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2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 1.练高考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2018·新课标Ⅲ卷)13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下图为春季T4分))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1(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2)T 8分)(分)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3)预测分))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4)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答案】(1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3(2)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3(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概念、成因、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题。

7、6,读图,回答第百帕):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02为北半球某日4图·北京卷)2018(.6.据图推断.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平洋洋面生成台风D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热带太.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7 .小满.冬至A B .立秋DC.夏至6.B7.A 【答案】【解析】:精准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气压中心的形成。

考点定位:【试题点评】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 思路点拨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3大气的运动规律01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考查角度1▶结合示意图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2019年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甲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乙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解析▶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小;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

答案▶BC考查角度2▶结合曲线图考查气温日变化(2017年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膜内温度高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则②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第2题,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较大变化,①②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膜内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答案▶ 1.B 2.C考查角度3▶结合区域图、等值线图等考查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1.(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2 大气运动规律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

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

下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棕色云团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有( )①大气反射增强②大气逆辐射减弱③地面反射减弱④地面辐射增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主要原因是( )某个城市的高温程度是根据日最高温≥35℃日数、夏季均温、极限高温数值等指标来综合衡量。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所感受到的体温指数,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

当日最高温≥32℃,相对湿度达到80%时,人体会感到闷热难耐。

下表为2019年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高温程度和体感温度前五位排行表。

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海口在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高温程度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 )A.临海,夜晚气温高B.纬度低,极限高温数值大C.临海,相对湿度大D.纬度低,≥35 ℃的日数多4.体感温度排名前五位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均位于南方沿海地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距海近,大风天数多②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小③距海近,夏季风影响大④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霜是指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冷却至0℃以下凝结而成。

无霜期是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农作物生长越有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无霜期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6.图中甲地与乙地无霜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甲地(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百帕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700百帕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

近地层温度(1000百帕以下)在1~2℃时,并且750百帕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右图示意穿堂风的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1.“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右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 A.热力环流原理由北向南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由南向北C.热力环流原理由南向北D.温室效应原理由东向西2.为了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由题中材料可知,因堂屋北侧的山林和南侧的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南侧的石质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山林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

故选A。

第2题,落叶阔叶林冬季已落叶,挡风作用弱,A不符合题意;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我国不存在地中海气候,B不符合题意;针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D不符合题意;四川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叶终年不落,树冠茂密,能起到夏遮荫、冬挡风的作用,C正确。

故选C。

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

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

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降雪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降雪量( )A.最低值出现在伊利湖东南岸B.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C.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D.布法罗少于亚特兰大4.“炸弹气旋”格雷森( )A.生成于热带洋面B.属于温带气旋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D.东南侧盛行偏北风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伊利湖东南岸降雪量大于6英寸,不是最低值,A错误;该区域的降雪量最大值并非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也没有呈现出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的特点,B错误;图示降雪量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C正确;图中的布法罗降雪量介于3~6英寸之间,亚特兰大的降雪量小于1英寸,因此布法罗多于亚特兰大,D错误。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精练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精练含解析

大气的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地表净辐射是单位面积地面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天气状况B.气温日较差C.太阳辐射D.植被的变化2.根据图中数据推断三地气温特点,正确的是( )A.春季黑龙江气温回升最快B.夏季三地最高气温在6月C.秋季温度变化均比春季小D.冬季三地气温差逐渐减少解析:第1题,从题干材料看,地表净辐射是太阳短波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经过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后,地表接收的辐射收支净余部分。

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大气状况和地面状况。

从图中信息看,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夏季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高度小,地表净辐射较小。

故选C。

第2题,由题干可知,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

图中黑龙江春季地表净辐射回升最快,故气温回升最快,A对;湖南省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期,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

三地位于北半球,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最高,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季地表净辐射曲线呈急剧下降趋势,春季变化总体没有秋季变化明显,表明秋季温度变化均比春季大,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冬季地表净辐射差异较大,冬季由于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湖南和河南纬度较低,气温比黑龙江高很多,三地气温差逐渐呈增长趋势,D错。

答案:1.C 2.A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大气的运动规律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1.表中温差最小的城市,其日温差小的原因与图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A.上海一定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降水较多B.北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C.寒潮降温使哈尔滨形成大雾天气D.西宁昼夜温差与昼夜长短有直接关系3.表中哈尔滨与上海最高气温相差较小,最低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天气状况D.海陆位置【答案】1.A 2.B 3.C【解析】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云层反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表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

