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及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
比较文学的定义及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一)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1.不少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概念和界限模糊的原因(1)国内高校中文系与比较文学系的学生在一至四年级所开设的文学基础课程大都是单项度视域与单项度语境的国别文学或民族文学。
(2)他们在这些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知识把握中已经适应了一元的、单项度的文学知识接受与思考,当他们突然进入比较文学这种全球化意识、多元文化语境的开放状态中,可能会在短期内不适应,并且捕获不到比较文学这一开放学科意识的学理性。
(3)多少年来由于比较文学研究在强调自身的学科开放意识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自身学科基本理论建设的严密性、逻辑性与规整性,当然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也比较年轻,本身还处在自身理论体系的发展性建构中,这也为初涉比较文学者明确地把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意识与学科界限设置了一定的困难。
2.国别文学与民族文学(1)国别文学的含义: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2)民族文学的含义: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国别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界分①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②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如果把“national literature”仅仅翻译为国别文学,而放弃这个概念本身同时存含的民族文学这一层面的意义,把国别文学这个概念置放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界使用时,就容易产生学科概念在逻辑意义上的混淆。
③对于统一于一个国家政治地域下的多种民族文学来说,当用“national literature”来指称他们时,只能把这一概念翻译为民族文学,而不能够翻译为国别文学。
④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3.初涉比较文学者应注意的问题(1)在研究单一民族的国家文学时,或在研究两个以上单一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把“national literature”翻译为国别文学来使用,在这里国别文学也就是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
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概念界定
78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概念界定李欣芮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摘要:本文整理了雷马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并且对“总体文学”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
最后通过研究西方比较文学界关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划分论战,分析探索了“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一、比较文学的概念分析十九世纪随着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比较文学学科诞生。
亨利·雷马克(HENRE H.H.REMAK)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类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亨利·雷马克将比较文学的定义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强调比较文学是超国界的文学研究,第二部分强调关于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
对于定义的第一部分即“比较文学是超国界的文学研究”,西方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都表示赞同,但法国学派重事实依据却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对于定义的第二部分,雷马克认为这是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之间阵线分明的根本分歧。
梵第根和基亚的著作都没有讨论甚至提过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巴尔登斯贝格(Baldensperger)和阿扎尔(Hazard)主编的《比较文学评论》的许多年里,这份杂志的季刊书目根本就不包括这类研究项目。
在美国却恰恰相反,比较文学课程以及出版物一般都包括这一类研究领域。
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文学界还提出了“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学科术语,这几种领域和术语与比较文学很接近甚至重合。
二、总体文学的概念分析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诸多概念中,“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这一术语经常被学者们使用,但西方比较文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比较模糊,通常用来指与译成英文的外国文学有关的课程或出版物,或更广泛一些,指不能方便的归入某一类的东西和似乎使研究某一民族文学以外作品的人感兴趣的东西。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屡遭质疑,并不时传出比较文学危机的警报。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勃兴和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关于文学与其他文化领域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文学领域因此显得更为庞杂。
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厘定大致的研究范围仍是必需的。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在讨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前,我们不妨将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其他传统文学概念作一比较,从外延上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
一、民族文学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说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①。
英文中的nation在有些情况下既可翻译成“民族”,又可翻译成“国家”,这说明这两个概念有重合之处。
根据斯大林的观点,“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这种现代民族的概念经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与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国家的保护,民族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中不仅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也难以保障。
但从文化和现状的层面看,民族又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因为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多民族的,例如中国、俄罗斯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一个民族也可能分散在若干国家,如中东、东非的阿拉伯民族和欧亚大陆的斯拉夫民族等。
应当承认,在民族的划分上,有关政治、地缘等方面还存在交叉、变化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并未构成对“民族”这个定义的否定,“也没有严重到足以混淆民族文学研究和超出民族文学界限的研究”①。
民族文学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日本学者大琢幸男在《比较文学原理》中将民族文学定义为“一种具有一国风土人情、民族性及传统等特征的各个国家的文学”②。
