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三数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教研组长全年级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教研组长全年级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全年级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的总体评价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全面考查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一致.试题呈现基本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难度定位偏难.试题选材新颖,不直接,在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力度,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运算量大。

概率与统计部分的考查,强调对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试卷知识覆盖率高,贴近教材,强调基础,全卷对知识技能考评的定位比较准确,但全卷区分度较差,试题整体偏难;试题情境新、理念强,板块清晰,试题整体偏难。

强化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在考查能力上,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

试题关注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考查,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但试题整体还是偏难。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分析报告主要从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等几个方面论述,同时也把个分数段的人数展示出来,以便更好的了解本次考试的真是情况。

具体如下表所示: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双基不扎实的问题.如概念混淆不清,化简、计算、解方程错误,证明书写不规范等。

2.学生能力比较差的问题。

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知识方法稍综合的试题得分率普遍较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欠准确;学生应用意识仍然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数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好学生粗心,差学生厌学,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本次考试,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学生不太容易得到基本分,从考试结果看有大部分学校的及格率偏低,差分度偏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学。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九年级所有学生在数学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数据。

总共收集了X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总体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考试平均分为X分,在整体学生成绩分布上表现良好。

- 最高分为X分,最低分为X分,考试成绩分布范围较广。

- 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为X,考试成绩的分散程度相对较小。

题目分析我们对各个考题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题目X的平均得分为X分,是本次考试中得分最高的题目。

- 题目Y的平均得分为X分,是本次考试中得分最低的题目。

- 题目Z的得分波动较大,标准差为X,说明学生对该题目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学生群体分析我们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性别方面,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女生的平均分为X分,两者差异不大。

- 不同班级之间的平均分差异较小,说明班级间教学质量相对均衡。

- 关于其他学生群体的分析(如研究成绩、研究态度等),请补充相关信息。

结论和建议通过对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较为稳定,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现较差,需要针对性辅导和提高。

- 题目Z的得分波动较大,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教学改进措施。

- 需要加强性别平等教育,使男女学生在数学研究中的平均成绩更加接近。

参考文献请列出所有使用过的参考文献。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考察目的和指导思想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的了解和质量跟踪,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命题范围,使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新的数学课程方面的发展情况,促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继续深入的开展.注重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培养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和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为中考和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仍以《数学课程标准》和统一教学要求为依据进行命题。

二、试卷分析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2、题量、题型和分值设置全卷120分.总题量26题,其中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填空题8题,每题3分;解答题9题,共89分. 与中考题量设置一致. 本次试卷难度比为7:2:1。

3、考试范围 : 九年级(上)的全部内容和下学期的二次函数。

4、试题来源知识点源于《数学课程标准》相应年级的要求,以九年级上的知识内容和九下的二次函数为主要载体。

试题注重基础,试题题型大部分来自课本,其中基础题主要根据是课本中的练习题A组习题的题型.个别题加以改造.此外包含一些变式题或自编题.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命题的教育价值立意.同时对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应用、观察探索、创新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考察. 整体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又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试卷难易程度、题量适中,照顾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力图达到较高的及格率和均分。

基础性的题目较多,预设难度为0.60-0.65。

中档题的难度以中等生的难度为参照,中等生可较好发挥,但难题的高度较高,要考高分有一定的困难,满分较难。

三、班级基本情况本班54人参加考试,优分12人,及格24人,低分21人,均分60,成绩一般。

四、得失分析1.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得失分分布情况(1)得分情况:总体看来,学生答题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能够直接应用课本的基础知识的题目,学生对单个基础知识点的考查题答得较为理想, 选择题的答题情况总体较好,学生1,10题基本都能完成,第7题错的较多。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期末检测,我校九年级共178人参加数学考试,无人缺考。

全年级数学总分为9327.2分,人均平均分52.4分。

其中最高分为135分,最低分为5分,及格人数43人,优秀人数26人,优秀率为14.6%,及格率为24.2%。

成绩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做题粗心大意,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

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突出。

二、试卷分析: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

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的来讲,该份试题相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把握不到位。

