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第1章 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02324离散数学(课后习题解答(详细)

02324离散数学(课后习题解答(详细)

离散数学~习题1.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计算机有空吗?⑶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21+3<5。

⑸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2与3都是偶数。

⑺小李在宿舍里。

⑻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⑼请勿随地吐痰!⑽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 。

⑾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

⑿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⒀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⑾⑿⒀是命题,其中⑴⑶⑽⑾是真命题,⑷⑹⑿是假命题,⑸⑺⒀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 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⑵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⑶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⑷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⑸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⑹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⑺p:我看电视;q:我外出;r:我睡觉;⑻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3是素数或2是素数。

⑶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

⑸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⑺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解:⑴p:他吃饭;q: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⑵p:3是素数;q:2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⑶p:地球上有树木;q: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⑷p:8是偶数;q:8能被3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⑸p:停机;q:语法错误;r: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q∨r→p⑹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为:p↔q。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

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完整版)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

(完整版)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

(完整版)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第一章命题逻辑习题与解答⒈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讨论命题的真值。

⑴ 2x - 3 = 0。

⑵ 前进!⑶ 如果8 + 7 > 20,则三角形有四条边。

⑷ 请勿吸烟!⑸ 你喜欢鲁迅的作品吗?⑹ 如果太阳从西方升起,你就可以长生不老。

⑺ 如果太阳从东方升起,你就可以长生不老。

解⑶,⑹,⑺表达命题,其中⑶,⑹表达真命题,⑺表达假命题。

⒉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⑴ 逻辑不是枯燥无味的。

⑵ 我看见的既不是小张也不是老李。

⑶ 他生于1963年或1964年。

⑷ 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⑸ 只要上街,我就去书店。

⑹ 如果晚上做完了作业并且没有其它事情,小杨就看电视或听音乐。

⑺ 如果林芳在家里,那么他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在看电视。

⑻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是三个角相等的充分条件。

⑼ 我进城的必要条件是我有时间。

⑽ 他唱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心情愉快。

⑾ 小王总是在图书馆看书,除非他病了或者图书馆不开门。

解⑴ p :逻辑是枯燥无味的。

“逻辑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化为 ?p 。

⑵ p :我看见的是小张。

q :我看见的是老李。

“我看见的既不是小张也不是老李”符号化为q p ?∧?。

⑶ p :他生于1963年。

q :他生于1964年。

“他生于1963年或1964年”符号化为p ⊕ q 。

⑷ p :害怕困难。

q :战胜困难。

“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符号化为q → ? p 。

⑸ p :我上街。

q :我去书店。

“只要上街,我就去书店”符号化为p → q 。

⑹ p :小杨晚上做完了作业。

q :小杨晚上没有其它事情。

r :小杨晚上看电视。

s :小杨晚上听音乐。

“如果晚上做完了作业并且没有其它事情,小杨就看电视或听音乐”符号化为s r q p ∨→∧。

⑺ p :林芳在家里。

q :林芳做作业。

r :林芳看电视。

“如果林芳在家里,那么他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在看电视”符号化为r q p ∨→。

⑻ p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离散数学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离散数学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 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0r: 是无理数 1s: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0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 q)(q p)(q p)(p q)(p q)(p q)(p q)(p q)∑(0,2,3)主合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q p))(q(q p))1(p q)(p q) M1∏(1)(2) 主合取范式为:(p→q)q r(p q)q r(p q)q r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q r))→(p q r)(p(q r))→(p q r)(p(q r))(p q r)(p(p q r))((q r))(p q r))1 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 q,(q r),r结论:p(4)前提:q p,q s,s t,t r结论:p q证明:(2)①(q r) 前提引入②q r ①置换③q 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 q 前提引入⑦¬p(3)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 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 s 前提引入④s t 前提引入⑤q 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 t)(t q) ⑤置换⑦(q 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 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 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 r),s p,q结论:s 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 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 r) 前提引入⑤q 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 q,r q,r 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 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自考第一章(课后习题和答案)

离散数学自考第一章(课后习题和答案)
P F F T T Q F T F T P↔Q T F F T
每当P和Q的真值相同时,则(P↔Q)的真值 为“T”,否则(P↔Q)的真值为“F”。
(3)举例:
▪ 春天来了当且仅当燕子飞回来了。 ▪平面上二直线平行,当且仅当这二直线不相交。 ▪2+2=4当且仅当雪是白色的。 (两者没有关系,但是确实命题)
举例: (a)P:王华的成绩很好 Q:王华的品德很好。 则PΛQ:王华的成绩很好并且品德很好。 (b P:我们去种树 Q: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 则PΛQ:我们去种树与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 (c) P:今天下大雨 Q:3+3=6 则PΛQ:今天下大雨和3+3=6
3.析取词(或运算) (1)符号“∨” 设P、Q为二个命题,则 (P∨Q)称作P与Q的“析取”,读作: “P或Q”。
(a)P:我拿起一本书 Q: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P→Q:如果我拿起一本书,则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b)P:月亮出来了 Q:3×3=9 P→Q:如果月亮出来了,则 3×3=9。(善意推定)
5.双条件联结词(“等价”词、“同”联结词、 “等同”词) (1)符号“↔”设P、Q为二个命题,则P↔ Q读作:“P当且仅当Q”,“P等价 Q”,“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2)定义(见真值表):
(4)P,Q中,P、Q的地位是平等的,P、Q 交换位置不会改变真值表中的值。
6.命题联结词在使用中的优先级 (1)先括号内,后括号外 (2)运算时联结词的优先次序为: ¬ Λ → ↔ (由高到低) (3)联结词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P∨(Q∨R)可省去括号,因为“V”运算是可结合的。 ( ¬P∨Q)∨R可省去括号,因为符合上述规定 而P→(Q→R)中的括号不能省去,因为“→”不满足结合律。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 0r: 2是无理数 1s: 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 0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 →⌝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 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 (⌝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 →q)→(⌝q ∨p)(2)⌝(p →q)∧q ∧r(3)(p ∨(q ∧r))→(p ∨q ∨r)解:(1)主析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 (⌝p ∧⌝q)∨(⌝q ∧p)∨(⌝q ∧⌝p)∨(p ∧q)∨(p ∧⌝q) ⇔ (⌝p ∧⌝q)∨(p ∧⌝q)∨(p ∧q)⇔320m m m ∨∨⇔∑(0,2,3)主合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p∨(⌝q∨p))∧(⌝q∨(⌝q∨p))⇔1∧(p∨⌝q)⇔(p∨⌝q) ⇔ M1⇔∏(1)(2) 主合取范式为:⌝(p→q)∧q∧r⇔⌝(⌝p∨q)∧q∧r⇔(p∧⌝q)∧q∧r⇔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q∧r))→(p∨q∨r)⇔⌝(p∨(q∧r))→(p∨q∨r)⇔(⌝p∧(⌝q∨⌝r))∨(p∨q∨r)⇔(⌝p∨(p∨q∨r))∧((⌝q∨⌝r))∨(p∨q∨r))⇔1∧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2)前提:p→q,⌝(q∧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 前提引入②⌝q∨⌝r ①置换③q→⌝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q 前提引入⑦¬p 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s 前提引入④s↔t 前提引入⑤q↔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t)∧(t→q) ⑤置换⑦(q→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r) 前提引入⑤q→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

