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中世纪文学但丁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学习内容中世纪欧洲文学发展分期,四种主要文学样式。

但丁的创作概况;《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重点问题1.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2.《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神曲》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概述欧洲中世纪(即封建社会)的历史自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至十七世纪中叶,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公元五世纪至十一世纪)、中期(公元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晚期(公元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而中世纪文学仅指从公元五世纪至十五世纪这一个千年的文学。

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有四种样式,即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一、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文学,其主要内容是宣扬宗教教义,基本上取材于《圣经》。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戏剧等。

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手法,追求作品的神秘寓意,影响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二、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前者受民歌的影响很大,有的写骑士与贵妇清晨离别的情景,有的写骑士对“牧羊女”的追求,有的是关于爱情问题的对话。

但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以描写骑士与贵妇人拂晓惜别之情的一类作品“破晓歌”最有代表性。

后者写骑士为了荣誉、为了宗教、为了执行贵夫人的命令而到处游侠冒险,与各种妖魔鬼怪、奇禽猛兽进行搏斗的故事。

按题材来源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廷系。

代表作有《特里斯丹与依瑟》和《奥卡珊与尼克莱德》等。

三、英雄史诗中世纪初期的英雄史诗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之前产生的民间创作,反映的是氏族制度瓦解时期的部落生活,歌颂了部落英雄,并带有神话色彩。

这些早期英雄史诗包括: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卡勒瓦拉》。

第二章第二节 但丁

第二章第二节 但丁


第三层贪食者。因为基督教主张禁欲节俭 清苦,所以贪吃的人要受到惩罚。 第四层贪财者。

第五层易怒者。《圣经》中说:“不 可发怒”。 以上五层都设在狄斯城外,是在地狱 王的管辖之外,受的刑罚比较轻,属于 “上层地狱”。


第六层邪教徒和伊壁鸠鲁主义者。他们认 为人死后没有灵魂,生前应及时享乐,不 需要禁欲修炼。 第七层残暴者,又包括三种:①对他人残 暴,杀人者;②对自己残暴,自杀者;③对 自然、艺术犯罪,如同性恋者。
第二部分《炼狱》(又译《净界》)
但丁由维吉尔引导来到炼狱。 炼狱设在地面上,主要关押生前犯了过错, 但已有所悔悟,通过忏悔和苦修有希望进入 天堂的灵魂。 炼狱分为七层,分别安置犯有七种过错的灵 魂。

炼狱中的每一个灵魂脑门上有七个P字母, 每走过一层,就洗掉一个P,走完第七层, 就洗掉了所有罪恶,这个人就变成完美的 人,可以进入天堂了。但丁就属于炼狱中 的一员。 这七层加上山脚的海滨和山顶上的乐园, 也是九层,但丁对九这个数字很敏感。

后期创作: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三
部学术著作和一部长诗。《飨宴》 《论俗语》《帝制论》体现了但丁渴 望祖国统一的爱国名《喜剧》含义) 长诗分为三部分 主要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地狱》
地狱共分九层,按照罪行由轻到重的顺序, 分别安排生前不同罪行的灵魂居住。 第一层叫候判所,即等候上帝判决的地方。 住在这一层的灵魂所犯罪行最轻。这些灵魂 生前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他们的罪行是他们不是基督 教徒,属于异教徒。 这种安排反映了但丁思想的二重性。

第二层住着贪色者。比如有阿基琉斯的灵 魂、海伦、埃及的风流皇后克丽奥佩特拉、 弗兰采斯加和表兄保罗。 “阿基琉斯的脚后跟” ;冥河 “我昏倒在地,如同死尸一样。” 这同样体现了但丁思想矛盾或思想二重性。

7第二章第二节但丁

7第二章第二节但丁

二、《神曲》
但丁的代表作。 1.题名 直译为“神圣的喜剧” 原题为“喜剧”,后加上“神圣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创作动机 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人们指出一条从 地狱到天堂,回归正途的道路。

3.主要情节

《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1)地狱篇

作恶者的归宿
思考:
你觉得地狱里的人是不是很悲惨? 你看到别人悲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你是上帝或者但丁,会选择把谁放在 地狱里?受什么刑罚? 地狱里的刑罚是肉体性的还是精神性的? 你觉得书中的安排公平吗?
a.《神曲》表现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尊崇。 b.《神曲》反对蒙昧主义,提倡知识和智慧, 肯定智力的解放。 c.《神曲》还肯定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行为的 善恶,而不在于他社会地位的高低。

5.艺术特色

《神曲》在艺术方法上,既有中世纪文学 的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 法的某些特点。
(1)结构 (2)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 法。


(2)但丁在《神曲》存在着新旧两种思想 的矛盾,具有两重性。而且特别值得我们 重视的是作品中表现的新思想、新文化的 萌芽。
A.《神曲》写的是一个梦游三界的故事,但 是描写他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时,相当一部 分内容是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 B.《神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 的萌芽。

(1 )家族:高贵的骑士阶级到中产阶级 (2)孤儿意识 (3)双子星座:信仰与智慧 (4)永远的贝雅特丽齐 (5)政治斗争

1300年,担任佛罗伦萨行政官 1302年,出使罗马,被判流放 1313年,佛罗伦萨对流放者大赦,但丁拒 绝忏悔 1315年,被缺席判处死刑 1321年9月14日,病死在拉文那

