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课本”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回归的应该是高 考所体现的知识体系。
二、备考内容的整体设计
知识点
以教材为依托 以内容为主线
基础 概念
线索
专题
核心
特征
结论 历史规律
例如 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
朝 三公九卿制
两 汉 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隋唐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三省六部制 尚书奉而行之。”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 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
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 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 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 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 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
例2: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 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 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 驱。
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 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 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例如以“国家”为核心词展开,以国家体 制的形成,变动、及其相关因素为主线,分别 从政治制度,整体变革,经济政策和爱国主义 4个角度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品质。
6、以新型史观为指导学习历史
例1:从多种史观看近代通商口岸 革命史观:西方侵略,地方反抗,民族矛盾的体现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工业产生地,商业中心 整体史观: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 文明史观: 介绍西方工业文明,冲撞中国古代文明
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 缓和了经济危机。
策略2:运用归纳方法,概括历史发展规律。
• 例1: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俄国废 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 从而认识改革是社会变革重要途径。
五.方法建议
①材料导学。有效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意图。高考复习必须要千方 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这种学习能力只有在自学过程中才能习得。那 么,材料问题式的学案导学应该成为高三复习 的基本方式。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确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经济
封闭落后的自然经 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 文化
统治者的文化专 制、普通民众深受 封建思想的束缚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 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促使人们追 求财富和幸福生活
对外 政策
闭关锁国
在全球范围抢夺殖民地
5、从多种角度认知历史的发展 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方法思考历史
3.重点梳理
①中国古代史:主要朝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制度以及选官制度的变化及时代特征;唐宋以 降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 外贸和市镇兴起等方面的表现,重要土地、赋税、 货币制度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与商品经济发展 的关系,以儒学为主线的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等, 注意从新视角抓结合点,如重心变迁、中外联系 对比等。
比较
孔子
项
背景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
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活跃起来。
苏格拉底
重要 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度”;
“美德即知识”。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奠定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 刻影响。
比较
孔子
项
背景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
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仿真题2:美国独立后选择了实行邦联制政体,这表
明当时北美人民首要的政治目标是
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 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 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 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位活跃起来。
苏格拉底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重要 仁:“仁者爱人”; 主张 礼:“克己复礼”;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奠定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 刻影响。
②综合复习阶段。时间不足三个月。按照古代、近 代、现代的时序,根据高考分量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大 致为3:4:3。提高复习针对性,减少无效劳动。适度的笔 练以专项训练为主,着重落实试误、矫正和改进的功能。
③ 查漏补缺阶段。考前一个月,主要是训练应试 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要高度重视模拟阅卷、试卷 分析和查漏补缺,强化补偿矫正和改进的环节。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 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从社会史观看,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 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例2:几种史观解读十月革命
1.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 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 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 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 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行政权 军政权 财政权
元朝 中书省、宣政院
明朝 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朝
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古代经济的基本内容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 商业的兴盛
例3: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 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 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 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 请填写空白部分。
在知识体系上要注意不同版本教材互相补充。
4.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整合
• 以通史为线索,横向关注中外的纵向发展 和相互影响。
• 注重中外历史横向政治、经济、思想的比 较,找出共性和差异。
明清时期的中西对比(17-19世纪中期)
政治
中国
西方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政策
明清时期的中西对比(17-19世纪中期)
④中国近代史:突出一条主线,就是中国近 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表现 和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如近代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各种救国救民思想 包括改良、改革和革命思想的演变和实践,全球 视野下清朝前、后期比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 角下的抗日战争。
⑤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集中在建国初期和新时期;国际背景下中国对外 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度”; “美德即知识”。
使哲学成真正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 他Biblioteka Baidu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 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基础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学习 凡是书上的没有不会的。
2、加强历史基本概念的复习 基本概念具体落实到位
3、依据: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说明
宏观把握每一个阶段历史发展的特征。 理顺每一个专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弄清每一个历史概念。
通史复习示例: 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 按时间划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单元。 按内容划分:每个单元涉及三个板块内容 政治制度演变:政治制度沿革 中央和地方 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 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兴衰 思想文化科技成就与特点:理论著作
