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主要朝代服装服饰介绍PPT
![中国主要朝代服装服饰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00445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8.png)
夏
男
商
周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 臣的朝服。
深衣: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
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
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以深衣为基础,衣裳相连。
裘 :皮衣。
女
禕衣 揄狄: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 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 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狄: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 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 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展衣,祿衣。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胸 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 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 于活动。
秦
汉
时 期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 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
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为礼服。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是日常只
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
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 商代后期,桑蚕也发展很
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快,丝织水平迅速提高。
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
夏 商 周
夏朝,奴隶制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帝 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装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 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 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 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 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夏
商
周 男子服饰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 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衣长
中国历代女性服饰文化PPT
![中国历代女性服饰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23645f02d276a200292eeb.png)
2021/4/9
19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袭前代 制度,在朝会时穿靴,后 改成履。一般人士所穿的 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 用的材料取名。随着鞋履 文化的发展,社会上开始 出现专售鞋履的铺子。
2021/4/9
20
元朝的女子服饰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 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 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多把额 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 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 子,这就阻挡住向两旁斜视 的视线,使人不能狼视。头 上戴笠子帽。元代的贵族妇 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 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 帽子叫做“罟罟冠”。
2021/4/9Biblioteka 5秦汉时期的女子服饰
秦服与战国时无大差别, 保持“褒衣大裙”风格。 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 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 也多了,最有名的是 “留仙裙”。
2021/4/9
6
汉代服饰承袭春秋、战 国、秦的遗韵,形制朴 实,色泽单纯“以瘦为 美”。服饰使得女子曲 线修长,待人接物含蓄 内敛,动作简明舒缓, 自然朴素,庄严而典雅。
2021/4/9
3
亵衣简单的说,就是 「内衣」,贴身之衣。 从文献记载数据来看, 约在商周时期就有亵衣 的出现,无论是男女老 少都有穿着亵衣的习惯, 当时人们穿着亵衣是为 了保暖,及吸收汗水。
2021/4/9
4
商周时期,履制已经相 当丰富,甚至有了专门 为天子掌管鞋履的“屦 人”,这个时期的鞋, 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 分考究,用材、施色、 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 了严格的制度。
2021/4/9
7
"帕腹,横帕其腹也。抱 腹,上下有带,抱裹其 腹,上无裆者也。心衣, 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 间施一裆,以奄心 也。”“心衣”的基础 是“袍腹”,“抱腹” 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79b8a658f5f61fb73666f1.png)
27
曾侯乙墓:束带男俑
• 孔子:服饰应合乎“礼”; • 道家:被褐怀玉,顺其自然; • 墨家: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齐桓公:高冠博带,紫服为美 • 晋文公:大布之衣 • 越王勾践:剪发文身 • 赵武灵王:改穿胡服 • 齐景公:极尽奢华
28
• 深衣即最早的长
11
棉花解决了中国平民的穿衣问题
• 对丝织品冲击最 大的是棉花的种植, 产量高,质地牢固, 深受老百姓欢迎。 南宋后期得到普及, 明中叶,棉织品基 本取代了丝织品。 丝织品基本上只供 上层社会和对外贸 易。
棉花·实物
12
骨针、石骨项链:新石器时代晚 期(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缝纫:一万年前出现 纺织:6000多年前 养蚕和丝织:5000年前
中华传统服饰
梁雨溟
1
目录
• 一.前言 • 二.服饰的起源 • 三.服饰的原料和制作 • 四.各个朝代服饰的形制与特色 • 五.结语
2
一.前言•Leabharlann 衣、食、住、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衣”为首,足见
服饰深远的社会影响。除御寒、审美、标
志等基本功能外,古代服饰在各个朝代的
特色各不相同,具有其独特的服饰制度,
商代跪坐玉人 河南安阳出土
21
夏商的纺织业
• 夏商时期已经出现麻、纨、纱、丝绸等多种纺织物, 同时养蚕较为普及,纺织工具的更新也给纺织业注入了 强大的活力。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蚕、桑、丝、裘、衣
22
右图:玉笄 河南安阳小屯18号 墓出土
左图:玉珠管项链 上图:凤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商代贵族女性饰物23