离散数学第一章习题解答,屈婉玲耿素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离散数学第一章习题解答,屈婉玲耿素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习题一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在是命题的句子中,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命题的真值现在还不知道?(1)中国有四大发明.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2是无理数.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3)3是素数或4是素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x+<(4)235答:不是命题.(5)你去图书馆吗?答:不是命题.(6)2与3是偶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7)刘红与魏新是同学.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还不知道.(8)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答:不是命题.(9)吸烟请到吸烟室去!答:不是命题.(10)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11)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12)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13)2008年元旦下大雪.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还不知道.2.将上题中是简单命题的命题符号化.解:(1)p:中国有四大发明.(2)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无理数.(7)p:刘红与魏新是同学.(10)p: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13)p:2008年元旦下大雪.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式,并将原命题及其否定式都符号化,最后指出各否定式的真值.(1是有理数.是无理数.p.q.其否定式q的真值为1.(2不是无理数.答:是有理数. p 不是无理数. q 是有理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3)2.5是自然数.答:否定式:2.5不是自然数. p :2.5是自然数. q :2.5不是自然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4)ln1是整数.答:否定式:ln1不是整数. p :ln1是整数. q :ln1不是整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2与5都是素数答:p :2是素数,q :5是素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2)不但π是无理数,而且自然对数的底e 也是无理数.答:p :π是无理数,q :自然对数的底e 是无理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 (3)虽然2是最小的素数,但2不是最小的自然数.答:p :2是最小的素数,q :2是最小的自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 (4)3是偶素数.答:p :3是素数,q :3是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0. (5)4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偶数.答:p :4是素数,q :4是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0.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2或3是偶数. (2)2或4是偶数. (3)3或5是偶数.(4)3不是偶数或4不是偶数. (5)3不是素数或4不是偶数.答: p :2是偶数,q :3是偶数,r :3是素数,s :4是偶数, t :5是偶数 (1) 符号化: p q ∨,其真值为1. (2) 符号化:p r ∨,其真值为1. (3) 符号化:r t ∨,其真值为0. (4) 符号化:q s ⌝∨⌝,其真值为1.(5) 符号化:r s ⌝∨⌝,其真值为0. 6.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小丽只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答:p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符号化为: p q ∨. (2)这学期,刘晓月只能选学英语或日语中的一门外语课.答:p :刘晓月选学英语,q :刘晓月选学日语,符号化为: ()()p q p q ⌝∧∨∧⌝. 7.设p :王冬生于1971年,q :王冬生于1972年,说明命题“王冬生于1971年或1972年”既可以化答:列出两种符号化的真值表:p q0 0 0 00 1 1 11 0 1 11 1 0 1根据真值表,可以判断出,只有当p与q同时为真时两种符号化的表示才会有不同的真值,但结合命题可以发现,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故上述命题有两种符号化方式.8.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只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离散数学第1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1章习题解答

习题 1.11.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 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 计算机有空吗?⑶ 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 21+3 < 5。

⑸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 2 与 3 都是偶数。

⑺ 小李在宿舍里。

⑻ 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⑼ 请勿随地吐痰!⑽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p。

⑾只有 6 是偶数, 3 才能是 2 的倍数。

⑿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⒀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⑾⑿⒀是命题,其中⑴⑶⑽⑾是真命题,⑷⑹⑿是假命题,⑸⑺ ⒀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 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 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 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 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 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 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⑵ 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⑶ 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⑷ 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⑸ 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⑹ 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⑺ p:我看电视;q:我外出;r :我睡觉;⑻ 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 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 3 是素数或 2 是素数。

⑶ 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 8 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8能被 3 整除 ⑸ 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 它的对边平行 ⑺ 如果 a 和 b 是偶数,则 a +b 是偶数。

解:⑴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 p ∧ q ⑵ p :3 是素数; q : 2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 p ∨q ⑶ p :地球上有树木; q :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 p → q⑷ p :8 是偶数; q :8能被 3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 p ?q⑸ p :停机; q :语法错误; r :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 q ∨r →p⑹ p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q :四边形 ABCD 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为: p ?q 。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1.1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1)p: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

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可编辑范本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离散数学第1章答案

