根本原因,在同 一事物中是彼此对立不能转化的,质料就是质料 ,形式就是形式。但是超出这个范围,相对于不 同事物而言,它们又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了。 例如砖瓦对于房屋是质料,对于泥土则是形式。 可见,高一层次的东西是形式,低一层次的则是 质料,整个链条就是从质料到形式不断发展的系 列。这个系列,也是潜能向实现转化的过程。
形式与质料
原因虽然有四种,但是“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 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 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 这两者同类。”事物所是的东西是形式,所为的东 西亦是形式(因为形式即是其所是,只有获得了形 式才算达到了目的),使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还是 形式(如房屋建筑的动力是建筑师,而建筑师之能 建筑的原因在于他有建筑技术),所以,这三种原 因合而为一后可以统称为形式因而与质料因相对应 。这样,四因就变成了二因。
质料是潜能,形式是实现(现实)。
四、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的来源
公元前一世纪时,安德罗尼柯着手整理亚里士 多德的手稿时,在整理完了关于自然哲学的手稿即 《物理学》(Phusike)之后,整理亚里士多德关于 第一哲学的手稿,当时他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名字, 于是只好称之为“ta mata ta phusika”,即“物理 学之后诸卷”,后人为了简便,去掉了冠词,就成 了“Metaphusika”了。汉语据《周易》:“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作“形而上学” 。
范 畴( kategoria )
“范畴”亦即“关于(kata)……的述说(agorein)” ,亚里士多德用它来表示在判断中论述主词的谓词,不过不是 所有的谓词都可以叫做范畴的,范畴是最一般最基本的类概念 。因此,所谓“范畴”也就是对事物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 。在希腊人那里,还没有像后来近代哲学那样,把我们关于事 物的知识与事物本身区别开。按照他们的看法,由判断组成的 知识是关于事物的述说,如果知识是对事物的真实可靠的述说 ,那么知识与事物就是一回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 对应的就是存在的存在方式:“就自身而言的存在的意义如范 畴表所表示的那样,范畴表表示多少种,存在就有多少种意义
“存在”不可定义。
我们不可能认识存在“是什么”,只能认识 存在是怎样存在的,这就是存在的“存在方式” 。存在有两类存在方式,亦即“偶然的存在方式 ”和“本然的存在方式”。“本然的存在方式” 就是必然为存在所拥有的存在方式。
于是,亚里士多德就将形而上学的任务确定 在研究“存在”的本然的存在方式上,他也称之 为“范畴”。
ousia:绝对主体+独立存在
事物被称之为ousia有两种方式:ousia是 终极的主体(主词),它不再述说其他事物; 以及ousia是某个“这个”(tode ti),它也 是独立的。
--《形而上学》
什么是实体?
《范畴篇》中主张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 一实体。
《形而上学》第七、八、九卷主张“是 其所是”即“形式”是第一实体。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回答“存在是什么”的问题的关键 是回答“ousia是什么”。
ousia
einai-- to on--ousia to be--Being--substance esse--essentia--essence
实体(ousia)
所谓“实体”指的是事物的“是什么”(ti esti ,what is),或者是事物的“是其所是”(to ti en einai,to be what was),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本质 ”。然而,当希腊语的哲学概念被译作拉丁语时,这 些概念的词义发生了某种演变,例如拉丁语 substantia,后来欧洲现代语言中的“实体”概念都 来源于此(如英语之substance,德语之Substanz)。 substantia的字面含义是“站在下面的东西或支撑者 ”。
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
1、理论科学(“理论知识”)(theoretike)— ——数学、物理学、逻辑学。
2、实践科学(实践知识) (praktike)———伦 理学和政治学、家政学。
3、生产科学(创制知识)(poietike)———一切 制造的技艺、文学、美学、修辞、音乐、体育 、图画。
他自己未把形而上学列入理论科学之中。
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 ----质料因(砖瓦、铜)
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 ------形式因(结构、雕像的模型)
3)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 ------动力因(建筑者、雕塑者) 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