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分析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分析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247d1480eb6294dd886cf8.png)
分析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在满足自身利益之后实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需求包括建筑色彩搭配以及空气质量等,为了满足当代居民的需求,居民公共建筑要向着生态、绿色、文明方向发展。
关键字: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引言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空间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空间的分配与掌握,同时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一个城市的公共软环境服务质量,是能够满足城市社会、自然、人类高度多层次文化交流的必然环境条件。
1.公共空间的设计必要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创造的空间,不仅是提升城市软环境质量的有效保障,也是满足社会自然和人类高层次交流的基础性条件。
所以公共空间设计必要性非常明显,因为他作为大众生活的主要场所,能够让大众的行为产生不同体验,而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也包含不同类型的居住条件,多样化的形式特征也成为当前设计的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是提高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代表一个住区乃至城市的形象。
从居民的角度来看,住区公共空间既代表着归属感,也是个人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的基础条件。
2.人性化建筑的设计原则2.1以人文本打造具有人性化特点的公共建筑,便需要突出以人文本的特点,能够切实考虑到人的精神、物质以及文化需求。
在公共建筑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在建筑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淡化建筑自身,进而通过对建筑的功能、周围环境以及文化特色进行综合的考虑,打造最为科学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方案。
2.2共享性原则对于公共建筑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要基于一定的共享性原则,这是因为,公共建筑的建设是为公众服务的,它的许多设计是相互联系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除了满足人们游乐所需之外,同时还具有社交性的特点,供于人们沟通交流,相互认识,因此,公共建筑需要基于共享性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公共空间促进沟通交流,构建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 共空间 设 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 共空间 设 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b34310b0717fd5360cdcfa.png)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 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正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 : 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
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
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
其中的次级领域与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
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为相似。
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
![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ad1e22cfc789eb172dc8b3.png)
目的 ‘ 便 利 居 民的 臼常 生 活 。 1 足 这 种 要求 , 必 须 具 何 为 r 满 它
多样 性 和 良好 的可 达 性 。而 要 实现 公 建 良好 的 可达 性 就 必须 通 过合 理 的布 置 使 其 服 务 半径 尽 能小 、 到达 路 线 尽 呵能 顺 畅 。 () 民的 识 别 性 、 属 感 是 较 高 层 次 } 精 神 需 求 , 4居 归 的 是 基 本 需求 得 到 满 足 后 的 追求 。 公 建在 满足 这个 层 次 : 需求 的 样 能 有所 作 为 。可 以通 过 公 建 功 能 的 多样 性造 成 具 形 式 的 多 样
城 市居 住 小 区 规 划 的 一种 基 本 结 构 单 元 ,也 是 小 区 公 共 建 筑 是 其 不 可或 缺 的组 成 部 分 。小 区 公 共 建 筑 设计 的 目 的是 为 居 民 口常 生活 提 供 配 套 服 务 ,其 合 理 配 置 和 优 化 设 计 已成 为 衡 量 小 整 体质 量 的一 个 重 要 标 志 。 具体 规 划 中 , 们 应 根 据 不 同 在 我 类 别 公 建 的不 同特 点 ,在 充 分 满 足 居 民生 活 需 求 的 基 础 可 以和 小 区 街 道 、 化 、’ 来 共 构 成 还 绿 f。 场 有 生 活气 息 的场 所 , 而使 民产 生 归 属 感 。 从 () 民 的共 享 和 参 与 是最 高层 次 L的需 求 。 指 居 民对 小 5居 是
区 文 化创 造 共 享 的需 要 , 现 为 试图 参 与 到 公建 的设 计 中。 表 t
性 来 达 到其 町 识别 性 ,可 以 通 过 其 功 能 集 结 而 成 的 小 区 中心 来
1 居 住 小 区公 共 建 筑 设 计 的依 据
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考
![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128e84d6529647d272852ef.png)
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伴随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居住小区的户外环境和公共建筑的各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化小区的公共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其规划和设计在尊重城市规划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彰显着自身特色。
本文在分析小区的建筑设计发展潮流的同时,也全面探讨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特点、典型建筑的特色形态及外部空间设计等。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典型建筑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和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完善、功能全面、良好的居住小区公共建筑有利于满足居民的住宅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由此可见,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一、居住小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新时期,凭借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但利弊相伴,为了取得经济发展的速度,破坏和牺牲环境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环境污染和资源开采过度等种种问题题也在困扰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现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小区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关注公共建筑的硬件设施,对软件设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小区的卫生环境、园林的绿化面积、住所的空间位置以及室内外阳光照耀度和可见度等等方面。
居民小区建筑的生态要求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要注重无污染和无害化,对居民建筑中的排放水系统要注意节约性能,方便居民用水有效合理并且节约水源。
在小区的园林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整体设计的美观程度,也要注重栽种的植物密集度;要在建筑中充分考虑到如何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也要合理运用可再生资源,把新的技术应用到小区公共建筑中减少污染型能源的利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建筑以节约型为代表;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建筑是以经济实用型为特色;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建筑在追求实用的同时发展性更突出了;迈进二十一世纪,伴随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等观念的提出,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逐渐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性和生态性特征。