例如:第24题主要是学生对于二次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不能熟练应用,说明学生在掌握数形结合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第22题学生很难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第27、28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综合运用能力较弱;第26题是二次函数应用题,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弄不明白,不能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审题能力差,不会建立数模解决实际问题。

这道题目的得分率低,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必须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不够。

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习惯方面还欠缺优生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好,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改进的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

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

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是全佳木斯市统一试题,总分120分制,共28道题,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分析本份试题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是一份很成功的试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本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避重点。

如:第一大题中的1,2,3,4,5,6,8,9,10小题,第二大题中的15,16小题,第三大题中的21,23,24,25小题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或灵活运用的。

2、抓住新课标的特点,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难点内容化难为易,分散考查。

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重难点内容把握得很有分寸。

整份试卷中考查的内容比例、分值大小和层次要求都有明显体现。

注重对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考查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中的第5题、第9题、第14题、第24题、第27题等都是生活中常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试题形式多样,渗透数学思想,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性。

通过识图来解答计算题或应用题,这类题都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要求考生能对实际的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考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此外还有一类题25题对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并不高,但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并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将实际背景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二、学生出现的问题1、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欠佳。

如第19题学生从表中观察不出对应边的特征,因而有许多学生出错,第26题,不会观察图象,数与形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出错率占到40%以上。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以便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考试表现,并提供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建议。

以下是对考试各方面的分析结果:
1. 考试成绩分布:
- 优秀(90分以上): 占总人数的25%
- 良好(80-89分): 占总人数的35%
- 中等(70-79分): 占总人数的25%
- 及格(60-69分): 占总人数的10%
- 不及格(60分以下): 占总人数的5%
2. 知识点掌握情况:
- 基本运算: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运算过
程中出现错误。

- 代数方程:学生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一些复杂的代数
方程仍然缺乏理解。

- 几何形状:学生对基本几何形状的认识还比较扎实,但在解
决几何问题时,一些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3. 解题能力:
- 计算题:大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上表现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容易出错或计算步骤不清晰。

- 解答题:学生对于一些应用题和思考题的解答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掌握。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针对代数方程和解答题的薄弱点,教师可以增加相关的练题和问题解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针对计算题中常见出错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化练,在计算步骤和思路上给予指导。

3. 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引导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增强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考试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有信心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评价分析1、试题难度:中等偏上2、试题广度:试题涵盖一元二次方程全章、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这部分内容。

3、试题分布:选择题(30分)填空题(24分)解答题(46分),其中,一元二次方程(55分)二次函数(45分)二、学生成绩分析1、总体分析人数68人,及格人数17人,优秀1人,均分39.56,50分以下51人。

成绩偏低,优生勉强实现零的突破,低分段人数太多。

选择题丢分较多是6,8,9,10题;填空题失分最多的是13,14,16,18题;解答题19题解方程,解答题20题的第二问函数增减性,21题的第二问大部分丢分,23、24题乎全部丢分。

特别是解方程能力太低。

2、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表现在概念不清,知识系统性不够,计算能力很差,数字稍复杂(小数、分数、负数)就会出错。

第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刚刚结束新课,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加上上课进度落后于考试进度3节,涉及26分,是考试成绩不佳的客观因素,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普遍存在。

九三班没有数学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尖子生培养难度很大;九四班后进生太多,转化任务艰巨。

第三,学生普遍学习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意识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

3、教师存在问题第一,个人状态不佳,缺乏积极协调教育引导学生。

表现在不能针对学生的学情,对等提问,设计作业,辅导,忽视边缘生、后进生的督促力度,致使学生也消极怠工,良好的习惯未及时形成并加以巩固。

第二,备课、讲课缺少必要的启发、激励,致使课堂没有激情,致使学生学习情趣不浓,思维的培养跟不上;课后不善于总结,使每节课学了什么条理性不强,学生学的糊涂,知识间联系模糊,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归类运用,答题格式的示范,答题技巧的点拨等工作不细致,不能讲练结合及时检测掌握学情,致使学生数学学习无章可循。

三、今后改进措施1、调整心态,以阳光自信、激情饱满的状态面对课堂教学,以此感染引导学生情绪的积极、活力满满,快乐探究,提高效率。

九年级上期期末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2)

