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最新-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与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整理] 精品
18年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北京教育考试研究所潘爱国一、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全国卷一: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16、18 22(1)(5分)23(16分)、24(19分)58电磁学:19、20 22(2)(12分)25(20分)44热学:21 6光学:17 6原子物理:15 6全国卷二: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18、19 22(1)(5分)23(16分)、25(20分)59电磁:20、21 22(2)(12分)24(19分)43热学:16 6光学:15 6原子物理:17 6全国卷三: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20、21 22(1)(5分)24(19分)、25(20分)62电磁:16、17 22(2、3)(12分)23(16分)40热学:19 6光学:18 6原子物理:15 6北京卷: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7、19(科学方法)、20 23(16分)25(力电综合20分)约54 电磁:18、21 22(18分)24(力电综合18分)约48 热学:14 6 光学:15 6 原子物理:16 62、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四套试卷共涉及到《考纲》17个单元中的16个单元,只有第12单元“电磁场和电磁波”未涉及到。
每套试卷考查的考点大约在21—25个,四套试卷共考42个主要考点,有较强的互补性。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1)质点的运动(考点6、7、9、10)(2)力(考点12、13、15)(3)牛顿运动定律(考点17、20、21、24)(4)动量、机械能(考点26、28、29、30、31、32、33)(5)振动和波(考点38)(6)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考点45、51)(7)电场(考点56、58、60、62、63)(8)恒定电流表(考点67、68、69、70)(9)磁场(考点76)(10)电磁感应(考点78、79)(11)交变电流(北京卷题18,考点82)(12)光的反射和折射(考点91)(13)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考点99)(14)原子和原子核(考点118、118)(15)实验(考点113、116、126、127)全一:6、7、10、12、17、21、24、29、30、31、38、45、51、58、60、63、69、76、78、91、111、116、126等;全二:6、9、10、17、21、24、26、28、29、38、45、51、56、69、78、91、99、118、113等;全三:9、10、12、13、17、21、26、31、38、45、58、62、63、69、76、118、113等;北京:6、7、10、12、21、24、25、26、28、34、38、41、46、51、56、68、78、82、83、90、96、97、99、118、127等。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及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
2016年高考全国2卷
三. 2016年、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6年1卷
三. 2016年、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等,难点在于多过程较多
4.加强应用性
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 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 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 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
科 1.阅读量大 2.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 3.增强综合性(必备知识,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能力) 4.加强应用性(考查审题、建模能力) 5.推陈出新,经典老题改编 6.体现学科特点,注重思想、方法考查 7.追求创新,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
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特点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
答案:C
答案:B
注重考查推理能力 和应用数学能力
3.增强综合性(必备知识,考查分析综合能 力,应用数学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多数 试题是通过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准确性、物 理过程复杂程度上去区分学生;有的在应用 数学上设置难度。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 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 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 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重点考查理解能力
答案:BDE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
答案:A
注重考查理解能力
答案:B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注重源自查理解能力答案:CD重点考查推理能力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博罗中学:周其达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以《2018年物理考试大纲》为命题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中规中矩,没出现偏题怪题,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
今年试题涉及字符3132个(去年3145个),阅图量20个(去年19个),与2017年全国卷(Ⅰ卷)相比,阅读量与阅图量基本不变。
今年试题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必考部分只考察“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其中“力学”与“电磁学”各占6道;分值上“力学”部分占41分,“电磁学”部分占54分,去年考查的选修3-5近代物理知识今年没有出现。
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较去年难,主要是运算量增加,灵活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估计得分会下降。
但实验题考查比较基础,像23题只要有耐心细心地描点连线,基本就可以拿下这10分。
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双向细目表一.内容覆盖面广“Ⅱ”级要求内容分值必考部分88分,为必考总分值的92.6%;全卷98分,为全卷总分的89%;覆盖率高试题内容涉及“考试大纲”能力要求“Ⅱ”的有15个部分的内容,其中3个在选考部分:14题:动能大小公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5题:牛顿第二定律16题:点电荷的电场(结合平衡问题)17题: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8题:机械能及功能关系19题:电磁感应(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楞次定律)20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1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4题: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5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33题:(选考)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应用34题:(选考)光的折射定律应用及波横的图象内容涉及“考试大纲”能力要求“Ⅰ”的有7个部分内容,其中在必考部分3个:14题:胡克定律17题:电磁感应(磁通量)22题:胡克定律、游标卡尺的读数23题: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阻箱的读数33题:(热力学第一定律)二.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直考高中必考的能力,全国I卷仅仅19题是不需要运算的。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1卷)解析汇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1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解析江苏省资深特级教师 戴儒京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解析】max 212==mvE k ,与位移x 成正比。
mp t ma mv E k 221212222===,与速度平方,时间平方,动量平方成正比。
【答案】14.B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解析】ma x x k mg F =---)(0,其中0kx mg =,0x 是初位置弹簧的压缩量,xx -0是当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为x 时弹簧的压缩量。
得kx ma F +=,F 是x 的一次函数,A 正确。
【答案】15.A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4cm 。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 、b 的连线。
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A .a 、b 的电荷同号,169k =B .a 、b 的电荷异号,169k = C .a 、b 的电荷同号,6427k =D .a 、b 的电荷异号,6427k = 【解析】画出c 的受力图如下两种情况:从力的方向可以判断:a 、b 的电荷异号。
设小c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c q ,设小球b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 ,,则小球a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kq ,根据库仑定律2rkQq F =(此式中的k 为静电力恒量,与题设k 不同)有169⨯=k F F bc ac ,有根据力三角形与边三角形相似,有34=bc ac F F ,解得6427k =,D 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力学实验
(2018·全国卷I)22.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3.775 (2). 53.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上游标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知识的能力。
学科@网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
【点睛】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一是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导致错写成37.70;二是把重力加速度按照习惯用g=10m/s2代入计算导致错误;三是考虑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
(2018·全国卷II)23.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河北安国中学高亚敏一、试卷总述: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降低。
