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四)

合集下载

流行的温州童谣

流行的温州童谣

流行的温州童谣
温州童谣流传于明清时代,是温州方言文化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曾以其自身魅力给予一代又一代温州儿童独特而又有效的教育。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流行的温州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流行的温州童谣一
松糕松糕高又高; 我请阿叔吃松糕。

松糕厚,送娘舅; 松糕薄,冇棱角; 松糕实,迎大佛;
松糕松,送舅公; 松糕烫,务好藏; 松糕冷,务好打;
松糕烂,送阿大; 松糕燥,拜镬灶; 松糕粉,送阿婶;
松糕末,务好端; 阿叔越吃越口渴。

流行的温州童谣二
娒娒,你姓尼? 我姓金。

阿尼金?
黄金。

阿尼黄? 草头黄。

阿尼草?
青草,阿尼青? 万年青,阿尼万?
糯米饭。

阿尼糯? 果老糯。

阿尼果?
山果。

阿尼山,高山。

阿尼高,
年糕。

阿尼年?
流行的温州童谣三
阿一夹一夹,
阿二想汤喝,
阿三拔双箸,
阿四流眼泪,
阿五给阿妈讲,
阿六头打肿,
阿七端起抿,
阿八挟箸添,
阿九走拉到,
阿十看看罐头非能燥。

流行的温州童谣四
造起飞机场,
垒起高射炮,
把日本打多一大堂,
你看日本急勿急。

手榴弹,往天上甩,
甩起半天高。

掉落一把刀,
刀里生个额,把日本鬼子捕出杀。

瑞安地方童谣

瑞安地方童谣

一、挞沙洗沙挞沙洗沙,半升米半升汤,(煮米饭,硬梆梆;煮碗粥,薄朗汤。

)煮来白粥汤,阿娒吃底一夜到天光。

注:此为大人与婴幼儿玩耍所唱,大人以两手挽住怀中婴幼儿的两手,前后仰俯,作洗淘动作。

二、吃馄饨娒,娒,你相恁,阿妈给你煮馄饨,馄饨汤,喝眼光,馄饨皮,兑番薯,馄饨肉,配白粥。

馄饨碗,吃爻倒端转.三、阿爸老,打停倒,打到下洋厂;倒打落,打到屎盆角。

四、点脚雷盘点脚雷盘,盘到南山,七星北斗,多星牛牛,鸡蹄马蹄,牛只脚脚闭拢米恁齐。

点脚雷盘,盘到南山,七星北斗,纸钱码钱金银口;讲一讲:凌风伴月;太子骑马,马鞭抽抽,眼泪流流;烂菜蕻,烂菜梗;有个乌龟捉牢给贼打。

注: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一群伙伴挨排坐着,其中一个出来点脚,点到最后一字的就输了,然后依次轮流。

五、哦啊哦哦啊哦,打卵汤,卵汤热,阿娒烫靠叶(舌头),卵汤冷,阿娒喝底吧。

注:哄婴幼儿睡觉的哼哼的儿歌,类似《睡吧,宝贝》。

六、懒汉歌天光露水白洋洋,宁可日昼晒太阳。

日昼太阳上晒落,宁可黄昏夹暗摸。

黄昏蚊虫乌"丫丫",宁可明朝天光起五更。

注:真够懒的,形象生动。

五、燕儿、燕儿,飞过殿儿。

殿门关,飞过山;山也平,地也平,飞过山下打虎铃;虎铃打到鲤鱼滩,鲤鱼娶亲,蛤蟆拜经;田鸡送人情,姜太公公做媒人。

苍蝇打锣嘭嘭响,蚂蚁抬轿头皮胀。

抬到雀儿桥,雀儿呐喊叫;抬到络麻园,络麻踏爻完。

七、日里游游,夜里熬油。

日里东家跑西家,夜里点灯纺棉花,一夜纺到大天光,辛辛苦苦纺个菜头纱,老鼠叨去做尾巴。

八、你真早娒娒,你真早,半夜割晚稻,晚稻未开花,我要吃黄瓜;黄瓜味太淡,我要吃橄榄;橄榄太清味,我要吃甘蔗;甘蔗哦(都)是铮,我要吃金乃;金乃满肚子,我要吃撑柿;撑柿都是核,我要吃大蒜;大蒜味太辣,我要吃江蟹;江蟹十只脚,我要吃喜鹊;喜鹊尾巴长,看见亲娘叫阿爷。

