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态化技术的应用PPT课件
第一章 流态化
![第一章 流态化](https://img.taocdn.com/s3/m/eccb62f7770bf78a652954fe.png)
流化床阶段的特点:
随表观速度的增加,孔隙率增加; 床层高度L也随之增加; 但,床层压降ΔP却不变。即不增加流动所需的功。 临界流化点:图中b点是固定床阶段和流化床阶段的分 界点,叫做临界流化点。
临界流态化速度:b点所具有的表观速度u是形成流态 化的最低速度,叫做临界流态化速度(umf)。
临界流态化速度与固体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 流体的性质以及床层的流体力学条件有关。
2、流化床阶段
流化床阶段:当表观速度继续增加,达到一定值(如 图中b点)时,床层开始松动和膨胀,当床层的压降 达到了单位床层面积上颗粒的重力值:
L0 s f 1 0 g (N/m2)
时,固体颗粒被流体吹起而悬浮于流体中,且自由地 在各个方向作剧烈运动。当表观流速继续增加时,床 层颗粒运动加剧,且作上下翻滚运动,整个床层具有 类似流体的性质,这时床层处于流化状态,这一阶段 称为流化阶段,如图中bc段。
3、聚式流态化
对于气体流化床,当气体速度超过临界流化速度时,就 会由于气泡的出现而导致很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流化态没有一个固定的上界面,而以每秒几次的 频率上下波动,床层阻力也随之上下波动。
若在波动范围内取平均值,仍可近似地认为其床层阻力 不随流速的改变而变化,床层高度并不比临界流化状态 下高很多,这种流态化称为聚式流态化(也称非均一流 态化,或鼓泡流态化)。
—颗粒粒径为
—颗粒在频率图上的粒径 —全部颗粒的平均粒径。
dp
2、表面形状系数和比表面积
(1)表面形状系数
在工业生产中,固体颗粒形状一般都是不规刚的,为了使研 究过程中的问题得到简化,通常假设为球形颗粒,然后将所 得结论用表面形状系数加以修正。颗粒表面形状系数 s 的定义为:
流化态基本原理(共9张PPT)
![流化态基本原理(共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20ebec6edb6f1afe001f15.png)
第5页,共9页。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流化催化裂化属于气体流化床,即聚式流化床
第6页,共9页。
二、流化床的优缺点
优点
1.易于连续化生产 和自动化控制
2.传热效率高,床 层温度均匀
第7页,共9页。
3.可以采用小颗粒
催化剂
二、流化床的优缺点
缺点
1. 返混严重,不易控制反应时间
2. 气固接触严重不足,影响转化率
第3页,共9页。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流化态的形成
U0~Umf 固定床阶段
Umf~Ut
流化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
>Ut
输送床阶段
umf 临界流化速度,是指刚刚能够使固体颗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速度;
ut 最大流化速度,是指当气体速度超过这一数值时,固体颗粒就不能沉降下来,而被气流 带走时的速度;
第4页,共9页。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3. 催化剂磨损
新鲜催化剂
催化剂粉尘
第8页,共9页。
谢谢观看
课程:石油炼制的运行与操控 知识点:流态化原理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石油化工技术
第9页,共9页。
课程:石油炼制的运行与操控
知识点:流态化基本原理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石油化工技术
第1页,共9页。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流化态定义
流化态是指固体颗粒在流体的作用下呈现出与流体相似的流动性能的现象
第2页,共9页。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一、流化床的形成与类别 返混严重,不易控制反应时间 临界流化速度,是指刚刚能够使固体颗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速度; 临界流化速度,是指刚刚能够使固体颗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速度; 临界流化速度,是指刚刚能够使固体颗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速度;
流态化技术课件最新课件说课材料
![流态化技术课件最新课件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3695b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d.png)
性能参数指标评价体系
01
02
03
04
流化质量
床层膨胀均匀,无沟流、腾涌 等异常现象。
传热性能
床层温度分布均匀,传热效率 高。
传质性能