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
试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中规中矩,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试题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选择题5个单选3个多选,4力4电,考的都是常见模型;实验题考查比较基础,1力1电,其中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比较简单;电学实验考查替代法测电阻,难度适中;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选考题中规中矩。
二、试题分布2018高考课标卷1理综物理部分,各题目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下表所示三、2019试卷展望1.回归教材,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高考在“走大道、求大气”的追求中,“不刻意考查复杂情景的分析,而重在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这已然成为了全国卷高考特色。
2.体现全国卷特色,结合传统文化通过物理的学习,培养创新人才,对物理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物理试卷的重要内容和特色。
关注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应用,不仅是现在社会的需求,也是学习物理的最初动力和最终目标,所以高考一直注重对考生的理论知识有效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的考查,这也将在19年高考中继续体现。
四、对2019级学生建议:四点“加强”1、加强对课本上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深入理解与掌握,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重点公式能够熟练推导。
2、加强对物理中典型模型和方法的总结与掌握,以及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做到能够快速提取模型中重点物理知识和规律。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压轴题的分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压轴题的分析与启示许㊀文(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㊀430074)摘㊀要:实例解读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5题特点ꎬ探索高考物理备考策略.关键词:2018年全国卷Ⅰꎻ压轴题ꎻ特点分析ꎻ备考启示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07-0082-04收稿日期:2018-12-05作者简介:许文(1966-)ꎬ湖北洪湖人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物理高考与竞赛研究.㊀㊀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高考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物理高考压轴题一般综合性强ꎬ难度大ꎬ对物理科«考试说明»中指出 考生应具有理解能力㊁推理能力㊁分析综合能力㊁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与实验能力 的前四种能力要求较高ꎬ试题有较大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选拔功能.2018年全国卷I理综第25题是一道物理压轴题ꎬ这是一道多情景多过程运动的力电综合问题ꎬ此题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类平抛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为背景ꎬ涉及到物理的主干知识有受力分析㊁牛顿运动定律㊁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㊁动能定理㊁动量定理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相关知识ꎬ创造性地把多情景多过程与以上知识点相结合ꎬ显得既基础又偏重能力ꎬ既基本又不失灵活ꎬ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本题的能力立意较高ꎬ为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分析这道试题的特点ꎬ探索备考策略ꎬ为科学复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㊀㊀一㊁试题分析试题㊀(2018全国卷Ⅰ第25题)如图1ꎬ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ꎬ场强大小为Eꎻ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ꎬ一个氕核11H和一个氘核21H先后从y轴上y=h的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ꎬ速度沿x轴正方向.已知11H进入磁场时ꎬ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ʎꎬ并从坐标原点O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1H的质量为mꎬ电荷量为qꎬ不计重力.求:(1)11H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ꎻ(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ꎻ(3)21H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命题意图㊀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与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通过两个带电粒子的运动比较ꎬ考查受力分析与运动过程分析㊁牛顿运动定律㊁类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㊁动能定理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㊀核心素养㊀本题考查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1.物理观念(1)物质观念:一个氕核和一个氘核.(2)运动观念: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ꎬ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3)相互作用观念:电场力㊁洛伦兹力.(4)能量观念:动能㊁电势能.2.科学思维(1)模型建构:类平抛运动㊁匀速圆周运动.(2)科学推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初速度垂直ꎬ粒子做类平抛运动ꎻ在匀强磁场中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ꎬ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3)科学论证:类平抛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3.质疑创新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组成的组合场中运动ꎬ将两种不同的粒子运动联系起来ꎬ形成多体多过程情景相似的力电综合运动问题.28方法技巧㊀(1)明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与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ꎻ(2)类平抛运动轨迹与圆周运动的轨迹相切ꎬ切点处的速度是联系前后两种曲线运动的关键物理量ꎻ(3)一般应画出粒子运动过程示意图ꎬ有时要结合相关几何知识分析求解.解题分析㊀本题是多体多过程但运动情景相似的问题ꎬ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与运动过程中的分析如下表:对象分析项目过程1(在电场中运动)过程2(在磁场中运动)11H初速与受力垂直电场v1ꎬ恒定电场力垂直磁场v1ᶄꎬ洛伦兹力运动性质类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联系量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1ᶄ(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1)主要关系式Eq=ma1㊀x1=v1t1h=12a1t21a1t1=v1tanθ1v1ᶄ=v21+(a1t1)2Bqvᶄ1=mv21ᶄR1x1=2R1sinθ121H受力与初速垂直电场v2ꎬ恒定电场力垂直磁场v2ᶄꎬ洛伦兹力运动性质类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联系量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2ᶄ(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2)主要关系式Eq=2ma2x2=v2t2ꎬh=12a2t22a2t2=v2ᶄsinθ2v2ᶄ=v22+(a2t2)2Bqv2ᶄ=2mv22ᶄR2㊀㊀解法评析㊀(1)11H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设11H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ꎬ初速度大小为v1ꎬ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1ꎬ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为x1.由运动学公式有:x1=v1t1ꎬh=12a1t21由题给条件11H进入磁场时ꎬ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1=60ʎꎬ则11H进入磁场时沿y轴分速度为:a1t1=v1tanθ1由以上几式解得:x1=233h(2)11H在电场中运动时ꎬ由牛顿第二定律有:Eq=ma1设11H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1ᶄꎬ则速度合成法则有:v1ᶄ=v21+(a1t1)2设磁感应强度为Bꎬ11H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ꎬ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qv1ᶄ=mv21ᶄR1ꎻ由几何关系得:x1=2R1sinθ1由以上几式解得:B=6mEqh(3)设21H在电场中沿x轴正方向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2ꎬ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ꎬ由题给条件有:12(2m)v22=12mv2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Eq=2ma2设21H第一次射入磁场时速度v2ᶄꎬ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2ꎬ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t2ꎬ入射点与原点O的距离为x2.由运动学公式有:x2=v2t2ꎬh=12a2t22ꎬv2ᶄ=v22+(a2t2)2ꎬa2t2=v2ᶄsinθ2由以上几式解得:x2=x1ꎬθ2=θ1ꎬv2ᶄ=22v1ᶄ设21H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ꎬ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qv2ᶄ=2mv22ᶄR2ꎬ得R2=2R1ꎻ射出点在原点的左侧ꎬ设21H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第一次离开磁场的出射点的距离为x2ᶄ=2R2sinθ2由以上几式可得21H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x2ᶄ-x2=233(2-1)h试题答案:(1)233h㊀(2)6mEqh㊀(3)233(2-1)h解后反思㊀在物理学习与解题活动中ꎬ常见的情况是一个题目解完了ꎬ关于此题求解的方法功能也随之结束.事实上ꎬ解决了一个问题ꎬ而无数新的问题就会取而代之.因此ꎬ客观上需要我们去这样思考:解决前一问题的方法是否也能用来解决后继问题呢?前一问题的结论能否成为一个解决其它问题的 二级结论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物理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模型ꎬ这些模型或具有相同的物理状态特征ꎬ或具有相同的物理过程特征.通过分析具体问题ꎬ我们可以归纳㊁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模型结论.