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2020/9/20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浅层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
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
损失,百姓很难做到安居乐业。当时河西节度使
和陇右节度使防区有个非常重要的边防重任,就
是“防秋”。因为秋天,游牧民族的战马膘肥体壮
,而农耕民族种道东部地区地处非季风区, 属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风 不度玉门关”所指的“春风”,首先可以理解 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然后才是朝廷关 怀体恤的“春风”。特别是河西走廊中的很 多地方都是戈壁沙漠。土地贫瘠,无法支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 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 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 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 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 到牵牛织女家。”
•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 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 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 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 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 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 直白的美。
凉州词古诗二首

凉州词古诗二首
凉州词古诗二首有: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以上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要求的古诗可能还有很多。
小学语文-小学必背古诗《浪淘沙

小学语文-小学必背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⑴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精选13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精选13篇)《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篇1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古诗二首》是第三篇课文。
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已接触过多首,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诵读古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反复诵读上,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浪淘沙》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师可就两首诗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展开讨论,交流心得。
在教学中,可以画画,可以配乐,牵引学生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诗词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词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晚年出任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古诗词诗文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唐诗之旅)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
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
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
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
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PPT课件最新北师大版

《凉州词》描写了黄河上游辽阔、雄壮、 苍凉的边疆风光,是一首对戍边将士满怀 同情的怨歌;《浪淘沙》以生动形象的笔 调描绘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体现了诗
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
9 古诗二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课时
凉州词
[唐]王之涣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凉州词
一句更是妇孺皆知。
唐 朝诗人________ 刘禹锡 所写,因为他的 (2)《浪淘沙》一诗为______ 诗豪 诗“诗气豪迈”,故被后人称为“________”。像这样被赋予 杜甫 被称为“诗圣”,________ 李白 被称 雅称的诗人还有:________ 王维 被称为“诗佛”。 为“诗仙”,________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黄河雄 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重点)
走进作者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 山西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边塞 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九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
古诗二首(凉州词和浪淘沙)

古诗的解读
• 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对象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重要的河西走 廊,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 北庭大都护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先看字面意思,此 句用字好在“淘”与“簸”,既可是名词“涛”、“波” 二字(古人惯用通假,“簸”或可通“波”),又可为动 词,“淘”、“簸”,动名四意,两两相对,到底是唐诗。 既然是这样重重叠叠的二字来自天涯,那么这个天涯的表 面意思就一定不是天涯海角的意思,联系首联“九曲黄河 万里沙”,“九曲黄河”之“淘”、“簸”来自何处—— ——天尽头。所以,“天涯”直译为“天尽头”比较妥当。 再看刘禹锡其人,晚唐诗人,参与永贞革新,变革失败被 贬朗州司马。不知楼主是否知道华夏文人之志,以儒家立 功为始,以道家清静无为而终。通常的文人都是希望报效 国家,功成之后,还做隆亩之民,所以诸葛丞相才说,天 下既定,当复归隆亩。刘禹锡亦然。锐意变革,立志报效, 功成之日,也会还归山林。所以,才有颈联的“如今直上 银河去”(尾联就不必再提了,呵呵),“银河”在九天 之上,“黄河”来自“天尽头”,这一“直上”是又回到 了“天尽头”,这或许才是刘禹锡之所求,始由田亩而来, 报效国家,功成身退,终又复归来处(田亩)。这恐怕也 是很多文人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了。
诗歌分类
• 1、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 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 2、按形式诗歌可分为 :五言律诗,七言律 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藏头诗,藏尾诗等. • 3、按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
《浪淘沙》诗词鉴赏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译文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
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
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
”“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
”“浮玉亭,需亭北。
”“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
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
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
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创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浪淘沙--

浪淘沙浪淘沙篇1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浪淘沙》诗词阅读题目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浪淘沙》诗词阅读答案小题1: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浪淘沙》诗词作者简介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浪淘沙凉州词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 解? • 自然山川地理 的壮美;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 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唐朝的凉州,也 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武 威市距离黄河还是比 较远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西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 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唐朝重兵把守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依然 处于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局面 • 1、陇右道东部,特别是河西诸州, 是有战略上的缺点的。河西诸州东 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最狭窄处却短 促到只有一百多里,又夹处南北两 大强邻之间,万一中间被截断,不 仅陇右道东部不能首尾兼顾,就是 安西北庭四镇,也将和中原难以联 系。
• 2、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州地区, 分布着很多象黄河这样的大大小小的、由西向 东流向的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狭长的河谷地 带,水草肥美,是吐蕃、突厥和回纥等游牧民 族向唐朝侵略的极佳通道。唐朝虽然在这些地 区部署了很多军事要塞,但是依然很难有效阻 挡游牧民族大军的突然性袭击。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 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 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 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岑参 在诗中说:“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派盛唐气 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古诗二首 浪淘沙》课件 北师大版