离散数学第1章答案

解: (1)P:王皓球打得好,Q:王皓歌唱得好。原命题可符号化:P∧Q。 (2)P:我看书,Q:我听音乐。原命题可符号化:P∧Q。 (3)P:老张是球迷,Q:老李是球迷。原命题可符号化:P∧Q。 (4)P:努力学习,Q:成绩会好。原命题可符号化:P→Q。 (5)P:休息好,Q:工作好。原命题可符号化:Q→P。 (6)P:a 是偶数,Q:b 是偶数,R:a+b 是偶数。原命题可符号化:(P∧Q)→R。 (7)P:我们游泳,Q:我们跑步。原命题可符号化:┐(P∧Q)。 (8)P:我反悔,Q:太阳从西边出来。原命题可符号化:P→Q。 (9)P:f(x)在点x0处可导, Q:f(x)在点x0处可微。原命题可符号化:P→ ←Q。 (10)P:张老师讲这门课,Q:李老师讲这门课,R:王老师讲这门课。原命题可符号化: (┐P∧┐Q)→R。 (11)P: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 ABCD 的对边平行。原命题可符号化: P→ ←Q。 (12)P:你给我写信,Q:信在途中丢失了。原命题可符号化:┐P← ∣ →(P∧Q)。 4. 判断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式公式。 (1)(Q→R∧S) (2)(P→←(R→S)) (3)((┐P→Q) →(Q→P))) (4)(RS→F) (5)((P→(Q→R))→((P→Q) →(P→R))) 解: (1)、(2)、(5)是合式公式,(3)、(4)不是合式公式。 5. 否定下列命题: (1) 桂林处处山清水秀。 (2) 每一个自然数都是偶数。 解: (1)桂林并非处处山清水秀。 (2)并不是每一个自然数都是偶数。或:有些自然数不是偶数。 6. 给出下述每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 如果天下雨,我将不去。 (2) 仅当你去我才不去。 (3) 如果Δ=b2−4ac<0,则方程ax2+bx+c=0无实数解。 (4) 如果我不获得奖学金,我就不能完成学业。 解: (1)逆命题:如果我不去,那么天下雨。

离散数学第1章答案

离散数学第1章答案

习题1.11、(1)否(2)否(3)是,真值为0(4)否(5)是,真值为12、(1)P:天下雨 Q:我去教室┐P → Q(2)P:你去教室 Q:我去图书馆 P → Q(3)P,Q同(2) Q → P(4)P:2是质数 Q:2是偶数 P∧Q3、(1)0(2)0(3)14、(1)如果明天是晴天,那么我去教室或图书馆。