气固接触面积大,传质效率高 。
压降特性
床层压降稳定,波动范围小。
设备选型依据和建议
物料性质
根据物料的粒度、密度 、形状等特性选择合适
的设备类型。
处理量要求
根据处理量的大小选择 合适的设备规格。
特点
固体颗粒在流态化状态下,颗粒之间及颗粒与流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整 个系统表现出类似流体的宏观性质,如具有流动性、可变形性等。
流态化技术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对流态化现 象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基础理 论和实验方法。
应用拓展
目前,流态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 、冶金、能源、环保等领域,为工业 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
调整实验参数,如气 流速度、物料投放量 等
结束实验,关闭电源 ,清理实验现场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数据记录 使用专用记录本或电子文档记录实验数据
记录实验日期、操作人员、实验参数等信息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变化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操作条件
根据操作温度、压力等 条件选择合适的材质和
密封方式。
经济性考虑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选择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的设备。
04
流态化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实验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
实验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
流态化技术课件最新说课材料
![流态化技术课件最新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b455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6.png)
采用流态化床焚烧技术,使垃圾在流动状态下进行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和垃圾处理量。
其他领域中的流态化技术应用
1 2 3
食品加工
在谷物干燥、膨化食品生产等过程中,利用流态 化技术实现物料在流动状态下的均匀加热和干燥 。
冶金工业
在炼铁、炼钢等冶金过程中,利用流态化技术实 现矿石的还原和熔炼,提高冶金效率和产品质量 。
流态化技术发展历史
早期探索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流态化现象进 行探索和研究,主要应用于化工、冶 金等领域。
理论形成阶段
应用拓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态化技术得到 了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化工 、冶金等领域,还拓展到环保、新能 源等领域。
20世纪50年代,随着流体力学、传热 传质等理论的不断发展,流态化技术 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湍动床与快速床的转变
当流体速度进一步增加时,床层内的固体颗粒运动更加剧烈,形成湍动床;若流体速度继 续增加,固体颗粒将被流体夹带形成快速床。
03
流态化设备介绍
典型流态化设备结构特点
01
02
03
流化床反应器
具有均匀的流化状态,高 效的传热传质性能,适用 于气固相反应。
气流干燥器
利用高速气流将物料悬浮 并干燥,具有干燥效率高 、物料停留时间短等特点 。
04
流态化技术应用案例
化工生产中的流态化技术应用
催化裂化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流态化 技术实现催化剂与原料油的充分
接触,提高反应效率。
聚合反应
在合成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 时,采用流态化床反应器,使反 应物料在流动状态下进行聚合,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气固相反应
流态化
![流态化](https://img.taocdn.com/s3/m/f63aa9d880eb6294dd886c31.png)
流态化技术的应用
物理过程:干燥、移热、气力输送、包涂、吸附
合成反应:苯酐、醋酸乙烯、丁稀氧化脱氢制丁二烯 、顺丁烯二
酸酐(马来酸酐)、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
矿石焙烧:硫铁矿焙烧、铁矿石的预还原、贫铁矿磁化焙烧、氧
化铝煅烧、石灰石煅烧
能源化工(石油、煤和生物质):催化裂化、重油裂化、
