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对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的分析经过对现场的考察及对招标文件、图纸的认真研究,本标段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如下:1、本标段共设置7处钢箱梁,进行钢箱梁的施工时需跨越道路、河道、铁路以及高压线,对钢梁的制作及架设施工要求很高,钢梁的制作、架设施工及顶推施工即是本标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又是本标段施工的重难点。
2、本标段共设置17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质量决定桥梁整体的施工质量,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即是本标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又是本标段施工的重难点。
3、本标段施工均在沈阳市主干道上进行,施工中需进行交通疏导,交通组织方案制定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是本标段的重难点。
4、本标段位于市区,且全部为桥梁工程,桥梁竣工后桥下人流量大,混凝土外观质量关乎整个工程形象,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作为本标段的重点。
5、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如何在即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是本标段的重难点。
2对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2.1钢箱梁制作、架设精度控制及架设安全防护措施2.1.1钢箱梁制作及架设精度控制措施本标段共设置7处钢箱梁:C6~C7跨规划路,跨径为40m;C17~C18跨规划路,跨径为50m;C23~C24跨新开河,跨径为50m;C26~C29跨连续钢箱梁跨铁路专用线和丁香大道路口,跨径为(43+75+43)m ;C35~C36跨珲北灌渠,跨径为40m;C36~C39跨连续钢箱梁跨元江街和大榆路,上部有220kv高压线,跨径为(30+74+30)m ;C53~C54跨规划路,华润橡树湾小区门口,跨径为40m。
本标段钢箱梁采用工厂制作。
吊车吊装,现场拼装。
①临时墩台上布置贝雷片支架,各制作段钢箱梁吊装就位。
②各制作段钢箱梁现场拼接。
③拆除临时墩及贝雷片支架。
1、钢箱梁制作精度控制措施(1)钢箱梁制作材料选用Q345qE、Q345qD钢;钢箱梁下料时要充分考虑平曲线、竖曲线、预拱度、横坡、纵坡等因素对构件尺寸的影响,实际尺寸以施工放样为准;下料时要考虑拼接焊缝错开要求引起板长的增减量。
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
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1.1测量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1、本工程各水准点、轴线引测点在各个工序(如:土方工程、市政管网工程等)交替穿插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测量放样精确度。
2、本工程道路路线曲折变化大,所以每根测量、标高控制桩的坐标、方位、角度定位复杂,测量放线计算量极大且要求计算、放样准确。
3、本工程道路施工高差有很大差别,高程传递工作非常繁琐、复杂。
4、施工测量的标高、轴线控制桩在土方工程施工时很容易被施工机械碾压移位。
5、本工程平面布置变化较多,施工测量较为复杂,应充分考虑长度、尺寸变化等的影响,减少累积误差。
1.2土石方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1、本工程相当部分路基标高低洼,如遇下雨季节天气路基就会遭雨水浸泡,扰动地基,使地基基础承载力下降,要做好低洼地段路基防水、排水工作。
2、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对土料级配、土质、含水率直接影响到土的压实度,所以对土料级配、土质、含水率要做好严格控制。
3、路堤填筑压实度要达到0.93以上,否则会造成沉陷等工程质量缺陷,所以对选用的道路压实功、机械类型、填筑铺土厚度、机械碾压速度和遍数要求严格。
1.3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重点、难点分析1、含水量的控制:在每天拌和前必须对集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加水量应按最佳含水量减去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定频率对混合料进行含水量进行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
2、压路机的行走速度:稳压阶段行走速度应控制在 1.5km/h,压实阶段的速度控制在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当粗粒含量很大时,即使压实度超过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已经密实。
道路施工关键工序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道路施工关键工序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一、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1、控制点的测设(1)准备工作勘察单位交接完GPS点和水准点后,沿主线两侧每400m埋设一个加密导线点,每200m埋设一个加密水准点。
选点时,按照通视条件必须良好的标准进行选点,由于目前使用测量仪器为短波红外线仪器,所以,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所选点最好与高压线保持距离,不能与之太近。
埋点所用材料为钢筋头和C50混凝土或者在就近地方选择已有稳固位置,埋设点位时在所选点处挖60cm深、30cm见方的坑,在坑底铺设10cm碎石,然后浇注C50混凝土,浇注与地面相平,插入钢筋头,钢筋头露出平面3cm,并且钢筋头插入深度为40cm,露出的钢筋头用钢锯锯出十字丝。
(2)导线测量勘察院交接完GPS点后,利用GPS点和加密点做附合导线,每条导线边长为400m。
根据城市道路勘测规范,导线测量工作严格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程序进行,利用索佳全站仪SET2130R进行测量。
使用测回法,每个测站进行2个测回的测量。
在进行水平角度测量时,半测回归零差为12〞,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2C)较差为18〞,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为12〞。
(3)水准测量水准测量使用Leica NA2仪器,水准尺使用红黑面木尺。
水准测量采用四等附合水准测量方式进行,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进行水准仪的i角检测,i角不得大于20〞,否则,仪器必须送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和校核,水准测量的精度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误差规范: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
四等水准测量使用往返测量,读数顺序为后-后-前-前。
视线长度要求在100m左右,前后视较差不能大于5m,前后视累计差不大于10m,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3mm,黑红面高差较差不大于5mm。
控制点测量完毕后,上报监理测量工程师双方同时进行控制点复测,复测合格后经监理测量工程师审批,方能使用。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及工艺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及工艺一、路基施工1、填方路基1)一般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1.75。
最高填方高度约为4.64m,填方路基的坡脚外设置1m 宽碎落台,外接排水沟。
现状坡面较陡时不宜放坡,采用挡土墙支护的形式进行路基填方。
2)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切坡所得质地良好的砂质黏性土或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或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
3)地面横坡缓于1:5 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植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缓于1:5~1:2.5 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
