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君主立宪思潮

合集下载

早期维新思想的总结

早期维新思想的总结

早期维新思想的总结早期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

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想家积极探索先进思想,寻求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观念,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早期维新思想进行总结,从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其理论和实践的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思想、民主思想和科学思想。

首先,维新思想家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摒弃封建旧制,倡导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变革。

他们认为传统的政治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建立起新的政治体制,实现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实行自由主义政策,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军事上要强调科技的运用和现代化装备的建设;教育上则要改革传统儒学教育,推行西方的科学教育等。

其次,民主思想在早期维新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维新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在政治上需要实行民主制度,并为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案。

有些人主张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儒家民主制度,将儒家的仁政理念与西方民主制度相结合;还有些人主张彻底的西方式民主制度,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西方的经验才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最后,科学思想也是早期维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维新思想家认为,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科学的普及和推广。

他们主张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成果,将之运用到现代化建设中,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宣传科学、实行科学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在康有为的思想中,他强调实现国家的强盛和国民的幸福,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提出“学问救国”、“人才救国”的主张,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一批有才干、富有爱国心的人才,实现民族的振兴。

梁启超则主张学习西方的经验,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他通过《新民丛报》等报刊进行政治启蒙,呼吁民主政治和宪政改革。

以郑观应为例看早期维新思想的传统向度

以郑观应为例看早期维新思想的传统向度

以郑观应为例看早期维新思想的传统向度顾琴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摘要: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一则出于“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则出于对人类终极理想的价值追求,不遗余力地从传统中挖掘出具有近代价值及永恒意义的成分和元素,并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和重构。

早期维新派对传统资源的利用包含多个方面。

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四个重要方面——通变观念、民本思想、礼的学说、重商思想来加以论述。

可以看到,早期维新派对传统的诠释与重构,事实上,赋予了传统以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活力,促成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早期维新派;郑观应;传统中图分类号: K251 文献标识码:A前 言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变动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接二连三的军事侵略使得举国震动。

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与军事侵略同时而立的是西方文明的传入,并由此开启的西学东渐的再次蒙兴。

新学的传入带给了旧有传统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

新旧文化相对而立而又相辅相成,进而冲突相互消弭,中西相互贯通,从而呈现出传统文化近代转型之趋势。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视为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正如郭汉民先生所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思潮还是传统的,仅仅反映出向近代发展的某种趋势。

而自19世纪70年代降同治、光绪之交开始,社会思潮即带有明显的近代色彩。

”[1]而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近代意义的社会思想即是当时中国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生动反映,也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早期维新思想即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之一。

在新旧文化冲突、融合之际,诞生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派,可视为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边界人物。

他们主要包括冯桂芬、王韬、马建忠、郭嵩焘、薛福成、何启、胡礼垣、郑观应、陈炽等人。

在应对外来文化的冲突和挑战时,这些维新志士对传统文化固有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内在批判,但这些批判多数不是简单地以旧易新,而是呈现为不断改造和重建的过程。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

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是转交翁同龢,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

1895年5月6日,继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连续两次上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其中第三次上书终于送达光绪手中,引起重视,维新派开始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梁启超也在其《变法通议》中大声疾呼“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随着变法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康有为认识逐步趋于现实,“变法看似简单,其实成功太难”,认识到顽固势力的强大,维新派的软弱,要照搬英美而直接开国会,设议院,是非常艰难的,比较实际的只有依靠皇帝权威,“乾纲独断”,才有可能“变成法”,达到富强。

康有为第四次上书中即已明显转变了政治策略:“会议之士,仍取上裁,不过达聪明目,集思广益,稍输下情,以便筹饷,用人之权,本不属是,乃使上德之宣,何有上权之损哉?”以消除光绪顾虑。

1898年1月,康有为奉光绪“条陈所见”诏,第六次上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明定国是,“立制度局总其纲”,作为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局是皇帝主持设立的,对皇权有强化作用,与民选产生的国会有本质区别。