九、摆摆龙船,糯米汤圆,摆来金,摆来银,摆来铜钿娶新娘。

十、门前媛主儿慢慢走,你十八,我十九~!你没嫁,我没娶.你待我嘻,我戒酒戒香烟;你待我谈,我扑克麻将哦(都)歇爻。

瑞安俗语

瑞安俗语

附(七)俚语;瑞安俗语【一个人吹箫,一个人捺窟】讽喻本该一个人做的事,硬要由两个人来做,碍手碍脚,反把事情弄糟。

【一个馒头也要发食】喻事情虽小,做起来都要经过一定程序。

食:读如蚀。

发食:发酵。

【一升米落镬,用到廿四件家生伙】音谓:即使完成一件小事,也必须具备各种条件,经过一定程序。

家生伙:用具。

【一粒饭在狗尾巴上也撮起吃】讽刺过份节省。

:读邓去声,掉落。

【一着不到满盘空】意谓尽管时时处处小心谨慎,但只要出了一次差错,便有可能前功尽弃,导致彻底失败。

着:弈棋下子。

【一篰一只乌贼断】义同“一碗白米饭给一粒老鼠屙害。

”:状似乌贼,色白,无墨囊。

一只乌贼放出的墨汁,几可沾污一篰。

:读如嵌,给、被。

断:断送。

【十八个捣臼还画在岩上】意谓事情还只是设想而已,离成事的距离尚很遥远。

【十个儿九个盖】谓入不敷出,尽管东挪西移,都不可能求得平衡。

【十里衣衫五里财】谓衣衫讲究比家财富足更为人所知。

【“八几三”扣“天两”】“八几三”是骨牌九中最小的两点,“天两”是最大的两点。

喻昔日官场等级森严,大官压小官。

【人茅坑里还讲自个儿纂儿朝上】比喻做错事或遇上倒霉事,饰词掩盖,以顾全面子。

【人情是张锯,你有来,我有去】谓人情往来,如拉锯之来去,欲罢甚难。

【刀鹰放个屁影悄悄】讽喻承诺不兑现或所谈事久无回音。

刀鹰:老鹰。

【三八廿八】谓假装懵懂。

民间故事:一妇女向货郎货物三件,每件八枚铜钱。

妇女付钱时,故意说:“三八廿八”,实际只付给20文。

货郎以为这妇女多给4文,不数就走。

后妇女追上,说多给了钱。

货郎心虚,便还给4文。

【三日风,四日雨】①犹如反复无常。

②喻常发脾气【三粒板,两条缝】喻事情明摆着,一清两楚。

【三脚蛤蟆儿趵下趵下】讽喻学艺不精、无能耐,却喜欢卖弄、炫耀自己。

三脚蛤蟆:蝌蚪向蛤蟆蜕化时的变态。

趵:读如豹,跳跃。

【下巴骨讲脱爻】谓话已说尽,脱:脱臼。

【大麦未割,韭菜先割】多指大女儿未婚,小女儿倒先嫁。

【大猫赶来,草鞋帮断爻】喻关键、紧急时刻偏出问题。

温州童谣

温州童谣

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天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塘糕印状元吃馄饨妹妹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馄饨汤,喝眼光馄饨肉,配白粥馄饨皮,配番薯馄饨碗,吃爻倒端转叮叮当叮叮当(啰来),叮叮当(啰来),山脚门外,孤老堂(啰来),松台山上仙人井(啰来),妙果寺里猪头钟(啰来)。

正月初一头正月初一头捉张单个头,走拉县前头买只酱菜头,煮起一锅一罇头。

阿一夹一夹,阿二想汤喝,阿三拔双箸,阿四流眼泪,阿五给阿妈讲,阿六头打肿,阿七端起抿,阿八挟煮添,阿九走拉到,阿十看看罐头非能燥。

点指扳扳点指扳扳脚踏南山,南山北斗,点到路口。

伲人做官,伲人做贼,做官勿清,勿如烂铁钉。

铁钉好回炉,脏官害人精,害人精,就是你。

燕儿燕儿,燕儿,飞过殿儿。

殿门关,飞过山;山也平,过山下打虎铃;虎铃打到鲤鱼滩,鲤鱼娶亲,蛤蟆拜经;田鸡送情人,姜太公做媒人。

苍蝇打锣嘭嘭响,虎蚁抬轿头皮涨。

抬到雀儿桥,雀儿呐喊叫;抬到络麻园地,络麻踏爻完。

对鸟——介母飞过青又青(哎)?介母飞过打铜铃(呵)?介母飞过红夹绿?介母飞过抹把胭脂擦嘴唇(呵)?青翠飞过青又青(哎),白鸽飞过打铜铃(呵),天主鸟飞过红夹绿,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擦嘴唇(呵)。

注:"介母"是"什么"的意思。

打珓杯姆姆打珓杯,珓杯打勿准,担去卖茭笋,茭笋皮剥皮,担去卖雪梨;雪梨满肚子,担去卖掌柿,掌柿墨恁墨,担去卖乌贼,乌贼单粒板,担去卖江蟹,江蟹十只脚,担去卖喜鹊,喜鹊飘飘飞,担去卖胭脂;胭脂急急藏,担去卖猪脏,猪脏底翻出,担去卖蟋蟀;蟋蟀弹琴,弹到朔门;朔门擂鼓,擂到乡下;乡下吹班,吹到大街;大街打钹,打爻二,三,粒;你一粒,我一粒;烂头分勿着,走归叫阿爸;阿爸勿相信,阿爷密密惯;阿奶打臀顿,阿娘出来找。

