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湘夫人

合集下载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描写湘君期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描写湘君期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描写湘君期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是一首极县艺术感染力的诗歌,是《九歌》组诗中的经典之作,与《九歌·湘君》互为姊妹篇。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忧愁。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生波啊树叶飘落。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的西面。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到中庭,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禅衣扔到澧水旁。

《湘夫人》教学课件

《湘夫人》教学课件

《湘夫人》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湘夫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湘夫人》的全文朗读、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其艺术特色;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湘夫人》的文本内容,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分析并领会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探究《湘夫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湘夫人》中意象、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江风光图片,引入《湘夫人》的学习。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湘夫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湘夫人》的文本进行详细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典型意象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6. 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湘夫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湘夫人》2. 主要内容:诗歌朗读:节奏、韵律意象分析:湘江、秋风、落叶等情感表达:离别、思念艺术特色:描绘、抒情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湘夫人》中的意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2)以《湘夫人》为背景,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

答案:(1)赏析文章:参照课堂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湘夫人》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2)现代诗歌:以《湘夫人》为灵感,自由发挥,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2. 情感表达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诗歌意象的分析1. 抓住关键词:如“湘江”、“秋风”、“落叶”等,通过这些关键词来挖掘诗中的意象。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湘夫人》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2)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3)发挥想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爱情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2)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湘夫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4. 欣赏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品的美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3. 课后自主学习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湘夫人文化现象,如湘水、湘君、湘夫人等,让学生了解湘夫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湘夫人故事的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湘夫人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湘夫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夫人》的简称。

这首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口吻,描绘了他们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关于《湘夫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正处于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改编而成,而《湘夫人》则是其中的一篇。

楚地巫风盛行,人们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福祉、消灾解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之神,他们的爱情传说在楚地广为流传。

屈原以这个传说为题材,借神灵之间的爱情,抒发自己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诗歌内容1、等待湘夫人诗的开篇,湘君精心准备了迎接湘夫人的仪式,他在北渚焦急地等待着湘夫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烘托出湘君内心的忧愁。

2、寻找湘夫人湘君在等待中不见湘夫人的身影,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

他沿着江边奔走,幻想湘夫人可能出现的地方,但始终没有找到。

3、布置新房尽管湘夫人还未到来,湘君仍然满怀期待地为她布置新房。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这些描写展现了湘君的深情和用心。

4、幻想与失落湘君在幻想中与湘夫人相会,然而现实中湘夫人依然没有出现,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惆怅。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湘君将自己的衣物投入江中,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和不舍。

三、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诗歌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

秋风、洞庭波、木叶等自然景象,不仅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也映衬了湘君的愁绪。

2、浪漫想象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美好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3、象征手法诗中的香草、香木等具有象征意义,如荪、椒、桂、兰等,象征着美好、纯洁和高贵。

4、语言优美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楚辞《湘夫人赏析》

楚辞《湘夫人赏析》

楚辞《湘夫人赏析》《湘夫人》赏析内容摘要:《湘夫人》把原来抽象的神的概念,创造了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字形象,并艺术的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相约却不能相遇的无限惆怅。

主题词:湘夫人湘君恋歌特征《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

《九歌》是一组诗的总称,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而成的。

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初浓郁的地方特色,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互补中诉说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

《湘夫人》把原来抽象的神的概念,创造了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字形象,并艺术的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相约却不能相遇的无限惆怅。

《湘夫人》突出的特征就是寓情于景,悲怨交织。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边,渴望湘夫人到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句极力渲染深秋凄静杳茫的气氛,构成一个优美惆怅的意境,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此句中的“秋风”与抒情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相切:瑟瑟秋风,似乎寒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心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不平。

在如此的环境和氛围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顷刻如泉水涌出。

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感情时,只能注情于水:“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流。

”只见沅水和澧水正在缓缓地向着远方流淌,可是他所约会的恋人却没有随流水俱来。

长久不见恋人到来,湘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诗歌没有作正面书写,却巧妙的摄入了另一番景象:“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竟跑到庭院里来觅食,蛟龙竟来到江岸上游荡,客观的景象发生了变形,这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出现的视觉假象――被扭曲的客观景象。

