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规范指南规范.doc

合集下载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

肺量计分为两种: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

(一)肺量计技术标准见。

1.测试环境的校准: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

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

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

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

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

关键措施见。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 cmH2O(1 cmH2O=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后容积减少>30 ml则存在漏气。

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

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递增,以3 L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

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

②校准验证:每天都应用定标筒在~L/s范围内以不同流量进行校准验证,至少操作3次,误差应≤±3%。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

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

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

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

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

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

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

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容量检查

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容量检查

冲洗时间,健康人大概在3~4 min之内完成,但气
道阻塞者需时更长,严重者可达7—10 min,直至N, 浓度稳定在<1.5%后,才终止测定。部分肺部气体 分布不均的患者,冲洗时间7 min以上,呼出气N:
浓度仍可能无法达到<1.5%,可能影响对肺容量的 准确判断,需在检查报告中加以说明,以便结合临床 综合分析。④2次或多次重复测定之间误差应< 10%,取FRC平均值,用于计算其他肺容量。⑤如
为BTPS状态。流量/容量校准参
注:潮气容积(VT)、补吸气容积(IRV)、补呼气容积(ERV)和残气容积(RV) 图2直接检测的肺容量
见肺功能指南(第二部分)——肺 量计检查∞J。②气体分析仪校准
万方数据
主堡箜筮塑哩哩苤查!Q!!生垒旦筮!!鲞筮兰塑£堕!』旦坠!翌墅!E堡望立垒P巫!!Q!!:y!!:!!:盟!:堡
的连接是否密封,吸收剂盒盖是否拧紧等。(3)氦
项¨9I:①检查前需先测量Vc、IC、ERV等用肺量计 直接测定的肺容量指标,用以换算间接肺容量指标, 测试必须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否则影响计算结果。 ②吸人纯氧过程中如果漏气会影响检查结果。为 此,鼓膜穿孔者需使用耳塞。胸腔闭式引流者需夹 闭引流管。使用带有唇齿挡板的咬口器,有助于避 免受试者口角漏气。佩戴假牙者,若感觉舒适则无 需取出假牙。测试曲线有助于判断有无漏气,正常
的具体操作和要求请参照仪器使用手册。混合气体 的浓度必须符合仪器的标准要求。③推荐每月1次 通过肺功能室健康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学验证。④每 隔6个月对氮气及氦气分析仪的线性度进行校准。
氮冲洗法检查:(1)仪器的技术要求。1 9I:①氮分
临床。
呼出气N。浓度(%)
析仪在量程范围(0—80%)应呈线性,精确度≤

肺功能专业组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专业组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
在肺功能专业组编写的肺功能检查指南中,包括以下内容:
1. 肺功能检查的定义和目的:解释肺功能检查的含义和目的,即评估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便诊断和监测呼吸系统疾病。

2. 肺功能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列举适用于肺功能检查的病情和情况,以及不适合进行肺功能检查的病情和情况。

3. 常见的肺功能检查方法:介绍常见的肺功能检查方法,包括肺活量测定、用力呼气峰流速(PEF)测定、肺活量-时间曲
线(V-T曲线)测定、肺活量-容积曲线(V-C曲线)测定等。

4. 不同肺功能检查方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详细说明每种肺功能检查方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以及它们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的作用。

5. 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阐述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包括正确的呼吸方式、仪器设置和数据采集等。

6. 肺功能检查的结果解读和报告:指导如何正确解读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并提供撰写肺功能检查报告的要求和格式。