聚式与散式流态化的判断 气-固流态化与液-固流态化并不是区分聚式与散式流态化的 唯一依据,在一定的条件下气-固床可以呈现散式流态化(密 度小的颗粒在高压气体中流化)或者液-固床呈现聚式流态化 (重金属颗粒在水中流化)行为。 根据流-固两相的性质及流化床稳定性理论,B.Bomero 和 I.N.Johanson 提出了如下的准数群判据:
3 v 3 u c CDmp CDmp Fd 4 p dp 4 p dp
D
u, c — 气相与颗粒相在管内的平均流速 mg , mp— 气相和颗粒相在控制体内的质量
若微元管段内的空隙率为,则 流体相
m g V
z
d2
4
L
颗粒相
m p 1 p 1 p
d2
4
L
L
两相模型 气相对颗粒相的曳力 Fd :对粒径为 dp 的颗粒
临界流化条件下的弗鲁德数,D为床径
流化床床层高度及分离高度
流化数
实际操作流速与临界流化速度之比 u/umf
床层的流化状态和流化质量与流化数有很大关系
膨胀比 R 流化床的膨胀高度 L 与临界流化高度之比
R L L mf 1 mf 1
散式流化具有空隙率随流化数均匀变化的规律 聚式流化乳化相的空隙率几乎不变,床层膨胀主要由气泡相 的膨胀所引起。聚式流化床膨胀比是一个较难确定的参数。
2024年度流态化工程原理PDF版PPT大纲
![2024年度流态化工程原理PDF版PPT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5504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流态化技术也用于熔融还原过程,如铁浴熔融还 原等,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冶金生产。
挑战与问题
3
冶金行业流态化技术应用面临高温、高压、高粘 度等极端条件挑战,以及物料粘结、设备磨损等 问题。
2024/2/3
29
环保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废气处理
流态化技术在环保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如用于废气处理中的 脱硫、脱硝等过程。
态化。
散式流态化特征
聚式流态化特征
颗粒均匀分散,床层膨 胀均匀,颗粒间相对运
动小。
8
颗粒聚集成团簇,床层 膨胀不均匀,颗粒间相
对运动大。
流态化基本方程与参数
01
02
03
04
流态化基本方程
描述流态化过程中颗粒受力与 运动关系的方程。
重要参数
包括颗粒密度、流体密度、操 作速度、床层空隙率等。
颗粒受力分析
2024/2/3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通过气体循环使床内颗粒 保持快速流动状态,床层 温度均匀,适用于小颗粒 物料和高温、高压反应。
振动流化床反应器
通过振动使床层颗粒保持 流动状态,可强化传热、 传质过程,适用于易结块 、粘性物料。
13
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满足工艺要求,保证操作稳定、可靠;实现高效传热、传质;降低能耗,减少 环境污染。
颗粒团聚成因
颗粒间作用力导致颗粒聚集,影响流态化效果。
处理措施
优化颗粒形状和大小分布,减少颗粒间作用力;加入适量细粉或液体,改善颗粒 流动性;采用振动或搅拌等外部力场破坏团聚。
2024/2/3
24
堵塞现象预防与处理方法
2024/2/3
堵塞现象成因
流态化
![流态化](https://img.taocdn.com/s3/m/c1e02bd8ad51f01dc281f18d.png)
流态化-正文简称流化,利用流动流体的作用,将固体颗粒群悬浮起来,从而使固体颗粒具有某些流体表观特征,利用这种流体与固体间的接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操作,称为流态化技术,属于粉体工程的研究范畴。
流态化技术在强化某些单元操作和反应过程以及开发新工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已在化工、炼油、冶金、轻工和环保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流态化现象将一批固体颗粒堆放在多孔的分布板上形成床层(图1),使流体自下而上通过床层。
由于流体的流动及其与颗粒表面的摩擦,造成流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
当流体通过床层的表观流速(按床层截面计算的流速)不大时,颗粒之间仍保持静止和互相接触,这种床层称为固定床。
当表观流速增大至起始流化速度时,床层压力降等于单位分布板面积上的颗粒浮重(颗粒的重力减去同体积流体的重力),这时颗粒不再相互支撑,并开始悬浮在流体之中。
进一步提高表观流速,床层随之膨胀,床层压力降近乎不变,但床层中颗粒的运动加剧。
这时的床层称为流化床。
当表观流速增加到等于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时,所有颗粒都被流体带走,而流态化过程进入输送阶段。
(见彩图)流态化散式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这两种流态化现象,是根据流化床内颗粒和流体的运动状况来区分的。
在散式流态化时,颗粒均匀分布在流体中,并在各方向上作随机运动,床层表面平稳且清晰,床层随流体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均匀膨胀。