因为等待的时间漫长,心情愈变愈坏,先是忧愁,继而悲伤,最后懊恼异常导致精神恍惚迷离,所以产生了与现实景物完全颠倒的幻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又是合理的心里流程,再次烘托出了人物此时此刻悲怨交织的心境。

湘夫人ppt课件

湘夫人ppt课件

故事的冲突与高潮
冲突
舜帝迟迟未归,湘夫人的思念与等待引发了内心的矛盾与挣 扎。
高潮
舜帝归来时,发现湘夫人已死,他悲痛欲绝,两人的爱情悲 剧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同情。
故事的结局与启示
结局
舜帝为了纪念湘夫人,将她封为湘江女神,每逢水神节,人们都会祭祀她,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而神圣的,但命运的无常与无法抗拒也是人世间的一大悲剧。同时, 人们应该珍视生命和爱情,追求幸福和美好。
文学形象的塑造
湘夫人的形象被塑造为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的女性形象,成为后世文学作 品中经常出现的形象之一。
02
湘夫人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湘夫人是古代湘江地区的一位美丽女子,传说因为爱上了舜帝而陷入深深的思念 与等待中。
发展
湘夫人等待舜帝归来,但未果,她的思念与日俱增,最后投湘江自尽,成为湘江 女神。
03
湘夫人的角色形象
湘夫人的外貌特征
身材苗条,皮肤白皙
湘夫人具有苗条的身材和白皙的皮肤,展现出她的优雅和婀娜。
眼睛明亮,眉毛细长
她的眼睛明亮有神,眉毛细长而弯曲,展现出她的聪明和温柔。
长发披肩,衣着华丽
湘夫人的长发披肩,通常穿着华丽的衣裳,展现出她的美丽和优雅 。
湘夫人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聪明智慧
文学作品
湘夫人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起到了传 播和传承的作用,如小说、散文、 诗歌等,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湘夫 人文化。
湘夫人故事的改编与创新
影视作品
湘夫人故事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 品,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 式展现了湘夫人的魅力,进一步
扩大了其影响力。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一)、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与幻想境界得描写,多方面地渲染感情。

借景抒情,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得抒情手段。

但同样就是借景抒情,《湘夫人》却有自己不同寻常得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多它不仅借助现实之景来抒情,还借助假想之景与幻想境界来抒情,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得情境交融境界。

具体说来,有下面三个地方值得特别注意:1.“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就是一个感情与现实景物相互交融得艺术境界。

①·首先,此句紧承上句,用得就是抒情“点染”法。

上句直书“愁”字,点明这一小节得感情基调,下句写景,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

上点下染,情景浑然交融。

②·其次,秋风、水波、落叶,取景典型,寓意油然暗生:秋风习习,似觉凉意透心;水波荡漾,如同“心波”起伏,落叶纷纷,犹若心境步步下沉。

景与情谐,虽无半个情字,却处处愁情横溢。

③·再次,秋风荡水波,水波飘落叶,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四景关联一体,境界自然天成,更有无限情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2.“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就是现实景象,而就是由现实景象与自身处境得对比所生发出来得假想景象。

透过这一假想景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湘君得心情懊丧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将强烈感情蕴含在假想景象之中得典型实例。

3.第五小节所极力铺陈得修房盖屋、彩饰门面得景象,纯粹就是虚幻得、香草玉树,五彩缤纷,工笔细描,想象丰富,极尽夸耀之能事。

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意,包蕴着无限向往得真情与难以遏止得追求力量,就是一个将感情融汇在幻象之中得典型境界。

寓情于景而情更浓。

以上几处,显然都就是诗中感情最浓烈、最动人得地方。

(二)、诗中感情流程得起转升降,十分合乎特定情景中得人物心理活动规律、本诗就是以感情得起伏跌宕为线索得,但这起伏跌宕之所以合理、成功,则就是由于它得起转升降合乎了心理活动得规律。