10 欧美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jian 第三节 但丁

10 欧美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jian  第三节 但丁

二、《新生》 新生》
《新生》(1292~1293)是但丁为纪念女友贝特 新生》(1292~1293)是但丁为纪念女友贝特 丽丝而写的第一部诗歌集,包括31首抒情短诗。 31首抒情短诗 丽丝而写的第一部诗歌集,包括31首抒情短诗。这 些短诗以他对贝特丽丝的爱恋为题材, 些短诗以他对贝特丽丝的爱恋为题材,表达了诗人 对恋人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对恋人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虽有强烈的神 秘色彩, 秘色彩,却反映了市民阶级摆脱禁欲主义的强烈愿 望。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隐秘 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隐秘 思想感情的作品,具有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 思想感情的作品,具有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
13世纪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13世纪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北部 世纪的意大利 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天高皇帝远, 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天高皇帝远,神圣罗马 皇帝统治不到这个地方,仍然是域邦林立, 皇帝统治不到这个地方,仍然是域邦林立,真正拥有 实权的是意大利的教皇。当时在佛罗伦萨有两个党, 实权的是意大利的教皇。当时在佛罗伦萨有两个党, 一个叫威尔弗党,代表市民阶级和城市小贵族的利益, 一个叫威尔弗党,代表市民阶级和城市小贵族的利益, 主张依靠教皇统一意大利。另一个叫吉伯林党, 主张依靠教皇统一意大利。另一个叫吉伯林党,代表 封建贵族,又称皇帝党。两党斗争很激烈。 封建贵族,又称皇帝党。两党斗争很激烈。但丁青年 时代就参加威尔弗党,24岁时 岁时, 时代就参加威尔弗党,24岁时,他参加了对吉伯林党 的作战,这是他参加政治斗争的开始。 的作战,这是他参加政治斗争的开始。
两幅油画
在但丁故居的墙壁 上零零散散挂着几幅 油画, 油画,其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亨利·豪里达的 目的是亨利·豪里达的 《但丁与贝特丽丝邂 从画面上看, 逅》。从画面上看,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 上午, 上午,阳光洒在阿尔 诺河上,波光闪闪, 诺河上,波光闪闪, 把河上的一座古桥映 衬得光彩夺目。 衬得光彩夺目。

第三节 但丁 外国文学史 ·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知识课件

第三节 但丁 外国文学史 ·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知识课件
外国文学史 ·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三节 但丁
但丁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意 大利诗人。恩格斯认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 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从小熟读 罗马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作品。积 极投身反封建贵族斗争,1300年佛罗伦萨建立 共和政权,被任命为行政长官。因反对教皇干 涉内政,遭到迫害。1302年被流放20年。流放 期间进行创作,写作了《神曲》。
那不勒斯手抄本·三野兽
《神曲》结构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 “天堂”三部曲。每部33篇,“三”是圣父、 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增加 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 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1.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篇
地狱形似一个 大漏斗,底在地球 的中心,口在北半 球,共有9圈,住着 犯了七情六欲罪行 而受惩罚的灵魂。
地狱是恶人的 归宿处。
意·波提切利·地狱图
2.炼狱篇
炼狱是浮在南半 球海面上的一座孤山, 它是灵魂赎罪的地方, 形似宝塔。净界有7层, 表示人类有7宗罪:骄、 妒、怒、惰、贪财、 贪食、贪色。涤净罪 恶,才能升天堂。
塞耶斯·炼狱图
3.天堂篇
天堂形如一个轮盘, 共有九重天,每重天都是 透明的气体。天堂是上帝 和精灵的居所,也住着圣 人、贤人、多情人、行善 人等。
诗集《新生》
诗集《新生》 (1295),描述诗人和贝 亚特丽齐的爱情故事。带 有宗教神秘色彩。
《新生》表现了温柔 的新体诗派的爱情观和艺 术观,追求精神爱,充满 精神美和使人高贵的道德 力量。
《论俗语》
《论俗语》(1304—1308)文艺批评著作。 文艺观点有:

第二章第二节中世纪文学但丁

第二章第二节中世纪文学但丁

第七层,关押犯了暴虐罪的人(地狱的重点,占 全诗篇幅的 1/3 以上)又分成三级,收的是暴君、 暴徒、自杀者和蔑视上帝者,他们上受火雨烧灼, 下受烫沙煎熬;

第八层,又分成十条恶沟,凡生前犯有淫媒、诱 奸、贪污、谄媚、伪善、偷盗、买卖圣职、挑拨 离间、阴谋诡计、重利盘剥等罪恶的灵魂,都在 这里遭受酷刑。



(四)但丁的最后审判 ——《神曲》的创作

但丁用了将近20年的
时间完成了《神曲》 的创作。 它是但丁对 当时世界的最后审判。

对但丁日后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与贝娅特 丽齐(Beatrice Portinari)的爱情。 但丁后来将其爱情转化为诗,组成诗集《新 生》。“新生”这个名词暗示了但丁随着对爱 情的思考,女性形象慢慢由普通人物转化为神 圣世界中的圣女,也是但丁用诗歌的方式对自 己的拯救。
(一)世纪之交的佛罗伦萨
—— 但丁所处的时代
1、13世纪与14世纪之交

意大利政治以皇帝和教皇两个中心分为“圭尔夫 党”(教皇派)和“吉伯林党”(皇帝派)。
2、佛罗伦萨

13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城市各自为政的分裂现象;