如图3所示ꎬ质量为m㊁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电场方向射入长为l㊁间距为d㊁板间电压为U两平行板电的匀强电场ꎬ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运动偏转运动.有基本关系式:运动时间t=lv0ꎬ加速度a=Fm=qEm38=qUmdꎻ可得粒子射出电场时的偏转量y=12at2=qUl22mdv20ꎬ偏转角θ的正切值tanθ=vyv0=atv0=qUlmdv20ꎻ且tanθ=yl/2ꎬ即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以上的几个结论是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垂直偏转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得出的ꎬ具有普遍性意义ꎬ可以作出求解类似问题的二级结论ꎬ将其迁移用于分析解答相关的物理问题.本题中带电粒子(质量为m㊁电荷量为q㊁初动能Ek0)以初速度v0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当粒子沿初速度方向运动距离x时ꎬ沿电场力方向运动的距离(偏距)y=12at2=12Eqm(xv0)2=qEx24Ek0ꎻ此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偏离初速度方向的夹角(偏角)的正切值tanθ=atv0=Eqmxv20=qEx2Ek0ꎻ本题中两种粒子氕与氘垂直射入同一匀强电场时的初动能Ek0相同ꎬ电荷量q相同ꎬ而它们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离开电场时的偏距h相同ꎬ故它们在电场中沿初速度方向运动的距离x与偏角θ应相同.平抛(或类平抛)的一个推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对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有:tanθ=hx/2ꎬ可得x=2htanθꎻ结合θ1=θ2=60ʎꎬ可得:x1=x2=233h.感悟体会㊀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是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与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进行组合拟题ꎬ是深化这两种曲线运动的构题方式.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与求解ꎬ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两种运动联系的隐含条件ꎬ抓住联系两个场的纽带 速度.如果在求解中充分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距与偏角㊁平抛(类平抛)运动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这几个二级结论ꎬ可加速解题进程ꎬ优化解题思维ꎬ节省考试时间.求解这类问题除了合理地利用有关二级结论外ꎬ还要善于画出几何图形ꎬ找出几何关系ꎬ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题源追踪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是教材例题和练习中的常见试题ꎬ此题可认为是由两个课本例题或习题组合而成.这种类型的题在往年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ꎬ如2004年全国Ⅱ卷T24㊁2007年全国Ⅱ卷T25㊁2008年新课标卷T24㊁2008年天津卷T23㊁2009年新课标卷T25㊁2017年天津卷T25㊁2014年大纲卷T25等.陈题㊀(2014全国大纲卷第25题)如图4ꎬ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ꎬ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Oy平面)向外ꎻ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ꎬ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㊁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ꎬ该粒子在(dꎬ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ꎬ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ꎻ(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解析㊀(1)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5)ꎬ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ꎬ粒子质量与所带电荷量分别为m和qꎬ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mv20R0ꎬ由题给条件和几何关系可知R0=dꎻ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ꎬ粒子进入电场后沿x轴负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xꎬ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时间为tꎬ离开电场时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x.由牛顿第二定律㊁运动学公式及平抛运动规律有:Eq=max㊀vx=axtꎬvx2t=dꎬtanθ=vxv0ꎻ联立以上几式解得:EB=12v0tan2θ(2)由以上几式得t=2dv0tanθ答案㊀(1)12v0tan2θ㊀(2)2dv0tanθ㊀㊀二㊁备考启示陈题与试题情景类似ꎬ考查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类平抛运动与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的知识都是平抛运动规律和圆周运动规律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相关几何关系等.求解方法都用到了程序分析法.相对于陈题ꎬ粒子先由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后到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ꎬ试题改变了其运动过程ꎬ先由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后到磁场中做圆周运动ꎬ且设置了48两种不同粒子的运动情景ꎬ而这两种不同粒子粒子的运动又有一些相同的量(如相同的电荷量㊁相同初始位置及相同的初初能)ꎬ使得问题条件比较隐含ꎬ对数学知识要求更高.这种对陈题过程的改编ꎬ考查了思维的周密性㊁深刻性与灵活性.也使陈题焕发出新的活力ꎬ呈现出新的精彩.一个物理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应经历一定的物理过程.同一问题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ꎬ但经历不同的物理过程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在解题中不仅要强化对物理过程的分析ꎬ突出物理过程的特点ꎬ还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多变性ꎬ这也是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做适量的训练题是不可少的ꎬ对一些经典问题从问题条件㊁过程㊁结果等方面适当进行一题多变ꎬ这不仅可以让一个问题得到延伸㊁拓宽ꎬ有助于沟通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ꎬ更是培养我们全面考虑问题㊁训练思维㊁实现科学有效备考的一种途径.当今高考试题的命制并不回避陈题ꎬ对陈题的创新改编是新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ꎬ我们的物理学习与备考不要一味地追求 新㊁难㊁偏 等问题ꎬ应回归到理性ꎬ重视对经典问题的挖掘ꎬ在学习过程中固化最基本㊁最有效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ꎻ要重视对物理模型的构建ꎬ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ꎻ注重把物理情境和数学建模完美结合起来ꎬ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ꎬ全面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ꎻ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㊁多题一解的训练ꎬ用多种方法处理问题ꎬ培养发散思维能力.㊀㊀参考文献:[1]许文.2017江苏卷物理压轴题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17(12).[责任编辑:闫久毅]谈 追及相遇问题 的解题技巧潘科选(山西省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㊀044600)摘㊀要:运动物体的追及㊁相遇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ꎬ考察了我们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ꎬ此类问题的处理ꎬ不能只用某一种解决方法ꎬ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思考ꎬ用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关键词:运动学ꎻ追及ꎻ相遇ꎻ碰撞ꎻ临界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07-0085-02收稿日期:2018-12-05作者简介:潘科选(1981.3-)ꎬ山西省芮城县古魏镇人ꎬ本科ꎬ讲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追及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的一类重要题型ꎬ解决此类问题ꎬ需要根据运动学公式寻找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㊀㊀一㊁题型分析①若前面物体速度比后面物体快ꎬ则它们将逐渐远离ꎻ②若后面物体速度比前面物体快ꎬ则它们将逐渐靠近.题型1:①ң②:速度相等时有最远距离ꎻ题型2:②ң①:A.没追上的情况下ꎬ速度相等时有最近距离ꎬ不能相遇ꎻB.速度相等时恰好追上的情况下只能相遇一次ꎻC.速度相等前已经追上的情况下会相遇两次.㊀㊀二㊁解题方法概述1.物理分析法若前面物体速度比后面物体快ꎬ则它们将逐渐远离ꎻ若后面物体速度比前面物体快时ꎬ如图1所示ꎬ恰好不相图1撞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同时恰好相遇(空间同一位置)ꎬ在此之后V后<V前ꎬ开始远离ꎻ根据空间位置关系ꎬ它们不相撞的条件是:速度相同时ꎬX后ɤX0+X前ꎬ在此之后V后<V前ꎬ开始远离.2.数学分析法设经历时间t相遇ꎬ根据空间位置关系ꎬ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至少有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ꎬ对判别式分析讨论ꎬ若Δ=0ꎬ则相遇或刚好追上ꎻ若Δ>0ꎬ有两个解ꎬ则物体相遇两次ꎻ若Δ<0ꎬ则追不上或不能相碰.3.图象法58。
2018年高考物理评卷体会及备考反思
二、24题情况介绍
24题(12分):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 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 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能量之和为E,且均沿竖直 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 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E m
写成了
2E tg m 2E t mg 2
结果正确,带 单位扣1分
(2)设爆炸时烟花离地面高度为h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h1 E (1分) 设爆炸后烟花上下部分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依题意可得: 1 1 2 1 1 2 mv1 mv2 E (1分) 2 2 2 2 爆炸过程动量守恒,且初动量为零,所以 1 1 mv1 mv2 0 (2分) 2 2 上部分上升过程机械能守恒,设爆炸后继续上升了高度为h2, 可得: 1 1 2 1 mv1 mgh2 (1分) 2 2 2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E h h1 h2 (1分) mg
1 1 2 1 mv1 mgh2 写成了 2 2 2
1 2 1 mv1 mgh2 2 2 1 2 mv1 mgh2 2
【小结】本题突出问题:
