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级层面研究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体系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功能划分、建筑高度、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好的城市设计可以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应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不同的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居住区应该远离工业区,公园和绿地应该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以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其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

城市应该保留一定的绿地和自然环境,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这可以包括建设公园、花园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

同时,城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优化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等措施。

再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

一个美丽的城市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因此,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外观和风格,使建筑和街道布局相协调;注重街头艺术和文化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休闲娱乐场所;注重城市形象和宣传,吸引游客和外来人口。

最后,城市设计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城市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空间,因此他们应该有参与城市设计的权利。

城市设计过程中,政府和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公开听证会和座谈会,以便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人与自然的平衡、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良好的设计,我们才能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目前 我 国 市 级 以上 行 政 单 位 编 制 的 的城 市 设 计 导 则 约 有 1 5
部 .从 管理 层 面 对 城 市 设计 的 乱 象 ”进 行 整 治 探 索 .在 实 践 中
畅等 方 面 进 行指 引与 提 升 。二 是 建筑 设 计 方 面 ,实地 调 查 现 状 问 题 ,提 炼 设 计 原 则 .对 建 筑 组 合 形 式 、建 筑 风 格 、建 筑 高 度 等 二 十个 要 素进 行 导 引 。
强 城 市 设计 导 则 的 编 制工 作 有 助 于城 市 设 计 及 其 控 制在 城 市 建设 中的 实施 【 1 】 。本 文 以广 州 城市 设 计 导 则项 目为 例 ,探 讨 城市 设 计 导 则 的内容 、深度 和成 果 形式 。
岛 效 应 ;门 户地 区需 强 化 进 入 感 .形 成 地 区 的第 一 印 象 。2 . 3 细
3 . 广 州 市 城 市 设 计 导 则 参 与 建 设 管 理 程 序
城 市 设 计 导 则 要 真 正发 挥 作 用 .还需 要 建 立 一 套 能 将导 则 融 入城 市 建设 管理体 系的机 制 ,使导 则 参与 到城 市建 设 管理 的程 序 当 中 .帮助 城市 设计 的 最终 实施 。在 建设 管理 中如何使 用 导则 ,决 定 了导 则 的相应 编制 内容与 表达 形式 。 广州城 市 设计 导则 通过 管理 规 定及 编制 技术规 程 明确导 则的参 与建 设管理 程序 及准 则【 3 】 。
作 用 意 义 、技 术 要 求等 . 明确 广 州市 城 市 设 计 导 则 的编 制 、修以及 相 关 的 奖惩 机 制 和 监 督检 查 机 制 ,为城 市 设 计 的 整体 工作 提 供 了完 善 的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是指为了促进武汉市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品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设计要求。

导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规划原则:明确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2. 城市结构布局:确定武汉市的城市结构、功能分区和主要发展轴线,规划合理的道路、绿地和景观空间。

3. 建筑与土地利用:规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密度和用途,保护历史建筑和重要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 交通与交通规划:规划武汉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交、地铁等,确保交通便捷、畅通和安全。

5. 环境保护与绿化:要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

6. 城市景观与公共空间:规划城市建筑的外立面和室内设计,强调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设置。

7. 文化保护与创新:保护和发展武汉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8.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等,满足市民生活和社会需求。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是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文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努力实现城市的宜居、宜业和宜游。

城市设计导则汇报

城市设计导则汇报

城市设计导则汇报首先,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益。

其次,城市设计导则能够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是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所在。

通过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纳入规划和建设的考虑范围,使得城市的形象更加凸显独特的文化内涵。

再次,城市设计导则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城市设计应该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注重人性化和整体性的规划。

通过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诉求,形成广泛的共识。

一、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这涉及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包括城市的功能分区、绿地规划、交通导向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交通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交通系统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应该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并减少污染和拥堵。

三、建筑和景观设计。

城市的建筑和景观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使城市的形象更加独特和美丽。

四、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居民的生活和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园、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划分。

政府部门和专业团体应该密切配合,形成统一的决策机制和实施机制。

二、加强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

公众应该有权利参与城市设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政府部门应该听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居民的意愿和诉求。