试论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试论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d3337027d3240c8447efb9.png)
试论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摘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在城市的规划中,多数属于居民建筑,居民建筑主要以小区的形式存在着,小区不仅为居民提供住所,还为居民提供了消费娱乐的其它设施,小区内的超市等配套设施这些公共建筑逐渐成为了评价小区质量的标准。
本文即将探讨的就是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对这些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前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对居住小区的选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住所的舒适程度,还有小区的整体环境,服务设施是否到位等等。
所以为了不断满足人们这样的要求,开发商也在想尽办法合理规划居住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将公共建筑分门别类的进行设计,对每一类别都进行精心设计,充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从而提高自己建筑的市场占有率。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努力,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首先就体现在居住要求的提升,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住户的功能和面积,而且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们开始从原来的选择居住小区即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的层次开始上升到对小区的选择即是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的要求上来,这就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了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1.1公共建筑的卫生需要满足居民的要求,不能产生过多的垃圾,能够完全处理小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公共建筑自身也要符合人们对卫生的要求,有充足的阳关,通风良好,不能产生噪音,不污染空气和水源,不会对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1.2公共建筑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建筑质量要合格,建筑的规划位置不影响小区内的交通安全,公共建筑要与小区内的其它建筑划清界限,分清楚职能。
1.3公建建筑的目的就是为居民生命提供完善的服务,所以其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共建筑存在的意义。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8fd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d.png)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植物、水体、石头、雕塑等元素的组合,为居住区营造美丽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特点和效果。
案例一:某小区花园景观设计环境分析这个小区位于一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青山环抱,空气清新。
但是由于社区居民众多,人口密集,所以需要一个宽敞明亮的花园作为居民活动和休闲的场所。
设计特点这个花园的设计特点是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需求。
首先,设计师在花园中设置了多个儿童游乐设施,满足了家庭的需求,让孩子们可以在花园中玩耍。
其次,花园中分布有多个休息区,方便居民们进行休闲和聚会。
最后,花园里还有大片的绿地和花坛,美化了整个小区的环境。
效果评价这个花园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孩子们也有一个安全且有趣的场所玩耍。
同时,花园的设计也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宜居的社区。
案例二:某高端住宅小区的庭院设计环境分析这个高端住宅小区位于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周围是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
由于社区内的住户主要是高收入人群,所以需要一个高雅、私密、安静的庭院来提供他们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
设计特点这个庭院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隐私和安静。
首先,围墙和绿化植物将庭院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
其次,庭院内设计了多个休息区和水景,提供了一个静谧舒适的休闲场所。
最后,庭院内的植物选择了低维护和高观赏价值的品种,营造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效果评价这个庭院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安静和放松的氛围,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
同时,庭院的设计也彰显了社区的高端和品味,为业主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某新建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环境分析这个新建小区位于城市的发展区域,周围是一片开发中的建筑工地和道路。
由于小区是新建的,所以需要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的活动需求。
设计特点这个公共空间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6c45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4.png)
人性化与个性化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个 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 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历史与文化保护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对历史和文 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 化底蕴。
谢谢聆听
生态环保原则
注重绿色生态和节能减排,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 负荷。
创新性原则
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打 造具有特色的居住小区。
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节约
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友好
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设计过 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03 规划设计方案
总体布局
总结词:合理布局 总结词:协调性 总结词: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居住小区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 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住宅、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 空间,形成功能完善、空间利用高效的规划结构。
详细描述:总体布局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利 用现有资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保持小区内 部的和谐统一。
部分小区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 题,如乱停车、乱搭建等,影 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忽视历史保护
在旧城改造中,部分小区规划 忽视对历史建筑和古迹的保护 ,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
未来展望
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 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措 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科技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小区规划 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为居民提供 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详细描述:道路交通规划应注重景观性,通过道路绿化 、景观设计等手法,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提升小区的 整体品质。
阐论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
![阐论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f3e9c876c66137ee0619c2.png)
阐论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摘要: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小区的多功能的要求也日渐增多。
