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2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
(实用版)
目录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简介
2.心理学本科课程设置
3.课程特点与优势
4.就业前景与方向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作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业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心理学人才。
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课程。
心理学本科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概论、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生理心理学等。
专业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如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此外,还有一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首先,课程设置系统全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其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他们可以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心理咨询、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此外,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在国外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严谨的心理学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2. 专题课程:针对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开设的专题课程,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 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北师大还提供了多种选修课程,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认知与神经心理学、社会与组织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等。
4. 方法论课程: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数据分析等,这些都是进行心理学研究必备的技能。
总的来说,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全面,涵盖了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其独立研究的能力。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北师大社会心理王芳 52:09播放: 33∙∙∙∙∙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学导... 43:17∙播放: 113∙∙∙∙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84:23∙播放: 37∙∙∙∙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变态心理... 44:55∙播放: 42∙∙∙∙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54:25∙播放: 102∙∙∙∙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胡... 52:10∙播放: 103∙∙∙∙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朱... 47:22∙播放: 183∙∙∙∙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汪凤炎 46:46∙播放: 16∙∙∙∙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67:09∙播放: 46∙∙∙∙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 40:44∙播放: 24∙∙∙∙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何先友 53:02∙播放: 79∙∙∙∙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C 合理... 29:48∙播放: 41∙∙∙∙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 A罗杰斯 46:23∙播放: 36∙∙∙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52:06 播放: 55∙∙∙∙∙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50:36∙∙播放: 72∙∙∙∙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26:58∙播放: 36∙∙∙∙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60:39 播放: 36∙∙∙∙∙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57播放: 74∙相关链接点击这里人生痛楚与无奈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在微笑背后有多少悲伤经历了....于是....懂得了....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在市井喧嚣里梦想“云中漫步”。
北师大 心理学书单
北师大心理学书单
1.《心理学导论》(第十版),作者:詹姆斯·W·卡尔、尼尔·R·卡尔
2. 《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版),作者:理查德·J·格雷格
3. 《社会心理学》(第八版),作者:大卫·G·迈尔斯、查尔斯·S·洛杉矶、约翰·D·威特
4. 《心理统计学》(第六版),作者:大卫·C·豪泽、天卢斯·伯特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作者:劳伦斯·克尔巴格、罗伯特·塞格维克、佩格·汉弗莱斯
6. 《普通心理学》(第十版),作者:罗伯特·斯克纳
7.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九版),作者:大卫·G·埃尔巴姆、保罗·M·克鲁格
8. 《认知心理学》(第六版),作者:约翰·R·安德森
9. 《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作者:福尔古特·安德森
10. 《心理学与法律》(第六版),作者:卡罗琳·M·韦弗、露西·A·奥斯汀、爱德华·W·卡特
以上是北师大心理学书单的内容。
- 1 -。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的课程包括:
1. 普通心理学: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
2. 人体解剖与神经生理学:介绍人体解剖和神经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心理学课程打下基础。
3. 实验心理学: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释等。
4. 心理统计:介绍心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
5. 心理测量学:介绍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6. 发展心理学:介绍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包括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7. 认知心理学: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的研究。
8. 社会心理学: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9. 变态心理学:介绍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研究。
10. 心理咨询与治疗:介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还有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因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而有所调整。
北师大心理学从大一到大四的教材书目
专业选修课:
《家庭医学基础》,《健康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缺陷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沟通技能》,《广告策划工作坊》,《催眠技术与应用》,《心理诊断与评估》,《团体活动设计工作坊》,《个人(家庭)投资与理财》,《教师教学技能与艺术》,《老年心理与咨询》。
北师大心理学从大一到大四的教材书目
学科基础课: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心理与教育统计》,《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人类文明与发展》,《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专业方向课: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SPSS在心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基本原理》,《行为矫正技术》,《心理测验编制与应用》,《学校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咨询》,《认知疗法》,《现代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辅导与实务操作》,《心理学文献选读》,《认知心理学》,《团体辅导与咨询》。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 • 一般观察法 • 参与观察法
学习交流PPT
6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访谈法 • 问卷法 4、档案研究法
学习交流PPT
7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1、偏向问题
• 研究者的偏向:研究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讲话的语气都 可能无意中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 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 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学习交流PPT
1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二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 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出现 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18世纪下半叶 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而形成,也称“社会经验 论”阶段。 •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冯特 •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加布里尔·塔尔德、迪尔凯姆、古斯塔 夫·黎朋 •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对西方心理学界乃至整个人文科学 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开山 鼻祖就是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 对社会心理学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是他关于“人格发展”、“集体 心理学”和“文明”等方面的记述。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主要划分为意识 和潜意识两大部分,在潜意识中, 又将冲动归结为性的驱动力。
