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

比如,在发达国家,多数父母都会为子女购买各种类型的儿童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医疗保险、教育储蓄保险等,提早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规划。

可见,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过去20年来,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为1.4万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4.06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6%左右,接近同期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两倍。

目前,全球保费收入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发达国家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保险业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目前,在国际经合组织国家(OECD)中,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0%。

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资料,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占纽约交易所投资总额30%。

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金融企业117家,其中银行集团57家、保险公司55家、多元化金融公司5家。

这55家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占金融业总营业收入的45%,利润占金融业总利润的34.7%。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世界范围看,保险是巨灾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40年来,商业保险在应对巨灾风险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比如,美国“9·11”事件导致直接损失450亿美元,保险业赔款就达到22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增多,保险的赔付也在不断加大。

仅在2008年,全球因为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69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偿525亿美元,占比20%。

保险业中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保险业中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保险业中的投资型保险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理财的需求增加,投资型保险产品在保险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投资型保险产品不仅具备传统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还能够为投保人提供投资收益。

本文将探讨保险业中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定义、特点、风险与收益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投资型保险产品是指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的金融产品。

它采用保费的一部分来提供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

投资型保险产品一般包括两个要素:保险要素和投资要素。

保险要素指的是产品具备的风险保障功能,可以对投保人的人身或财产进行保险赔付。

投资要素则指的是产品的投资收益,通过投资运作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

二、特点1. 风险与收益共担: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由投保人承担。

投保人的保费一部分用于风险保障,另一部分则作为投资资金。

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将共同承担,可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但也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

2. 灵活运作模式:投资型保险产品提供了多种投资运作方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

常见的投资运作方式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货币市场投资等,以及各种组合形式。

3. 附加价值服务:为了吸引投保人,投资型保险产品通常还提供一些附加价值服务,如意外保险、健康保险、教育金等。

这些服务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三、风险与收益1. 风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在投资方面面临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

由于投资性质的存在,产品的价值可能会随市场行情波动而变动,存在投资本金亏损的风险。

此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也受到投资策略的影响,不同的投资策略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

2. 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收益与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投资产品的类型、市场行情以及投资策略的不同,产品可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为投保人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

然而,投资回报并不稳定,也存在投资收益低于预期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管理是确保产品能够正常运作和保障投保人权益的关键。

后金融危机时期保险业的风险探索

后金融危机时期保险业的风险探索

后金融危机时期保险业的风险探索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正在不断积聚。

为此,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的识别,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业的风险探索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金融危机;保险业;风险始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组成部分,在次贷危机中也扮演了多重角色,保险业购买了大量的次级抵押债券,成为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之一,保险公司为信用程度和低收入者提供按揭贷款保险,从而助推了危机的发生。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保险服务的进口远大于出口,贸易依存度低,我国保险业主要以对国内服务为主,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直接影响不大。

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2011年国家提出了gdp增长为7%的目标,就是基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对经济发展预期的调整。

为此,笔者结合后金融危机时期特点对保险业的风险进行了探索。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1.股票投资收益大幅下滑2008年我国股市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深指和沪指都大幅度调整,保险资金也随着股指大幅下滑而损失较大,保险资金面临巨大投资压力。

自2008年到现在为止我国股票市场一直没有明显的大幅回升起色,股指在2800点左右徘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明显受到股票市场调整的不利影响,收益率大幅下滑。

如中国人寿2008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46%,比2007年下降了6.81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总投资回报率也大幅度下降。

可以说,我国保险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投资的持续损失,导致经营风险积聚。

2.保险业运营成本增长压力加大2008年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利的驱动下,大量销售投连险和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以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超额利润。

但受到当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大报销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取预期大幅度下降,而投资型保险产品多具有固定性利率,保险公司利差倒挂严重,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保险企业发展压力加大。

影响保险供给与需求

影响保险供给与需求

影响保险供给与需求1、影响我国保险服务有效需求的因素(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是“父子关系”,企业预算软化,天灾人祸所致损失由国家财政弥补或核销,导致企业的保险需求极度低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预算趋于硬化,由天灾人祸导致的损失只能依靠自己解决,使企业转而产生强烈的投保愿望,当它有支付能力时,就会形成保险需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诸如退休、失业、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转向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促进了企业和个人对商业保险服务的需求。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客观上直接刺激了对商业保险服务的需求,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二者可以实现很好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还处在完善当中,远不如西方国家健全。

