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鸿门宴》会考高考浙江学考复习

合集下载

《鸿门宴》学考复习 知识点归纳(详细)

《鸿门宴》学考复习 知识点归纳(详细)

续,动作名,后续者。
22.从郦山下①,道②芷阳间③行。
①下,名作动,下来。
②道,名作动,取道。
③间,名作状,抄小道。
2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作状,从小路。
24.拔剑撞而破之。
破,形的使动,使……破裂。
一词多义
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易错字音字形
欲王wàng关中 好hào美姬jī 奉卮zhī酒为寿 令将军与臣有郤xì 樊哙kuài 目眦zì尽裂 赐之彘zhì肩 人方为刀俎zǔ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鲰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义,名作动,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8.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形作名,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的使动,使……活命。
10.吾得兄事之。
兄,名作状,像兄长一样。
11.秋豪不敢有所近。
近,形作动,接近。
12.籍吏民。
籍,名作动,登记。
13.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名作状,每日每夜。
14.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动的使动,使……跟从,率领。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4.良曰:“长于臣。”
12.加彘肩(于盾)上
5.得复见将军于此。
13.毋从(之)俱死也
辞谢、告别
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别
大礼不辞小让:
讲究,计较
3.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高中语文《鸿门宴》会考高考浙江学考复习

高中语文《鸿门宴》会考高考浙江学考复习

六、特殊句式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省略句 省略句
沛公欲王关中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长于臣
状语后置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被动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
(副词,特意) (名词,故交,老交情)
(3)班
(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往,去)
(动词,像,如同) (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6)以 具告以事 请以剑舞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未有以应 樊哙侧其盾以撞
于是项伯复夜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
形作名 名作动 名作状 形作名
大行不顾细谨 道芷阳间行
沛公今事有急
四、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指意外之事 今义:十分,很 今义:详细叙说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2)与 介词,同。 未得与项羽相见 介词,同。 欲呼张良与俱去 连词,和。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连词,和。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动词,送与。 则与斗卮酒 动词,送与。 欲与亚父 (13)而 连词,表并列。 劳苦而功高如此 连词,表修饰。 项王按剑而跽 连词,表承接。 拔剑切而啗之 连词,表承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4)然 沛公默然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代词,这样。 不然,籍何以至此 连词,然而。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浙江省会考高考语文古文知识: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课堂知识点及背诵默写重点整理(学生版)

浙江省会考高考语文古文知识: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课堂知识点及背诵默写重点整理(学生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注音)。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注音)目.项王,(举所佩玉玦.(注音)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注音)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注音)。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注音)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注音)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注音)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注音)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注音)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注音)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学考复习学案

《鸿门宴》学考复习学案

必修一《鸿门宴》学考复习学案课题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两课时)备课人魏河陈晓露安艳铁晓琴学习目标①积累实词(飨、之、亡、籍、举、置等)并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②整理虚词(为、因、何、所)并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和词性的能力。

③搜集文中词类活用(军、王、夜、兄等)并总结规律。

④整理文中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并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难点搜集文中词类活用(军、王、夜、兄等)并总结规律。

整理文中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并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识记重要实虚词的含义,积累文中9个一词多义词第一课时文化常识与项羽有关熟语汇集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霸王别姬【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四面楚歌【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一、实词虚词1、实词:旦日飨土卒飨:夜驰之沛公军之:无所取所取:从沛公从:亡去不义亡: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当:与臣游游:籍吏民籍:他盗之出入出入:具言具:若入前为寿若:为寿:杀人如不能举举: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坐须臾须臾:相去去:置车骑置:督过之督过:留谢谢:2、虚词固不如也固: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君安与项伯有故安: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孰与君少长孰与:不然,籍何以至此然:二、总结方框词词类活用并释义1. 沛公军霸上。

学考复习 《鸿门宴》答案

学考复习  《鸿门宴》答案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得览皇家珍藏图书文献;后因替兵败而降匈奴的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述,于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其中较有影响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后人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人物形象分析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妇人之仁。

自认为是诸侯中的霸主,得知刘邦“欲王关中”,触犯尊严,决定进攻;但听刘邦辩称“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怒意全消,不把刘邦视为对手。

且不听范增之言,错失良机,铸成大错。

刘邦:善于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利用项伯,巧结婚姻。

自知难敌项羽,故登门道歉,甘受其辱。

且善于用人,借助张良、樊哙等,为其出谋划策,为其舍身保驾,一步步由被动变为主动。

写作借鉴(1)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鸿门宴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斗争,推波涌谰,扣人心弦。