学习交流PPT
12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20 年代起,伴随着各种实证主义手 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 义的转折,进入确立时期,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刘兆军2016 年8 月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2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30分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学习意义及学科基本定义。
教学重点:1、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定义。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宏观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微观意义:考研、就业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沈德灿)3研究领域:个体:3 、4 、5章人际:6 、7章团体:8 、9 、10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1。
酝酿2。
起步(40年代)3。
发展4.反思(70年代)5.大发展(80年代以后)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4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6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78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910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112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3141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617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819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223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42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627则不利健康.▲罗伦茨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发展冒险性体育运动,以耗散侵犯本能挫折-侵犯学说【直接侵犯【外向侵犯【侵犯的激发【替代侵犯(受挫反应个体归因挫折【内向侵犯(自杀、自残)有很大关系)(目标受阻)【其他反应(退缩、冷漠、无能)*体罚教育创造暴力社会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会或消除)。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1. 课程简介北师大心理学本科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包括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应用等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2. 课程设置2.1 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
•探讨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研究方法。
•分析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2 心理统计与研究方法•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的统计软件。
•理解心理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原则。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3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过程。
•探索认知发展和认知异常。
•分析认知过程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2.4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
•探讨群体心理学、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认知等内容。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5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探索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发展的重要问题。
•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2.6 临床心理学•学习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探讨心理评估、咨询和治疗技术。
•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2.7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育评估和教育干预等问题。
•探讨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学业压力等内容。
•分析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8 心理测量与评估•学习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方法。
•理解测量原则和测试质量控制。
•培养测量与评估能力。
2.9 心理学实验•学习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掌握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的技巧。
•培养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完整版
课件内容第1 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2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3 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第4章社会化第5章态度及其测量第6章社会知觉第7 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8 章自我概念第9 章价值取向第10 章沟通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斯旺(Swann ,1992 )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
图8-2 同伴交往偏好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五、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自我知觉的自我优化倾向能使人产生力量感和自我满意感,符合自我价值定向的自我保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自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这些倾向可能妨碍人们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导致自欺(self deception) 的发生,严重时还会使人否认现实。
第三节自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三、自尊的测量四、自我效能第三节自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一)自尊的结构詹姆斯(1892) 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Pope, 1988) 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
此与罗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库泊史密斯(Coopersmith, 1967) 提出,自尊从四个方面来建立:个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道德性;权力.第三节自尊波普(Pope,1988)提出,自尊体现在五个方面:①社会方面的自尊;②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③家庭方面的自尊;④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⑤整体自尊。
张静(2002) 认为自尊由自我效能( 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 或自爱) 组成。
魏运华(1997)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九个因素构成。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及对比推荐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及对比推荐(二)社会心理学312学硕统考和347大纲规定的都是这本侯玉波编著的教材。
大部分自命题院校也都是指定这本书,但是有几所院校:央财、湖南师大、电子科技大学;北师大、央财、南师大、西南大学等院校的专硕,它们是指定了金盛华版本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一会介绍。
1、《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侯玉波第3版(2013年7月1日)《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从2002年的第一版,2007年的第二版,到2013年的第三版,累计印数达到20多万册,是国内同类书籍发行量最大、使用单位最多的教材。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12年被列入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侯玉波:北大心理系副教授。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新进展、元社会认知研究进展、个人自我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内容等近年来研究新热点问题,并对传统研究方法部分增加新的案例介绍。
(微信公众号:xinlikaoyan)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
《社会心理学(第3版)》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
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最后一章还探讨了目前最受关注的积极心理学和人类幸福问题。
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2、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10年1月1日) 比侯玉波版本的全面、详细,比章志光版本的框架脉络清晰。
这本是和考研大纲最接近的一本,翻阅之后,写的确实很好,有许多的生活实例,比较容易理解。
文档来源:心理学各院校官网| 心理学之家网站()版主整理分享。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1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安全感确立的需要
(一)生物安全感 人都需要自己所处的情境能够为其提供充分的安全感.社会 心理学家所做的大量研究揭示,与人交往,是获得安全感的最 为有效的途径. (二)社会安全感 社会安全感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只有在人们 通过交往同别人建立起了可靠的人际关系(亦即稳定的情感联 系和支持)之后,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才能得到确立.
