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文物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研究中心胡江平

【摘要】目前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教师依赖教材进行历史教学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笔者认为在历史课中大量运用文物资料,可以丰富历史教学资源并发挥其独有的教学功能。本文将通过教学调查,阐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文物资料的必要性,即,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将通过操作层面的教学案例举要,展示历史课运用文物资料教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形象、直观的历史信息同时进而对文物资料的探究形成的观察、判断、分析、概括等能力的教学功能。将通过SOLO分类评价法的应用,为文物资料教学提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文物资料、教学资源、教学运用、教学评价

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单是积累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过分注重知识系统,缺乏生动具体历史情境,严重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因

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大量引用文物资料,将有效地改变呆板、教条、格式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文物资料以真实生动的具象,包含了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可以延伸和补充历史课堂教学,它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语言、教具等虚拟情景的欠缺,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一、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文物资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学生们说:我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带有浓厚通史味道的历史教材,由于没能从“学习的需要”来研究和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从“学习的规律”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只注重结论,较少深入分析原因,很少叙述生动的史实,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更是弱化了历史教育的真正功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次针对学生的专项教学调查。调查摘要如下:

根据调查,我们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归纳如下:

1、学生们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只讲授课本,多找一些历史材料如:文物、图片、影像资料等,适当的讲一些故事,并与同学们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将形象生动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认为将历史讲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补充历史材料,如历史图片、视频、故事、文物、文字资料、人物等等。历史材料的选择既要重视材料的真实性,又要重视材料的有效性。否则错误的材料会误导学生,与教学无用的材料则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3、学生们认为材料教学对他们的历史学学习特别有帮助。历史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更快的理解和记住学习内容,并拓宽视野。

4、学生获得材料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网络、书籍和老师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历史材料、历史知识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等改革文件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通过收集和研读历史资料、构建论据,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从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这样在实践中的学习过程,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利用历史材料开展历史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规律的体现。

二、历史课如何创设从文物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教学情境

利用文物资料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是:不但要让学生能直接阅读或观察到文物材料的表面信息(显性知识),而且要通过联系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历史文物的时代背景史料,把文物资料中的深层信息(隐性知识)正确推理解读出来,这样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生以“记”(记教材文本和前人结论)为主的学习习惯,养成以“发现”为主的历史学习方法,这将提高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的公民意识和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文物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下面举两

个教学案例。

【例1】利用“唐彩绘女俑”开展《唐代社会生活》教学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面唐彩绘女俑,就为《唐代社会生活》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情境。

唐彩绘女俑1 唐彩绘女俑2 唐彩绘女俑3

从这些陶俑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教学思路是:

1、仔细观察(如果是图片则要阅读有关图片的说明文字);

2、提取显性信息:联系教材并查阅与文物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发掘、解读文物的隐性信息。

文物图片的说明透露出以下信息:时间属唐代;造型人物是妇女;原素材是唐三彩陶俑(俑是古代的一种殉葬品,往往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上述教学的基本思路,在了解了文物的时间、内容后,接着应该了解文物的表面信息(即显性信息),如材质、形状、容貌、形态、服饰体态等等,以回答“是什么?”。比如:唐代陶俑生动逼真,女俑发式多样、服饰华丽,文武才艺兼备等表层信

息。如要回答“为什么?”,即从这些表面的信息探究唐代社会风貌、历史发展特征等,则需要考生调动和迁移历史知识,从唐三彩联想到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如陶瓷工艺、造型艺术等,再联系到唐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态,如民族融合、社会风尚、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深层信息:通过女俑发式、服饰的多姿多彩,判断出唐代宫廷的时尚;通过女俑文武才能兼备,了解唐代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妇女骑着高头大马得出唐代妇女的开放和活跃;从唐三彩的制作、造型、彩绘等重要信息,得出当时“陶瓷工艺具有较高水平”的结论等等。

【例2】利用《清明上河图》开展《宋代城市的新气象》教学

《宋代城市的新气象》是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城市发展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借助于《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城市生活面貌写实的文物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宋元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城市格局变化和城市商业、市民生活繁荣的这些历史时代特征。

设计导入──在悠扬的古筝曲中指导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中汴河的行船、街市的布局、以及招摇的酒旗和药铺柜台上的算盘等,使学生瞬间神入鲜活的历史情境之中,起“凝神、激趣”的作用。

新课探究──在引导学生联系唐代都市“市”与“坊”区别的基础上,提出“宋代的都市‘市’与‘坊’格局是否发生了变化?”的问题迅速切入该课的主题。接着引导学生从节选的《清明上河图》主要场景来获取宋代汴京都市生活的历史信息:从商铺临街而市可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