17
以服饰色彩标志尊卑
•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礼崩乐坏. • 早期还是以服饰色彩标志尊卑,以紫为尊。
曾侯乙墓:束带男俑
• 孔子:服饰应合乎“礼”; • 道家:被褐怀玉,顺其自然; • 墨家: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齐桓公:高冠博带,紫服为美 • 晋文公:大布之衣 • 越王勾践:剪发文身 • 赵武灵王:改穿胡服 • 齐景公:极尽奢华
28
• 深衣即最早的长
11
棉花解决了中国平民的穿衣问题
• 对丝织品冲击最 大的是棉花的种植, 产量高,质地牢固, 深受老百姓欢迎。 南宋后期得到普及, 明中叶,棉织品基 本取代了丝织品。 丝织品基本上只供 上层社会和对外贸 易。
棉花·实物
12
骨针、石骨项链:新石器时代晚 期(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缝纫:一万年前出现 纺织:6000多年前 养蚕和丝织:5000年前
中华传统服饰
梁雨溟
1
目录
• 一.前言 • 二.服饰的起源 • 三.服饰的原料和制作 • 四.各个朝代服饰的形制与特色 • 五.结语
2
一.前言•Leabharlann 衣、食、住、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衣”为首,足见
服饰深远的社会影响。除御寒、审美、标
志等基本功能外,古代服饰在各个朝代的
特色各不相同,具有其独特的服饰制度,
商代跪坐玉人 河南安阳出土
21
夏商的纺织业
• 夏商时期已经出现麻、纨、纱、丝绸等多种纺织物, 同时养蚕较为普及,纺织工具的更新也给纺织业注入了 强大的活力。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蚕、桑、丝、裘、衣
22
右图:玉笄 河南安阳小屯18号 墓出土
左图:玉珠管项链 上图:凤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商代贵族女性饰物23
17
以服饰色彩标志尊卑
•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礼崩乐坏. • 早期还是以服饰色彩标志尊卑,以紫为尊。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364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f.png)
色彩斑斓
总结词
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斑斓,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得服饰显得绚丽多彩,具有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详细描述
古代中国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得服饰显得绚丽多彩,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 表喜庆、黄色代表皇权等。
图案精美
总结词
中国古代服饰的图案精美,各种图案通过刺绣、绘画等方式被巧妙地融入到服饰中,使得服饰显得更 加精美绝伦。
丝绸种类繁多,有素色丝绸、提花丝绸、缎面丝绸等多种类型,常用于制作女性的 衣裙和男性的官服。
麻布
01
麻布是中国古代服饰中常用的另 一种材料,以其结实、耐用、透 气性好而受到欢迎。
02
麻布的原料是大麻和亚麻,经过 浸泡、剥皮、绩纱、织布等工序 制成。麻布的质感朴素,常用于 制作劳动人民的日常服饰。
毛皮
汉朝在继承秦朝服饰制度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更加丰富的款式和色彩,同 时加强了服饰的礼仪性。
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朝服饰的繁荣与创新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服饰也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唐代服饰款式多样、色彩丰富,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 化的元素。
宋元明清服饰的演变
宋代以质朴为美,元明清则更加注重华丽的装饰。这一时期 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创新。
礼制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规范,服饰作为社 会礼仪的一部分,也深受其影响。如, 古代男子的长发和宽袍大袖,体现了儒 家对宽厚、仁慈的追求。
VS
中庸之道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体现在服饰上则是追 求和谐、适中。如,古代服饰的款式和图 案设计都力求平衡,避免过于奢华或寒酸 。
民间信仰的反映
吉祥图案
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ppt课件
![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0731141eb91a37f1115cb8.png)
ppt课件
19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由于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 有了深衣制的改革。把衣、裳 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 是上下缝合。
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需要以衣物紧密包裹才不至于 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 邃”而得名。
深衣的衣缘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交领曲裾式,一为交领直 裾式。
ppt课件
20
ppt课件
9
一、原始社会服饰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四、隋唐服饰 五、宋明服饰 六、元清服饰
历代服饰简介
ppt课件
10
一、原始社会服饰
《韩非子•五蠹d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 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 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 服装史的序幕。
ppt课件
6
二、服饰是政治的一部分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 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 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 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 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 会的地位。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服 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一般 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衣领有 交领、圆领之分。衣袖不长, 均为窄袖。
魏晋之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 逐渐成为时尚服装。
ppt课件
30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袴褶
袴褶实际上是一种上衣下裤 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 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原出于军中,服无 定色。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 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 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 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 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 们用锦带在膝盖处系扎,使 之形成皱褶称为“缚裤”。