在聚式流态化时,床层内出现组成不同的两个相,即含颗粒甚少的不连续气泡相,以及含颗粒较多的连续乳化相。
乳化相的气固运动状况和空隙率,与起始流化状态相近。
通过床层的流体,部分从乳化相的颗粒间通过,其余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
增加流体流量时,通过乳化相的气量基本不变,而气泡量相应增加。
气泡在分布板上生成,在上升过程中长大;小气泡会合并成大气泡;大气泡也会破裂成小气泡。
气泡上升至床面时破裂,使床面频繁地波动起伏,同时将一部分固体颗粒抛撒到界面以上,形成一个含固体颗粒较少的稀相区;与此相对应,床面以下的床层称为浓相区。
第三章 第5节 固体流态化技术.ppt
![第三章 第5节 固体流态化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dec20d011ca300a7c39057.png)
4、恒定的压降
流化床的重要优点
流化床床层压降 =(重量-浮力)/单位床截面积
P
m
Ap
(p
)g
流化阶段,压降与气速无关,始终保持定值
ΔP
固定床
流化床 C
B A
¢ 起始流化速度 表观速度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
带出开始
u D(带出速度)
推导:
流化床阶段,近似认为颗粒处于动态平衡。
即:总曳力 总重力总浮力
p f A Fg Fb AL(1 )( s )g
p f L
(1 )( s )g
气 固流化床: s
p f L
(1 )s g
p f LA(1 )s g / A mg / A
即:流化床层阻力=单位面积床层中颗粒的总重力, 因此流化床阶段,床层压降基本恒定。
比较沉降速度
结论:ut 100 umf
ut
dp2(p 18
)g
(与上式相似)
如颗粒直径相差 6 倍以上,当大颗粒起动,而小颗粒已
被带走;公式不适用于粒径变化很大的颗粒床层。此公
式计算的 umf 偏差较大(±34%),实际 umf 应以实验测 定值为准;但公式提供了影响 umf 的变量,当实验条件 与操作条件不同时,可用来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固定床阶段 流化床阶段 颗粒输送阶段
床层不动 u1 ut
u1 ut开始悬浮
,u1
u
,u1
ut
u1 ut颗粒带走
(a)固定床
(b)流化床
(c)气力输送
此时流体的真正速 度 u < 颗粒的沉降 速度u0
流态化PPT课件
![流态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ac89b84254b35eefd34bb.png)
-
1
流态化技术的应用
物理过程:干燥、移热、气力输送、包涂、吸附
合成反应:苯酐、醋酸乙烯、丁稀氧化脱氢制丁二烯 、顺丁烯二
酸酐(马来酸酐)、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
矿石焙烧:硫铁矿焙烧、铁矿石的预还原、贫铁矿磁化焙烧、氧
化铝煅烧、石灰石煅烧
能源化工(石油、煤和生物质):催化裂化、重油裂化、费
➢ 联通的流化床能自行调整床层上表面使之在同一水平面上
-
17
不正常的流化现象
S
起伏
正常值
pbWA
log pB log pb
大高径比床层 logu
大直径床层
log u
腾涌(Slugging):颗粒层被气泡分成几段并像活塞一样被推 动上升,在顶部破裂后颗粒回落。腾涌时床层高度起伏很大, 器壁被颗粒磨损加剧,引起设备震动,损伤床内构件。
沟流:大量气体经过局部截面通过床层,其余部分仍为固定 床而未流化(“死床”)。
腾通与沟流都会使气—固两相接触不充分、不均匀、流化质
量不高,使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效率下降。
-
18
改善聚式流化质量的措施
气体分布板:高阻分布板 (>10%Δpb,且>0.35mmH2O) 可使
气体初始分布均匀,以抑制气泡的生成和沟流的发生。
聚式流态化(Aggregative fluidization):
特征:颗粒分布不均匀,床层呈现两相结构。即颗粒浓度与 空隙率分布较均匀且接近初始流化状态的连续相(乳化相)和 以气泡形式夹带着少量颗粒穿过床层向上运动的不连续相 (气泡相)。又称鼓泡流态化。
一般出现在流-固两相密度差较大的体系,如气-固流化床。
球形颗粒(当Rep<2时)utຫໍສະໝຸດ dp2(p 18)g
流态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课件
![流态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68b1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6.png)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固定床阶段
气体对颗粒的曳力+浮力 <颗粒自身重力
原 ❖ 空隙率不变;
理 ❖床层高度不变;
及 ❖床层压降随表观气速(空塔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应 ➢流化床阶段 用 ❖ 空隙率增大;
气体对颗粒的曳力+浮力 =颗粒自身重力
❖床层高度增大;
❖床层压降在表观气速的增加时保持恒定不变。
(c)直孔泡帽式分布板
13:04:26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1.2.4 不正常流化现象