通过人物的各自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态),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2)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项羽语言——骄横气盛刘邦语言——礼仪备至范增语言——老谋深算张良语言——老练透辟樊哙语言——豪壮威严项伯语言——似巧实拙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鸿门宴高三复习必备知识点

鸿门宴高三复习必备知识点

鸿门宴高三复习必备知识点高三复习是每位高中学生必定经历的重要阶段,而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高中历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影响等方面,为大家介绍鸿门宴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楚汉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的谈判事件。

当时,楚国的重臣项梁和刘邦正在争夺天下的权力,双方实力相当,难分伯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梁决定在鸿门宴上与刘邦进行谈判。

这次宴会的目的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双方的纷争。

历史背景方面,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已经发生了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争霸的局面。

项梁和刘邦都是诸侯之间的主要竞争者,他们的背后分别有着强大的势力支持。

项梁是楚国的重臣,而刘邦则得到了韩信的支持,一时间双方势均力敌。

在鸿门宴的事件经过中,项梁首先下令手下的将士不得动刀兵,以示自己的诚意。

而刘邦则派遣了一位称为虞卿的使者前来与项梁谈判。

此时,项梁将刘邦关在城门楼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不过,虞卿却表示刘邦是君主,应该与楚国国君周亚夫进行会谈。

在会谈中,刘邦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向项梁提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天下、共治天下的建议和要求,并答应会将楚地交给项梁。

面对刘邦的诚意和承诺,项梁感到动摇,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接受刘邦的提议。

鸿门宴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楚汉之间的矛盾激化,成为了两国彻底决裂的标志。

其次,鸿门宴也对刘邦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次谈判中,刘邦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使得他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鸿门宴也进一步推动了楚汉之间的战争爆发,最终导致了刘邦的胜利。

在高三复习中,了解鸿门宴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楚汉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鸿门宴的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为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做好准备。

2019年浙江学考基本篇目《鸿门宴》复习

2019年浙江学考基本篇目《鸿门宴》复习

• 沛公旦日从(带领,使……跟随)百余骑 来见项王,至鸿门,谢(道歉,谢罪)曰: “臣与将军戮力(并力,合力)而(表修 饰)攻秦,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臣战河 南(黄河以南),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 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表停顿)有 小人之言,令将军与(同,跟)臣有郤(隔 阂)”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 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这样的话,我 凭什么到这样的地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
于被宰割的地位。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驻扎、驻军 称王 造册登记 用眼示意 上前 用刀割刺,即 杀 取道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连夜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想出)此计者(疑问语气)?”
• 曰:“鲰生(见识短浅的小人)说(劝说)我 曰:‘距(“拒” ,把守)关( 函谷关),毋 内(“纳”,使……进入)诸侯,秦地可尽王 (称王,名词作动词)也.’故听之.”良曰:
“料(估计)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挡)项王乎 (吗)?”沛公默然(沉默不语的样子),曰: “固(确实,当然)不如也.且(将)为之奈 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背叛)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同, 跟)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张良曰: “秦时与(同,跟)臣游(交往),项伯杀人, 臣活(使……活命)之;今事有急,故(特意) 幸( 幸亏)来告良.”
• 哙曰:“此迫(危急,紧急)矣!臣请(请 允许我)入,与之同命(拼命).”哙即带剑 拥(持)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纳”,使……进入),樊哙侧其盾以 (“而”表修饰)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掀开帷帐)西向立,瞋目(瞪着眼睛怒视) 视项王,头发上(向上)指,目眦(眼眶)尽 裂.项王按剑而(表修饰)跽(跪直身体) 曰:“客何为者?(客人是干什么的)”张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学考二轮复习课件:鸿门宴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学考二轮复习课件:鸿门宴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
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 任太史令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 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任太史令时,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 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第一篇 考试基本篇目复习 古诗文
鸿门宴
通“邀”,邀请 通“背”
适逢 责备 副词,才 副词,就 副词,趁机
介词,替,给 动词,是
句末语气词,呢 动词,对付,处理 连词,尚且 副词,将
儿女亲家 崤山以东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的原因 指意外之事
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 故交,使老…交…跟情从
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 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 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 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 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译文:项__伯__于__是_连__夜__骑_马__赶__到_沛__公__的_军__营__,_暗__中__会_见__张__良_,__把__(项____ 就__要__袭_击__刘__邦_的__)_事_情__详__细_地__告__诉_了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_是_谁__给__大__王__出__的_这__个__主__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本_来__就__比__不__上__!_(_这__该__)怎__么__办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您__替_我__请__他__进__来__,_我__要__像__对__待__兄_长__一__样__侍__奉__他_。_____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译文:_刘_邦__捧__上__一__杯__酒_祝__项__伯__长__寿_,__并__约__定__结__为_儿__女__亲__家__。__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 18 鸿门宴检测不分版本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 18 鸿门宴检测不分版本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8 鸿门宴检测不分版本18 鸿门宴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1.实词:如、谢、假设、善、属、故、胜、辞、幸、去、举2.虚词:因、为、之、于、且、而二、识记通假| 微妙无穷方块字①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拒守;通“纳〞,接纳)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些)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嫌隙)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弃) ⑤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⑥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同“否〞,否那么) ⑦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⑧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毫毛) ⑨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谢⎩⎪⎪⎨⎪⎪⎧ ①认错,抱歉,谢罪②辞官,谢绝,推辞③告辞,辞别,离开④告诉,告诫,问候⑤感谢,谢恩,酬谢⑥衰败,衰落,逝去⑦惭愧,逊让,不如⑧防止,避开例: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抱歉) 至鸿门,谢.曰(谢罪)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抱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抱歉) ②阿母谢.媒人(谢绝)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离开)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诫) ⑤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⑥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衰败)⑦廉价诉其本怀,避贤谢.拙(逊让,不如) ⑧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防止,避开) 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不同寻常,指意外之事)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 ⑥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离间之言) 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连夜) ②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⑤道芷阳间.行(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 ⑥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 ⑦日夜..望将军至(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⑧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 ⑨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 ⑩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示意、使眼色) ⑪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⑫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 ⑬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名词作动词,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⑭假设入前.为寿(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上前) ⑮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⑰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⑱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⑲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⑳拔剑撞而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21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老路、覆辙) ○2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作名词,旧情、老交情) ○23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24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25秋豪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据为己有) 六、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①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判断句)⑦此天子气也(判断句)⑧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⑨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判断句)⑩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⑪今日之事何如(宾语前置句)⑫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⑬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⑭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⑮何辞为(宾语前置句)⑯玉斗一双,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⑰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⑱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状语后置句)⑲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⑳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句)○21长于臣(状语后置句)○22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状语后置句,省略句)○2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句)○24假设入前为(之)寿(省略句)○25为(之,我)击破沛公军(省略句)○26急击(之)勿失(时机)(省略句)○27那么与(之)斗卮酒(省略句)○28那么与(之)一生彘肩(省略句)○29竖子缺乏与(之)谋(省略句)○30具告(之)以事(省略句)○31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句)○32毋从(其)俱死也(省略句)○3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省略句)○34置之(于)坐上(省略句)○35沛公军(于)霸上(省略句)○36沛公居(于)山东时(省略句)○37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38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39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固定句) ○40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固定句) ○41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固定句)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