(2)如果我去教室,那么明天不是晴天,我也不去图书馆。

(3)明天是晴天,并且我不去教室,当且仅当我去图书馆。

习题1.21、(1)是(2)是(3)否(4)是(5)是(6)否2、(1)(P → Q) →R,P → Q,R,P,Q(2)(┐P∨Q) ∨(R∧P),┐P ∨ Q,R∧P,┐P,Q,R,P(3)((P → Q) ∧ (Q → P)) ∨┐(P → Q)),(P → Q) ∧(Q → P),┐(P → Q),P → Q,(Q → P),P → Q,P,Q,Q,P,P,Q3、(1)((P → Q) → (Q → P)) → (P → Q)(2)((P → Q) ∨ ((P → Q) → R))→ ((P → Q) ∧ ((P → Q) → R)) (3)(Q → P∧┐P) → (P∧┐P → Q)4、(P → Q) ∨ ((P∧Q) ∨ (┐P∧┐Q)) ∧ (┐P∨Q)习题1.31、(1)I(P∨(Q∧R)) = I(P)∨(I(Q)∧I(R)) = 1∨(1∧0) = 1(2)I((P∧Q∧R)∨(┐(P∨Q)∧┐(R∨S))) = (1∧1∧0)∨(┐(1∨1)∧┐(0∨1)) = 0∨(0∧0) = 0(3)I((P←→R)∧(┐Q→S)) = (1←→0)∧(┐1→1) = 0∧1 = 0(4)I((P∨(Q→R∧┐P))←→(Q∨┐S)) = (1∨(1→(0∧┐1)))←→(1∨┐1) = 1←→1 = 1(5)I(┐(P∧Q)∨┐R∨((Q←→┐P)→R∨┐S)) = ┐(1∧1)∨┐0∨((1←→┐1)→(0∨┐1)) = 0∨1∨1 = 13、(1)原式 <=> F→Q <=> T 原式为永真式(2)原式 <=> ┐T∨(┐(┐P∨Q)∨(┐┐Q∨┐P)) <=> (P∧┐Q)∨(Q∨┐P)<=> (P∧┐Q)∨┐(P∧┐Q) <=> T 原式为永真式(3)原式 <=> ┐(P∧Q) ←→┐(P∧Q) <=> T 原式为永真式(4)原式 <=> P∧(Q∨R) ←→ P∧(Q∨R) <=> T 原式为永真式(5)原式 <=> ┐(P∨┐Q)∨Q <=> (┐P∧Q)∨Q <=> Q 原式为可满足式(6)原式 <=> ┐(P∧Q)∨P <=> ┐P∨┐Q∨P <=> T∨┐Q <=> T 原式为永真式(7)原式 <=> (┐P∨P∨Q)∧┐P <=> (T∨Q)∧┐P<=> T∧┐P <=> ┐P 原式为可满足式(8)原式 <=> ┐((P∨Q) ∧(┐Q∨R))∨(┐P∨R) <=> (P∧┐Q)∨(Q∧┐R)∨(┐P∨R)<=> ((P∧┐Q)∨┐P)∨((Q∧┐R)∨R)<=>(( P∨┐P)∧(┐Q∨┐P))∨(( Q∨R)∧(┐R∨R))<=> (┐Q∧┐P)∨( Q∨R) <=> T 原式为永真式4、(1)左 <=> ┐P∨┐Q∨P <=> ┐┐P∨(┐P∨┐Q) <=> 右(2)左 <=> ┐(┐P∨Q) <=> 右(3)左 <=> ┐(P∧Q)∨P <=> ┐P∨┐Q∨P <=> T∨┐Q <=> 右(4)左 <=> ┐(P→Q)∨┐(Q→P) <=> (P∧┐Q)∨(Q∧┐P) <=> 中<=> ((P∧┐Q)∨Q)∧((P∧┐Q)∨┐P)<=> (P∨Q)∧(┐Q∨Q)∧(P∨┐P)∧(┐Q∨┐P)<=> (P∨Q)∧┐(P∧Q) <=> 右(5)左⇔(⌝P∨Q)∧(⌝R∨Q)⇔⌝(P∨Q)∨Q⇔右5.(1)左⇒Q⇒⌝P∨Q⇒右(2)(P→(Q→R))→((P→Q)→(P→R))⇔⌝(⌝P∨⌝Q∨R)∨⌝(⌝P∨Q) ∨(⌝P∨R)⇔(P∧Q∧⌝R)∨(P∧⌝Q)∨⌝P∨R⇔(P∧Q∧⌝R)∨((P∨⌝P)∧(⌝Q∨⌝P))∨R⇔(P∧Q∧⌝R)∨(⌝Q∨⌝P∨R)⇔(P∧Q∧⌝R) ∨⌝(P∧Q∧⌝R)⇔T故P→(Q→R)⇒(P→Q)→(P→R)(3).(P→Q)→(P→P∧Q)⇔⌝(⌝P∨Q)∨⌝P∨(P∧Q)⇔⌝(⌝P∨Q)∨(⌝P∨P)∧(⌝P∨Q)⇔⌝(⌝P∨Q)∨(⌝P∨Q)⇔T故P→Q⇒P→P∧Q(4).((P→Q) →Q) →P∨Q⇔⌝(⌝(⌝P∨Q) ∨Q) ∨P∨Q⇔((⌝P∨Q)∧⌝Q)∨P∨Q⇔(⌝P∧⌝Q)∨(Q∧⌝Q) ∨P∨Q⇔⌝(P∨Q)∨(P∨Q)⇔T故(P→Q) →Q⇒P∨Q(5).((P∨⌝P)→Q)∧((P∨⌝P)→R)→(Q→R)⇔⌝((⌝T∨Q)∧(⌝T∨R)) ∨⌝Q∨R⇔⌝(Q∧R)∨⌝Q∨R⇔⌝Q∨⌝R∨⌝Q∨R⇔⌝Q∨T⇔T故((P∨⌝P) →Q)∧((P∨⌝P)→R)⇒Q→R(6)左⇔(Q→F)∧(R→F)⇔(⌝Q∨F)∧(⌝R∨F)⇔⌝Q∧⌝R⇒⌝R⇒⌝R∨Q⇔右6.(1)原式⇔(⌝P∧⌝Q∧R)(2)原式⇔⌝P∨⌝Q∨P⇔⌝(P∧Q∧⌝P)(3)原式⇔P∨(Q∨⌝R∨P)⇔P∨Q∨⌝R⇔⌝(⌝P∧⌝Q∧R)7.(1)原式⇔⌝(⌝P∨⌝Q∨P)(2)原式⇔(⌝P∨Q∨⌝R) ∧⌝P∧Q⇔⌝(⌝(⌝P∨Q∨⌝R)∨P∨⌝Q)(3)原式⇔⌝P∧⌝Q∧ (R∨P) ⇔⌝(P∨Q∨⌝(R∨P))8. (1) (P∨Q)∧((⌝P∧ (⌝P∧Q))∨R)∧⌝P(2)(P∨Q∨R)∧(⌝P∧R)(3)(P∨F)∧(Q∨T)习题1.41.(1)原式⇔⌝(⌝P∨⌝Q)∨((⌝P∨⌝Q)∧(Q∨P))⇔⌝(⌝P∨⌝Q)∨(Q∨P)⇔(P∧Q) ∨Q∨P⇔Q∨P,既是析取范式又是合取范式(2)原式⇔((⌝P∨Q)∨(⌝P∨⌝Q))∧(⌝(⌝P∨Q) ∨⌝(⌝P∨⌝Q)) ⇔(P∧Q)∨(P∧⌝Q) 析取范式⇔P∧(Q∨⌝Q)合取范式(3)原式⇔⌝P∨Q∨⌝S∨ (⌝P∧Q)析取范式⇔(⌝P∨(⌝P∧Q))∨Q∨⌝S⇔⌝P∨Q∨⌝S合取范式(4)原式⇔P∨P∨Q∨Q∨R既是析取范式又是合取范式2.(1)原式⇔P∨⌝Q∨R为真的解释是:000,001,011,100,101,110,111故原式的主析取范式为:(⌝P∧⌝Q∧⌝R)∨(⌝P∧⌝Q∧R)∨(⌝P∧Q∧R)∨(P∧⌝Q∧⌝R)∨(P∧⌝∧QR)∨(P∧Q∧⌝R)∨(P∧Q∧R)(2)原式⇔(P∧⌝Q) ∨R⇔(P∧⌝Q∧(R∨⌝R))∨((P∨⌝P)∧R)⇔(P∧⌝Q∧R)∨(P∧⌝Q∧⌝R)∨(P∧Q)∨( ⌝P∧R)⇔(P∧⌝Q∧R)∨(P∧⌝Q∧⌝R)∨(P∧(Q∨⌝Q)∧R)∨(⌝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 ∨(⌝P∧Q∧R)∨(⌝P∧⌝Q∧R)为真的解释是101,100,111,011,001(3)原式⇔(⌝P∨(Q∧R))∧(P∨(⌝Q∧⌝R))⇔((⌝P∨ (Q∧R)) ∧P)∨(( ⌝P∨ (Q∧R))∧( ⌝Q∧⌝R))⇔(⌝P∧P)∨(Q∧P∧R)∨( ⌝P∧⌝Q∧⌝R)∨(Q∧R∧⌝Q∧⌝R)⇔(P∧Q∧R)∨(⌝P∧⌝Q∧⌝R)为真的解释是:000,111(4)原式⇔P∨P∨Q∨Q∨R⇔P∨Q∨R为真的解释是:001,010,011,100,101,110,111故原式的主析取范式为:(⌝P∧⌝Q∧R)∨(⌝P∧Q∧⌝R)∨(⌝P∧Q∧R)∨(P∧⌝Q∧⌝R)∨(P∧⌝Q∧R)∨(P∧Q∧⌝R)∨(P∧Q∧R)3.(1)原式⇔⌝P∨Q∨⌝P∨⌝Q⇔T主合取范式,无为假的解释。