九年级上期期末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2)

九年级上期期末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一、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1班共有63名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

平均分24.76分,及格率为3.17 %,优生率为0%,不及格率为96.83%。

学生做得好的题较少,学生知识点薄弱的题太多。

全卷总分150分,90分2人,60分以上人,低分59人。

各题得分情况题号得分率(%)失分率(%)1 43.77 56.222 32.62 67.383 37.25 62.754 64.28 35.725 19.12 80.886 3.17 96.837 19.12 80.888 24.59 75419 12.68 87.3210 3.17 96.8311 0 10012 0 10013 6.34 93.6614 3.17 96.8315 0 10016 0 10017 0 10018 64.28 35.7219 9.51 91.4920 24.59 75.4121 37.25 62.7522 6.34 93.6623 3.17 96.8324 0 10025 12.68 87.3226 6.34 93.6627 24.59 75.4128 3.17 96.83九年级6班共有61名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

平均分31.61分,及格率为1.64%,优生率为0%,不及格率为98.36%。

学生做得好的题基本上没有,学生知识点薄弱的题太多。

全卷总分150分,考90分1人,60分以上7人,低分53人。

各题得分情况题号得分率(%)失分率(%)1 53.77 46.222 29.12 70.883 27.25 72.754 34.28 65.725 19.12 80.886 1.64 98.367 15.12 85.888 44.28 55.729 24.22 75.7810 3.28 96.7211 0 10012 0 10013 1.64 98.3614 1.64 98.3615 0 10016 0 10017 0 10018 34.28 65.7219 29.12 70.8820 24.59 75.4121 27.25 72.7522 6.34 93.6623 1.64 98.3624 0 10025 13.22 86.7826 16.4 83.9627 3..28 96.7228 0 100二、试卷分析试卷共28道题,总分150分。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分析一、总体成绩概述在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数学考试中,整体成绩呈现出一定的水平。

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来看,学生的表现较为稳定。

然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差异。

二、知识模块分析通过详细分析学生答卷,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对总体成绩产生较大影响:1.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方面:该部分是数学中的基础模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在此模块上失分严重。

2. 二次函数方面:该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函数概念理解不清,图像分析能力较弱的问题。

3. 旋转和圆方面:学生在这部分主要在复杂图形的组合、角度和边长的计算等细节问题上容易出错。

4. 概率初步方面: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理解较为容易,但也有部分同学在这方面丢分。

三、难度系数分析在期末考试中,试题较为灵活,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从难度系数来看,基础题目的比例较大,而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比例适中。

然而,学生在处理难题时表现出的能力较弱,失分较多。

四、学生个体差异在成绩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数学能力和扎实的基础,而部分学生则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

这种差异可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有关。

五、提升策略建议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重视代数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基础模块的教学,加强日常训练和巩固。

2. 提高解题能力: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几何思维训练:在几何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个性化辅导与关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5.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长过程,为学生供全方位的支持。

精品范文-初三数学质量分析改进措施-初三数学质量分析(三篇)

精品范文-初三数学质量分析改进措施-初三数学质量分析(三篇)

精品范文-初三数学质量分析改进措施-初三数学质量分析(三篇)初三数学质量分析(三篇)初三数学质量分析一初三数学试卷分析这次考试是中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与平时复习有效结合的载体,它的意义是:一方面为了检验学生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2xxx年中考中在分值、题型的数量与布局,难易比例设置以及首次使用机读卡等带来的多方面的变革,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提供一些最新的思路和比较有价值的复习方向。

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面指标来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它与中考的精神会有多大的一致在这里不敢断言,但至少呈现出以下一些亮点:一.试卷内容分析(1)、试卷结构符合中考要求试卷满分120分,选择为10小题,填空8小题,且每题为一空。

试卷难度系数恰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

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省中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对第二轮中考复习指明了一些思路和好的策略。

(2)、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题覆盖面广,基本题如填空、选择部分以及计算、全等形证明、统计等都以常规题型为主,并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强调知识的直接应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既保证了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

(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全卷设置了具有显示情景式的实际问题,这些试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考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4)、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试卷以动点题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期末质量分析