瑞安俗语选注

瑞安俗语选注

自然类【吃了重五粽,棉袄慢慢送】吃了粽子,过了端午,厚的衣服才可以收藏起来,表明端午节前还有低温的天气。

【出门冇六月,二八乱着衣】大热天出门,也要带足衣服;春秋季节交替,穿衣自由随意。

【九月九,蚊虫叮捣臼】说明九月的蚊子比以前更厉害了。

【七正八歪九斜西,十月衔山鸡头啼】以月亮的位置辨别时间。

七月月亮在天顶,八月月亮歪一点,九月月亮明显靠西面,十月月亮快要下山的时候,公鸡第一次鸣叫报晓。

【初一、十五两头潮,吃了日昼好开船】初一、十五早晨、黄昏两次涨潮,吃了中饭上港的船开始往瑞安开。

【初八、廿三四,潮涨日昼迟】初八、廿三四,午后才涨潮。

【天光乌云障,晚界晒死老和尚】早上天空雾气茫茫,是大晴天的征兆,到了下午阳光猛烈,老和尚经不起这猛烈阳光的暴晒。

【手僵刨番丝,不听广播晴也知】拂晓起来刨地瓜丝,双手有僵的感觉,这一天不用听广播也知道将是一个大晴天。

广播:农村专指天气预报。

【清明前后棺材天】指出清明节前后天气必定是阴雨连绵。

【云拔西,平地推溪;云拔南,平地闯成潭】雷雨季节,乌云若向西或南面飞奔而去,肯定将有大暴雨。

闯:方言音读“闯”第四声。

【云拔北,落点雨磨磨墨】雷雨季节,乌云若向北面移动,可以判定没有大雨,只有零星小雨。

【月光照烂地,尽晴只一夜】月亮很明亮的照耀湿漉漉的地面是第二天肯定不是晴天的征兆。

【康选滚沙,晒白豆泡汤】蚯蚓在泥沙里打滚,将有大暴雨来临,如果翻晒黄豆,定会被雨水浸泡。

康选:方言,蚯蚓。

【蓝冲上冲落,河臀晒了硬壳壳】如若上空射出数条蓝色的云,这是天大旱的迹象,河水晒干,河底晒裂。

【鲎不挂海口,茅屋随风走】东海上面出现半条彩虹,这天定有强大的暴风雨,茅草屋会被刮走。

鲎:方言音近“耗”,指彩虹;不:方言音近“骨”上声,义,一半或不完整。

【知了报高温】蝉儿若高声鸣叫,表明高温天气已经来临。

【天光云霞,水满稻桠;晚界云霞,冇水煎茶】夏季早晨天空若出现彩色的云,近段时间会发大水,水位高到接近稻穗;若傍晚的时候,天空出现彩色的云,不久会出现旱情,吃水出现困难。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一)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瑞安童谣,弘扬瑞安民间传统文化,介绍些瑞安方言童谣。

洗沙汏沙洗沙,汏(1)沙,半升米,半升糠,捣米捣砻糠,捉头猪儿会吃糠。

洗沙,汏沙,半升米,半升糠,煮饭散花花(2),酱油搭(3)你 (4)炊虾(5)。

洗沙,汏沙,半升米,半升糠。

煮粥兴朗汤(6),阿娒(7)吃底(8)一忽(9)汪(10)到天大光⑾。

这首歌谣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唱的。

一般是父母亲面对面站着,一人双手握着孩子的双脚,另一人双手拎着孩子的臂膀,让孩子仰着悬在半空,然后一边模仿洗沙动作一边唱,既可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能逗孩子开心。

如果是在孩子们之间玩这个游戏,就改成两两相对而立,双手对握,然后同样一边模仿洗沙动作一边唱。

(1)汏:方言音同“大[dā]”,指冲洗或类似筛的动作。

也有地方说“汏沙,洗沙”。

下同。

(2)散花花:方言谐音,意为散开来,揉不到一起。

(3)搭:方言谐音,意为与、和。

(4):方言,音同“对”,意为兑换。

下同。

(5)炊虾:方言谐音,指芒种虾皮。

(6)兴朗汤:方言谐音,指汤水很多,料很少或粥很稀薄。

(7)阿娒:方言,对小孩子的昵称。

也有地方说“娒娒”,意思相同。

下同。

(8)吃底:方言,意为吃进去。

(9)一忽:一,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念[yǎ],口语音同“医”(有的地方变音同“爱”),此处取口语音。

一忽,方言谐音,意为一觉。

(10)汪:方言谐音,意为小孩子安然入睡。

(11)天大光:大,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念[dā],口语音同“豆”,此处音同“豆”。