这就是一条比感情线索更深入一层得心理活动线索。

湘夫人

湘夫人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这句看似与前面矛盾,但更反映出湘君 表面的决绝之下内心无法抑制的相恋。他 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 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 心理历程。所以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 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正是 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总 结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 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 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 的到来。 描绘了一个环境气氛都 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 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 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爱而不见能 憋死你啊!
能憋疯!
只 见 那 洞 庭 水 慢 慢 流 淌 。
心 思 恍 惚 , 望 穿 秋 水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这段描绘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 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 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 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 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 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 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当九嶷山的众 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 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与 她 定 好 约 会 准 备 晚 宴 。
登 上 长 着 野 花 的 高 地 远 望 ,
洞 庭 湖 波 浪 翻 涌 树 叶 飘 旋 。
凉 爽 的 秋 风 阵 阵 吹 来 ,
我 已 忧 愁 满 怀 望 眼 欲 穿 。
湘 夫 人 降 落 在 北 洲 之 上 。
第 一 段
“目眇眇兮愁予” 用尽目力凝望,而所望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一)、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与幻想境界的描写,多方面地渲染感情。

借景抒情,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但同样就是借景抒情,《湘夫人》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多它不仅借助现实之景来抒情,还借助假想之景与幻想境界来抒情,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情境交融境界。

具体说来,有下面三个地方值得特别注意:1.“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就是一个感情与现实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①·首先,此句紧承上句,用的就是抒情“点染”法。

上句直书“愁”字,点明这一小节的感情基调,下句写景,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

上点下染,情景浑然交融。

②·其次,秋风、水波、落叶,取景典型,寓意油然暗生:秋风习习,似觉凉意透心;水波荡漾,如同“心波”起伏,落叶纷纷,犹若心境步步下沉。

景与情谐,虽无半个情字,却处处愁情横溢。

③·再次,秋风荡水波,水波飘落叶,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四景关联一体,境界自然天成,更有无限情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2.“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就是现实景象,而就是由现实景象与自身处境的对比所生发出来的假想景象。

透过这一假想景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将强烈感情蕴含在假想景象之中的典型实例。

3.第五小节所极力铺陈的修房盖屋、彩饰门面的景象,纯粹就是虚幻的。

香草玉树,五彩缤纷,工笔细描,想象丰富,极尽夸耀之能事。

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意,包蕴着无限向往的真情与难以遏止的追求力量,就是一个将感情融汇在幻象之中的典型境界。

寓情于景而情更浓。

以上几处,显然都就是诗中感情最浓烈、最动人的地方。

(二)、诗中感情流程的起转升降,十分合乎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心理活动规律。

本诗就是以感情的起伏跌宕为线索的,但这起伏跌宕之所以合理、成功,则就是由于它的起转升降合乎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这就是一条比感情线索更深入一层的心理活动线索。

2024《湘夫人》优秀赏析

2024《湘夫人》优秀赏析

《湘夫人》优秀赏析•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手法•意境营造与审美价值体现•诗歌风格与流派归属问题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歌差异•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考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湘夫人》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湘夫人》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该诗以湘夫人(即娥皇、女英,传说中舜帝的妃子)的传说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的品格。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由盛转衰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湘夫人》属于唐代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湘夫人》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诗通过描绘湘夫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湘夫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研究唐代诗歌和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描绘湘夫人神秘、美丽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塑造出湘夫人超凡脱俗、美丽动人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神灵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抒发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诗人在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和向往的同时,也流露出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惆怅和失落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结构安排与特点层次分明的结构诗歌按照迎神、盼神、神降、神去、望神的结构布局,使得整首诗歌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人间与仙界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歌在韵律上和谐统一,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鉴赏湘夫人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鉴赏湘夫人艺术特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分析艺术特色
(一)、这首诗歌的主旨是如何呈现的?
巧借神话传说入诗言志,表达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诗歌中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和矢志不移、急切盼望的湘君,正如诗人的际遇与追求,可以说是诗人的化身和现实的写照。
(二)、这首诗歌湘君对湘夫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抒发的?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通俗点讲,即这篇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呈现主题的。
2、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创作的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湘夫人》这篇诗歌出自《楚辞九歌》,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全文刻画一位深深思恋湘夫人的痴情男子——湘君,写他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那么作者如何来写的呢?
这首诗,比较长,学生对一些词很陌生,对诗歌的内容不易理解,对于诗歌的手法分析就更难了。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讲解,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抒情的。
2通过问题探究,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鉴赏《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同学们看到这个问题,有没有思路呢?什么是“艺术特色”?
(三)、赋比兴手法
1、找出文中的采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分析:鸟儿本应该停留在树上,却聚集在水草中;鱼网本应该在水中,却张挂在树上。是生活中的异常现象。难道说我们的约会也会出现异常吗?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
反常现象隐喻求而不得,爱而不见,事愿相违,隐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古代爱情诗的佳品-----浅谈《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色教学文稿