有人性化的、完善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就从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点1、居住小区建筑的概述1.1居住小区建筑的基本特点居住小区的规模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而决定。
居住小区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在居住小区内,可以设置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中心,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出口和入口。
居住小区内的道路方便居民走路、活动,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避免车辆通行,从而形成独立的系统。
同时,还要配备一定面积的绿地,美化小区环境。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要充分以居民需求为基础,既能够方便老年人自由活动、锻炼身体,还可以使孩子受益。
1.2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分类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公共建筑对应的建筑形式,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体现小区的整体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区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断居住区文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关键内容。
1.2.1商业服务类形式包括餐饮建筑、医疗服务机构、零售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邮电所、储蓄所等公共建筑。
1.2.2教育配套类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的公建形式。
1.2.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会所、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建形式,现代社会通常以综合性居住会所来表现。
1.2.4市政公用类主要包括路灯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或煤气、垃圾收集地点、水泵房、变电所、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建筑形式。
2、新时期居住小区各类公共建筑设计要点分析2.1教育类公共建筑教育保健类公共建筑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
在这类建筑的设计中对于小学的规划布置,要考虑到小学本身会成为噪声源,可以考虑将小学设计在小区的一侧,这样既能保证小学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同时还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干扰最小。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及研究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39a73b87c24028915fc3bb.png)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资系许媛06504035 文晓玲06504041)摘要:论文试图阐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概念,论述小区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依据、原则和基本布置形式,重点论述小区公共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通过实例研究得出小区公建的具体设计手法.另外从住区公建的历史演变入手,结合当前住区公建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的进步,预测未来小区公建发展的趋势.论文旨在解决如何在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从而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本论文除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视程度外,还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手法。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相关概念居住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居住小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满足居民居住、工作、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建设规划。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小区公共建筑分为四类:教育保育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
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共建筑的不同的特点,结合小区的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
2、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历史演变2.1、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城市是由原始居民点发展而成的,具有的自发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的聚居地发展而成城市,这些城市早已荡然无存,很难推测它们是如何组织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安排也不得而知。
据《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的记载当时的居民区和市场集中在一起,“面朝后市”意指前面是朝廷的宫殿,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推断,当时由于尺度规模不大,没有必要给居住区分级,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设在市场中。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a5594ba0116c175e0e4843.png)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
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内合理的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形成有机体,提高小区的归属感,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1.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原则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要明确划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对居民小区内的街道进行监控,保证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阻碍小区交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保证公共建筑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小区的安全。
1.2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便利性原则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方面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满足便利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具备多样性与可达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缩小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保证到达路线畅通。
1.3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商业性原则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小区公共建筑要具备商业服务的功能,商业服务设施要尽可能的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受市场引导。
商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就是赢利性,所以在进行居民小区商业建筑规划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其规模、布点和聚集效应。
1.4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归属性原则归属性原则属于居民高级需求的范畴,体现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内涵。
体现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归属感的原则就要进行特定场所的营造,场所内的主体是一些特定的人,凭借这些人的活动将这个空间转化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1.5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原则(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分级要具有灵活性。
