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暑期备课 2.7《李清照词两首》4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

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

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

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

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

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

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风格迥然不同。

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人教版必修4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a name=baidusnap0></a>黄昏</B>”、“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重点难点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B>”、“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及工具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沈谦《古今词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二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7.李清照词两首张爱玲说,一个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就一场爱情。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那场巨变,似乎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女词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南唐的衰亡孕育了男性词人李后主,北宋的灭亡造就了女性词人李易安。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李清照传记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

父格非,母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工文章。

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

易安幼有才藻。

元符二年(1099),年十八,适太学生诸城赵明诚。

明诚父挺之,时为吏部侍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

李、赵宦族,然素贫俭。

每朔望,明诚太学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夫妻相对展玩咀嚼,尝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明诚出仕宦,挺之为宰相,居政府,亲旧在馆阁者多,有亡诗、逸史、汲冢、鲁壁所未见之书,尽力传写。

或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质衣物市之。

挺之在徽宗时,易安进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

”挺之排元祐党人甚力,格非以党籍罢。

易安上诗挺之曰:“何况人间父子情?”读者哀之。

易安自少年兼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传颂者:“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少陵也是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

”世又传:“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以为佳境。

明诚后屏居乡里十年,衣食有馀。

及起知青、莱二州,皆政简,日事铅椠,易安与共校勘,作《金石录》,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

每获一书,即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指摛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所藏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易安性强记,每饭罢,与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其收藏既富,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当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资料《醉花阴》导学案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自主学习】一、作者作品巩固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一)朗读体味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二)整体把握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12(人教版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明白得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作者繁重复杂的“愁”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式:1、朗诵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体味字、词、语的妙用;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一起探讨,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体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3、比较鉴赏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育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进程(一)以《如梦令》导入1、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如何的情感?——(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咱们看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朗诵《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如何的情感?哪里直接转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3、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明白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医生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绩。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成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一起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衰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从头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促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尔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家寡人的寡居生活,最后在流离失所中死于杭州。

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醉花阴》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醉花阴》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2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在古代选本中,或附有“重阳”、“九日”副题,是词人与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所作。

它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

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

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

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

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

总算把漫长的白天熬过去了,又一次辜负了重阳佳节。

面对着冷清清的磁枕和纱帐(厨形的蚊帐,古称为),半夜难眠,直感到一股凉气把浑身浸透。

词的上片从早上写到半夜,词的下片写的是半夜难眠时对黄昏一幕的幻觉。

词人在幻觉中看到另一个孤独的“我”,这个“我”已经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在的心情,而是对菊把酒消愁,对着苍茫黄昏而不知回屋,任随菊花幽香飘满衣袖。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魄离散,魂不守舍。

那个黄昏把酒的“我”无奈而突然地叹息一声:不要说不会丧魂落魄啊,你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关于结尾三句,元朝伊世珍《琅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自愧不如,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

就废寝忘食地用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反复琢磨后,说:“只三句绝佳。

”结果是李清照写的最后三句。

所谓绝佳,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2-7《李清照词两首》精品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4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2-7《李清照词两首》精品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4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2—7《李清照词两首》精品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4高中语文教学资料2-7《李清照词两首》精品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4学习目标: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学习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醉花阴课前预习: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

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

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

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

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

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

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

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

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

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

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

“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

“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129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1291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7《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7《李清照词两首》

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写作背景。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诵读词作,把握感情基调。

2.找出词中选用的意象并分析其内涵。

二、自练自测1。

解释下列词语。

瑞脑:纱厨:永昼:销魂:戚戚:将息:次第: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也:雁过也.,正伤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莫:莫.道不销魂:在天者,莫.名于日月:(3)比:人比.黄花瘦:比.去,以手阖门: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

《醉花阴》一词中“佳节又重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2。

以人拟花、以花比人,这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但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却含义隽永,耐人品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七个叠词,具有怎样的作用?4.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A。

zhàjiàng zhǎn díB。

zhàjiāng zhǎn díC。

zàjiàng zhān díD。

zàjiāng zhān dí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淡酒名信片冷冷清清梧桐细雨B.薄雾重阳节瑞恼金兽孤独寂寞C.次第倒计时责无旁贷玉枕沙厨D.销魂憔悴损暗香盈袖黄花堆积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诗人面容愁苦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画龙点睛,抽丝剥茧,编织成华丽的词章。

读着它,我们仿佛能嗅获得青梅的清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思和遭受,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

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认识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一样特色及其原由,二要领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感情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有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涵养。

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龄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爽委宛,感情诚挚。

18 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安适。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激烈变化,表此刻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

先期反应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此后因为丈夫逝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成悲凉沉痛,抒发怀乡悼亡感情,也寄望激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期间的作品,它们反应着李清照不一样期间的生活与心态,表现出不一样的神韵、风格。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先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孤独,她深沉想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听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全部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昼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一再,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暮年的名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作者那哀婉的凄凉情,不知感人过多少人。

当时,正当金兵入侵,北宋消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妇半生珍藏的金石文物又扔掉殆尽。

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鹧鸪天》赏析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鹧鸪天》赏析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鹧鸪天》赏析3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李清照《鹧鸪天》赏析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欣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

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1.作者作品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她的词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

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其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夏日绝句》。

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

著有文艺批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2.文题解读《醉花阴》:“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的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宋代词人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双调,九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这首词又题为“秋词”,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她晚年生活的缩影。

3.背景探寻《醉花阴》《醉花阴》是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时逢重阳,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再不闻评诗论文、读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重阳赏菊,她无人相伴,在对丈夫的极度思念之下而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胜过这首。

《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凉,一改前期作品的开朗明快,为婉约派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暑期备课教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127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暑期备课教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1276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

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

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

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

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

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

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

“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

“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1.月亮: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

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也代指书信。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

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接点明感情的作用。

《醉花阴》与《声声慢》里各有一“愁”字。

这些关键字句,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诗眼”,要细心品味的。

至于那些用词精准,表达技巧独特的炼字就更值得斟酌了。

如名词的使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数量词的使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动词的使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叠词的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等。

鉴赏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渲染、联想等。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对偶、拟人等。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6.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延伸拓展1.李清照生活背景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被罢官。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19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

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

他们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出仕,曾任鸿胪少卿。

他们夫妻志同道合,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

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

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

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

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

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

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

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

这样的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

于是,她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2.李清照的词作理论一叙词史,明确反对“郑、卫之声”与“流靡之变”,主张词须雅正。

二论词人,认为柳永之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等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之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之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终乏富贵态”,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三论音律,强调词须入律可歌。

强调词应重典雅、“主情致”、“协音律”、“尚故实”、善“铺叙”、重浑成等,倡导词思想内容的雅正与语言风格的清新奇俊。

基础测评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1)瑞脑销金兽()(2)有暗香盈袖()(3)乍暖还寒时候()(4)凄凄惨惨戚戚()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B.“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默写(1)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

(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

4.简答(1)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精妙。

答:(2)《醉花阴》起句有“薄雾浓云愁永昼”语,《声声慢》结句有“怎一个愁字了得”语。

两首词都写愁情,蕴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赏析“半夜凉初透”中“凉”字的作用。

答:6.词的下阕处处可见销魂之“愁”。

请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为例作赏析。

答:(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8.词作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李白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请比较两句中“愁”的不同。

答: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词中的“骚人”指屈原。

9.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花?从哪些方面进行赞美的?答:10.这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