4)地面横坡陡于1:2.5 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当抗滑稳定系数小于规范要求的规定值时,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5.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6)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2、挖方路基1)现状山体皆为人工开挖修建深葵路遗留的边坡,坡度较陡,坡面裸露。
开挖后经少许植被恢复,有次生乔灌木,目前部分边坡已放坡,部分路段边坡较为裸露。
2)本次改造工程为避免深挖高填,减少对现有山体自然环境的破坏,已将线位向南偏移,避免开挖北侧现状山体,道路北侧新开挖边坡按照1:0.7 的坡率放坡,道路南侧采用1:1.5 的坡率放坡,放坡后采用相关工法进行支护;本次设计除了对新开挖边坡治理外,沿线针对《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深葵公路核龙线K20+200~K24+900 段两侧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4 年7 月)》指出的欠稳定边坡进行治理。
3、路基填挖交界处理1)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区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除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
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重难点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第一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二、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横向裂缝1、表现形式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2、产生原因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4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3、预防措施1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2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冷接缝..如不能避免;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缝壁涂刷0.3~0.6kg /m 的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3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cm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4半刚性基层所用的水泥宜为质量稳定旋转窑生产;水泥剂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并且水泥与其他混合料要充分拌和;使之均匀..路用水泥应该按照要求频率到相关部门进行试验检测..5桥涵回填部位应选择透水性及材质良好的砂砾等材料;并按照要求填筑充分碾压;沉降严重地段;应先进行软土基处理;并合理组织施工;以减少回填部位的不均匀沉降..1、表现形式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2、产生原因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2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3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4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开裂..5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3、预防措施1使用合格材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填筑..2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照填土厚度要求逐级进行台阶处理并充分碾压..3路基施工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4面层施工尽可能采用全幅摊铺;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件;可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确保混合料热接;分幅摊铺时;上、下面层施工缝应该至少错开15era以上..如果产生冷接缝;应按照本文3.1.3中的2、3措施进行冷接缝处理..1、表现形式裂缝纵横交错;缝宽在lmm以上;缝间距离在40mm以下;裂缝面积在lm 以上..2、产生原因1纵横裂缝出现后;继续扩展;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经过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2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存储时间过长;沥青本身老化;导致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裂缝..3沥青的性能差;尤其是低温抗变形能力过低..4路面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差;从而形成网状裂缝..5沥青层的厚度不足;水分侵入..导致层间结合较差;加速了网状裂缝的形成..6沥青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151后裂缝逐步扩展;缝间距变小..3、预防措施1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并按照要求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2沥青面层摊铺前;认真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及时清除泥灰等杂物;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承层稳定;并喷洒0.7—1.1l/m 的透层油;必要时可以按照要求洒石屑或砂;保证层间结合..3沥青各层要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的积水..4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该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和路面总体强度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荷载的要求..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状裂缝程度..四反射裂缝1、表现形式基层产生裂缝以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逐渐反射到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基层裂缝形式基本一致..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盖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下承层..2、产生原因1在已经开裂的旧沥青、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由于温度的变化降低;老路面的裂缝继续拉开;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缝处断开..2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3新铺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从而产生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3、预防措施1在旧有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最好先铣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减少反射裂缝..2适当控制基层材料中粉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3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合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并且碾压充分;保证基层强度;同时要加强对已完基层的养生;要尽早铺筑上层;或进行封层;以减少干缩缝..