今后,法律体系尤其是民法体系的完善,将有利于我国保险需求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状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逐年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就已经超过1000美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9%;这都意味着我国蕴含了巨大的保险需求。

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保险作为一种高级的消费也必须基于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对比国际经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情况也许有些特殊。

根据中国保险消费市场的一项调查',人身保险的投保率走势是一种倒“U”字形曲线,即两头低、中间高。

按照居民月收入水平,若以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划线,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费者, 购买人身保险的比例都偏低,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的消费者, 购买保险的比例较高。

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购买保险的经济实力有限;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效用出现递减。

论投资型保险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论投资型保险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 谓 投 资 型 人 寿 保 险 ,是 指 在 确 保 人 寿保 险 所 固有 的保 障功 能 的前 提 下 ,通 过 保 险 创新 或 嫁 接 组 合使 之 具 有 投 资 功 能 的 一种 非 传 统 型 人 寿保 险 ,是 相对 于传 统 保 障 型 人 寿 保 险而 言 ,具 有保 障和 投 资 双重 功 能 的所 有 人 寿保 险 的总称 。 其 性质 来 说 , 就 投 资 型保 险 要 么 是 在 人 寿保 险 合 同 中预 先定 明 、享受 保 险公 司盈 利 分 配 权 的一 种 人 寿 保 险 ,要 么 是 根据 保 险 资 金 投 资 运 作 状 况来 确 定 收 益 率 的一 种 人 寿保 险 。其 主要 特 征 是 : 定 利率 较 低 , 险 商 品 的价格 预 保 较高 ; 既有 保 障 功 能 又有 投 资功 能 ; 资 回报 不 确定 投 且 波 动 ; 在风 险 大 ; 有 投 资选 择权 。 潜 具
投 资 型保 险 的产 生 投 资 型人 寿 保 险 源 于欧 洲 ,开 发 投 资 型 保 险 的 初 衷 是 为 了增 强 寿险 产 品 的竞 争 力 。进入 2 0世 纪 中 叶, 受通 货 膨胀 的压 力 , 西方 发 达 国家 的金融 业 纷纷 寻 求 创 新 之路 ,而保 险 公 司的传 统 的 固定 预 定 利率 的长 期 寿 险保 单 则 缺 乏 竞 争 力 ,导 致 长 期 寿 险保 单 持 有 人纷 纷 退保 , 成 保 险公 司资金 外 流 , 保 险公 造 使 司受 到严 重 冲击 , 扭 转这 一 不 利局 面 , 保 险公 司 为 各 开 始 研究 开 发 投 资型 保 险 。近 2 0年来 , 资型保 险 投 在 西 方 各 国得 到 了迅 速 发 展 ,在一 些 投 资 型 保 险发 达 的 国家 ,其保 费收 入 已 占到 寿 险保 费 收 入 的 3 % 0 5 % 。目前 , 资型 人 寿保 险 产 品 已成 为各 国寿险 5 投 业 同其 他 金融 业 竞 争 的有 力 工具 ,并 日益 成 为未 来 寿险 业 的发 展方 向 , 比之 下 , 国 的投 资型 保 险是 相 我 在 保 险市 场 尚未成 熟 , 民 的保 险 意识 不 强 , 险商 居 保 品消 费 水平 不 高 ,保 险 竞 争 不 十分 激 烈 的背 景下 推 出的 : 1 险 业 的长 足 发 展与 严 重 的利 差损 包 袱 ,是 .寿 推 出投 资型 保 险 的直 接 原 因 。2 纪 9 0世 0年代 末 , 我 国 寿 险 业 发 展 迅 速 ,其 中 2 0 0 0年 寿 险 保 费 收 入 9 7 5亿元 ,占总保 费收 入 的 6 . % ,2 0 年 达 到 7. 25 01 1 2 . 7亿 元 ,占总 保 费 收入 的 6 . 1 。伴 随 保 险 439 75% 业 的长 足 发 展 ,我 国保 险公 司 的 财务 管理 和 企 业 内