1、没有分清研究对象是重灾区
2、对高手,也是一次教训
1 2 1 2 mv1 mv2 E 2 2
1 1 E mgh2 2 2
mv1 mv2 0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解法较多,争议较大,第二天下午才最终定下标准…
【考点分析】动能、动量、运动学
【答案】(1)设烟花的初始速度为v0,依题意有
1 2 E mv0 2
(2分)
2018年高考 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试题评析2018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试题,主干知识突出,注重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不偏不怪,与往年比今年试题更加平和。
试题情景设置与人民生活及科技前沿相结合,有很好的导向性。
一、试卷结构今年物理试卷的试题类型、试题数量与17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仍由14个题组成:8个选择题、2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2个选做题。
其中,选择题包括4个力学、2个电学、2个电磁学;实验题中22题是力学,23题是电学;计算题中24题是力学,25题是电磁学中的复合场。
选做题分别为一大一小。
二、试题特点1.试题设置稳中求变,突出主干,有较好的区分度2018 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物理部分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题型结构、考试内容方面相比去年变动不大,试题更加平和,题目不超纲不超量,绝大多数题目的考察形式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式。
知识点考查全面、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必考部分12个题共95分中,力学7个题共47分(14、15、20、22属于力和运动;18、21、24属于功和能);电和磁5个题(16、17、19、23、25)共48分。
有一定难度的所谓压轴题(18、20、21、23、25)考查的知识点全部分布在力学和电磁方面。
稳中的变:一是实验题的22题将游标卡尺的读数与测弹簧的劲度系数结合起来,有新意。
二是选做题的34题,小题考查了光学的折射定律,计算部分则考查了振动和波动的问题,结构设置较往年有所变化。
2.试题注重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的关注物理学与生活、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等是新课改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23题设置了对手心温度的估测,24题设置了燃放“烟花弹”的情景,这些是物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0题以最前沿科技“探测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背景,设置了双星模型,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3.淡化数学运算,注重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考纲”要求考生具备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力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利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一、选择题:1.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与2014年高考上海试题和2013年高考重庆试题类似,都是给出核反应方程,要求利用核反应同时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解答。
2.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 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 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 P∶T Q=8∶1,选项C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把题述的卫星轨道半径误认为是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陷入误区。
3.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0,周期为T,如图所示。
则Q方: Q正等于A.B.C. 1:2D. 2: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图线、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焦耳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题述,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I2RT=T,可知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方∶Q正= u02∶()2=2∶1,选项D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作者:朱亚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8年第09期[摘要]首先统计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查情况。
然后阐述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4个主要特征:点面结合,全面考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三会”,关注细节;侧重设计,重视探究。
最后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统计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0-03一、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情况统计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省市高考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全国1、2或3卷,自主命题的省市很少,只有北京、天津和江苏地区。
海南省采用半自主命题的方式,该省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学科采用全国卷,物理等其他学科自主命题。
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新高考探索。
本文的统计不包含浙江和上海的高考实验试题。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统计如下:由上表可见,2018年7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均设计了2道实验题,力学、电学各一题,分值可能是12分、15分、18分或24分。
二、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特征1.点面结合,全面考查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仅借鉴或迁移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明确必考的8个学生实验,而且推陈出新。
同时还考查了教材中“做一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如全国3卷第22题“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北京卷第19题“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
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从而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8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地发挥正常水平。
2018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无水印
2018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无水印第一篇:2018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无水印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2018年天津高考试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基本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选择题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解答题部分较去年难度降低,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全卷知识考查全面,考查到的基础知识不是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变形考查,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变通的能力。
出题的风格和以往一样其中有一部分题目是来自于历年高考试题的改编。
二、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磁感应、静电场、天体运动、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动能定理、电场、磁场等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
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5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数据分析四、对中学教学的建议(第1页,共16页)1、突出物理学科特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更严谨。
3、重实验,理论实践相结合。
4、诱导归纳,建立知识体系,多方法解题能力五、试题分析与解读1.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真题附详细解析
(全国卷1)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定电压3.8 V,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 eq \o\ac(○,V) (量程3 V,内阻3 kΩ);电流表eq \o\ac(○,A) (量程0.5 A,内阻0.5 Ω);固定电阻R0(阻值1 0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 Ω);电源E(电动势5 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
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与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_W。
(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答案】(1)(2)增大;增大;(3)0.39w 1.17w【解析】(1)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故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为小电阻,电流表用外接法,如图(2)由I-U图象知,切线的斜率在减小,故灯泡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再由电阻定律知,电阻率增大;(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9Ω时,电路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此时E=U+I (r+R)得U=-10I+4,在图中作出该直线如图所以,交点坐标约为U=1.75V,I=225mA,P1=UI=0.39W;整理得:,当直线的斜率最大时,与灯泡的I-U曲线的交点坐标最大,即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
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值R=0时,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U=3.67V,I=0.32A,如图所示,最大的功率为P2=UI=1.17W。