《中国古代服饰》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e8e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f.png)
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不仅体 现在图案和纹样上,还体现在 服饰的颜色、款式等方面。
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也反映 了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 传递。
服饰与民间传说和文学艺术
古代服饰常常与民间传说和文学艺术相结合,如《红楼梦》、《西厢记 》等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述。
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染色与图案设计
染色
古代中国染料种类繁多,通过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方法,可以将面料染成各种颜色和图案,增加服饰的美观度和视 觉效果。
图案设计
中国古代服饰的图案设计丰富多彩,包括动物、植物、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构图方式,形 成具有象征意义和吉祥寓意的图案。
04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与礼仪制度
道士服饰
道士的服饰有道袍、法衣等,颜色和 图案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03
中国古代服饰的材料与工 艺
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丝绸
毛皮
丝绸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材料之一 ,具有轻盈、柔软、光泽度好等特点 ,常用于制作礼服和华丽的服饰。
毛皮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材料 ,具有保暖、防风、防水等特点,常 用于制作冬季服饰和狩猎服装。
《中国古代服饰》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服饰概述 • 中国古代服饰的种类 • 中国古代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 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与传承
01
中国古代服饰概述
起源与演变
起源
中国古代服饰起源于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形成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体系。
演变
丰富多彩。
02
中国古代服饰的种类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最新精选ppt课件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最新精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62a91804a1b0717ed5dd70.png)
袍
?是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重要品种, 男女皆可穿用。
?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之一,分 为龙袍、官袍、民袍等。
民袍
? 民间用于日常生活的袍。因制作简单,穿用方便,所 以逐渐取代深衣,在民间普遍穿用。周代和秦汉士人、 庶民的袍,受经济条件限制,衣料粗糙。
? 唐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服饰的交流, 特别是元代蒙古袍服、清代满族袍服的传入,民袍在 款式造型上有过长摆和短摆、交领和圆领、右衽和左 衽、大袖和小袖及半袖等多种变化。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汉代男子曲裾
? 汉代男子的曲裾( jū)
深衣 。汉代的男子的服 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 直裾两种。
?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 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 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 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 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 正式礼服。
? 汉代官吏袍服 灰地菱纹袍 服图。秦汉时期的男子服 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 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 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 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 有花边。
?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 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 可穿着。
? 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 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 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装形制。
龙袍
三寸金莲,脚变得畸形,我们认为 这是对妇女的一种折磨。
民国特色:旗袍与中山装
民国时期中山装
旗袍展览
各种款式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宋 出现了缠足陋习,称 “裹小脚”。
两种不同款式的女性襦服
男性服饰
宋代的男装大体 上沿袭唐代样式, 一般百姓多穿交 领或圆领的长袍, 做事的时候就把 衣服往上塞在腰 带上,衣服是黑 白两种颜色。
中国历代服饰演变 ppt课件
![中国历代服饰演变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39fd1ca417866fb84a8e7b.png)
36
PPT课件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这场十年浩劫中,中国的服装 风格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破四旧” 的狂风中,服装、发 型、皮鞋都被扣上了阶级的帽子。 西装、旗袍和布拉吉统统不得幸 免。因为最初的红卫兵几乎都是 来自北京的高干家庭,为了表示 自己的造反精神是继承自上一代 的革命精神,所以父辈穿过的旧 军装风吹很快到了地方,“红五 类”子弟紧接着也效仿开来,草 绿色的军便装开始流行。
14
PPT课件
以颜色来区分官服
三品以上官员一律 用紫色
五品以上为绯色 六品、七品为绿色 八品、九品为青色
15
PPT课件
女服
大袖衫 襦裙 女装男化 胡服
女装胡服
16
齐胸襦裙
PPT课件
男服
最为普遍的首服 幞头两脚,初似带子,
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
17
PPT课件
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 讲究戴冠。民间深衣 流行,女子服饰以曲 裾袍和直裾袍为主。
10
PPT课件
汉代曲裾 11
PPT课件
文化内涵
中国又称“华夏”, 这一名称的由来就 与汉服有关。《左 传正义·定公十年》 疏:“中国有礼仪 之大,故称夏;有 章服之美,谓之 华。”中国自古就 被称为“衣冠上国、 礼仪之邦”,而 “衣冠”便成了文 明的代名词。
30
PPT课件
女服
旗装
氅衣
琵琶襟
31
PPT课件
男服
马褂
瓜皮小帽 补服
32
PPT课件
1911至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中国人留辫子 的历史折腾了三百多年,到 此终于落下了帷幕。
中国服饰文化 ppt课件
![中国服饰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6878b85ef7ba0d4b733b57.png)
