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四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 • • • • •
五人墓碑记
•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 译: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 ,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 一月耳。 • 译: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 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译: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制作:郭福强 2016.5.5
指南录后序
• • • •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译: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译: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家里,没有谁知道 该怎么办。 3.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译: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大都去。 4.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译:用父母赐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 5.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在国君和 父母面前掩饰自己的过错。
谏太宗十思疏
•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 固。 •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译: 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 听从它。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译: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 ,白白被欺骗。 •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译: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 人,又找不到。 •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译:秦王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 国。
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翻译必修⼀《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③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④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这是您知道的。
⑧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⑨⑩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秦国的⼤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进军向北侵占⼟地,直到燕国南部的边界。
②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现在樊将军,秦王⽤⼀千⽄⾦和⼀万户⼈⼝的封地作悬赏来征求他的头颅。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
樊将军因为⾛投⽆路,处境困窘才来归附我,我不忍⼼因为⾃⼰的私仇⽽伤害有德⾏的⼈的感情。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
⽗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⑤今提⼀⼔⾸⼊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只拿着⼀把⼔⾸进⼊不可预料的强暴的秦国,我停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朋友想同他⼀起去。
⑥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皆⽩⾐冠以送之。
⾄易⽔上,既祖,取道。
太⼦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戴⽩帽来为荆轲送⾏。
到了易⽔边上,祭过路神,(荆轲)就要上路了。
⑦恐惧不敢⾃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王。
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带的地图,⽤匣⼦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跪拜⼤礼送出来,派使者来告诉⼤王。
⑧愿⼤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希望⼤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王的⾯前完成使命。
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也。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
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苏武传》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2.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必修三翻译句子
因为他的父亲母亲都在车祸中逝世,因此他是被叔叔抚育长大。
(bring up) His parents have died in the accident, so he was brought up by his uncle.这部小说是以他自己的亲自经历为基础。
(Base)This novel is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s.我们很快乐的看到孩子们正在嬉戏的场景。
(定从) (scene)We are happy to see the scene where children are playing.孩子们不一样意抽烟。
(permit)Children are not permitted to smoke.旅客不一样意摄影。
(permit)Visitors are not permitted to take photos.你介怀我开窗户吗自然不,做吧!(ahead)Would you mind (me) opening the windowOf course not. Go ahead!盯着外国人看是不礼貌的。
(stare)It is impolite to stare at others.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地址。
(spot)This is the spot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他的马虎是他失败的原由。
(account)His carelessness accounted for his failure.她不可以解说她的错误。
(account)She couldn’ t account for her fault/mistake.他找到了昨天丢掉的包。
(seek)He sought the bag which was lost yesterday.你是无心的仍是成心做的(accident/purpose)Did you do it by accident or on purpose老师以为 Tom 不行能达成作业,可是相反的是他达成了。
高中英语模块复习必背句子翻译250句必修四
句子翻译练习依据括号内的提示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语。
Module4 Unit 11.翟志刚在太空的巨大成就让他博得了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 achievement; respect)Zhai Zhigang’ s great achievement in space has earned him the respect of all the Chinese people.2.他不需要很多钱,而且很乐于过着简单的生活。
( lead a life) Hedoesn ’ t need much moneyand is happy to lead a simple life.3.四代同堂是中国一个值得骄傲的传统风俗。
(traditional, generation)It is a proud traditional in China to have four generations living under one roof.4. 社会,包含企业和组织,应当在帮助老人方面饰演踊跃的角色。
( play a/anrole in, organization)The society, including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sh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the old. 5. 老师在讲台前不用看就能够知道哪个学生表现不好。
(without doing, behave)Without looking up from her desk, the teacher knew which student was behaving badly.6.假如我们必然要准时达成的话,我们就必然坚持工作。
( carry on)We must carry on working if we are to finish on time.7.不要可是由于他在一次考试中失败就瞧不起这个人。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来自五十多套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子翻译(来自五十多套试卷)指(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分)(3)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出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⑴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分)⑵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指南录〉后序》)(2分)⑵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穷:困窘;无聊:无以聊赖;迥:远;靡:无,没有)①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本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还有什么遗憾呢?五(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分)(3)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怎么样呢?⑶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分)⑶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分)⑶唉!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全国范围内,有几个人呢?(缙绅:名作动,做官;而:表转折;四海之大:定语后置)(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3分)(3)我们社那些品行能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为周顺昌伸张正义,募集了钱财来为他送行。
(“行为”“为之”“敛赀财”各1分)(4)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分)(4)苏州百姓正在痛恨毛一鹭,于是趁着他声音严厉地呵斥众人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
(“痛心”“厉声以呵”“相逐”各1分)(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Unit4课文语法填空 课文句子翻译-- 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4课文语法填空+课文句子翻译Ⅰ.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please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An expedition to the South Pole with the great Sir Ernest Shackleton—this is the adventure that I 1.___________(dream) of.However,2.________ I applied to join the expedition,Shackleton turned me down because he thought I was too young and wasn’t 3.__________ (qualify),so I secretly went aboard his ship,the ter I 4.________(discover) and Shackleton had to assign me to be 5._____steward.The journey wasn’t very easy,for Endurance was stuck in the ice as we approached Antarctica.And when the ship sank,our hearts sank with it. Before we abandoned the ship,Shackleton 6.______(calm) told us to rescue our most essential supplies and he 7.______(he) threw away all his gold.He allowed Hussey to keep his banjo,8._______made us surprised.We had been struggling for days,but things were going from bad to worse.Soon after we arrived at Elephant Island,Shackleton left us to find help.Sometimes we were able to catch a seal or a penguin to eat.I tried to think of 9._______(happy) things.I was grateful,for Frank and Ernest’s genuine concern for others,their perseverance,and their resolve filled me 10._____ hope.1.have been dreaming2. when3. qualified4. was discovered5. a6. calmly7. himself8.which 9. happier 10. withⅡ.课文原句翻译1.19岁时,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06
《鸿门宴》
重点句子梳理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 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句子翻译与赏析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翻 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 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这句话表达了刘邦对项羽的尊 重和谦逊,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应对能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 子翻译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01
《指南录》后序
重点句子梳理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还的庆幸,同时也提出 了生还之后应该有何作为的问题。
03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句子梳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巧妙地运用言辞,向秦伯表达郑国灭亡对秦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以此引起秦伯的关注。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进一步分析形势,指出秦国跨越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是困难的,暗示秦国不应为了晋国的利益而损害自 己的长远利益。
THANKS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 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这 句话引出了和氏璧这一重 要物件,为后续的故事情 节埋下伏笔。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 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 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这 句话揭示了秦王的企图和 赵王的处境,为后文蔺相 如的智勇表现提供了背景 。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必修1必修5句子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1.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1.无乃尔是过与?翻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翻译: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搀扶,跌倒了也不扶起来,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搪塞的态度。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翻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8.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翻译: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顺。