2018年物理高考试卷解析
2018年物理高考试卷解析2018年的物理高考试卷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项考察他们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机会。
本篇文章将对2018年物理高考试卷进行解析,并以此展示考题知识点、思考方式和解题技巧。
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题是考试中的必答题型,它涵盖了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2018年的物理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占据了70%的分值。
一、单选题在具体分析2018年物理高考试卷的单选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理单选题的特点。
物理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还涵盖了对实验现象、图表数据以及常见物理实例的分析。
例如,题目:1.电磁铁中,电路开关断开后铁芯会出现的现象是()。
A.左右摇摆B.磁铁失去吸铁性C.铁芯中断电流D.磁场增强这道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正确答案为B,铁芯在电路断开后会失去吸铁性。
二、多选题与单选题相比,多选题考察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多选题往往需要学生考虑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
例如,题目: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眼睛对物体颜色的辨认能力与物体的颜色无关B.透明物体能使光发生折射C.凹透镜C上行平行光线经凹透镜C后能聚焦成实像D.草坪上油污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湖水中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同这道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光学原理和眼睛视觉特性的综合理解。
正确答案为B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在物理高考试卷中起到了巩固和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作用。
它们往往要求学生进行计算、解题、推理和分析等操作。
三、填空题填空题作为非选择题中的一种形式,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考察了解题思路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题目:3. 一段轨道上有一列列车,其中五列列车间的间距为200米,开着每列车之间的间距是50米,。
每列车速度是10m/s,则在列车开始加速的情况下,每一列车通过整个轨道所需时间是__________秒。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特点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櫌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5结束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将不停地思索,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不断地实践,重建专业生活,重塑专业自我,用理性思考的深度,引领教师专业化探索的高度.新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成长,应由从业到敬业,最终到乐业.新教师只有把教育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才不会被动地对待自己的专业成长,而是把专业成长看作是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无尽的动力,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得健康发展,教师只有完成了自身的“增高”,他们的教学才会有高度,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高度.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赵鹤龄.教育学—问题与实践的新视角[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3]王长纯.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 ].教育研究,2001(11):45-48.[4]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 ].教育研究,2001(12):12-16.[5]王永成,王景聚,王蕾.教育实习指导手册·通用技术[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特点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苏明义(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北京100195)摘要:对2018年全国高考三套卷以典型试题为例,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能量观点、科学方法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全国卷的试题特点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关键词: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试题特点;启示作者简介:苏明义(1962-),男,北京人,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中学物理》杂志副主编,研究方向: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及高考试题命题研究.1总体评价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共命制了三套试卷,其中Ⅰ卷供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9个省使用;Ⅱ卷供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11个省区市使用;Ⅲ卷供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4个省区使用.纵观这三套试卷,从整体上看,在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下,与近几年相比在难度方面有所下降,并在不断地突出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从知识内容到试卷结构,均与《考试说明》给出的比例及近几年的试卷结构基本一致,三套试卷均没有偏题、怪题,知识点与能力点考查覆盖较全面,三套试卷之间的难度差异符合使用地区的实际水平,每份试卷中题之间的目难度分布梯度合理,从而有效保证了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2试卷特点分析2.1注重典型物理模型景,突出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三份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都是以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物理模型为素材,使考生感到不偏不怪,从而可以真实、全面的考查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物理核心素养.2.1.1运动和力的关系试卷中涉及到“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试题数量众多,如Ⅰ卷中的第15、20、25等题,Ⅱ卷中的第15、16、25等题,Ⅲ卷中的第15、19、21、24、25等题.这些试题的具体素材背景可能各不相同,有纯力学的,也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研究,但整体上都需要用运动和力的观点进行分析,以已知的典型物理模型为基础,分析新情景下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这其中既有相关物理观念的理解,更有模型构建与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例1(全国Ⅱ卷第16题)2018年2月,我国500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ˑ10-11N ·m 2/kg 2.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A.5ˑ109kg /m 3B.5ˑ1012kg /m 3C.5ˑ1015kg /m 3D.5ˑ1018kg /m 3分析本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但问题的情景并不像一般天体运动问题那样给出具体的绕行过程,而需要根据星体的自转过程抽象出相关的运动模型:即设想该星体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在该星体表面设想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此m 在M 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能保持随M 一起做周期T =5.19ms 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并考虑到m 处在“赤道”上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最大,再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G Mm r 2=m 4π2T2r 进行解答,进而求得ρ=M43πr 3=3πGT 2,再进行相关的计算.可见,这是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构建模型两个方面进行的考查.本题答案为C .2.1.2能量观点分析问题“能量观念”是物理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做功与能量变化关系认识的升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弹簧弹力做、重力做功、电场力做功、总功等所对应能量变化进行不断提升认识.在高考试题中这些学生熟悉且重要的过程都有所涉及.如Ⅰ卷中的第14、18、21、24等题,Ⅱ卷中的第14、21等题,Ⅲ卷中的第19、21、25等题.其中多数考查能量观点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度,至少涉及到运动和和力的关系,以及重要的物理过程模型.例2(全国Ⅰ卷第18题)如图1,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bc 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 .2mgRB .4mgRC .5mgRD .6mgR分析本题的核心是考查能量观念,需要考生清楚在没有摩擦力存在的情况下,小球机械能的增量等于水平外力所做的功.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恒力做功的过程,但这个做功过程的确定却涉及到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应用,即小球运动轨迹最高点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具体确定出小球的水平位移,才能确定出水平外力所做的功.在具体确定a 点到其轨迹最高点的距离时,又有两个不同的方法:一是通过具体的定量计算,求出小球经过c 点的速度,再求出小球从c 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进而求出从c 点到最高点的水平距离;二是利用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水平外力与竖直方向的重力大小相等的对称特点,以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与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特点,得出从a到b 与从c 到轨迹最高点的对称关系,从而研究出a 点到轨迹最高点的水平距离为5R,由此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都是学生熟悉的,但学生能否准确的判断出轨迹最高点的位置是本题的关键.