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
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
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
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
非也。
这是个学术阴谋。
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
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
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
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
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
(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
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
“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
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
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
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
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
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
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
日
一、商品供给与需求弹性的基本特点
(一)商品供给弹性
1?鄙唐饭└?的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值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反映了两指标相对变化的特点。
弹性概念也是指存在函数关系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映的敏感程度。
弹性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其值为正,表示价
格的运动与供给量的运动成正比例关系。
2.商品供给的成本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值为负表示成本
运动方向与供给量运动方向相反。
(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值是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反映了两指标相对变化的特点,与上述供给弹性同样具有弹性的概念,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为了便于标示指标变动方向和与其他指标相比较,其值设定为负数,表示价格的运动与需求量的运动成反方
向的变动关系。
(三)供给与需求弹性的基本特点
1?钡?性系数(e):e值的大小代表的经济含义各异。
我们把e供1、e供2 、e需总括用e 表示。
当e大于1时表示具有弹性,显示了比较平缓的供需曲线;当e小于1时,表示缺乏弹性,显示出比较陡峭的供需曲线;当e等于1时,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变动率正好相等,是一种理想化状态,被称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显示纵横对称的供需曲线;当e=∞时,表示完全弹性,显示出与水平轴平行的一条供需直线;当e=0时,表示完全无弹性,显示一条平行于纵轴的
供需直线。
2?钡愕?性与孤弹性。
上述公式一般是指弧弹性,它与点弹性本质是相同的。
其主要区别是,前者表示自变量变动量较大时的供求曲线上的两点之间的弹性;后者表示自变量变动趋于极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为了便于进行更简
捷的数学计算,点弹性常用微分方式表示。
二、铜生产供给的弹性特征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一)铜商品的基本特点
铜属于有色金属类别,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度。
在自然界中有自然铜、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等。
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而成的。
生产阶段包括:采矿阶段(最初选取铜矿石)、选矿阶段(提高矿石品位形成铜精矿)、冶炼形成粗铜阶段(含铜95%—98%)、精炼形成电解铜阶段(铜含量99%以上)。
冶炼使用方法主要有火法冶炼,辅以湿化冶炼。
成品铜按合金类别的不同分为黄铜(主要含锌等)、青铜(主要含锡等)、白铜(主要含钴、镍等)。
铜可以延制成管、棒、板、带、条和箔等类别材料。
其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和电力,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和军事工业等领域,在电气、电子、电力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消费领域的一半。
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耗之中仅
次于铝。
全球铜供求长期以来基本保持均衡的发展,价格对供求平衡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性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的提速,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尤其是全球加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对铜的需求逐年攀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接近一半的消耗需要进口。
鉴于铜的基本金属原材料性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上海金属交易所等交易机构,相继设立了铜期货品种。
后经调整规范,铜期货品种统归到上海期货交易所。