喜欢与爱情是两种既相互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感. 喜欢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是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 一是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与喜欢不同,爱情有如下三个最重要因素:①依恋.卷入爱情 的恋人对伴侣有着高度的依恋感,尤其在孤独时,会特意地去寻求 伴侣的伴同和宽慰,而别人不能有同样的慰藉作用.②关怀与奉献. 恋人之间彼此会高度关怀对方,愿意为对方不计回报地付出.同时 感到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并且对对方的不足表现出高 度宽容.③亲密.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对对方有着高度的信赖, 并且也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
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更增加一层.后来心 理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犯错误效应"
第二节 人际吸引规则
(二)美貌与外在吸引力 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使 人们对高魅力者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有吸引力的人被 认为拥有与外貌毫不相干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一般情况下美貌会产生辐射效应,但是,如果人们感到 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对她们实 施更为严厉的惩罚.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四,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径
(一)印刻(imprinting) 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 产生依附的现象,就叫做印刻.印刻是一种发生在生命早期 阶段的特有学习方式. (二)本能(instinct)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人类祖先就已经很好 地形成起来的生存能力,它可以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三)条件作用(conditioning) 条件作用是人的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学生在本科阶段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在学习期间,学生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课程,如《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与研究方法》等,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格心理学》等,以满足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参与各类实践课程和实习活动,如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咨询实训等,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学科,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工作等。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和学术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北师大心理学本科专业以其丰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吸引着众多学生。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英文名称:S 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011B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第二章社会化[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一、什么是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内容三、社会化的种类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第三章自我意识[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二、自我意识的内容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的社会因素第三节、自我过程一、自我评价二、自我美化三、自我表现第四章社会认知[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认知的内涵与影响因素2、了解与掌握印象形成的方式与心理效应3、了解与掌握行为归因的理论4、掌握非语言行为的分析方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概念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社会认知的过程四、社会认知的种类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社会认识的心理效应二、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定义二、对行为的归因解释三、几种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四、归因偏差第五章社会态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态度的内涵、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2、掌握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及测量方法3、了解社会态度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态度,追求事业成功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定义及特性二、态度的构成要素三、态度的组织原理四、态度与行为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二、态度改变的理论三、态度改变的方法第六章从众[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影响中从众、服从行为以及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第一节从众一、从众的内涵二、从众的实验研究三、影响从众的因素第二节服从一、服从的概述二、有关服从的实验研究三、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四、增强服从行为的方法第七章群体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群体概述一、定义二、群体的分类三、几种重要群体的心理特征第二节群体活动的内在机制一、群体的内聚力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压力四、群体的竞争与合作第三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定义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三、群体决策对个人的影响第八章社会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儿童的侵犯行为2、理解人际吸引及其影响因素3、理解利他行为、以及如何增进利他行为第一节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二、侵犯行为性质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四、对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第二节人际吸引一、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二、小群体人际吸引的研究第三节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及其旁观者效应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三、对利他行为的促进四、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小组参与式讨论;课外阅读五、课程考核课后作业30%;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40%六、学时分配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2000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1997年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3]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2003年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执笔教师孙改仙王莉萍教研室主任张玉琴教学系(部)主任郭红霞。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8自我
多重自我 - 社会角色
虚拟身份
镜像自我
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 自我实现式预言
自我意识
公众自我意识强的消费者,对穿着 更感兴趣,有更强的购买私人产品 的意愿。 自我监控
消费与自我概念
消费行为判断社会身份 穿着打扮、食物偏好、汽车、家居装饰等 符号自我完成理论
自我与产品的一致性
现实自我与日常功能性产品的关系密切;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 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 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 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
金盛华(1993)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发 现,差生成绩落后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整个行为动力 系统出现角色偏常(role deviance)的结果。差生的消 极自我概念导致消极自我期望。
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
自我概念维度 实际的自我概念 理想的自我概念
个人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我实际上如何看待自己
别人实际上如何看待我
我希望如何看待自己
我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
依存型/独立型自我概念
独立型自我概念强调个人目标、个性、成就和愿望。具有独 立自我概念的个体倾向于个人主义、自我中心、自我依靠和 包容。他们以自己做过什么、有什么、自己能与别人相区别 的特征来定义自己。 依存型自我概念强调家庭、文化、职业和社会联系。具有依 存型自我概念个体倾向于服从、以社会为中心、注重整体和 协同、并以关系为导向。通过审视自己社会角色、家庭关系 和交往圈来定义自己。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1.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2.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 表征的自我经验。
北师大312心理学大纲
北师大312心理学大纲
北京师范大学312心理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普通心理学: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绪和情感、动机、需要与意志、能力、人格、社会心理等。
发展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婴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发展等。
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心理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等。
实验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反应时法、心理物理学方法等。
统计心理学与测量: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心理测验及其应用等。
以上是北师大312心理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相关教材进行学习和备考。