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Florence);
佛罗伦萨在但丁出生前后都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文 人和艺术家,文化氛围浓厚;
上述描写形象地说明,诗人在中年时处境危急,好像迷 失了道路的人,不知何去何从。这时,由于理性和信仰 的指引,他才找到了道德上自我修持的道路,最终到达 理想的境地,成为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过地狱和炼 狱的游历,才能最终得到拯救。)

Illustration of Dante and Virgil at the start of their leisurely walk, by Gustave Doré, from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但丁的政治生涯
家庭: 家庭:但丁家庭很早就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归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但丁是归尔夫党的积极政 治活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治活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流放而告终。 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流放而告终。 客死他乡: 客死他乡:但丁在流放中一直没有向教皇支持的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 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年客死在拉文纳。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于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宣扬骑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 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强 烈的感情。 烈的感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漫情调、离奇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漫情调、 爱情故事, 节、爱情故事,以及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对人物形象及 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等等, 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等等,同样标志着人的 情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情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贝 奥 பைடு நூலகம் 甫》
地位: 贝奥武甫》 地位:《贝奥武甫》是流 传迄今欧洲最早而又最为 完整的一部史诗。 完整的一部史诗。 形成:盎格鲁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于公元5 于公元5、6世纪由大陆向 不列颠岛迁移时带来了这 个传说,经过200 200多年的 个传说,经过200多年的 口头流传, 口头流传,于8世纪用中 古英语写成。 古英语写成。 内容: 内容:它反映的是北欧人 民氏族社会阶段在大陆的 生活。 生活。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神曲》
但丁
但 丁
一、生平及创作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中世纪意大利最 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 时代的过渡。 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 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 以一位大人物位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 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 丁 迷 失 在 森 林 中
地 域 结 构 示 意 图
1异教徒
2贪色者
没有苦刑
冰雹和旋风
3贪食者
4贪财者
泥坑里被风吹雨打
相互打骂撕咬
地 狱 结 构 图
5易怒者
6邪教徒
污水里撕咬自己
火坟里受烈火熏烤 血河里哀鸣或受炙烤
沥青湖或倒栽在硫磺 燃烧的岩洞里受刑
7残暴者
8欺诈者
9叛逆者
被冻在冰湖里,只 有脑袋露出湖面
《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的《忏悔录》和《上 帝之城》是这时期教会文学的重要成就。 《忏悔录》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长篇忏悔诗,作者 自始至终都将上帝作为谈话对象,剖析了自己的 心路历程。还有对上帝的赞美和祷告。 《上帝之城》是基督教历史哲学的扛鼎之作。 天地间有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并存,世俗之城是 不完善的、暂时的、会毁灭的,因魔鬼撒旦的控 制而充满罪恶;上帝之城则是完善的、永恒的, 它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就是基督教会的建立。
《罗兰之歌》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用罗曼 方言写成,故事发生在查理大帝时代。
摩尔人萨拉哥萨国王 罗兰 加奈隆
爱国史诗。对史诗中人物的褒贬都是以其对 国家的立场来判别的:
查理大帝、罗兰、奥里维 加奈隆 出卖国家利益 保卫祖国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不可能的爱:爱情与婚姻的冲突
• “不可能的爱”:一与婚姻对立,二是难于 实现。
• 1.外在婚姻制度与社会规范的压制: ①封建婚姻实质。 ②基督教观念。 2.内心的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偷恋别人的妻子”,是威胁婚姻的爱,必然 会受到压制,却成为西方文学里伟大的爱情 作品的常见模式。
婚姻背景下的 爱情颂歌
典雅爱情的历史意义
• 1.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双方的平等。 • 2.典雅的骑士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崇拜, 成为当时一种新的恋爱观。 • 3.典雅爱情在爱中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使自己 的能力与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成为人生的一种 正面的推动力。 • 4.它的脉脉温情和优雅举止虽难免夸张,甚至 形式荒唐,但促进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增添 了人们对爱的情感体验,而丰富了爱情本身。
• 两个婚姻:婚姻合法合理, 却有违于情。 • 教堂脱险与麻风病人:神佑 有情人? • 剑:情浓而欲淡。 • 误饮药酒:有“罪”之身, 无辜之人。 • 神审:神对恋人网开一面, 还是其力量止于爱情之前?
三、激情之爱:爱情的性质与道德
• 艺术、技艺(能力)——激情。 • 由此:理性——非理性;可操作的——难 以控制的;平和的,和风细雨、涓涓细 流——激昂的,刻骨铭心、狂暴猛烈。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1. 众多蛮族部落各自的融合; 2. 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 融合; 3. 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4. 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多元化
古 典 文 化
基 督 教
日 耳 曼 精 神
骑士传奇的分类
按照题材来源,骑士传奇可以分为三大 系统: • 古代系统

3中世纪文学

3中世纪文学

基督教产生、发展
公元二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镇压下,犹太人被赶出了 住地,流亡散居欧洲各地。处于“散亡”中的犹太人把信奉 的基督教散布于“散亡”之地。这为基督教成为全欧性的、 世界性的宗教提供了社会土壤和种族土壤、欧美普遍信奉基 督教。 基督教定为国教 最初,罗马帝国当局仇视下层人信奉的基督教。后来,基 督教会渗入到一些中上层人士,他们取得了领导权,主张效 忠顺服执政者。 罗马帝国当局改迫害为利用,并于公元313年颁发米兰敕 令,正式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成 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一切学术、教育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下。
基督教统治的文化