原 (1)沟流
理
及 应
又称穿孔现象,指料层不均匀或 气体介质分布不均匀时,在容器 内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化的初始阶
用
段,气流可能从阻力较小的“沟
道”处通过,形成气流短路的现
有象局部沟流和贯穿沟流两种情况。
及 应
质的预分配。
用
结构:倒锥形或渐缩形
13:04:26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1.2.3 流态床的基本结构
原 (2)布风板/分布板(Distributor)
理 作用:
及 应
1)具有均匀分布气流的作用;
用
2)使流态化床有一个良好的流态化状态,保证在分
布板附近有良好的气-固接触条件,使所有固体颗
(也称鼓泡床燃烧炉)的燃烧装置中引入炉外分离装置,使
燃烧效率大大提高,这就是第二代沸腾炉一循环床沸腾
燃烧锅炉。设置的分离装置可较好地实现气、固分离,
使未燃尽的固体颗粒得以重新回到沪内燃烧.因而燃烧
效率大大提高。
13:04:26
流
态 化
1.1.2 流态化的发展历史(续)
流态化原理与及应用
![流态化原理与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cbf10569dc5022aaea00e3.png)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1.2.1 流态化过程
原
理
及
应
用
气力输送 Pneumatic Transport
ln Δp /ln H
( ) ( )
19:35:30
固定床 Fixed Bed
流化床 Fluidized Bed
umf
lnu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流态化形成的三个阶段:
往称这种全风帽式沸腾燃烧炉为“第一代沸腾炉”。
1975年,原西德鲁奇Lurgi)公司在第一代风幅式全沸腾炉
(也称鼓泡床燃烧炉)的燃烧装置中引入炉外分离装置,使
燃烧效率大大提高,这就是第二代沸腾炉一循环床沸腾
燃烧锅炉。设置的分离装置可较好地实现气、固分离,
使未燃尽的固体颗粒得以重新回到沪内燃烧.因而燃烧
流 态
1.2、 气固流态化的形成
化 1.2.3 流态床的基本结构
原 (1)风室
理
作用:就是使气体介质压力均匀稳定,实现气体介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采用流态化技术焙烧黄铁矿生产SO2 并制造H2SO4。
19:35:30
流
态 1.1.2 流态化的发展历史(续)
化
原 理
1957年:我国在辽宁葫芦岛采用流态化装置培烧精锌矿以生 产ZnO和SO2,获得成功。
及 50年代中期,采用新型的全沸腾风帽式流态化技术用于固
应 用
体煤颗粒的燃烧,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燃烧技术领域,往
化 1.2.2 流态化实现要素及特点
原 2、特点
理
主要优点
及
主要缺点
应 ① 气固接触比表面积大,物理 与化学过程速率高;
流态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课件
![流态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7cb7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png)
流态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很多教育机构,企业培训等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图像、视频等素材也需要通过流态化技术进行处理。
那么,流态化原理又是什么呢?流态化(Fluidization)是指将固态颗粒在气流中进行动态悬浮的一种物理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定量的气体通过床层,让固态颗粒呈现出液态的流态特性。
流态化的原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固体颗粒的迅速上升。
二是床层气体呈现快速运动状态。
当床层气体速度足够高时,流动阻力与重力相等,固体颗粒可以悬浮在气流中并呈现出流态。
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流态化处理,有以下几个优点:1、易于传热传质。
固体颗粒的分散状态有利于传热传质的进行。
固体表面与气体交汇处形成的小液膜接触面积比较大,能使热量、物质更快的传导到固体内部。
2、均匀性好。
气流夹带固体颗粒悬浮在气流中,使物料悬浮均匀,相对固定。
因此,颗粒分类一致,出料质量稳定。
3、出料速度快。
利用流态化原理,出料速度非常快。
床层气体可以控制物料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对于一些特殊的出料要求,可通过控制床层气流,实现非常精确的控制。
流态化技术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而这些素材都需要通过流态化处理,才能更好地展示给用户。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在其中插入化学反应实验的视频,为了达到最佳观看效果,我们需要对视频进行流态化处理。