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功 能 的认 同 。 受 能 力 的客 户 可 以选 择 购 买 投 资连 结 产 品 。 当然 , 需 要 客 户具 这
2 风险防范措施 21 保险公 司要苦炼内功 。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 险公司 自身的 .
有一定 的投资理财知识 。 2 要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就会有一定 的风 )
摘 要: 在沉寂 了一年 多后 , 资型寿险又为人们所关注。随着保 险投资环境的 日益成熟和保险双方的销售和购买行为 日趋理 投 性, 投资型寿险具有广阔的发展 空间, 同时必须看到 , 但 经营风 险的 防范控 制依然是保险公 司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消费者 而言 , 也必
须 审慎 选择 适 合 自己的投 资型 寿 险产 品 。
关键词 : 资型寿险; 资环境; 投 投 风险防范; 险需求 保 随着《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 的即将 出台, 以及 先 进 的经 营管 理 方式 , 自己尽快 成熟 、 长 起 来 。 让 成 国务院已原则批 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等消息不断传出 。 预 22 以监管促规范。 . 保险监管的核心是偿付能力监管。 引进投资 示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将大为放宽 。受此鼓舞 , 20 从 0 3年下半 型寿险商品的初衷之一 。是要化解 中国国内保险企业所 面临的 年开始 , 寿险公 司的新产品再度向投资型品种集 中。多家中资 、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但前几年投资型寿险商品热销时却成
力, 最终 起 到规 范 市 场行 为 及 保 护 消 费者 利 益不 受 侵 害 的作 用 。 范 的保险经营环境和运作 导向。 业 内人 士认 为 , 照 目前 的趋 势 , 后 保 险公 司 的 资金 运 用 渠道 23 购买必须谨慎 。 依 今 l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险种 , 投资型保险并非买

保险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保险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保险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保险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共担机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保险市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保险市场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和个人的风险压力。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及个人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

保险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减轻风险带来的负担。

企业可以购买财产险、意外险等,以保障其生产经营的稳定;个人可以购买医疗险、人寿险等,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活安全。

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风险得到了更好的分散,促进了企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险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保险市场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保险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之一。

保险市场的发展能够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整体市场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使金融市场的风险得到更好的分散。

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为资金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保险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挑战保险市场的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由于保险市场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的监管机制来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行。

监管机构应该强化对保险机构的市场监管,加强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以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该加强对保险产品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保险产品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其次,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提高投保意识和保险行业的专业水平。

在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人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和误解,以及对保险行业专业性的质疑。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保险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投保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

同时,保险行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的公信力,为保险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市场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投资型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投资型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投资型保险发展问题浅析【摘要】投资型保险是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创新型寿险产品,目前投资型保险在我国发展迅速,颇受消费者欢迎。

但投资型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盲目发展、创新不够、投资收益较低等问题,本文对我国投资型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投资型保险;投连险;保险;投资;资本市场投资型保险是一种融合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于一体,是在传统寿险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保险产品。

它是将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投连险、分红保险、万能险。

最初是西方国家为防止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损失而设计的,之后演变为客户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

由于投资型产品的资金目前主要的投向是债券和基金。

其投资收益情况与股票价值的波动关联性很强,而且不保证投资回报率,客户在享有全部投资利益的同时要承担投资风险。

2012 年的a 股市场跌宕起伏,曾一路跌回到“解放前”,却又神奇地在年关前以阳线收尾。

受此影响,激进型投连险账户收益在这一年中波动巨大,单月最高平均收益出现在12 月份为11.85%,最低平均收益出现在11 月份为—7.69%。

一、我国投资型保险的发展现状1999年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上海推出了“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接保险”,从此拉开了投资型保险运作在中国全面推开的序幕。

随后各种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推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市场和客户所接受,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迅速扩大,并通过邮政、银行等渠道大力推销此类保险产品。

从此时刻起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寿险。

截止至2011年年报数据,目前投连险总规模为843亿元。

具体到各家公司开看,最早开展投连险理财产品业务的中国平安以绝对的优势居首,账户规模合计达359.44亿元;泰康人寿凭借其口碑甚好的投资收益水平,在账户规模排行中居次,规模合计126.06亿元;一直主攻投连险产品的招商信诺,在账户规模排行中位列第三,是外资保险公司中投连险规模最大的公司,规模合计66.04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运营现状、未来五大发展态势及下半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保险行业运营现状、未来五大发展态势及下半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上半年中国保险行业运营现状、未来五大发展态势及下半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一、负债端:增速放缓,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保费收入增幅放缓,新业务价值增速承压在134号文叫停快返产品、代理人增幅降缓等强压下,2018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原保费累计收入38017亿元,虽较2017年增速陡降,但仍实现了3.9%的正增长。

寿险方面保费收入拖累行业总保费收入增长,同比增速仅0.85%;财险方面保费收入增长平稳,全年增速保持在11%以上。

2018年寿险保费收入26061亿元,与2017年基本持平,增幅为0.9%;根据2018年报,上市公司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依次为4717亿、5362亿、2013亿和1222亿元,增幅为21.3%、4.7%、15.7%和11.9%,优于行业整体增速。