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 统治的文化。对于中世纪文化,17世纪的英国唯物 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种流行 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 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压迫欺诈与老百姓愚昧无知 结合的产物。然而,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 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 定。中世纪扩大了欧洲文化的领域,形成强大的民 族,以及巨大的技术进步。
骑士抒情诗

又称普罗旺斯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 罗旺斯,作者主要是骑士,以爱情为主要内容,有 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及感兴诗等。其中破晓 歌最著名,描写骑士和贵妇人幽会后在黎明离别的 缠绵感情,有现世主义和反禁欲主义的倾向。骑士 抒情诗从民间诗歌中吸取营养,形式多样,诗律严 格,语言精练,心理描写细致,曾传遍西欧各国, 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是近代欧 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⑵ 拜占廷系统的作品多是以流传于拜占廷的古希腊晚
期故事写成的。代表性的作品是《弗洛阿和勃朗希芙 洛》(1170?)、《奥卡森和尼柯莱特》(13世纪)等。

第二节 但丁 《外国文学史》讲解

第二节 但丁 《外国文学史》讲解
第二节 但 丁
一、生平及创作 二、《神曲》 神曲》
但丁
但 丁
一、生平及创作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 但丁·阿里盖利 (1265 —1321 ) ,中世纪意 大利最伟大的作家, 大利最伟大的作家 , 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 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 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 恩格斯指出: 恩格斯指出 : “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 族 。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 元的开端, 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元的开端 , 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 这位 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 一 位 诗人 , 同时 又 是新 时 代的 最 初一 位诗 人。”
(3)对教会罪恶的揭露和批判
意大利各地祸乱的根源是和教皇的罪恶分不 开的。 开的。但丁特别对他所痛恨的教皇包尼法西 八世,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八世,进行了猛烈的鞭挞,愤怒地揭露他对 于世俗政权的野心。当时教皇还没有死, 于世俗政权的野心。当时教皇还没有死,但 丁认为他的罪恶太大, 丁认为他的罪恶太大,就事先在地狱里给他 定好位置, 定好位置,预言他死后将被倒栽在石穴里受 火刑的惩罚。另外,把买卖圣职的教皇、 火刑的惩罚。另外,把买卖圣职的教皇、贪 婪成性的主教和教士等放入地狱接受惩罚。 婪成性的主教和教士等放入地狱接受惩罚。
(一)《神曲》内容简介 神曲》 神曲》 (二)《神曲》的象征性 (三)思想意义 (四)艺术特色
(一)《神曲》内容简介 神曲》
神曲》 原名为《 喜剧》 《 神曲 》 原名为 《 喜剧 》 , 后人因推崇它而 冠以“ 神圣的” 一词, 中文意译为《 神曲》 冠以 “ 神圣的 ” 一词 , 中文意译为 《 神曲 》 。 中世纪“ 喜剧” 意为从黑暗、 悲惨开始, 中世纪 “ 喜剧 ” 意为从黑暗 、 悲惨开始 , 由 光明、喜悦收场的故事。 光明、喜悦收场的故事。 神曲》 由地狱篇、 炼狱篇( 或名“ 净界” 《 神曲 》 由地狱篇 、 炼狱篇 ( 或名 “ 净界 ” ) 维吉尔引导) 和天堂篇( 贝亚特丽齐引导) ( 维吉尔引导 ) 和天堂篇 ( 贝亚特丽齐引导 ) 组成,每篇33 33篇 加上序诗, 100篇 组成,每篇33篇,加上序诗,共100篇。

但丁

但丁

《神曲》结构 神曲》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 炼狱” 天堂”三部曲。每部33 33篇 是圣父、 “天堂”三部曲。每部33篇,“三”是圣父、 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 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增加 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 100篇 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 完全的象征, 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第一层《骄横者》 第一层《骄横者》
14世纪意大利手抄本插图。画面中, 14世纪意大利手抄本插图。画面中,4个骄 世纪意大利手抄本插图 傲者非常形象地肩负着沉重的大石头, 傲者非常形象地肩负着沉重的大石头,异常费力 地行进。 人的动作一致, 地行进。4人的动作一致,表明人类骄傲的实质 是一样的,它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精神障碍。 是一样的,它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精神障碍。
但丁手执《神曲》 但丁手执《神曲》
《神曲》简介 神曲》
《神曲》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以自叙 神曲》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 体形式描写但丁35岁在森林迷途遇险, 35岁在森林迷途遇险 体形式描写但丁35岁在森林迷途遇险,遇到三 野兽,得到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解救。 野兽,得到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解救。他引导但 丁游历了地狱和净界, 丁游历了地狱和净界,但丁的恋人贝亚特丽齐 引导但丁游历了天堂。 引导但丁游历了天堂。
古托索·分裂者(第八圈) 古托索 分裂者(第八圈) 分裂者
2.炼狱篇 2.炼狱篇
炼狱是浮在南半 球海面上的一座孤山, 球海面上的一座孤山, 它是灵魂赎罪的地方, 它是灵魂赎罪的地方, 形似宝塔。净界有7 形似宝塔。净界有7层, 表示人类有7宗罪: 表示人类有7宗罪:骄、 贪财、 妒、怒、惰、贪财、 贪食、贪色。 贪食、贪色。涤净罪 才能升天堂。 恶,才能升天堂。