首先,需要将视频中的每一帧进行切割,切成一个个小的方块,然后再将每一个小方块通过流态化处理后还原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视频效果清晰流畅,又能够大大降低文件的体积,减少用户下载的等待时间。
此外,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音频素材时,也可以通过流态化技术进行处理。
这样做能够大大提高音频播放的清晰度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
总之,流态化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流态化技术课件-1-56页精选文档
![流态化技术课件-1-56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49e24adcfc789eb162dc823.p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气流对颗粒的曳力 + 气流对颗粒的浮力 < 颗粒受到的重力
APLmA(1)f gLmA(1)sg
空隙率
床层体积固体颗粒总体积 床层体积
压降值△P单调增加
曳力 浮力 重力
13
2020/4/15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 业选修课,是流体力学、锅炉原理与技术、传热学和燃 烧课程等的后继课程;也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意义,是 能源工作的重要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流态化技术的基本 原理、特点与发展前景,掌握流化床的动力学基础及两 相理论、传热分析和燃烧过程,对流态化装置设计也要 有一定认识,了解流态化的应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培养科研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Umf ——临界流化速度,是指刚刚能够使固体颗 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化速度,也称最小流化 速度。
Ut ——带出速度,当气体速度超过这一数值时 ,固体颗粒就不能沉降下来,而被气流带走,此 带出速度也称最大流化速度。
17
2020/4/15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流化床1921年最早出现于德国, 应用于粉煤气化。温克勒 (Fritz Winkler)的流化床粉煤 气化,此法于1922年获得德国 专利。第一台煤气发生炉,高 13米.截面积12平米,于1926年 顺利投入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比热容(湿热)cH 定义:在常压下,将1kg绝干空气及相应H kg水汽
升高(或降低) 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kJ/(kg绝 干气•℃)。
cHcgcvH 1 .0 1 1 .8H 8
〖说明〗
✓cH=f(H)
五、焓I
定义:1kg绝干空气的焓与Hkg水汽的焓之和,kJ/kg绝干气。 计算基准:
0℃绝干空气及0℃液态水的焓值为0。
因此,对于温度为t、湿度为H 的湿空气,其焓值包括由0℃
的水变为0℃水汽所需的潜热、由0℃的水汽变为t℃水汽所需的
显热及湿空气由0℃升温至t℃所需的显热之和。即:
I Ig IvH c g t (r 0 c v t)H r 0 H (c g c vH )t
24 H 9 (1 .0 0 1 .8H 8 )t
四、流态化技术的应用
2、循环流化床
吹出用 水蒸气
提升管 反应器
裂解产物 反应器内的 旋风分离器
烟道器
再生器
预热器
主风机 进料油
四、流态化技术的应用
3、流化床的燃烧
1) 保持很厚的灼热料层,相当于一个很大的蓄热池,新 煤(约5%)加入后很快与灼热的炉料混合,迅速达到着火温 度——具有极好的着火条件
H=
kg水汽 kg绝干空气
=
nVMV ng Mg
=
18nV 29ng
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
nV pV pV ng pg PpV
式中:pV为空气中水蒸汽分压。
H1n8V 0.622pV
2n 9g
PpV
即: Hf(P, pV)
当P为一定值时, Hf(pV )
饱和湿度Hs
当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 pV 恰好等于同温度下水 蒸汽的饱和蒸汽压 ps时,则表明湿空气达到饱和, 此时的湿度H为饱和湿度Hs。
这里主要讨论对流干燥,干燥介质是热空气,除去 的湿分是水分。
对流干燥流程及特点
流程:
特点
1. 传热、传质同时进行,传递方向相反。
传热
传质
方向
从气相到固体 从固体到气相
推动力
温度差
水汽分压差
2. 干燥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 ①湿物料表面水汽压力大于干燥介质水汽分压; ②干燥介质将汽化的水汽及时带走。
1 湿空气的性质
HS