经过十多年的规范与发展,铜期货品种已成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之一,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参与的投资者范围日益扩大,国际影响逐步提高。
目前,中国因素及中国价格已成为国际期货交易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和因素。
在全球每天消耗的4??52吨铜中,有接近1吨是由中国消耗的。
而中国的GDP(2003)为1.42万亿美元,仅占美国10.95万亿美元的12.97%,日本4.3万亿美元的33%,全球36.46万亿美元的3.89%,人均GDP也只刚刚达到1000美元。
由此可知铜对中国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程度。
因此,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品种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并已发展成为全球铜商品的
三大定价中心之一。
近年来,我国铜期货市场长时间保持近高远低的反向市场形态。
现货价格居高不下,一路引领期价向上飙升。
期货市场多方利用交割期限,迫使空方不断亏损移仓,更加大了隔月与现货月的价差扩大趋势。
多头主动移仓推高近月期价,循环往复,市场始终处于多方掌控下的反向市场状态。
期、现货市场在互相影响的同时,由于供需弹性的间断性失灵,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期货价格作为供求平衡影子价格的特征,使常态下的期、现货价格相互作用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显著增大,二者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以下我们逐步分析影响期、现货价格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供需弹性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
(二)铜供给弹性特征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1?蓖?供给的价格弹性特征及其影响。
铜的供给总量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起落而波动。
它与期、现货价格的变化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价格的提高,供给量不断扩大。
但是当价格经增长达到极端高度,远离生产成本,并将持续较长时间时,供给
总量基本上就到了可值得开采矿储量和冶炼能力的极限范围。
最终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极限矿产量和极限冶炼产能之中较小的指标数值的大小。
如目前,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7%—100%的水平,精铜的产能利用率表现为85%左右,但考虑到维修和新增的特点,基本也是满负荷运转。
因此,现在全球铜市场供给量的增长正在向最大极限飞奔。
我国铜期货价格在相隔近十年于去年3月初重上30000元/吨以后,一直不断地刷新历史高位,同时表明了铜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供给量达到极限产能以前,以趋向于极大值的速度增长。
价格每增加1%,供给量会以超出其数倍甚至更多的速度增加。
由于供求状况的刺激,供给方深入挖掘供给潜力。
一方面,加大在原有价格条件下无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床的开发。
加一方面,加大冶炼产能的投资,以向上拓展铜供给弹性的影响空间。
但当强大的需求增长率长期等于或超越矿产品和冶炼产能的新增增长率这一临界值,并使供给总量达到极限值时,供给的价格弹性就会由原来的趋于无穷大,转变为趋于恒值,并向零收敛。
供给的价格弹性效用失灵,由趋于完全弹性状态转变为趋于完全无弹性状态,使价格难以调节供求市场,且其自身已难以摆脱弱势弹性状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只有需求市场等外部影响因素,才能使供给弹性逐步恢复到弹性状态。
我国目前的铜供给市场快速向这一状态运行,或者说已处于这一状态,供给弹性对价格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弱。
内因难以起作用,只有通过外因(进口)来推动供给恢复弹性。
这种由于需求驱使的供给弹性失灵现象,在各类商品的运行过程中时有发生,价格出现极端高位增长,并不少见。
相反的极端低位,供给弹性趋于完全失灵的情况却并不多见。
在实际供求市场中,当价格由历史波动区间的中间状态,运行到极端地位时,在价格的供给弹性作用下,供给量越来越小。
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化趋势最终难以发展到供给弹性失灵的状态,因为对商品的需要难以出现极端的零要求。
只要有需求存在,供给的弹性调节作用就存在,供给弹性的波动就直接影响到期、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
这种远离成本的极端低位状态,因供给弹性的内在调节机制,使价格逐步向上收敛于成本,最终
超越成本。
2?蓖?供给的成本弹性及其影响。
当铜的生产成本达到极端高位时,生产成本大于或等于期、现货市场价格时,成本的供给弹性发挥反方向作用。
成本增长越快,供给的负弹性越大,但成本供给弹性并不失灵,其内在的调节机制依然发挥作用,直到价格高于成本。
当铜的生产成本因科技进步,发明创造,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劳动力等因素而处于极端的低位时,铜成本的供给弹性促使供给量不断增加,抑制价格的增长,使其逐步收敛于成本。
现阶段,我国铜期、现货市场价格巨幅增长,远离成本,成本的供给弹性从另一方面间接抑制了价格的上涨。
显然,因价格处于极端高位而供给的价格弹性调节作用趋于弱化,或者说已经失灵,但供给的成本弹性不但没有失灵,而且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抑制价格作用。
并且其在通常状态下的间接和隐性作用,在价格处于极端高位状态时已变为显性作用,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显然,其对价格的抑制未必能成为主导作用,但可以
对投资者的价格波动预期产生重要的现实刺激。
这也是投资者确定近期投资策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
之一。
3?蓖?供给弹性的综合影响。
人们在测算和预期供求市场的变化指标时,一般隐含着供给弹性是在正常状态下发挥作用的假设条件。