试想,若本题的选项中给出3mgR,则必然诱使对于“轨迹最高点”判断失误的考生进行错误的选择.2.1.3科学方法的考查对于科学方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基于证据的论证与解释等方面,这集中体现了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例如,在中学物理中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能较好的体现模型建构、科学推理与论证的过程,因此这一内容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素材,通常以位移、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为背景进行考查,或是以场的叠加为背景,在2018年的高考中出现了Ⅰ卷中的第16题以库仑力为背景的矢量合成问题、在Ⅱ卷中的第20题以磁场为背景的场的叠加问题.例3(全国Ⅰ卷第16题)如图2,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cm ,bc =3cm ,ca =4cm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A.a 、b 的电荷同号,k =169B.a 、b 的电荷异号,k =169C.a 、b 的电荷同号,k =6427D.a 、b 的电荷异号,k =6427分析依题意可建立如图3所示的相互作用模型,因小球c 所受合力平行于a 、b 的连线,若a 球对c 球施吸引力F a ,则b 球对c 球一定施排斥力F b ,且由几何关系可知F a :F b =4ʒ3.以此为基础,再根据库仑定律计算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就是一般性的知识问题了.本题答案为D .2.2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突出科学探究“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的5个能力要求之一,数学能力不只简单是一个计算工具的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的要求一直居高不下.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试题可能会涉及到繁杂的运算,如Ⅱ卷中的第16、17题和Ⅲ卷中的第25题最后的计算等;二是题目中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性的几何条件;三是对图象语言的考查.2018年高考中对后两者的考查甚是突出.2.2.1关键性几何关系对于关键性几何关系的考查,不仅会出现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的重点内容中,也出现在几何光学(3份试卷上均有涉及)、气体体积变化的关系(表现在Ⅰ卷和Ⅲ卷上)等选考模块上.之所以称为“关键性几何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些关系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会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绝对障碍.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中,考生对于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向心力公式的表述都没有问题,甚至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mv /(Bq )的结论都能记住,但并不一定能最终求解问题;几何光学问题考生对于折射定律或如何计算临界角都不会感到困难,题目的几何关系可能阻止了解答问题的脚步.例4(全国Ⅰ卷第25题)如图4,在y >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在y <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氕核11H 和一个氘核21H 先后从y 轴上y =h 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 轴正方向.已知11H 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ʎ,并从坐标原点O 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1H 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求(1)11H 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 的距离;(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21H 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 的距离.分析本题从物理意义上来说,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两个运动的分析与计算都不是困难,关键是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能否通过时间建立起匀加速运动h 与匀速运动x 之间的联系、能否通过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建立起两个方向速度大小之间的联系、能否通过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以及粒子能从坐标原点O 处射出磁场的条件确定出其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与x 之间的联系等.这些几何关系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2.2.2图象语言在高考试题中图象是一个高频考查的内容,其具体出现的形式,可分为识别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利用图象分析问题、画图象等.至于以什么知识为载体、用什么形式来考查,这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而且也经常出现了一些非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图象内容的试题.总之图象语言是一个命题频率较高的点,如Ⅰ卷中的第15、23、33、34等题,Ⅱ卷中的第18、19、23等题,Ⅲ卷中的第16、18、19、20、33、34等题.例5(全国Ⅰ卷第15题)如图5,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分析这是一个以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的识别类的问题,所涉及到的F -x 图并不是教学中学习的的x -t 图、v -t 图、U -I 图等熟悉的图象,需要考生根据题述的物理过程,复现出如图6所示的情景,物体不拉力而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当物体P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x ,此时根据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F+k(x0-x)-mg=ma,再代入mg =kx便可导出F-x的函数关系式F=kx+ma,然后再根据函数式确定出图象斜率、截距的特点,便可以对图象进行识别.本题答案为A.2.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研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物理学习评价应围绕物理核心素养具体要求,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实际背景素材命制物理试题,既可以有效的考查学生抽象物理模型等科学思维方法,也能通过解答的过程,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这对于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试题在联系实际方面呈现出了较明显的特点,如Ⅰ卷中的第10、20、24等题,Ⅱ卷中的第14、15、16、24,以及Ⅲ卷中的第19等题.例6(全国Ⅰ卷第20题)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分析本题给出了一个真实的情景,需要考生能从题目的“两颗中子星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转动”这一信息中抽象出一个双星模型,并确定出本题的具体已知条件:双星模型中两中子星之间的距离、转动的角速度及万有引力常量.在此基础上,就不难利用牛顿力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了.本题答案为BC.2.4实验题的难度稳中有降,突出基本原理与方法实验题主要用于考查对实验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纵观近年来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偶尔也在其它题型中出现了以演示实验为背景的试题.实验题的结构基本上显现“一小一大、一易一难、一熟一生”的格局,从难度上来看,近三年的试题难度明显下降,即使是第24题位置的这个“大难生”的位置,也都离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内容并不太远.如Ⅰ卷中是用替代法测电阻的具体应用,Ⅱ卷是测动摩擦因数(重点是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Ⅲ卷是用“伏阻法”测未知电阻值.近几年实验题考查的内容如表1所示.表1年份卷别22题23题内容分值内容分值2014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条件与图象形状成因分析6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图象处理数据9Ⅱ安伏法测电阻的内外接分析6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图象处理数据9纲频闪照相方法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求加速度6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图象处理数据122015Ⅰ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小车过凹桥最低点的速度6改装、校准毫安表,并进行电路故障分析9Ⅱ利用斜面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测动摩擦因数6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电路设计、步骤与误差分析92016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以此装置计算交流电的频率5替代法测电阻迁移到用热敏电阻设计报警电路10Ⅱ用木块拖纸带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6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迁移,电表改装原理9Ⅲ研究安培力实验的设计5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条件控制、图象处理数据102017Ⅰ小车滴水(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5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图象应用10Ⅱ利用光电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图象处理数据6电桥法测微安表内电阻,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9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测量力读数、画矢量图6多用电表的原理与读数92018Ⅰ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卡尺的读数5替代法测电阻的迁移应用,图象处理数据10Ⅱ简易多用电表的原理6测动摩擦因数,读测力计,图象处理数据Ⅲ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中用直尺测反应时间)6伏阻法测电阻9纵观近5年来的试题可看出,第22题基本上都是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内容,既个别题目的背景并不是学生实验,但试题的内容也是学生与熟悉的,而且思维难度并不太大.第23题基本上都不是规定学生实验的原始内容,注重对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应用,但实验的设计难度与思维难度基本上是稳中有降.2.5两个选考模块突出特点,难度仍显不平衡对于两个选考模块,尽管都是“一小一大”的题型,分值也都是“5和10”的分布,但由于它们的知识内容特点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考查方式的特点.选考3-3模块的小题固定考查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以及液体和固体的性质,通常是思维难度不大的选择题,最大难度就是利用图象来描述气体状态变化,以此来考查热和功的概念性问题.