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纸箱、魔方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的展开图。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找出这些展开图的特点吗?”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展开图的边、角、面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将模型展开。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课件出示图片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平方米?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米?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和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P36、37页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准备: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学具准备: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就知,便于理解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便于学生掌握。
(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性。
(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让学生把从数学书最后用于37页第一幅图形剪下来的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让学生把从数学书后用于37页小鸟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
长、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长、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学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这里分两小节,第一小节讲的是长、正方体的纸盒展开图。
其中的做一做安排了这样一道题:折叠后,那些图形能够围成左侧的正方体?在括号里划“√”。
这样的题对于我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怎么让孩子们学得会,做的对呢?经过我们的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最后商量出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画出平面图,剪下来,看能否折成正方体。
这种方法谁都知道能做出来,这是动手实践啊,实践出真知,而且不管你有没有想像能力,动手操作就是了。
可是,我在这种方法比较费时,并且真正正规的考试是无法动手操作的。
我在想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交给孩子们。
后来我想到一种先定底面的方法。
在一个图形中先找比较集中的正方形,选择比较靠近中间的一个面定位它的底面,逐步向四周扩散,确定其它各面分别是它的哪个面,如果没有冲突,那就能还原成正方体。
这种方法对于我来说屡试不爽。
可这种方法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孩子们能接受吗?还有的老师把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都告诉孩子们,总结成口诀,要求孩子们记忆。
我是一个不善长记忆的人。
我不大推崇这种方法,不过,如果真记住了,用起来还真方便!总结出来的口诀如下: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3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还有这样的,正方体展有规律,十一种类看仔细;中间四个成一行,两边各一无规律;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意;两两相连各错一,三个两排一对齐。
一条线上不过四,田七和凹要放弃;相间之端是对面,间二拐角面相连。
这些是我借来的,说实在,至今我也背不会。
不过真有孩子记忆力比较好,不过这些口诀要结合十一中展开图来理解,弄懂每句话每个词的含义,切不可死记硬背!对本人来讲,我还是喜欢第二种!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人只记得友人的电话号码是584607,还记得各数字不重复,要拨通友人的电话,这个人最多拨()次A.12 B.9 C.62.贝贝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数学得分95分,英语得分93分,那么她的语文成绩()三科的平均成绩A.低于B.等于C.高于3.假如A=B+1,(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多少倍?()A.A B.B C.A×B D.无法确定4.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的和,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确定5.当a=3,b=1.5时,a2+2b的代值是()A.9 B.12 C.56.一个密封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两个红球、两个黄球和两个绿球。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
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沿着不同的棱来剪。
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给出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围,鼓励学生寻找现律,使学生积累几何图形中丰富的感性经险。
[不足之处]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寻找相对的面时所用方法单一。
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找相对的面时,教师只是让学生在给出的展开图中寻找,并没有让学生情助实物动手折叠来寻找,这样对于有些空间观念不强的同学就增加了困难。
这样就不容易总结出正方体展开图相对的面的特点。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多考虑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寻找相对的面是难点问题。
所以应该多给时间和机会实际感知。
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自己总结出特点规律,也可以通过活动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
这些知识的教学基础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面积计算,计量长度、面积的单位,并且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了整体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开始,是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端,这是最简单的立体几何,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却是很难的。
正因为对本单元教学难度的认识,我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收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正文体纸盒。
去实验室借量筒、量杯等教具。
经过两个星期的忙碌,本单元的教学结束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历程,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形体特征的认识要遵循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归纳出特征,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生活用品形状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对面、棱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更是难以理解。
为此,我设计了用菜刀切萝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面、棱的。
我先在萝卜上切一刀,把形成的面(近似长方形)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并且及时地把这个面抽象出来画到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相交于刚才切成的面再切一刀,两面相交处又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指出这叫棱,棱在两面相交处。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2.学习观察和描述三维物体的表面特征;3.培养幼儿对三维空间形体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及区别;2.通过游戏与实物观察,培养幼儿对三维物体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认识,对三维物体的表面特征的观察与描述;2.教学难点:幼儿的三维感知和想象能力,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向幼儿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并问幼儿认不认识这两个形体?2.引导幼儿讨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
3.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身边有哪些形状比较像正方体或长方体?2. 学习形状、特征及区别(15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并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老师向幼儿解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三维立体物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是长方形,等等。
3.引导幼儿分类观察身边物品,判断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观察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游戏与体验(30分钟)1.老师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物拿出来,给幼儿亲自观察和摸索。
幼儿可以边摸边想象,感知其形状和特征,进行有趣的游戏体验。
2.老师引导幼儿玩“快乐积木”。
在游戏中,给每组幼儿发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让幼儿十分钟合作搭建高、广、长等不同形状的房屋、桥梁、城堡等。
在搭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放飞想象,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经验反思(10分钟)1.老师请幼儿回顾这次学习的内容,要求幼儿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2.老师邀请一些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鼓励幼儿多交流、多发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3.老师总结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上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
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节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大班教案。
本教案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分辨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
然而,我也意识到了一些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的设计包括了五个环节:导入新知、呈现新知、讲解新知、巩固新知和评价学习情况。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有关三维几何图形的视频,以引起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兴趣。
这段视频通过生动的图像和简单的语言介绍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获得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在呈现新知环节,我使用了幻灯片和实物样品来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观、定义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实物样品,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异同。
