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4《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它只包括一个例题一个课堂活动和一个练习十二。
本节课教科书以分数为基础,结合分数的排列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来探究其中的某些规律和变化趋势,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例题的内容是给出一组真分数,通过把这组真分数重新排列,观察发现其中所隐含的规律,教材一共安排了2次排列活动。
第一次:把分子相等的排成一行,排列成长方形,分子是1的分数排在第一排,分子是2的分数排在第二排,分子是3的分数排在第3排……由此总结出规律:分子是几就排在第几排。
第二次:把分母相等的排成一行,排列成三角形,先排分母是2的真分数,再排分母是3的真分数,接着排分母是4的真分数……依次排下去。
由此总结出规律: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的排列规律,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规律,初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之间交流、评价活动,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谈话法、练习法、探讨法和复习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借助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学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学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3. 交流分享: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5.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探索规律的学习状态。具体方法如下:
1. 利用生活实例: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手机号码、门牌号等,让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 书面作业: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预习作业: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案例亮点
2. 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从他人的评价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定期总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9篇探索规律 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
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一单元。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数学中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律探索方法,能够识别并表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内容安排:本单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图形规律”、“数列规律”和“实际问题中的规律”。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掌握规律。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部分:图形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图形变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首先,我会展示一系列经过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
最后,我们将一起总结图形变换的一般规律,并尝试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部分:数列规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来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我会先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数列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接着,我们将进行一些数列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列规律的理解。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规律的魅力。
第三部分: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把数学规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规律的应用价值。
我会设计一些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探索规律教案1
展示课题:探索规律
在探索规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图片。
师:从这几组图片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师:那就是队列表演中规律所产生的美、整齐划一和壮观。
二、新课教学
1、现在就任命同学们为此次真分数队列表演的总指挥,让他们按照你的指挥来变换队列。
每行分数个数比分母(小1)
分子相同为一行(或一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从真分数的排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规律的“美”,更重要的是规律能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仔细观察
探索规律的方法 认真分析
归纳总结
四、巩固练习
1、我是智多星;
2、向前冲。
《探索规律》教案
六 年 级
数 学
探 索 规 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真分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钥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数学王国要举行一次团体操表演。现在,让我们有请参赛队员的闪亮登场!
2、小组活动:
(1)、四人一组,小声讨论设计真分数的队列排列(师巡视);
(2)、情况反馈:每小组由1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规律?(随后,师出示几组排列图片)
三、课堂小结:演示教师的设计;
分数值相等的一行
横看:分母相同的一行
斜看: 观察角度
塔字形排列 分母比行数(大1) 不同,规
《探索规律》 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2、教学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规律现象,如数学中的数列、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1、数字规律(1)展示一组数字:1,3,5,7,9,_____,_____,……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尝试找出规律,然后提问学生。
(2)给出另一组数字:2,4,8,16,32,_____,_____,……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这组数字的规律。
2、图形规律(1)展示一组图形:□ △ □□ △△ □□□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方式,思考其中的规律。
(2)再展示一组复杂一些的图形,如用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逐步增加层数,让学生探索边长与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算式规律(1)给出算式:1 + 3 = 4 , 1 + 3 + 5 = 9 , 1 + 3 + 5 + 7 =16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
(2)出示另一个算式系列:2×3 + 1 = 7 , 3×4 + 1 = 13 , 4×5+ 1 = 21 ,……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规律。
(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刚刚探索的各种规律,总结出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观察、猜想、验证。
(四)应用巩固1、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1)有一组数:1,-2,3,-4,5,-6,……,第 100个数是_____。
(2)用棋子摆成如图所示的“T”字形图案,第 n 个图案需要_____枚棋子。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0: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0:探索规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2.能够掌握数列的概念;
3.能够通过画图找规律,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简单数列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数列概念;
2.通过画图找规律,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简单数列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将几个数列投影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讨论。
2. 引入数列概念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引入数列的概念,简单介绍数列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式。
3. 通过画图找规律
将一个数列生成图形,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中的规律将其总结为一个式子。
4. 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问题
通过引入一般项公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解决简单数列问题。
5. 练习
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一些数列问题。
四、教学要点
1.数列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式;
2.观察图形,总结规律;