古代爱情诗的佳品-----浅谈《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色教学文稿

古代爱情诗的佳品-----浅谈《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色题目:古代爱情诗的佳品 -----浅谈《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学生姓名学 号类 型专 业层 次指导教师日 期古代爱情诗的佳品-----浅谈《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摘要《湘君》和《湘夫人》堪称是屈原《九歌》中最重要的作品,甚至是争议最大,也是艺术成就最大的作品之一。

从当前学界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对《湘君》、《湘夫人》的身份考证还是对这两首爱情诗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都十分重视对屈原在这两首诗歌中所注入的个人主观情感。

而注重感性体验是爱情诗的基本特征之一。

因此,从古代爱情诗的角度来分析《湘君》和《湘夫人》中的艺术特色应该是一个十分贴切的研究角度。

本文将在简单介绍屈原此人以及其重要代表作品《九歌》,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为作品研究奠定一个基本的背景和基调。

在此基础上分析《湘君》和《湘夫人》在语言、内涵、情节等方面表现出的爱情诗的艺术特征。

当然,这种感性的分析需要相应文学理论化的升华,所以笔者用了共鸣、抒情主人公等概念进行凝练和概括。

关键词:《湘君》,《湘夫人》,共鸣,爱情目录一、前言 (1)二、屈原与《九歌》 (1)(一)汨罗江畔的歌者 (1)(二)《九歌》与“二湘” (1)三、共吟:平衡研究视野下的“二湘” (2)(一)对唱之人:《湘君》与《湘夫人》的身份考证 (2)(二)香草美人:抒情主人公的塑造 (2)(三)循环往复:遥相呼应的文字之力 (3)(四)戏剧性情节:“重著精神,极力发挥” (3)四、爱情:“二湘”以爱之名的艺术风格 (4)(一)故事凄美动人 (4)(二)意境悠远杳渺 (4)(三)回味徘徊难决 (4)五、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致谢 (5)一、前言《湘君》与《湘夫人》在诗歌的内容上主要讲述的一对夫妻各自因为思念而期望相会,并为之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伴随着诗人对湘君和湘夫人内心细腻情感的把握和表现,虽然最终二人的努力没有换来圆满的相聚,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还是让整首诗歌都沉浸在一种爱情、思念和惆怅等温软的情绪当中。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夫人》的简称。

这首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情感为线索,描绘了湘君在赴约不遇后的失落与哀怨。

以下是对《湘夫人》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背景知识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当时楚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他主张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抗秦,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打压。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而成的一组诗歌,《湘夫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诗歌内容1、赴约不遇诗歌开篇,湘君精心准备了约会,却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描绘了湘君在北渚遥望,心中充满忧愁,秋风吹过洞庭湖,落叶飘零的景象,烘托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2、寻觅湘夫人湘君在等待中不见湘夫人的身影,于是开始四处寻觅。

他“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在白薠草中极目远望,为了约会精心布置。

然而,“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鸟儿为何聚集在水草中,渔网为何挂在树梢上?这些反常的景象暗示了湘君的失落和不安。

3、装饰新房湘君虽然没有等到湘夫人,但依然满怀期待地为她装饰新房。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他采集香草来装饰房间,表达对湘夫人的深深思念。

4、幻想与失望湘君在幻想中与湘夫人相会,“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新房装饰得华丽而温馨,然而这只是他的幻想,最终湘夫人还是没有出现,湘君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

5、捐袂遗褋湘君在极度失望之下,“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他把自己的衣袖和单衣投入江中,又在汀洲采摘杜若,想要送给湘夫人,表达自己的执着和深情。

三、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秋风、洞庭波、木叶等,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使情感与景色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湘夫人》课件