2019年保险行业增长压力有所缓解。

截至2019年4月,行业保费收入达到190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

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556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16.1%。

财险行业保费依然保持11%增幅。

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万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万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财险行业原保费收入(万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单增速放缓是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8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分别下降12.3%、4.4%、5.6%和27.2%,这是自2011年银保新政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019年1-5月,中国平安个人寿险新单保费仍负增长,料行业新单保费收入增长仍持续承压。

个险新单保费(百万元)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平安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个险新单负增长拖累新业务价值增速,2018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速显著放缓,分别为7.3%、1.5%和1.2%,中国人寿更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保险需求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选取了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了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模型,并引入了总保险费的滞后变量来修正模型。

修正后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论述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费收入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回归模型目前国内关于单个经济变量对保险需求影响的分析较为集中,但从宏观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对宏观因素对保险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却少之又少。

本文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并选取1989以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实际背景情况,来研究实证结果与现实情形的关联。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因素指标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消费者(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愿意并且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保险的需求量。

影响保险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几个显著的宏观经济变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跃进步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保险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而与GDP相比,DPI有时更能代表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用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来代替GDP。

社会储蓄存款余额。

个人储蓄的增加意味着个人财富与资产的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的保险消费,即储蓄对保险的收入作用;储蓄的保障作用也减弱了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即储蓄对保险的替代作用。

当储蓄的收入作用超过替代作用时,储蓄的增长就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率。

保险业务一般采用固定的预定利率来计算保费,当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远高于保险预定利率时,保费就显得较为昂贵,从而削减了人们的投保意愿,不仅新单需求减少,已有的保单持有人退保套现的风险也会加大。

保险投资及其意义

保险投资及其意义

新政策对保险投资的影响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保险资金的运用状况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持续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也是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

如何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的稳定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也是各保险投资机构得以持续发展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今年保监会针对目前我国保险投资现状即将颁布13项新政策,分析新保险投资政策对保险投资的影响,对完善保险投资理论和健全保险投资市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文从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状况出发,分析我国保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论述保险投资新政对我国保险投资的意义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一、保险投资及其意义(一)保险投资的含义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扣除责任准备金以外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于法律允许的渠道进行盈利的模式。

(二)保险投资的意义保险资金投资对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保险行业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能够促进我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

但是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因此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时要在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

这几年保险业的经营利润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发生的巨大的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对世界保险业的利润是一大重创,这使得投资的重要性在保险业中愈显重要,因为投资不仅是保险业继续正常运转的基础,而且是保险业一个必不可少的利润增长点,因而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些资金是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我国目前保险投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如表所示:表1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单位:亿元年份年份余额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证券投资资金运用2004 10778.62 5071.10 2618.44 1026.25 639.73 666.32 2005 14092.69 5165.55 3590.65 1804.71 1204.55 1107.00 2006 17785.20 5989.11 3647.01 2754.25 2121.56 912.08 2007 26647.81 6503.44 3956.56 4897.84 2799.76 2519.41 2008 30552.83 8087.49 4208.26 8754.06 4598.46 1646.46 2009 37417.12 10519.68 4053.82 8746.10 6074.56 2758.7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如图看出我国保险投资品种中: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占据保险投资资金的大量比例,债券投资比例很低,近年证券投资比重有所上升。

影响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因素分析
20 84 8 0 0l 0 6 1 20 1 93 48 0 1 7 1 20 157 0 2l 0 1 2 3 2 0 f 1 2 1 9 O 3 I 5 99 5 8 6 12 4 4 40 27 4 2 46 3 1 9 0 00 3 6 05 49 5 1 4 1 2 l 25 O l 62 o 7 4 1 i 1 1 6 4 2 1 6 25 7 7 81 1 儿 鹋 17 。 7 8 2 3 o 3 0 0 O 3 0 4 3 1 6 l i5 O 2 4 1 3 7 28 9 7 53 163 3 5