7. 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强调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肺功能检查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提醒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9. 肺功能检查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介绍肺功能检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肺功能检查指南的编写旨在标准化肺功能检查的操作和数据解读,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也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肺功能检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四部分)——支气管舒张试验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四部分)——支气管舒张试验
主堡箜筮塑哩咝苤查!!!堡生!旦箜!!鲞箜!塑!!也』些!!丝旦!型!望i!:!!E!!虫!旦!!!!:!!!:!!:盟!:竺
-655
.诊疗方案.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四部分)——支气管舒张试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
一、概述 气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可引起痉挛收缩反应,与之相 反,痉挛收缩的气道可自然或经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后舒 缓,此现象称为气道可逆性。气道反应性和气道可逆性是气 道功能改变的2个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与支气管激发试验 的原理相同,由于直接测量气道管径较为困难,故临床上常 用肺功能指标来反映气道功能的改变。通过给予支气管舒 张药物的治疗,观察阻塞气道舒缓反应的方法,称为支气管 舒张试验,亦称支气管扩张试验。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曾介绍支气管舒张 试验(气道阻塞可逆性测定)…。2005年,美国胸科协会 (ATS)与欧洲呼吸协会(ERS)联合制定的“肺功能检查标准 化”的系列指南旧‘3中,也阐述了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方法及 结果解释。本指南结合AqS/ERS的建议及我国的临床研究 成果及临床实践而起草,主要适用于配合良好的儿童和成 人,不适用于婴儿、学龄前儿童和配合欠佳者。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1)有合并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支气管哮 喘H。5j、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6-7]、过敏性肺泡炎、闭 塞性细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2)有气道阻塞 征象,需排除非可逆性气道阻塞,如上气道阻塞。 2.禁忌证:(I)对已知支气管舒张剂过敏者,禁用该类 舒张剂。(2)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慎用32-受体激动剂;有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者慎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3)有肺量计检查禁忌证者(详见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 分:肺量计检查。副),禁忌通过用力肺活量评价气道可逆性 改变。 三、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 常用于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物有:32-受体激动剂、胆 碱能受体拮抗剂及茶碱等。糖皮质激素等能消除气道黏膜 水肿、减轻气道炎症而使气道通畅的药物,也可用于评价支 气管舒张反应。药物可通过吸人、口服、静脉等不同途径给 药。其中吸入型速效13:一受体激动剂因具有作用快速、疗效 确切、使用剂量小且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使用最为广泛。 I.吸人型支气管舒张剂:吸入剂型包括定量气雾剂 (MDI)、干粉剂(DPI)或雾化溶液。药物以速效32-受体激 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短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 异丙托溴铵)最为常用,所用剂量只为其口服剂量的1/10~ 1/20,如沙丁胺醇200—400 p,g或异丙托溴铵80一 160斗g_9。1“。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异 丙基肾上腺素等药物¨…,因其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基本 弃用。 2.非吸人型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皮肤吸收、皮下注 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亦可测定支气管 舒张的反应程度。对于部分对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 反应欠佳或不能配合吸入药物者可采用此方式进一步明确 阻塞气道的町舒张性。但该法起效较慢,需观察数小时、数 天甚至数周。 四、吸人药物的方法 1.定量气雾剂单剂量吸入法:首先充分振摇MDI,以使 药液混匀,垂直倒置MDI,使吸嘴开口距离口腔2~4 cm,让 受试者深呼气至残气量位,然后开始经口进行深慢吸气,同 时撅压药罐,使药物释出并与吸气动作同步。吸气速度不宜 过快,吸气时间持续约1~2 s,直至深吸气末(肺总量位),再 屏气5~10 s。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吸人间隔30 s,直至 达到预先设定的吸人药量。该法为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操 作简便,价格便宜,适用于大多数受试者。由于药物释出初 始速度快,上呼吸道惯性沉积多,所以药物在下呼吸道的沉 积率仅约10%。 对部分吸气动作配合欠佳者,可应用辅助吸入装置,如 储雾罐¨3。“J。使用时应先将1次单剂量药物喷入储雾罐,然 后让受试者从储雾罐中吸气至肺总量,屏气5—10 s再呼 气,间隔30 s后再进行下一次喷药,或持续反复平静呼 吸4~6次再进行下一次喷药,切忌1次喷人多剂量药物。 储雾罐增加了MDI吸嘴和口腔的距离,有利于药雾流速减 缓和雾粒变小,吸药不需要配合呼吸同步过程,可使药物的 肺部沉积率增加¨“,提高吸人效果。 2.干粉剂吸入法:受试者口含干粉吸入器,口角不能漏 气,从残气量位经口做深慢吸气至肺总量位,并屏气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成员共同制定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内容包含了临床较为常用的慢肺活量检查、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值流量等检查方法和质控标准,可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筛查和初步诊断,判断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区分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还可以用于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肺功能随访。