心理咨询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G.W.奥尔波特,1954)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该公式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环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一、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专项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价值中立原则:当面对反社会价值观时,咨询师要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系统性原则:不仅把研究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伦理原则: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学习的机制:联想: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强化:个体为什么能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另一种行为?究其原因是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模仿: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经常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荣格:“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强化理论溯源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交换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强化导向的理论,早期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 ( Watson) 的行为主义,桑代克 (Thorndike) 的刺激-反应理 论,斯金纳 (Skinner) 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 ( Dollard & Miller) 的模仿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三)模仿(imitation)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Miller & Dollard)认为,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 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强化理论的评价: 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 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个体自我类化导致: – 首先,人的自尊变得与群体的命运相连。为使自己感到良 好,人就对(也必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积极看法; – 其次,人们进行比较的基础发生了改变。这时群体外人员 的信息和施加的社会压力,与自己的关联程度降低,影响 力出现下降。 当人们认同于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 (depersonalization)和自我刻板(self-stereotyping)的过程 (Turner, 1982) 。
第二,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个人所具有的失调认知的数 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四)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认知主体的失调作为一种机体紧张状态,一经产生,人的避免焦虑、 肯定自我的倾向,就会推动人减少或避免失调。减少或消除失调的途径 主要有: 1. 改变行为,使个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本章要点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图式理论 *认同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
*自我类化理论 *角色的概念
*角色理论的原理
*自我价值定向原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角色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 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 论色彩。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四、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Homans,1958, 1974) 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 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 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他将强化理论的元素引入交往,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 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 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 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若收益大大超过代价, 人会内心不安;但若代价大大超过收益,就产生气愤。因此, 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作用长期保持。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同理论三个核心要素及其相关的原理。 (1)社会。对于认同研究者而言,人们的认同过程建构了 社会本身。 (2)自我。正如社会通过认同建构一样,自我也是通过认 同过程形成的。 (3)认同。群体认同、角色认同和个人认同直接影响人们 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走向(Burke,2004)。
后来,出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 理论,扩大了强化理论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范围和深 度。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一、强化理论溯源
从学习角度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欧美许多社会 心理学家多年来采用的视角。
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经典条 件作用原理。20世纪初,学习理论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 基础。后来,赫尔(Hull) 、斯金纳 (Skinner) 、米勒 (Miller) 、 多拉德 (Dollard) ,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 来,班杜拉(Bandura)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 功。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按照塔吉菲尔等的解释,社会同一性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 部分。 塔吉菲尔等认为,个体总是努力追求积极自我形象,这可 以通过他所隶属的群体来获得。
社会比较中表现出:
– “内群体偏爱” 效应 – “谁不说俺家乡好” 效应 因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高/低)和关于社会流动的信 念不同(社会流动信念体系/社会变革信念体系),人们积极争 取积极社会同一性的策略也不同。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对中介 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 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简单实惠驱动。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特点 二、认知失调理论 三、图式理论 四、认同理论 五、社会同一性理论
个人
行为 环境
图2-1 交互决定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的过程:
(一)注意过程 (attentional processes) (二)保持过程 (retention processes) (三)复制过程 (reproduction processes) (四)动机过程 (motivational processes)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二)认知失调的条件: 费斯廷格指出,认知失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1. 逻辑的违背。 2. 文化价值的冲突。
3. 观念层次的冲突。
4. 新旧经验的矛盾。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三)认知失调的程度: 认知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失调的程度与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 性成正比。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五、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又称为社会认同 理论,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等(Tajfel, et al, 1982, 1987)提出 ,是群际行为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 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的根源。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 联结(association)
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用联结可以解释 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
(二) 强化(reinforcement)
这是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学会 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 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们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 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表2-1 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的比较
主-客关系
社会知觉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
认知职能
识别和搜索 描述和复制
定性和定论
认知深化程度
量 量
质
直接 间接
间接—直接
质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不同时期,社会认知心理过程的解释侧重点有所不同: (1)社会知觉解释 (2)归因解释 (3)图式法解释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二、认知失调理论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四)自我类化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塔吉菲尔、特纳(Turner)等在英国 Bristol大学对“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开展研究,并依据研究结 果,在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我类化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 基本观点:塔吉菲尔等认为,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 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会让位于社会 同一性(social identity)。
社会认知理论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场论的直接影响。 费斯廷格(Festinger)于1957年阐明和完成的认知失调理论 是在场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理论。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假设: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又称认知不协 调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 性”( non- fitting)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 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减少或 避免这种失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的本质是态度的改变。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六、自我类化理论
(一)类化的概念 所谓类化(categorization) ,就是当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 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归类。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并不是简单把他/她当成独立的个体, 而是自动、自发地立即将其归到某一类别中。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六、自我类化理论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特点
(一)认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是用人的认知过 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 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二)主要社会认知过程的解释路径 社会认知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产生社会知觉、形成社会印象、 进行社会判断等不同阶段。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 杜 拉 (Bandura,1977) 的 社 会 学 习 理 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 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 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