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制定和工作改善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应耗费的时间。

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

借助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避免了工作安排过紧或过松的情况,使员工既不会高强度工作,感到压力过大,也不会出现工作时长不足,导致工作进度拖延。

合理的工作时间分配,使员工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绩效。

标准工时的设定就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工作,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它通过合理划分工作流程、改善管理方法、优化操作流程等方式,使每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进行。

标准工时的设定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而使员工通过高效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通过工作改善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标准工时的设定,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情况。

工作改善分析是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行工作改善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持续的工作改善分析,可以不断优化标准工时的设定,提高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最后,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需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工作测量、工作分析、工作评估等手段,科学确定标准工时,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改善分析的精确度和效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
问题:
1.如何让车间人员没有质疑 2.机器与人力并存 3.成本问题 4.多品种,多批,小量,定单多变的问题 应用原则: 1.熟悉统计学分析方法 2.资深的工程人员 3.取得车间基层人员的信任与了解 4.多种测定方法
2.3.1综合数据法 内涵
• 1.表格方式 • 2.直线图方式 • 3.变数方程式 • 4.直接应用公式
选对改善 主题对象 观测记录 现状事实 检讨并置 疑找出问 题点 针对问题 构想改善 方法 建立实施 计划 推动以及 检讨成效
3.2 改善5W1H手段
• • • • • •
What:做什么?意义何在? Why:为什么?有何助益?不做会怎样? Where:何处做?换个地方做会怎样? When:何时做?提前或者咽喉延后是否更有利 Who:何人做?换人是否更有效率?更不会出错? How:如何做,是否有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
作业名称: 观测日期: 周程 1 2 3 4 5 取半成品 7 6 揭离形纸 22 23 观测人员 组装扩散 10 11 组装上菱 11 14 观测表单号:GC00001 单位: 秒 组装下菱 13 35 组装缓冲材 25 21 放入周转盘 12 11
• 2.1.3连续测时法
连续法测时比较准确,在工作开始时记录数据,直到最后一 个周程.如发生漏记,以<M>代替,发生作业者没做以</>代 替.外来单元应记录在外来单元里
2.2.4 MODAPTS 时值表内涵
• 大幅简化动作形态和距离,仅21个数据 • 采用MOD为单位,时间比TMU长约4倍 • 工时分析可以采用作业单元,与秒表类似.
1MOD=0.129秒(未含宽放) 或者1MOD=1/7秒(含宽放)
2.3 综合数据法测定标准工时
• 测定标准工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面临很多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

标准样本法
选择代表性样本岗位,通过 定量分析工作内容和时间, 推导出标准工时。
工种分析法
根据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特 点,结合工作流程和数据分 析,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评估与改进
1
评估现行标准
对已制定的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
2
收集反馈意见
与员工沟通,征求他们对标准工时的意见和建议。
3
持续改进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对企业生产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本次分享,我们将 深入探讨标准工时的定义、意义以及实际操作流程等方面。
标准工时的意义与重要性
标准工时是评估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目标,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并促进员工 的工作效率提升。
标准工时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企业需要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的工 作时长和负荷。
标准工时制定的步骤
制定标准工时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数据收集、工时评估、制定标准、实施 运营,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并与相关岗位人员紧密合作。
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介绍
时间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员工在工 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并以此 作为制定标准工时的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标准工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建立
通过建立有效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员工工时的监控和控制,实现生产效率的 持续提升。
标准工时的运用与优化
除了作为评估和监控工具外,标准工时还可以用于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设计和生产计划制定等,通过不断 优化,提高企业整体效能。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的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的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的改善首先,设定标准工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员工身体和精神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使员工在工作期间有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标准工时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员工需要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不会出现拖延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此外,通过规范工作时间,员工也将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要想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出努力:1. 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员工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2. 定期进行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的检查和调整,确保员工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避免因为外界原因而影响工作效率。

3. 鼓励员工提出工作改进建议,积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健康,同时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进而改善工作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员工的工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最低的标准工时,以保护员工的权益。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能够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家庭时间,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工作疲劳程度,降低工伤率,并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同时,标准工时的设定也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生产率,因为合理的休息和休息区间,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然而,要保证落实标准工时的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障员工权益和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双重目的。

虽然标准工时可以带来一定的休息和保护,但并不意味着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生产力都能得到保证。

因此,企业需要继续采取更多措施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更好地完成任务。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随着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变化,如何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并逐步改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许多组织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标准工时设定既关系到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和改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许多组织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标准工时设定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的标准工时设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量、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要求等因素。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工时。

此外,还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身体状况,合理设置工作时长和强度。

通过科学的标准工时设定,可以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其次,改善工作方式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工作方式往往注重数量和速度,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创造力。

改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可以通过员工参与决策和规划、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以及建立健康的沟通渠道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提供学习机会,能够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