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关于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检查内容。

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在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幔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和哮喘),评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类型、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程度;在综合医院,它还用于评估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腹部手术和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耐受性;评估职业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

肺通气功能检查的主要适应证见表1。

肺功能检查虽然是非创伤性检查项目,但仍有其禁忌证。

在实施肺功能检查前,要严格把控其禁忌证,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肺功能检查交叉感染的防范应避免患者之间及患者与肺功能操作技师之间的交叉感染。

接触传播:当肝炎、HIV的患者有口腔黏膜的伤口或牙龈出血时,存在经管路传播病原的可能。

间接接触传播:结核、呼吸道病毒及其他病原可随气溶胶颗粒经管路进行传播。

因此所有硬质直筒形口器为一次性使用,技师应戴手套接触患者的口器,避免人为造成交叉感染。

流速传感器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定期消毒。

常规肺功能检查内容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项目包括肺容积(潮气容积、慢肺活量曲线及相关参数)、用力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其参数),部分患者需在常规用力通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后者通常在综合医院进行)。

最常用的仪器是肺量计型肺功能仪(广义上不论是单筒肺量计、机械流量计或电子肺量计都统称为肺量计,以下统称“肺量计”),其核心装置是流量计和呼吸管路,可进行肺容积、肺通气功能等常规肺功能项目的检查。

中国肺功能指南解读

中国肺功能指南解读

肺功能指南 参考文献 总数
第一部分
52
引用国人 文献数 (%)
47 (90.4)
第二部分
30
26 (86.7)
第三部分
48
42 (87.5)
第四部分
33
29 (87.9)
第五部分
41
33 (80.5)
肺功能检查指南 —— 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的概述 肺功能室的配置要点 肺功能仪器的技术要求 受试者的注意事项 操作者的素质要求 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 交叉感染的防控措施
的实际情况 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分期出版
中国肺功能检查指南概况
本系列指南: (1)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 (2)肺量计检查 (3)组织胺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 (4)支气管舒张试验 (5)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检查 (6)肺容量检查 (7)体积描计仪检查 (8)肺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附录:肺功能检查常用缩略语及其含义
(2003, 2007,ATS/ACCP) 学龄前儿童的通气功能检查的质控
标准(2007)
肺功能检查指南 (1983、1993)
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指南 (2000)
强迫振荡技术试验指南 (2003)
肺功能检查联合指南(2005)
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 1951年,吴锦秀测定6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 1956年,吴绍青等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 1961年,吴绍青编写了《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 1990年,穆魁津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 1992年,穆魁津编写了《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 2004年,朱蕾编写了《临床肺功能》 2007年,郑劲平、陈荣昌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 2009年,郑劲平、高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

肺量计分为两种: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

(一)肺量计技术标准见。

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 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

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

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

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

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

关键措施见。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 cmH2O(1 cmH2O=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后容积减少>30 ml则存在漏气。

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

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一种以1 L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递增,以3 L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

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郑劲平1、高怡1、宋元林2、孙兴国3、蒋雷服4、王惠妩5、李琦6、阙呈立7、韩江娜8、赵桂华9、杨文兰10、周明娟11、赵海涛12、梁斌苗13、刘志军14、汪涛15、谢燕清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4 江苏省人民医院,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 北京协和医院,9河南省人民医院,10上海肺科医院,11广东省中医院,12沈阳军区总医院,1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通讯作者:郑劲平()、高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一、概述呼吸生理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是近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疾病诊断从病理诊断、病因诊断进一步深入至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诊断,因而更趋完善。

胸部X线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学改变,而呼吸生理却是研究活体动态的功能学改变。

生理功能的维护与修复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方法。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内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

