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3、穷人》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ba41e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设计理念】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
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
2、品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一课,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谈谈!2、从大家的言语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对桑娜夫妇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板书:善良)3、今天我愿跟随大家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质朴、真诚与善良!设计意图:“预习”实际上是课堂的延展,它能使课堂40分钟的教学更有效。
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整体的感悟。
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找到学生理解的共同点,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个突破口。
二、感悟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记下来,多读几遍。
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引导到西蒙死去这场面。
《穷人》说课稿(通用4篇)
![《穷人》说课稿(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f238942cc58bd63186bde9.png)
《穷人》说课稿(通用4篇)《穷人》说课稿1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
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
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
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
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00b65890c69ec3d4bb751f.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1ca7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c.png)
【导语】《穷⼈》这篇课⽂记叙了在⼀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的美好品质。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3课《穷⼈》课⽂原⽂ 渔夫的妻⼦桑娜坐在⽕炉旁补⼀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冷,这间渔家的⼩屋⾥却温暖⽽舒适。
地扫得⼲⼲净净,炉⼦⾥的⽕还没有熄,⾷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帐⼦的床上,五个孩⼦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惊⾁跳。
古⽼的钟发哑地敲了⼗下,⼗⼀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也从早到晚地⼲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
孩⼦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他现在在哪⼉?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来,把⼀块很厚的围⼱包在头上,提着马灯⾛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船能不能望见。
海⾯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病的⼥邻居。
“没有⼀个⼈照顾她啊!”桑娜⼀边想⼀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朵听,没有⼈答应。
寡妇的⽇⼦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想,“孩⼦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个⼈张罗,如今⼜加上病。
唉,寡妇的⽇⼦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次⼜⼀次地敲门,仍旧没有⼈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声,⼼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没有⽣炉⼦,⼜潮湿⼜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在什么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a0442192e45361066f5db.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
第1 页共29 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 穷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 穷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6224a742af90242a895e583.png)
由感知内容,迚行引导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幵根据小说要素,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感知小说的特点。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体会写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迚行了相关描写。
通过小结,概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六)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
2.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读读这句话:“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忐忑不安——如释重负,桑娜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13.穷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
教
材
《穷人》是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4.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呾渔夫事先没有商量,但想法呾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
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穷人”发散开去,启发谈话,引导探究“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4b09215acfa1c7aa00cc6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穷人》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本课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但是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对话,并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促进对文本的认识呢?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独立阅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
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56e53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e.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出示初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2.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0027d3af1ffc4ffe47acf5.png)
13 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
4.学习通过环境、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屋外寒风呼啸
等待丈夫
屋内温暖舒适
探望邻居生活艰难
收养孤儿朴实善良
抱回孤儿
夫妻谈话
丈夫回家
收养孤儿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内容多,重点也多,我主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来让学生探究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品质,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对于文本的写法分析和意味深远的事物剖析也未实现,学生也意犹未尽。
接下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备课中思考更加全面,对课文理解要更透彻,课上要加强自己的驾驭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99a274192e45361166f510.png)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
要点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预 案
个 性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3)同桌分角色读。
部编版《穷人》说课稿
![部编版《穷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0a23629be23482fb4da4ceb.png)
《穷人》说课稿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刘丽英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11册第13课《穷人》第二课时,让我们一起聚焦穷人的善心善举,一起探寻美德的朴素真谛。
下面我将按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本设计与以往设计相比的特点几个部分进行说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标》指出:1、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优秀的作品首先吸引人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1、《穷人》是部编版语文11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
三篇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谊。
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和高雅的情操,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3、原京版课改版12册第4单元第10课,人教版语文11册第三组第9课也选取的《穷人》。
而且现在的部编版仍然保留这篇课文,我想,这就是文学大师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优点:1、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较强,前测中显示,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主要内容。
2、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画批的能力……不足:1、虽然学生掌握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但是对故事背景不了解。
如俄国沙皇时期的历史背景不了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穷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穷人》](https://img.taocdn.com/s3/m/ce1981d883d049649b665860.png)
《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七颗钻石》一课。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A、检查字词过关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词语过关:“读记写”舒适搁板勉强填饱抱怨倾听掀起裹住蜷缩魁梧黧黑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根据词意,选词填空:(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
(魁梧)(2)形容恐惧不安。
(心惊肉跳)(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汹涌澎湃)(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
(自作自受)(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
(黧黑)B、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师: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谁?生答,师板书:桑娜渔夫C、理清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穷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穷人第二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ee449e647d27284a73511e.png)
《穷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穷人》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 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四、说学情六年级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
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
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
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9b76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第1篇】《穷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穷人》。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穷人》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课第四单元第13课,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这样的故事。