高三语文:高考鸿门宴复习

高三语文:高考鸿门宴复习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鸿门宴复习学案目标:1.熟读课文,熟记典型实词“望、举、如、谢”等,背诵典型例句。

2.了解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鸿门宴》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基础落实1.熟读课文(包括课下注释),高效掌握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尤其注意背诵带典型实词的句子。

可在早读完成,正课大约用10分钟,继续读课文。

2.掌握成语:(1)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2)秋毫不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4)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例如;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7)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二、练练试试1.完成《再读教材古诗文》293页一、通假字,重在会翻译;二、解释加点词语“谢”“举”“望”“过”“善”“如”;四、古今异义;口头翻译三、词类活用,五、句式。

积累六、文化常识。

2.补充文化常识(1)人物称谓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

有称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沛公”,文中用以称刘邦。

是因为公元2 0 9 年.刘邦响应陈涉起义于沛,被立为“沛公”。

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都尉陈平”等。

另外,称谓中还有尊称、谦称、贱称等。

如刘邦对张良说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两句话中的“君”“公”,都是刘邦对张良的尊称。

谦称,表谦虚有德,如张良说“项伯杀人,臣活之”,称自己为“臣”,表示谦虚。

贱称。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会考复习课件:鸿门宴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会考复习课件:鸿门宴
⑵项羽对下属: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刘邦对下属: 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⑶项羽对内奸: 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对内奸: 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 自己效劳。
⑷项羽性情: 率直粗豪,胸无城府。 刘邦性情: 机警圆滑,能屈能伸。
第9章阅读扩声下系统面调文音 字,分析司马迁的观点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 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 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 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 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 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 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二、实词
通假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令将军与臣有郤 拔剑切而啗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旦日飨士卒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封府库 会其怒,不敢献 善: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善遇之 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 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12、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 之zx续xk 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词类活用 六、古今异义 见必修三课本P106
zxxk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 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鸿门宴》高三复习复习过程共43页文档