三、裂缝的处理措施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 5mm的石屑..第二节、路基回填土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1、超厚回填病害现象及原因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槽填平..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2、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②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二、倾斜堰压1、病害现象及原因由于在填筑段内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填筑高度不一;使填筑段内随高随低;碾轮爬坡碾压..结果使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能越大..2、预防措施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路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度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l米..三、挟带大块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2、预防措施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颗粒过大>10cm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要剔除;对大于l0cm的硬土块必须打碎..四、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在有机物腐烂后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2、预防措施①路基填土段;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清除干净..②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五、带水回填1、病害现象及原因此病害多发生在沟槽回填土中;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即造成填土下陷;危及路面安全..2、预防措施①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②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后;再停止降水;③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六、不按段落分层夯实1、病害现象及原因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层厚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搭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2、预防措施①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l米;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②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围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第三节、路肩、边坡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肩、边坡松软1、病害现象及原因路肩和边坡碾压不到位或者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或者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2、预防措施①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肩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②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散料;其边坡应预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度;一般应大于1:2;③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④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⑤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200mm;⑥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⑦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二、边坡过陡1、病害现象及原因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即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度;即土质边坡小于1:1.5..2、预防措施①要按照设计边坡坡度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1:1.5..②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于1:1.5时;要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三、路肩积水1、病害现象及原因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或者虽已碾压但未经修整;形成横向反坡..结果造成路面边缘部位积水;积水下渗后使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2、预防措施①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90%;横坡偏差不大于±1%..②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③为防止路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顺纵向汇集一处通过边坡沟渠排至路外..第四节、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面平整度差1、路面平整度差现象及原因①由于底层平整度差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②摊铺方法不当;使沥青层虚实不一致;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③料底清除不净;在摊铺的沥青层形成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2、预防措施①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对分层填筑的底层各层均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提高控制标准..②面层的摊铺最好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楼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型;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③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卸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作它用..二、施工接缝明显1、病害现象及原因①接缝歪斜不顺直..在后铺筑沥青层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②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材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③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后施工路幅的松铺系数未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2、预防措施①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②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③纵缝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5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五、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工程重难点分析1、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较多,作业面分散,给现场安全、环境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本工程沟槽沿线长,又给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2、本工程与第三方交叉作业、施工场地重叠、并且存在立体交叉施工,不仅影响施工正常进行,而且给安全施工带来隐患。