中国肺功能指南解读研究资料

中国肺功能指南解读研究资料

中国肺功能联盟
2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指南中的应用
中国肺功能联盟
33
国外肺功能指南的制订
中国肺功能联盟
ATS
ERS
肺量计检查的操作规范 (1979、1987、1994)
如何选择肺功能正常值和解释肺功 能结果 (1991 )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和运动激发试 验的操作规范指南(1999)
呼吸肌肉功能测试指南 (2002) 6分钟步行测试指南(2002) 运动心肺功能检查联合指南
中国肺功能联盟
参考了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肺功能指南
具有中国特色
注重引用我国肺功能检查的研究成果 尊重专家意见 反映我国肺功能研究的应用现状和临床实践
强调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肺功能检查的生命线 本系列指南对肺功能检查各项技术均提出了质量控制的
指标 力求简明、易懂、实用,有助于对检查质量的判断
除已经约定俗成广泛使用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支 气管舒张试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等使用“试验 ”一词外,建议其余的肺功能检查,名词使用统一的 “ 检查”;动词使用“检测”。
指南附件附录了常用指标的名词解释 规范了各项检查技术的步骤和方法 以求达到检查方法和结果评判的统一
15
中国肺功能检查指南特点
中国肺功能联盟
19
肺功能室的配置要点
中国肺功能联盟
的“肺功能检测标准” 以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为重点 结合国内众多临床实践报告和专家意见,使之能适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 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分期出版
12
中国肺功能检查指南概况
本系列指南: (1)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 (2)肺量计检查 (3)组织胺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 (4)支气管舒张试验 (5)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检查 (6)肺容量检查 (7)体积描计仪检查 (8)肺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附录:肺功能检查常用缩略语及其含义

中国肺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肺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肺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肺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肺病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肺病诊疗水平,规范肺病诊治流程,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肺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肺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权威指导,以提高我国肺病防治水平。

目录1. 概述2. 肺病分类3. 诊断方法4. 治疗原则5. 各类肺病的诊断与治疗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 肺炎5.3 肺结核5.4 肺纤维化5.5 肺癌5.6 其他肺病6. 预防与康复7. 指南更新说明1. 概述肺病是指影响肺部的各种疾病,包括支气管、肺泡、肺血管和胸膜等组织的疾病。

肺病可分为慢性肺病和急性肺病两大类。

慢性肺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急性肺病包括肺炎、肺结核等。

2. 肺病分类肺病的分类如下: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肺炎3)肺结核4)肺纤维化5)肺癌6)其他肺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等3. 诊断方法肺病的诊断方法包括: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呼吸、肺部音、胸廓形态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MRI等5)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呼气流量、肺通气功能等6)病原学检查: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培养、鉴定4. 治疗原则肺病的治疗原则包括: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病毒、抗真菌等2)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如止咳、平喘、祛痰等3)康复治疗: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4)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避免接触有害因素5. 各类肺病的诊断与治疗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要点:1)慢性咳嗽、咳痰2)气短或呼吸困难3)肺功能检查示气流受限治疗要点:1)戒烟2)药物治疗:如β2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3)康复治疗:如呼吸操、氧疗等4)预防感染:加强体质,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5.2 肺炎诊断要点:1)发热、咳嗽、咳痰、胸痛2)影像学检查示肺部感染性病变3)病原学检查阳性治疗要点: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2)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祛痰等3)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4)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5.3 肺结核诊断要点:1)咳嗽、咳痰、低热、盗汗2)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结核病变3)痰涂片或培养阳性治疗要点:1)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组合2)对症治疗:如止咳、祛痰、退热等3)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4)隔离治疗,预防传播5.4 肺纤维化诊断要点:1)进行性呼吸困难2)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纤维化病变3)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如抗纤维化药物、激素等2)氧疗3)康复治疗:如呼吸操、物理治疗等4)预防感染:加强体质,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5.5 肺癌诊断要点:1)持续性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2)影像学检查示肺部占位性病变3)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肺癌治疗要点:1)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行手术切除2)化疗:晚期肺癌或术后辅助化疗3)放疗:对化疗无效的患者4)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5)免疫治疗:针对PD-L1阳性的肺癌患者5.6 其他肺病根据具体疾病特点,参照相关指南进行诊断与治疗。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三部分)——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三部分)——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

