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范文(通用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f42f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8.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范文(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范文(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写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
![写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1cd30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9.png)
写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写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这些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史学家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
这本书讲的是从朱元璋出生到永乐夺位的事情,朱元璋是一个贫农出生,是史上唯一一个布衣皇帝,他当过和尚,也讨过饭,后来由于元朝皇帝实在是令老百姓难以忍受了,老百姓就组成了一个个部队准备造反,朱元璋也加入了一个部队,他有勇有谋,为部队频频打胜仗,可他的上司容不下下他,赏他了一些钱和人马,让他走人,朱元璋离开后,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与别人作战,他战胜了张士诚、陈友谅等竞争对手,与元朝作战,他们打得元朝落花流水,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当起来却像个屠夫,他通过当时一个胡作非为的丞相,来废除丞相之位,但也牵扯到了很多人,他们统统被朱元璋杀掉,达上万人。
更可怕的还有,朱元璋时分恨贪污,但他给官员的俸禄却根本难以给他们养家糊口,他们被逼无奈,只得贪污了一些老百姓的粮食,但都被杀掉了,杀的官员官员们提心吊胆,整天怕鬼来敲门。
我读了这本书,我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的面目,他智慧、狡猾、残忍、武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比如人要坚强如果不坚强就成不了大业,任何事都要忍辱负重,要能屈能伸,不能因为一点点小的事情就大发雷霆,这样对别人不利,更加对自己不利。
我还学到了人做事要经过头脑,而朱元璋有时候似乎经常头脑一发热就稀里糊涂得杀了人,他虽然是在杀那些恶人,但他也杀掉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员,他也不搞清楚,他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违我者,斩!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决定做一个坚强、冷静的人。
写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2在这个暑假,我抽空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彻底明白了“时势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虽有过人之处,但总体上不算是“奇人”,和历史上许多君主相比,他并不出众,与其说他有王者风范,倒不如说他很有运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56d9d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合上书本,我还沉浸在书中《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中,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从小学起,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看一些历史故事和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
但是小学没有历史这一门课,等到初中终于有这门课了。
不过,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像我一样喜欢历史,总是有同学说:历史枯燥无味是老古董,我总是想反驳他们,可总是没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大部分史书都是很无聊、枯燥的。
但是暑假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让我找到可以反驳那些认为历史无聊的人的理由了。
暑假里我迷上了一本书,叫做《明朝那些事儿》。
这套书用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600年前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继续讲述了至明末的276年的历史。
这本书里的语言,生动有趣和别的`史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个人物作者都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使我们看了意犹味尽。
不像某史书对人物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十个字,此书仅以文字的魅力就能让无数人沉溺其中,使千万人趋之若鹜。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本后面介绍了明朝经历了“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仁宣之治”的资本全部赔光。
每看到这里,我都为明朝的损失而痛心,军队全军覆灭,都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言论甚嚣尘上,甚至连皇帝都被抓走了。
不过关键时刻著名的忠臣于谦力挽狂澜取得了胜利。
于谦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片断告诉我们:英雄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者,也复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历史本身很精彩,因为它能使我们了解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人的生活,能让我们总结出前人的经验,教训,能使我们学到许多做人为官的道理。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2王守仁的一生,可谓十分精彩,他不仅创立了心学,武艺也十分高强。
总的来说是齐名于孔、孟、朱圣贤。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159f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f.png)
《明朝那些事儿》范文〔精选7篇〕《明朝那些事儿》1《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小说,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
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我始终坚持着阅读使生活更美妙的信条,读每一本好书,让每一本好书美妙着自己的生活。
记得曾无意间看到《明朝那些事儿》的动画版,打那之后开场期待完好版的小说了。