三、加强城市设计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城市设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规划和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设计导则资料讲解

城市设计导则资料讲解

城市设计导则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公共空间设计导则公共空间设计风格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建物风格和街景相融合.街道空间提供主要干道和人行步道两旁的绿化带.标准的处理方式是植树.树的间距,大小和种类必须和邻近街道相同.在视觉焦点或地标性建筑物旁多设置广场,并于其上配合水体的运用.大面积的小区内可多设置公共的景观绿化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和人行步道系统相结合,可用以展示公共艺术品.小区内的开放空间应为居民提供休闲设施,包括花园,游泳池,建筑遮阳和儿童游戏区.若住宅楼有裙楼屋顶,其设计应当让居民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益.自然生态设计导则自然环境具有生态丰富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是滨湖新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滨湖核心区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推进生态和谐.1,在城市建设中应尽可能保留自然山地地貌和林木.2,应运用多种手段恢复被破坏的地形与地貌,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共生. 3,在城市建设中应积极的进行防洪理水,促进防洪水利与景观活力相结合.夜景设计导则1,区域亮化结合建筑物和各节点的照明,道路照明和有关构景元素的照明,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规划布光,高低错落,点,线,面兼顾,构成一幅庄重大方,亮丽壮观,简洁明快并富有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的组团夜间景观.2,线性亮化滨水带亮化:以绿色泛光灯为基础,沿河布置庭院灯,结合行道树亮化,渲染出良好的亲水氛围.道路亮化:以路灯亮化为基础,结合广告亮化和沿路装饰灯具的安装,以及沿街点缀亮化的建筑物,节点等完善道路亮化系统.重点路段可沿路安装泛光灯照明,道路上方拉软管灯,营造良好的道路夜间景观.3,点状亮化节点亮化:道路交汇点,街头绿地等夜景灯光雕塑,以取得良好效果.重要建筑物亮化:主要指中心地段的商业娱乐建筑物,利用多彩泛光灯进行外部照明,并结合建筑内部灯光照明.4,控制光污染强调城市夜景照明以"以人为本,节能照明"为原则,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建筑高度间距控制1,建筑高度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2,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3,同时,建筑高度和间距的控制应符合山东省和聊城市有关规定.建筑物退让规定沿建筑基地边界和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1,建筑退道路红线根据规划区道路的不同等级,规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40-5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8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3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0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6米;支路:道路红线12-24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8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4米.2,建筑退绿线道路设有绿化带的,两侧高层建筑后退主干道道路绿带8米,后退次干道,支路道路绿带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绿带不小于3米;建筑后退鱼丘湖绿带10米,后退其他水系滨河绿带5米.3,建筑退用地边界多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5米,小高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8米.紧邻绿地广场一侧的小型商业建筑后退用地边界不小于3米.在满足以上规定时,同时满足高唐县有关建筑退让规定.道路交通要求1,出入口方位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设置1—2个机动车出入口.2,禁止机动车开口规定322省道全线禁止设机动出入口.其他道路交叉口禁止开发地段规划见下表:注:均以自相交道路(中心线)直线段延长线的交点算起.3,停车位配建规定停车场(库)须与主体建筑工程同时施工,同时使用.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服务半径不得超过150米,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的方式.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当设两个出入口有困难时,可改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9米."四线控制"规定1,道路红线规划控制规划区的道路红线包括: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和小区路的道路红线.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的中心线,红线位置,宽度及交叉口用地范围;确定城市道路两侧规划绿化带控制线.主干道红线控制:泉林路,人和路,时风路,滨湖路,管道路及东兴路道路红线宽均为50米,金城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次干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30米;支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12-24米;小区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2,蓝线规划控制规划区鱼丘湖及其引排水渠道,蓝线宽度根据水利部门相关规划和上层次规划标定.3,黄线规划控制规划区基础设施黄线包括规划确定的供应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绿线规划控制规划对规划区内的公园,街头绿地等绿地划定绿线控制范围;第十一章规划管理实施规划实施1,要将规划付诸实施,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保证其稳步的实施.2,本规划批准后,有关规划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规划,严格按本规划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3,在本规划指导下,加强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对规划公共绿地,广场等应进行城市设计.4,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土地开发的各种政策规定,调整和引导规划区的建设.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产业化经营的途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5,大力宣传,普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进行本规划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证本规划的落实.规划法制建设措施充分发挥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检查,监督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制职能,并根据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依法进行规划管理.规划行政管理措施加强规划工作的行政领导以及组织实施规划工作是政府及相关机构重要的工作职责.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要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并提高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第十二章术语,条件标准用词及图则索引查询有关名词解释用地性质:规划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称为用地性质.本规划使用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中的用地分类.用地兼容性:即城镇用地与建筑的互适性,规划对每一具体地块规定某种用地性质.在某一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和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符合条件下才被允许建设,称为用地兼容性.地块面积:又称建筑基地面积,用地面积,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成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容积率(FAR):指某一地块地面以上的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可以直观地反映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计算公式为:FAR=Sa/SFAR——容积率Sa ——地块上的建筑面积总和S ——地块面积建筑退让:指用地中的建设项目必须后退建设项目的土地边界的最小垂直距离.分后退道路红线和后退用地边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指建筑后退地块边界线的距离.它确定了建筑沿非道路面的建造界线,保证建筑间必须的正面和侧向间距,同时满足消防,通行,日照和通风采光要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指建筑沿道路部分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在本规划中指建筑底层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建筑间距:指规划用地中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起至建筑物最高层面部分的高度.绿地率:指规划地块中绿地面积与该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之比.地块边界:指地块或某建设项目用地由道路红线,自然边界围合而成的封闭的边界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指建议某个地块宜在此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为保证安全行车地块内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必须退让道路交叉口一定距离而设置的封闭界面.建筑控制线:指限定地块内的建筑建造范围的界线.建筑控制线由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组成.当地块沿道路时,建筑控制线即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地块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通道以及各地块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用地红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市政黄线: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线.条件标准用词说明执行条例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使用时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4,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可以帮助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和美观性。