567
2.手捏式雾化器:亦采用射流雾化原理,以手捏加压驱 动雾化器产生雾液。常用的手捏式雾化器有DeVilbiss 40雾 化器或其仿造、改进型。材质为玻璃或塑料。释雾量每揿
(0.003 0±0.000 5)ml,70%~80%雾粒直径<5
p.m。
3.超声雾化器:通过电流的转换使超声发生器发生高 频振荡,经传导至液面振动产生雾粒。部分超声雾化器产生 之雾粒直径较小(1¨m)、均匀而量大,吸入时间过长可致气 道过度湿化,对支气管哮喘或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 不合适。但利用其释雾量大的特点,可用于高渗盐水、低渗 盐水或蒸馏水吸入激发试验。 (三)雾化吸入的影响因素 雾化吸入是通过雾粒在支气管树及肺泡的沉积而起作 用的。雾粒直径、吸气流量、气道的通畅性以及鼻腔的过滤 均可影响雾粒在气道的沉积,从而影响气道反应性。 1.雾粒直径:最适宜的雾粒直径为1—5“m,雾粒过小 (<0.5“m)不易在呼吸道停留而随呼气排出,且所携带激 发剂能力有限;而雾粒过大(>10¨m)则被截留在上呼吸 道,不能进入支气管树沉积。 2.吸气流量:吸气流量增加可增加撞击沉积的机会而 使雾粒更多地沉积在口咽部及中央气道。慢而深的吸气则 利于雾粒的重力沉积及扩散沉积,因而使更多的雾粒沉积于 外周气道和肺泡。 3.气道的通畅性:声门的闭合、气道口径的缩小(如气 道痉挛)、气道分泌物对雾粒的截留或阻塞气道等均可影响 雾粒在气道内的沉积作用,故气道分泌物较多时应鼓励受试 者将其咳出。 4.鼻腔的过滤:由于鼻腔的过滤作用,直径>1斗m的 颗粒多被过滤而使到达支气管及肺部的剂量不足。此外,激 发剂又可直接刺激鼻黏膜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推荐经口




0.039(0.20)0.078(O.40)0.078(O.40)0.078(0.40) 0.078(0.40)0.157(0.80)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危害重大,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总体存在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的情况,而肺功能检查作为最常用的一项筛查和诊断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普及率不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呼吸疾病诊治的重视和未来呼吸慢性病管理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的筛查和诊断水平,有必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版肺功能指南,向基层医师普及肺功能的基本操作和质控,强化基层对基本的肺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肺功能是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等功能的总称,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价。

临床常用技术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肺量计检查)、肺弥散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其中以肺通气功能检查最为常用,即本指南所叙述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比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通气功能指标变化,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最为常用和简单易行的检查之一,本指南也对此进行介绍。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以及疾病随访的重要工具。

呼吸病学的发展,尤其是气道疾病防治的发展,离不开呼吸生理学与肺功能的检查。

考虑到肺功能正常值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以及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等已经分别牵头制定了我国成人和儿童的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1,2,3,4,5,6,7,8,9,10,11,12,13,14,15],为推动呼吸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

全国最新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为1.24%[16],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为13.7%[17],提示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已经成为制约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肺功能检查规范指南规范.doc

肺功能检查规范指南规范.doc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

肺量计分为两种[1,2,3,4,5,6]: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4,5,6,7]。

三、肺量计的仪器标准(一)肺量计技术标准[1,4,5]见表2。

1.测试环境的校准: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0.133 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6,8,9,10]。

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

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0.5%。

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

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

关键措施见表3[1]。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3.0 cmH2O(1 cmH2O =0.098 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 后容积减少>30 ml 则存在漏气。

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

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4,10],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 ;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 递增,以3 L 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10]: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

肺量计分为两种[1,2,3,4,5,6]: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4,5,6,7]。

三、肺量计的仪器标准(一)肺量计技术标准[1,4,5]见表2。

1.测试环境的校准: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0.133 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6,8,9,10]。

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

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0.5%。

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

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

关键措施见表3[1]。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3.0 cmH2O(1 cmH2O =0.098 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 后容积减少>30 ml 则存在漏气。

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

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4,10],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 ;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 递增,以3 L 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10]: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

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

②校准验证:每天都应用定标筒在0.5~12.0 L/s 范围内以不同流量进行校准验证,至少操作3次,误差应≤±3%。

③线性验证:每周还需以低、中、高3种不同的流量(0.5~1.5、1.5~5.0和5.0~12.0 L/s)进行流量线性验证,每种流量至少操作3次,每种流量对应的容积误差均应≤±3%。