(完整版)哈工大《离散数学》教科书习题答案

(完整版)哈工大《离散数学》教科书习题答案

教材习题解答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8P 习题3. 写出方程2210x x ++=的根所构成的集合。

解:2210x x ++=的根为1x =-,故所求集合为{1}- 4.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为假a)对每个集A ,A φ∈;b)对每个集A ,A φ⊆; c)对每个集A ,{}A A ∈;d)对每个集A ,A A ∈; e)对每个集A ,A A ⊆;f)对每个集A ,{}A A ⊆; g)对每个集A ,2A A ∈;h)对每个集A ,2A A ⊆; i)对每个集A ,{}2A A ⊆;j)对每个集A ,{}2A A ∈; k)对每个集A ,2A φ∈;l)对每个集A ,2A φ⊆; m)对每个集A ,{}A A =;n){}φφ=;o){}φ中没有任何元素;p)若A B ⊆,则22A B ⊆q)对任何集A ,{|}A x x A =∈;r)对任何集A ,{|}{|}x x A y y A ∈=∈; s)对任何集A ,{|}y A y x x A ∈⇔∈∈;t)对任何集A ,{|}{|}x x A A A A ∈≠∈; 答案:假真真假真假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真真真真真 5.设有n 个集合12,,,n A A A 且121n A A A A ⊆⊆⊆⊆,试证: 12n A A A ===证明:由1241n A A A A A ⊆⊆⊆⊆⊆,可得12A A ⊆且21A A ⊆,故12A A =。

同理可得:134n A A A A ====因此123n A A A A ====6.设{,{}}S φφ=,试求2S ?解:2{,{},{{}},{,{}}}S φφφφφ=7.设S 恰有n 个元素,证明2S 有2n 个元素。

证明:(1)当n =0时,0,2{},212S S S φφ====,命题成立。

(2)假设当(0,)n k k k N =≥∈时命题成立,即22S k =(S k =时)。

那么对于1S ∀(11S k =+),12S 中的元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包含1S 中某一元素x 的集合,另一类为包含x 的集合。

(完整版)《离散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完整版)《离散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离散数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命题逻辑一填空题(1)设:p:派小王去开会。

q:派小李去开会。

则命题:“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可符号化为:(p∨⌝q) ∧ (⌝p∨q) 。

(2)设A,B都是命题公式,A⇒B,则A→B的真值是T。

(3)设:p:刘平聪明。

q:刘平用功。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刘平不但不聪明,而且不用功”可符号化为:p∧q。

(4)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A → B⇔⌝A∨B。

(5)设,p:径一事;q:长一智。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不径一事,不长一智。

”可符号化为:⌝ p→⌝q 。

(6)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德•摩根律为⌝(A ∧ B)⇔⌝A ∨⌝B)。

(7)设,p:选小王当班长;q:选小李当班长。

则命题:“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当班长。

”可符号化为:(p∨⌝q) ∧ (⌝p∨q) 。

(8)设,P:他聪明;Q:他用功。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他既聪明又用功。

”可符号化为:P∧Q 。

(9)对于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 A → B 是重言式时,称“A蕴含B”,并记为A⇒B。

(10)设:P:我们划船。

Q:我们跑步。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

”可符号化为:⌝ (P∧Q) 。

(11)设P , Q是命题公式,德·摩根律为:⌝(P∨Q)⇔⌝P∧⌝Q)。

(12)设P:你努力。

Q:你失败。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

”可符号化为:⌝P→Q。

(13)设p:小王是100米赛跑冠军。

q:小王是400米赛跑冠军。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小王是100米或400米赛跑冠军。

”可符号化为:p∨q。

(14)设A,C为两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A→C为一重言式时,称C可由A逻辑地推出。