以下是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建议。

首先,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应该尽量保留现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其次,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设计者应该注重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空间需求,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宜人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

同时,应该注重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第三,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功能和效率。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合理布局和分配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应该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和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和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的环境友好性。

第四,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文化和历史保护。

城市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应该尊重并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意义。

设计者应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独特性。

第五,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参与和民主决策。

城市设计是一个公共事务,应该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设计者应该尊重公众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决策过程。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人文关怀、功能和效率、文化和历史保护以及参与和民主决策。

引导与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思考

引导与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思考

引导与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思考摘要:我国各级城市设计编制层级、管理体系基本确立,编制出一批经典城市设计方案项目。

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城市设计导则指南和技术规程,各地城市设计导则水平不一、深度各异。

发达地区城市设计导则针对性强,对不同地区、不同要素进行明确的引导和管控,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区城市设计导则、指南仅对设计要求进行原则性列举,实操性有待提高。

本文分析研究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意义,提出应完善我国城市设计导则体系,并把握好引导与管控、国家与地方、刚性与弹性3大关系。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方向引导,量化管控1.我国各级城市设计管控方式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完善相关技术导则”[1]。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这是国家部委层面首次就城市设计工作制定部门规章,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内涵定义“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阐述了城市设计的编制层级“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2],并对各层级的编制范围和编制要点,以及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等方面明确了工作要求,正式推进城市设计制度化建设。

与此同时,住建部分两批组织57个城市开展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带动全国各地城市设计规章制度建设的浪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地方政府规章和技术规程的制定,推进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建设,几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工作成果。

省级层面重在衔接住建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出台适应本省的地方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对编制层级和实施审批等进行适度拓展。

如《山东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层级[3],相较住建部提出的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合理完善。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交通线路、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安排和组织,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指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方针和规范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基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导则设计的实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提供了整体的战略指导,而城市设计则通过具体的设计方案实现这些规划目标。

2.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贯彻人本主义的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社交、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3.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导则设计应该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避免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

4.强调创新和灵活性: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设计手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和挑战。