《湘夫人》课件
启示现代人思想
《湘夫人》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人思考人生、面对困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05
《湘夫人》的教学设计
《湘夫人》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湘夫人》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和审美情趣。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对《湘夫人》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湘夫人》优秀课件
目录
• 《湘夫人》的背景介绍 • 《湘夫人》的内容解析 • 《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 《湘夫人》的影响与评价 • 《湘夫人》的教学设计
01
《湘夫人》的背景介绍
《湘夫人》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创作 《湘夫人》时正值楚国政治斗争 激烈,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
创作背景
结局
故事以湘夫人和湘君的悲剧结 局收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思
考和感悟。
03
《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的语言特点
01
02
03
语言优美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描绘,使语言显得 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 法,营造出独特的韵律和 节奏感。
表达力强
高度赞誉
历代文人墨客对《湘夫人》评价极高 ,认为其思想深邃、艺术高妙,是楚 辞中的佳作。
深入解读
许多文人墨客对《湘夫人》进行了深 入的解读,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 丰富了其艺术价值。
《湘夫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
《湘夫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力。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湘夫人简介1.1 湘夫人是哪位诗人创作的?1.2 湘夫人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年代是什么?1.3 湘夫人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特点有哪些?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湘夫人全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是什么?2.2 分析湘夫人中的意象和隐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2.3 解读湘夫人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第三章:湘夫人与楚辞的关系3.1 湘夫人如何体现了楚辞的特点和风格?3.2 湘夫人在楚辞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哪些?3.3 比较湘夫人与其他楚辞作品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第四章:湘夫人的艺术特色4.1 湘夫人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4.2 湘夫人中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如何相互映衬?4.3 分析湘夫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湘夫人的公开课教学活动?5.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安排?5.3 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如何设计?第六章:文学背景与时代特色6.1 探讨《湘夫人》创作的文学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分析《湘夫人》中所体现的时代特色,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3 比较《湘夫人》与其他期诗歌的异同,探讨其独特之处。

第七章:文本细读与解读7.1 对《湘夫人》进行逐句解析,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7.2 探讨《湘夫人》中的主题思想,如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7.3 分析《湘夫人》的情感表达,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诗歌传达内心世界。

第八章:比较研究与跨文化视角8.1 将《湘夫人》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其普世价值和独特性。

8.2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湘夫人》的传播与接受,以及其在国际文学史上的地位。

8.3 探讨《湘夫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第九章: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9.1 分享实际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教学策略和方法。

9.2 讨论在教授《湘夫人》时可能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9.3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湘夫人》的教学建议和优化方案。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赏析一: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湘夫人

艺术特色(一)、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的描写,多方面地渲染感情。

借景抒情,这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但同样是借景抒情,《湘夫人》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多它不仅借助现实之景来抒情,还借助假想之景和幻想境界来抒情,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情境交融境界。

具体说来,有下面三个地方值得特别注意:1.“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是一个感情与现实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①·首先,此句紧承上句,用的是抒情“点染”法。

上句直书“愁”字,点明这一小节的感情基调,下句写景,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

上点下染,情景浑然交融。

②·其次,秋风、水波、落叶,取景典型,寓意油然暗生:秋风习习,似觉凉意透心;水波荡漾,如同“心波”起伏,落叶纷纷,犹若心境步步下沉。

景与情谐,虽无半个情字,却处处愁情横溢。

③·再次,秋风荡水波,水波飘落叶,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四景关联一体,境界自然天成,更有无限情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2.“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是现实景象,而是由现实景象与自身处境的对比所生发出来的假想景象。

透过这一假想景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了何种程度。

这是将强烈感情蕴含在假想景象之中的典型实例。

3.第五小节所极力铺陈的修房盖屋、彩饰门面的景象,纯粹是虚幻的。

香草玉树,五彩缤纷,工笔细描,想象丰富,极尽夸耀之能事。

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意,包蕴着无限向往的真情和难以遏止的追求力量,是一个将感情融汇在幻象之中的典型境界。

寓情于景而情更浓。

以上几处,显然都是诗中感情最浓烈、最动人的地方。

(二)、诗中感情流程的起转升降,十分合乎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心理活动规律。

本诗是以感情的起伏跌宕为线索的,但这起伏跌宕之所以合理、成功,则是由于它的起转升降合乎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这是一条比感情线索更深入一层的心理活动线索。