民族文学虽风格各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们来自同一文化传统。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
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
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
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比较文学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首先,把“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所不能取代的。
这有助于克服比较文学研究史上出现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学术偏向。
第二,世界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也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学事实上的广泛的联系性。
第三,比较文学的比较必须具有跨文化的广阔视野,是跨越两个以上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的比较,是在不同文学体系中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联系性,并将它们加以比照、对照、参照和借鉴。
第四、“各种文学关系”指的是人类文学现象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联系,“文化”是指民族文化,即相对稳定、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自成传统的文化单元。
二、国民文学国民文学是以“国家”为依据界定的文学单位,在数量上指的是某个国家作家作品的总和,在质量上指的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特质的作家作品。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民文学与民族文学具有同一性。
在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中,民族文学小于国民文学,如中国;当一个民族分成两个以上的国家时,民族文学大于国民文学,如朝鲜民族的文学。
鉴于“民族”现代化后成了“国家”,“民族文化”现代化后成了“国民文化”,在指称现代主权国家的文化、文学现象时、应以“国民文化”“国民文学”的概念。
三、区域文学所谓区域,是指由若干民族和国家形成的集合体。
由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关联,使某一区域内的各民族文学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联系性、共通性和相似性。
这就形成了区域文学,或称“文学圈”。
地理上的毗邻、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宗教的纽带和推动作用、语言上的关联与翻译文学的媒介促进区域文学的形成。
区域文学的形成是某一文明中心国的文学向外辐射的结果,是区域特征与民族风格的辩证统一,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当今世界主要有东亚文学区域,南亚、东南亚文学区域、中东文学区域、欧洲文学区域、拉丁美洲文学区域和黑非洲文学区域。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材精讲-(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圣才出品】
第5章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本章节的核心问题:1.文学的整体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即在各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与文学的基础上,如何对文学进行整体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整体的研究。
2.比较文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比较文学如果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开,那么比较文学的研究价值在于何处?3.文学是否可能是一个整体?一、比较文学的误读“比较文学”这个名称带来不少麻烦,毫无疑问,这也是这个重要的文学研究方式迄今尚未取得预期的学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当前高校比较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中外文学的对比研究上,主要包括作品比较、作家比较、文学思潮传播研究、文化理论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方向。
韦勒克:比较是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使用的方法,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充分地叙述文学研究的特殊过程。
(一)比较文学的三种理解1.与口头文学有关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这个名称过去指的是,而且现在仍然指的是相当明确的研究范围和某些类型的问题。
它首先是关于口头文学的研究,特别是民间故事的主题尽其流变的研究以及关于民间故事如何和何时进入“高级文学”或“艺术性文学”的研究。
这类问题可以归入民俗学。
民俗学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它仅仅部分地涉及美学上的问题,因为它所研究的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包括他们的服饰、风俗、迷信和工具以及各种技艺等。
(1)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①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观点,即口头文学的研究是整个文学学科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不可能和书面作品的研究分割开来;不仅如此,它们之间,过去和现在都在继续不断地互相发生影响。
②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基本的文学类型及主题都起源于民间文学,我们还有充分证据说明,民间文学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例: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转换①《诗经》《诗经·国风》为各地采集的民谣民歌。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许多规范,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口头文学的影响力。
及至两汉以后,专门采集民间诗歌、歌谣的乐府机构成立,《敕勒歌》、《木兰辞》等著名的乐府诗歌均为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比较文学
第一节文学关系研究一、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1、文学研究领域通常划分为三个方面:(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出现了另一层面上的划分: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1)国别文学: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
(2)总体文学:研究强调从多种文化的文学文本来研究某种共同的文学现象。
(3)比较文学: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1、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
2、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
3、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4、“跨民族”是判断一项研究、一篇文章是不是属于比较文学的最基本标准。
总结:1、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即“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研究的性质即“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墙”的比喻)。
