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优点

合集下载

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主义的优缺点教案

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主义的优缺点教案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根据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它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

而其他主义则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等,每一种主义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主义的优缺点。

一、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政府只是一个仲裁者,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和社会。

自由主义的优点在于,其推崇的市场经济使得经济增长和创新得以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自由主义的文化面对多元化、多样性和创新开放,它提供了广泛的探索、表达和实现机会;自由主义的政治面对民主和权利开放,成为维护政治自由和人权的主要力量。

然而,自由主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过分发展市场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少数人拥有大量财产,从而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和权利,与社会责任和群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可能会发生矛盾。

二、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稳定,主张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是政治文化的基础,政府应该对社会进行控制和规范。

保守主义的优点在于,其强调秩序、家庭、社区和国家这一系列社会制度,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结构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保守主义的文化面对传统和稳定强调保护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其使得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身份;保守主义的政治面对强制规定社会结构的固定层次,提供了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础。

然而,保守主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强调社会结构的固定性和传统制度的不变性,限制了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空间;保守主义所强调的传统秩序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导致文化创新和进步的滞后。

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公正、平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公有化。

社会主义的优点在于,其强调公有制,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和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社会主义的文化面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责任和群体利益感;社会主义的政治面对于民主和权利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社会的不公正问题。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4.从阶级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5.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6.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7.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最大的道理。

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

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有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错误和失败。

但是,正确世界观的指导首先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其次可以使人们在犯错时及时地改正错误。

2.答案要点:正确。

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它们所强调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 答案要点: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他们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具有双重的优点:比起工人活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其他理论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政治思想工作优缺点总结

政治思想工作优缺点总结

政治思想工作优缺点总结政治思想是指对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存在,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为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指导。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促进了人权意识的提升。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历史、社会条件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过于注重经济因素,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权利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对人的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的忽视。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并不完美,存在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计划经济的僵化、官僚主义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拒斥其他思想的倾向。

除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其他的政治思想,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等。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财产权利,追求市场经济和政治自由,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并推进民主制度,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秩序的重要性,主张保守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维护提供了思想支持。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主张维护民族特色和国家独立,为民族认同和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这些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缺点。

自由主义过分追求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容易忽视社会公平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保守主义过分强调传统和秩序,有时候容易阻碍社会进步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科学性、批判性和实践性。

在探究社会现象和指导人类解放事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之一。

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一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全面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和深刻阐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正是基于科学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成为了研究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为人类追求真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本质。

通过对旧有社会制度的批判、对阶级斗争的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超越传统观念和思想框架,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体系,并为社会进步和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至关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依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思想指导和政策决策。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通过实践不断推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科学性、批判性和实践性。

这些品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注重实践检验,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公平与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而备受瞩目。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以及社会发展规律;革命性则指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改造社会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

这一理论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社会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2.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准确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现象,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3.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借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优点,将其转化为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发展是连续和渐进的。

这一科学的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呼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鼓励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行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其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引。

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激励着人们进行探索和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准确的分析工具,指导着革命实践的方向和目标;而革命性则通过实践验证、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理论、实践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发展。

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和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一选择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科学预见,其中关于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和科学阐述,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的中国自鸦片战争始就一直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同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矛盾,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获得安宁。

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

那么,最后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解救中国的指导思想,其缘由有以下所述: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座大山给广大中国人民带来极大地灾难,这也促使有志之士寻找救民强国的道路。

农民和地主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他们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的义和团运动,而地主阶级主要是自救性的洋务运动,但综合起来看二者均不成功。

尔后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

由于这一阶级性,就不可能彻底的使中国摆脱三座大山对国民的压迫,即使他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但是此时的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是一派混杂局面,中国还没有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这些事实证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近代时期的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列强压迫,百姓民不聊生,很多的知识分子对共和制也产生了失望之情。

于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希望寻求新的理论来改变中国,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彷徨着不断探索的中国知识分子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实验。

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不同的经济体制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它们在目标、所有制、价值观念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

一、目标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相对而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盈利为核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财富的积累。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和财富分配的公平。

它强调劳动者不应该成为资本家的剥削对象,而是应该共同分享生产和财富。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劳动者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则追求个体自由和经济利益最大化。

资本主义认为,通过自由市场交换和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资源的最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个体的私有财产权被严格保护,经济活动由市场自由调节。