但当价格和成本处于极端高、低状态时,不仅有其自身的影响价格的内在调节机制起作用,而且还受到剩余产能、产能极限等客观因素的约束,从而使供给弹性的影响变成条件约束下的供给弹性有效性影响。
影响结果形成的持续时间及绝对量等指标较正常条件下更具有不确定性和较大的差异,使市场对整个供给量及需求量对应的测算出现明显的或系统性的误差。
现阶段,铜市场供给弹性的主导影响因素是价格的供给弹性,它表现了价格由低位上升再到历史高位伴随着供给弹性由小趋向于极大的特点,以及价格屡创新高在历史高位区间长期持续振荡上涨,伴随的供给弹性由大趋向于极小的特点,使最终形成的供求价格,达到异常的均衡。
供给的价格弹性调节作用极端趋弱或者说失灵,自身难以恢复弹性状态。
成本的供给弹性虽然继续发挥作用抑制价格上涨,但它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间接作用,阶段性、逐步地作用于供求市场,发挥对价格抑制作用。
从全球整体供给市场来看,美、日、欧等发达的大经济体,因经济发展建立的供给渠道较为成熟,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高新产业置换为主要的增长点,对供给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中国铜市场的供需矛盾,因供给的约束瓶颈变得愈发突出。
铜的供给的价格弹性正好受到资源产能的条件约束,难以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导致了供给难以平抑铜价上涨的严重后果。
供给的价格弹性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作用下表现出失效性,成为这次铜价屡创新高并长期处于历史波动区间上边界振荡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铜生产供给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影响
铜的生产从勘探、采矿,到最后生产出99%以上的电解铜,需要许多大的工作环节,具有明显的、较长时间的生产周期性。
再加上世界各地供需量的不平衡,经常存在一地采选矿,异地冶炼的全球大循环,更加延长了生产供给的周期。
全球市场的共同采购和消费性质,迟滞了供给扩大区域调节价格的波动影响整体市场的时间周期。
同时,也延长了整体市场供给扩大或减少,缓解局部市场供需矛盾的时间,更使供给的价格弹性作用的弱化状态难以快速改变。
表现在目前市场上的状态就是,虽然国际整体市场供给总量在逐步增加,但因生产周期性特点更加延长了供给弹性极度弱小的持续时间周期,从而使供给弹性的传导机制未能明显快
速地缓解我国这一局部市场的铜供不应求的尖锐矛盾。
三、铜消费需求弹性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铜消费市场需求弹性的基本特点
自上世纪末期,随着全球经济在各地区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后,逐渐走上恢复之路,本世纪初对诸如原油、
基本金属等基本原材料的需求也逐步恢复。
发展到目前,从各品种期货价格表现来看,已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
原油期货从2002年1月末的不足20美元/桶上升到2005年4月4日58.28美元/桶的创纪录水平;LME综合铜从2001年11月不足1400美元/吨上升到2005年4月12日3339美元/吨的创纪录水平;上海铜期货价格从2001年11月不足14000元/吨上升到2005年4月12日4月合约36700元/吨的创纪录水平。
镍、锡等基本金属也相继创历史新高。
在此期间,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也有力地推动了金属价格的上涨,美元兑欧元从2001年7月不足0.85上升到2004年12月底1.36以上的创纪录水平。
在商品价格走出低谷到上升至历史高价区间的过程中,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同时起到各自的调节作用。
期、现货市场除了供给弹性影响外,需求弹性的影响作用也至关重要。
铜需求的价格弹性对价格运行的影响方式
主要有有效性影响和异常情况下的失效性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有效性影响。
当铜的运行价格处在适度的历史区间内波动,没有长期处于超越区间高低区域,需求的价格弹性灵敏有效,发挥其固有的调节作用。
当价格波动即下降或上升(ΔX/X)%时,需求明显地受到刺激或抑制,铜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有效性,在平衡供求和均衡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是使市场价格大多数时间在长期历史区间内波动的强大引力,也是所谓影响供需及价格变化的核心因素。
其次,铜需求的价格弹性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有效性。
这就涉及到第二种情况,即出现需求的价格弹性效用低下,无效或其它特殊情况。
从弹性系数的大小表述来看,当价格变化持续异常时,需求的价格弹性从e 需小于1逐渐趋向于e需等于0,从e需大于1逐渐趋向于无穷大。
当价格上升达到极端的高度,屡创新高并持续在高位运行,需求仍未有显著减少或缓和的迹象时,需求的价格弹性从较大变为较小并逐渐趋向于极小。
价格的上升对需求的抑制效用逐渐减少并失去效用,向接近于完全无弹性状况发展。
铜价格的上升空间被打开,在高位持续的时间取决于需求弹性恢复的快慢以及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并在局部市场表现出需求能力的绝对过剩或者说供给能力的绝对不足,这种极端需求又使需求的价格弹性失灵,从而使需求表现出非常强的刚性,原有价格波动区间与现有价格发展的相关性越来越低。
我国现阶段铜市场的状况虽然并非与此完全相同,但已十分接近此种状况。
当价格逐渐降低达到历史价格波动区间下边界的极端低点,并低于成本,市场表现绝对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价格下降对需求的刺激因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暂时失效而难以发挥,需求弹性向趋向于极小的方向发展,在现实市场中需求弹性完全等于零的情况比较少见,也就是说不像价格上涨那样,长时间处于因价格极端低位而使需求弹性失效的情况比较少见。
因为只要有商品就有需求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价格极端下降后,需求弹性逐步扩大,从e需大于1向极大方向发展,需求将被充分地激发,供给受到充分地抑制。
当极端的运行周期完成后,将出现价格回升的势头。
在现实市场之中,e需向无穷大发展达到完全弹性的典型商品也比较少见。
总之,在价格的极端低位,需求弹性失效一方面是使需求价格预期收敛于目前状态的常量,另一方面扩展的有效需求还未能完全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