外国文学课件02-2中世纪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但丁

外国文学课件02-2中世纪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但丁

《神曲》
主题: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么样 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 至善的境地。
象征意义:
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 狱,标志着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 认识罪恶和错误,从而悔过自新的过程。 贝阿特丽采象征信仰和神学,她接替维吉尔作向导, 引导但丁游历天国,标志着个人和人类通过信仰的 途径、神学的启发,认识最高真理和达到至善的过 程,这种境界,依靠理性和哲学是无法达到的。
中世纪文学主要成就
(四)城市文学
温柔的新体(13世纪下半叶)
从新的道德角度,肯定爱情,使爱情和宗教得到 调和,影响了但丁和后来许多诗人 推导出人的高贵不是天生的,而在于个人品格 这种新的道德观念代表了新兴的市民阶级,向封 建主世袭特权发出了挑战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三节 但丁和《神曲》 Dante and the Divine Comedy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概述
时代分期
欧洲中古历史:封建化与宗教扩张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17世纪 5-11世纪 封建社会初期 12-15世纪中期 封建制度全盛时期 16-17世纪中叶 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盛
14-17世纪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公元7世纪的欧洲
中世纪初期欧洲三大文明区域
西欧文明:
《神曲》
第18篇 地狱第八圈第二沟 阿谀奉承者在粪便中挣扎
《神曲》 之 炼狱
《神曲》
第27篇 炼狱第七层 利亚
《神曲》
贝阿特丽采
《神曲》 之 天堂
《神曲》
幸福的玫瑰
《神曲》
广泛地接触了中世纪意大利政治和社会 的状况以及中古文化领域里的成就和问 题,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带有百科全 书的性质。 揭露了现实,如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 市民的贪财好利,尤其是教会的贪婪腐 化。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二章(但丁)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二章(但丁)

第二节但丁一、生平与创作概况1 、历史地位: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人文主义的先驱,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其思想观念具有二重性。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如是评价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 、生活史:(1)神奇的精神之恋但丁的创作与他一次神奇的精神之恋息息相关。

但丁9 岁见到贵族少女贝阿德丽采,产生了神秘的精神恋情。

18岁在街上第二次相遇,贝阿德丽采行礼问候,但丁仿佛受到上天的赐福。

贝阿德丽采后来嫁给一位银行家,24岁时死去。

这位贵族女子成了但丁一生苦恋的精神偶像和创作动力。

抒情诗集《新生》就是献给贝阿德丽采的恋歌。

在《神曲》中,但丁让贝阿德丽采成为天国的圣女,是引导但丁走向天国的精神信仰。

(2 )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有两个对立的党派: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基白林党(支持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支持教皇)。

但丁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支持贵尔夫党,体现了反封建思想。

贵尔夫党执政后,又站在白党立场上,反对教皇干涉内政,体现了他的反教会思想。

(3 )苦难而辉煌的流放生涯在党派之争中,但丁被判终身流放,没收全部家产。

如果返回故乡,将被处以火刑。

在流放中,他“几乎乞讨着,差不多走遍了说这种语言的地方。

”在20 年的流放生涯中,他游览、观察、讲学、访友、思考、写作、思乡……最终客死他乡。

这又是一次辉煌的创作之旅,流亡期间,但丁创作了伟大的《神曲》、三部经典论著:《论俗语》、《飨宴》和《帝制论》。

3 、主要作品:(1)两部诗集:①早期诗集《新生》,是献给精神恋人贝阿德丽采的31首抒情诗(结集出版),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但其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歌颂纯洁的爱情,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

05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 (1)

05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 (1)

《新生》 (1295)
《新生》 (1295) 诗集,描述诗人和贝 亚特丽齐的爱情故事。 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新生》表现了温 柔的新体诗派的爱情 观和艺术观,追求精 神爱,充满精神美和 使人高贵的道德力量。
威尼斯手抄本· 但丁与贝亚特丽齐
但丁与贝亚特丽齐
历史上的贝亚特丽齐生于 1266年,比但丁小 一岁。她是但丁从小就恋慕的人。后来和但丁的 朋友结婚。 木板油画表现两次相遇。左边表现他们在佛 罗伦萨的第一次相遇,右边表现他们在天堂相遇。
《天堂》
9水晶天 8恒星天 7土星天 6水星天 5火星天 4太阳天 3金星天 2水星天
《炼狱》
1月球天
《地狱》
净界 地 球 地狱
地狱篇
地狱形似一个 大漏斗,底在地球 的中心,口在北半 球,共有9圈,住着 犯了七情六欲罪行 而受惩罚的灵魂。 地狱是恶人的 归宿处。
意· 波提切利· 地狱图
地狱入口
思想内容方面的限性 :
它具有浓厚的神学思想,充满着惩恶扬 善的说教,浓厚的中世纪思想意识。 具体表现为:整体上仍未彻底跳出宗教神 学的窠臼,禁欲主义仍是《神曲》思想的 主体框架,原罪观念和来世思想仍是其主 导思想。如对弗兰采斯卡和保罗因为自由 恋爱而被在地狱里受苦,作者就认为他们 只有这样才能赎罪。
太阳外 太阳 太阳内
空间中之诸天为 灵魂暂时“显示” 之处。
第三重《金星天》
14世纪晚期威尼斯手抄本插图。这幅画以宝蓝色 的天空为背景,天空缀满金光闪闪的星星。这是典型 的宗教画描绘天堂的用色方法。但是前景中的7个女 灵魂却被绘制成充满活气的人间女子,她们姿势优雅, 神态怡然,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裸露肩膀,有如穿 着晚礼服,要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晚会。在宗教画中, 对人体做这样的绘制是很少的,透露出人性的精神。