该日上海为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较小,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第2题,该日上海为阴雨天气,不一定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有可能是冷锋过境,故A选项错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大气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为气温最低的时刻,故B选项正确;该日哈尔滨的最低气温为11 ℃,不会出现寒潮,故C选项错误;西宁昼夜温差大与西宁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有关,故D选项错误。

第3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如果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哈尔滨的最高气温也应该比上海最高气温低很多,故A选项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白天上海为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而哈尔滨白天为雾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比上海弱,所以哈尔滨虽然比上海纬度高,二者最高气温相差不大;夜间上海为阴雨天气,哈尔滨为晴天,上海的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哈尔滨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两地最低气温相差较大,C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考向预测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答案】1.D2.A【解题思路】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

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大【答案】3.C4.C【解题思路】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大气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大气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大气运动原理下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

据此完成1题。

1、①②③④四点中( )A.②比③气温低,气压高B.③位于近地面,④位于高空C.①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低D.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③④气压值远高于①②,故③④位于近地面,①②位于高空。

③④相比,③气压值高,对应近地面高压,应为近地面的受冷地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④处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①②相比,①的气压值高于②,则①为高空的高压,②为高空的低压。

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性质相反,故①对应近地面的④,为④处气流上升集聚形成,②对应近地面的③,是因③受冷,高空气流下沉形成的。

大气总是由同一水平面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运动,故该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选D。

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第1天B.第2天C.第3天D.第4天3.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增高的原因是( )A.天气持续晴朗无风B.太阳辐射持续增强C.大气热量持续盈余D.大气逆辐射逐渐减弱答案 2.B 3.C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第2天,故B正确。

第3题,第一天太阳辐射较弱,说明多云。

此后太阳辐射每日都有波动,高值不定,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不符合事实,B错;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相对稳定,D错。

题图缺少风的相关信息,A错;大气热量盈余,气温才会升高,C正确。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

在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

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 )A.38°N山体B.39°N山体C.40°N山体D.无法确定5.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吸收太阳辐射多B.反射的太阳辐射少C.大气逆辐射强D.吸收地面辐射多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比较三幅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可知,38°N山体内外部的高度差异最大,山体效应最为显著。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 2 大气的运动规律本讲内容较多,虽不像地球运动那样对考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所以在复习本讲时,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图。

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②关注现实生活,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③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④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海陆分布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暖流经过气温高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0 ℃等温线大致经秦岭—淮河一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2.气温分布时间规律(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北半球)。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3.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1)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千米。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地球运动规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讲+练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地球运动规律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讲+练含解析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最新考纲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核心素养1.地理实践力:通过温室种植水果、温室育种等实例,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相关地理现象。

2.综合思维:组织以气压带、风带和常见天气系统为主题的讨论会、辩证会,探究其成因,综合分析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学生用书P9]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主干精讲]——理主干抓关键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低纬度气温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大于夜长,气温高。

(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3.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

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

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答案 B解析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故B项正确。

2、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答案 C解析大气湿度下降、大风天气增多均会加大水面蒸发量,排除A、D两项;水体面积减小,干旱加剧,水面蒸发量增大,排除B项;大气云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导致水面蒸发量下降,故C项正确。

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答案 D解析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活跃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A、B两项错误;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与水面蒸发量关系不大,排除C项;水面蒸发量减少,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项正确。

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

下图是“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

据此完成4~6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直接作用最显著的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答案 C解析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白城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答案 A解析据材料信息“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可知,该地多雨年水体下渗不畅,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项;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A项正确。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含答案)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1~3题。

1.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3.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 )A.0~6时B.6~12时C.12~18时D.18时~次日0时2.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1日B.3日C.5日D.7日2.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3.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3.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2题。

1.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2.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台风影响B.阴雨天气C.湿度较大D.天气晴朗4.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5.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夏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B.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C.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D.冬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2、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B.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C.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判断,M地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阻挡,多降水。

故本题选C。

第2题,N地虽然地处沿海,但是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同时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降水较少;冬半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N地位于10°N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故本题选D。

某综艺节目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完成3~4题。

3.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4.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D.①的增强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大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气温高;晚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对。

第4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大,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C对。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地理专项训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一、选择题: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

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

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A.午夜前后B.傍晚C.正午前后D.黄昏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A.滴灌B.漫灌C.喷灌D.沟灌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A.1 月份B.7 月份C.春季D.秋季4.甲地气温可能为()A.16B.12C.26D.32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势起伏D.植被状况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

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D.夏季小于冬季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8.推测该山脉()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