天大光,意为天大亮。

也有地方说“大天光”,意思相同。

叽—咕嘎—咕叽—咕,嘎—咕(1),解板老师(2)着(3)红裤。

红裤着弗牢(4),端起(5)摸归(6)逃。

逃到县前头(7),捉(8)个单分头(9)。

买只酱菜头(10)。

煮起一(11)罇头(12)。

阿一⒀夹一⒁夹,阿二想汤喝⒂,阿三拔双箸⒃,阿四流眼泪,阿五逮阿妈讲⒄,阿六头打肿,阿七端起咪⒅,阿八挟箸添⒆,阿九走啦到,阿十眙⒇眙罇头匪恁燥(21)。

方言版童谣大全

方言版童谣大全

方言版童谣大全童谣对宝宝和语言发展大有好处,童谣朗朗上口,押韵,宝宝爱听也容易跟着妈妈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方言版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童谣《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头一口塘。

放条鲤嫲八尺长。

长个拿来煮酒食。

短个拿来挍姑娘。

《羞羞羞》羞羞羞,猫公捉湖鳅。

湖鳅钻入泥,猫公喙豺豺。

羞羞羞,无面见阿舅,阿舅翻呀转,拿倒两只红鸡卵,话亻厓食哩好去转。

《》四四方方一张桌,年读书亻厓也来,亻女读三年唔识字,亻厓读三年中秀才。

《排排坐,唱山歌》排排坐,唱山歌。

阿爸打鼓亻厓打锣。

心臼灶背炒田螺。

田螺壳,扽到家官脚,家官呀呀叫,心臼哈哈笑。

《喙嘟嘟》喙嘟嘟,卖豆腐。

喙扁扁,卖龙眼。

喙圆圆,卖鲩圆。

喙长长,卖猪肠。

《大番薯》大番薯,真糊涂。

好食懒做唔读书,唔会算,唔会除,无头无脑无目珠,舀到大米挍番薯。

粤语童谣落雨大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买槟榔,槟榔榔香,买紫姜,紫姜辣,买芙笪,芙笪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买屋梁,屋梁高,买把刀,刀切菜,买锅盖,锅盖圆,买只船,船头高,船尾矮,浸死两个番鬼仔,一个浮头,一个浸底。

氹氹转氹氹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拍大骳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嘀起心肝娶返个,有钱娶个娇娇女,无钱娶个豆皮婆。

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打铜锣猜呈沉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

老鼠吾食香口胶,要食就食豆沙包。

捉大贼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

排排坐排排坐,食果果,猫衣(小猫)担凳比姑婆坐,坐烂个屎忽,唔好赖我,赖番隔离个二叔婆。

肥仔个头肥仔个头,大过五层楼,肥仔只手,细过荷兰豆,肥仔个屎沸痾豆豆。

安徽的民间童谣

安徽的民间童谣

安徽的民间童谣安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也有许多民间童谣。

你们知道哪些安徽的民间童谣呢?接下来就请跟随店铺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超经典安徽的民间童谣1.嗷嗷毛娃睡毛娃乖毛娃不睡眼睁开卖馍类咋不来叫俺类毛娃饿起来2.小板凳,凹凹腰,娶个媳妇没多高。

搁屋里,怕老鼠。

搁外头,怕鸡叨。

跑到南河里去洗澡,跟癞头瘊子摔一跤3. 天上一个星星,地上一个丁丁。

路上一位小姐,挎一篮子烧饼。

俺问小姐上哪去?她说去瞧公公。

恁类公公咋弄类?帽子烧个大窟窿。

那还值当类瞧吗?大小是个灾星4.小麻喳,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叫娘送到高山上。

烙油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上高山瞧咱娘,咱娘变成屎壳郎,噗啦噗啦到南乡5.小花鸡,挠草垛,没有娘,俺咋过?跟鸡睡,鸡叨我。

跟狗睡,狗咬我。

娶个花娘搂着我,又掐我,又拧我。

骚老婆子不疼我6.小老鼠,打滴溜。

屙泡屎,你吃喽7.小麻喳,撅尾巴,一撅撅到老李家。

老李老李快烧茶,俺给恁妮说婆家。

今儿说好,明儿出嫁,后个抱个小娃娃8.小纺车,滴溜圆,俺娘打俺不纺棉。

俺是河里浮萍草,还能在家过几年?过了今年又明年,花轿来到大门前。

爹跺脚,娘拍手。

一架盒子一坛酒,打发闺女上轿走9.小巴狗,往南山。

推大米,焖干饭。

爹一盆,娘一碗。

小狗要吃点,披头一锅铲10.小花鸡,叼磨盘,一叼叼个大铜钱。

还称烟,还称盐,还娶媳妇,还过年11.不跟俺玩俺不玩,俺上家后垒屋玩。

房塌了,屋倒了,叫恁类媳妇吓跑了12.小红盆,一面光,西乡人,来逃荒。

头里推着驾车子,后头跟着妮类娘。

妮类娘,你别哭,家后有个小车屋,抧上小锅打糊涂,小肚喝类股油油13.你是谁?我是我,癞头瘊子是恁哥。

恁哥是恁二大爷,恁二大爷就是我14 小花猫,白蹄子,干部吆喝拉犁子,爹拉犁子娘拉耙,小孩哭里叫妈妈,妈里个B,你哭啥,不挣工分你吃啥?15扯扯,涝涝,后园一颗皂角,造角发芽毛娃会爬,造角打扭毛娃会走,皂角老了,毛毛满地跑喽。