按照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所服务的人群数量来设计小区内公共建筑的配置级别,适当的减少小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要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共建筑的自身效益来确定。
(3)公共建筑的设置也要具备灵活性。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61cd7902768e9951e73873.png)
浅谈建设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管理王志远(南京市下关区教育局,江苏南京210011)工程技术脯要]工程项目离不开的是工程设计,工程投标和成本,最重要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
质量和安全。
下文主要阐述了建设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管理,详细叙述了建筑防止漏水、渗水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防水部位采取不同的防水方法,指出薄弱部位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加强措施,遵循防治结合、复合防水、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确保工程质量。
饫罐词】房屋渗漏;屋面防水;技术管理1建筑工程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房屋渗漏是新建建筑工程中主要的功能性质量通病之一,它直接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不仅损害了使用人的利益,造成财产的损失,同时也成为当前住房屋使用出现问题的热点。
建筑工程的质量形成是设计质量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方电工质量管理就是为实现设计质量的全部活动过程,设计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最终质量,在确保现行国家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标准以及防水工程设计标准图集正确实施的基础上,对施工工艺提出相应的说明和操作要求,以及测试手段、方法和标准,便于现场管理人员、操作工人和监理人员掌握执行,建立“无渗漏”设计目标。
针对不同的防水部位,以成功实践与科学试验数据为依据,确定采取材料防水、结构自防水或构造防水原理进行防水设计。
2屋面防水21渗漏现象屋面设施与现浇层之间的节点部位渗漏,女儿墙和墙角部位温度应力裂缝造成墙角部位渗漏,现浇屋面的不均匀沉降裂缝造成条状渗漏,卷材屋面空裂、开裂渗漏,天沟、檐口渗水,屋面反梁过水孔渗水,屋面出入孔渗水,防水层剥离、脱缝、收头脱落等原因引起的渗水。
22设计描施1)现浇平顶屋面建议采用结构找坡,如采用材料垫层找坡,在现浇屋面上采用轻混凝土找坡,坡度按试十要求,见图1:1一荫水壤12一附加偿;,一,争底子帕扣呻宅平屉:,~拽较屡‘扣赭憎层l’一孺埋霄:$一密封忖抖;'一譬材l睫央图1反梁过水彳I.2)屋面女儿墙底部建议设计采用混凝土导墙做法。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浅析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bc14ac284ac850ad02428d.png)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浅析作者:于立竹迟克训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完善的、良好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
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
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
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
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
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
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
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解析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7d73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5.png)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解析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对一个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解析。
一、项目背景与规划理念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周边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生态、人文”的规划理念。
在整体布局上,小区采用了围合式的设计,营造出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内部空间。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间距控制,保证了每栋建筑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
二、建筑设计特点1、建筑造型小区建筑的外观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采用了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色调,搭配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显得通透明亮,富有时代感。
同时,在建筑的顶部和底部进行了适当的装饰处理,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核心之一。
该小区提供了多种户型选择,从单身公寓到四居室,满足了不同家庭结构和生活需求的居民。
在户型布局上,注重动静分区、干湿分离,保证了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客厅和卧室都有良好的采光和视野,让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室内外的美景。
3、公共空间设计小区内设置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如中心花园、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注重景观的营造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出一个四季如画的绿色环境。
同时,设置了舒适的座椅、路灯等设施,方便居民的使用。
三、交通规划与停车设施1、交通流线小区内部的交通流线清晰合理,人车分流。
行人可以通过专门的步道安全地在小区内行走,车辆则通过环形道路进入地下停车场,减少了车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浅谈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浅谈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6b92dda8114431b80dd82b.png)
浅谈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多功能的需求也在增加。
居住区更加人性化、完美化、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前言近年来,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概念以及分类居住小区是城市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就是居住小区规划,这也是实现体规划的重要一步,满足了居民生活、休息、工作、文化、交通运输的综合规划和建设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同阶段中科学技术水平和思想的发展。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共有商业服务、教育保育、管理及邻里交往和市政公用四种类型。
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的不同特点,和小区特点相结合,立足于满足居民居住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商业服务类相对应的小区建筑形式有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楼、零售店和电信、储蓄、卫生服务站等。
教育保育类相对应的小区建筑形式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
管理及邻里交往类相对应的小区建筑形式为居民活动中心、会所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主要形式是满足会所的类型。
市政公用类相对应的小区建筑形式具体有变电站、泵房、厕所、自行车、垃圾回收站、街道管理室、消防中心、车站等。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点2.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感观设计建筑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设计离开不美,所以,作为建筑师,在设计小区的公共建筑时,要把小区的公共建筑先要从美观进行设计,小区的公共建筑要与居住建筑在风格上相适宜,让观者在艺术上受到冲击力。
居住场所是居住者回家的地方,是回归温暖港湾的地方,所以好的公共建筑设计让居民会在回家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
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3dacf65901020206409cd6.png)