表 1 20 0 0年 一 0 5年我国 GDP总值 与投资型寿险业发展 20
年份lD 总值 ( 寿险保费收入 投资型寿险保费 寿险深 寿险密度 投资型寿 投资型寿险密 GP 亿 l 元) ( 亿元) 收入 ( 亿元 ) 度,) ( 人、 险深度㈣ 度 ( 凡 % 元/ 1
资料 来源 : 根据 《 中国保险年鉴 2 0 ) 《 06 、 中国统 计年鉴 2 o ) 2 0 o 4 和 0 5年统计公报 、0 6 20 年统 计公报整理
仔 细观察表 1中的数据我们发现 ,0 0年 ~ 0 5年这 5年 20 20 间 , 国寿险保险深度增 长了 1 我 . 、 8倍 保险密度增 长了 35 . 7倍 , 而投 资型寿险保险深度增长 了 3 . 86 7倍 、 保险密度增长 了 6 . 73 0 倍 。无论是哪项 指标 , 投资型寿险业都 比整个寿险业 的增 长速 度 快得多 。经济 理论和寿险业 实践已达成 了共识 : 国家的经济 发 展和稳定增长 提高 了人寿保险 的需 求。 因此 , 我们也有 理由 相 信我 国经济 的快速发 展对 投资型 寿险产 品的发 展同样具 有 正 向影 响 。 二一 一 一 ( ) 二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由于保险需求属 于第 二层次 的需 要 , 因而人们只有在 满足 / / 了基本 消费需求 之后才能产生对保险 的需求 。 我国的现实国 就 2 0 年 00 2 0 年 01 20年 02 2 0 年 03 2 0 年 04 2 0 年 05 情来看 ,我 国农村 居民与城镇居 民的收入存在较 大的差距 , 大 ★一投资型寿险僳 赍收^ 一 一 传统型寿般儡费收^ 部 分农 村居 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 部分地 区甚至还未解决温饱 问 图 1 我国 2 o 0 O年 一 0 5年 传 统 寿 险 与 投 资 型 寿 险 保 费 收 入 20 题, 因此 占我 国人 口绝 大多数的农村居 民对投资型寿 险的需求 增 长 情 况 比 较 并不 高。这就使得 , 国投 资型寿险保 费收入主要来 自于城镇 我 资料来 源 :中 国保 险年鉴》 ( 0 5年全国保险市场运行 分析报告》 《 、20 ( 居民, 因此在 这里我们仅将 城镇 居 民可支 配收入列为影响我 国 投 资型 寿险业 发展的因素 。2 0 0 0年 一 0 5年这 5年间 , 国居 20 我 二 、 响投 资型 寿 险产 品发 展 的 因素假 设 影 民可支配收入得 到了较大的提高 ,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 ) 济 发 展 程 度 一 经 8 04 3元 , 长了 1 7倍 。随着我国城镇 居民 增 . 6 自我国经济 改革 与开放 以来 , 济保 持 了较快 的增 长和发 62 0元增长 到 1 9 经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中国保险业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情的行业。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中国已成为保险市场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保费收入已超过4.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同时,保险业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一、保险市场发展趋势1. 保险业务结构转型中国的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正逐步从单一的传统险种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

比如说,保障型和投资型的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下一代互联网保险等新业务的出现,不断满足着客户对保险的新需求。

这种结构转型使得中国的保险行业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客户需求。

2. 保险消费升级中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同时人们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正在不断增强。

据统计,90%以上的中国人通过网络获取保险信息,更多的人对保险产品、服务质量和价格等要求也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应要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个性化、优质化的保险服务。

3. 保险资产运营再升级保险资产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柱之一,保险公司在管理和运营资产方面也开始更加专业。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也被越来越重视。

各家保险公司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投资能力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提高保费投资回报率。

二、保险公司应对发展趋势的策略1. 升级服务模式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保险公司应该升级服务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比如说,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方案、风险评估报告等个性化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保险公司的专业和用心。

2. 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家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独立开发新产品,提高竞争优势。

比如说,开发具有多重保障、多元投资等优势的保险产品,吸引更多客户、提高竞争力。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为2.2%,保险密度为168.98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

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

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

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

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1)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

自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 1%,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7%的增长速度;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5.9亿元,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

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资本市场、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快速增长的历程,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以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 风险管理保险业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险保护。

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为被保险人承担风险,并在发生事故时给予经济赔偿。

个人和企业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保险公司则为他们提供了保险,降低了他们承担风险的成本,使得个人和企业能够更加安心地生活和经营。

2. 资本市场保险业还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机构之一,保险公司通过收集保费形成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从而产生收益。

保险公司利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可以降低其财务风险,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3. 社会福利保险业还承担了社会福利的很多职责,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这些保险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也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等方式回馈社会,提高其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1. 盈利压力当前,保险业的盈利状况已经逐渐下滑,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