把粉米作为首章,即为希冕。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 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一)象征和寓意
主观创造类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多种动物
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氏族图腾, 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风唤雨, 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最高统治者 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7、明
补服与官阶
补服,在唐宋圆领袍的胸背部位, 各附缀上一块方形补丁,因这块补丁 是在缝制成衣之后在补缀上的,所以 称之为“补子”,补子上绣有各色禽 兽的图案,以分别标志出他们的官阶 等级。
8、清
A、顶戴分品 B、花翎辨级 C、马蹄箭衣
中国古代冕服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的国 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都有 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在。作为统治 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就连服饰也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 具代表性,古代冕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 浓郁的身份与等级文化制度。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七旒(14)
七、元
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 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 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三)寓意:藻
藻,即水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 分的区别。具有天然的美丽图案,故古人云“有文”, 如同华虫的形象一样,是冕服上采用藻文的主要原因。
(一)象征和寓意
主观创造类
(1)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综合多种动物
的形态,所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动物。最初用作氏族图腾, 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纹样。 长期以来,龙被赋以种种超自然能力,上天入水,呼风唤雨, 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之物,其形象亦作为人世间最高统治者 的权力象征,广施于皇室建筑、车舆、旗帜及衣冠服饰。 冕服中采用的龙纹,取其变幻莫测的神态。
7、明
补服与官阶
补服,在唐宋圆领袍的胸背部位, 各附缀上一块方形补丁,因这块补丁 是在缝制成衣之后在补缀上的,所以 称之为“补子”,补子上绣有各色禽 兽的图案,以分别标志出他们的官阶 等级。
8、清
A、顶戴分品 B、花翎辨级 C、马蹄箭衣
中国古代冕服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等级权利盛行的国 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都有 一个权利领导核心的统治阶层存在。作为统治 者不仅其权力与他人不同,就连服饰也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而历代帝王及士大夫所着冕服最 具代表性,古代冕服制度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下 浓郁的身份与等级文化制度。
▪ 旒:又叫做“玉藻”,是在冕板前后两端, 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的装饰品。一是用以表 明身份。二是用此遮挡视线,含有使戴冠 者目不斜视,不看不正之物的意义。“视 而不见”由此而来。
冕服旒数表
天子 公 侯伯 子男 孤 三命之卿 再命大夫 一命大夫
衮冕九章 鷩冕七章
十二旒(24) 九旒(18) 九旒(18) 七旒(14)
七、元
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 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 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中国服饰文化》课件
![《中国服饰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181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6.png)
《中国服饰文化》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服饰的特点与风格 • 中国服饰的色彩与图案 • 中国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 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 • 中国服饰的未来发展
01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CHAPTER
起源时期
01
02
03
远古时期
最早的服饰形式为兽皮和 树叶,主要用于遮羞和保 暖。
推广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生产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 ,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
鼓励服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推 动废旧衣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
少资源浪费。
谢谢
THANKS
的等级规定。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也彰显了社会的礼仪规范。
服饰与民俗
总结词
中国服饰深受民俗文化影响,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VS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和服饰传统。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 苗绣、彝族的百褶裙等,都体现了各自民 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念。这些民俗服饰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记忆。
商周时期
随着纺织技术的出现,人 们开始使用丝、麻等材料 制作衣物,服饰逐渐多样 化。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服饰 开始呈现地域特色。
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服饰制度逐渐完 善,汉代服饰则更加华丽。
唐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服饰产生了 影响。明代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度, 清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
科技应用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服饰的特点与风格 • 中国服饰的色彩与图案 • 中国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 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 • 中国服饰的未来发展
01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CHAPTER
起源时期
01
02
03
远古时期
最早的服饰形式为兽皮和 树叶,主要用于遮羞和保 暖。