3、比较文学的“三个特性”(开放性:时间、空间、价值;宏观性:视野、胸怀、整体;文学性:首先是“艺术”与“形式”层面,而非“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层面)强调以下八点:1、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精神是加强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精神沟通与平等对话;2、比较文学的核心概念是“多元视域”;3、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可比性”;4、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文学关系;5、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是文学问题,离开文学问题则不是文学研究;6、比较文学是一种综合研究的方法;7、比较文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共同诗学的建立;8、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是世界各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体现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促进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共生与共存。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跨越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可比性: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
3、文学性:比较文学必须以文学为中心,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比较文学下定义,我们不应该直接给出这个概念的定义,而应该分析比较文学发展史上重要学者对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学术语境下所给出的不同定义。
因为,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因文化所属的地域不同、学派不同,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定义有着相当的差异性,并且争议相当激烈。
首先来看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在法国学派中,较早给出相对完整定义的学者是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的论述,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提取出梵·第根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五个层面的重要理论特征:1、比较文学研究应该基于来源不同事实的采纳;2、比较文学拒斥没有事实联系的纯粹的美学评价;3、比较文学研究是跨两种语言以上完成的;4、比较文学研究不同语境下文学现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5、归根结底,比较文学是影响研究。
法国学者伽列在为基亚《比较文学》第一版所做的《序言》中对梵·第根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丰富,更为明确地指出了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
正如韦勒克所言:“文学研究的三个主要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互相包容的,正如民族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文学的整体研究一样。
”也就是说,伽列将比较文学归属于文学研究中的文学史的一支上,而基亚在《比较文学》的第二章《对象与方法》中将比较文学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了。
再看美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韦勒克于1958年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中指出:“我认为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伽列和基亚提出的纲领声明还没有解决这个基本任务。
他们把陈旧的方法论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吧比较文学置放于19世纪唯事实主意、唯科学主义和唯历史相对论的死亡之手。
”这篇文章以精深的论战性表现了美国学者第一次直面法国学派的挑战。
美国学者亨利·雷马克在1962年出版的《比较文学的方法和观点》一书中对比较文学下了一个定义:雷马克认定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但与法国学派不同,他认为比较文学应定义到文学研究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层面上,而不是文学史。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X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X)错误。
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的“互识”和“互证”功能混淆了。
题中所说的是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是指以不同的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X )错误。
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X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
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
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V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
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6.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概念界定
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概念界定作者:李欣芮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整理了雷马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并且对“总体文学”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
最后通过研究西方比较文学界关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划分论战,分析探索了“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一、比较文学的概念分析十九世纪随着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比较文学学科诞生。
亨利·雷马克(HENRE H.H.REMAK)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类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亨利·雷马克将比较文学的定义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强调比较文学是超国界的文学研究,第二部分强调关于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
对于定义的第一部分即“比较文学是超国界的文学研究”,西方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都表示赞同,但法国学派重事实依据却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对于定义的第二部分,雷马克认为这是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之间阵线分明的根本分歧。
梵第根和基亚的著作都没有讨论甚至提过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巴尔登斯贝格(Baldensperger)和阿扎尔(Hazard)主编的《比较文学评论》的许多年里,这份杂志的季刊书目根本就不包括这类研究项目。
在美国却恰恰相反,比较文学课程以及出版物一般都包括这一类研究领域。
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文学界还提出了“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学科术语,这几种领域和术语与比较文学很接近甚至重合。
二、总体文学的概念分析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诸多概念中,“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这一术语经常被学者们使用,但西方比较文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比较模糊,通常用来指与译成英文的外国文学有关的课程或出版物,或更广泛一些,指不能方便的归入某一类的东西和似乎使研究某一民族文学以外作品的人感兴趣的东西。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1 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
