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群 量 化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微量 C 2 0.6 1.4 (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解析】 种群A、B、C是群落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群落。种 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捕食、营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4.3%。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3.0+15. 0+41.5=59.5百万千焦。 【答案】 D
6.(2011·徐州模拟)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 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 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示信息不能 获得三种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
5.(2011·盐城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 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 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解析】 此图中缺少太阳能、水分、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答案】 D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 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一、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了所有生命体系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结构1.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所有在同一区域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2. 生态系统层次结构从小到大,可以将生态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个体:指单个植物或动物。

(2)种群:指同一种类个体在某一区域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

(3)群落:指不同种类个体在某一区域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

(4)生态系统:指所有在同一区域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三、生态系统功能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指的是太阳能被植物吸收后,经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这个过程中,生物体所消耗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被转化为生物质。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体内外不断地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得营养,并将有机物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元素在土壤、水和大气中不断地循环。

3. 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内部结构和功能来适应新的环境;当受到破坏时,它可以通过自我修复来恢复原来的状态。

四、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 生态系统结构对功能的影响(1)群落多样性:群落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因为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食物网: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

当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受到破坏时,整个食物网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素等。

生物群落是相同或相似生态环境下生活在一起的生物种群的集
合体,可以分为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其中,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该群落的生态特征,动物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则反映了该群落的生态条件。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总体,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其中,大气层提供了空气和气候,水圈提供了水资源和生存环境,陆地则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地方。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体的生存条件,如气候、土壤、水、光照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竞争、共生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位、物种多样性、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等。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生态地位,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比例,食物链则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模型,营养循环则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 1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1)有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

(4)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6)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8)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拓展:①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型,数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型,有时也会出现倒金字塔型。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与能量流动中消耗能量的关系是营养级越低,消耗量越大。

(9)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0)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1)结合“碳循环”图解,简述碳循环的过程。

拓展: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

②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

③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④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⑤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1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的合成和分解的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汇报人:日期:•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类型目录•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未来展望生态系统概述01CATALOGUE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构成的自然单元。

它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因素等。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中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03生态系统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01生物部分:包括各种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

02非生物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因素,它们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如食物、水和空气等。

生态系统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来源,如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等。

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如碳循环、水循环等。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减缓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2CATALOGUE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产生有机物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生产者以生产者为食,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顶级捕食者。

消费者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返回环境中。

分解者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反映物种与环境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方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能流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能流与物种关系不同物种之间的能流关系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生态系统的类型03CATALOGUE定义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由树木和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

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通常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组成森林生态系统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它们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1.生态系统的概述(4)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5)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三种生物成分的比较(3)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1. 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

经过对热泉生态系统的研究,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起生命所处的环境相似。

热泉喷出的海水中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CO2来制造有机物。

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硫细菌是自养生物,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B. 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C.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D. 硫细菌与硝化细菌同化作用类型相同,都属于生产者[知识点]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说明硫细菌是该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它异养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

A、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故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而“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说明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B、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B正确;C、深海中几乎无光,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C正确;D、硫细菌与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D正确。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境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生态位、食物链、营养链等。

生物群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它们在生态位中互相协调,共同生存。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包括生物的营养需求、生活方式和生命周期等。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能量。

营养链是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能源流动、物质循环、生态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能源流动是生态系统内能量的传递和消耗,通过食物链实现。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转化和流动,包括水、氮、碳等元素的循环。

生态调节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包括控制害虫、防止土地沙漠化和防止自然灾害等。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关系,保护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防止生物种群的灭绝。

总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证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5.1生态系统的结构

5.1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教材P90 图5—3
CO2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2
无机物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A产者
动 物 摄
细 胞 呼 吸
能光
合合
成 作
作 用
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遗残 体枝
败 叶 、
细胞呼吸 消B费者
尸体、粪便
细胞呼吸
分解C 者
反馈矫正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思考:在P91图5-4和5-5中,若蝗虫消失,对生态系统分别有何影响?
3.食物链、食物网的功能:P91--92
提示: 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 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地位: 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但活动最活跃
消费者的类型
(1)初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食草动物(植食性动物) (2)次级消费者: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3)三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
• 最 无饲体大 机养。的 环的同生境,理态彼,系此动统之 物:间 园生没 中物有 的圈内 全在 部—联 动—系 物地和和球相植上互物全影也部响不生,是物不一及是个其一系生个统活有。的机的整
3.类型
3、生态系统类型?举例说明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