世界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 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 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 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一、高考复习策略
1.时间安排
①系统复习阶段。即第一轮复习,时间为10个月左 右。需要打破现行教材的体系,不分必修选修,整合成 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把选修内容融入必修教材,有利 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一是不少选修内容都是在必做题里出现的,二来绝大多 数选做题均未直接涉及选修教材的内容,因此作上述处 理也能减少许多无效劳动。
3. 文明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十月革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 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道路。
例3:用几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1.革命史观:“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社会史观:以工代赈,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 ,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文明史观:制度创新,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 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开创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 5.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新政”以改革的方式,进行 体制性自我调整,避免了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出现。 6.生态史观: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河谷工程、 整体规划水土保持、粮食生产、水库、发电、交通等。
②世界古代史: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 点、特征及其影响;古代罗马法的主要精神和原 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先哲的主要思 想主张;古希腊罗马与同时代古代中国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比较。
③世界近代史:全球视野下对工业革命的全 方位认识,包括背景、起因、大致过程和多方面 (包括社会生活)影响等,是重中之重;英、法、 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重要 历史文献,主要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 化进程及其对东西方的影响;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发展、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②真题铺垫。 由于中学教师编制试题或筛选试题的水平与高考 命题水平存在的差距太大,以致平时教学中的训 练和模拟考试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常常事与 愿违。而高考命题在一个题眼上“扎堆儿”出题 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运用近年高考试题进行复 习和训练,或许是最为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当然, 如果能编制出高考试题的仿真题更好。
⑥世界现代史: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二战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其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及 主要表现等内容,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⑦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 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⑧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结构 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四、复习的整体化(备考内容整合的基本方法) 1、变通模块,通史串联,加强通史与模块之 间的关联。
每一个模块(三本必修: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三个模块)的复习,一定要关注与此相 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物的基本特征。
一定要突出不同领域(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加深 对不同领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深刻理解相 关三个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7.以逻辑思维方法学习历史
策略1:比较历史事物的特点
例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 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 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二、备考内容的整体设计
知识点
以教材为依托 以内容为主线
基础 概念
线索
专题
核心
特征
结论 历史规律
例如 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
朝 三公九卿制
两 汉 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隋唐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三省六部制 尚书奉而行之。”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 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
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 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 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 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 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
例2: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 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 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 驱。
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 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 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例如以“国家”为核心词展开,以国家体 制的形成,变动、及其相关因素为主线,分别 从政治制度,整体变革,经济政策和爱国主义 4个角度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品质。
6、以新型史观为指导学习历史
例1:从多种史观看近代通商口岸 革命史观:西方侵略,地方反抗,民族矛盾的体现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工业产生地,商业中心 整体史观: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 文明史观: 介绍西方工业文明,冲撞中国古代文明
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 缓和了经济危机。
策略2:运用归纳方法,概括历史发展规律。
• 例1: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俄国废 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 从而认识改革是社会变革重要途径。
五.方法建议
①材料导学。有效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意图。高考复习必须要千方 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这种学习能力只有在自学过程中才能习得。那 么,材料问题式的学案导学应该成为高三复习 的基本方式。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确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经济
封闭落后的自然经 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 文化
统治者的文化专 制、普通民众深受 封建思想的束缚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 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促使人们追 求财富和幸福生活
对外 政策
闭关锁国
在全球范围抢夺殖民地
5、从多种角度认知历史的发展 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方法思考历史
3.重点梳理
①中国古代史:主要朝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制度以及选官制度的变化及时代特征;唐宋以 降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 外贸和市镇兴起等方面的表现,重要土地、赋税、 货币制度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与商品经济发展 的关系,以儒学为主线的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等, 注意从新视角抓结合点,如重心变迁、中外联系 对比等。
比较
孔子
项
背景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
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活跃起来。
苏格拉底
重要 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度”;
“美德即知识”。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奠定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 刻影响。
比较
孔子
项
背景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
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仿真题2:美国独立后选择了实行邦联制政体,这表
明当时北美人民首要的政治目标是