有幸去年在图书馆读完全套,至今回想起来感觉仍然美妙,恍假设昨日,书中场景,历历在目。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从元末到清初历代帝王将相所经历的辉煌与衰败,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勾心斗角,深宫大内的尔虞我诈。
既有刚正不阿的忠臣悍将,又不乏卑劣无耻的奸诈小人,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出身贫贱的市井小人,个个形象生动。
一本书,更像一场剧,自己也置身其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点也要扼住读者的咽喉一般,让人时而紧张得满头大汗,时而焦急似热锅上的蚂蚁,时而吃惊堪比中奖,时而平静如行止于空巷。
而整个过程似流水般自然,一气呵成,文笔清新,且幽默幽默,一改历史书枯味繁杂的形象,大胆结合当代社会之潮流时尚,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很好地调动了广阔青少年读者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历史文化新的求知欲望。
读史使人明智,那么,当我们遇到像《明朝那些事儿》这样好的书时,是否该有所行动呢?《明朝那些事儿》2我并不是很喜欢读有关历史的书籍,总觉得书中讲述的那些事情离我很远,很枯燥,还有虚假伪造的嫌疑,——直到我读了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用通俗易懂、戏谑幽默甚至是带有尖刻的笔调,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一个个曲折生动地故事,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或善或恶、或忠或奸、或喜或悲、或尊或卑,告诉了我明朝的那些事儿。
合上书,闭上眼,书中的人物还在我的脑海里游走,书中的故事还在让我回味,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中只有薄薄几页纸短短几行话的明朝历史,竟是这样的既波澜壮阔又沉重压抑;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历史人物——朱元璋、于谦、海瑞、张居正……,他们的一生竟然是这样的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原来一个王朝、一个民族的命运竟是这样的充满了偶尔性和必然性。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94254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6.png)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小学毕业的暑假,在爸爸的引导下,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小说共计九册,但我真正是“悦”读,在快乐和兴奋中欣赏,我感悟到了作者当年明月先生用文学的工艺雕刻历史的匠心,甚至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三百多年间关于明朝的各种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的事情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及宫廷争斗刻画得入木三分,并加入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人伦道德的演绎。
作者自己说过:“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
”我觉得作者就是一位全新的书写历史开创者,他写历史就是写人物,写人物即写灵魂,通过人物透析灵魂。
《明朝那些事儿》有别于戏说历史。
事件叙说直白,人物刻画传神,心理描绘深邃,历史评价公允。
特别是对英雄人物,不惜笔墨,充满豪情,力透纸背,甚至一写就是几页,看得我拍案叫绝,连连称奇。
好些篇章我反复朗读,都能直接背诵下来,一个个历史风云人物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对英雄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有的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论是顺境还是挫折,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要象明朝的夏言、徐阶、张居正、戚继光那样,隐忍和坚持,在逆境中生存,不断磨炼自己,厚积薄发,不能在困难和挫折中迷了方向,失去自我。
只有坚持正义和真理,即使最后失败或受到屈辱,也会在历史的长空中闪耀出灿烂的光辉。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用这句话形容古代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些年代中明朝是我最喜欢的年代。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b4ec6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a.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
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
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
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
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
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
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醉最我独醒。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
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在我心里他就只是一个英雄。
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
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
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
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
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
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张居正,王守仁。
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
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永远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35e8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1.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我一口气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六》,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写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年(1582)至天启六年(1626)朝廷中发生的政治、权利争斗,边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