大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环节写得相当微妙:1.“帝子降兮北渚”,起笔就写湘君心中猜想的情景,一下子就进入了心理活动的描述,简捷而深邃。

湘夫人

湘夫人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娥皇、女英)为湘夫人。

屈原以他独有的艺术情思对原有的传说、民俗、歌词去粗取精,整理润饰,创作为乐歌。

在迎神赛会上,有扮演二神的男女巫师对唱,又有众巫伴唱配舞。

[编辑本段]【评点】:《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祭祀娱神时,由巫者扮演,或独歌独舞,或对歌对舞,或合唱合舞。

读《湘夫人》,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可望而不可及。

他筑芳香宫室于水中,以待湘夫人之来临,然而始终未能相见,只能饮恨终生。

《诗经》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

《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

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

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以水画风之理,李善注《文选》“物色”类时云:“有物有文曰色,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

《诗·注》云…风行水上曰漪‟。

《易》曰:…风行水上曰涣。

‟涣然,即有文章也。

”苏洵《仲兄郎中字序》:“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朱翌更云:“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

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

”(《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

以树形风,更是古诗惯技:“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江湜《彦冲画柳燕》);“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午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湘夫人的概念

湘夫人的概念

湘夫人的概念湘夫人是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位重要形象,她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其创作的《南乡子·湘夫人》中塑造的一个美丽而悲伤的女性形象。

湘夫人在辛弃疾的词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身世悲惨、深受世俗压迫的女子,她的悲愤与无奈令人动容,成为了辛弃疾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湘夫人在词中以一种幽怨的姿态出现,她是一位面容娇美的女子,却过早地丧偶,她的丈夫在战乱中离世,她深感丈夫的英勇以及婚姻的幸福。

随着战乱的爆发,她失去了家人的依靠,被困在险恶的乱世中,处境艰难。

然而,她并不是沉默无言的,她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困境。

湘夫人的悲苦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压迫。

在古代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束缚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丧失了自由和独立的权利。

湘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面对困境变得无依无靠,她表达出的孤独和无奈让人产生深思。

她的形象成为了辛弃疾抒发自己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载体。

辛弃疾通过湘夫人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在乱世中,人们常常被摧残,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面对世事如潮,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湘夫人的命运无疑是对这种人生无常的一种写照。

她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无法改变社会的困境,她只能在词中表达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湘夫人的形象也反映了辛弃疾个人爱情观的一种转变。

在辛弃疾早期的作品中,他对于爱情的描写大都是欢乐豪放的,如《青玉案·元夕》中的欢庆图景。

然而,随着江山易主、家国沦陷,辛弃疾的情感趋于悲伤和痛苦,这也在他的词中有所反映。

湘夫人的形象正是显示了辛弃疾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的一个标志。

她发出了辛弃疾自己从豪情浪漫转向忧愁沉郁的心声。

湘夫人在辛弃疾的词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词以婉约清新著称,而湘夫人的形象却带有一种凄婉和哀怨的色彩,她的命运无疑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一个亮点。

湘夫人的形象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她通过自己的遭遇,彰显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她用自己的文字向世人诉说自己的苦难,呼吁对女性的关注与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艺术特色
(一)、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的描写,多方面地渲染感情。

借景抒情,这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但同样是借景抒情,《湘夫人》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多它不仅借助现实之景来抒情,还借助假想之景和幻想境界来抒情,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情境交融境界。

具体说来,有下面三个地方值得特别注意:
1.“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是一个感情与现实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①·首先,此句紧承上句,用的是抒情“点染”法。

上句直书“愁”字,点明这一小节的感情基调,下句写景,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

上点下染,情景浑然交融。

②·其次,秋风、水波、落叶,取景典型,寓意油然暗生:秋风习习,似觉凉意透心;水波荡漾,如同“心波”起伏,落叶纷纷,犹若心境步步下沉。

景与情谐,虽无半个情字,却处处愁情横溢。

③·再次,秋风荡水波,水波飘落叶,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四景关联一体,境界自然天
成,更有无限情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2.“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是现实景象,而是由现实景象与自身处境的对比所生发出来的假想景象。