推广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生产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 ,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
鼓励服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推 动废旧衣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
少资源浪费。
谢谢
THANKS
的等级规定。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也彰显了社会的礼仪规范。
服饰与民俗
总结词
中国服饰深受民俗文化影响,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VS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和服饰传统。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 苗绣、彝族的百褶裙等,都体现了各自民 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念。这些民俗服饰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记忆。
商周时期
随着纺织技术的出现,人 们开始使用丝、麻等材料 制作衣物,服饰逐渐多样 化。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服饰 开始呈现地域特色。
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服饰制度逐渐完 善,汉代服饰则更加华丽。
唐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服饰产生了 影响。明代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度, 清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
科技应用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带服饰图片ppt课件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带服饰图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4b610967ec102de2bd8956.png)
36
隋唐五代: 隋
唐时期,唐代纹样不 仅继承了传统,而且 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 加上对外开放、丝绸 之路重开,中西结合, 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 圆领或交领短衣,高 腰拖地的长裙,腰上 还系着两条飘带。
37
唐朝服饰: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 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 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 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 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 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 褐组织机构。
34
魏晋 :
35
南北朝 : 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 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 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 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 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 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 尚。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 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 装。
3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4
二 夏商周时期服饰及 其特点:
夏: 出现了君王祭祀用 的冕服。
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 上衣下裳式,右衽交领 ,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 的基本特点。
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 了服饰的尊卑,如冕服 、弁服等,出现深衣( 衣裳相连)。
冕服
5
6
赤舄(xi) 与冕服配套的鞋子
53
宋代流行一种叫褙子的 外衣,男女皆可穿着。其样 式是:长袖、长衣身,腋下 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 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 样式。褙子的领口和前襟, 多绣上漂亮的花边。
54
宋代褙子
55
在这一时期, 女子缠足成为一 种普遍的风俗, 并一直延续到近 代。
56
下图所示是什么服饰?
59
隋唐五代: 隋
唐时期,唐代纹样不 仅继承了传统,而且 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 加上对外开放、丝绸 之路重开,中西结合, 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 圆领或交领短衣,高 腰拖地的长裙,腰上 还系着两条飘带。
37
唐朝服饰: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 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 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 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 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 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 褐组织机构。
34
魏晋 :
35
南北朝 : 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 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 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 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 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 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 尚。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 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 装。
3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4
二 夏商周时期服饰及 其特点:
夏: 出现了君王祭祀用 的冕服。
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 上衣下裳式,右衽交领 ,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 的基本特点。
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 了服饰的尊卑,如冕服 、弁服等,出现深衣( 衣裳相连)。
冕服
5
6
赤舄(xi) 与冕服配套的鞋子
53
宋代流行一种叫褙子的 外衣,男女皆可穿着。其样 式是:长袖、长衣身,腋下 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 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 样式。褙子的领口和前襟, 多绣上漂亮的花边。
54
宋代褙子
55
在这一时期, 女子缠足成为一 种普遍的风俗, 并一直延续到近 代。
56
下图所示是什么服饰?