3、机械作业死角比较多。
如管线交叉处、新旧管线连接处、边角处、靠近建筑物及各类井室周围等部位,给机械开挖作业、摊铺机摊铺作业、压路机碾压作业等,带来很大难度。
4、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是施工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地下障碍物,不仅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给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带来隐患。
5、树木反季节栽植,因为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所以无论苗木运输、栽植及养护,均需要比正常栽植多投入人力物力,不仅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也增加施工成本。
6、施工中遇到地下水,不仅增加费用,而且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难度。
二、工程重难点的对策1、根据分部、分项工程较多,作业面分散等特点,在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中,应按计划、合理有秩序的分期、分段施工。
沟槽施工,应按规定做好防护。
沟槽两侧应设警示绳、警示牌、护栏等防护设施,避免行人、车辆坠落沟槽内。
2、针对与第三方交叉作业、施工场地重叠现象,在施工前,向业主及工程监理提交施工顺序及分段施工计划,并积极配合业主清理现场施工障碍,做到边施工、边清理障碍。
与各施工方共用一个场地,应主动与相关方进行协调,共同制定公共场地的使用方案,达到共识后,应按既定方案,集中施工力量快速施工,在保证顺利施工的前提下,为第三方创造施工便利条件。
3、对于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的死角,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交底时,详细的阐述施工方法;施工队应根据需要,提前做好人力及小型机具准备,以便于及时安排人力或小型机具配合机械作业。
4、在开工前认真组织勘察现场,了解施工范围的地上、地下障碍情况。
第八章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第八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园林绿化施工关键技术和措施我单位进场后主要是种植土填土及整理土方,项目部将严格按照绿化用地的要求进行土方整理和弃置余方.绿化用地经过自检后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土地的平整、翻耕(1)换种植土。
关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结合种植要求更换种植土,均厚30CM。
换土后压实,使密度达80﹪以上,以免应沉降产生坑洼和高低不平。
(2)整形、施基肥及翻耕。
结合观赏和实际要求进行绿地造型。
草地平整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整成龟背形,斜坡形。
陡度为205-3﹪,边缘低于路面或道牙3-5CM,表面平整无坑洼;花坛地面高出所在地面5—10CM.平整后撒施基肥,基肥由堆沤蘑菇肥、堆沤木屑,加3﹪过磷酸钙和4﹪尿素混合堆沤而成,而量控制在10KM/M2左右,施肥后进行一次约30CM深的耕翻,使肥与土充分混合,做到肥土相融,从而提高土壤养分,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3)场地地形、耕翻完毕后经甲方代表和监理人员验收签字可进行下道工序.2、绿化种植在种植之前,请甲方和监理人员到苗木场确定苗木,并在苗木运到工地时经甲方和监理人员复核确认后,进行栽植,具体苗木规格,数量见绿化苗木表。
绿化种植由先种大规格苗木,后种小规格。
由高到矮的顺序。
先种植大树,然后依次栽植乔木植物、造型灌木、地被植物、草皮。
并在种植过程中,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苗木损坏量,提高苗木存活率,降低施工成本.(1)大树种植①点放样。
采用方格网络,按照设计图纸定出每株大树的种植位置.打桩并标明树种,坑径。
②种植穴。
以所定桩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
坑径比土球大16—20CM,坑的深度比土球高度深10-20CM.种植穴规格参照表1(树木树穴规格表一)。
挖穴时小心施工,发现电线,管线时必须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挖穴时,清除瓦砾垃圾,换种植土,并根据土质情况和植物生长特点施放基肥,基肥必须与泥土充分搅拌,施肥量参照表2(树木基肥使用量表)③大树挖掘、包装、吊运。
公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
第六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施工方法中,着重说明施工组织方式,主要施工步骤、施工环节、重点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检测点的控制.对单项工程每道工序具体的施工工艺的操作流程,材质规定,质量评定,各种试验检测等。
有关施工、技术、质量规范中有详细的明确规定。
在施工中,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遵循设计意图,照图按规范作业,并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审批后实施.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工艺一、挖方路基施工技术、工艺根据运距不同分别采用推土机开挖、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人工整平、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案.2、主要施工方法1)、现场踏勘对现场的构筑物、高压线路、地下管线等情况进行探查,并根据地理位置、挖方的大小合理确定开挖的方法、出土的路线、弃土的位置。
2)、施工测量路基开工前要做好路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工作.施工测量的精度要符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2.1中线测量。
根据道路设计坐标,用全站仪全面恢复道路的中桩,对路线的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止点,用钢钉固定。
如发现各桩点与实际不相符,及时查明原因,并马上报监理工程师。
2。
2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核及临时水准点布置。
复核甲方提供的导线点及水准点,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沿线布测临时水准点,其精度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3路基放样定位。
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即进行复测。
并根据图纸的位置测放路基用地桩等的桩线,在距路中心的距离设控制桩,标明挖方与有关部门联系,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垃圾、砍伐树木及挖除树根。
3)、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物,将清出的杂物运到指定地点。
4)、开挖前先在路基顶设置临时施工截水沟,避免雨天地面水及地下水冲刷边坡引起坍方。
5)、先按照挖方的大小确定开挖方法,开挖时采用挖掘机按设计坡度有次序地自上往下挖掘,开挖边坡挖方路基根据现场土质的有关数据,确定土质类型,并结合实地情况和以往经验来确定挖方边坡坡率,土质边坡一般为1:1。
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重难点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第一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
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横向裂缝1、表现形式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2、产生原因(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