一方面,风险管理方面,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其成本上升,而保费收入的增速也放缓;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形势不稳定,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需要加强经营管理,稳健从事投资和业务扩展,以保证其盈利的可持续性。

2. 制度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制度创新趋势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保险业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责任,比如加大保险产品保障力度、优化保险理赔程序等。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跟上国家政策和制度变革的步伐,真正做到服务客户、回报社会。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大事记1805年英国人在广州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上海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

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保险投资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保险投资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保险投资分析摘要:起始于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为一场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

保险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事件中既扮演了危机的推波助澜者,又在危机中受到重创。

本文在对投资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后,从风险管理、保险投资角度,从投资方向角度分析了危机对中国保险业所造成的影响。

最后,从监管者、企业的角度对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对保险投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保险投资双重压力一、引言源自于美国房地产的次按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酵,在短时间内演变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风暴。

作为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自然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

美国保险业既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推动着,同时也收到很大的冲击。

以AIG为代表的一批涉及次级贷的险企遭受重创,甚至倒闭。

虽然国内险企到目前为止所受影响远不如国外保险公司严重,但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的学习其中的经验教训,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险企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三块:死差(或事故发生率)、费差和利差。

死亡率(或事故发生率)在一段时期内基本上保持稳定,费率方面由于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展业的需要,有的保险公司甚至还需要支取一部分纯保费来弥补费用支出缺口。

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前两块利润来源基本上都固定了下来,或是根本就不能产生利润。

在现在,投资成了保险公司维持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鉴于投资对保险公司的重要意义,如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我国的保险公司?如何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冲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准备“走出去”的中国险企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保险业规模逐年扩大。

截至2010年2月,保险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41406.68亿元,是2000年的12.27倍。

保险与经济发展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保险与经济发展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保险与经济发展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保险与经济发展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不仅能够在个人和企业面临风险时提供保障,还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保险对个人和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面临各种风险是无可避免的。

个人可能面临健康问题、财产损失等风险,而企业则可能面临市场竞争、自然灾害等风险。

保险通过合理的风险转移和分散,帮助个人和企业在风险发生时得到相应的赔偿。

个人购买健康保险、车险等能够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企业购买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能够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利益。

通过保险,个人和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保证其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保险对投资和创新的促进保险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管理风险,还能够促进投资和创新。

投资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如果个人和企业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很难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创新。

而保险的存在能够减轻个人和企业的担忧,通过风险分散和赔款支付,为他们提供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个人知道在投资失败或者遭受灾害时能够得到赔偿,企业知道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支持,这些保险给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一种“安全垫”,使得他们更敢于承担风险,从而推动经济的投资和创新。

三、保险对经济稳定的贡献保险业作为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保险业的存在能够平衡风险,减少经济波动对个人和企业的冲击。

在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不可预见的情况下,保险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减轻个人和企业的损失,从而减少经济的动荡程度。

其次,保险业通过资金投资和运营,为整个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流动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保险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能够为经济的稳定提供支撑。

四、保险对社会风险防范的意义最后,保险业对于社会风险防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风险如灾害、疾病等往往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保险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

保险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保险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保险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保险业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财产保护。

然而,保险业的运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保险业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

一、保险业的环境影响1. 资金投资导致的环境影响保险公司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业务运营,包括保险赔付、资产投资等。

然而,由于对投资回报的追求,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将资金投向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如高耗能行业、高污染企业等,从而加剧了环境问题。

2. 数据处理和信息技术的环境影响随着保险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处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影响。

数据中心的能耗、电子设备的废弃、电子垃圾的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引起保险公司的关注。

3. 保险产品和业务模式的环境影响一些保险产品和业务模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汽车保险可能会鼓励大量的私家车拥有和使用,从而增加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而某些传统的农业保险则可能鼓励大规模的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措施1. 环境投资和绿色金融保险公司可以增加对环保项目的投资,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可以推动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保单等,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 提倡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鼓励客户采取环保行动,如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等。

同时,还可以在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型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引入环境指标和评估为了更好地管理环境风险,保险公司可以引入环境指标和评估体系,以评估潜在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加强对投资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还可以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保险业的环境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险公司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其环境足迹,推动绿色发展。

179号文保险分类

179号文保险分类

179号文保险分类(实用版)目录1.179 号文概述2.保险分类的意义3.179 号文中的保险分类4.保险分类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正文一、179 号文概述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过程中,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其中,179 号文即《关于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就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文件。