安徽的民间童谣拓展1.俺俩好!俺俩好! 俺俩对钱买手表! 你戴戴,我戴戴!你把我手表戴坏了,我把你老马子逮卖了。

瑞安俗语之人际称谓二

瑞安俗语之人际称谓二

瑞安俗语之人际称谓二瑞安话普通话
阿毑(音“孟”)——母亲
大官(音“逮官”)——媳妇对公公人称呼
孺娘儿——媳妇
弟孺娘儿——弟媳
亲家母(佬)——(1)儿媳或女婿之母;(2)姘头
玄孙——孙的孙
老娘客——已婚的妇女
新黄昏——新郎官
(音“尧”)——小孩(爱称)
局长——掌厨、厨师
剪绺(liǔ鲁)——小偷(扒手)
讨饭丐儿——乞丐(叫花子)
江湖头——强叫化(乞丐头子)
降灵姑——巫婆
神公——神汉
师姑娘——尼姑
花娘——妓女
头——淫妇
虾儿、花儿——暗娼
死(音“死老”或“水老”)——奸夫、嫖客
房份——房族
争奀(音“来”)力——白痴
大懵(音“驮”)——傻大个
童子痨——小鬼(小孩)
倒散篮货——下脚货(无用之人、滥贱货)
败家子——浪荡子
卖娘人(货)——恶棍(泼妇)
拐子儿——骗子(人贩子)。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蹿-- 蹿-- 蹿蹿①--蹿--蹿--,蹿条鲤鱼九斤半。

鱼头鱼尾嵌自吃②,当中③送亲眷④。

蹿--蹿--蹿--,蹿条鲤鱼九斤半,头尾嵌自吃啊,当中送亲眷。

哎!嘿!先人⑤后己,真真了弗⑥起。

继承古代孔融人⑦小⑧挑小梨。

先人后己,从我做起,小小年纪真真了弗起。

①蹿:方言,音同“寸”,意为使劲往上跳。

②嵌自吃:嵌,方言念[kò]。

嵌自吃,方言谐音,意为给自己吃。

下同。

③当中:鱼的中间部分。

④亲眷:方言,指亲戚。

⑤人:有三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仁”,口语音分别同“能”和“宁”,此处音同“仁”。

⑥弗:方言音同“火”,意为不。

下同。

⑦人:此处音同“能”。

⑧小: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选”,口语音同“碎(第二声)”,此处两种读音均可。