3.一般项公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引入数列概念之前,教师可先通过投影展示一些数列,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互动式的工具,如Plickers等,以增强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记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练习环节可以设置分层难度,让每个小组都能有练习的机会,扩大练习范围,加深学生对于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字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变化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再逐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字变化规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和归纳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数字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规律-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的概念;
2.能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数列的认识
•数列定义
•数列的种类
•数列的规律
2.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观察
•发现
•总结
3. 数列的应用
•应用实例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数列的种类和规律的掌握;
2.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数列的种类与规律的运用;
2.应用实例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口胡:通过“小石子游戏”等简单趣味的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列,并引出数列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环节
(1)掌握数列的定义和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 Fibonacci 数列等数列的种类。
(2)探究数列的规律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数列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3)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规律,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趣味游戏和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列,提高了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能力。
但是在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以后加强提高个别同学的总结能力。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规律进行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规律的概念。
2. 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
3.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规律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不规则图形、数字序列等。
2. 准备一些与规律相关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些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个由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探索规律:2. 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来发现规律。
例如,给出一个数字序列,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试验的结果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过程。
4.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数学规律,并进行归纳和分类。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他们的发现。
运用规律:5.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规律来解决。
例如,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规律绘制下一个图形。
6.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总结:7.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到的规律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8.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他们关于规律的猜想。
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解决。
3.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规律发现的比赛,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规律的探索中。
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说课稿说课教师:阜康市第三中学代冠玉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探索规律是近几年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它涉及知识面较广,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课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迅速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和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中的应用价值,感受规律存在的普遍性。
提出要求1、全班分成三大组,各组互相讨论,必要时可以下座位进行合作交流。
2、(事先把黑板分成三块,每组各一块)把本组所得的结论尽数列在本组的领域内,尽力做到不重不漏,看哪一大组列的最具体最全面。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迅速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或新内容特别的感兴趣,但数学思维的细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观察、探索、在小组中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这节课我在数形结合探究的基础上配合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直观演示,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和帮助。
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的状态。
四、教学程序(一)、制造悬念——引发动力(兴趣)大千世界上至天体运动下至世间万物,规律无所不在.... 对哈佛大学一道入学考试题的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探索规律的第一种类型----数字推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归纳能力。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形成解题报告。
5.思考总结题: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章节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
a.你在本章节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b.你认为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c.你在解决规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如何克服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
(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一个规律现象,并用文字描述该规律,说明其应用场景。
例如:星期天的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为10分钟,描述这一规律及其对乘客的影响。
3.提高拓展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的拓展题1、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道具有挑战性的规律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例子,如“1, 2, 4, 8, 16, ...”,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第一章:规律的基本概念1.1 引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2 规律的定义解释规律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规律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事物顺序。
1.3 规律的类型介绍必然规律和偶然规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规律。
第二章:观察和发现规律2.1 观察方法教授学生有效的观察技巧,指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2.2 发现规律的步骤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分析、总结等步骤发现规律。
2.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观察和分析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三章:数学规律3.1 数学规律的定义解释数学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是通过数学关系表达的规律。
3.2 常见的数学规律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规律,如数列、图形、数论等。
3.3 解题方法教授学生解决数学规律问题的方法,如推理、归纳、演绎等。
4.1 科学规律的定义解释科学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规律是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得出的规律。