但丁(课件)

但丁(课件)

黑暗的森林
这首诗是但丁被流放期间用意 大利方言写的。全诗分“地狱 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 部分,共14233行。描述了他在 1300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 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 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 的小山脚下。《神曲》里头的一 切都是象征性,反映但丁对于中 古教会的不满,表达出理性与个 性的自觉。
但丁的二重性
在这个故事中,但丁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把这 对青年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地狱接受惩戒,但 是但丁用同情的笔调抒写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痴情 恋人的悲剧性遭遇,凄楚动人,描写自己因听到他们 的哭诉而极度痛苦,以致昏厥。后世无数的画家、诗 人、音乐家以这则故事为素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 术作品。但丁还把苦行禁欲派始祖圣芳济谷置于荣耀 的天堂。他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 定程度上认同的矛盾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一、结构与内容
《神曲》14233行,共三部,每 部33章,加“序曲”,刚好 100章。 序曲 第一部《地狱》33歌,4720 行,痛苦与绝望。 第二部《炼狱》33歌,4755 行,宁静与希望。 第三部《天堂》33歌,4758 行,幸福与喜悦。 《神曲》叙述作者在这三界的 旅行,并把古代传说、历史、神 学、诗歌所暗示的来世观,构筑 成为一部巨著。
保罗与弗朗齐丝卡
“ 因怜悯 而昏厥,似乎 我将濒于死亡;
但丁对弗兰采斯加悲剧的矛盾态度:
从《神曲》的基本观点上说,诗人认为她是有 罪的,把她放在寒风狱中:“什么甜蜜的念头,什 么恋慕/把他们引到了那可悲的关口!” 而且诗人让弗兰采斯加自己说出了悔罪的意思 :“我们阅读兰塞洛特(骑士传奇中人物,爱上了 归内维尔王后)怎样为爱所掳获的故事;……这本 书/和它的作者都是一个‘加里俄托’(为兰塞洛 特和王后牵线的人);……” 但丁又对她充满了同情:“你的痛苦/使我因悲 伤和怜悯而流泪。” “我躺下,如同一个尸首倒 下一样。”“悲哀得昏了过去。”

中古西方文学与但丁

中古西方文学与但丁

《神曲》主题
《神曲》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人 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 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 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 登于极乐。
“ 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 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黑暗的森林象着意大利的现实,三头猛兽象征着阻 碍人们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但丁在森林中迷 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诗中的维吉尔象征理性, 贝阿特丽采象征信仰,但丁从地狱到天堂的经历, 说明人类应该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 验,在道德上得以净化,再经过信仰的引导,走出 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 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 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 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 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 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 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神曲》思想的二重性
第二章 中世纪文 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代 表着中世纪欧洲文学的 最高成就。
恩格斯认为他是中世 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 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 位诗人。
但丁——一个热衷于政治的诗人
出生于贵族 受业于拉蒂尼
但丁(图片:肖像、天堂)
政治 :

归尔弗党
永久流放(1302年)
白 佛罗伦萨执政官
(1300年)
吉伯林党
“我象一只孤独的帆,在凄风苦雨中沿岸沿港 的漂泊 。”
佛罗伦萨人,客死于拉文那。
爱情:贝阿特丽采
“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 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 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
对生活充满了欲望,但屡遭失败
爱情上的不幸
政治上的被迫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2--但丁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2--但丁
第二节
但丁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 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 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 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他是中世纪 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 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2年意大利文 版序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生平与创作(1265-1321)
1、早期创作 “温柔的新体诗派” 《新生》(1292-1293) 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 隐私情感的自传性诗作,开文艺复兴抒 情诗的先河。
作品思想的两重性: 1、表现了新思想的萌芽; 2、具有中世纪基督教的烙印。
2、艺术特色
1 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富有严密性、 均衡性与完整性; 2 主要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 现手法; 3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和场景描写精微至深; 4 用意大利语写作,语言丰富、生动,写情 写景充满诗情画意。

《炼狱》

消除教会规定的七大罪 骄傲、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 “爱”的对象的错误。 “爱”善不足。 “爱”尘世的物质享受太过。
《天堂》
《神曲》的目的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 民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它的整个构思可以说是一篇象征性的寓言。 主题:“弃恶从善”。 中心思想: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 从迷惘和错误中接受理性和信仰的引导,经过 道德净化的途径达到理想的境界。
1.主要内容和主题 基本构架: 《地狱》、《炼狱》、《天堂》 三部,共14233行,由100首长诗组成。
《地狱》 地狱一共九层: 无节制、暴力、欺诈三大罪。 无节制罪:纵欲、贪食、贪财、浪费、 愤怒等。 暴力罪:对他人施暴、对自己施暴、对 上帝自然和艺术施暴。 欺诈罪:欺诈与自己无关的人、欺诈相 信自己的人。