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为了促进居住小区公共建设设计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其内部建设体系的深化发展,促进其公共建筑设计环节的优化,以保证居住小区环境环节的有效配置,确保其公共建设环节的有效设计,确保其居住小区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标签: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深化前言该文就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环节,对其运作过程中的不足展开分析。
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解决问题,促进其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 关于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形态及其空间环节的分析为了促进居住小区的业主生活的提升,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我们要对其公共建筑形态以及其空间环节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进行其公共建筑形态设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功能环节的完善,满足准业主生活品质的需要;进行其归属性原则的深化应用,确保人的心理舒适度的提升。
实现对这一理念的建筑学行业的发展,促进其相关研究工作的健全,确保其空间形态环节的优化。
其次,进行其建筑及其空间环节的应用,确保其相关尺度及其比例的深化应用,保证其建筑形态环节及其空间利用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尺度环节的有效控制,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感受的需要,促进其景观布置环节及其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确保其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的推动,以满足日常设计环节的要求,实现对其小区空间的有效应用。
总之,我们要进行其建筑设计系统的优化,确保其内部建筑设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内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小区公共建筑系统的优化,实现对其空间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公共建设的综合效益的提升,进行一系列的色彩运作环节、材料环节的应用,确保其相关场合的营建工作的健全,确保其相关产所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小区居民的自身居住体验的深化,满足居住小区空间的功能应用需要,促进其小区空间质量的提升,确保其小区空间形态的有效深化应用,确保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们也要进行其公共建筑功能环节的优化,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浅议公租房住宅小区设计理念
![浅议公租房住宅小区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30fbcea6f7ec4afe05a1df2f.png)
浅议公租房住宅小区设计理念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越来越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公租房的保障政策,旨在为收入低下的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人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但是一些公租房的建设项目并没有把人们的居住体验放在首位,导致公租房质量偏低。
如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公租房进行设计成为了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设计理念简介某花园作为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响应政府“速度、质量、绿色、宜居”的号召,考虑“中间层”收入群体在住房问题上同时具备经济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在设计中以此为出发点,充分结合经济性和舒适性。
户内从居住者的行为模式,人体尺度、家居空间尺度这三方面出发提高使用面积利用效率以及空间的合理舒适,“麻雀虽小,但也要五脏俱全”,不能因为面积的局限就牺牲了居住的品质;不仅户内,作为国家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社会公平,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的外部环境也是不能忽略掉的重要设计方面。
户外从绿化,交通以及地块功能划分上出发,解决好城市道路与小区地块之间的关系。
这样从内部和外部空间两方面入手,在设计中将居住者的心理及身体舒适度作为大前提,保证一定的居住品质。
才能够使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中间层”群体的真正归宿。
2内外宜居,舒适优先某花园位于城区西南侧,占地10.26hm2,总体规划住宅面积达到149945.02m2,共2516户。
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大组团布局的方式为主,通过自然地块的划分形成组团系统。
2.1舒适环境,怡情乐景在花园的环境设计中,环境设计遵循功能第一的原则,满足小区的社会交往、体育锻炼、出行方便等需求,重视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户外环境的营造,兼顾交通便捷安全,创造亲近自然怡情乐景的舒适环境。
2.1.1一轴两心,多元绿化小区整体结构为“一轴两心”,“一轴”为贯穿东西两个地块的带状中心绿地,以慢行系统的多样性景观空间为主导,步行系统和绿化系统相互交叉,结合了富有园林特色的景观。
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6bb351e45c3b3567ec8b1a.png)
居 住 环 境 中如 何 合 理 配 置 和 设 计 公 共 建 筑 的 问题 , 使 之 与 社 区环 境 相 结 合 , 进 而 提 高 小 区 的 归属 感 和 幸 福 感 , 满足居民的更高需求。
2 居住小 区公共建筑设计 的原则
2 . 1 便 利性 原 则
居 民 出行 通 常 可 以 判 定 为 两 种 情 况 :有 目标 的 出行 和 无 目标 的 出行 . 前 者 出 于特 殊 目而 外 出 . 所 以这 种 出行 带 有 一 定
的 紧迫 性 , 经常 盼 望 尽 快 到 达 目的地 。例 如 , 出去 工 作 , 办事 , 上学 。 去 医 院 以及 购 物 等 等 因此 , 对 于这 类 居 住 小 区 , 在规 划
对 施 工 项 目进 行 精 准 的 测 量 , 确定5 - 程 对地 下 室 底 板 进 行 浇筑 施 工 时 。 必须清理底板 杂物, 保 持 请 专业 的施 设 计 人 员 , 基 层 和 砖侧 模 始 终 处 于 湿 润 的状 态 ,之 后 再进 行 混 凝 土 浇灌 底 板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要 求 施 . Y - 人 员依 照 配合 比制 作 混 凝 土 的 分层 . 等 到底 板 下层 的 混 凝 土 基 本 上 达 到 了初 凝 的状 态之 后 , 再 开 始 进 行 混 凝 土 浇灌 分 层 操 作 ,通 常 混 凝 土 初 凝 时 间约 为 4 h 在 振 捣 混 凝 土 时 ,必 须 保 持 振 动 棒 的 移 动 间 距 在 4 e m左 建筑 Nhomakorabea・ 竹能
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探讨
![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3c216c6b52acfc789ebc9c9.png)
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探讨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设计时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前提,从而对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居住小区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如何做好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居住小区;市政公用建筑;教育公共建筑前言:小区公共建筑分为四类:市政公用类、教育保育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
对公建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使其既满足居民的需求,又不过分加重开发负担,并能使公共服务设施在以后能自身良性循环。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概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包括: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与市政公用类。
合理的规划设计居民公共建筑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有利于居住小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小区的建设将实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是仅仅局限在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子里面所配置的功能,同时还非常的在乎居住地附近的环境的建设情况。
比如:商业方面的建设、文化和健身方面的建设、植物美化的程度、物业方面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居住地就行了,还应该有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说居住区的各种各样的实施能否满足人们的要求,已成为新时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帮助。
二、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几个关键点1、建筑外部空间设计(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