2019/5/23
5
讨论:
一.刘禹锡的文学思想与成就: 1.积极进步的“致君及物”的政治思想; 2.凝炼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的文笔风格; 3.自然邃美,兼收民歌的创作手法。 二.刘禹锡诗歌的艺术风格: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韵律自然。
2019/5/23
6
2019/5/23
7
2019/5/23
3
其实诗人所表达的意境何止于豪迈?就在这组词的第七首,请大家看,诗人对杭州的钱 塘江作了怎样的描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在此,我们于豪迈当中,感受到的是振奋,这里写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诗中的“八月 涛声”,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怒潮,即钱塘江,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口 海潮最大。海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诗人描绘道, 八月的海潮咆哮卷地而来,浪高数丈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山石而折腾回去。片刻之间,潮水 退人大海,只留下卷起的沙堆好似雪堆,诗中准确地运用“吼”“触”“却”“卷”等动 词,形象地烘托了钱塘江的气势,给人以豪迈的感受。
1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 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 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 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 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 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 )、《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 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 刘宾客集》。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浪淘沙》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浪淘沙》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凉州词》。
指名背诵《凉州词》。
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学习新课1、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2、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3、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4、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5、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6、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7、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8、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三、教师小结,体会思想感情。
四、推荐阅读1、刘禹锡的《陋室铭》。
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训练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银河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银河银河系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
晴朗的夜空,当你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还能看到一条淡淡的纱巾似的光带跨越整个天空,好像天空中的一条大河,夏季成南北方向,冬季接近于东西方向,那就是银河。
过去由于科学还不发达,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就又给了它一个名称叫做天河,所以我国民间还流传着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等许多神话故事。
实际上,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
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
是我们置身其内而侧视银河系时所看到的它布满恒星的圆面。
由于星星发出的光离我们很远,数量又多,又与星际尘埃气体混合在一起,因此看起来就像一条烟雾笼罩着的光带,十分美丽。
银河各部分的亮度是不一样的。
靠近银心的半人马座方向比其他部分更亮一些。
银河历史研究自古以来,气势磅薄的银河就是人们十分注意观察和研究的对象。
古人不知道银河是什麼,把银河想像为天上的河流。
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鹊桥就是铺设在这天河之上。
夜空中分处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特别引人注目。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在银河的东岸。
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岸,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
西方人把银河想像成是天上的神后餵养婴儿时流淌出来的乳汁形成的,叫它为牛奶路。
英文中的银河(Milky Way)就是这麼来的。
美丽的神话故事不能代替令人满意的科学解释。
银河究竟是什麼呢?望远镜发明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17世纪初期,伟大的义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把他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对准了银河,惊喜地发现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恒星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
由於这些恒星距离我们太远,人的眼睛分辨不清,把它看成了一条明亮的光带。
银河鹊桥相会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该日也逐步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银河系 电脑制作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浪 淘 沙:
浪 淘 沙,本是唐教坊(唐朝训练歌舞杂技 的机关)曲名,可能取自淘沙民工所唱的曲调, 后用作词牌名。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过。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小
结:
本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黄河的雄伟壮观,边陲重镇的艰 险苍凉。后两句抒情。写出出征军人远离家乡的无限愁怨,反 映了当时人民对于不义战争的消极抵制情绪。 整首诗,抒写了王一幅西北边疆壮丽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 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怀,但没有 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襟。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再
件 编辑完成
见
本课件图片、视频分别由Photoshop、绘声绘影软
制作:静宁县红寺乡白局小学
张彦飞
主
页
返
回
2009年9月
九曲: 形容河流转湾很多。九,在古代虚指,表示很多。 沙:泥沙。万里黄河水流挟带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 天边 这两句诗写: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泥沙,波涛翻滚、奔腾万里仿佛来 自天边。 此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和极大的热 情,描绘出黄河雄伟壮丽的形象。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直上银河:
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 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牵牛、织女:
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 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许在农历七月初 七相会一次。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织女星 银 河
牵牛 星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银河系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牵牛、织女:
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 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许在农历七月初 七相会一次。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小
结:
《浪淘沙》一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 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 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羌
笛:
古代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主要门户。因由 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武帝时始置关侯。(玉门关遗址图)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咆哮的黄河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宁静致美的黄河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玉门关遗址图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 古代的长度单位。古时七尺开、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 容极高。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羌笛何须怨杨柳
何须:何必。 怨:抱怨、怨恨。 杨柳: 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曲子。 “柳”、“留”谐音,故 人以折杨柳表送别之意,是一种习俗。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过。 这两句诗写: 在这里春意已经很少,出了玉门关恐怕连春风也没有了, 眼前仅有的是几株带有春意的杨柳,羌笛曲中又何必多所怨呢? 此两句诗暗含着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悲凉,寄予着思乡的 愁绪。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古诗二首
凉州词 浪淘沙
北师大版 六年级 上册
主
页
诗作范读
诗作解读
常识积累
诗作分析
小
结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他 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昌龄、高适联唱迭合,名动一时。 诗作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黄
河:
中国第2大河,因河水黄浊而得名。古代称为“河”,汉书中始称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 宁、 内蒙古、 陕、晋、 豫、鲁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 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部分图片)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 白云间: 白云的中间。 远望黄河的源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 古代的长度单位。古时七尺开、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 仞: 容极高。 这两句诗写: 奔腾的黄河来自遥远的云间,一座孤城外是万仞的高山。 此两句诗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勾画出边防重地的地理形 势,突出戍边士卒荒凉艰苦的条件及孤独的生活,为后两句刻 画士兵的情感埋下伏笔。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主
页
诗作范读
诗作解读
常识积累
诗作分析
小
结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人,又 洛阳(今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授监察御史。前期与柳宗元相友 好,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过从甚密,合称“刘白”。他的 诗作风格清新开朗,政治色彩浓烈。
银
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白色的河,叫做银河。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 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 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唐朝训练歌舞杂技的机关)翻成 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 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 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 《凉州词》。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 天边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多姿多彩的黄河水流
主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余晖下的黄河之貌
主
页
上一页
返
回
如今直上银河去
如今: 现在。 怨: 抱怨、怨恨。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诗写: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 的家。 此两句诗作者以绮丽的想象、浪漫的笔调,表达出他奋发 有力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