选考3-4模块包括振动和波、光学这两大部分内容,从试题的组成来看,这两大部分的内容出现在“一小一大”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客观的讲不论这“一小一大”的知识内容如何排序,它们的难度一般都超过选考3-3的难度.因原因分析如下:若“一小”为光学的内容,则可能是光的波动性问题,这样试题的难度通常会与3-3中的“一小”相当,如2017年Ⅱ卷;但若是几何光学的问题,则难度通常会大于3-3中的“一小”的难度,如2018年Ⅰ卷.在这样的结构中的“一大”一定是机械波,而机械波的知识特点决定了其出现在论述计算题中的难度将比较大,如2016年Ⅱ卷和2018年Ⅰ卷.若“一小”为振动和波,则“一大”一定是几何光学的计算题,而振动和波的题很少能出现2017年Ⅱ卷和2018年Ⅱ卷这样难度较小的题,而多是2017年Ⅰ卷、2017年Ⅲ卷、2018年Ⅰ卷这样难度较大的题.在这样的结构中的“一大”一定是几何光学,这时我们会发现如2017年三套试题中的几何光学的题,及2018年Ⅱ卷和2018年Ⅲ卷中几何光学的题,难度都较大.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选考3-4中的大题,若是考查机械波,则考生可能会由于看不懂图象、分析不清振动传播的过程,而导致无从下手;若考查几何光学,则考生可能会由于数学能力欠佳而限制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这两种情况都使得这个“一大”在表述上比选择3-3气态方程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总体来看,两个选考模块在“一小”上难度可能相近,也可能3-3略低一些;在“一大”上,3-4的难度整体会大于3-3.所以造成了两个选考模块的难度并不平衡.3对高考复习工作的启示纵观近年来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18年试题所呈现出的特点,对于我们研究今后的高考方向,提高教学与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将会得到有益的启示.3.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典型物理模型的积累,做到知识清、模型熟能力的考查总是以知识和具体的物理模型为载体,因此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不应盲目追求做题的数量和难度,而应注重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明确它们的适用条件.在习题的讲练过程中,要注重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完善头脑的物理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没有典型物理过程模型的积累,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就失去了思维支撑点;没有典型物理过程模型的积累,面对不同的物理问题学生就很难建立起问题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审题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3.2把握好讲练习题的难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由于高考试题的难度稳中有降,而且试题所涉及到的过程模型多是学生所熟悉的经典模型,同时也没有偏题和怪题,所以不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难、偏、怪题上,要重视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的训练,要通过这样的基本题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3.3重视对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较繁琐的数字(或文字)的运算、关键性几何条件的分析以及图象语言的理解与应用等形式.这既要求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要充分重视,注重落实,同时也需要在第二轮(或第三轮)复习过程中,对于几何关系问题、图象语言问题集中进行专题性复习.3.4关注动量由选考变为必考后可能带来的变化2016年10月公布了物理3-5改为必考,2017年第一次高考实现了由选考到必考的平稳过渡,并没有出现难题和大题.2018年的第二次高考,动量部分的内容基本走向正常,但问题的复杂程度及思维难度都不太大,似乎还没有真正达到“必考”水平应有的难度.放眼2019年的高考,对于涉及到动量的综合类较难的概念性选择题、过程复杂或思维难度较高的综合类计算题,以及实验题均可能再现动量的身影,因此在教学中值得引起重视.总之,分析清楚近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把握高考命题方向的变化,才能提高我们教学与复习过程的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8高考物理分析
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规律。
34
选做
考查光的折射定律。考查机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速、波长间的关系。
波动图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
运动学中v-t图像。
运动图像和牛顿第二定律、功和功率。
20
考查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以及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叠加。
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
21
考查静电场的电势、电势能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匀强电场的场强、电场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间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2
实验
考查仪器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测Hale Waihona Puke 反应时间。23实验
考查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试验。
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实验。
测量电阻的设计性实验
24
计算
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竖直上抛运动。
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在磁场中的运动。
25
2018全国卷Ⅰ、Ⅱ、Ⅲ理综卷(物理部分)考点分析
题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14
依托高铁运动的情景,考察动量、动能、运动学公式及动能定理等基本知识。
动能定理、摩檫力做功。
核反应方程
15
考查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图像等知识。
动量定理、自由落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
16
考查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叠加。
2018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高考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探讨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第37卷总第529期2019年第7期Vol.37 No.5297.2019. 42 .2018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第10题为例左祥胜江苏省宿迁中学,江苏宿迁223800摘 要:通过对2018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第10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打破教材原有 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让实验教学走过场。
关键词: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7-0042-41 2018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1.1 试题回放(2018江苏高考10) —同学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1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 (图中虚线所示)时的实验电路。
请指出图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
为_______V ;内阻为_ _£l o(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在测出上述数据后,该同学将一只量程为100 mV 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
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3 A 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 示,则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应为_______V ;内阻应为______(2)实验测得的电阻箱阻值R 和电流表示数 /,以及计算的十数据见表1。
表1数据表R/Q 8.007.00 6.00 5.00 4.007/A 0.150.170.190.220.26i/A-'6.706.005.30 4.503.80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R-4-图像。
由图像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图2题目示意图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传统的电学实验试题,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学生必做的电学实验之一。
试收稿日期:2019-01-31作者简介:左祥胜(1979-),男,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宿迁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题赏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题赏析近日,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公布,其中的物理实验题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
这道实验题出题新颖独特,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难度适中,使考生既能考察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江苏省物理试卷的一大亮点。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道实验题。
这道实验题的题目是:“根据相同温度下的物体的质量和水分蒸发情况进行实验和研究”。
考生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的蒸发速度是否不同,其次需要了解实验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基本物理概念和实验器材。
在这道实验题中,考生需要用到的主要实验器材是天平、电热板以及不同材料的空满两个烧杯。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热力学实验,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材料烧杯中的水分蒸发情况,进而得出结论。
在进行实验之前,考生首先需要做的是准备实验器材,并且校准天平,确保其准确度。
然后挑选不同材料的烧杯,其中一个烧杯空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作为实验组。
接下来,将两个烧杯放在相同温度下的电热板上,以确保条件一致。
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后,通过天平测量两个烧杯的质量变化,计算出水分蒸发量。