二、所有制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在这种体制下,劳动者共同所有和管理生产资料,并按照劳动贡献分配财富。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则侧重私有制,即生产资料归个人或集体所有。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换获取利润。

三、价值观念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

它主张消除阶级和贫富差距,实现人民对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在这种体制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被充分满足。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则以自由市场为基础,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它鼓励个人的竞争和追求自我实现,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人们通常被认为是自私和追求个人财富的。

四、资源分配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主张按劳分配,即根据每个人的劳动贡献来分配收入和财富。

在这种体制下,每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与其贡献是直接相关的。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则以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为基础,通过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的分配。

在这种体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更加不平等,富人通常会更富有,而穷人则更容易陷入贫困。

关于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征文1000字精选5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征文1000字精选5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征文1000字精选5篇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征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征文1000字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

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

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认识的规律本章标题也可标为“认识与实践”,就是认识论。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层含义是:“世界是什么?”第二层含义是:“世界可知否?”“如何知?”认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人的正确思想是怎样形成的?(2)人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4)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5)真理的客观性与辩证性。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什么是认识的本质?概括地说,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认识的结构一个正常的认识过程或认识行为,一种正确认识的产生,必须具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认识主体→认识工具→认识客体1、认识的主体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呢?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主体观。

(1)唯心论的主体观唯心主义哲学把认识的主体神秘化,把主体抽象为精神性和观念性的东西。

把主体等同于主观意识或“客观精神”。

这是很模糊很不科学的概念。

(2)旧唯物主义主体观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的主体说成是自然的、一般的人。

从它注意了人的自然属性一方面看是对的,具有反宗教神学、反唯心主义的进步性。

但它却忽略了人的社会实践性,所以它的主体观也是不科学的。

(3)马克思主义主体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P.94)2、认识主体的基本特征(1)自然物质性(反唯心主义)(2)自觉能动性(人不同于一般动物)(3)社会实践性(主体是历史的实践的人)3、认识主体的形式(层次性)(1)个人主体(2)集团主体(3)类主体4、认识的客体(P.95)什么是认识的客体?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客体观。

(1)唯心论的客体观唯心主义哲学把认识的客体解释为“精神主体”的“创造物”和“附属品”。

认为认识的客体不是自然的、物质的,而是由主观精神或神秘精神“外化”出来的。

(2)旧唯物主义客体观旧唯物主义一方面把自然物看作是真正现实的客体,而不是精神的产物,这是对的。

但另一方面,它又认为认识客体是与认识主体毫无关系的纯粹的客观实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诞生于19世纪,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及其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潮,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

其思想体系包括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等。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他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因此,他强调要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和启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为其基本理论和指导方针。

在中国,“毛泽东思想”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机会和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的作用,以充分释放人的创造力,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争议与评价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在社会中广泛,但其理论和实践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争议。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争取社会平等和进步的目标是缺乏效果的。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并不科学的。

例如,马克思主义在对待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上,往往倾向于否定其功能和作用,导致需要的政策无法及时有效地推进。

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应当既看到其优点,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其基本概念、思想体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启示,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优点

马克思主义的优点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任选两题)1、历史与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近代中国得历史得了解,可以瞧出中国人在选择自己得道路上花了很大得功夫,也走了很多得弯路。

其实中国人并不就是没有尝试其她得路,因为之后得历史到底就是如何发展得谁都不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来确认。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与团运动得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得革命不能救中国;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得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得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得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得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得成功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极大得希望,让中国人民了解到了一条与资本主义完全不一样得道路,并以此开始尝试,虽然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来中国之时,与此并存得也有许多主义与学派,如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有些“主义”还沸沸扬扬,颇有影响。

但结果,在历史得考验下,大部分主义与思潮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惟独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逐步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得主导地位,焕发出极大得生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得指导思想。

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所选择得最好得道路,就是历史对于中国探索得结果得回应,这就是历史选择得必然结果。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会迅速走向崩溃?通往成功得道路上不外乎有天时、地利、人与这三个重要得因素,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与,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自然会迅速走向崩溃,因为全中国就是人民得。

首先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付出了惨痛得代价,中国人民都希望能够与平统一,不希望再打仗,然而国民党早就为内战做准备并且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遭到社会各阶层得反对,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成为孤家寡人。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为了标榜自己得正统地位,在占领张家口后单方召开了制宪国大,通过了伪宪法,她使当时中国得其她民主力量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得独裁本质,也使内部本已存在得利益冲突更加严重,从而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加速了南京政权得灭亡。