4.2 科学方法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
4.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科学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其中的规律。
第五章:生活中的规律5.1 生活规律的意义讨论生活中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对生活的影响。
5.2 生活规律的例子分析生活中的规律实例,如生物钟、饮食习惯等。
5.3 应用规律于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规律来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六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6.1 自然界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季节变化、生物的生长周期等。
6.2 自然现象的解释教授学生通过观察和科学研究来解释自然界中的规律。
6.3 生态环境的平衡讨论生态环境中的平衡规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7.1 社会规律的定义解释社会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7.2 社会规律的例子分析社会规律的实例,如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等。
7.3 社会规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社会规律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探索规律教案:小学数学
探索规律教案: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非常有趣并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数学教学里,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探索规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公式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探索规律教案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关教案的设计和实例。
第一部分:理论框架1.1 什么是探索规律教学法探索规律教学法是通过找到数学公式或者规律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小学生通过实例找到规律,从而推导出数学公式或者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1.2 探索规律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探寻规律的重要性在于:1.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自我探究,去发掘数学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
2.促进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让学生学会发掘知识,懂得在需要时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1.3 探索规律适用的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不仅可以让孩子自主探究,更可以针对不同的数学领域进行实际应用。
以下三种情况都可以使用探索规律的教学法。
1.对于一些具有明显规律的题目,例如排列组合问题,安排座位等问题。
2.对于一些需要发掘规律来完成的题目,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数学知识。
3.对于一些需要发掘规律来解决的问题,例如找规律来求解数学题目等。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2.1 设计意图探索规律教学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法。
探索规律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好好地设计教案来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2 教案设计理念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引导学生去发掘数学的规律和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形成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 说课稿-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说课稿-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一些数列,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
2.学会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推断出下一个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之心。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例和练习册。
2.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3.教学PPT。
三、教学重难点1.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推断下一个数。
3.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列,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5、8、11、14、__________•2、6、10、14、__________•1、4、7、10、__________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数列并总结规律和特征,告诉学生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列出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它们的差异或联系。
第二步:根据对数列差异的观察,猜测下一个数的大小。
第三步:求证或修正猜测,如果猜测正确,就可以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教师点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更为深入的指导和点拨,分别指导学生如何找规律和如何推算下一个数。
比如:给出以下一个数列,让学生观察后找出规律。
1、2、3、4、5、__________•观察之后发现每个数字与上一个数字的差值都为 1。
•所以下一个数字为 6,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n-1]+1。
4. 教师总结在教师点拨后,让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找规律和推算下一个数字,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教师在学生分享后再进行适当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反馈,通过抽查或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是否掌握了找规律和推算下一个数字的方法和技巧。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总结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处于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从这一章开始利用字母表示数(即符号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于人们对显示世界的认识,它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图象法等),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应用意识”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利用转化、类比的方法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材设计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积极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从而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能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对于刚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学生来说,整个过程需要大胆进行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等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因此发现数学规律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71页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学生性格好动的特点,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四.教学流程:1.巧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引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达规律.2.讲授新课: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历,然后根据问题探讨日历中的规律.由于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情况,为了突破难点,对于课本的编排从新调整.提出了如下的几个问题:①日历中同一行中连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日历中同一列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日历中斜着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④用长方形框住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来回答问题,然后上升到用字母来反映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6上)苏琴.doc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方案邻水县地区新镇乡中心学校学员姓名苏琴课题名称《探索规律》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学时间2014年10月17日学习者分析1、新来到这所学校,对于班上的同学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对于新老师的到来短期Z内比较兴奋,学习热情高涨。