2 国别文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
3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课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时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并随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和理论上的扩张。
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
4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比较视野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的汇通。
5 比较视野: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沟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6 汉学:(狭义):是国外关于汉语文献以及相关文物遗存,文化活动的研究。
(广义):是国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献典型,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的研究。
7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8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9 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本,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者影响,进行研究。
10 渊博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11媒介学:是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
总体文学名词解释
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用于描述对跨越民族、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的是从全球视角来分析文学现象,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学研究。
在学术界,总体文学的研究对象通常包括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的文学研究。
它的目标是探索不同文化和传统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发现文学中的普遍规律和主题。
总体文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跨国界的文学比较:
- 通过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揭示文学中的共性与差异。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 在理解文本时,考虑作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读者可能的多元解读方式。
3.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 结合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对文学
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4. 全球视野下的文学理论构建:
- 发展适用于多文化和跨时代的文学理论框架。
5. 翻译和传播研究:
- 探讨文学作品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和传播的,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作品的意义和接受。
6.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 分析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的互动关系。
7. 文学教育的国际化:
- 考虑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调整文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8. 数字化时代的影响:
- 研究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文学创作、传播和阅读体验的影响。
总之,总体文学旨在超越地域限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
和探讨文学作品,以增进人们对全球文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比较文学概论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 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如中国的汉族文学、藏族文 学,印度的孟加拉语文学、印地语文学,苏联的俄罗斯文 学、格鲁吉亚文学等。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 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 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比较文学学派
一般认为,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 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 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 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发展是从研究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开始的,法国是比 较文学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法国一直是国际比较文学的 中心,其成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 点的人。他的《比较文学史》比较全面地,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和 成果都一一作了系统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派的观点。
文化危机和人文精神
由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巨变,人们 不能不重新思考百年来主流文化的弊端, 寻求横向开拓,致力于新的发展。同时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正在受到多方面的威 胁,最明显的威胁就是顽固存在的各种文 化中心论。其次是文化相对主义。
比较文学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意义
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
的意义,它自觉地有理论地把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创造性提高到与作 者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同等的高度,并把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有机地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推进的完整的文学过程。其主 要观点可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1)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 (2)读者在完整的文学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作 用于作家作品。一方面,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作品影响读者;另一方面, 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表现出种种信息又反馈给作家,从而创造作家、影响作家。 (3)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受到作品的制约,又要受到读者自身主观条件的 制约,这两种制约表现在审美的全过程。 (4)接受理论把文学的接受分为社会性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
简述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关系
简述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关系(1)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有两个层面的意义:①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的,即如法国学者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总体文学》一章中所指明的:“凡同时地属于许多国文学的文学性的事实,均属于总体文学的领域之中。