导则设计应该灵活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设计标准和规范。

在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城市空间结构: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功能分区、用地比例、街道布局等方面。

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达性,提供方便交通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2.建筑设计原则:导则设计应该制定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建筑高度、密度、体量、材料等方面。

建筑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和历史风貌相协调,保持城市的人文特色和个性化。

3.交通与交通规划: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流动性和交通安全,优化交通资源的利用。

城市设计导则精选文档

城市设计导则精选文档

城市设计导则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城市设计导则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公共空间设计导则公共空间设计风格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建物风格和街景相融合.街道空间提供主要干道和人行步道两旁的绿化带.标准的处理方式是植树.树的间距,大小和种类必须和邻近街道相同.在视觉焦点或地标性建筑物旁多设置广场,并于其上配合水体的运用.大面积的小区内可多设置公共的景观绿化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和人行步道系统相结合,可用以展示公共艺术品.小区内的开放空间应为居民提供休闲设施,包括花园,游泳池,建筑遮阳和儿童游戏区.若住宅楼有裙楼屋顶,其设计应当让居民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益.自然生态设计导则自然环境具有生态丰富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是滨湖新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滨湖核心区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推进生态和谐.1,在城市建设中应尽可能保留自然山地地貌和林木.2,应运用多种手段恢复被破坏的地形与地貌,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共生.3,在城市建设中应积极的进行防洪理水,促进防洪水利与景观活力相结合.夜景设计导则1,区域亮化结合建筑物和各节点的照明,道路照明和有关构景元素的照明,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规划布光,高低错落,点,线,面兼顾,构成一幅庄重大方,亮丽壮观,简洁明快并富有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的组团夜间景观.2,线性亮化滨水带亮化:以绿色泛光灯为基础,沿河布置庭院灯,结合行道树亮化,渲染出良好的亲水氛围.道路亮化:以路灯亮化为基础,结合广告亮化和沿路装饰灯具的安装,以及沿街点缀亮化的建筑物,节点等完善道路亮化系统.重点路段可沿路安装泛光灯照明,道路上方拉软管灯,营造良好的道路夜间景观.3,点状亮化节点亮化:道路交汇点,街头绿地等夜景灯光雕塑,以取得良好效果.重要建筑物亮化:主要指中心地段的商业娱乐建筑物,利用多彩泛光灯进行外部照明,并结合建筑内部灯光照明.4,控制光污染强调城市夜景照明以"以人为本,节能照明"为原则,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建筑高度间距控制1,建筑高度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2,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3,同时,建筑高度和间距的控制应符合山东省和聊城市有关规定.建筑物退让规定沿建筑基地边界和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退道路红线根据规划区道路的不同等级,规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40-5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8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3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0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6米;支路:道路红线12-24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8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4米.2,建筑退绿线道路设有绿化带的,两侧高层建筑后退主干道道路绿带8米,后退次干道,支路道路绿带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绿带不小于3米;建筑后退鱼丘湖绿带10米,后退其他水系滨河绿带5米.3,建筑退用地边界多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5米,小高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8米.紧邻绿地广场一侧的小型商业建筑后退用地边界不小于3米.在满足以上规定时,同时满足高唐县有关建筑退让规定.道路交通要求1,出入口方位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设置1—2个机动车出入口.2,禁止机动车开口规定322省道全线禁止设机动出入口.其他道路交叉口禁止开发地段规划见下表:注:均以自相交道路(中心线)直线段延长线的交点算起.3,停车位配建规定停车场(库)须与主体建筑工程同时施工,同时使用.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服务半径不得超过150米,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的方式.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当设两个出入口有困难时,可改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9米."四线控制"规定1,道路红线规划控制规划区的道路红线包括: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和小区路的道路红线.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的中心线,红线位置,宽度及交叉口用地范围;确定城市道路两侧规划绿化带控制线.主干道红线控制:泉林路,人和路,时风路,滨湖路,管道路及东兴路道路红线宽均为50米,金城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次干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30米;支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12-24米;小区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2,蓝线规划控制规划区鱼丘湖及其引排水渠道,蓝线宽度根据水利部门相关规划和上层次规划标定. 3,黄线规划控制规划区基础设施黄线包括规划确定的供应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绿线规划控制规划对规划区内的公园,街头绿地等绿地划定绿线控制范围;第十一章规划管理实施规划实施1,要将规划付诸实施,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保证其稳步的实施.2,本规划批准后,有关规划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规划,严格按本规划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3,在本规划指导下,加强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对规划公共绿地,广场等应进行城市设计.4,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土地开发的各种政策规定,调整和引导规划区的建设.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产业化经营的途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5,大力宣传,普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进行本规划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证本规划的落实.规划法制建设措施充分发挥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检查,监督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制职能,并根据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依法进行规划管理.规划行政管理措施加强规划工作的行政领导以及组织实施规划工作是政府及相关机构重要的工作职责.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要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并提高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第十二章术语,条件标准用词及图则索引查询有关名词解释用地性质:规划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称为用地性质.本规划使用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中的用地分类.用地兼容性:即城镇用地与建筑的互适性,规划对每一具体地块规定某种用地性质.在某一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和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符合条件下才被允许建设,称为用地兼容性.地块面积:又称建筑基地面积,用地面积,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成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容积率(FAR):指某一地块地面以上的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可以直观地反映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计算公式为:FAR=Sa/SFAR——容积率Sa ——地块上的建筑面积总和S ——地块面积建筑退让:指用地中的建设项目必须后退建设项目的土地边界的最小垂直距离.分后退道路红线和后退用地边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指建筑后退地块边界线的距离.它确定了建筑沿非道路面的建造界线,保证建筑间必须的正面和侧向间距,同时满足消防,通行,日照和通风采光要求.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指建筑沿道路部分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在本规划中指建筑底层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建筑间距:指规划用地中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起至建筑物最高层面部分的高度.绿地率:指规划地块中绿地面积与该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之比.地块边界:指地块或某建设项目用地由道路红线,自然边界围合而成的封闭的边界线. 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指建议某个地块宜在此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为保证安全行车地块内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必须退让道路交叉口一定距离而设置的封闭界面.建筑控制线:指限定地块内的建筑建造范围的界线.建筑控制线由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组成.当地块沿道路时,建筑控制线即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地块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通道以及各地块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用地红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市政黄线: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线.条件标准用词说明执行条例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使用时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4,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宁波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设计方针,旨在引导宁波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导则对城市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首先,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强调了城市发展的整体思路。