主要描写了东林党的崛起和覆灭,魏忠贤的阴谋及势力的扩张,努尔哈赤的强大和对明朝的入侵,最后以袁崇焕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宁远大捷和努尔哈赤的死亡作为结局。
明六已经是才子当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风格不改,幽默、耍宝、充满智慧,虽然已经没有初次拜读明一的惊艳,没有其后五部的叹为观止,但是出于对明朝系列发自肺腑的喜爱,还是对明六充满赞赏,对作者充满钦佩。
读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觉能让人记住的可圈可点、才华横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将明显少了,不是作者的写作枯竭,而是真的没有了,明末那些像杨一清、李东阳、徐阶、张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么是天资平庸要么历练尚浅,况且朝廷面临前所未有的黑暗:作为老板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贤等的'素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低。
没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这样一个乱七八糟、妖风肆虐、黑暗无比的时代明哲保身、肩负重任,几乎,是不可能的。
天启年间,太乱。
书中的几句对现实的细节描写真的让我毛骨悚然:某财主故意杀人,七品县官判其死罪,财主找关系,此人是魏忠贤之流,索要一万两,财主予之,附加条件因知县判刑,杀知县允没有天理了。
庆幸自己没活在那个时候。
虽然没有可圈可点的人物,还是被一个天资平凡的人感动了。
杨涟,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值得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人,当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杨涟的绝密遗书和绝笔还有素不相识、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监狱看守不顾生死、不顾地狱的折磨留存,寻找机会昭示天下的时候,我真的流泪了,我知道不管多残酷,高尚的操守终能唤醒良知!读完这本书,我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于黑暗的天启年间,若身居高位,我是选择尚有操守和良知的东林,还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对天启年间权监魏忠贤不顾家国天下,任人投靠即给官给权的拉拢与诱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贤的东林党人,即便有很多缺点,也可称作不朽,因为,他们尚存良知,尚悲天下!《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许多电视剧都演的他如何智斗奸臣,看他如何娶得美人归.然而,这些情节都不是他真正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1e021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1.png)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必须要先谈一下这部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它更像是一部小说而非史书,它的文学性可以说相当高,至于关于史实的真实性,由于自己对明史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不敢妄下断言。
当然,一部文学性如此高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无论真实性多高,作者描绘的这个世界确乎是逻辑自洽的,那不妨认为他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说明,在这部书中,可以看到什么,学到什么。
老话说看史使人明智,历史如果写的生动有意思,还是会有蛮多人看的,比如这套明朝历史的书,算是开了通俗历史的先河。
在史料基本可以采信的情况下,用同理心去体会古代人的选择和结局,能激发阅读兴趣,让更多的人不害怕历史的枯燥,主动拥抱历史,善哉。
同样的,历史无信史,过去的事情,能摸清基本的脉络已颇为难得,不要幻想一切百分百还原,写历史的人,看历史的角度,看历史的人,都会影响历史记录的文字和理解。
明朝那些事讲述的是自明兴到明亡之间近三百年的历史,明朝17位皇帝,当年明月都用相当详细的手法,讲述了他们治国的种种特点;同时他还描写了一系列文官首领,以他们为代表阐明了明朝官僚系统的运作方式。
这些对于一个组织,无疑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其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视,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足够的精神营养,这对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一种洗礼和升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确实如此,太阳下不会有新鲜事,我们目前遇到的,甚至以后遇到的问题,都在历史中出现过。
从这部书中,或许可以获得对飞行安全问题的一些思考。
过往的不安全事件大都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就如历史上的一个个朝代衰落,衰落的原因往往都是那几个,不安全事件也就那么几类(作风类、“五防”类),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别人的失败,深入分析原因、改进技术,从别人的失败中获取经验,从根源上杜绝隐患,确保持续飞行安全。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9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0ea4f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8.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9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初看《明朝那些事》是在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拥有了这本书,当时并不知道这本书在史书界已经掀起了一阵热潮,于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开始了与一段历史的邂逅。
出乎意外的,这段历史并不像想象中的枯燥晦涩,在作者笔下,大明朝的那些往事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鲜活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身世讲起,他如何一步步走上起义的道路,如何运筹帷幄、决战群雄,登上皇位后又是如何排除异己,力保大明江山……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与之有关的人物逐一登场亮相,权臣或隐士,忠贞或奸佞,那些过往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让后世的我们或惺惺相惜,或扼腕感叹。
合上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精彩!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特风格:诙谐的语言,客观的评价,丰富的背景介绍和心理描写,让那些距离我们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如此血肉丰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透过作者的视线,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看到昏暗烛光下的朱元璋在紧缩眉头,听到黑暗中的馋臣在窃窃私语,一转身,声声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便从那座宏伟遥远的朝堂上远远传来……于是,我们一路跟随作者的脚步,直面大明朝三百年的兴衰荣辱。