《鸿门宴》高三复习复习过程共43页文档

《鸿门宴》高三复习复习过程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学考复习鸿门宴

学考复习鸿门宴

2.介宾倒装
• 大王来何操
3介词结构后置
•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 具告以事
23
18
三、一词多义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为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且为所虏 4.何辞为
• 之 1.珍宝尽有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今者有小人之言
• 故 1.故听之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故遣将守关者
• 如 1.杀人如不能举 2.沛公起如厕 3.固不如也
19
四、词类活用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4
鸿门宴故事
一、无伤告密 二、夜访张良 三、项伯说情 四、沛公赴宴 五、鸿门饮宴 六、项庄舞剑 七、樊哙闯帐 八、樊哙力斥 九、沛公逃席 十 、诛杀无伤
5
鸿 门 宴 之
无 伤 告 密
6
鸿 门 宴 之
夜 访 张 良
7
鸿 门 宴 之
项 伯 说 情
8
鸿 门 宴 之
(一)名词用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 吾得兄事之 • 头发上指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道芷阳间行 • 间至军中
(二)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
• 沛公欲王关中
• 素善留侯张良
• 秦地可尽王也
• 籍吏民,封府库
• 范增数目项王
• 道芷阳间行
• 刑人如恐不胜
• 道芷阳间行
20
四、词类活用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沛 公 赴 宴
9
鸿
项 庄 舞 剑
11
鸿 门 宴 之
樊 哙 闯 帐
12
鸿 门 宴 之
樊 哙 力 斥
13
鸿 门 宴 之

浙江省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18课 鸿门宴学业水平考试(2021年整理)

浙江省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18课 鸿门宴学业水平考试(2021年整理)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52。65万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因击沛公于坐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拔剑切而啗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特意) (名词,故交,老交情)
(3)班
(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往,去)
(动词,像,如同) (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6)以 具告以事 请以剑舞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未有以应 樊哙侧其盾以撞
六、特殊句式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省略句 省略句
沛公欲王关中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河南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被动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
(12)与 介词,同。 未得与项羽相见 介词,同。 欲呼张良与俱去 连词,和。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连词,和。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动词,送与。 则与斗卮酒 动词,送与。 欲与亚父 (13)而 连词,表并列。 劳苦而功高如此 连词,表修饰。 项王按剑而跽 连词,表承接。 拔剑切而啗之 连词,表承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4)然 沛公默然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代词,这样。 不然,籍何以至此 连词,然而。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动词,认为 趁机。 于是,就。
(8)因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9)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连词,尚且。 且为之奈何 副词,将。 (10)之 代词,指代“酒” 起,立而饮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 助词,的。 今日之事何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助词,取独 (11)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介词,对。 贪于财货 介词,对于。 长于臣 介词,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在。
(动词,举起) (形容词,尽) (动词,道歉,谢罪) (动词,感谢) (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介词,把。 介词,用。 介词,凭。 连词,来。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7)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 军中无以为乐 我为鱼肉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君为我呼入 使子婴为相 为之奈何 何辞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做 动词,作为 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介词,被。 介词,替、给。 动词,做 动词,对付。
于是项伯复夜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
形作名 名作动 名作状 形作名
大行不顾细谨 道芷阳间行
沛公今事有急
四、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指意外之事 今义:十分,很 今义:详细叙说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省名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 今义:省名
五、一词多义 (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故遣将守关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
(2)如 不如因善遇之 沛公起如厕 劳苦而功高如此 (3)意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连词,所以)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欲王关中 此其志不在小 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动 名作动 形作名 形作动 名作状 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作状
形作动 名作动 使动用法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封府库 拔剑撞而破之
日夜望将军至
名作状
名作状 使动用法 名作动 名作动 名作状 名作状
《鸿门宴》会考复习
一、解释下列字词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刑人如恐不胜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礼不辞小让
多次
你 尽 告辞 讲究
会其怒,不敢献
沛公则置车骑
适逢
留下,弃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马/动词,骑马 估计/才
二、指出下列的通假字
“距”同“拒”,据守;“内”同“纳” (1)距关,毋内诸侯 纳入 “要”同“邀”,邀请 (2)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背 “蚤”同“早”,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上 “郤”同“隙”,隔阂,嫌 (6)因击沛公于坐 “ 坐”同“座”,座 隙 (7)拔剑切而啗之 位 “啗”同“啖”, (8)秋豪不敢有所近 吃 “豪”同“毫”,丝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毫 “参”同“骖” “桮杓”同“杯勺” (10)沛公不胜桮杓
不然,籍何以至此 亚父者,范增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则与斗卮酒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省略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七、翻译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