据此完成9 ~11 题。

9.图示年份,青海湖冻结日期与风速的关系是()A.风速最大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早B.风速最小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晚C.2006-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晚D.2012-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早10.湖泊冻结初期,较大的风速可促进湖冰形成,其原因是较大的风速()A.加快表层湖水流动,减少上下湖水热量交换B.加快湖泊与湖岸热量交换,降低湖水温度C.加强湖-气间热量交换,湖水散热快D.促进湖-陆间热力环流,湖水散热慢11.有些年份,青海湖湖冰消融过程较短,可能的原因是此时()A.气温降低B.风速较小C.晴天较多D.湖水较多右图示意2018 年某月某日澳大利亚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地理专项训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一、选择题: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

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

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A.午夜前后B.傍晚C.正午前后D.黄昏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A.滴灌B.漫灌C.喷灌D.沟灌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A.1 月份B.7 月份C.春季D.秋季4.甲地气温可能为()A.16B.12C.26D.32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势起伏D.植被状况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

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D.夏季小于冬季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8.推测该山脉()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

据此完成9 ~11 题。

9.图示年份,青海湖冻结日期与风速的关系是()A.风速最大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早B.风速最小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晚C.2006-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晚D.2012-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早10.湖泊冻结初期,较大的风速可促进湖冰形成,其原因是较大的风速()A.加快表层湖水流动,减少上下湖水热量交换B.加快湖泊与湖岸热量交换,降低湖水温度C.加强湖-气间热量交换,湖水散热快D.促进湖-陆间热力环流,湖水散热慢11.有些年份,青海湖湖冰消融过程较短,可能的原因是此时()A.气温降低B.风速较小C.晴天较多D.湖水较多右图示意2018 年某月某日澳大利亚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据此完成12 ~14 题。

12.此时我国将要进入的节气可能是()A.大暑B.清明C.秋分D.小寒13.图示所处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产生降水的是()A.甲B.乙C.丙D.丁14.图示时刻,塔斯马尼亚岛正值()A.阴雨连绵的天气B.炎热晴朗的天气C.风和日丽的天气D.低温少雨的天气下图示意安徽省某年7 月2 日~4 日降水量分布。

据此完成15 ~17 题。

15.图示时段,安徽省雨带推移的大致方向是()A.自北向南B.自中部向南北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16.带来此次降雨的天气系统是()A.锋面气旋系统B.锋面系统C.台风系统D.气旋系统17.图示时段,抗洪救灾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域是()A.长江与淮河流域B.黄河与淮河流域C.皖北平原D.大别山区焚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下沉形成的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

在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大的山脉背风坡,焚风发生的概率和强度较大。

焚风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图a为1994-2010 年台湾岛焚风事件月份报道次数变化图,图b 为1994-2010 年台湾岛焚风报道次数达35 次及以上的地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18 ~20 题。

18.台湾岛报道次数主35 次焚风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较均衡,集中于山地丘陵B.空间分布差异大,东部多西部少C.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中东部D.空间分布差异小,全岛都有发生19.台湾岛焚风事件多发时,该地常见的天气系统是()A.温带气旋B.热带气旋C.锋面气旋D.准静止锋20.焚风给台湾岛带来的危害主要是()A.桑拿天气持续,闷热不堪B.天气干热,农作物减产C.河流干固见底,生活用水短缺D.沙尘暴盛行,土地沙化严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森林山火。

据当地专家说自然原因第一是干燥的气候,第二是天然林区有易燃烧的植物。

右图示意加利福尼亚州山脉与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21 ~22 题。

21.加利福尼亚州易引发森林山火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22.加利福尼亚州天然植物易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雨林生长旺盛,根深叶茂枝蔓多B.植被叶片大而柔软,水分缺乏C.林木蓄积量大,地表有枯枝落叶D.植被以草原为主,覆盖率较高二、非选择题: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路径,指台风形成后所运行的路径。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路径大致分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下图为2018 年9 月16 日20 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判断台风“山竹”的移动路径,并阐述理由。

(2)描述图示时刻海南岛的风向及天气状况。

(3)说明台风“山竹”在登陆之后的发展变化。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带,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 千米。

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千米,最狭处只有10 千米。

沙丘从北一西北向南一东南排列成串,单一的沙丘长达16一32 千米,高240 米。

纳米布沙漠沿海海域几乎无降雨,空气几乎总是达到或接近饱和。

沿海海域昼夜气温变化较小。

右图示意纳米布沙漠分布。

(1)分析纳米布沙漠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长达2000 多千米的主要原因。

(2)纳米布沙漠上的沙丘多从北一西北向南一东南排列成串,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3)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海域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为某季节某时刻美国本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描述图示时刻美国本土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2)比较此刻甲地与乙地的天气状况,并分析原因。