作者说,他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但很多史书艰深晦涩,没有一定的史学积淀很难读懂,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当代人对历史缺乏兴趣,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写一本所有人都能看的懂的历史书,他是这么想的,也真的做到了。
整本书引经据典,一气呵成,虽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增加其可读性,但所有的故事都有理有据,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喜爱。
书中作者总是简明客观的对人物进行评价,不带任何个人色彩,让每个人读完之后都有一段自己心目中的明朝历史,或爱或憎,或喜或悲,那些往事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但却永存于后世的心中,对于那些古人,是否也是一种欣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6386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2.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6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帮大家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书可以明智,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而《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的好书。
我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作者当年明月,此书一共有七本。
主要讲述了从六百多年前爆发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直至三百多年前煤山山上崇祯自杀的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展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参加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幽默。
《明朝那些事儿》描绘了明初的战火,作者当年明月在书中暗喻了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推翻,一个王朝就是一个阶段,大人物倒下了,又会有新的人物出现,一个王朝灭亡了,另一个王朝就会诞生,中国五千多年来就是这样的规律。
在这本书里,这像是在轮回,在作者看来,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原来世界“x规那么”自古就有,弱的迟早被强国征服,所以,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增强军事实力,稳固好国防。
我的同学们,未来的小政治家们,你们一定要读这本书啊。
这本书讲到了气节,于谦、王阳明、杨涟等人身上就有气节这样的东西,或许别的官员都不知道气节是啥,就是混日子,是欠扁的,显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欠扁的(当年明月就是用这种幽默的语言描写历史的)。
鲁迅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的脊梁!”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想:“由这两句话,我终于知道于谦、王阳明、杨涟等人现在还永垂不朽的原因了,而其他官员呢?真是令人深思啊!”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令人深思的不止这,它就像一本社会百科全书,引人深思的地方举不胜举,需要你亲自去品读,去感知,去体验。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30f5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b.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谬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也是很精彩的呀!走进书中,前面的古庙有点动静,一个小和尚刚睡醒伸着懒腰。
那不是朱重八吗;远处传来马匹的奔腾声,朱棣骑着马,威风凛凛,后面的笼里拉着朱允炆,那副手无寸铁,无用至极的模样闪现在眼前;把皇帝视而不见的胡惟庸又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活”,蓝玉的骄兵悍将们又往北方奋勇杀敌……远处的夏言、徐阶、严嵩又在争夺内阁首辅的位置,万历(朱翊钧)还在厌倦地听张居正改革变法,放眼一眺煤山,崇祯垂头丧气,哭天喊地地上吊自杀,爱新觉罗皇太极浅浅一笑……读《明朝那些事儿》吧,说不尽的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策、道不尽的人性善与恶,让人欲罢不能;读《明朝那些事儿》吧,斗争中隐藏的人物形象,权谋中显露出复杂的政治背景,战争中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人心中反映出善良难统天下,使你回味无穷……是呀,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精彩,仅以文字的魅力(全书没有一幅插图)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历史原貌,别开生面,《明朝那些事儿》就是典型。
历史可以是很精彩的,只要你走进书中,咬文嚼字,一定能找到历史的魅力。
走进历史,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司瑞瑞暑假里,我闲得无聊,就读了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洪武大帝”,读着读着就着了迷,读完一本还够,便把一整套书都读完了。
这一套书分为7本,分别讲述了明朝时期27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并对这些故事都作出了分析,记录了这个朝代从复兴到灭亡的一个过程。
明朝一共有位皇帝,分别是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成祖朱棣……其中,我最敬佩的还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战斗,继续前进,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他的那个时代里的无数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最后建立起了新的庞大帝国明朝。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4e89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5.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篇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篇一我在班上换书的时候,换到了一本有趣的书,《明朝那些事儿》,我立马翻开了这本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本书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严嵩和徐阶还有聂豹。