59
中国古代各朝服饰的特点及发展 ppt课件
![中国古代各朝服饰的特点及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5a41f702d276a200292eda.png)
ppt课件
16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元朝初 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带帽笠为主,男子 多带耳环。
ppt课件
17
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多为古人,以皮衣皮帽 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 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 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纵观服饰在中国古代的大致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服饰与社会文明发展变化休戚相关。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文化不够发达,服饰功能强调以“用”为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完善,服饰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国家和社会意识的载体,伦理功能 得到强化。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达到鼎盛,如唐朝,思想的开放,物质的丰裕使服饰开始重视审美功 能;安史之乱后 ,封建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服饰也被宋朝的保守、拘谨和对人性的压抑 所代替。 由此可以看出,服饰这一层薄薄之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具血肉之躯,它还承载着华夏五 千年的文明和历史,体现着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和意识。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 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 当我们细致地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体现出 来了。 同时,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服装作为一种民族现象,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 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 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 总的来说,它是一些诸要素复杂的纵横交错所产生的一个体系。
《中国古代服装》ppt课件
![《中国古代服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d1ccb5804d2b160a4ec0e1.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
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 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 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 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 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 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对 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现图及穿对襟子 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
正见早的直的据的 式,期深裾男陕曲 礼普。衣两子西裾 服通到。种的咸深 。多东汉。服阳衣 本为汉代曲装出曲 图直,依裾款陶裾 正裾男然,式俑深 是之子沿即,复衣 这衣穿用为大原穿
,,
秦 汉 妇
秦汉妇女的曲裾
女 深衣 曲裾深衣图〔根 的 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 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 曲 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 裾 深 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秦汉服装 商周服装
中国古 代服装
辽金元 明代
清代
一 商周服饰
东周男子服饰
东周男子服饰 矩 领窄袖长衣展现图。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 代的服制,只是略有 变化。衣服的款式比 商代略宽松。衣袖有 大小两式,领子通用 矩领,如下图的款式。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 有扭扣,普通在腰间 系带,有的在带上还 挂有玉制的饰物。当 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 一种以丝织物制成, 叫“大带〞或叫“绅 带〞。另一种腰带以
化裙给以下在
。的人上着隋 本比一,紧代 中 图初种有身及 唐 为唐俏的长初 女 中的丽甚裙唐 服
唐较细至,时 襦
的宽长系裙期 裙
襦阔的在腰, 是
裙一觉腋高妇 唐
、些得下系女 代
披,。,,的 妇
帛其中并普短 女
穿它唐以通襦 的
戴无时丝都都 主
展太期带在用 要
现大的系腰小 服
图变襦扎部袖 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
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
装创造了条件。
最早的服装应该是在劳动中起源的。相 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 ,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 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而传说中老百姓民头 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圆筒高帽 。传说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出自对出土文物 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无记录,确实 难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于后人的揣度。
揄狄: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 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狄: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 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展衣,祿衣,禕衣。
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 成,叫“革带“。
冕服: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
服式主要 由冠、衣、 裳、蔽膝 等要件所 组成
一般服装
男服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以深衣为基础,衣裳相连。 裘 :皮衣。 女服
夏朝服饰
夏朝,奴隶制度建立,初步形成
了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装
制度。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
「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
,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
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
,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
夏朝的服饰以黑为主 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 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 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 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 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 黄裳的服色。上衣下裳是中国 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 (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 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 对天地的崇拜。
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 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二、夏商周服饰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 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力不断的发展, 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 穿着冠、冕、芾(黻,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 制,而在周朝这种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 丝绸、麻布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夏商周时 期的服饰,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襦裤深衣 下裳配套;后者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裤为不加 连裆的套裤,两只裤脚管套在胫上,也称胫衣, 穿这种服装款式行动不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 射。
让我们更爱祖国。
中国服装发展史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博 大精深。纵观古代各朝的服饰,可 谓各有特色,秦汉服饰古朴庄重, 大唐服饰华贵富丽,宋朝服饰娟秀 精巧,明朝服饰高雅堂皇,清朝服 饰华美雅致……
原始服饰
夏商周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
秦汉服饰 魏晋服饰 南北朝服饰 隋朝服饰 唐朝服饰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 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 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独 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你细致地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 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 体现出来了。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 趣味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 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 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 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 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 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次学习活动,
宋朝服饰 辽代服饰 金代服饰 元代服饰 明代服饰
清代服饰
近现代服饰ຫໍສະໝຸດ 装的起源 一、服装的始创 1、裸态生活阶段 2、原始衣物阶段 3、纤维衣物阶段 二、服装的起源 1、保护说 2、装饰说 3、羞耻说
一、原始服饰
《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 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 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 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 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 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 ,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 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开始有了衣裳 ,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 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原始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 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
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 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 的服饰造型。
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 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
周代服饰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 ,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周礼》 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 祭服、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
本图所展示的服装, 是根据出土的骨针、 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 复员的。在纺织技术 尚未发明之前,兽皮 是人们服装的主要质 料。当时还没有绳、 线,缝制衣服,可能 采用的是动物的韧带 。
那个时期,动物的毛皮是人 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 绳、线,所以可能用动物韧带来 缝制衣服 。装饰物有头饰、颈 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 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 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 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 的纪念。
商代服饰
男子服饰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 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衣长 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 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 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 ,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