在讲解新知环节,我采用了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我通过提问学生来检查他们理解的深度,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在巩固新知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理解。
最后,在评价学习情况的环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习,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上的互动和实物样品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讨论和活动环节。
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并且大部分学生在课后的小练习中表现出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然而,我也认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可能过于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和创造力。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在巩固新知环节中增加更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来加深对这两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其次,我在讲解环节中的提问方式可能不够灵活和巧妙,有时候过于直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回答。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采用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和启发式的提问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供大家赏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磐石市吉昌镇中心小学校李国华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9页到30页教学目标:1、探究、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理解掌握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正方体(多个)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2、下面各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体里所含单位体积的多少。
二、导入,确定学习目标1、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请学生猜猜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那么怎么能准确地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顾“以旧学新”的几何问题研究方法以前我们在研究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用过哪些方法:数方格、割补法。
看看这两种方法,哪种适合研究长方体体积。
简单讨论后,确定用“数方块”的方法。
2、教师PPT演示切割物体数方块,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是操作起来麻烦,有些物体是不容易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体的长、宽、高必须是整厘米的。
3、质疑思考: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量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用计算的方法呢?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4、出示小组研究提示(1)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至少摆两种)(2)把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29页表格)(3)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5、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小组汇报数据,汇总到一起填入表格,观察表格,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6、即使练习:(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导用字母公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篇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导学单自学探究,虽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但有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阅读书本的习惯,所以对面、棱、点的概念十分模糊,以至于填表格不会填。
所以建议老师先把概念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动手去指一指,数一数,这样加深印象。
在教学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个数时,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面可以一对一对的数,棱可以一组一组的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探索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时,先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猜想,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验证。
结合练习中的习题拓展了一下,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6个面中,有时也可能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篇二」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摸一摸,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应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里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3.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
4.应用网页制作做了课件,让学生目睹了图文并茂在课堂中的作用。
5.在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学生在操作上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摸一摸,虽然每个面都设计到了,但是教学还不够扎实,有些学生还不能全部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须改进。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征;2.让幼儿能够辨认和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3.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模型;2.彩色粘纸、剪刀、胶水、彩笔、铅笔;3.计数卡片、印有数字的骰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提问:“大家看到了这些有趣的东西吗?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2.老师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征,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示范环节1.老师拿起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小盒子里,问:“这是什么形状?”。
引导幼儿发现它是正方体。
2.老师拿起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小盒子里,问:“这是什么形状?”。
引导幼儿发现它是长方体。
3.老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辨认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并解释它们的不同之处。
操练环节1.老师让幼儿用彩色粘纸和模板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粘贴方法和操作技巧。
2.老师让幼儿用骰子或计数卡片计数,并指导幼儿将所得到的数字用铅笔写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面上。
运用环节1.老师布置任务,让幼儿在教室里寻找不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的形状丰富多样。
2.老师安排小组活动,让幼儿使用模型进行组合拼装,锻炼幼儿的空间想象和手眼协调能力。
反思与总结1.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丰富的形状和特点,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示范环节中注重观察和引导,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学习表现和反应,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迎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
2.难点:如何运用展开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
2.准备展开图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的展开图有3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有4种。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展开图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提问:“请大家试着将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它们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画出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画出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与实际物体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展开图的图片、剪刀、胶水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展开图的图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纸箱、药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过程中,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够将其准确地归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搭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他们能够动手实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1. 导入与引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并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思考。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引导他们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区别,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讲解与示范在概念讲解环节,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几何体的特点和形态。
接着,我通过投影仪和黑板,向学生展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示意图,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我还用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比如酒瓶和骰子,向学生展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 操作练习与游戏互动在概念讲解之后,我组织了一系列的操作练习和互动游戏,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我分发了一些纸板和彩纸给学生,让他们合作起来,根据给定的尺寸和要求,亲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叫做“找不同”。