标准呼吸模拟器校准:某些肺功能实验室和厂家还会采用微机控制的气泵,称为标准呼吸模拟器,产生多种标准波形(如ATS 的24个FVC 波形和26个PEF 波形)的气流,气流通过肺量计,对比肺量计的测量值与模拟器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即为肺量计的误差。

我国的肺功能仪校准规范推荐定期用标准呼吸模拟器对肺功能仪进行质量检测[11],并可获得权威机构签发的证书。

1.检查前应详细询问受试者的病史,判断肺量计检查的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并了解受试者的用药情况。

2.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详见肺功能指南第一部分[12]。

3.体位:取坐位,测试时应挺胸坐直不靠椅背,双脚着地不翘腿,头保持自然水平或稍微上仰,勿低头弯腰俯身。

正确的坐姿有助于受试者获得最大的呼吸量。

若采用站位或卧位,应在报告中说明。

4.检查动作的练习:检查前应先向受试者介绍及演示检查动作,并指导受试者进行练习。

也可播放演示录像[13],有助于受试者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肺量计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自主通气量3部分内容,其中慢肺活量检查将在肺容量检查部分详细介绍,本章主要介绍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检查。

(一)FVCFVC 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TLC)位后,做最大努力、最快速度的呼气,直至残气量(RV)位所呼出的气量。

用力呼气时单位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又称为时间肺活量。

1.检查程序分为4个阶段。

图1FVC检查的程序2.测试曲线和指标:容积-时间曲线(V-T曲线)是呼气时间与容积变化的关系曲线(图2)。

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是呼吸气体流量随肺容积变化的关系曲线。

曲线形状和指标大小取决于呼气力量、胸肺弹性、肺容积及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的综合影响。

在F-V曲线的起始部分,呼气肌的长度最长,收缩力最大,流量也最大,图形上表现为流量迅速增至峰值,其值与受试者的努力程度有关,故称为用力依赖部分。

在曲线的终末部分,呼吸肌长度显著缩短,收缩力显著降低,呼气流量与用力无关,流量的大小与小气道的通畅程度密切相关,故称为非用力依赖部分。

T-V曲线和F-V曲线上的常用指标[14,15]:(1)FVC:指完全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做呼气,直至残气量位的全部肺容积。

在正常情况下,VC与FVC相等。

但在气流阻塞的情况下,用力呼气可致气道陷闭,VC可略大于FVC。

(2)t秒用力呼气容积(FEVt):指完全吸气至TLC位后在t秒以内的快速用力呼气量。

按呼气时间,可分为FEV0.5、FEV0.75、FEV1、FEV3和FEV6等指标,分别表示完全吸气后在0.5、0.75、1、3、6 s的用力呼气量。

(3)一秒率(FEV1/FVC ):是FEV1与FVC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是判断气流阻塞的主要指标。

气流阻塞时,给予充足的呼气时间,受试者可充分呼出气体,FVC可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但呼气速度减慢,FEV1/FVC下降;随着阻塞程度的加重,FEV1/FVC 进一步下降;当严重气流阻塞时,受试者难以完成充分呼气,FVC也明显下降,FEV1/FVC反而有所升高。

因此FEV1/FVC 可反映气流阻塞的存在,但不能准确反映阻塞的程度。

在严重气流阻塞的情况下,受试者充分完成FVC的时间显著延长,甚至达到20、30 s以上,但受试者难以耐受呼气时间过长,甚或晕厥,因此推荐以FEV1/ VC、FEV1/ FEV6取代一秒率来评价气流阻塞。

其他情况不宜使用,否则易致误诊[14]。

(4)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指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呼气流量,亦可表示为FEF25%~75%FVC非用力依赖部分,流量受小气道直径所影响,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的阻塞。

(5)呼气峰值流量(PEF):是指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气体流量,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肉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6)用力呼出x%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x%)。

根据呼出肺活量的百分率不同,可衍生出FEF25%、FEF50%、FEF75%,分别表示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单位是L/s。

