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类(18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4题,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送薛存义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赏:赏赐

B、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代理

C、今我受其直.直:通“值”价值,钱

D、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

..佣乎吏十一:十分之一

2、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追而送之江之.浒

B、非以.役民而已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C、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D、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句子与“凡吏于土者”有相同语法特点的一项是()

A、饮食之

B、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C、凡民之食于土者

D、崇酒于觞

4、对本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赠序不是文前的序言或序文,这种文体多半对主人公予以赞扬、勉励,同时又可自由抒发作者的观点。

B、本文在说理时采用类比、对比手法,使得观点更加鲜明、深刻。

C、文章以酒肉饯行开篇,又以酒肉饯别结束,反映作者与薛存义的深厚感情和惜别之情。

D、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薛存义政绩的颂扬,表明自己“贱且辱”的牢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3分)

译文:

(2)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3分)

译文:

文言文阅读(1)参考答案

1、A(赏赐一般是指上给下,柳薛二人为同乡朋友,不存在上下关系,应该翻译为“送给”)

2、A(B项一句中的“以”翻译为“凭借”,2句中的“以”翻译为并列连词;C项1句中的“于”翻译为“在”,2句中的“于”翻译为“对于”;D项1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2句中的“乎”是介词,相当于“于”,翻译为“在”)

3、C(“吏”是名词作动词,做官;“饮食”是动词用作使动,请喝酒吃肉;“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上”;“食”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活吃饭;“崇”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满的斟上”)

4、D(虽然文尾表现了作者某种程度的无奈,以及借饯行申明自己的观点,但无牢骚之言)

5、(1)凡是依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官吏。

(2)打官司的得到公平的处理,纳税的负担平均合理,无任老小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恨的。

【参考译文】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发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上,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使(官员)负责对我公平办事。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那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为什么呢?情势(这里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意见(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①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

..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②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

野人

..,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亟(jí):急迫地。②曷:何,怎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纾:解除B.余所诛.者诛:杀

C.平原君以婚姻

..激信陵婚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D.贱则夷门野人

..野人:乡村平民,文中指守门人侯生

2.下列各项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作者“罪信陵”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②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③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④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

⑤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⑥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但文中说评论历史的人认为“窃符”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过的。

B.作者赞同窃取魏国的兵符去分解六国的灾难的做法,因为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而赵、魏又是楚、燕、齐等国的屏障。

C.作者反对信陵君通过“窃符”来调动魏兵,认为他应该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D.如姬趁魏王空隙的时候日夜以死劝说,终于使魏王由不听到悔悟,既报答了信陵君,又未辜负魏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