(4)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3、预防措施(1)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
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合理组织施工。
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冷接缝。
如不能避免,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缝壁涂刷0.3~0.6kg/m 的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
(3)充分压实横向接缝。
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cm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隐蔽工程验收与技术复核(1)对具备覆盖、掩盖的部位的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在自检、互检、交接检以及专业人员的检查合格的前提下,提前通知监理人员组织进行验收,未经监理复核审定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并应及时办理检查记录,签字齐全。
(2)对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项目,还应穿插由各方参加的见证检测并在子分部工程验收前进行实体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部位、按工序进行技术复核,未经检查验收的分项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4)工程竣工前,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初验,严格执行建设部关于建筑竣工验收五条标准(工程项目按设计、规范要求全部完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数据准确有效;场地全部清理完毕,质量保证和技术资料齐全,符合标准。
)确认达到竣工要求后,进行正式的竣工验收。
二本工程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实施重点、难点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环境等,本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项目实施重点、难点有如下方面:1.车管所外边线不规则多边形定位测量放线技术;2.基坑防塌技术;3.地下室底板、桩承台、集水井、电梯井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4.预拌砂浆及高强高性能预拌混凝土应用及其技术质量控制措施;5.外墙面、门窗、厨卫间、屋面等防水细部处理和装修面层空鼓、裂缝、脱层等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技术;6.冬季、高温、雷雨季节性施工措施;7.基础施工阶段现场狭小安全施工防护技术及现场环境变形监测技术措施;8.现场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措施和突发情况下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是本工程重点。
三、工程施工重点、难点、特殊部位处理方法及措施1、不规则多边形定位测量放线技术本工程地下室及多层商业楼外边线设计为不规则多边形,其轴线定位放线施工较为复杂,施工测量难度较大,精度要求高。
我公司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按照设计院标注好的地下室轴线定位图进行测放。
测量人员在施工放样前应认真熟悉图纸,仔细核算测设数据,组织好人员和测量设备,设计好工作程序。
室外道路及管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室外道路及管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在进行土石方工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施工现场的边界和施工区域,确保施工范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清理施工现场,包括清除杂物、草木、石头等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以及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
4.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土石方开挖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确定土石方开挖的起点和终点,并进行标识。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土石方开挖的深度和宽度,并进行测量和标记。
3.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石方开挖,注意安全和质量控制。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土石方的运输和堆放,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三、土石方填筑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确定土石方填筑的起点和终点,并进行标识。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土石方填筑的高度和宽度,并进行测量和标记。
3.使用推土机等设备进行土石方填筑,注意安全和质量控制。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土石方的压实和养护,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土石方工程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土石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对土石方开挖和填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土石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在进行土、石方工程前,必须提前准备好所需机具,包括水准仪、经纬仪、水泵、挖掘机、翻斗车、装载机、手推车、钢卷尺、镐、锹、撬棍、大锤、手锤、钎子、木板、木桩、小白线和水桶等,以确保施工连续性。
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前,需认真熟悉图纸,了解各种管道分布情况,掌握设计要求,并清除管道施工区域内的地上障碍物。
同时,需要摸清地下是否有高、低压电线、电缆、水道及其他管道,并明确位置,认真妥善处理好。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道路、车棚:用机械拆除砼路面及侧缘石,人工配合清运;(1)、测量工程施工:1)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测量控制点,精心组织测量工作,编制测量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控制点的加密,按规范规定埋设标桩,标桩要求醒目,要加强对标桩的保护,防止破坏。
2)测量使用的仪器、钢尺、标尺等必须经专检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钢尺要贴上专检部门标签),整个施工过程采用一把钢尺制。
3)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复检闭合制,现场测设的标志与测量书面资料要一致。
(2)土方挖、运: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挖老路基层、砖块等建筑垃圾、杂质土地,人工配合清理。
可用反铲挖掘机一次性开挖至距设计标高处,在接近基底30cm范围内,由人工辅助开挖修坡、修底。
在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除余土。
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合挖装运土运至弃土场。
(3)小区楼间主路及次路的施工:3.1石灰土处理路基石灰采用袋装石灰粉。
石灰土在使用前须充分粉化,现场翻拌,均匀摊铺。
摊铺时持线找平,用12~15t碾碾压,强度及平整度满足要求。
素土、白灰拌合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标准,拌好的灰土色泽均匀一致。
碾压时用6~8t碾初压一遍,挂线找补后,再用12~15t碾压实到相对密实度达到95%(重型击实)。
对检查井四周不易压实的部位由人工夯实达到密实度,灰土层成活后围挡,洒水养护。