严嵩是一个喜爱拍马屁的家伙,而且奸诈无比。
徐阶和聂豹则是勤奋好学。
这本书讲了在内阁里发生的许多战斗,战斗不是指别的,而是指为了利益和地位而发生的内阁内战。
严嵩原本不是一个贪官,但是在原则还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并获得了一个光荣的称号“明代第一奸臣”。
但是,这场战斗最终还是严嵩输了,他最后是被一个熟悉的老乡—徐阶给剥夺了全部财产,被赶回老家,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了大家的白眼,最终,他在一片荒野中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无论在明朝还是现在,都不能当一个贪官,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否则,你就会沦落到明代第一奸臣—严嵩一样的下场。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大书,也是一个瑰丽的传奇。
多少豪情壮志相见其中,多少生死离愁湮于其中。
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古人原无异于今人。
无数英雄灿若星辰,无论你是奸雄还是英雄,或者是枭雄,不管是武功盖世,还是谋略过人,又或是文武双全,都在大明史上画上灿烂的一笔。
今惜,大明276年历史,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已经成了百年往事。
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那个时代的兵戈铁马铿锵在耳,刘基应天决断的吼声在耳,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笑声在耳……今朝,我们沉浸于纸乱金迷之中,岁月如斯,在历史的沉淀里,该如何笃定最初的信念?在曾经的青山脚下,夕阳红似火的情景却大相径庭了。
大明王朝的一切事情都由1328年的晚上开始,这一年,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年。
待他17岁的时候,元朝像一只苟延残喘的骆驼,等待着它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天打算抛弃元,还为它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78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7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36e9e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9.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7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
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
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
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
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
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
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
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de3a2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b.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总共七册,共计96万字。
书的内容是从朱元璋的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根底,以年代和详细人物为主线,整本书都是以小说的笔法,通俗、易懂且很富有幽默感。
真是非常钦佩作者当年明月,能用那么简单的语言(这个说实话很难)来描绘一个朝代的那么复杂历史。
回想起在上学期间学校教授的历史课本,只能用浅薄、平庸和随波逐流来修饰,而且对于某些历史事实缺乏考证和独立的见解,鄙视!其实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很少去用心读一本书,特别是长篇小说或者是历史题材的,不是自己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大学里埋头苦读(老师水平真的一般,只能埋头苦读)的是自己的专业书,为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工作后读的是行业书籍,为的是干好自己的工作。
另外,也怪自己是搞挨踢的,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
然而,现在工作稳定了点,但是经常出差。
出差路上有时候确实很无聊,特别是乘飞机出差的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痛苦。
思来想去还是找本书看吧,看什么书呢?专业书和行业书我是不看了,看了想吐!后来在网上看到《明朝那些事儿》比较火,想想朱元璋是自己的老乡,明朝的历史自己确实知之甚少。
于是下决心买一本好好看看,就这样,在导游当年明月的指引下,我踏上了明朝旅游的征途。
呵呵,当年明月这个导游雇的还是很划算的,在他的陪同下我度过了一个快乐、悲伤、冲动、愤怒、遗憾和感慨的旅途,真是受益匪浅啊!我也想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谈谈的我的读后感: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创业困难,守业更艰辛。
朱元璋经过近二十年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创立了大明王朝,而他的子孙们用了近200年的时间来坚守这份家业,期间王朝几近覆没,兴衰波荡起伏。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1ef21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1.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明朝那些事儿》畅销好几年了,再次品读,仍然被精彩的历史和细腻的描写深深吸引。
此书与其他历史书籍相比较而言,最大的特点文风幽默诙谐,用前卫时尚的现代语言叙述明朝那段精彩的历史,但又绝非“戏说”,作者以尊重历史的原则多角度展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本来面目,读完七卷后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精彩纷呈的朝代中去了!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描写了明朝十七帝,对每一位皇帝都从人格、品行、才能、功过等方面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比如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明天下的缔造者,生于乱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自己的勇气,决心,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心灵,惊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庞大帝国,真是一世豪杰”;永乐帝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不是一个好人,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呼盛矣”;弘治帝朱佑樘,“一个好人,一个好皇帝,遭了无数的罪,受了无数恶毒的伤害,但他用一颗仁厚之心,承担了皇帝全部的责任,创造了明朝的又一盛世。