同时,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再次,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和设备、改善工作氛围和员工关系、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标准工时设定和工作改善还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关注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还需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社会责任。

在标准工时设定和工作改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福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标准工时制定_修订流程

标准工时制定_修订流程

标准工时制定/修订流程文件编号版本V1.1 生效日期编制审批1 目的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和规范制定的标准工时,特制定本规定。

2 定义2.1 标准工时: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2.2 观察工时:用秒表测试一个工序完成所需的时间,通常测5-10次,取平均值,记录于〈标准工时测定表〉。

2.3 评比系数:为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努力度及熟练程度对实际工时的影响,将其修正到合理状态的系数,参见附表1里面的<熟练系数>与<努力系数>。

2.4 宽放时间:在作业中由于生理因素和作业因素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要时间,一般以百分率来计算。

2.5 标准工时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2.5.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5.2 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2.5.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2.5.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2.5.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3 范围本标准适用公司涵盖所有产品制定的标准工时。

4 职责4.1 生产部根据标准工时分配任务,对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的标准工时提出修改申请。

4.2 工程部负责产品标准工时测量及产能的制作、修改、审核、表单编号和REP系统工时修改。

第1页共7页4.3计划部根据标准工时进行生产任务的安排。

4.4 开发项目组负责产品变更及时通知生产及工艺,协助完成相关标准工时等资料的变更。

5 内容5.1标准工时制作方法5.1.1 观察工时测定用秒表测试在正常流线时每工序所用工时,连续测试5次以上,并记录于〈标准工时测定表〉,求出平均值即为观察工时。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企业采用了标准工时制度来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和意义标准工时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理论上的工作时间。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标准工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员工绩效和支付工资的依据,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依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制定标准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避免对所有岗位和任务一刀切的制定标准工时,以保证制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参与制定的多元化:在制定标准工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员工、管理层和专业人士等,以确保制定出的标准工时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工作情况和实际的操作需求。

3.适度的弹性和调整: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变化,标准工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调性,以适应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变化和调整,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完成时间等,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工作时间的需求。

2.收集和分析工作数据:企业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制定标准工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和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制定标准工时,明确员工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所需的时间量。

4.实施和调整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之后,企业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监测和评估工作情况:企业应该对标准工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标准工时制定及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及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及工作改善1.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一种用来衡量和确定员工工作时间的方法。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标准工时制定的目的标准工时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合理的工作时间标准,确保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浪费和低效活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为评估工作绩效和薪资计算提供依据。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和服务。

3.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3.1 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和流程,确定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为标准工时的制定做准备。

3.2 收集工作数据和观察为了确定各个环节的标准工时,需要收集工作数据和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观察:•进行时间记录:记录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工作观察:观察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的动作和步骤,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浪费和低效活动。

3.3 分析和评估工作数据收集完工作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员工的工作时间数据,找出工作效率高和低的员工;•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浪费和低效活动,找出改进的空间;•结合工作质量评估,确定适当的标准工时。

3.4 制定标准工时并实施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工作环节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应该考虑工作的性质、难度和所需技能等因素,并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在制定标准工时后,需要进行实施和跟踪。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标准工时:•向员工进行培训和说明,让他们了解标准工时的意义和要求;•设置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关注工作效率和质量指标的达成情况;•定期评估和调整标准工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标准工时对工作改善的影响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工时,可以对工作进行改善和优化,带来如下影响:4.1 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工时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工作中的浪费和低效活动。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第一章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一、标准工时在工厂管理的工 具性角色
1、多项“计划”作业的核算工具
生管排程 工作负荷量 人工成本基准
2、多项“查核”工作的基准
员工效率 人力编成/设备配置编成 生产线/设备绩效 损失分析
3、其他
方法比较与工作改善
二、标准工时之应用范围
1、生产管理方面 A、生产排程
二、使用工具
1、马表(Stop Watch) 机械式/电子式 60进分/100进分/万进时 运动式马表 2、没时纪录表格 有系统的事先规划设计 方法标准之叙述 单元工时之纪录 工时整理 3、观测板 4、其他辅助器材
三、马表没时的总程序
1、观测前的准备与确认 作业方法与标准化条件 2、割分作业单元(Element) 3、现场实地观测及纪录单元 归零法/连续法/累积法 4、基本时值整理 异常值之排除 观测过程之复查 5、评比调整 求取“正常工时” 6、赋予宽放 成为“标准工时”
标准)