3.2水泥碎石混砾合料混合料运至现场后,先通过小范围的试铺确定虚厚,误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分三层施作,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施工前对材料供应厂进行资审,报监理部门审查,材料到现场后及时对其质量检查、试验。
摊铺后用8t碾初压后以5×5m方格网检查找补。
初压后洒水,上12t重碾压实至相对密实度95%(重型击实),表面轮迹深不超过5mm。
接茬处采用立茬、毛茬,洒水湿润后碾压。
各检查井在混合料层施工前将井筒升至该层顶面高程,井筒周围1m范围内,每层碾压后应将混合料挖出,掺3%425#水泥拌合回填、夯实。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广告牌)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广告牌)1、安装前应核对进厂构件的连接材料,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设计文件,并对柱脚预埋锚栓位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和校正。
(1)钢管柱就位后应设置临时支撑或缆风绳固定,且柱底要填加钢楔,钢柱位置要准确,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柱高的1/1000,校正完毕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的安装。
(2)钢管柱外包,内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的安装。
(3上部结构宜在地面组装后整体吊装,也可采用单件拼装,面板及其结构宜在地面组成单元后整体吊装,整体吊装时必须在构件节点处起吊,并进行吊装验算。
(4)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产生永久变形,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高空坠落,六级以上大风不得施工安装。
(5)法兰盘连接节点处,法兰板的接触面的贴合面不得小于70%,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得大于Imm,可采用3mm塞尺检查。
(6)普通螺栓必须采用双螺帽或弹簧片防止松动,拧紧螺栓后。
螺栓杆外露长度2-3丝扣,整体结构安装完毕后,所有螺栓必须检查拧紧度。
(7)构件必须在工地进行制孔、组装,焊接时,螺栓孑睡应采用气割扩孔。
(8湎板与龙骨之间采用拉柳钉连接时,规格不得小于①5,采用自攻钉时,规格不小于M6,面板中部最大钉间距为15Omm,四周最大钉距100mm。
2、吊装定位广告牌的立柱和上部结构在工厂制成后,运往现场进行整体对接。
在地面形成的整体广告牌,可用两台吊车从顶、底两个吊位进行整体起吊安装,在广告吊装就位后,用两台经纬仪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纠斜、定位。
每个方向的垂直度宜控制在h∕2000(h为广告牌高度)以内,且小于20mm o螺栓定位紧固后,宜在适当时机,浇筑素混凝土密封,以防螺栓外露锈蚀。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钢结构安装的工艺流程为:构件运输到位T设备调试就位T钢柱吊装T校正并临时固定T柱最后固定T面板骨架吊装T就位临时固定一面板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钢结构安装前应按构件明细表核对构件的材质、规格及外观质量,查验零部件的技术文件(合格证、试验、测试报告以及设计文件、设计要求、结构试验结果的文件\ 所有构件,必须经过质量和数量检查,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办理验收、签字手续后,方可进行安装。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工程测量根据本工程线形长、精度、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需做到以下几点:1、工程现场交验桩由技术负责人会同业主、监量、规划施工等单位及人员现场交验桩,每交一处应及时加固、保护,做好引桩工作及记录有关的地形地貌及数据,妥善保护交接的坐标闭合控制点,水准闭合控制点等数据成果资料。
2、设置临时水准点本工程需增设临时水准点,将高程引至道路红线外侧,并将其设置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设置的临时水准点必须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并采取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校核,布控网拟定在100米以内,临时水准点闭合应符合有关规范的标准。
二、路基土方根据图纸设计有二处支道,且无平曲线及竖曲线,道路为直线形,可分段施工。
1、本工程挖土方量和回填方量较大,回填应分层回填土方,分层回填厚度不超过20~25cm,填方不得使用腐植土、耕作土、及垃圾土等。
2、挖方工程的土方全部采用机械挖运,分段实施,按照测定工程量事先确定弃土场地,线路及机械运转线路,留足下道工序施工用土,不得超挖、超运,也可配合填方地段挖、运、填同时进行,及时做好排水、清淤工作,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3、合理配置施工机械,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土方机械配置1m3反铲挖掘机二~三台,120kw推土机二台,12T三轮压路机或12T震动式压路机二台,2m3装载机壹台,10T自卸汽车捌辆。
三、排水管道铺设及窨井砌筑1、本工程排水管设计口径较大,埋置较深,需加快施工进度,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基浸泡,沟槽开挖时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由于机械不可能准确的将槽底,按规定高程整平,故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上保留10~20cm左右的土层,在人工清底时挖至设计标高。
2、管道铺设及管基采用平基法铺设,施工顺序:验槽→支平基模板→浇平基砼(设计用砂、石垫层时应保证其垫层的密实、平整)→下管→安管→支管座模板→浇管座砼(用砂石时同前)→抹带接口→养护。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案1、施工难点(1)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必须在施工中采取切实措施,尽力降低噪音,加强环保,并做好协调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居民的作息干扰,确保文明施工。
(2)本工程施工场地较为狭小,且距原有建筑较近,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必须进行护坡,以便合理进行现场平面布局和防止危及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3)由于本工程处地较特殊,防火、安全保卫和治安综合治理相当重要,必须制定严格的保障措施,以确保作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2、解决方案(1)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学生的干扰,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环保: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部主管生产副经理任组长,负责组织做好工地环保工作;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任副组长,负责环保技术措施的制定、交底工作;现场设环保监督员,负责施工现场日常环保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噪音控制措施:为了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除了采用商品砼、机械设备用隔音棚处理外,还将采取以下措施:①现场配置一台电子噪音分贝测试仪,随时控制和调整噪音源的工作时间,关停或减少部分非主要生产设备。
②采用低噪振捣棒。
③随结构施工的楼层,在脚手架内侧加设一层包装成片状的吸声棉。
④严格遵守市建委夜间施工作业时间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早7∶00至晚22∶00施工。
⑤现场木工棚、搅拌站、大型机械吸音棚采用吸音材料进行封闭降噪处理。
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早晚施工不大声暄哗,建筑物资轻拿轻放,不从上往下扔东西,并做好施工中的计划调控。
⑦装修期间,块材等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定尺定料,减少现场切割。
⑧夜间照明用的镝灯和碘钨灯采取低照,并且在建筑物四周搭设脚手架,沿全高满挂密目安全网,形成遮光带,以最大限度减少夜间光污染。
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重难点解决方案范本