”②美国学者韦勒克认为,总体文学是指称诗学或文学理论。
(2)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歌德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塔索》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世界文学所包含的意义共有四个层面:①世界文学是在宏观的意义上客观地、综合的、总体地指称五大洲的所有文学。
②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在外延与内涵上被缩小到专指欧洲文学。
③世界文学是指称在全人类文学史上获取世界声誉的大师性作家之作品,即被限定于第一流的、顶级作家的作品。
④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是1827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种诗性的文学理想中所提出的,指称把各种民族、各种语言、各个国家及各种文化背景区域下的文学统一起来,整合为一个全人类伟大的文学综合体,并且在这一层面的世界文学概念上充满了和平,没有主流文学及二、三流文学之分。
(3)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①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区别a.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随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b.世界文学共含有四个层面的意义:总量上的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与歌德理想中的世界文学。
如果把这四个层面作为一个参照系,更可以见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自身的特色。
②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所指有时是重合的,客观的描述文学总事实。
并且两者都可以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
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都主张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寻找各民族、各国家文学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实现异质文明的平等对话,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文学的发展进步。
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及总体文学,是三个互相关联的学科。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比较文学的最根本任务,是将不同民族的文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释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比较文学中的国别文学研究、语种文学研究和区域文学研究,都是以民族文学研究为基础的。
在当代,总体文学如果是指多民族国家文学,或者区域文学,或者语种文学,那么它本身仍然带有民族文学的性质;如果是指世界文学,那么应该说世界文学现在还只是一个交换平台,并不具有文学主体的性质。
因此,如果不能从比较意义上理解民族文学,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是民族文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这个阶段,伴随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需要研究一种民族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于是便产生了比较文学。
作为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比较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实证关系。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存在着影响关系,这需要有一个从具体例证出发认定的问题。
所谓实证关系研究,指的就是对构成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联系的那些具体例证的研究。
在比较文学中,这属于民族文学关系的表象研究。
其二,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关系,即不同民族文学在互相比较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认定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存在着影响关系,只是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初步阶段。
进一步的问题是,这种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一个民族文学的影响因子,如何转换为另一民族文学的成分,在这种转换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等。
当然,也可以在不同民族的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的作品之间,进行类似的研究。
这类研究,涉及到的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深层异同关系,不是研究表象的联系,而是在研究民族文学得以存在的根据问题,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以上两类研究之间,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都与其他民族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都不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学隔绝状态下,孤立发展起来的。
这是比较文学中实证研究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相对主义
它赞赏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 系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和尊重一 切文化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 理论家赫斯科维奇:“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的核心 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 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 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 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可能导致的矛盾和弱点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封闭性和 排他性,如认同后殖民主义观念后的自我封闭与固 守;容忍某些可能造成灾难的文化现象,如军国主 义、法西斯主义等。
异质性
所谓异质性,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 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的从根本 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 如,中国的“和谐”论与西方的“和谐”论有着一 些根本的不同之处: 首先,古希腊哲人更关注自然观的和谐,中国贤人 则更关注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其次,古希腊哲人所说的“和谐”,更倾向于外在 的比例、对称等形式的“和谐”,中国强调人与自 然、人心与外物; 最后,古希腊哲人的“和谐”论更具有自然科学的 色彩,而中国贤人的“和谐”论则更具伦理道德色 彩。
将不同文学的各种观念、范畴、术语等汇于
一处,熔铸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这种异质融会的途径打通了不同文明体系的 文学之间的“隔”,它不分古今与中外,将 各种文学观念和理论融会到一个体系之中。 朱光潜先生在其《诗论》中就大胆地尝试了 这种方法。
5、融合法: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将诗、画、书法、
音乐和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从具 体作品欣赏和分析入手,杂糅中西而又以中 国诗学精神的剖析为主,揭示出文艺审美活 动中具有本质特征的东西,也成为观照异质 文明互补和融会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体文学的总结