九年级期末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质量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本次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命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共五章,包括《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

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1--12题共计36分;填空题13--18题共计24分;解答题19---27题共计90分;为尽可能多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总分达到了150分。

全卷试题难度偏大。

从考试结果看,基本上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本次期末测试成绩2017春与2017秋比较2017秋和2017春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但是低分人数还是较多,充分说明了学生进入九年级上学期后,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成绩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答题马虎,另一方面原因是训练和复习的力度还不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分析1、没有认真读题,证明过程不够严谨,如第22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没做对了。

2、由于对“公式”掌握的不好而导致失分。

如:第6、15题等。

3、实际问题是学生最不会做的题型。

如:第21题,得分率比较低。

4、大多数学生二次函数解析式不熟悉,大多数学生不会用已知二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不会计算,而导致失分,如第27(1)题,第27(2)(3)题根本没有人做对。

5、概率题做对的较多。

如第24题6、解方程时,公式记不牢固,公式混淆太多。

7、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8.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9. 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书写不规范失分,10. 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总的来说,学生在解决函数问题方面问题较大,大部分同学不会做。

四、下步工作打算1、继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并作适当的拓宽与延伸。

(完整)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本文对九年级数学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我们将对考试难易度、知识点覆盖情况以及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讨论。

一、考试难易度分析
通过对九年级数学考试难度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考试的整体水平。

根据题目难度系数和学生的得分情况,可以判断出考试的难易程度。

在本次数学考试中,难度适中的题目占多数,并有一定比例的简单和较难题目。

这样的设计能够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反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点覆盖情况分析
数学考试应该全面覆盖九年级阶段的各个知识点,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分析,我
们发现本次考试覆盖了数学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并对相关知识点
进行了考察。

各个知识点的分值分布合理,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对
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三、学生表现分析
通过统计学生的成绩分布和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整体
表现进行分析。

本次数学考试中,学生的得分主要集中在60分至
90分之间,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

部分学生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表现出了对数学知识的良好掌握。

但也有部分学生的得分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论
根据对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的分析,本次考试难度适中,知识
点覆盖较全面。

学生的整体表现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加强
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本次考试的分析,可以为
教师们提供有关教学改进和学生指导的参考意见。

以上是对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的分析,仅供参考。

初三上期末数学质量分析

初三上期末数学质量分析

初三(上)期末数学质量分析一、试卷的整体分析本次考试是全区统考,体现了面向中考的基本原则,试题难度适中,同时突出了重点、难点和主要教学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试题上看加强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比如有些题目如果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就很简单直接观察图像就可以得到结果但是如果不理解也可以解出来但是就要浪费很多计算时间。

这就非常明显的就是考察老师在教学中是真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是按部就班的操练。

并且在这些细节上突出了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和学生后续能力的考察,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认为题目出的很好,出题人真的是很有想法,我们老师看到这份题也有很多想法,但是可怕的是学生看到这份题真的是没有想法,也是我们教学比较无奈的地方。

另外,这份试题的编排顺序学生不太习惯,倒数第三道题目已知数据是无理数的一个式子,用到的解题方法学生比较陌生,卡住了一些学生,倒数第二题二次函数的最值思想要绝对重视,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也体现出初高中的衔接,体现了出题者的用心,最后一道压轴题的思路反而不难,这就要求学生考试时候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因为中考也是新编拟的题目所以难免会出现类似前难后易的情况,所以速度和心态的考验是这次考试的最大挑战。

二、试题做答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全级人数355人,全级平均分108.19分,最高分150分,最低分14分,及格人数283人,占79.72%,优秀人数138人占38.37%。

150分共2人,140——149分:22人;130——139分:45人;130分以上共69人(这段分数的人数偏少,说明尖子生队伍不足)120——129分:69人;120分以上共138人100分以上:256人;90人以上:283人;60分以下:25人;(低分段人数比以往减少可能和试题中容易题目的比例设置有关,我们也应该对控制这段学生人数有信心。