道路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重难点解决方案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本文将介绍道路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和工艺,并提出实施工程项目的重难点解决方案。
一、关键施工技术1.1 基层处理技术道路工程的基层处理技术是道路工程中的首要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路基夯实、基层处理等工作,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其中,路基夯实是关键的一环,其施工技术较为复杂,需要掌握夯实深度、夯实次数、幅宽、附加压实等关键点。
此外,基层处理工艺也需要掌握,如基层碎石的配合比、压实度、厚度等技术,以确保基层平整、夯实牢固。
1.2 路面铺装技术道路工程中的路面铺装技术也是关键的一环,涉及到路面铺装材料的选择和铺装技术的掌握。
其中,铺装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路段的使用情况、交通流量、气候环境等。
而铺装技术的掌握则需要考虑到沥青摊铺机的使用、面层厚度管理、道路中央线的设置等关键技术。
1.3 排水技术在道路工程中,排水技术是防止路面积水的关键技术。
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道路上的雨水、地下水和路面污水等,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和畅通。
排水技术需要关注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其中,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降雨强度、年降水量、地形地貌等因素,以确定排水系统的参数。
而施工方面需要掌握排水沟的开挖和设置、排水管的敷设和接口处理、排水口与溢流口的设置和调节等关键技术。
二、关键工艺2.1 路基基层处理工艺在进行路基基层处理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路基夯实工艺:路基夯实的深度和次数需要得到控制,以达到理想的夯实效果。
•优质材料选择:需要选择优质的碎石和填料,保证基层的质量和厚度。
•基层粗碎石层:在粗碎石层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基层排水性能良好,并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
2.2 路面铺装工艺进行路面铺装时,需要掌握以下工艺:•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工艺: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控制能够保证铺装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第一节、工程测量1、将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引测到施工作业面上,为模板安装、墙体的砌筑和预埋安装提供依据。
2、本工程施工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即首先建立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后依主轴线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线。
3、由项目部组建的专门测量小组,会同甲方、监理对现场水准点、轴线、标高、引测孔的布置详细的复核移签证记录,确定测量准确有效,以便整个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测量的准备1、测量仪器及工具,详见【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2、测量人员组织将测量组分为操作小组与复核小组,组织机构分开独立操作,每次复核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同时做好工程资料交接手续。
二、轴线定位与平面控制根据总平面图中坐标定出轴线平面控制网,设置各轴线控制点,将其设置于基坑上面,并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同时引测至周围永久性的建筑物或围墙上,以便复核.将轴线控制点引测到底板预埋件上,十字交叉点作为向上引测的依据,首层施工完毕后,根据结构变化情况重设轴线控制网,引测孔几何尺寸为150×150mm,并用铅直仪进行轴线控制点引测。
在施工控制中,将铅垂仪架设在轴线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在结构板面上预留的对应洞孔盖上200×200×3mm厚的玻璃板之后,使激光器起辉放光,光斑显示在玻璃板上的白纸上。
为了保证轴线控制点的准确性,在每次施测之前必须检查铅垂仪,使其激光点和“+”字丝中心点重合。
另外,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轴产生的误差,需绕竖轴转动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90°、180°、270°四个位置上,观察光斑变动位置,并作标记,若有变动,其变动的位置成+字的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仪正中点,重复此方法投出其余几点,检查各激光投置点,确认无误后方可弹出墨线,作为放线依据。
三、建筑标高与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网的测设)(1)按照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要求,根据甲方提供的已知标高水准点绝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引测到场地内,并按规范要求,埋设四个基本水准点,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稳定层混合料基层1、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现象:混合料的“水灰比”及含水量变化大,其偏差常超出允许范围。
混合料的色泽不一,含水量多变。
在现场碾压2~3遍后,出现表面粗糙,石料露骨或过分光滑。
现场取样的试件强度离散大。
原因分析:采石厂供应的碎石级配不准确,料源不稳定;料堆不同部位的碎石由于离析而粗细分布不均、影响了配比、外观及强度。
拌和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含水量变化对重量影响未正确估算;计量系统不准确或仅凭经验按体积比放料,甚至连续进料和出料,使混合料配合比波动。
混合料放到堆场时,由于落差太高造成离析;出厂又末翻拌,加剧了配合比变化。
现场摊铺时,由于人工或机械原因造成粗细分离。
预防措施:骨料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规定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检,符合要求后使用。
混合料拌和场,必须配备计量斗,对各种原材料按规定的重量比计量;要求不高时也可按材料松容重折算成体积比,进行计量控制。
每种原材料的数量应控制在其使用量的±5%误差范围内。
当含水量变化时,要随时调整计量,或调整体积比保证进料比准确。
混合料拌制时,拌和机应具备联锁装置,即进料门和出料门不能同时开启,以防连续出料,造成配合比失控。
堆场混合料有离析时,在出厂前必须用装载机(铲车)进行翻堆,使堆料上下翻拌均匀。
装车时铲斗不要过高,以免混合料离析。
加强混合料配比抽检,凡超出质量标准范围,必须重新拌制,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出场。
治理方法:发现现场的混合料粗细料分离,应在现场重新翻拌均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局部范围出现露骨、或过分光滑,可局部翻松10cm厚度以上,撒入预拌好的混合料,拌匀后,再重新碾压。
掺加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2、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现象:送至工地的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忽高忽低,无法正常摊铺、碾压,给施工时的放样,松铺系数的确定,摊铺、碾压带来困难,影响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的有效控制。
原因分析:混合料拌制时,加水过多。
混合料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合料过干。
混合料出厂时,未经翻堆而造成含水量不均匀。
预防措施: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应控制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上浮2~5%的范围内,根据天气清况(气温、晴雨)取值。
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间(如24h),若遇雨,料堆应有遮盖物,并停止生产。
治理方法:出厂的混合料,应随气候和季节,以及摊铺方式(机铺或人工摊铺)控制含水量。