二.判断题1.设A,B是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A→B⇔⌝A∧B。

(⨯)2.命题公式⌝p∧q∧⌝r是析取范式。

(√)3.陈述句“x + y > 5”是命题。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3.(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4.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5.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返回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本章自测答案5.(1):∨∨,成真赋值为00、10、11;(2):0,矛盾式,无成真赋值;(3):∨∨∨∨∨∨∨,重言式,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全部为成真赋值;7.(1):∨∨∨∨⇔∧∧;(2):∨∨∨⇔∧∧∧;8.(1):1⇔∨∨∨,重言式;(2):∨⇔∨∨∨∨∨∨;(3):∧∧∧∧∧∧∧⇔0,矛盾式.11.(1):∨∨⇔∧∧∧∧;(2):∨∨∨∨∨∨∨⇔1;(3):0⇔∧∧∧.12.A⇔∧∧∧∧⇔∨∨.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本章自测答案6.在解本题时,应首先将简单陈述语句符号化,然后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其次就是判断*是否为重言式,若*是重言式,推理就正确,否则推理就不正确,这里不考虑简单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1)、(3)、(6)推理正确,其余的均不正确,下面以(1)、(2)为例,证明(1)推理正确,(2)推理不正确(1)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记作*1)在本推理中,从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证明时,不考虑这一点,而只考虑*1是否为重言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如真值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式)证明*1为重言式,特别是,不难看出,当取A为p,B为q时,*1为假言推理定律,即(p→q)∧p→q ⇒ q(2)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记作*2)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2不是重言式,比如,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主和取范式法也可以)等(p→q)∧q→p⇔(┐p∨q) ∧q →p⇔q →p⇔┐p∨┐q⇔⇔∨∨从而可知,*2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注意,虽然这里的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但不考虑内在联系时,*2不是重言式,就认为推理不正确.9.设p:a是奇数,q:a能被2整除,r:a:是偶数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r→q)→(r→┐p) (记为*)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为重言式,下面用等值演算法证明:(p→┐q)∧(r→q)→(r→┐p)⇔(┐p∨┐q) ∨(q∨┐r)→(┐q∨┐r) (使用了交换律)⇔(p∨q)∨(┐p∧r)∨┐q∨┐r⇔(┐p∨q)∨(┐q∧┐r)⇔┐p∨(q∨┐q)∧┐r⇔110.设p:a,b两数之积为负数,q:a,b两数种恰有一个负数,r:a,b都是负数.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p→(┐q∧┐r)⇔(┐p∨q) ∧┐p→(┐q∧┐r)⇔┐p→(┐q∧┐r) (使用了吸收律)⇔p∨(┐q∧┐r)⇔∨∨∨由于主析取范式中只含有5个W极小项,故推理不正确.11.略14.证明的命题序列可不惟一,下面对每一小题各给出一个证明① p→(q→r)前提引入② P前提引入③ q→r①②假言推理④ q前提引入⑤ r③④假言推理⑥ r∨s前提引入(2)证明:① ┐(p∧r)前提引入② ┐q∨┐r①置换③ r前提引入④ ┐q ②③析取三段论⑤ p→q前提引入⑥ ┐p④⑤拒取式(3)证明:① p→q前提引入② ┐q∨q①置换③ (┐p∨q)∧(┐p∨p) ②置换④ ┐p∨(q∧p③置换⑤ p→(p∨q) ④置换15.(1)证明:① S结论否定引入② S→P前提引入③ P①②假言推理④ P→(q→r)前提引入⑤ q→r③④假言推论⑥ q前提引入⑦ r⑤⑥假言推理(2)证明:① p附加前提引入② p∨q①附加③ (p∨q)→(r∧s)前提引入④ r∧s②③假言推理⑤ s④化简⑥ s∨t⑤附加⑦ (s∨t)→u前提引入⑧ u⑥⑦拒取式16.(1)证明:① p结论否定引入② p→ ┐q前提引入③ ┐q ①②假言推理④ ┐r∨q前提引入⑤ ┐r③④析取三段论⑥ r∧┐s前提引入⑦ r⑥化简⑧ ┐r∧r⑤⑦合取(2)证明:① ┐(r∨s)结论否定引入② ┐r∨┐s①置换③ ┐r②化简④ ┐s②化简⑤ p→r前提引入⑥ ┐p③⑤拒取式⑦ q→s前提引入⑧ ┐q④⑦拒取式⑨ ┐p∧┐q⑥⑧合取⑩ ┐(p∨q)⑨置换口p∨q前提引入⑾①口┐(p∨q) ∧(p∨q) ⑩口合取17.设p:A到过受害者房间,q: A在11点以前离开,r:A犯谋杀罪,s:看门人看见过A。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1,1-2 (1) 指出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a)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门必修课。 是命题,真值为 T。 b) 计算机有空吗? 不是命题。 c) 明天我去看电影。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 请勿随地吐痰。 不是命题。 e) 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是命题,真值为 T。 f) 如果我掌握了英语,法语,那么学习其他欧洲语言就容易多了。 是命题,真值为 T。 g) 9+5 ≤ 12. 是命题,真值为 F。 h) X=3. 不是命题。 i) 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是命题。 (2) 举例说明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 设 P 表示命题“天下雪。 ”
习题 1-5 (1) 试证下列各式为重言式。 a) (P∧(P→Q))→Q 证明:(P∧(P→Q))→Q ⇔(P∧(┐P∨Q))→Q ⇔(P∧┐P)∨(P∧Q)→Q ⇔(P∧Q)→Q ⇔┐(P∧Q)∨Q ⇔┐P∨┐Q∨Q ⇔┐P∨T ⇔T b) ┐P→(P→Q) 证明:┐P→(P→Q) ⇔P∨(┐P∨Q) ⇔ (P∨┐P)∨Q ⇔T∨Q ⇔T
c) ((P→Q)∧(Q→R))→(P→R) 证明:((P→Q)∧(Q→R))→(P→R) 因为(P→Q)∧(Q→R)⇒(P→R) 所以(P→Q)∧(Q→R)为重言式。 d) ((a∧b)∨(b∧c) ∨(c∧a))↔(a∨b)∧(b∨c)∧(c∨a) 证明:((a∧b)∨(b∧c) ∨(c∧a))↔(a∨b)∧(b∨c)∧(c∨a) 因为((a∧b)∨(b∧c)∨(c∧a)) ⇔((a∨c)∧b)∨(c∧a) ⇔((a∨c)∨(c∧a))∧(b∨(c∧a)) ⇔(a∨c)∧(b∨c)∧(b∨a) 所以((a∧b)∨(b∧c) ∨(c∧a))↔(a∨b)∧(b∨c)∧(c∨a) 为重言式。 (2) 不构造真值表证明下列蕴含式。 a)(P→Q)⇒P→(P∧Q) 解法 1: 设 P→Q 为 T (1)若 P 为 T,则 Q 为 T,所以 P∧Q 为 T,故 P→(P∧Q)为 T (2)若 P 为 F,则 Q 为 F,所以 P∧Q 为 F,P→(P∧Q)为 T 命题得证 解法 2: 设 P→(P∧Q)为 F ,则 P 为 T,(P∧Q)为 F ,故必有 P 为 T,Q 为 F ,所以 P→Q 为 F。 解法 3: (P→Q) →(P→(P∧Q)) ⇔┐(┐P∨Q)∨(┐P∨(P∧Q)) ⇔┐(┐P∨Q)∨((┐P∨P)∧(┐P∨Q)) ⇔T 所以(P→Q)⇒P→(P∧Q) b)(P→Q)→Q⇒P∨Q 设 P∨Q 为 F,则 P 为 F,且 Q 为 F, 故 P→Q 为 T,(P→Q)→Q 为 F,所以(P→Q)→Q⇒P∨Q。

离散数学第1章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1章习题答案

<><><>100;{[];;} ;( *S){>1;}( * x){(>1){("\n !"); 0;}>;>[>];1;}( *S){(>1);}( * *x){((S)){("\n !");0;}*>[>];>;1;}( N){e;*(*)(());(S); (N){(2);2;}((S)){();(" ");}}(){ n;("请输入待转换的值n:\n");("");(n);}习题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为什么?若是命题,判断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1)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2)李梅能歌善舞。