)40分以下:9人;从近年中考题看,前面的题目不难,这次考试也是这样,所以要树立低分学生的信心,比较来看抓好我们数学平行班是工作重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期末考试已结束,通过分析期末数学试卷,我们看到了我校数学教学的优缺点。

以下是我们对考试试卷所作的一些统计,并据此提出几点教学想法。

一、试卷整体分析.这份数学试卷在总体上较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

在题型设计、情境安排以及设问方式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创造,出现一些前景新颖、设计巧妙、富有思维含量、形式活泼的好题。

题型、题量、难度及分值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位,做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并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重点的考查,适当考查了探索性试题。

为中考复奠定了基础,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源于课本,并适当拓宽加深,试题的编排具有起点低、坡度缓、难点分散等特点。

体现了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的考查.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填空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填空题有6道题(1-6)分别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等,学生大部分做的还可以,说明对于概念的基本应用和求值运算,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填空题(第6题)是一道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错误率为80%左右。

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知识的传统认识,没有细致的观察图形,导致错误。

2、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有8道题(7-14)均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应用,得分率不算高。

选择题第11题主要是二次函数的应用,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错误率较高。

这类试题涉及知识虽然基础,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

考试结果表明,对于这样的试题,有相当一小部分学生存在能力上的欠缺。

3.XXX答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简答题共9道,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角坐标系、旋转、二次函数、概率等相关知识。

第15题是最基本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还是不错。

初三上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上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上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初三上数学期末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应用题,包括解答题和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试卷特点1. 知识覆盖全面:本次试卷涵盖了初三上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难度适中:试卷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也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能够较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注重应用:试卷中的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试题新颖:部分题目设计新颖,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试卷分析1. 基础知识题基础知识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计算题和填空题上出现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1)计算题: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上出现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不够熟练或对公式理解不透彻。

(2)填空题:部分学生在填空题上出现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或记忆不准确。

2. 综合应用题综合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题目,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审题不仔细: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审题不仔细,导致解题思路错误。

(2)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采用一种方法,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

(3)计算错误: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计算不够准确,导致最终答案错误。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针对基础知识题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审题不仔细而出现错误。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本次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整体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试卷结构合理,题型规范,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试卷内容分析1、基础知识考查本次试卷对基础知识考查较为全面,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

覆盖了整个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概率等,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考查。

同时,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如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也进行了适当的强调和考查。

2综合能力运用本次试卷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在填空题和解答题中,设置了多个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例如,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本次试卷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

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如计算能力、对某些概念的理解等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足之处。

2、综合能力运用情况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解答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题目时,有些学生无法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或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情况学生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表现良好,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在解答数形结合的题目时,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或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解答。

四、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试卷分析,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完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XXXXXX一、试题评价本次考试使用澜沧全县统一试题,总分120分制。

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一)全卷基本情况实考人数:1292,及格人数:6,及格率:4.65%。

最高分:90分,最低分:9分。

分数段分布:10~20分:353人,20~30分:325人,30~40分:175人,40~50分:52人,50~60分:22人,60~70分:2人,70~80分:1人,80~90分:0人,90~100分:9人,满分:1人。

二)第一大题(填空题)统计情况实考人数:1291,满分:16分,平均分:3.61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0分,及格人数:181人,零分人数:5人。

三)第二大题(选择题)统计情况实考人数:129,满分:32分,平均分:26.62分,最高分:32分,最低分:12分,及格人数:4人,零分人数:32人。

四)第三大题(解答题)统计情况实考人数:129,最高分:129分,平均分:28.30分,最低分:16分,及格人数:35人,零分人数:22人。

三、试卷特点本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九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共五章的内容。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搞题海战。

2、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第20、21、23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研究的热情。

九(上)数学试卷质量分析.docx

九(上)数学试卷质量分析.docx

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21中(邵春山)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本次期末成绩为平时40%+期末考试的60%,总体情况较好。

期末试卷总分120 分。

(1)试题类型:•选择题,12题共36分;填空题,5题15分;解答题,9题共69分。

内容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圆,I员傩,相似形,三角函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综合运用。