课文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已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写细腻,入情入理,真切感人。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足,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因此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僵硬”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98230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e.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穷人》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是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课文通过写穷人虽然很穷,但有一颗善良的心,侧面反映出穷人在精神上很富有。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从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开头并辅以情景教学法。
课堂中,通过课件演示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的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
1、情景教学法。
2、以读代讲法。
3、自主探究法。
三、说学法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先引入穷人的世界,感受穷人,播放视频《穷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视频中出现《穷人》。
以此导入新课,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同时,也为学生朗读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听课文,明确:(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让学生明确穷人是谁?体现在哪些地方?)设计意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6cbc024afe04a1b171de0a.png)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相信大家都明白了环境描写也能体现出人物的品质。除此之外本课还有很多的人物描写手法其中很重要的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学生回答:“心理描写”
4、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桑娜心理描写的句子,仔细体会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品质?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汇报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为了更深刻的体会桑娜的品质让学生体会“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那么
给家里增加负担 。
(3)桑娜想:与其 不抱 ,不如 抱 。宁可
被指责 ,也要 对得起良心 。
小结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对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进一步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虽然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3)检查生字词。(看谁读的标准)
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72b84da76e58fafab003d8.png)
1.自学生字新词效果。
“自作自受”中的“作”是多音字,这里读“zuò”;
区分“怨”和“祭”的上部;
“魁”是半包围结构,“斗”写在“竖弯钩”中。
2.理清课文的叙述条理(归并各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1-2)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3《穷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第二部分:(3-11)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归并2中的段意)。
课文讲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在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3)“两个很小的孩子……”,思考:此时此刻,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可当他们醒来的时候,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交流展示。)
师:(小结)看到这样的情景,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了家,而且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13《穷人》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13《穷人》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fb789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13《穷人》优质课说课稿部编版六年级语文13《穷人》优质课说课稿一、说教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倒霉”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与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好,文章中多处出现的人物间的对话、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等,学生不易于整体把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我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感情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穷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穷人》是第三单元第九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四、说学法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现在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并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抓住重点语句细读深思、用心感悟,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他们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对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出示课题、解题1.出示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他。
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穷人。
2.托尔斯泰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
找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托尔斯泰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他笔下的穷人是怎样的。
(设计思路: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写的穷人是谁?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课前对课文词语的预习情况搁板抱怨掀起湿淋淋撕破倒霉忧虑魁梧蜷缩黧黑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3.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连线方式检测。
4.思考:课文写的穷人是谁?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篇幅长,可以将人物串联起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自主探究,感悟“穷”。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 交流: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穷人“穷”在哪里?总结:屋内摆设看出穷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劳动: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邻居西蒙穷的没钱看病。
师: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仍冒着寒冷和危险出海;桑娜也从早忙到晚,即便他们这么勤劳,也只能吃黑面包和鱼,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邻居西蒙穷的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
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沙皇统治的黑暗。
(设计思路: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小组合作探究过渡:课文只写了桑娜和她丈夫的穷吗?除了穷,说说桑娜和她丈夫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这些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他们的精神并不穷!合作探究:找出体现桑娜和渔夫品质的句子,用“──”划出来,小组互相读一读,交流读后感受。
提示:分析人物的形象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还有关键词。
小组汇报交流。
1. 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总结:这是坏境描写,屋里的温暖舒适和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他们虽然很穷但小家很温暖,突出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能干,也反映了他们生活的穷困。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这对夫妻的勤劳和桑娜对丈夫和孩子的爱。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似矛盾的心理体现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她忐忑不安地想:……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这种矛盾的心理用文中的词形容是忐忑不安。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心理活动时断时续,凸显忐忑不安)(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齐读。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
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2)同桌分角色朗读。
对话中有两个沉默?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3)对渔夫的描写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
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我们从文章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感受到了桑娜和丈夫的高贵品质。
(设计思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也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从“穷”字入手,紧扣文眼,让学生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
)(五)课堂延伸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六)作业布置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
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穷人》。
六、说板书设计穷人生活穷困品质高尚环境、人物心理活动、对话七、说教学反思本文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展现了桑娜与渔夫高尚的灵魂。
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应着力于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人物品质。
本课在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后,紧紧抓住“穷”字深入学习,他们什么地方“穷”?为什么又可以说不穷?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思考抓住人物高尚品质,品味课文语言,体会用词造句的生动准确,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中与学生一起理解、赏析、朗读文中的词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
但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预习的不够充分,课堂交流的时间短而浅,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在备课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高于学生的思考。
总之,为实现高效课堂还需进一步努力。
《13、穷人》说课稿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下午好!现在我就今天执教的《穷人》一课进行说课。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本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学习人物心理和人物对话以及标点符号感受桑娜和渔夫美好善良的品质。
而其他环节,像生字学习、用小说三要素法概括大意、还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家庭穷苦都放在了第一课时。
简单来说,本课的主线就是围绕穷人“不穷”展开的。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亮点有以下方面:1.一线贯穿、目标明确,学生能理解老师的问题并能有法可依的解决问题。
比如主问题就是让学生围绕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来感受桑娜和渔夫品质,目标具体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