下同。

十二月谣正月灯,二月鹞①,三月麦螺②当鬼叫。

四月冷清清,五月龙船鼓咚呀咚咚声,六月河里好泅河儿③,七月墙脚④正好捉蛐蛐⑤。

八月生糖月饼⑥迫⑦牙齿,九月甘蔗甜丝丝。

十月吃桔亦⑧吃柿,十一月冬节⑨吃汤圆,十二月糖糕⑩印状元○11。

①鹞:方言音同“县”,指风筝。

②麦螺:方言谐音,指用麦杆做的小笛。

③泅河儿:方言,音同“就和儿”,意为游泳。

④墙脚:方言,指墙根。

⑤蛐蛐:方言,音同“雪雪”,指蟋蟀。

⑥生糖月饼:方言谐音,指一种夹心糖月饼,属于瑞安地方名产。

⑦迫:方言,音同“百”,意为粘住。

⑧亦:方言,意为又。

⑨冬节:方言,指冬至日。

⑩糖糕:方言,原指加糖做的年糕,后泛指年糕。

○11印状元:这里指在年糕上印古代状元的图案。

瑞安童谣儿时的梦

瑞安童谣儿时的梦

瑞安童谣儿时的梦1、燕儿燕儿,燕儿,燕燕飞过殿门,殿门关,飞过山,山也平地也平,飞到山下打虎铃。

虎铃打到鲤鱼滩,鲤鱼娶亲,蛙蟆拜经,田鸡送人情,“姜太公公”做媒人,屙苍打锣彭彭响,虎蚁抬轿乌云云。

抬到将儿桥,将儿闹喊叫,抬到络麻园,络麻踏爻完。

2、催眠阿娒汪汪睏,阿妈有事干;阿娒汪汪醒,阿妈买糖饼。

3、天上云霞天上云霞,地下冰糖,哥哥担水,妹妹燎茶。

茶底有朵花,吃底汪阿汪。

4、哄眠歌汪汪汪,阿娒大起种西瓜,对对对,别人的东西都勿个。

睏睏睏,阿娒大起有事干,花花花,阿娒大起好成家。

5、汪阿汪打卵汤汪阿汪,打卵汤,卵汤热,烫火舌,卵汤凉,阿娒吃底勿赖娘,卵汤冷,阿娒吃爻罢。

6、催眠歌阿娒汪汪,阿妈纺纱,阿爸买饼给娒吃,阿娒一忽睡到天大光。

7、汰沙洗沙汰沙,洗沙,半升米,半升糖,煮来白粥汤,阿娒吃底一忽到天光。

8、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戚爷会抵挡。

9、看吊儿吊儿,吊儿,你哪里来啊?吊儿,天上落嗳,宝宝。

天上落下伲事干啊?吊儿,寻火种嗳,宝宝。

火种寻来作伲用啊?吊儿,点盏灯嗳,宝宝。

灯点起作伲用啊?吊儿,寻锁匙嗳,宝宝。

锁匙寻来作伲用啊?吊儿,开楼门嗳,宝宝。

楼门开了伲事干啊?吊儿,拔稻杆嗳,宝宝。

稻杆拔来作伲用啊?吊儿,打草鞋嗳,宝宝。

草鞋打起作伲用呢?吊儿,外公着嗳,宝宝。

外公着起伲事干啊?吊儿,摘粽箬嗳,宝宝。

粽箬摘来作伲用呢?吊儿,扼大粽嗳,宝宝。

大粽扼起作伲用呢?吊儿,重午吃嗳,宝宝。

重午伲事干要吃粽啊?吊儿,祭屈原嗳,宝宝。

屈原到底是伲人啊?吊儿,大诗人嗳,宝宝。

该伲叫做大诗人啊?吊儿,讲不完嗳,宝宝。

什么事情讲不完啊?吊儿话很长嗳,宝宝。

今日有事先飞去啊,吊儿,明朝有闲再讲添嗳,宝宝。

10、鲤鱼头清溪水长流,流到公公踏埠头公公担水吃,担个鲤鱼头。

煮也煮不熟,蒸也蒸不熟,炒也炒不熟,挂在园篱头。

狗啃花猫咬,老鼠拼命拔。

拔到眠床下,老鼠讲吃爽;拔到眠床头,老鼠相碰头;拔到眠床背,老鼠打哈灰;拔到尿盆底,老鼠做月里;拔到尿盆唇,老鼠拖油筒;拔到尿盆“赣”,老鼠贴姜卵;拔到尿盆边,老鼠叫皇天;拔到尿盆外,老鼠死了铁恁硬。

温州童谣300首

温州童谣300首

温州童谣300首(最新版)目录1.温州童谣简介2.温州童谣的内容和特点3.温州童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4.温州童谣的传承和保护正文【温州童谣简介】温州童谣是浙江省温州市特有的一种民间儿童诗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温州童谣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温州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童谣的内容和特点】温州童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述温州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也有传授道德规范、生活技能的。

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展现了温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温州童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二是形式多样,有儿歌、顺口溜、说唱等;三是内容广泛,既有寓言故事,又有生活常识,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温州童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温州童谣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

它反映了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温州童谣是温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了温州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对研究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温州童谣的传承和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温州童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温州童谣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离去,温州童谣的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温州童谣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温州童谣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大赛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唱温州童谣,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之,温州童谣作为温州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第1页共1页。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六)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六)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六)阿娘阿娘阿娘①阿娘,八十做寿桃;阿哥娶②阿嫂,做件青布袄;阿嫂养③阿侄,银铃戒指弥勒佛;阿侄做对周④,做双花鞋光溜溜;阿侄上书院⑤,钉鞋雨伞备周全。

这首歌谣反映80岁的老奶奶心灵手巧做事周全,从儿子娶媳妇到孙子上小学,每一件事都倾注心血,时时为子孙操心,处处为子孙着想。

①阿娘:方言谐音,指奶奶。

②娶: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取”,口语念[qiǎo],此处念[qiǎo]。

③养:方言,意为生下。

④做对周:对周,方言,意为满周岁。

做对周,意为举办孩子满周岁的庆贺仪式。

⑤上书院:方言,意为上小学。

燕儿燕儿燕儿,燕儿,飞过殿儿,殿门关,飞过山,山也①平,地也平,飞到山下打火轮②,火轮打到鲤鱼滩,鲤鱼娶③亲,蛙蟆④拜经⑤,田鸡⑥送人⑦情,姜太公公⑧做媒人⑨。

屙苍⑩打锣嘭嘭响,虎蚁○11抬轿乌鸟鸟○12。

抬到雀儿○13桥,雀儿闹喊○14叫;抬到络麻○15园,络麻踏爻完○16。

①也:方言音同“啊”。

下同。

②打火轮:轮,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伦”,口语音同“灵”。

打火轮,方言谐音,意为翻筋斗。

下同。

③娶: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取”,口语念[qiǎo],此处念[qiǎo]。

④蛙蟆:方言谐音,指蛤蟆。

⑤拜经:方言,意思是到庙里拜佛,并把经书请回家。

有的地方说“挑灯”,意思是提着灯笼,是民间娶亲的一大风俗。

在马屿、陶山、高楼等地还有一些村民至今保留这一风俗,即娶亲的当天由两个孩子挑着一对灯笼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