二、保险分类的意义保险分类是指根据保险产品的性质、功能和风险特点,将保险产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保险分类有助于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类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特点,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同时,保险分类还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三、179 号文中的保险分类179 号文根据保险产品的风险特点和保障范围,将保险产品划分为以下几类:1.人寿保险:包括普通型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等。

2.财产保险: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

3.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4.意外伤害保险: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通意外伤害保险等。

5.投资型保险:包括分红型保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

四、保险分类对保险行业的影响1.促进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分类使得保险公司更加明确各类保险产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2.提高监管效率:保险分类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保险市场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3.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险分类有助于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类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特点,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所谓投资型人寿保险,是指在确保人寿保险所固有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创新或嫁接组合使之具有投资功能的一种非传统型人寿保险,是相对于传统保障型人寿保险而言,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所有人寿保险的总称。

就其性质来说,投资型保险要么是在人寿保险合同中预先定明、享受保险公司盈利分配权的一种人寿保险,要么是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状况来确定收益率的一种人寿保险。

其主要特征是:预定利率较低,保险商品的价格较高;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投资回报不确定且波动;潜在风险大;具有投资选择权。

一、投资型保险的产生投资型人寿保险源于欧洲,开发投资型保险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寿险产品的竞争力。

进入20世纪中叶,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纷纷寻求创新之路,而保险公司的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长期寿险保单则缺乏竞争力,导致长期寿险保单持有人纷纷退保,造成保险公司资金外流,使保险公司受到严重冲击,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各保险公司开始研究开发投资型保险。

近20年来,投资型保险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一些投资型保险发达的国家,其保费收入已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30%-55%.目前,投资型人寿保险产品已成为各国寿险业同其他金融业竞争的有力工具,并日益成为未来寿险业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我国的投资型保险是在保险市场尚未成熟,居民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商品消费水平不高,保险竞争不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推出的:1.寿险业的长足发展与严重的利差损包袱,是推出投资型保险的直接原因。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寿险业发展迅速,其中2000年寿险保费收入977.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2.5%,2001年达到1423.9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7.51%.伴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企业控制度日益健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能力、风险驾驭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显著增强。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不包括2002年2月21日下调),寿险公司由此蒙受了巨大的利差损失,按照5%的回报率计算,寿险公司的潜在利差损高达千亿元以上。

为扭转这种不利状况,各保险公司纷纷从传统业务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投资型保险在的各种新型寿险保险应运而生。

2.人们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和保险竞争的变化,是投资型人寿保险面市的动力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既希望有较高的人生风险保障,更希望得到投资收益,而传统的单纯保障型寿险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双重需要。

此外,保险业的竞争已从区域性竞争转向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竞争,人才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保险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保险业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为了适应需求和竞争的变化,开发投资型保险等新险种就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为推出投资型保险带来了契机。

为适应入世需要,国家放宽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中国保监委又出台了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购买铁路、电力、三峡工程等企业债券;同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保险公司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允许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经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在一级市场上认购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从而使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这些不仅为投资型人寿保险的面市提供了宽松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而且为投资型人寿保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投资型保险在国的出现,引起了包括保监委及金融证券业高层的高度重视,成为近两年来国保险业关注的热点。

投资型保险既是对我国保险业的一次挑战,同时也给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

我国恢复保险业务只有20多年,保险市场尚未成熟,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很完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金融工具有限,资金运用的规模与灵活性均不够,各种法规正处于完善过程中。

而投资型保险要求有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配套的投资工具和税收政策作支撑。

因此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多方面挑战。

1.对寿险营销的挑战。

首先,投资型保险对营销知识和销售队伍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投资型保险虽然弱化了精算技能的要求,但计算机系统及现代技能的要求提高,销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证券及相关金融知识,成为客户个人和家庭的理财顾问;另一方面,投资型保险的销售过程实质上融合了各家保险公司的信誉、品牌、投资、综合实力、业务人员个人的素质及知识和保险本身的特点,要求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知识结构优良、适应能力强的保险代理人,要求对客户的管理方式必须由过去简单的售后拜访,转变为提前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咨询、顾问等服务,要求营销和服务手段的技术投入和含量要迅速提升,这对所有的销售人员来讲,无疑是最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对销售模式的挑战:寿险公司业务员以往极富情感色彩的推销手段将逐渐被客观、翔实的保险投资功能叙述及投资风险、投资渠道等金融理财知识介绍所替代,这对长期以来经营传统保险型保险的我国寿险公司来讲,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对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挑战。