(3)这朵花真美丽!(4)3+2>6。

(5)只要我有时间,我就来看你。

(6)x=5。

(7)尽管他有病,但他仍坚持工作。

(8)太阳系外有宇宙人。

(9)小王和小张是同桌。

(10)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解在上述10个句子中,(3)是感叹句,因此它不是命题。

(6)虽然是陈述句,但它没有确定的值,因此它也不是命题。

其余语句都是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所以都是命题。

其中:(1)、(4) 、(8) 、(9) 、是简单命题,、(2) 、(5) 、(7)、(10) 是复合命题。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命题公式,为什么?(1)(P(P∨Q))。

(2)(P Q)(Q P)))。

(3)((P Q)(Q P))。

(4)(Q R∧S)。

(5)(P∨)S。

(6)((R(Q R)(P Q))。

解 (1)是命题公式。

(2)不是命题公式,因为括号不配对。

(3)是命题公式。

(4)是命题公式。

(5)不是命题公式,因为没有意义。

(6)不是命题公式,因为R(Q R)(P Q) 没有意义。

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

(2)我去新华书店,仅当我有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1.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计算机有空吗?⑶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21+3<5。

⑸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2与3都是偶数。

⑺小李在宿舍里。

⑻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⑼请勿随地吐痰!⑽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 。

⑾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

⑿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⒀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⑾⑿⒀是命题,其中⑴⑶⑽⑾是真命题,⑷⑹⑿是假命题,⑸⑺⒀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 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⑵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⑶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⑷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⑸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⑹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⑺p:我看电视;q:我外出;r:我睡觉;⑻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3是素数或2是素数。

⑶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

⑸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⑺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解:⑴p:他吃饭;q: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⑵p:3是素数;q:2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⑶p:地球上有树木;q: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⑷p:8是偶数;q:8能被3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⑸p:停机;q:语法错误;r: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q∨r→p⑹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⑺p:a是偶数;q:b是偶数;r:a+b是偶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r4.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各复合命题的真值。

⑴如果3+3=6,则雪是白的。

⑵如果3+3≠6,则雪是白的。

⑶如果3+3=6,则雪不是白的。

⑷如果3+3≠6,则雪不是白的。

⑸3是无理数当且仅当加拿大位于亚洲。

⑹2+3=5的充要条件是3是无理数。

(假定是10进制)⑺若两圆O1,O2的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反之亦然。

⑻当王小红心情愉快时,她就唱歌,反之,当她唱歌时,一定心情愉快。

解:设p:3+3=6。

q:雪是白的。

⑴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⑵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⑶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假命题。

⑷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⑸p:3是无理数;q:加拿大位于亚洲;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假命题。

⑹p:2+3=5;q:3是无理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⑺p:两圆O1,O2的面积相等;q:两圆O1,O2的半径相等;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⑻p:王小红心情愉快;q:王小红唱歌;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习题1.21.判断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式公式。

⑴(p∧q→r)⑵(p∧(q→r)⑶((⌝p→q)↔(r∨s))⑷(p∧q→rs)⑸((p→(q→r))→((q→p)↔q∨r))。

解:⑴⑶⑸是合式公式;⑵⑷不是合式公式。

2.设p:天下雪。

q:我将进城。

r: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天没有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⑵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⑶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⑴⌝p∧⌝q⑵r→q⑶⌝p∧r→q3.设p、q、r所表示的命题与上题相同,试把下列公式译成自然语言。

⑴r∧q⑵¬ (r∨q)⑶q↔ (r∧¬ p)⑷(q→r)∧(r→q)解:⑴我有时间并且我将进城。

⑵我没有时间并且我也没有进城。

⑶我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并且天不下雪。

⑷如果我有时间,那么我将进城,反之亦然。

4. 试把原子命题表示为p、q、r等,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或者你没有给我写信,或者它在途中丢失了。

⑵如果张三和李四都不去,他就去。

⑶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

⑷如果你来了,那末他唱不唱歌将看你是否伴奏而定。

解:⑴p:你给我写信;q:信在途中丢失;原命题符号化为:(⌝p∧⌝ q)∨(p∧q)。

⑵p:张三去;q:李四去;r:他去;原命题符号化为:⌝p∧⌝q→r。

⑶p:我们划船;q:我们跑步;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⑷p:你来了;q:他唱歌;r:你伴奏;原命题符号化为:p→(q↔r)。

5. 用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

⑴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⑵我今天进城,除非下雨。

⑶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解:⑴p:上午下雨;q:我去看电影;r:我在家读书;s:我在家看报;原命题符号化为:(⌝p→q)∧(p→r∨s)。

⑵p:我今天进城;q:天下雨;原命题符号化为:⌝q→p。

⑶p:你走;q:我留下;原命题符号化为:q→p。

习题1.31.设A、B、C是任意命题公式,证明:⑴A⇔A⑵若A⇔B,则B⇔A⑶若A⇔B,B⇔C,则A⇔C证明:⑴由双条件的定义可知A↔A是一个永真式,由等价式的定义可知A⇔A成立。

⑵因为A⇔B,由等价的定义可知A↔B是一个永真式,再由双条件的定义可知B↔A 也是一个永真式,所以,B⇔A成立。

⑶对A、B、C的任一赋值,因为A⇔B,则A↔B是永真式,即A与B具有相同的真值,又因为B⇔C,则B↔C是永真式,即B与C也具有相同的真值,所以A与C也具有相同的真值;即A⇔C成立。

2.设A、B、C是任意命题公式,⑴若A∨C⇔B∨C, A⇔B一定成立吗?⑵若A∧C⇔B∧C, A⇔B一定成立吗?⑶若¬A⇔¬B,A⇔B一定成立吗?解:⑴不一定有A⇔B。