因此这种说法应该更合理。

但是“拜经”的说法流传更广。

⑥田鸡:方言,指黑斑蛙。

⑦人:有三种读法,文读音同“仁”,口语音分别同“能”和“宁”,此处音同“仁”。

⑧姜太公公:一种浮在水面的飞虫。

⑨媒人:方言音同“媒能”,也可说成“媒宁”。

⑩屙苍:方言,音同“乌(第四声)苍”,指绿头苍蝇。

○11虎蚁:蚁,有两种读法,文读音同“你”,口语音同“额(第二声)”,此处音同“额(第二声)”;虎蚁,方言,指蚂蚁。

最常用的瑞安方言俚语

最常用的瑞安方言俚语

最常用的瑞安方言俚语花了些时间,自收集、整理了一下,备者不用。

1、恶热(调皮)。

2、相能(乖,听话)。

3、踏踏把(很气愤,挣扎着)。

4、遢拉三遢拉四(唠刀)。

5、赶不迭(没空,很忙)。

6、清水坑红枣(中看不中用)。

7、糙板头(比较差,不精细)。

8、有哦岁、有板头(符合规矩)。

9、岔见岔(罕见、稀少)。

10、 11、 12、 13、 14、15、杠(跟)马兑(骂人)。

抵人精(害羞)。

癫人跟相(不顺眼)。

倒三烂(油手好闲)。

烂伦(小混混)。

拉扎下(腋下)。

烦相道(很烦人,不顺眼)。

靠造化(凭运气)。

新各达(刚开始)。

扭丝芒缠(胡搅蛮缠)。

打鼻头铳(嗤之以鼻)。

割切(漂亮)。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 26、 27、 28、29、粘滋格拉(粘粘糊糊)。

童子痨(调皮的小孩子)。

雀跃女儿(活泼的女孩子)。

后阵架(打后脑一巴掌)。

水老(男姘头)。

头毛(女姘头)。

撞亲家(搞姘头)。

老人客(少妇)。

30、 31、 32、媛主儿(少女)。

乘人挤(忙中添乱)。

断点(一点儿也没有了)。

33、冤深(懊丧) 34、头先(刚才) 35、大舌(口气)。

乱抛(男性生殖器)给门臼夹了。

铜棍舞起风铃恁(音:能)。

打蟹酱恁。

脓渍浆恁。

讲起花开恁。

36、37、 38、 39、 40、 41、 42、 43、 44、拆怪恁。

鬼抬桥恁。

云台恁。

(糊涂)狗争骨恁。

45、 46、 47、 48、 49、 50、 51、唱山歌恁。

神打架起恁。

二只手直落天罗瓜恁。

蛤蟆头也有三出戏。

猫儿张(看)老鼠恁。

头仰起接雨漏恁。

臀翘起“虎硬”(蚂蚁)爬树恁。

52、桥管桥,路管路。

53、船到桥间,自会直。

54、迟落船,早上岸。

55、该(站)硐桥,问硐桥。

56、路滥早脱鞋。

57、床底角吃糯柿也有人晓得。

58、跟驮猫吃肉,跟狗吃屙。

59、白粥倒过碗少爻,话讲过嘴多起。

60、水牛不走赶落水,不拉屙。

61、拉接塌,满肚搭。

有关安徽的童谣

有关安徽的童谣

有关安徽的童谣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

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徽的童谣,欢迎阅读!
有关安徽的童谣一
毛士林褂,反朵肩
我到娘家走一肩(一趟)
走到贺堂(学校)里叫一哥
哥说妹子雷(来)着嘎(家)
走到田里叫一声牙(父亲)
牙说乖儿雷着嘎
走在堂新(堂屋)叫一声娘
娘说娇儿雷着噶
走到房里叫一声嫂
嫂说冤家雷着噶。

你惹得我猫儿不吃饭,
惹得我狗儿不看嘎!
有关安徽的童谣二
滴滴伢,哪里雷(来)?
嘎婆(外婆)家看(放)牛雷。

几深许(水)?
拍满塘。

几深草,
尺五长。

么丝菜? 鸭子(蛋)王(黄)。

寒(咸)呢淡?
我冇尝,留代(给)我好(注:四声)吃郭姑娘。

有关安徽的童谣三
打伙铛铛,
七(抽)筒烟烟,
落(掉)脱拐棍爬笨(半)天,噶(家)里看(养)个莲花狗,打死姑娘不怕丑。

儿童方言童谣

儿童方言童谣

儿童方言童谣推荐文章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热度:歌颂儿童的文章范文热度: 2019六一儿童节快乐记叙文主题优秀作文5篇热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先队辅导员发言稿热度:庆祝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发言稿热度:童谣对宝宝和语言发展大有好处,童谣朗朗上口,押韵,宝宝爱听也容易跟着妈妈学。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儿童方言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方言童谣一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打毛铁。