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 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 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 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位活跃起来。
苏格拉底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重要 仁:“仁者爱人”; 主张 礼:“克己复礼”;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奠定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 刻影响。
②综合复习阶段。时间不足三个月。按照古代、近 代、现代的时序,根据高考分量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大 致为3:4:3。提高复习针对性,减少无效劳动。适度的笔 练以专项训练为主,着重落实试误、矫正和改进的功能。
③ 查漏补缺阶段。考前一个月,主要是训练应试 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要高度重视模拟阅卷、试卷 分析和查漏补缺,强化补偿矫正和改进的环节。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 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从社会史观看,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 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例2:几种史观解读十月革命
1.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 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 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 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 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行政权 军政权 财政权
元朝 中书省、宣政院
明朝 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朝
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古代经济的基本内容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 商业的兴盛
例3: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 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 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 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 请填写空白部分。
在知识体系上要注意不同版本教材互相补充。
4.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整合
• 以通史为线索,横向关注中外的纵向发展 和相互影响。
• 注重中外历史横向政治、经济、思想的比 较,找出共性和差异。
明清时期的中西对比(17-19世纪中期)
政治
中国
西方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政策
明清时期的中西对比(17-19世纪中期)
④中国近代史:突出一条主线,就是中国近 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表现 和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如近代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各种救国救民思想 包括改良、改革和革命思想的演变和实践,全球 视野下清朝前、后期比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 角下的抗日战争。
⑤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集中在建国初期和新时期;国际背景下中国对外 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度”; “美德即知识”。
使哲学成真正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 他Biblioteka Baidu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 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基础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学习 凡是书上的没有不会的。
2、加强历史基本概念的复习 基本概念具体落实到位
3、依据: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说明
宏观把握每一个阶段历史发展的特征。 理顺每一个专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弄清每一个历史概念。
通史复习示例: 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 按时间划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单元。 按内容划分:每个单元涉及三个板块内容 政治制度演变:政治制度沿革 中央和地方 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 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兴衰 思想文化科技成就与特点:理论著作
世界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 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 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 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一、高考复习策略
1.时间安排
①系统复习阶段。即第一轮复习,时间为10个月左 右。需要打破现行教材的体系,不分必修选修,整合成 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把选修内容融入必修教材,有利 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一是不少选修内容都是在必做题里出现的,二来绝大多 数选做题均未直接涉及选修教材的内容,因此作上述处 理也能减少许多无效劳动。
3. 文明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十月革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 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道路。
例3:用几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1.革命史观:“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社会史观:以工代赈,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 ,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文明史观:制度创新,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 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开创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 5.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新政”以改革的方式,进行 体制性自我调整,避免了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出现。 6.生态史观: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河谷工程、 整体规划水土保持、粮食生产、水库、发电、交通等。
②世界古代史: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 点、特征及其影响;古代罗马法的主要精神和原 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先哲的主要思 想主张;古希腊罗马与同时代古代中国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比较。
③世界近代史:全球视野下对工业革命的全 方位认识,包括背景、起因、大致过程和多方面 (包括社会生活)影响等,是重中之重;英、法、 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重要 历史文献,主要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 化进程及其对东西方的影响;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发展、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②真题铺垫。 由于中学教师编制试题或筛选试题的水平与高考 命题水平存在的差距太大,以致平时教学中的训 练和模拟考试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常常事与 愿违。而高考命题在一个题眼上“扎堆儿”出题 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运用近年高考试题进行复 习和训练,或许是最为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当然, 如果能编制出高考试题的仿真题更好。
⑥世界现代史: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二战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其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及 主要表现等内容,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⑦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 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⑧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结构 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四、复习的整体化(备考内容整合的基本方法) 1、变通模块,通史串联,加强通史与模块之 间的关联。
每一个模块(三本必修: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三个模块)的复习,一定要关注与此相 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物的基本特征。
一定要突出不同领域(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加深 对不同领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深刻理解相 关三个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7.以逻辑思维方法学习历史
策略1:比较历史事物的特点
例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 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 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