”而对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在看完此书全新的解读后,让我感到的不仅是气愤,还多了些同情:“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是一个好人”的正统帝朱祁镇;“终其一生,都在为追求自由自在而斗争”的正德帝朱厚照;“一个虔诚的道士皇帝”嘉靖帝朱厚骢;“适合做个木匠”的天启帝朱由校;“勤政俭朴,刚愎自用”的崇祯帝朱由检......看来出生帝王家真不易,生来就注定要去争权夺利,无法过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个好皇帝就更不易了,如果干的好那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如果干不好那就要遭万人唾弃,尤其是不能发展什么个人爱好,都要像朱元璋、朱棣那样日理万机,才对得起皇族血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2d207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6.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篇《明朝那些事儿》是作家当年明月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全书共七册,主要讲述的是明朝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发生的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说起《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呀,我就感慨万千。
原因只有一个:这本书写得太好了。
首先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这三百年来的一些事情。
该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身份低微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面的解说,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是这些因素使历史不但变得不会枯燥,反而还变得轻松有趣来了;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
这部书一共分为7部,每部都有每部的特色与精华之处。
先说第一部《洪武大帝》: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白手起家,他没背景,没后台,没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
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但是,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
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
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还有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_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五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_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2f697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5.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_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五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一)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小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朱元璋农民起义,经过艰苦战斗,打败陈友谅,凭借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登上王位,又杀掉胡惟庸,重权独揽;朱棣被逼造反,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无奈朱祁镇亲信宦官王振,断送了“宣统之治”的太平圣景;嘉靖万历爷孙更是深居简出,不理朝政,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四起;谁知明朝气数已尽,任凭勤劳努力的崇祯如何力挽狂澜,也无法挽救颓势,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徐阶严嵩的政权夺势,尔虞我诈;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刚正不阿;张居正变法的百废待兴,改革反腐;戚继光俞大猷的英勇拼杀,抗击倭寇;袁崇焕卢象昇的巧用兵法,评定内乱;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和李自成皇太极的最终进攻……读了这套书,我不禁被书中表现的“厚黑学”惊呆了!这些忠臣、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真诚、信义可言?彼此经常搞些你死我活的斗争。
很多有才华的人:唐寅、徐文长、方孝孺、解缙,哪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得到了极其可悲的下场。
他们的失败有的源于一句话,一篇文章。
真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别有用心的人一曲解,给大老板——皇帝奏一本,说上句“此人别有用心”,再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危及你的皇位,事情就办妥了。
圣旨很快下了: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有的灭十族!冤案就此诞生!正如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虽然结局未必愉快,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将继续幽默下去。
”正是这样的幽默,使我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精彩纷呈的大时代中去了,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除此之外,从历史中,我们是否可以懂得一些生活的道理呢?在明朝末年,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任由无数人坚强地活了下去。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00字5篇范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00字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f037b2b52acfc789ebc9ef.png)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00字5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
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
