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学
1.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秦汉三国时期我国第一部推拿医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方》,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首先总结了“膏摩疗法”;东晋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首次系统总结了八首膏摩的方、药、证、法和摩膏的制作方法;唐朝首设按摩专科;四明陈氏著《保婴神术·按摩经》即《小儿按摩经》是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清代《医宗金鉴》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并对手法的定义、操作、功用均有明确的解释。
2.推拿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手持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为推拿手法。
3.推拿手法的六大类形式:①摆动类手法②按拿类手法③摩揉类手法④振动类手法⑤叩击类手法⑥关节运动类手法
4.推拿手法命名的依据:①依据手法动作的基本形式命名②依据手法动作形式及其着力部位命名③依据所用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命名④依据受术者的体位和施术部位、作用方向及所用手法命名⑤依据手法动作类型及其施术部位命名
5.推拿手法分类:⑴以手法动作结构的简繁分类:①单式手法②复合手法③复式手法
⑵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①主治手法②辅助手法
⑶依手法的作用部位分类:①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②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
6.手法作用的中医学原理:①平衡阴阳②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的功能③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
7.手法的补泻:①轻重补泻②方向补泻③频率补泻④时间补泻
8.推拿流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定地域内流传、盛行。
②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其擅长的主治范围。
③每一种推拿流派各有一种或几种特长手法,或称之为“主治手法”或“流派手法”,并有几种或几十种辅助手法及一套独特的功法,作为医者的专业训练基础与对患者的辅助医疗手段。
9.推拿介质:在推拿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受术部位先涂搽某种液体状或膏体状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以配合手法治疗。
这种涂搽在治疗局部并配合手法操作的药物制剂称为推拿介质。
10.常用推拿介质:①滑石粉②冬青膏③按摩乳④麻油⑤姜汁⑥薄荷水
11.单式手法:以单一动作成分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手法为单式手法,又称推拿基本手法
12.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①持久②有力③均匀④柔和⑤深透
13.摆动类手法:术手以其着力点在治疗部位上作垂直固定支撑的条件下,在动作的起始位的两侧做来回往复周期性摆动的一类手法,总称为摆动类手法
14.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中峰)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地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做内、外摆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即谓一指禅推法。
15.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点:①施术上肢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②动作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的联合运动③频率为120-140/分④压力是自然重力⑤紧推慢移16.偏峰推法:用拇指偏峰即桡侧少商穴处着力,做内外摆动的手法,称为偏峰推法,亦称为少商推法。
17.法: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做周期性地伸屈与前臂内、外旋转的联合运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与手掌内外摆动,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来回滚动的手法即谓法。
18.法的操作要领:①医者姿势:沉肩、垂肘、立臂、竖掌②前臂的主动旋转带动腕关节屈伸③施术部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④力量:滚三回一⑤移动:紧滚慢移⑥频率:120-160/分
19.摩揉类手法:术者以指、掌、大鱼际等部位着力于受术者体表,循圆周、弧线或直线轨迹,做单向或双向往返用力,使术手与患处皮肤之间产生平移外摩擦;或带动患处皮肤一起运动,使其皮肤下层组织之间产生内摩擦的一类手法,总称为摩揉类手法。
20.摩法:术者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大鱼际肌腹或手掌面,着力于一定治疗部位,通过肩关节在前外方向的小幅度环转,使着力面在治疗部位做有节奏的环形平移摩擦的手法,称摩法。
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21.擦法:以手掌掌面、指面、小鱼际或大鱼际为着力面,在治疗部位沿直线做往返移动摩擦的手法,谓擦法。
22.推法:拇指外展,与四指垂直,以手掌及拇指桡侧缘着力,在施术部位上沿直线做来回推擦的手法,称为推法,亦称掌推法或平推法。
23.搓法:用双手掌相对用力,对被夹持的肢体做快速的来回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24.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拇指罗纹面或手掌面着力,轻按于治疗部位,沿直线轻轻地做单向摩擦移动的手法,称为抹法。
25.扫散法:术者以拇指桡侧或食、中、无名、小指指端着力,在受术者颞部沿少阳经自前向后,从上到下作来回推擦的手法,称为扫散法。
26.托摩法的临床应用:托摩法主要用于腹部,具有升提胃腑、健脾和胃等功效,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法。
27.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的手法,称为抖法。
28.颤法:术者用单掌或双掌叠起按放在受术部位,有意识地主动用力做反复快速小幅的压放动作,谓颤法,又称掌颤法。
29.振法:以中指端或手掌为着力点,用前臂伸、屈肌群小幅度、快速的交替收缩所产生的轻柔振颤,持续的作用于治疗部位的手法,称为振法或震颤法。
30.按拿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在治疗部位上做反复抑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的手法,称按拿类手法。
31.按拿类手法的分类:①垂直用力:垂直用力时使刺激缓缓透达体内,其作用浅至肌表,深达脏腑,主要包括按法、点法、掐法、弹拨法、弹筋法、抵法、插法等,其代表手法为按法,其他手法皆由此衍化或发展而来②对称性用力时刺激柔和而深透,舒适自然,主要包括拿法、捏法、捻法、挤法、揪法、勒法等,其代表手法为拿法,其他手法多为拿法衍化或发展而来。
32.掐法:用拇指指甲着力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向下按压的一种手法,称掐法。
33.插法:以食、中、无名、小指等四指插入肩胛胸壁间隙的手法,称为插法。
34.拿五经法:用五指指面沿前发际到枕后,抓拿头顶部督脉及左右足太阳经及少阳经的手法,称拿五经法,又称拿顶法,五指抓拿法。
35.关节的运动位:①起始位:一个在标准系统解剖学直立位下的人体,各关节所处的位置为关节运动的起始位。
唯前臂内外旋转运动的起始位为前臂掌侧向内、拇指向前。
②病理位:在伤病态关节条件下,从起始位开始沿着某一运动轴方向,主体做最大的主动用力,运动环节所能达到的极限位置,为关节运动的病理位③最大病理位:当伤病态关节经过手法松解或其他治疗后,再沿某一运动轴方向从起始位开始做最大的主-被动用力,运动缓解所能达到的极限位置,为关节活动的最大病理位④功能位:在常态关节条件下,沿着某一
运动轴方向,从起始位开始,主体做最大的主动用力,运动环节能达到的极限位置,为关节运动的功能位⑤生理位:在常态关节条件下,用外力将处于功能位的肢体环节,继续沿着该运动轴的方向向前推进至所能达到的无损伤的极限位置,为关节运动的生理位。
⑥损伤位:当关节运动达到其极限生理位后,再用力扩大其运动幅度,致使其达到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损伤的位置,即为关节运动的损伤位。
36.复式手法:复式手法是一种按照专用治疗功能组成的“手法-经穴”推拿处方来进行的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和操作程式的组合式推拿手法。
37.复式手法的特点:①专用的医疗功能②规范化的动作结构与操作程序③冠有专指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