7、但丁文艺复兴

7、但丁文艺复兴

二、生平创作
出生于佛罗伦萨小贵 族家庭,青年时期积极 投身反封建贵族斗争, 1300年佛罗伦萨建立共 和政权,被任命为行政 长官。因反对教皇干涉 内政,遭到迫害。1302 年被流放20年。流放期 间进行创作《神曲》。
《新 生》
《新生》(1295) 诗集,描述诗人和贝 亚特丽采的爱情故事, 表现了但丁摆脱禁欲 主义,追求纯洁爱情 的思想,这只是一种 精神之爱,贝亚特丽 采是一个象征性的理 想人物。
塞耶斯·炼狱图
·
塞 耶 斯 炼 狱 图
第一层 骄横者
14世纪意大利维奇他手抄本插图。画面中, 4个骄傲者非常形象地肩负着沉重的大石头,异 常费力地行进。4人的动作一致,表明人类骄傲 的实质是一样的,它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精神障碍。
意大利手抄本·骄横者(第一层)
但丁接受火的洗礼
但丁在炼狱的第七层, 在烈火中经受考验。
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思想 萌芽之间的矛盾。
A、表现的宇宙观和道德观是 中世纪的宗教思想,但作者的构 想与教会的宣传又不同,接近于 近代资产阶级的宗教观。
B、对人对事的态度也是矛盾 的。
生活、知识、爱情、古代文化
(3)艺术上:
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 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点。
威尼斯手抄本 ·但丁与贝亚特丽采
其他著作
《飨宴》:学术著作,其中有强调人的理 性、美德高于门第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 《论俗语》:文艺批评著作,主张建立意 大利标准民族语言——俗语。 《论帝制》:政论,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 渴望,提出政教分离的思想。
三、《神曲》
《神曲》(La Divina Commedia) 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 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 剧》,后来薄伽丘在《但丁传》 中在书名前冠以“神圣”一词, 以表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层,关押犯了暴虐罪的人(地狱的重点,占 全诗篇幅的 1/3 以上)又分成三级,收的是暴君、 暴徒、自杀者和蔑视上帝者,他们上受火雨烧灼, 下受烫沙煎熬;

第八层,又分成十条恶沟,凡生前犯有淫媒、诱 奸、贪污、谄媚、伪善、偷盗、买卖圣职、挑拨 离间、阴谋诡计、重利盘剥等罪恶的灵魂,都在 这里遭受酷刑。
(五)《神曲》的胜利

但丁最后流亡到拉文纳城(Ravenna ),《神曲》 在他逝世之后迅速流传开来。但丁终于用自己的 伟大作品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佛罗伦萨政府于1374年请薄伽丘讲《神曲》。这 一举动说明但丁以创作最终为自己平反昭雪。

This statue of Dante stands at the edge of the Piazza Santa Croce in Florence.



(四)但丁的最后审判 ——《神曲》的创作

但丁用了将近20年的
时间完成了《神曲》 的创作。 它是但丁对 当时世界的最后审判。

对但丁日后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与贝娅特 丽齐(Beatrice Portinari)的爱情。 但丁后来将其爱情转化为诗,组成诗集《新 生》。“新生”这个名词暗示了但丁随着对爱 情的思考,女性形象慢慢由普通人物转化为神 圣世界中的圣女,也是但丁用诗歌的方式对自 己的拯救。
上述描写形象地说明,诗人在中年时处境危急,好像迷 失了道路的人,不知何去何从。这时,由于理性和信仰 的指引,他才找到了道德上自我修持的道路,最终到达 理想的境地,成为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过地狱和炼 狱的游历,才能最终得到拯救。)

Illustration of Dante and Virgil at the start of their leisurely walk, by Gustave Doré, from
曲”。
《《 炼神 狱曲 篇》 》中 、译 《本 天曾 堂以 篇《 》地 分狱 别篇 出》 版、
基本构架
《地狱》
《炼狱》 《天堂》
共三部,每部33 章,加“序曲”, 刚好100章,长 约14300行。
(二)《神曲》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神曲》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 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但丁当年在佛罗伦萨的故居已成为一 所专门纪念他的博物馆。图中所见是 但丁博物馆外的但丁雕像。
三、《神曲》The Divine Comedy

《神曲》( 1307-1321 ) 是但丁最重要的作品。
它与荷马的《伊利亚 特》、莎士比亚的 《哈姆莱特》、歌德 的《浮士德》并称为 欧洲文学史上的“四 大文学名著”。
共有31首诗歌,用散文连缀而成。 表达对贝娅特丽齐的的“近乎骑士式的精神之爱” 。

《新生》是但丁早期生活中最成熟的诗集,写诗技巧相 当成熟。既继承了“温柔的新诗体”的创作格调,同时 又有突破——除表现感情外,还表现神圣观念,将爱情 转化为对神圣事物的感受。
(一)世纪之交的佛罗伦萨
—— 但丁所处的时代
1、13世纪与14世纪之交

意大利政治以皇帝和教皇两个中心分为“圭尔夫 党”(教皇派)和“吉伯林党”(皇帝派)。
2、佛罗伦萨

13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城市各自为政的分裂现象;


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Florence);
佛罗伦萨在但丁出生前后都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文 人和艺术家,文化氛围浓厚;


1300年5、6月黑党和白党发生流血冲突,佛罗伦萨处在危机之中;
(二)但丁的生平

1300年,他以医药行会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城邦的行政官。但他正 直而高傲的品格适应不了复杂的政治角逐。1302年,与但丁所属 的白党对立的黑党在教皇的支持下得胜,对白党进行迫害。但丁 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逐出城邦,开始了他近20年的流亡生活。 1315年,佛罗伦萨当局以屈辱的条件允许但丁返回故乡。但丁写 信给朋友说:“我的老伯,这种方法(付一笔罚金的同时,再头 上顶灰,颈下挂刀,游行街市一周)不是我返国的路呀! 要是 损害我但丁的名誉,那末我决计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 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 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 民屈身辱节,我便不能亲近宝贵的真理么? 事有可断言者,我不 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辗转各地,于1317年到了他的归宿地拉文那(Ravenna )。
Masterpieces from the Works of Gustave Doré.

