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我是小助手那么:就要。
易:管理。
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操持得很周到。
戚:心中悲痛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一团体没有仁德,他怎样能实行礼呢?一团体没有仁德,他怎样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基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效果意义严重,就礼节仪式的普通状况而言,与其朴素,不如节省;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考考你的智慧1.孔子说实行礼、乐的基础是。
2.找出文中两句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改成陈说句。
3.孔子说的礼之本是什么?4.你是如何了解〝礼〞呢?你以为如今〝礼〞和孔子说的有没有什么区别?弘扬传统文明乘长风破万里浪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
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英勇。
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
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 "宗悫,你长大后预备怎样样?请说说你的志愿。
"宗悫应声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快乐,满意地赞许说: "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树立了功业。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笼统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鼓舞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二〕国学经典再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那么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我是小助手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篇: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老子》(节选)1、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4、道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变与不变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相反相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对立统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绝圣弃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国学经典再现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是小助手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徙:音xǐ,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1. “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
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
3.孔子忧的事情是。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二)国学经典再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年级上册语文国学诵读课件-浣溪沙|人教新课标
我想读: 迎春乐
秦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 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 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 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 作个蜂儿抱。
我想读: 课后收集秦观的作品读 一读。
浣溪沙 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提示:欣赏视频朗读,用笔划出朗读的节奏与 停顿,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
浣溪沙 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浣 溪 秦沙 观
配乐朗读
词句注释
①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②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 ④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⑤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⑥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⑦幽:意境悠远。 ⑧丝雨:细雨。 ⑨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⑩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品词意: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 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 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 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 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
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会背
我想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 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国学经典诵读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四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四_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是小助手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方:一定的地方。
约:约束。
这里指“约之以礼”。
讷:迟钝。
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考考你的智慧1.“方”的解释为。
2.我们要以来约束自己。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做呢?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在乎的也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失去约束,社会就会失去秩序,道德与法律,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结合实际,谈谈这两种力量对人类行为约束的侧重点。
弘扬传统文化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读书。
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让像以前一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呢?”王冕因此离开家,紧挨着一座寺庙住下来。
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住处,坐在庙内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依靠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都是土质的偶像,狰狞凶恶,很是可怕。
王冕是小孩子,却面不在乎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十分惊讶,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二)国学经典再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我是小助手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我是小助手愿:羡慕。
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
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我是小翻译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
不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
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
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
《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
’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考考你的智慧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2.“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弘扬传统文化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二)国学经典再现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上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花鸟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人墨客 在花鸟之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 通过仔细的观察,铸成了不朽的 名篇佳作。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让我们用心去观察花鸟, 一起享受花鸟之情吧。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多么美丽的语言呀!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 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 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 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 香气,太迷人了。
美丽的桂花树承载着作者儿时的梦!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经典(古人读书)
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濂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读 遍观群书。
书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 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
鹊桥相会,感人至深!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经典(仓颉造字)
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 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 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 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 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 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 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国学经典再现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我是小助手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
葛,葛伯,葛国的国君。
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
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
昆夷,也写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太王事獯(xun)鬻(yu):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
獯鬻又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赫斯:发怒的样子。
爰:语首助词,无义。
遏:止;徂:往,到。
笃:厚;祜:福。
衡行:即“横行”。
我是小翻译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孟子回答说:“有。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大国,周文王侍奉昆夷。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
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
《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宣王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
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北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南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一)第1则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唐】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北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第12则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单元:述而第七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全篇共38句。
第1课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第2课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第3课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
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4课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我是小助手
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徙:音xǐ,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
考考你的智慧
1. “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
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
3.孔子忧的事情是。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我是小助手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
藏,隐藏。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与:在一起的意思。
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
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藏着两个词,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是:()()
2. 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想到成语。
3.孔子领兵打仗会和什么样的人合作?
4.平日里你的老师是怎样教学的呢?学过这段之后你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
范缜——卖论取官我不为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
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
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
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
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
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
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
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
王融对范缜说: "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
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
"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 "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参考答案
(一)
1. zhì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二)
1.愤悱启发
2.举一反三
3. 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