(3)说明图示时刻美国本土降雨带的分布特点。

(4)龙卷风是大气强烈抬升的旋涡现象。

推测随时间推移锋面气旋是否能够形成龙卷风,并阐述理由。

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1.C [解析]“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夜冻昼消,即夜晚气温降至 0 以下土壤表层冻结,水分难以下渗,果树根系遭到冻害;白天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正午前后土壤解冻时冬灌效果最好。

选项C正确。

2.A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冬季水资源短缺,采用滴灌方式,既节约水资源,也达到冬灌的效果。

选项 A正确。

3.A [解析]图中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说明与同纬度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这一现象出现在夏季,南半球 1 月份为夏季。

选项 A正确。

4.A [解析]根据“大于大,小于小”的规律,以及南美洲地形格局判断,甲地的气温>15 并<20 。

选项A正确。

5.B [解析]乙、丙两地纬度相当,但气温差异较大,原因是丙地位于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气温较低;乙地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高。

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选项 B正确。

6.C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北坡的气候垂直递减率最小值为 0.3 I100 m,最大值为0.6 I100 m,比南坡的变化幅度大,选项 A错误;1 至 11 月份南坡与北坡的气温递减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 12 月份,南坡的气温递减率明显增高,选项 B错误;图示显示与南坡相比,北坡气温递减率冬季和夏季差值大,选项 C 正确;南坡与北坡的气温递减率都是冬季小于夏季,选项 D错误。

7.D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12 月,北坡作为向阴坡,接受太阳辐射极少,山麓地带气温偏低,而山顶南北坡气温差异不大,造成 12 月份,北坡的气温增减率明显低于南坡的气温增减率。

选项 D正确。

8.B [解析]根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山脉为东西走向;南北坡在 12 月份差异较大,说明其向阴坡山麓地带气温低,不仅是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还有寒冷气流的影响,合理的答案应是向阴坡受冬季风影响。

选项 B 正确。

9.D [解析]由图可知,2012 年风速最大,2005 年开始冻结日期最早,选项 A错误;2015 年风速最小,2003 年开始冻结日期最晚,选项 B错误;2006 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先晚后早,选项 C错误; 2012 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日期越早,选项 D正确。

10.C [解析]湖冰形成初期,要促进湖冰的形成需要降低湖水温度,大风能够促进湖气间的热量交换,使得湖水散热快、降温快,较大风速可促进湖冰形成,选项 C正确。

加快表层湖水的流动速度,湖水不易结冰,选项 A错误;加快湖泊与湖岸的热量交换,可能会使湖水温度上升,冻结慢,选项 B错误;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同样可能提高湖水温度,选项 D错误。

11.C [解析]某些年份青海湖湖冰消融过程较短的原因可能是晴天较多,融冰较快,选项 C正确;湖水量较小,湖冰较少,融冰较快;气温降低不利于湖冰的消融,使得湖冰消融过程缩短,选项 A、D错误;风速影响湖水冻结,对消融过程影响不大,选项 B错误。

12.D [解析]根据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北有一中心气压地域 1004 hPa的气压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可知,该气压场出现于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据此推断我国将要进入的节气可能是小寒。

选项 D正确。

13.B [解析]甲、丙两地,都受从海洋吹来的偏北风影响,因沿岸流经寒流,偏北风水汽含量少,降水概率较小;乙地受来自海洋的东北风影响,沿岸流经东澳大利亚暖流,东北风高温高湿,登陆后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形成地形雨;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选项 B正确。

14.B [解析]图示时刻,塔斯马尼亚岛在中心气压高于 1020 hPa高气压中心控制下,所以为炎热晴朗的天气。

选项 B正确。

15.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安徽西北部降雨范围逐渐扩大,降雨强度整体增强,推断该雨带的整体移动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选项 D正确。

16.B [解析]根据雨带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判断,带来此次降雨的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选项 B正确。

17.A [解析]长江流经安徽南部,淮河流经安徽北部,该时段长江段和淮河段都有暴雨出现,且长江段与淮河段都为平原河流段,因河流流速缓慢,易形成洪涝灾害,因而抗洪救灾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域是长江和淮河流域。

选项 A正确。

18.C [解析]从:35 次焚风事件的空间分布来看,中部与南部和北部相比,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与西部相比,主要分布于东部,故而其空间分布特点是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中东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