若A为真,B为假,C为真,则A∨C⇔B∨C成立,但A⇔B 不成立。

⑵不一定有A⇔B。

若A为真,B为假,C为假,则A∧C⇔B∧C成立,但A⇔B不成立。

⑶一定有A⇔B。

3.构造下列命题公式的真值表,并求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⑴q∧(p→q)→p⑵p→(q∨r)⑶(p∨q)↔(q∨p)⑷(p∧⌝q)∨(r∧q)→r⑸((¬p→(p∧¬q))→r)∨(q∧¬r)解:⑴q∧(p→q)→p的真值表如表1.24所示。

表1.24使得公式q∧(p→q)→p成真的赋值是:00,10,11,使得公式q∧(p→q)→p成假的赋值是:01。

⑵p→(q∨r)的真值表如表1.25所示。

表1.25使得公式p→(q∨r)成真的赋值是:000,001,010,011,101,110,111,使得公式p→(q∨r)成假的赋值是:100。

⑶(p∨q)↔(q∨p)的真值表如表1.26所示。

表1.26所有的赋值均使得公式(p∨q)↔(q∨p)成真,即(p∨q)↔(q∨p)是一个永真式。

⑷(p∧⌝q)∨(r∧q)→r的真值表如表1.27所示。

表1.27111,使得公式(p∧⌝q)∨(r∧q)→r成假的赋值是:100。

⑸((⌝p→(p∧⌝q))→r)∨(q∧⌝r)的真值表如表1.28所示。

表1.28使得公式((⌝p→(p∧⌝q))→r)∨(q∧⌝r)成真的赋值是:000,001,010,011,101,110,111,使得公式((⌝p→(p∧⌝q))→r)∨(q∧⌝r)成假的赋值是:100。

4.用真值表证明下列等价式:⑴⌝(p→q)⇔p∧⌝q证明:证明⌝(p→q)⇔p∧⌝q的真值表如表1.29所示。

表1.29由上表可见:⌝(p→q)和p∧⌝q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

⑵p→q⇔⌝q→⌝p证明:证明p→q⇔⌝q→⌝p的真值表如表1.30所示。

表1.30由上表可见:p→q和⌝q→⌝p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q→⌝p。

⑶⌝(p↔q)⇔p↔⌝q证明:证明⌝(p↔q)和p↔⌝q的真值表如表1.31所示。

表1.31由上表可见:⌝(p↔q)和p↔⌝q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

⑷p→(q→r)⇔(p∧q)→r证明:证明p→(q→r)和(p∧q)→r的真值表如表1.32所示。

表1.32由上表可见:p→(q→r)⇔(p∧q)→r。

⑸p→(q→p)⇔ ⌝p→(p→⌝q)证明:证明p→(q→p)和⌝p→(p→⌝q)的真值表如表1.33所示。

表1.33由上表可见:p→(q→p)和⌝p→(p→⌝q)的真值表完全相同,且都是永真式,所以p→(q →p)⇔⌝p→(p→⌝q)。

⑹⌝(p↔q)⇔(p∨q)∧⌝(p∧q)证明:证明⌝(p↔q)和(p∨q)∧⌝(p∧q)的真值表如表1.34所示。

表1.34由上表可见:⌝(p↔q)和(p∨q)∧⌝(p∧q)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p ∧q)⑺⌝(p↔q)⇔(p∧⌝q)∨(⌝p∧q)证明:证明⌝(p↔q)和(p∧⌝q)∨(⌝p∧q)的真值表如表1.35所示。

表1.35由上表可见:⌝(p↔q)和(p∧⌝q)∨(⌝p∧q)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p∧q)。

⑻p→(q∨r)⇔(p∧⌝q)→r证明:证明p→(q∨r)和(p∧⌝q)→r的真值表如表1.36所示。

表1.36由上表可见:p→(q∨r)和(p∧⌝q)→r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r)⇔(p∧⌝q)→r。

5. 用等价演算证明习题4中的等价式。

⑴⌝(p→q)⇔⌝(⌝p∨q) (条件等价式) ⇔p∧⌝q (德·摩根律)⑵⌝q→⌝p⇔⌝⌝q∨⌝p (条件等价式) ⇔q∨⌝p (双重否定律)⇔⌝p∨q (交换律)⇔ p→q (条件等价式)⑶⌝(p↔q)⇔⌝((p→q)∧(q→p)) (双条件等价式) ⇔⌝((⌝p∨q)∧(⌝q∨p)) (条件等价式) ⇔(p∧⌝q)∨(q∧⌝p) (德·摩根律) ⇔((p∧⌝q)∨q)∧((p∧⌝q)∨⌝p) (分配律)⇔(p∨q)∧(⌝q∨⌝p) (分配律)⇔(⌝p∨⌝q)∧(q∨p) (交换律)⇔(p→⌝q)∧(⌝q→p) (条件等价式) ⇔p↔⌝q (双条件等价式) ⑷p→(q→r)⇔⌝p∨(⌝q∨r) (条件等价式)⇔(⌝p∨⌝q)∨r (结合律)⇔⌝(p∧q)∨r (德·摩根律)⇔(p∧q)→r (条件等价式) ⑸p→(q→p)⇔⌝p∨(⌝q∨p) (条件等价式) ⇔T⌝p→(p→⌝q)⇔p∨(⌝p∨⌝q) (条件等价式) ⇔T所以p→(q→p)⇔ ⌝p→(p→⌝q)⑹⌝(p↔q)⇔⌝((p∧q)∨(⌝p∧⌝q)) (例1.17)⇔(p∨q)∧(⌝p∨⌝q) (德·摩根律) ⇔(p∨q)∧⌝(p∧q) (德·摩根律) 所以⌝(p↔q)⇔(p∨q)∧⌝(p∧q)⑺⌝(p↔q)⇔⌝((p→q)∧(q→p)) (双条件等价式) ⇔⌝((⌝p∨q)∧(⌝q∨p)) (条件等价式) ⇔(p∧⌝q)∨(⌝p∧q) (德·摩根律)⑻p→(q∨r)⇔⌝p∨(q∨r) (条件等价式)⇔(⌝p∨q)∨r (结合律)⇔⌝(p∧⌝q)∨r (德·摩根律)⇔(p∧⌝q)→r (条件等价式)6.试用真值表证明下列命题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