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布置视觉兴奋点景观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发表时间:2017-03-29T10:29:37.287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杜家佳曾超
[导读] 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
江苏南京 21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
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内合理的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形成有机体,提高小区的归属感,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
1.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要明确划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对居民小区内的街道进行监控,保证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阻碍小区交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保证公共建筑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小区的安全。
1.2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便利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方面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满足便利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具备多样性与可达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缩小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保证到达路线畅通。
1.3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商业性原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小区公共建筑要具备商业服务的功能,商业服务设施要尽可能的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受市场引导。
商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就是赢利性,所以在进行居民小区商业建筑规划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其规模、布点和聚集效应。
1.4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归属性原则
归属性原则属于居民高级需求的范畴,体现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内涵。
体现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归属感的原则就要进行特定场所的营造,场所内的主体是一些特定的人,凭借这些人的活动将这个空间转化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1.5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原则
(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分级要具有灵活性。
按照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所服务的人群数量来设计小区内公共建筑的配置级别,适当的减少小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要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共建筑的自身效益来确定。
(3)公共建筑的设置也要具备灵活性。
对于现代生活不适用的公共建筑要拆除,对于服务于老年人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布置要符合本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
1.6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规划结构的整体性,指的是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配置要和小区的整体规划结构保持一致,形成居住空间的层次感。
(2)居住环境的整体性。
指的是小区服务设施要和居住环境的其他要素(包括住宅、道路绿地)在空间布局、建设进度和启用时间上相互协调。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
(1)公共建筑的设计要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其中包括要保证小区中各个垃圾站的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公共建筑设施的本身在设计要具有良好的采光、日照、通风条件,要避免噪音以及空气的污染的发生,不要影响到小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2)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安全,在公共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小区的安全要求,包括满足交通的安全,此外,还要明显的区分好公共活动区域和居住区域的界限,从而保证居住小区内的秩序。
(3)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完善的服务是公建建筑的主要目的,因此,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公共建筑的存在意义。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小区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公共建筑的多样性的同时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共建筑的距离尽可能缩短短,要合理的设计好公共建筑的位置,尽量缩短路径并且保证线路畅通。
(4)公共建设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设计上要即具有识别性又具有归属感,通常,公共建筑的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而获得。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在白天老人和小孩是小区内的主要人群,公共建设要为这些人群提供在闲暇时间交流和休憩的地方,比如,可以将集结一些功能是小区中心形成特有环境,在小区的街道、绿化带和广场构建起生活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这样能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
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
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
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
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
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
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4 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
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
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
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
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5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包括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这类公共建筑适合与居民小区的中央绿地规划设计在一起。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这类公共建筑的规模应该扩大,形式也应该多样化。
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情味原则,要方便居民日常的生活交流。
6 市政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市政类公共建筑有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在这些建筑中垃圾站应该布置在小区的边缘,远离居住中心,但是又要方便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公共厕所要和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配合设计,位置要隐蔽,标志要醒目;自行车库的设计有两种方式,分散布置和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可以将住宅的最底层用作自行车库,方便居民的取用;集中布置可以规划设计统一的自行车库,方便统一管理,节省用地面积。
结语:
公共建筑的作用是能够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在精神上的服务,公共建筑是居民小区的重要部分,如今,房地产市场的竞越发激烈,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做好公共建设的设计,以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科学,2012(10).
[2]张刚.大型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J].建筑设计与装饰,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