毛铁打了三斤半,娃娃仔仔都来看。

另、东打铁,西打铁,打个剪刀送姐姐;姐姐要我歇,我不歇,我在桥脚歇;桥角有条乌梢蛇,把我耳朵咬半截;张补锅、李补锅,快来补我的烂耳朵。

杀个猪儿补不起,杀个牛儿刚补起!另、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桥脚歇。

桥脚有根花花蛇,把我耳朵咬成两半节,回去爹也嗟(jue),妈也嗟,嗟得我心里过不得。

杀个鸡,我不依,杀个鹅,请舅婆,舅婆在屋里梳脑壳,请舅公,舅公在屋里爬烟囱,请爸爸,爸爸在屋里扫渣渣,请妈妈,妈妈在屋里搓粑粑。

儿童方言童谣二胖娃胖嘟嘟,骑马赶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骑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吃汤圆,汤圆吃得多,胖娃屙驼驼.另、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滚铁环,铁环滚得远,胖娃跟到撵,撵又撵不上,白白跑一趟!另、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的圆,胖娃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滚下海。

另、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弯刀。

弯刀耍得圆,胖娃当状元。

儿童方言童谣三一个丁老头(鼻子),欠我两个蛋(眼睛),我说三天还(额头),他说四天还(嘴),去你妈的蛋(脸),三根油条3毛3(头发耳朵),一块大饼(身体)6毛6(手),一串葡萄(扣子)7毛7(腿)。

另、一个丁老头(鼻子),生了两个儿(眼睛),三天不吃饭(额头),饿得团团转(脸),买了三根葱花了3毛3(头发耳朵),买了一个冬瓜(身体)8毛8(扣子),买了两跟黄瓜(脚)6毛6(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四)
摆摆摇摇
摆摆摇摇,糯米汤圆,吃爻①汤圆做亲眷②。

摆摆摇摇,摇摇摆摆,
摆来金,摆来银,摆来铜钿好娶③亲。

田鸡送人④情,担水满淋淋⑤。

古老童谣,来自故乡城哪,来自故乡城。

蚕豆拕籐拕上排⑥,落茄⑦开花朵朵生。

圣井有口圣井水,潮基有个涨潮岩。

金鸡山上啊金鸡啼,诸葛村真有个卧龙峡。

有心青柴烧猛火,无心燥竹烧冇⑧烟。

红花尽好⑨用绿叶配,山头垟下⑩紧相连。

兄妹同心啊,办事业,过年摆个庆功宴啊。

北麂岛上挂红灯笼,人民广场搭个大戏台。

①爻:方言音同“闲”或“衔”,语助词,相当于“了”。

②亲眷:方言,指亲戚。

③娶: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取”,口语念[qiǎo],此处念[qiǎo]。

④人:有三种读法,文读音同“仁”,口语音分别同“能”和“宁”,此处音同
“仁”。

⑤满淋淋:方言谐音,意为满满的。

⑥拕上排:拕,方言音同“大(第二声)”,指蔓儿生长(伸展)。

拕上排,指蔓
儿伸展到竹排架上。

⑦落茄:方言谐音,指茄子。

⑧冇:方言,念[náo],意为没有。

⑨尽好:方言,意为再怎么好。

⑩山头垟下:方言,意为乡下城里。

牧童对山歌
问:该乜①圆圆生②天边?该乜圆圆生眼前?
该乜圆圆生头上?该乜圆圆生身边?
答:月光③圆圆生天边!眼镜圆圆生眼前!
箬笠④圆圆生头上!铜板圆圆生身边!
问:该乜弯弯生天边?该乜弯弯生眼前?
该乜弯弯生头上?该乜弯弯生身边?
答:月光弯弯生天边!眉毛弯弯生眼前!
头梳⑤弯弯生头上!刀儿⑥弯弯生身边!
问:扭宕有座茅竹山?扭宕有块流肚岩?
扭宕⑦有株大⑧松树?扭宕有对狮子⑨岩!
答:南山有座茅竹山!焦坑有块流肚岩!
水坑有株大松树!上硐有对狮子岩!
这首歌谣属于对歌类,带有游戏性质。

它的最大特点是问题和答案都是开放式的,虽然问题的格式是统一的,但内容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只要符合预设条件,就能过关。

一方回答完毕顺利过关以后,就可以由答题者转变为出题者,如果回答错误,接受事先约定的惩罚之后也可以转换角色。

该游戏可以在孩子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大人和孩子们之间进行。

可以一人出题一人答题,也可以一人出题,多人答题。

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联想应答能力。

①该乜:方言音同“国娘”,什么的意思。

下同。

②生:方言谐音,意为在。

下同。

③月光:方言,指月亮。

④箬笠:方言音同“鸟老”。

也有地方说“岩老”。

⑤头梳:方言,音同“头丝”,指梳子。

⑥刀儿:这里指牧童带在身边的割草用的刀。

也有地方说“草刀”。

⑦扭宕:方言谐音,音同“扭荡”,意为哪里。

下同。

⑧大: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念[dā],口语音同“豆”,此处音同“豆”。

下同。

⑨狮子:方言音同“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