此后,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所著《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亡记》等书,供光绪阅览参考,这是康有为从民权变法到君权变法的全面调整。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66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66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这些主 张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早期维新思想 与康梁思想有何关系?
经西方历资过本洋主务义运思动想的郑时观间应:在19世其纪《60盛年代世以危后 言的》传一入书中讲到:“西代人表立:王国韬…、…郑观育应才等与
学务船其除中 的 洋堂实、用国 产 务此,而火也民 生 运议戒炮。之族动政虚、中外资的于,洋国本深,议谋枪遗主入院定、其义还,而水体君后雷而主经民动、求张济一,铁其:上体此路用:发与, 其、,外展上体电无国民下也线论进族行工同。,竭商商心轮此蹶业战,, 趋有步无(艰其难他勉因强素地?跟走文)化,上常:兴不办相学及校,;学就习西 令请中铁阅国舰知读成识行下分,列子铁的材路忧料四达,果以方足自恃然科欤学?知识 (后这患回样意识做答,。果真足以使政国治家上有:实依行赖君吗主?立宪)制”度
目的、实 质
主要内容 或过程
结果
新认识
新 克服危机 奖励实业; 没有摆脱困 向近代化迈进;
调解矛盾 改革旧军制 境;
推动民族工业
政 巩固统治 编练新军; 加重剥削
实质:自 办新式学堂 激化矛盾

派留学生
发展;客观上 利于新思想传 播。
出国考察 立宪骗局暴 向近代化迈进、

仿行立宪 露,清政府 与国际接轨。
戊戌变 天津国闻报
北京《中外纪闻》
法时期
强学会、保国会
学会、 学堂、 上海时务报
报馆分 长沙时务学堂、南学会 布示意
广州万木草堂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顽固势力
维新派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能变则强,不便则亡
兴民权会“大乱四起”,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 会“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国” 宪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

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

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

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

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

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

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

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中国近代史2维新变法

中国近代史2维新变法

影响
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政精 简机构,提 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 义发展有利于 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西学的 传播有利于培 养维新人才 有利于加强军 队战斗力,抵 抗外来侵略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1.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 2.提倡私人兴办工厂 3.奖励创造发明 1.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 改革科举制度, 立大学堂 废除八股取士。 2.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3.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3、对变法法令内容的评价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 传播, ③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④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⑤未涉及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内容,改革是不彻底.
4、变法结局
①维新变法中的矛盾与阻力
②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戊戌六君子) 资料 :变革太多,打破许多人的饭碗,断了 许多人的生路。三个月进行两百多件任务,消 化不良。康广仁说: “规模太广、志气太锐、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③新文化运动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
1901——1905
清末新政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912——1919
三、思想——向西方学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
3、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民主科学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 把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 太平世。“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1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1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王韬、薜福成和郑观应等。

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文化教育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特别提醒]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的比较(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知识精讲]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1)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2)弊: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知识点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中外纪闻》(1)目的:争取更多的支持。

(2)创办: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结果: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

(四)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
2、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 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 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 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3、在激发民众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方面也 起了重要作用
6、面对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 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高举“民主、科学” 旗帜,掀起了一场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7、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传入 我国,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和 发展为毛泽东思想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 国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 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第22课
西学东渐
学习目标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记忆维 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2、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 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 第一人。他鲜明地提出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 为用”的主张。人民应 享有自由权利。他还借 用进化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原理,阐 明了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的道理。他
的译作有《天演论》、《穆勒名学》、《原富》 《法意》、《社会通诠》、《群学肄言》
课堂教学设计二
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学习西方思潮1、鸦片战争前后学习西方思潮(1)兴起原因思想方面:经世思想推动人们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不断更新自我的博大胸襟,使经世思想家们把“睁眼看世界”的行动,发展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追求;学术方面:中国自古就重视地理沿革的研究,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了一批外国史地著作,为研究西方潮流的兴起提供了资料;环境刺激:强敌入侵的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林则徐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徐继畲编写了《瀛环志略》洋务思潮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年代兴起背景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矛盾的产物,是中西文化初步接触、初步融合的产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扩张,迫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比较现实的抵制办法; 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又促使人们通过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去适应这一趋势;西学开始进入中国,为留心时务的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思想资料洋务官僚:奕 、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郭嵩焘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1)时局观:认识“千古变局”,力求把握机遇。