透过这一假想景象,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了何种程度。

这是将强烈感情蕴含在假想景象之中的典型实例。

3.第五小节所极力铺陈的修房盖屋、彩饰门面的景象,纯粹是虚幻的。

香草玉树,五彩缤纷,工笔细描,想象丰富,极尽夸耀之能事。

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意,包蕴着无限向往的真情和难以遏止的追求力量,是一个将感情融汇在幻象之中的典型境界。

寓情于景而情更浓。

以上几处,显然都是诗中感情最浓烈、最动人的地方。

(二)、诗中感情流程的起转升降,十分合乎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心理活动规律。

本诗是以感情的起伏跌宕为线索的,但这起伏跌宕之所以合理、成功,则是由于它的起转升
降合乎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这是一条比感情线索更深入一层的心理活动线索。

大体说来,有如下
几个环节写得相当微妙:
1.“帝子降兮北渚”,起笔就写湘君心中猜想的情景,一下子就进入了心理活动的描述,简捷而深邃。

湘君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首先想到对方等待自己之苦,为对方等不到自己而忧愁,这一心理活动特点,突现出他对湘夫人爱恋的深挚。

2.“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一假想景象,看似来得突兀,实际上却完全合乎湘君当时心理活动的进程。

首先,这一假想景象是在湘君等不到湘夫人时心绪愈变愈坏、愈来愈懊丧的感情基础上才生发出来的。

其次,是由于时值傍晚,鸟儿投林、渔人收网的现实景象扑进了他的眼帘,才使他产生了关于“鸟”、“罾”的联想。

接着,在联想中又发生了一个将鸟儿、渔人归家团聚与自身赴约不遇的困窘处境相对比的心理活动;如果没有这一内心的对比,就不会将现实景象扭曲为假想景象。

由此可见,“鸟何”、“罾何”这一假想景象的产生,是一个既复杂又合理的心理流程;而诗人越过这一心理活动过程,直接把结果写出来,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思考余地,在思考解剖之后,则使我们更加体会到当时湘君情感的激荡和心情的痛苦。

3.第五小节所大肆渲染的美好生活境界,似与全诗的忧伤基调和湘君的懊恼心理相左。

其实不然,忧伤中生发出绚丽幻境,正是心情痛苦到极点时绽开的奇花异葩。

愈是应当得到的东西而意外失掉,愈令人感到懊恼;愈懊恼,就愈觉得失掉的东西更美好。

理想的暂时挫折,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而精神上的痛苦,更促使心灵执着地向理想追求。

现实中没有得到,则寄寓于想象;而想象,则把那失掉的东西幻化得更加完美无缺,更加绚烂美妙。

这就是感情的逻辑,心灵的辩证法。

所以说,这一节中理想境界的出现和夸张,是在更深的层次上符合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因而反过来也就在更深的层次上披露了湘君的心灵世界。

此外,在懊恼中萌生对往事的追悔,在追悔中进入神志恍惚状态,以及通过内心的自我旷达来缓解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也都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必然规律。

(三)、关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与《氓》的比较来说明:
1·《氓》取材于现实生活,写现实生活中一个女子的爱情遭遇;《湘夫人》取材于神话传说,写想象中神的爱情生活。

后者比前者更富于理想色彩。

2·《氓》是叙事诗,以叙事为主,着重述写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到被弃的过程,客观性、记叙性较强;《湘夫人》是抒情诗,以抒情为主,着重抒写一个男神赴约不遇时的感情起伏和心理活动,主观性、抒情性较强。

3·《氓》多以农村现实景物比兴、渲染感情;《湘夫人》以想象、幻想为主,多以假想的、夸张的、美化的奇异景象比兴、渲染情怀。

4·《氓》的语言朴素,《湘夫人》的语言较华丽。

以上几点,大体上可看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不同。

(四)、关于语言方面的特点。

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与《氓》的比较来说明。

这里主要谈两点:
1·《氓》每句四言,是《诗经》的基本句式;《湘夫人》六言为主,兼有五言、七言。

句式的灵活多变,意味着诗体的革新。

《楚辞》比《诗经》问世晚,它发展了《诗经》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四言诗来说,楚辞是战国后期的自由诗。

句子加长,容量加大,更宜于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2。

《湘夫人》句中皆有一个语气词“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楚辞中多用此字,诗经中极少见。

语句加长,再加上“兮”字的顿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