马克思主义的优点

马克思主义的优点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任选两题)1、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近代中国的历史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选择自己的道路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尝试其他的路,因为之后的历史到底是如何发展的谁都不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来确认。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极大的希望,让中国人民了解到了一条与资本主义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并以此开始尝试,虽然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来中国之时,与此并存的也有许多主义和学派,如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有些“主义”还沸沸扬扬,颇有影响。

但结果,在历史的考验下,大部分主义和思潮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惟独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逐步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焕发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所选择的最好的道路,是历史对于中国探索的结果的回应,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会迅速走向崩溃?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外乎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重要的因素,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自然会迅速走向崩溃,因为全中国是人民的。

首先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人民都希望能够和平统一,不希望再打仗,然而国民党早就为内战做准备并且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成为孤家寡人。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占领张家口后单方召开了制宪国大,通过了伪宪法,他使当时中国的其他民主力量进一步认清蒋介石的独裁本质,也使内部本已存在的利益冲突更加严重,从而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加速了南京政权的灭亡。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决人的现实生活问题并注重现存世界的唯物主义。

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

我们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继承和转变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创新等同起来,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相同的历史渊源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他们哲学理论的共同直接思想来源。

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现代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的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共同的时代背景他们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真正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

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的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明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共同的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

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之一,无论在思想、文化、经济和社会领域都产生着深刻的作用。

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曾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政治实践和改变社会现实。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政治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探究其优点和缺点,以及其继续发展的前景。

一、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还包括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国家和全球政治经济有关领域。

它的理论分析方法和主要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学者和一般民众珍视其价值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具有许多优点,它被视为是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杰出成果之一,并且在消除贫困、不平等和倡导社会公正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也对外交、经济制度和底层人民的状况都产生着深刻影响。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如权利侵犯、政治压制和文化扼杀等,使得不同地区在实践中选择不同的思想体系来探索自身的未来。

二、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现代战争、全球贸易和政治力量的变化,让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变得更为明显。

它的作用包括指导广大人民和政府设计与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提高公民意识、拓宽世界观和开拓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延伸出许多其他理论和实践体系。

例如,经济和社会政策、环境问题、能源安全、全球治理、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等。

在当今经济和政治形势变化不断的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是监管秩序和财富分配方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的政治家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并通过掌握竞争,改进劳资关系,消除社会内部的矛盾。

此外,马克思主义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例如女性、儿童、残疾人和自然生态环境。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其中马克思主义是最为重要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

然而,除了马克思主义以外,还存在着其他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异同和特点。

一、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初期。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人类解放。

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在这一共同目标下,根据时代的不同、国家的特殊情况和他们自身的理论思考,提出并发展起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其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社会的理想状态,认为通过理性和道德的追求可以实现人类的幸福。

其中最著名的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他构想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贫富差距和没有社会不平等的理想社会。

尽管乌托邦思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但它忽视了阶级斗争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四、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发展。

这种思想流派强调本地文化和国家利益,主张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与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而不以世界革命为目标。

五、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除了乌托邦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以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例如,圣西蒙的合作社主义强调发展合作社和合作经济,温斯顿·丘吉尔的社会主义则主张通过国家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

六、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尽管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但马克思主义在其科学性和综合性上独具优势。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薛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

但是他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也就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解放的重要意义。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他们真诚地希望效法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

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戊戌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流产了。

这不能不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

他们决心发动一场启蒙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便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清思想障碍。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这本是以资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运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已经开始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文化思想采取某种保留态度了,进行了反思。

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

封建主义的老一套是过时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又走不通,中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呢?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爆发了。

它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而中国有许多情况和俄国相同或近似。

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

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

十月革命的实践告诉人们,“物质文明不高,不足以组织社会主义之进行”。

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由此想到,既然俄国的国情同中国相同或近似,那么,俄国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就不可能这样做呢?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任选两题)
1、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通过对近代中国的历史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选择自己的道路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尝试其他的路,因为之后的历史到底是如何发展的谁都不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来确认。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极大的希望,让中国人民了解到了一条与资本主义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并以此开始尝试,虽然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来中国之时,与此并存的也有许多主义和学派,如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有些“主义”还沸沸扬扬,颇有影响。