自强观:采西学、制洋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 求富观:以工商立国,振兴商务,通外国展开商战人才观:废八股、改科举,造就和选拔有用人才 文化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维新思潮及其与洋务思潮的关系(1)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时间:中法战争后(2)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何启、胡礼垣、陈炽、陈虬、汤震等(3)早期维新思潮的思想特色第一,主张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第二,主张君民共主,实行议院制度你如何看待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的关系? 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求富求强,是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人们的共识,洋务是这一时期社会新思潮的一面共同旗帜;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兴起和西学的扩大传播,早期维新思想家要求护商富民和采行议院制,其激进的主张显示出与洋务思潮分离的趋向;单早期维新主张不是通过向洋务派论战,而是通过向洋务派建言的方式提出,不是根本否定和取消洋务运动,而是希望洋务运动更有成效;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认识,又有自己的思想特色。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宋育仁、何启、胡礼垣等人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原因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反映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早期维新思想。

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是19世纪70-90年代初的进步思想。

②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客观因素,除有阶级基础之外,还在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日益加深,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输入。

七十年代前后,外国资本主义更加紧在经济上掠夺财富,扩大其在华特权。

同时,又对中国的边疆地区发动侵扰,造成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这使得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深受刺激,他们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救国道路。

③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对华文化扩张,也使资本主义有所传播。

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创办了数十种报纸杂志,洋务派在举办军用、民用工业及办学堂的过程中,也译了一些西方书籍,都在客观上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早期维新思想家寻求改革提供了借鉴。

2、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名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宋育仁、何启、胡礼垣等人。

早期维新思想家大都是沿海地区的人,除个别人外,他们大部分是由地主阶级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具有初步资产阶级的意识的知识分子。

自身的经历较早地接触了西方文化。

他们中有的人参加了洋务活动,有人当过买办,一些人还留过洋他们大都与洋务派有联系,但逐渐从这个营垒中分化出来,思想较洋务派前进了一大步。

中法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弊端日益明显,早期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早期维新思想家都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以使中恩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其内容主要有:①主张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早期维新思想家对列强的侵略表示强烈义愤,给予揭露和谴责。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君主立宪思潮

君主立宪思潮

君主立宪思潮君立立宪思潮是盛行于20世纪初年的一股影响巨大的社会思潮,它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和要求。

(一)君主立宪思潮之所以在20世纪初年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从它产生的社会基础来说,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分化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内部逐渐分化为民族资本上层和中下层。

他们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但是,上层与封建势力有较密切的联系,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以便同封建贵族平分政权。

因此,20世纪初年,伴随着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基本内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迅猛发展,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君主立宪思想也逐步兴盛起来。

从思想渊源来说,君主立宪思潮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在上清帝各书中,先后提出过选议郎、设议院、国事由国会议行的主张。

梁启超、严复等维新志士也曾礼赞西方的民主政治。

这些都为后来的立宪思想所继承。

但是,由于戊戌维新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很少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等只是一些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也就不可能提出君主立宪的思想,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带有君主立宪色彩的主张既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加以坚持。