我将两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放在桌面上,每组模型上有一些小的装饰物(比如贴纸或小旗帜)。
我请学生们依次观察两组模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能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4. 总结与归纳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带领学生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忆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点、区别以及操作制作模型的过程。
苏教版2020年六年级上册数学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是课标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步来帮助学生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3)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以上三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把长、正方体展开图与表面积概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几何直观。
教材首先让学生将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然后,让学生在展开图中,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这样,便于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的每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
“做一做”,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此“做一做”为增加题。
通过辩认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
二、学情分析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能够很快地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也有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经历,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设计。
学生在学习了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创作和设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逐步掌握展开图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和正方体。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立体图形的创作和设计,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展开图的示例,剪刀,胶水等。
2.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摆放整齐,学生可以自由走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问:“如果把这些物品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正方体与长方体》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正方体与长方体”。
教学重点为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概念,辨别图形,并巩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和形状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掌握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以及形状特征;•学生能够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辨别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学生能够利用实例来深入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在开头,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并让学生透过实物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形状特征。
2. 知识讲解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和形状特征时,教师可以逐渐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如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巩固这些知识点与形状特征之间的联系。
3. 练习环节接下来,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关知识,掌握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4. 教学延伸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探究不同图形之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和制作属于自己的空间图形模型,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展示。
5.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比较突出,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
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1、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
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
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
(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
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
(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
“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
)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
“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
)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许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
课前学具、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1、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三幅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
谈话: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些图形是把正方体展开得来的,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出示例3的正方体展开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这个图形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1)各小组交流如何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形成如图形状。
(2)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有困难的可寻求老师帮助。
(3)和组内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剪法。
(4)全班交流:请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边剪边说:第一步,剪开3条棱,展开上底面;第二步,展开正方体的侧面,剪开4条棱;第三步,翻折下底面。
(5)把剪好的平面图形重新折叠起来,再慢慢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体会其剪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展开图上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观察这六个面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相对的两个面中间隔着一个面。
)
(6)你还能沿着其他棱把正方体展开吗?请你用自己的小正方体试试。
学生自己尝试,成功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剪法和发现,再在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是不一样的。
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可以隔着一些面。
(7)练一练:
学生完成书上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先想象一下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再动手实践操作。
2、研究长方体展开图。
(1)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它的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里独立操作,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演示,说说自己是怎么剪的。
(2)看看长方体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学生在自己的展开图中标出3组相对的面,同桌交流。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1。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思考过程。
2、练习三第6题。
(1)学生先观察图形,想一想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追问:为什么第二行中间一个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
(3)学生折叠课前剪好的课本第123页上的图,验证自己的想法。
3、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连线,展示部分学生答案,共同评议。
4、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作出判断,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五种形状的纸片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课后反思:
课前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就感觉这一课的内容会不会很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一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如:布置学生回家用硬卡纸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还将教材第121页和第123页上的展开图剪下来。
有了这么多的素材,课堂上就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了。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成功之处是课前准备工作较充分,所以课中以四人小组展开活动,通过将正方体、长方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得到不同的展开图,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在学生充分讨论、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来寻找展开图的特点。
不足之处是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无法组织学生多些操作、多些讨论和思考,于是我就急忙将其中的规律揭示出来,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不理解。
今天正好是周末,我想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再去研究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