图2图3流量-容积曲线及常用指标3.FVC检查的质量控制标准:(1)呼气起始标准:呼气起始无犹豫,有爆发力,F-V曲线显示PEF尖峰出现。

外推容积(EV)应小于FVC的5%或0.150 L(取较大值)。

EV是呼气时间零点开始前所呼出的气体容积。

时间零点由外推法[4]来确定。

呼气爆发力越强,时间零点出现越早,EV亦越少;而呼气爆发力不足时,EV则较大。

(2)呼气结束标准:①受试者不能或不应继续呼气。

尽管应鼓励受试者呼气至最大限度,但当受试者出现不适或晕厥,应立即停止试验,并保护受试者避免摔倒。

②呼气时间≥3 s(10岁以下儿童)或≥6 s(10岁以上受试者),或T-V曲线显示呼气平台出现(容积变化<0.025 L)持续1 s以上。

(3)可接受的呼气标准:①达到满意的试验开始标准;②呼气第1秒无咳嗽,曲线平滑,其后亦无影响结果的咳嗽;③达到满意的试验结束标准;④没有声门关闭;⑤没有漏气;⑥牙齿或舌头无堵塞咬口器;⑦呼气期间没有再吸气。

一条有用的曲线仅需符合以上①和②两个条件,但可接受的曲线必须符合以上全部条件。

(4)可重复性:在3次可接受的测试中,FVC和FEV1的最佳值与次佳值之间的差异应≤0.150 L。

若FVC≤1.000 L,则差异应≤0.100 L。

多次测试时可作F-V曲线和T-V曲线的重叠打印,如曲线重叠,说明测试的重复性佳;反之,则重复性不理想,这对重复性的评判甚有帮助。

不可接受的测试在评价重复性之前应剔除,且不能用于判定最大值。

若3次测试均未达标准,则应再测试,但通常不超过8次。

气道反应性较高者,多次重复用力呼吸可诱发气道痉挛,呼吸容积和流量递次减少而无法重复,应在报告中说明。

依检查的质量,可分为5个等级(表4)。

呼气时间零点和外推容积4.FVC和时间肺活量检查结果的选择(图5):FVC和FEV1均取所有符合可接受标准的测试中的最大值,可来自不同的测试。

FVC与FEV1总和最大的曲线为最佳测试曲线。

MMEF、FEF50%、FEF75%等指标均从最佳测试曲线上取值[9]。

图5用力肺活量检查结果的选择(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MVV:是指1 min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MVV的大小与呼吸肌力量、胸廓弹性、肺组织弹性和气道阻力均相关,是一项综合评价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指标。

1.MVV检查的程序:平静呼吸4~5次,待呼气容量基线平稳后,以最大呼吸幅度、最快呼吸速度持续重复呼吸12 s或15 s。

休息5~10 min后重复第2次检查。

2.MVV的测试曲线和质量控制:MVV的V-T曲线可直观地反映呼吸的速度和深度。

正常人呼吸频率为60~120次/min,所测得的MVV值差异小[16]。

一般测定的呼吸频率宜在60次/min以上,理想频率为90~110次/min[1],每次呼吸的容量约为50%~60%肺活量。

至少进行2次可接受的测试,误差应<8%[2]。

某些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者在努力呼吸过程中可出现咳嗽或气道痉挛,应在报告中说明。

图6最大自主通气量的V-T曲线3.MVV检查结果的选择:选择呼吸幅度基本一致、呼吸速度均匀的曲线。

将12 s或15 s的通气量乘以5或4,即为MVV。

重复测试应当选取MVV的最大值进行报告。

MVV与FEV1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故临床上可用FEV1换算MVV。

不同研究的换算公式不全相同,但结果差别不大。

常用的公式有:MVV(L/min)=FEV1(L)×35。

六、肺量计检查结果的评价肺量计检查的指标众多,单纯报告某项指标的正常或下降并无价值,应结合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判断肺通气功能是否障碍,还应判断障碍的部位、性质及程度等。

(一)参考值与正常范围肺功能的参考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种族、体力活动或工种、生存环境、吸烟等,应尽量选取相似人群的参考值方程。

可参考穆魁津和刘世琬[17]编著的《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

如选用国外参考值,应加用矫正系数[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