2、乘着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把基础打扎实一点,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也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和养成。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屮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稈屮,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数与数,图形与图形Z间的关系。
2.体现问题解决的基木过程和方法。
教学资源课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探索规律的思路。
1、找规律。
△ A 匚cz^ △师:同学们找一些这些图形的规律,想一下第20个图形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生1:先把他们分组,每三个图形为一组。
生2:第20个图形是圆。
生3:用20除以3余2,从一组的第一个开始数,数到第二个就是它了。
师:同学的脑袋打开了,E倒了我们学习探索规律的那个情景。
今天我们继续來探索数学世界里的奇妙规律。
(板书课题)教学活动2(二)、学生自学,发善思维去探索规律2、发现排列的规律师:同学们书上45页例1,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看一下题。
生:看书思考师:好了同学们都看完了,那下血用了不同的方式排列了这些数,大家看一下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排的呢?生1:整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每…行的分子相同。
生2:第一行的分子都为1,分母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增加1・生3:后面的每一行分了比前面一行增加1,分母继续按增加1的规律述行。
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都非常仔细,发现规律也很快。
《探索规律》说课稿(1)
《探索规律》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探索规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探索规律》这节课是总复习第三部分“代数初步”里的内容,引导学生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在本套教材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之间蕴涵的规律、图形之间蕴涵的规律、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等。
对于规律的探索,不仅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数、图形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部分知识的趣味性很强,题目能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据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于是总复习,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例如表格、画图、关系式、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方法。
所以,在探索乘法表中蕴涵的规律时,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是多样的,可能会发现横着看每一行都是第一个数的倍数;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等规律。
对于学生发现的规律,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1.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
2.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等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面对挑战要勇于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
难点: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等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五、设计理念: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学,这是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与图形之间存在的规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六、学法小组合作,独学、对学、群学。
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六上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分母比所在行数大1;每行的分子比分母小1。
..............
(2)长方形规律:
1/21/31/41/5........每排的分子相同,分母依
2/32/42/52/6........次多1;每列的分子,分
3/43/53/63/7......母依次多1。
................
课件出示:1/2、1/3、2/3、1/4、2/4、?、?、?、?……
学生观察,并说出:3/4、1/5、2/5、3/5、4/5……
课件出示:1/2、1/3、2/3、1/4、2/4、3/4、1/5、2/5、3/5、4/5……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分数的?
破冰前行
二、分享交流 主动构建
1.出示:1/2、1/3、2/3、1/4、2/4、3/4、1/5、2/5、3/5.......
师: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规律,用另外的形式重新排列。
师:你能用另外的形式把这些数重新排列吗?
学生独立尝试,师巡视与学生个别交流。
3.小组交流,并说说你这样排的理由。
4.集体汇报展示。
师:哪个小组首先来展示?
学生可能出现:
(1)三角形
1/2
1/32/3
1/42/43/4
1/52/53/54/5
学海泛舟
三、巩固练习 形成能力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并说说是运用怎样的规律进行填空的。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本题,教师巡视时可适当指导。
提示:分子不变,分母缩小三倍是本题的规律。可对学生的计算困难进行讲解:分子不变,分母缩小三倍,分数值会扩大三倍。分子扩大三倍,分母不变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当分母为2时,可直接把分子扩大三倍,同样遵循了分数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处于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从这一章开始利用字母表示数(即符号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于人们对显示世界的认识,它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图象法等),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应用意识”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利用转化、类比的方法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材设计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积极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从而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能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对于刚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学生来说,整个过程需要大胆进行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等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因此发现数学规律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71页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
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学生性格好动的特点,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引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达规律.
2.讲授新课: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历,然后根据问题探讨日历中的规律.由于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情况,为了突破难点,对于课本的编排从新调整.提出了如下的几个问题:①日历中同一行中连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日历中同一列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日历中斜着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④用长方形框住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用具
体的数来回答问题,然后上升到用字母来反映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师评价:71页另外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表达、合理解释.
以上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式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动手折纸完成课后随堂练习第2题,目的是换一种活动方式.本题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通过以上的日历、折纸,对学生分组完成做一做.本题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五. 学情预测:
优点:问题的层次递进符号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规律找到但是表达不准或不正确,如去括号问题,另外缺乏验证.
针对缺点采用的弥补方法是:适当布置有关去括号知识的问题,强调规律探索中的验证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总结反思和理念:
探索规律要用到归纳、推理,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史上的一些发现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过探索、总结、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