1)总体文学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文
学之间的共同点;
2)总体文学所寻求的共同点、差异性,只能
在不同文明、文学的真正平等对话中展开;
3)总体文学要求异质文明之间全面深入的对
话与交流,实现互相的理解与沟通。
总体文学的研究范例
P262诗可以怨 p278刘勰与歌德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
总体文学发展三个阶段 p252 总体文学研究的四大特征 p253
P273 东西互动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互为主观”的论点。 认为任何体系一经完备就会趋于封闭,封闭就是老 化的开始。解决这一悖论的惟一途径就是“沟通”, 即找到另一个参照系:提出 “评判——沟通——重 建”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也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 很重要的文化资源。 首先见于《左传· 昭公二十年》齐国的大臣晏婴与齐 侯曾有过的一段对话中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就是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
总体文学研究实例分析
西方柏拉图的 迷狂说
相异 相反
中国严羽的 妙悟说
非 理 智
狂 热
神 赐
理 智
虚 静
积 累
研究总体文学的重要性
无论是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还是中国学派,如果 轻视了对“总体文学”的追求,其理论便会出现停滞和危机。
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文学理论,是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 重大课题。 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寻求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文学表达与理解的理想,一直是不同时代、不 同地区的根
异质性探寻的重要性日益获得认同,我们必
然从不同文化的“异”出发,揭开这些“异” 背后的真相,考察其背后的文化模式问题, 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离不开文化寻根。 叶维廉《中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运用》 一文:关于字母文字、“时间”的不同概念 等; 曹顺庆对中国古典文学、文论“汉语性”特 质的探讨。
3、引证法:
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中所
采用的“引证法”也是文学在研究异质文明 之间互补与融会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研究文论时,“引证法”要求我们以某种 文论的研究为主,而在研究过程中,将不同 文明体系中与此相关的例证和理论论述加以 引证,从而把异质文明中的文论融为一体。
4、混用法:
总体文学研究
总体文学的定义
定义:P251 解释: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文明、文学的平 等对话中,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文学之间 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此促进异质文明之间全面、 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实现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的比 较文学研究类型或分支学科。 探讨跨越中西方异质文明的文学碰撞、文学浸透、 文学误读,并寻求这种跨越异质文明的文学对话、 文学沟通,以及文学观念的汇通、整合与重构。
「美」韦勒克
韦勒克宣称“总体文学”这一概念至少存在两个问
题:第一,“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问题是
相互粘连的,很难明确区分;
第二,从理论上讲,“总体文学”概念本身是含糊
的,容易引起歧义,可指称诗学或文学理论。
文明的冲突: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 于1993年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预言西方与非西方的文 化冲突将引发世界大战。 首先,全世界的人现今都根据文化界线来区分自己,这意味 着文化集团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重要,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 体,因此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全球政治的中心; 其次,全球化带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非西方社会能力和力 量的提高刺激了本土认同和文化的复兴,这会与一度占主导 的西方价值产生冲突; 第三,某种文明的认同是在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中来界定的, 文明认同意味着更深刻地意识到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必须保 护把“我们”区别于“他们”的那些特性; 第四,对人民、领土、财富、资源和相对权力的争夺,这是 不同文明国家和集团之间产生冲突的主要根源。所有这些都 确保和加剧了不同文明间的分裂、矛盾与冲突。
(1833),同时,伦敦还成立了总体文学与科学系。在严 格意义上使用总体文学的概念。
在《比较文学论》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讨论了“总体文学”
理论,辨析了“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 的联系与区别。
梵•第根的贡献
第一,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和作用来说,总体文学理论继承了
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理想,使文学研究相对超越了民族、 国家的限制,为多元文明的理解与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第二,从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方面看,总体文学理论突破了 当时比较文学界实证式影响研究造成的停滞局面(二元关 系),是比较文学由法国学派跃进到美国学派的一座桥梁。
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
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
超越民族、时代、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
式文学比较研究及其所产生的成果。
说 明: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念。
总体文学与国别文学、比较文学
P250 256
传统的“总体文学”理论架设在西方各国之间的;这 种“总体文学”仍是欧洲中心的。 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 国别文学 欧洲中心论
归类法 附录法 引证法
混用法
融合法
1、归类法:
在文学的比较研究中采取归类的方法,即站
在总体文学的高度,将异质文明中的文学现 象加以类分,并归结为若干理论问题,加以 对比研究,进而达到特定的融合。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一书就是采取这一 方法进行研究的成功范例。
2、附录法:
我国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就 很典型地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研究某种文明体系的文学问题时,以 “附录”的形式将不同文化背景中可以与此问题相 类比的对应文学观念列出,以进行对比辨析。 通过“附录法”,不同文明体系的文学观念一并呈 现出来,在一个宏阔的视野中,正文部分对特定问 题的论述详尽深入,附录所列内容全面而清晰,这 为我们比照不同文明文学提供了便利,也利于我们 在较高层面上探寻共通的文学规律。
跨文明体系的总体文学研究
跨文明研究重在探索不同文明体系间的异质性及其在文学中
的表现,并在异质性的基础上追寻不同文学之间所具备的互
补性,从而进一步推进不同文明体系的文学的交融,促进世 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文学的跨文明互补与融会
对于不同文学之间的这种互补和融会,跨文明研究提 供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研究途径:
“总体文学”的价值
第一,可以消除比较文学研究的缺陷和重复; 第二,可以揭示普遍的文学现象及其规律;
第三,可以培养一种整体的、超国家超民族的 理论视野。
总体文学的历史
p251: 始于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Wertliteratur)概念。
早在18世纪末,德国学者便使用了“总体文学”这一概念。 在英国,蒙哥马利作了《关于总体文学、诗歌等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