导则鼓励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保护和提升城市的品质。

其次,导则规定了城市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

导则提出了分区域、有序发展的原则,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

同时,导则还强调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倡建设紧凑、骨干道路优先、多样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此外,导则还对城市建筑设计提出了要求。

导则倡导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

同时,导则还规定了建筑高度、建筑外观、立面风格等方面的规划标准,以保持城市建筑的统一性和美观性。

最后,导则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导则鼓励开展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导则还规定了环境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执行将有助于宁波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导则1

城市设计导则1

城市设计导则——我2008年的工作论文 2009-03-05 11:43:58 阅读638 评论8字号:大中小订阅2009年12月,我离开了科可兰,近日听说我曾经工作的团队将正式成为金盏金融服务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技术顾问团队,感到非常欣慰。

在此之前,我们对金盏第一块开发的用地,提出了空间的建议;对第一个建筑参与了立面设计;对金盏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参与了审查。

金盏成立顾问规划师团队,是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中国城市建设的具体体现,我期待着看到金盏金融区城市空间的美好未来。

2009年初,应领导要求,我对进行了一年多的金盏导则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来此交流,共同探讨。

为什么要编制城市设计导则——以《北京市朝阳区金盏金融后台服务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例根据国外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城市设计导则是提升地区品质、塑造地区特色、加强地区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步骤。

2008年,科可兰建筑师事务所应邀参与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正在进行的《北京中心城地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研究》工作,我们编制的《金盏金融后台服务区城市设计导则》成为该项研究中“新建区城市设计导则”的重点案例。