康有为所说的“上下议院”,并不具备西方资产阶级权力机构的职能,而只是封建政权的一个咨询机构。

相反,他们大都认为在中国设立议院尚非其时,遽开议院,必然自取大乱。

这些都说明戊戌维新思潮与君主立宪思潮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潮,二者虽然有某种继承关系,但在戊戌时期,君主立宪思想充其量不过刚刚发端而已。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君主立宪思潮之所以在20世纪初年逐步兴盛,与当时政局的发展变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为了保住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于1901年被迫宣布实行所谓新政,接过了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提出的思想主张,从而正式确认了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给维新派以极大的鼓舞,为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向立宪思想的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于是从1901年到1903年间,各种进步报刊再度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一、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的自由民权思想
二、自由民权理论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康有为的西学渊源当从结识张鼎华并 接触西学书籍开始,而在游历过香港 之后,更是深感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 康有为的思想从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 学,尤其推崇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 这也成为他政治哲学的思想起点。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二: 一是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基础 的历史发展观 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他的维新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即 “托古改制”的论证策略。 康有为观点:进化论的历史发展观自由、 平等的民权理论、以及“托古改制”的 论证策略。
严复的自由思想
二、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思想
一、以进化论为指引的维新思想
第一节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 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 康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康有为自幼就 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浓厚的程朱理学 熏陶。
一、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派观念里,救亡图存是变法维新的直接原 因也是根本动力。 梁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积极求变, 中国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动进行改革。 批评洋务派中体西用没有触及中国的根本问题, 变法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富强,因此必须变革政 治体制。人民获得民主权利则是国家富强之根 本,真正的求变是“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维新变法思想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维新变法思想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2)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2、代表人物: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3、主张: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②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4、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5、影响因素: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1、开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2、阐释: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10章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0.1 复习笔记一、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开始转变为救亡爱国运动,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从1898年6月11日进入高潮,至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结束,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在教育问题上的论争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兴办新式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取士制度,学习西方文化等。

这一切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抵制,双方展开尖锐的论战。

这场争论反映在文化教育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不要反对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2)要不要提倡西学,批判中学;(3)要不要废八股,变科举,改革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

2.维新派在变法运动中的教育活动自1888年,康有为上第一奏折开始,维新派屡用上书请愿的办法,希望能说服光绪皇帝接受变法主张。

另外,他们还在社会上广泛地制造舆论,通过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翻译等办法,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培养变法人才。

(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以下两类:①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著名的有万木草堂(1890)、湖南时务学堂(1897)。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学校,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别于封建主义的旧教育。

从这些学校里,培养出一批变法人才。

但这些学堂,也还存在一些封建主义因素,在课程上还有不少封建主义的内容,在道德训练的方法上,不少是出自宋明理学家的教育主张。

②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

著名的有北洋西学堂(1895)与南洋公学(1896)、经正女学(1898)。

其他具有维新性质的学堂如严复协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1897)、徐树兰捐资创办的绍兴中西学堂(1897)、谭嗣同发起创办的浏阳算学馆(1897)等也都较为著名。