包括营捕 食 生活和寄 生 消费 生活的各 种 者 生物(如菟 丝子 ) 营腐生生 活 的微生物 及 分解 腐食性的 动 者 物 (如蚯蚓、 蜣螂 )
加快生态 系 统中的物 质 循环;有 利 异养 于植物的 传 型 粉和种子 的 传播 通过分解 作 用将生物 遗 体、排泄 物 异养 分解为无 机 型 物,供生 产 者重新利用
猫头鹰 食虫鸟

蜘蛛
青蛙
种。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捕食和竞争 。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2 种成分。未体 现出来的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
比较 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生物 同化 类型 地位 联系
非生 生产者和分解 为生物提供物质 物的 阳光、 热能、 者是联系生物 和能量,是生物 必备成 物质 空气、 水分、 群落和无机环 群落赖以生存和 分 和能 无机盐等 境的两大“桥 发展的基础 量 梁”, 生产者和 各级消费者以 主要是绿色 将无机物转化成 捕食关系建立 植物,也包 有机物; 将光能、 主要成 的食物链和食 生产 括化能自养 无机化学能转化 自养 分(基 物网是能量流 者 型 微 生 物 成有机化学能; 型 右) 动和物质循环 ( 如 硝 化 细 为消费者提供食 的渠道 菌) 物和栖息场所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乙丁)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
的变化
13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 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注意: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 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再次利用。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物。也包括小型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 动物如秃鹫等。
分解者
营养方式:
异养型



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
举例:
腐生细菌(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霉菌、木耳、蘑菇)、腐生动物( 屎壳郎、蚯蚓、白蚁、秃鹫、乌鸦…)
归类: 作用:
无机环境 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份: 地位:
物质——水 空气 无机盐 能量——阳光 热能 必备成份
2、生产者——能将最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 包括一些细菌等。
2
归类: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
举例:
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 青蛙占第几营养级?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4 、哪些动物占有两个以上营养 级?
竞争与捕食
5、猫头鹰与蛇存在着什么关系?
食物网特点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于______,终止于____________;中间有
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生产者
问题探究
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名称。除了生物外,还有哪些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香蒲、莲、睡莲、浮萍、金鱼藻等 硅藻、栅藻、蓝藻、团藻等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剑水蚤;鲢鱼等 水生昆虫,鳜鱼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由三个方面构成:营养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营养结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复杂的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又分为一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顶级肉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将动植物死体及排遗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它们又称为还原者。

从消费食物的角度看,它们也属于广义的消费者。

在营养结构中,生产者是系统中其他生物的营养来源,属第一营养级;作为一级消费者的植食动物属第二营养级,依此类推。

但实际上对具体物种进行营养分级只能是相对的。

例如一个杂食动物可能同时占若干营养级,微生物可能分解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死体和排遗物,所以通常也只笼统称为“次级”消费者而不再细分。

◆空间结构草原、森林、湖泊、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可区分出两个营养层次:上面的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层和下面的异养层。

自养层,其中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占优势,在水域中就是日光能透入的光亮层,在陆地上就是植被的株冠。

异养层,以动植物死体及排遗物的分解过程为主,在水域中就是无光带和水底的沉积带,在陆地上就是落叶层和土壤的上部。

自然生态系统还有另一种垂直分层,往往是以植物生活型为标准划分的。

森林生态系统尤其是带雨林,具有复杂的垂直分层结构,如乔木层、灌木层、草被层、地被层等。

而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分层结构就比较简单。

◆时间结构由于日光、温度和其他自然因素的昼夜周期变化,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生物成员的活动表现出昼夜的周期性。

例如有的动物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还有的在晨昏活动,这使生物群落的面貌在一昼夜中有明显改变。

同时,季节周期性也是大多数生物群落的特征。

一年四季,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夏季的食物网就与冬季的食物网明显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概念模型的建构
概念模型的建构
一、生态系统:
1、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
无机环境
所有生物 某种生物
生物圈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组成
不同种群 群落+环境
最大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
1、空间性: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群落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消费者提供食物和
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中 的物质循环;有 利于植物的传粉 和种子的传播
通过分解作用将 生物遗体、遗物 分解为无机物, 供生产者重新利 用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图中参与食物链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哪几种?
三级消费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某些细菌——自养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各种动物和寄生菌类——异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类
次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三级消费者: 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异养生物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 机物
思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3.“天敌”一方减少,被食者数量变动:短期内-增加
一段时间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相对稳定
4.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 视具体食物链确定。一般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考虑方向由 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011海南生物卷)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 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 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