《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
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明朝的诞生,开国治国,叔侄反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奋斗”。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经过许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奋斗下打下的江山,是用无数条生命铺出走向皇位的路。
那么就先从朱元璋的一生说起吧。
朱元璋从苦难的童年——从一个放牛娃开始。
长大后在饥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为僧,维持生计,却被人指谋反,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义军对抗元朝。
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击败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
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无敌军舰”殊死一搏,在易守难攻的“第一坚城”平江与张士诚斗智斗勇,最终将自己最大的敌人——元朝击败,北伐肃清北元获得全盘胜利。
朱元璋用他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将天下征服。
他一直尽心尽力,想要管理好国家,打击、杜绝,用残酷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后明朝却成为历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为了保证天下永远在他的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劳心劳力,将后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测——夺去兵权、斩杀许多开国功臣。
但历史这个不被人力左右的编导,却让朱元璋呕心沥血铺好的路在百年内尽殆。
终究,皇位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朱棣从孙子朱允炆的手上夺走了。
如此,即使你机关算尽,但还是不能改变未来这个不可抗拒的结果,未来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总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却无法避免,命运之神总是出人意料。
接下来的这个人,他在父亲朱元璋的基础上,虽然谋权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还是将大明发扬光大,成为万国朝拜的“帝国”,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他就是双面人——朱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乏味与无聊的,仅是朝代的兴盛到衰败,再到被其他朝代所取代。
我原先也抱有同感。
可是,当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出现在我的书架上后,我对这些看法改变了。
的确,这本书很生动,很幽默。
但这并不是重点。
这本书告诉我,历史是有情感的,时间是公正的。
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比如写朱元璋:当史料中告诉我们,每个开国皇帝是多么英明伟大时,《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其实他们很普通。
朱元璋,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时其实啥事都没有,童年也很苦,按作者的说法,叫“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的,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就当了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就是凭借着信念。
这就是历史,有趣的,但又严肃的历史。
如果有人只把《明朝那些事儿》当成小说看,那可能就错了,因为我们应去看历史的本质。
元末的统治是极其腐败的,元朝的统治阶级,任何时
候都可以找理由向人民要钱----尽管人民也没钱。
元末了,黄河泛滥,淮河旱灾,元朝腐败的F眼中的人民百姓,像牲口一样,被使来唤去,无数人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被饿死、累死,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一无所有,连做和尚都被欺负,但他活下来了,而且名垂千古----他有信念。
他亲眼见到了亲人被饿死,灾害的发生,他一无所有,只剩信念。
他不再是牲口一样的人民,他是能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敢者,一个坚持不懈的斗士。
长期困难、痛苦的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朱元璋就被改变了,成功地被改变了,他经历过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灾难给予其信念。
用三个词来形容一无所有的朱元璋:可怜、可悲、可叹。
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用他充满悲哀的前半生,换来了无数的赞叹----他已经把那颗脆弱的心,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书中有一名话也可形容那时的朱元璋:不要以为弱小的人,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人,就没有尊严,弱者与强者的唯一区别,就是信念的坚定与否。
我想,这就是历史想让我们学到的吧。
于是,明朝出现了,让一个雄心壮志的农家孩子一手支起。
书中只写了这个吗?只告诉我们朱元璋的伟大经历吗?不,还有许多,明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伟大在这
里诞生、在这里展现信念。
世界上首个巨型远洋船队,郑和的船队名扬世界,展现了强盛的东方帝国那无法掩盖的光辉,一艘艘般的宝船,“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的无敌舰队,七下西洋,没有战争、流血、掠夺,而是四个字:以德服人。
是的,中华民族那闪烁着光芒的品格就照向了西洋,书中说,为和平的使命,我说,为和平的信念,为了没有欺压,没有痛苦。
大家都是兄弟,朋友,彼此互相尊重。
我们不宣扬自己是多么高尚伟大的民族,不乱教说自己为和平而来,明朝人实在,直接带给弱国小国丰富的商品,援助品,尽着大国的风范,大国强盛再去帮助弱小,用和平架起桥梁。
这样才会有美好的世界与未来。
我想,这就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伟大信念。
这样伟大的精神,再与那些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相比,先进了多少?几百年吗?几千年吗?我看连现在的某些国家,可能都无法拥有这些精神。
一句话说的好,暴力不解决问题。
这就是历史,伟大的历史,让你去看,去想,去赞叹,也去对比。
读《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看到了世界的残酷,人性的贪婪,但还让我看到了信念,忠诚,仁德,坚持。
书的最后,有写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大明孤臣黄道周”的黄圣人,也有为了兑现承诺“故虽死,
无憾!”的徐霞客,这些都是历史,也只表达同一个历史的主题:信念决定成功,信念成就未来。
就让我们以历史为鉴,让信念带领我们去爱,去感动,去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