早期维新派立宪思想考察

早期维新派立宪思想考察

就传统 观点来说 , 早期维新 思想 , 是指 甲午 中 日战争 以前
的维 新 思想 。 中 国资 产 阶级 改 良思 想 的 发轫 , 从 洋 务 思 潮 是 是
的母体中孕育并脱离出来的 。 在举办洋务 的过程中 , 由于各种 鸦 片 战争 前 后 。 林 则 徐 、 源 等 为 代 表 的地 主 阶 级 改 革 以 魏 需 要 清 政府 派 出 一 部 分 人 出 国 ,这 些 人 亲 身接 触 到 西 方 资本 派 , 虽然是 近代开 眼看世界 的第 一人 , 主张 向西方学 习“ 船坚 主 义 的 发 达 文 明 和 高 度 富 强 。同 时 也 感 受 到 了 中 国落 后 的 切 炮 利 ”“ 夷 长 技 以制 夷 ” 。师 ,但 是 他 们 的 政 治 思 想 仍 未 脱 离 封
脱 离 出来 。 与洋 务 思 想 分 道 扬 镳 , 成 了 自己 的 思 想 特 色 。 工商 业 ,把商 务列为富 国的首要事 件 , 习兵战不 如习商 战 。 并 形 “ 这 一 部 分 人 也 就 是 我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早 期 维 新 派 ,其 主要 代 表 商 战 为 本 。 战为 末 ”翻 ) 种 认 识 反 映 了 当时 中 国社 兵 。这
想。这一思想的提 出对今天政 治建设 仍有启示。
关 键 词 : 期 维新 派 ; 主 立 宪 思 想 ; 民共 主 ; 会 主 义 政 治 建设 早 君 君 社
中图分类号 : 2 69 K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8 9 (0 90 -0 3 0 10 - 4 9 2 0 )4 0 4 - 3
… …
人 物 有 冯 桂 芬 、 韬 、 福 成 、 建 忠 、 观 应 、 炽 、 启 等 。 会 新 兴 经 济 力 量 和 中国 民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要 求 。 同 时 在 政 王 薛 马 郑 陈 何 早 期 维 新 派 的 各 种 思 想 中 。君 主 立 宪 的 思 想 是 最 为先 进 和 引 治上 , 他们要求改变封建专制 主义 的政治制度 , 主张上效三代 人 注 目的 .这 一 思 想 的产 生 与 中 国 本 土 的 民主 思 想 存 在 着 很 遗风 , 下仿西方 良法 , 发出了废除封建特权 、 改革封建 制度 、 实 深 的渊 源 关 系 : 末 清 初 思 想 家 黄 宗 羲 、 炎 武 就 激 烈 而 深 刻 行 君 民共 主 的 君 主 立 宪 制 度 的 呼 声 。表 达 了正 在 发 展 中 的 民 明 顾 地 批 判 了封 建 专 制 制 度 , 张 限制 君 权 , 强 学 校 、 会 舆 论 族 资 产 阶 级 争 取 社 会 地 位 和 参 与 政 权 的要 求 。早 期 维 新 派 通 主 加 社 的监 督 和 导 向 作 用 — — 这 就 是 中 国本 土 的 早 期 民 主思 想 。 君 过对 西方 资 本 主 义 政 治 制 度 的 考 察 ,将 西 方 君 主 立 宪 制 度 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维新思潮的兴起7

维新思潮的兴起7

早期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9世纪70至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反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由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来,著名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

其代表著作分别有《弢园文录外编》、《筹洋邹议》、《适可斋纪言纪行》、《盛世危言》等。

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的面世,将维新思潮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强烈震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思潮的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作了理论准备.二,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先大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有的还直接参加了洋务实践活动。

不少人曾较多地接触过资本主义社会,对西方文明和列强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主张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初步提出了中国改革的方向和设想,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形成初期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政治方面:早期维新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变革封建专制体制,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2,经济方面: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固本”的重商富民思想,积极要求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其改革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3,对外关系方面:早期维新派力主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他们高呼收回国家主权,取消列强的侵略权益,提出了修改或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的要求,表现出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思想。

他们的思想主张反映了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及参加国家政权的愿望,并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先导.三,评价1,早期维新思想的进步性早期维新思想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义愤和抗议,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它无论在广度上或深度上,都比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和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基本上已超越了封建主义的思想藩篱。

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早期维新思想家

早期维新思想家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和技术,同时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文化教育
普及教育
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他们主张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建立大学和 科研机构来培养高级人才。
改革科举制度
针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其已经过时,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他们主张废除八股文,引入 西方学科和考试制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他们在对传统观念的妥协和依赖中,往往难以彻底摆脱旧的思想束缚,这限制了 他们思想的创新性和革命性。
06
早期维新思想家对当代的 启示
坚持开放进取的精神
总结词
开放进取的精神是早期维新思想家的重要理 念之一,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 意义。
详细描述
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 化和制度,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这种开 放进取的精神启示当代人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新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全球化时代 的挑战。
引进西方文化
除了科学技术,早期维新思想家也提 倡引进西方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 他们认为,通过吸收西方的文化精髓, 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改革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以限制君主的权力,并建立议会和司法 机构来监督政府行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政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重视制度建设与改革
要点一
总结词
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制度建设与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关 键,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 制度等,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这种重视制度建设与改革 的理念启示当代人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 度,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