9.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0.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翻译: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前来。
2.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1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翻译: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网眼细密的渔网不放到池塘里,鱼鳖等水产就会吃不完。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翻译:砍伐按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材木就会用不完。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在路上干活了。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022年学习资料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 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 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和 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11、不拘于时,学于 -(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16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论》-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讠-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是陈涉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穷 子-弟,是农村被雇佣的种田人,又做了被征发戍边的士兵;-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陈涉一人发难就使秦朝灭亡,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扼守着险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 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11
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关下的诣廷像浮去一样尤集合我,像回声那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10、百越之君,俯首 颈,委命下吏。-百越的首领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秦的下级官吏。-11、自以为关中之固,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方,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正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代的 业啊。-13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6、句读之宋知,惑之不解,或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理-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句向老师学习, 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 -(事理的!-7、彼写筱年相若也,道箱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兼谀头同邪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 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就近乎谄媚!”
必修三、四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21.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
22. 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3.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24.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25.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 降武。 26.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
6.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进。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8.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9.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11.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1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 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 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 归,间至赵矣。
不完全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子翻译《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走,在露天里睡觉,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反复出现,不断发生,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能活下来是庆幸的,但是我幸运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参考译文: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哪里要用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
4.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所求的土地)呢5.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廉颇蔺相如列传》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3.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来)修敬也。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译文:1.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2.现在您竟然从赵国逃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那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3.赵国给秦璧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4.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拂逆强大的秦国,使其不高兴,不应该。
5.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6.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7.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被吓得倒退了。
8.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9.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以个人的恩仇为后啊!《指南录后序》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5.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7.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8.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9.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10.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参考译文:1.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请主持朝政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估计元人也许还可以用言语打动的。
3.可不幸的是,吕师孟先在元人面前说我坏话(陷害我),贾余庆后又向敌人献媚讨好。
于是我被软禁不能返回,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4.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状。
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5.迫不得已,我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在草野中行走,在露天下歇宿,每天同元军骑兵在长淮一带互相出没。
6.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的悬赏追捕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7.唉!死生,是早晚间会发生的事情,死就死吧;可是境地那样危急险恶,(而且)不断地交错出现,真不是人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平定下来以后,再追想当初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苦啊!8.要求做一个孝子,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9.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10.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本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和皇后,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五人墓碑记》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6.★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7.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8.★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9.★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参考译文:1.五个人的死,距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2.(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3.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在魏阉作乱的时候,却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官员(或士大夫),这么大的全国,有几个人呢5.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顾惜,又是什么缘故呢6.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逮捕有牵连的东林党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愤怒的一击,魏忠贤不敢再有牵连治罪。
7.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突然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就畏罪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8.又有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品行,跟这五个人的死比较,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9.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
10.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屈身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参考译文:1.我虽然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2.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3.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成一体,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4.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5.(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6.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轻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
7.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想到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8.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9.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10.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大方针呢《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9.★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参考译文:1.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2.拒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3.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4.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5.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来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6.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
7.(做)大事情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节不必计较小的礼让。
8.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9.(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季氏将伐颛臾》1、无乃尔是过与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4、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参考译文:1、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3、展现才能担任职务,不能这样做的人就停止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45、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偏要找借口的人。
6、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不会贫困,(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7归服;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寡人之于国也》1、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