重点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等。

(2)试题分布:一元二次方程18分,二次函数35分,圆23分,反比例函数及运用13分,相似形8分,旋转与中心对称15分,三角函数3分,函数的综合运用20分。

2、试卷特点等方面: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导向,注重能力开发,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学科特点, 以思维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冇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和指引正确的科学探究热情。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总人数高分及格低分人平得分率综合指数人数率人数率人数率294 29 0. 099 91 0.31 540. 180. 556抽样人数高分及格低分人平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综合指数人数率人数率人数率20 3 0. 15100.510. 05 0. 58108 20樊城区201 5 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能力测评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抽样20份1-12题13-17题18 题19题20题21 题22 题23 题24 题25 题26题应得分720 300 120 80 100 140 140 160 200 200 240 实得分540 210 97 72 73 58 105 75 98 80 96 得分率0. 75 0.7 0.81 0.9 0. 73 0.41 0. 75 0. 46 0. 49 0.4 0.4三.对试题的评价(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学习重点。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教与学目标达成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考试情况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1、填空、选择题(1-14题)这部分试题在一定的广度和较浅的深度上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并有适当增加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能力。

这部分试题基本难度不是很大,容易出错的有第3题,第12,13,题。

本身带有一定难度的是第14题。

2、解答题(第15-----23题)第8道题从题型到每道题所考查的内容以及能力、难度值、区分度等各项指标保持相对稳定,从运算、推理技能、空间观念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上都逐步提高,具有鲜明的梯度、区分度。

第一块:第15到22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方法的运用。

如第17、18题考查几何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第19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20题考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知识;第22题考查旋转的基本性质,这些试题源于课本符合大纲要求。

第二块:第22题和第23题,两题体现了选拔功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对考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探索、创新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第22题涉及了中位线的性质,圆心角定理等知识;第23题考查了抛物线的解析式求法,面积最值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相关知识,这两道题有难度、有梯度,有利于选拔。

二、本次考试成绩情况分析考试成绩整体上还算可以,基础题型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并应用。

但是达到优秀的人数很少,高分不多主要原因还在于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解决不熟练。

得分情况:九(4)班参考人数8人,平均分67.31,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50﹪,最高分106,最低分29分,70-90分数段的人数较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基础知识不熟练,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对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知识产生过程,就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导致运算、推理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年沿河官舟中学秋季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龚渐文
本试卷编排具有起点低、坡度缓、难点分散等特点,体现了
对初三(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的考查,较好地发挥了初三数学期末考试对初三(上)数学教学的评估和教育成果的检验。

一、试题分析: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量为26个小题,总分为100分。

考查内容涵盖了九年级(上)教材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基本合理。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7:2:1,符合考试要求
试卷分为填空、选择、解答三个大题,
1、填空、选择题
这部分试题在一定的广度和较浅的深度上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并有适当增加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能力。

2、解答题
这部分题从题型到每道题所考查的内容以及能力、难度值、区分度等各项指标保持相对稳定,从运算、推理技能、空间观念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上都逐步提高,具有鲜明的梯度、区分度。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学生对初三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
的理解、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
知识产生过程,就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导致运算、推理错误2、运算能力差,由此造成失分。

计算技能低,不熟记常用的数据,如常用的勾股数,或特殊
角的三角函数值等。

对策:
1、在教学中,注重公式法则的发生过程,搞清公式、法则之间
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
2、练习要循序渐进。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基本题,要认真抓好运算
格式步骤的训练。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指导学生弄清错误
的原因,并及时改正。

3、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尤其是数、式、解方程
有关基本运算,要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要熟记常用的重要
数据。

4、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
是数形结合、方程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理解运用有一
定的差距。

实际上平时教学中,我们练习过这些题型的综合
题,但是学生解题能力较差,还不能正确解答出来。

说明我
们的学生解一些综合题能力欠缺。

所以我们加强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打好基础,做到分阶段、分层次、循序
渐进。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合。

其次是要抓好小综合的练习。

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
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适时提高。

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题
型的作用,要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提高。

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探
讨和总结。

要防止盲目拔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
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
现偏差较大。

3. 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书写不规范失分,
4. 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
实际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四、教学建议:
1. 求真务实,注重双基。

2. 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3.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4.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5. 做好培优补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