下面就导则编制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1. 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重要性1.1导则的重要性自1990年《城市规划法》颁布以来至今,我国规划管理体制主要依托“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控规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直接法定依据。

但控规的控制手段主要为几项刚性指标(如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限制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其在空间系统性、人性化、细节化方面存在着控制手段不足的问题。

而城市设计导则在公共空间系统方面(步行系统、开敞空间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等)以及人性化、细节化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对控规进行有效补充完善。

另外,导则提倡在地区的建设中强化前期控制力。

从公共景观环境和重点服务设施建设入手,先声夺人地创造整体环境氛围,以带动地区的全面启动。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准则。

这些导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包括城市中心区、功能区划、交通网络等。

2. 绿地和生态保护: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率,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3. 建筑设计准则:规定建筑物的高度、外观、风格和材料等,以保持城市的统一性和美观度。

4. 交通规划与设计:包括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5. 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街区,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6. 社区规划:规划和设计社区的各类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7. 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设计:规划和设计城市的公园、广场、河滨路等公共空间,以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功能。

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可以指导城市规划部门、建筑师和开发商
等相关方向进行城市发展规划,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和美观度。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摘要:一、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背景与意义1.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目的2.对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二、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1.总体目标与原则2.城市空间布局3.城市风貌特色4.绿色生态城市建设5.城市设计管理与实施三、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成效1.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2.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3.优化城市空间环境4.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启示1.重视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与实施2.强调城市特色与绿色发展3.注重城市设计管理与协同合作正文: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指导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部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

它对武汉市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背景与意义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面临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武汉市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政策,其中之一便是城市设计导则。

该导则旨在为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围绕总体目标与原则、城市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特色、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设计管理与实施等方面展开。

其中,总体目标与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等理念;城市空间布局则关注城市结构、功能区划分等;城市风貌特色着重于塑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城市形象;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市设计管理与实施则涉及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方面。

三、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成效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武汉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得到了提升,城市风貌更加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城市设计导则有效地引导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了城市空间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启示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原创版)目录1.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2.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3.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4.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影响正文【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旨在提升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导文件。

该导则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为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可行的指导方案。

本文将从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主要内容、实施与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是构建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为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设计导则遵循以下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市民需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生态优先原则:强调绿色发展,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3.文化传承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创新发展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区划,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2.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3.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4.城市生态保护: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传承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6.城市建筑风貌:加强城市建筑设计管理,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建筑风貌,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影响】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将对武汉市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3.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4.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城市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并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以下是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常见内容。

1.城市愿景:城市设计导则首先要明确城市的愿景和目标,即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期望达到的状态进行规划。

这就需要制定城市发展策略,确定城市的定位和特色,以及发展的重点和优先事项。

2.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导则需要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定,包括不同区域的用途和密度。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住宅区应该与公共设施和绿地相结合,工业区则应该远离居民区。

3.建筑规划:城市设计导则还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规范,包括建筑的高度、体量、外立面设计等方面。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

4.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导则需要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网络的布局、公共交通的发展、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等。

这样可以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快速和安全地出行。

5.绿地和生态保护: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绿地和生态保护,包括规划和保护生态系统、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给市民一个宜居和美丽的生活环境。

6.公共设施:城市设计导则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等,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同时要保证公共设施的配套和质量,确保市民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7.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导则还需要保护和利用城市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古城区等,以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8.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城市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并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指以宁波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为指导,对宁波市城市的整体规划、功能布局、建筑风格、交通网络、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文件。

它是宁波市政府部门、城市规划和设计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参考。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城市整体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方面的规划,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设计:规定了建筑物的高度、体量、立面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城市形象的统一和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3. 交通规划:规定了道路的布局、交通网络的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流畅性。

4. 绿化环境:规定了公园、绿化带、道路绿化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美性。

5. 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规定了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传统街区等方面的保护要求,以保障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它具有法律效力,各相关单位在
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导则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城市的宜居性和发展质量。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一、总体城市设计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2.土地利用规划;3.总平面设计;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5.地下空间规划;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7.城市天际线控制;8.路径与节点控制;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1、地块图则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