投资型保险的客户群分布与传统型人寿保险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对投资和风险理念有一定认识和经验,收入中等偏上的公务人员、企业白领、教师、律师、企业主等是此类保险的最佳客户,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社会文化素养,而寿险销售人员在这些方面与他们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高自身的水平,是寿险销售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3.对寿险经营者的经营方向和应变能力的挑战。

投资型保险的出现,使经营绩效更加依赖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政策的开放程度和规程度。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投资型保险的稳定发展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及保险监管机构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

而且,投资型保险要求寿险公司经营行为趋向长期化,经营重心向改善保险结构、提高部管理水平、有效防和化解经营风险、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等方面转变。

因此,如何理解和运用国家政策,及时转变经营方向,增强应变能力,这对我国所有的人寿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4.客户自我保护意识的转变。

保险公司投资运作的公开、透明是投资型保险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客户坚定消费信心的根本保证。

随着投资型保险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要求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必须不断提升,这对风险意识不强,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的我国广大投保人来讲,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5.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信誉风险较以往增加。

保险公司经营投资型保险,不仅涉及资金运用问题,而且涉及投资收益的分配,因此其对宏观环境的依赖性非常强,通常要在低利率环境、优惠的税务扶持及多项法规,包括保险法、证券法等的配合下才能得以发展。

销售投资型保险有别于传统险种带来的风险,根据国外经验,投资连结保险的运作成本一般为传统产品的两倍左右,这对保险公司来说难免产生资本方面的压力。

此外,投资型保险将面临来自金融界其他行业的竞争和挑战、投资失误、销售误导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形象。

调查发现,接触过保险的受访居民中,只有6.2%认为国保险公司的诚信态度好,76.5%认为一般,甚至有17.3%认为差;对于服务,7.4%认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娴熟,84%认为一般,8.2%认为生疏;对条款的解释,13.1%认为清晰,69.4%认为一般,17.5%认为模糊。

因此,投资型保险的风险表面上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共同承担,实际上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6.对风险规避机制的挑战。

一度火得烫手的投资连接保险,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股市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受到广泛关注。

2001年9月29日,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保监委就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发布公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一年两年的业绩不能反映产品的回报率。

入世后,尽管投资型保险长远前景看好,但投资型保险必须有相应的风险规避机制。

因此,能否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规避机制,保证投资型保险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

7.培育健康、稳定的消费市场,将成为各家保险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投资型保险使客户对未来的投资回报成果抱有极大的期望,消费者对投资回报率的高预期心理无形中对保险公司正常的投资运作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都将面临一个共同课题,即普及金融投资知识,倡导投资风险防意识,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和看待现阶段市场的投资回报业绩。

(二)投资型保险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尽管投资型保险目前还没有成为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各保险公司经营投资型保险也面临许多挑战,但投资型保险必将全面促进我国保险业的深刻变革,推动保险业发展。

1.投资型保险必将促进我国保险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

据统计,自1999年11月底平安“投资连结保险”在率先亮相后,迄今已扩销到、、、、、等30多个省会及中心城市,首年度保费收入达11.2亿元。

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安联大众、金盛人寿、友邦等中外资寿险公司,也纷纷在全国各地推出投资连结、分红、万能等新险种,并在短短两年间成为最受客户欢迎的保险。

投资型保险大多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必然会引发我国寿险业乃至整个保险业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将寿险业的竞争引向深入,其中最明显的是各寿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各寿险公司已从原来单一的价格、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企业制度、管理水平、投资策略、服务手段及人才等深入的、高层次的全面竞争,有助于增强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竟争力。

2.寿险经营者经营方向的转变。

投资型保险的推出是我国寿险经营方向的重大转变,说明我国寿险业已开始瞄准国际保险市场,标志着我国寿险业向改善保险结构,提高部管理和技术水平,有效防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由于投资型保险在营销和经营上与传统保险不同,以往以代理人串街走巷、情感宣传为主的销售模式,逐渐被客观、翔实的保险投资功能介绍和投资风险、投资渠道等金融理财知识的讲解所替代。

这些转变为各保险公司提高技术标准,努力实现保险的国际标准化,开发更加灵活、透明的新保险,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险和投资需求方面提供了机遇,对加快我国保险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保险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4月,中国保监委批准“投资连接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基金的比例,最高可达到100%.对偿付能力强、资金运用较为规的保险公司,将允许按一定比例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允许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代客理财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