接下来,但丁描写自己在维吉尔的引导之下游历地 狱和炼狱,以此象征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 类应当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涤除“地狱” 中的那些罪恶,远离“炼狱”中那些错误,经过苦 难和考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才能到达真理和至 善的境地。 地狱的门口,维吉尔说: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drawing of Satan in Dante's Divina


第九层, 这里是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 ( 象征背信弃义者的冷酷无 情),凡生前犯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恶的灵魂都被冻在这里。 其间的景象极其阴森可怖:无比庞大的地狱之王鲁西弗半身露出冰外,三 头三面,每面下生两翼,六翼不住地转动生风,六只眼睛淌着眼泪,这些 眼泪淌到嘴下与鲜血混合。每张嘴里咬着一个罪人。正面的一个正在被剥 皮,头在鲁西弗口内,脚在外乱动,他就是出卖耶稣的犹大。
但 丁 的 地 狱 图
但 丁 的 地 狱 图

在但丁的想象中,地狱形如漏斗。地狱共分九层,罪 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 层中受苦刑惩罚,罪行越大者越居于下层。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但丁把生前贪色、贪吃、易怒和 邪教徒的亡灵放在地狱中受苦,但他更把那些社会上 各种作恶的人放在地狱的下层。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
The bust of Italian poet Dante appears as a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ologna. Italian scientists have reconstructed the face of poet Dante some 700 years after he died and have found some surprises, particularly about the supposed shape of his famous aquiline nose
一、但丁的文学史地位
但丁是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作
家,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 渡的标志性人物。

“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 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 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 ——恩格斯
二、但丁的生平 与创作
但丁·阿里盖利 (1265-1321)

就知识积累和思想渊源而言,但丁的知识 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来自古希腊罗马的 诗人、哲学家;来自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 神学;来自当时文坛的诗歌潮流的。
主要作品



在流亡前的早期文学创作 : 《新生》(La Vita Nuova) 写于流放期间的政治学术著作: 《飨宴》(未完成)(Convivio) 《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 《帝制论》(Monarchia) 中世纪文学的扛鼎之作: 《神曲》( La Divina Commedia)



“在将近15年的痛苦与流放之后,难道
这就是但丁· 阿里盖利的衣锦荣归?一 个众所周知的无辜者在遭受迫害之余, 难道还应该蒙受如此耻辱?如果让我 象罪犯一般捆住手脚,则决不是有哲 理思想的人!如果向压迫自己的人请 求宽恕,则决不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 诗人!这不是回归故土的方式。”

青年时代得到过拉蒂尼等名师的指点,游 学各地,先后学习过拉丁文、诗学、古典 文学、哲学、神学、历史地理、天文等知 识,还涉猎音乐、美术。
3、“白党”

13世纪末,佛罗伦萨几乎纯粹是“圭尔夫党” (教皇派)的城市。 但丁就出生在圭尔夫党的家庭里。后来,圭尔夫党内部又分裂为 白党、黑党两派; 在35岁-40岁前后,但丁积极地参加了城邦的政治活动,相当深 地卷入到党派纷争中; 但丁参与了这次危机事件的处理,给他带来政治上的失败,但促 使其在文学上的发展。



第一层(候判所)异教徒正在等候着上帝的审判;
第二层(《地狱》的重要篇章)好色之徒在深谷里爬 行,遭受冰雹的痛击; 第三层饕餮之徒陷在泥坑里,受风吹雨打之苦; 第四层贪婪之辈和挥霍之徒在互相撕打,拼个不休; 第五层易怒者在你撞我咬,结果一个个皮开肉绽。




第六层,烈火熊熊,烧得邪教徒呼天抢地;

朱 维 基 译 ﹃ 神 曲 ﹄ 封 面
(一)《神曲》题名的含义
《 神 曲 》 共 14,233 行 , 分 为 《 地 狱 》Hell 、 《 炼 狱 》 Purgatory 、 《 天 堂 》 Paradise 三 部 。 但 丁 原 题 为 《 喜



剧》。 中世纪时,人们把由平静开始而结局悲惨的作品称为 “悲剧”;把由纷乱和苦恼开始而结局喜悦的作品称 为“喜剧”。《神曲》以哀切、悲惨的地狱开始,而结局 的天堂是光明、愉快的,这正符合当时人们对喜剧的理解。 当时的正统语言是拉丁语,而长诗却是用“俗语”, 即意大利语写成的,力求通俗,符合大众需要。 后来薄伽丘为表示对《神曲》的赞赏和对但丁的崇敬, 给 它 加 上 定 语 “ 神 圣 的 ” ( 意 大 利 文 “ La Divina Commedia” ,英文“ Divine Comedy” ) 。 我国译为“神

在《新生》中,但丁采用中世纪文学 所惯常采用的寓意手法、梦幻形式, 把贝娅特丽丝写成上帝派来拯救他灵 魂的天使,使诗的意境带有明显的神 秘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