将两者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在实验完成后,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可以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如温度、表面积、水分蒸发速率等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考生可以通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特性,比如材料的导热性、吸湿性等因素,来分析不同材料的蒸发速度是否不同。
这样既能考察考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能锻炼其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是一道既考察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的优秀题目。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能够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同时,这道实验题也能够培养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这道实验题的深入探讨,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朱亚军
[摘要]首先统计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查情况。
然后阐述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4个主要特征:点面结合,全面考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三会”,关注细节;侧重设计,重视探究。
最后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统计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0-03
一、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情况统计
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省市高考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全国1、2或3卷,自主命题的省市很少,只有北京、天津和江苏地区。
海南省采用半自主命题的方式,该省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学科采用全国卷,物理等其他学科自主命题。
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新高考探索。
本文的统计不包含浙江和上海的高考实验试题。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见,2018年7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均设计了2道实验题,力学、电学各一题,分值可能是12分、15分、18分或24分。
二、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特征
1.点面结合,全面考查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仅借鉴或迁移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明确必考的8个学生实验,而且推陈出新。
同时还考查了教材中“做一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如全国3卷第22题“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北京卷第19题“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
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从而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18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地发挥正常水平。
但又有“形似质异”的创新之处,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鉴别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高低,提高试卷的选拔功能,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实验教学中学过的实验方法,正确识别所给出的创新设计实验的原理以及探索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如全国1卷第22题别出心裁,利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等内容,提升了试题的质量,提高了甄别功能。
又如江苏卷第11题迁移创新,利用阿德伍德机模型测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何种误差?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如何借助橡皮泥减少阻力产生的误差?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温度计(选修3—3)等,认识误差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3.突出“三会”,关注细节
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三会”: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突出‘三会,关注细节”是2018年高考实验题的主要特色。
如北京卷第21题,研究小车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要求学生补充选择实验器材,补充v-t图像中遗漏的数据点,描述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和v-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理解平均速度可视为瞬时速度的条件,论证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斜面实验”的理论依据。
又如天津卷第9(2)题,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操作细节和作图规范。
唯有做过这些实验,熟悉实验操作细节,才能有效解答相关问题。
4.侧重设计,重视探究
高考物理实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如天津卷第9(3)题,要求学生根据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kΩ)和若干备选器材,设计最优的测量电路图,选择最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分析比较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并思考误差产生的原因。
又如江蘇卷第10题,用上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学生指出图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素养。
由于电流表的读数I和电阻箱的阻值R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便于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化曲为直”的策略,在方格纸上作出[R-I-1]关系图像,由该图像计算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但结果不够准确。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又将一只量程为100 mV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调节电阻箱,再进行测量和计算,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三、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实验和探究能力实质是集观察、操作、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且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五大能力之一,历年高考都十分重视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核,且不断创新,精彩纷呈。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推进,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发行,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材也将走进课堂,教学观念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学重点要从关注学生解题转向关注学生思维,教学策略要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科素养的提升。
面对这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唯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实验水平,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实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重视实验,做全实验
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为此,从高一年级开始就要想方设法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积极创新实验方式,尽可能多地开发出可视性强、证据性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创造条件开全各类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增加体验和经历,要杜绝让学生按教师或教材的既定步骤进行虚假“探究”,重视探究过程,掌握基本方法和原理,加强学生实验规范、实际操作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际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基本素养。
3.引领设计,引导创新
实验设计和创新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平时要加强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探究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思
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适当方法,构思探究计划;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等各方面形成探究计划;学会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完善探究计划。
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制订探究计划的机会,引领学生慢慢领悟实验思想、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进度宁可慢一点,也不要囫囵吞枣赶进度,让学生浸润在实验设计和创新的氛围中,享受物理实验设计和创新中的科学思维和物理思想,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物理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 参考文献]
[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卷物理部分.
[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卷物理部分.
[3]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3卷物理部分.
[4]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綜合物理部分.
[5]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6] 2018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7]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8]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项科目)说明.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