但结果,在历史的考验下,大部分主义和思潮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惟独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逐步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焕发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所选择的最好的道路,是历史对于中国探索的结果的回应,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会迅速走向崩溃?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外乎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重要的因素,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自然会迅速走向崩溃,因为全中国是人民的。

首先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人民都希望能够和平统一,不希望再打仗,然而国民党早就为内战做准备并且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成为孤家寡人。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为了
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占领张家口后单方召开了制宪国大,通过了伪宪法,他使当时中国的其他民主力量进一步认清蒋介石的独裁本质,也使内部本已存在的利益冲突更加严重,从而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加速了南京政权的灭亡。

虽然国民党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党,但蒋介石时期的国民党代表了买办大资本家、大地主的利益,而并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违背了当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且由于经济政策的错误,超经济的国家干预也破坏了市场经济自身的秩序,导致民间资本严重萎缩、国家资本过度发展甚至吞并民间资本,官员贪污腐败,致使经济崩溃,人们纷纷起来反对国民党,完全失去了民心。

因此,虽然国民党有美国的支持但还是战胜不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3、简述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教训。

二、论述题(60分,2000字以上)
1、“大跃进”述论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为数不多的重大错误之一,因此,继续探讨这场运动的历史成因和经验教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跃进”运动的历史成因与背景环境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新,在国际社会中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当时,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上都完成了战后艰难的经济恢复阶段,转入了经济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两大对立阵营的紧张对峙局面相对缓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自近代以来长期遭受资本主
义列强侵略与蹂躏的历史便是雄辩有利的证明。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都想要快速摆脱这种长期落后和贫困的状态,强烈希望发展经济,改善物质生活,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为什么“大跃进”活动会在人群中如此顺利地进行。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的成功让中国人看到了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因此,中国共产党想抓住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有利于国内和平建设的不可多得历史机遇,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开创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局面。

所以,中国共产党希望能够通过快速的方法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于是在”195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并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全民讨论,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以掀起一个生产高潮,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

又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这就是“大跃进”的前因,在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开来。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
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错误地批评了反冒进的观点,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是后来“大跃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大跃进”活动的过程
“大跃进”活动从一开始就已经显露出它的弊端。

在八大二次会议不久,就赶上了农作物的夏收,因此“大跃进”首先表现在农业上的浮夸。

国家制定了超高的毫不合理的指标,并且从亩产几千斤到几万斤的上报到处都是,在虚报的气氛下,全国上下竟然产生了粮食多怎么办的忧虑。

在此情况下,1958年8月17日至30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形式,认为粮食问题终将会解决,就把工作的中心从农业转变为工业,盲目地炼钢铁,导致人民的生产力持续低下,农田早已废弃。

同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摸索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2.6万个多个人民公社,多个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突然合并在一起,导致公有化出现了一片混乱,而且它所实行的是“平均分配”的政策,这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广大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毛泽东同志在察觉到“大跃进”
所造成的恶果之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批评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的过渡,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错误,他指出:“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界限,划清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

现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不要立即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于是1958年11、12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武昌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来纠正这些问题,并且决定开展整顿人民公社的工作。

从这时起到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已经察觉到的错误进行了初步纠正,但这一时期的纠正是在充分肯定“大跃进”的成绩和正确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根本错误仍然缺乏深刻认识,这就暗示了之后纠正工作的中断。

在庐山会议的后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多个问题,其出发点是统一全党认识,巩固纠”左”的成果。

此时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指出了“大跃进”出现的严重问题和突出的矛盾,彭德怀在信中是在肯定”大跃进”成果和方向的前提下提出的观点,可是毛泽东却对彭德怀提出错误的批评,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的文章,随后全面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让“大跃进”的错误一直持续下去。

“大跃进”的错误一直持续下去,使得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的局面,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打击了生产积极性,“大
跃进”运动已经无法在群众中开展下去了,中共中央不得不再度采取措施纠正高指标等错误,并且反思自己的经济战略是否正确。

在1960年召开了一系列讨论的会议之后,于1961年1月14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至此,从1958年到1960年中持续了三年的“大跃进”基本结束。

三、“大跃进”运动所带来的经验教训
“大跃进”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严重曲折,这可以说给了中国的经济一次致命的打击,使得战后的经济不仅没有出现飞跃,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不可否认,“大跃进”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推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给了工业发展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与基础,但是,却没有给了中国一个持久性的发展,由于片面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