气温高、摊铺速度慢、含水量可取偏高值。
混合料料堆出厂前,必须进行翻堆,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表里一致、色泽均匀。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摊铺前若发现含水量低于允许碾压含水量范围时,在现场路床外将混合料加水复拌,或者退至供料单位重新拌和后再用,但必须在两天内。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若含水量偏大,应在天气晴好时方能摊铺,以利蒸发,但不应超过两天。
3、混合料离析现象: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匀,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
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病害。
原因分析:混合料拌和时含水率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混合料机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充分拌匀。
混合料直接用铲车翻拌。
拌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皮带运输机高度高,送出来的混合料落入料堆时发生离析,大粒径骨料滚至底部和两侧,偏细料集于中间,而出厂时又未进行翻堆。
混合料未按规定配比进行拌和或者石料级配不好。
预防措施:混合料在拌和时应控制好含水量,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拌和时间应不小于3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皮带运输机高度应小于3m。
以减少离析。
控制好石料的级配,若级配稍有偏差,应通过试验进行调整。
治理方法:出场前发现混合料离析,应采用铲车翻堆将混合料拌匀后再出场。
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的离析,则应通过增加细料或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
进人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
4、混合料摊铺时离析现象:用机械摊铺后,机械两侧骨料明显偏多,压实后,表面呈现带状露骨现象。
人工摊铺后,混合料局部离析,粗细料局部集中。
原因分析:出场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
机械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水泥集中在中间。
摊铺宽度愈宽,混合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明显。
人工摊铺时,摊铺工具使用不当,如用钉耙等,使粗细料集中于表面,细料沉于下部,形成离析。
预防措施:进混合料前,应先对供料单位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实地考查,并对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工艺进行试拌、复验,保证出厂混合料均匀,含水量合适。
机械摊铺时,分料器内始终充满混合料,以保证分料器转动时混合料均匀搅动。
根据机械的机型以及配合比中细料的多少,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的最大宽度,一般应控制在机器最大摊铺宽度的2/3。
摊铺速度不大于4m/min。
非机铺时进入现场的混合料应按摊铺厚度来估算卸料堆放距离。
卸车时宜采用拖卸,即车边走边卸,以减少翻卸造成离析。
严禁使用钉耙摊铺混合料和铁锹高抛混合料。
治理方法:机摊完毕后,先初压一遍,基层表面局部出现离析,露骨松散时,应及时扫嵌事前拌和混合料。
扫嵌后,应适当洒水并及时碾压。
基层表面出现小范围细料集中,应及时进行翻挖,挖深10cm以上。
洒上适量的碎石,洒水、拌匀、摊子、碾压,并于周边接顺。
离析严重,涉及范围大,应挖除、重铺。
5、基层压实度不足现象: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低。
开挖样洞可看到骨料松散、不密实。
原因分析: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
碾压厚度过厚,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
下卧层软弱,或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无法充份压实。
混合料配合比不准,石料偏少、偏细。
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及使用的原材料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配比及材料有较大差异。
(二)、沥青砼路面面层1、松散现象: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
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原因分析: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人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和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
预防措施: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
治理方法:将松散的面层清除,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如涉及基层,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
2、与收水井、检查并衔接不顺现象:收水井、检查井盖框标高比路面高或低,汽车通过时有跳车或抖动现象,行车不舒适,路面容易损坏。
原因分析:施工放样不仔细,收水井、检查井盖框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衔接木齐平。
收水井、检查并基础下沉。
收水井、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逐渐沉陷。
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预防措施: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标高要准确,收水井、检查并中所在位置的标高与道路纵向标高、横坡相协调,避免出现高差。
治理方法:当收水井、检查并高出路面时,可吊移盖框,降低井壁至合适标高后,再放上盖框,并处理好周边缝隙。
3、施工接缝明显现象:接缝歪斜不顺直;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
原因分析:在后铺筑沥青层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
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料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
后施工路幅的松铺系数本掌握好,偏大或偏小。
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防治措施:纵横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
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
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4、压实度不足现象: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
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
原因分析:碾压速度本掌握好,碾压方法有误。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虽经反复碾压,但面层整体性不好,仍呈半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须慢而均匀。
碾压速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160C一180C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相,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
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的粘度提高,不易压实。
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ID C或雨季施工。
治理方法:压实度不足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害,一般应予铣削后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