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城市空间。

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

◆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

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

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

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

◆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

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

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

◆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

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

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广州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张肖珊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城市设计导则项目的归纳研究,总结城市设计导则的特性与要素,提出总体城市设计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的有关编写建议。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广州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发源地,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

如何从建设细节上体现岭南文化与地方特色、塑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都需要城市设计的引导和管理。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城市设计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

加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有助于城市设计及其控制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1]。

本文以广州城市设计导则项目为例,探讨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深度和成果形式。

1.广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与控制要素目前我国市级以上行政单位编制的的城市设计导则约有15部,从管理层面对城市设计的“乱象”进行整治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

对应于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城市设计导则有着不同的特点。

主要强调对城市整体空间构架、形象特色的控制与塑造。

它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以简练的概括与描述,明确城市的基本空间结构、核心特色风貌等城市整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内容。

[1]除广州城市设计工作回顾、现状情况调查等基础工作外,导则通过理论发展趋势、规划案例借鉴进行了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对策研究针对广州城市建设现状问题,提出了4个层面12项具体工作,包括重塑山水格局、确定广州总体城市特色风貌目标;解决重大问题、建立覆盖全市的原则性导引;结合现有城市形象、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分区等城市设计对策。

2.广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成果体系基于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的专项调研,针对广州城市特色风貌不显、高度控制体系不全、景观体现不成系统等关键问题,导则构建了分层的管控体系。

[3]2.1 总则内容——宏观:感知城市风貌的基调。

城市设计总则,是覆盖全市的原则性导引,对城市风貌定位、特色风貌分区、重点景观地带、整体高度分区提出原则性导引要求。

城市设计导则融入规划体系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城市设计导则融入规划体系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城市设计导则融入规划体系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重要的文件,它是制定城市空间管理政策和具体城市规划方案的基础。

城市设计导则不仅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具体实践和指导性文件。

城市设计导则的质量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缺乏对文化和历史的考虑、缺乏对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重视、缺乏对建筑风格和材料的限定、缺乏与规划体系的有机融合等。

这些问题导致城市设计导则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因此,深入探究如何使城市设计导则融入规划体系,提高其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的融合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城市设计导则的实际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原理2. 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的融合问题分析3. 提高城市设计导则实际效果的途径与方法探讨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并分析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的融合案例,通过专家访谈了解相关规划和设计者对于城市设计导则和规划体系融合的看法,从而较为全面地探究城市设计导则融入规划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三、预期的成果本研究预期将构建一个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融合的框架,旨在提高城市设计导则的实际效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品质。

具体成果如下:1. 探索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的融合模式2. 提出提高城市设计导则实际效果的途径和方法3. 建立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体系融合的框架,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4. 发表相关论文和学术报告,为学术界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法较为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市级层面研究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体系
自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传入我国以来,城市设计对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城市设计在国内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注意力聚焦在城市空间上,城市设计也逐渐被重视。

而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设计的评核依据,也是城市设计的引导者,其多元化、多学科的特性,符合城市大规模开发的时代要求,从而逐渐受到政府规划部门、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开发商乃至社会民众的关注。

然而,现阶段城市设计导则在编制时往往内容不全面,以致理论与现实操作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以,近几年对于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开发中的管理政策,指导城市设计方案与实际开发建设的技术过程。

其具备两个功能特性:一、将复杂、抽象的城市发展战略相关政策落实具体,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导则;二、结合各省、市、地区、片区、地段、地块等特点,将“普世”的城市设计原则“个性化”,因地制宜,落实为有针对性的、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导则。

简而言之,城市设计导则是把抽象的政策具体化、普通原则个性化,有操作性及针对性的工作成果。

本文从市级层面出发,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体系进行探索。

首先从城市设计导则的概述入手,对城市设计导则产生及发展、种类与作用、内容框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然后从管理和设计两个大方面,分析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实践,并应用相同思路总结国内当前出台的代表性城市设计导则案例,尝试将城市
设计导则的内容体系总结归纳,并结合南昌市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体系研究,得出一套衔接管理、完善设计的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体系,为未来从市级层面上对导则的制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