0.6
2
2 pS P-pS
即: HSf(t, P)
二、相对湿度φ
定义: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pV与同温度 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之比的百分数。
pV 100%
pS
〖说明〗
即: f(pV,t)
✓φ =1:pV = ps,湿空气饱和,不能再吸收水分,不可作
为干燥介质;
✓φ <1:pV < ps,湿空气未达饱和,能再吸收水分,可作为
2) 颗粒与气流相对速度较大,扰动强烈,混合较完善, 燃烧温度低——燃烧好
3) 上部始终有过剩氧存在,无明显还原区
4) 料层高度对上层烟气成分无明显影响 5) NOx生成减少,可以加入石灰石脱硫
流化干燥
在化工生产中,一些固体产品或半成品可能含有大量的湿 分,将湿分从物料中去除的过程,称为除湿。
1 固体除湿方法
〖说明〗
✓I=f(t,H)
t
I
H
六、干球温度(温度)tA
定义:用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湿空 气的真实温度,℃。
七、湿球温度 tw
定义:湿球温度计在空气中所达 到的平衡或稳定时的温度,℃ 。
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感温球用 纱布包裹,纱布用水保持湿润, 这支温度计为湿球温度计。
干燥介质。
✓φ越小,湿空气偏离饱和程度越远,干燥能力越大。 对干燥介质:0<φ<1 T↑,ps↑,φ↓,干燥能力↑
✓湿度 H 只能表示出水汽含量的绝对值,而相对湿度
却能反映出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
✓相对湿度 φ 与湿度 H 的关系:
Hf(, t)
H0.622 ps Pps
三、比体积(湿容积)υH
1.1 湿空气的性质 干燥操作中,不饱和湿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因此,
可通过空气的状态变化来了解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为此, 应先了解湿空气的性质。
干燥过程中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绝干空气 量没有变化,故湿空气各种有关性质均以1kg绝干空气为基准。
一、湿度(湿含量)H
定义: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 kg(水汽)/kg(绝干气)。
干燥的分类
✓按操作压力分 ❖常压干燥 ❖真空干燥。适于处理热敏性及易氧化的物料, 或要求成品中含湿量低的场合。
✓按操作方式分 ❖连续式。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 高、劳动条件好。 ❖间歇式。适于处理小批量、多品种、干燥时间 长的物料。
干燥的分类(续)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干燥可分为 ✓传导干燥(间接加热干燥)。热能通过壁面以传导 方式加热物料。 ✓对流干燥(直接加热干燥)。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 接接触,并以对流方式加热湿物料。 ✓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湿物料表面。 ✓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使其被 加热。
✓ 机械除湿。物料湿分较多时,可先用离心过滤等机械分离方 法以除去大量的湿分; ✓ 吸附除湿。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 硅胶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中的湿分相继经气相而转入干 燥剂内; ✓ 供热除湿(干燥)。用热空气或其它高温气体为介质,使之流 过物料表面,介质向物料供热并带走汽化的湿分,此种除湿方 法常称为对流干燥,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内容。
每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 所具有的湿空气(绝干空
✓ 当总压力P为一定值时, 气和水蒸汽)的总体积,
Hf(t, H)
m3(湿空气)/kg(绝干气)。
t H
H
✓ 湿空气密度ρH,kg(湿空气)/m3(湿空气)
Hm k3g湿 湿空 空气 气 kg绝m3干 湿气 空 kg水 + 气汽 m k3g绝 湿干 空气 气 mk3湿 g水空 汽kk气 gg绝 绝干 干气 气 1HH
1、流化干燥
热载体向材料提供热量。注意:大 颗粒材料的脱水是非均匀的。 条件: 当干燥的材料主要包含自由水分, 较薄的流化床应该运用最高的气流 速度来最大化热量吸收率。当干燥 的材料主要包含结合水,流化床应 该以较低的气体流速操作于最高温 度状态下。 优点:能够使过程连续化。 流化床的传热
1) 具有良好的扰动和混合,床温 很均匀,传热系数高; 2) 埋管表面不积灰,吸热比一般辐 射受热面强4~5倍,达 230~350kW/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