7% 4%

5% 4%
2、变动宽放(疲劳)
区分
立姿操作 稍不舒适 不自然姿势 挂向上 极舒适 5磅以上 重量/阻力 10磅以上

1 2 5 7 0 1

2 3 5 7 1 2
其他:照明不良 •大气条件 •最密的注意力 •噪音 •精神疲劳(加工复难度) •单调感 •无聊感
五、定率宽放公式(疲劳宽放)
4、基本格式实例
过程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取工件放 锁上
2、工件装入 治具内锁紧 3、调整锁刀 迫近孔位 4、自动锁孔 5、移开锁刀 6、松螺丝卸 下治具 7、移完工件 于堆置架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初步确定的员工应当完成的正常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析。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分解,以及对工作量的评估和测算,可以确定员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时标准。

一般来说,复杂度较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简单的工作则需要较少的时间。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有时候,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设备故障、材料短缺、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产生偏差。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动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标准工时制定完成,就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控。

企业需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同时监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发现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工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而改善标准工时可以通过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通过制定和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简介标准工时设定是指为工作中的任务或项目预设的合理工作时间。

通过合理的工时设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负担,并帮助实现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设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

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避免过长的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员工的疲劳与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的时间分配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提高工作质量。

2. 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生活平衡对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设定标准工时可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家庭、个人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生活,从而提高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3. 保障员工权益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避免员工被迫加班、长时间工作,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员工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能够更好地保持工作热情与动力,并有效减少工作上的疲劳感。

工作改善1. 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合理的标准工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基础。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任务的复杂程度、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特点等因素。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梳理工作流程:详细了解和记录工作流程,包括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评估任务复杂度: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评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

•考虑员工情况:考虑员工的技能水平、经验以及日常工作情况,合理预估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2. 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提供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

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此外,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自主学习和知识分享,促进团队的学习与成长。

3. 鼓励团队合作与沟通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分享经验和知识。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营效率。

以下是最新制定的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内容:一、总则1.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员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2. 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工时管理制度。

二、工时制度1. 标准工时制度: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2. 弹性工时制度: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企业安排,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3. 特殊工时制度:对于特殊岗位或工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三、工时记录与考勤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和考勤系统,确保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员工应按时打卡或通过其他方式记录工时,不得无故缺勤或迟到早退。

3. 企业应定期对工时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工时管理的合规性。

四、加班管理1. 加班应遵循员工自愿原则,企业不得强迫员工加班。

2. 加班时间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过法定加班时限。

3. 加班应给予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休息与休假1. 员工享有法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企业不得随意剥夺员工的休息权利。

2. 企业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年假、病假等休假,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3. 休假期间,员工的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不得因休假受到不公平待遇。

六、工时异常处理1. 对于工时异常情况,如迟到、早退、缺勤等,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2. 员工应主动向企业报告工时异常情况,并配合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理。

3. 企业应根据工时异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警告、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

七、培训与宣传1.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工时管理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时管理规范,形成全员遵守工时管理规范的良好氛围。

八、监督与改进1. 企业应设立工时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工时管理规范的有效执行。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三. 测量标准工时的方法 标准工时的运用是一种科学管理,所 以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來测量它。但是有 些企业贪图方便而采用简陋的方式﹐如﹕经 验测量法﹑实际记录法。 经验测量法﹕是指车间有经验的人员, 包括技术工或车间主管﹐依他們的经验直接 提出某工件﹑ 某作业工时基准﹐而不作实 际测量。 实际记录法﹕是指以工时记录单为依 据﹐由现场作业员在实际作业时﹐依实际填 入某工作件﹑ 某制程的产量及作业工时﹐ 经过对大量的同样数据加以统计比较(其实 只是简单平均)而得出所谓的标准工时。
注:宽放得出标准工时
1. 宽放的种类 1). 生理宽放 2). 疲劳宽放(肉体疲劳﹑精神疲劳) 3). 管理宽放 4). 特殊宽放 2. 国际劳工局(ILO) 疲劳之宽放率 区分 站立操作 稍不舒适 不自然 悬挂向上 姿势 很不舒适 重量 2.27kg以上 阻力 4.54kg以上 男 1% 2% 5% 7% 0% 1% 女 2% 3% 5% 7% 1%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标准工时概论/应用 运用秒表测工时/制定标准工时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应用 运用综合数据/制定标准工时 运用工作抽查/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在管理上应用的关键 工作改善的方法/科学化理念 运用程序分析/搬运分析进行有效改善 作业域内的改善技巧 运用工作抽查法进行工作改善
一. 管理的必要性
2. 科学管理/ 思考结构
设定标准
修订标准
依标准 展开计划
统计分析 差异与原因
依计划目标管制 各项作业实况与差异
一. 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3. 工厂管理有哪些计划管理 《生产制造循环》 1). 2). 3). 4). 5). 生产排程 作业标准 进料质量管理 用料成本管理 绩效管理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改善标准工时的设定与改善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劳累和低效率工作的出现。

同时,标准工时的改善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下面将从标准工时的设定和改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一般应以行业标准和法规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具体明确其工作时间范围、额外加班的补偿以及休息日的安排等。

此外,还应考虑到员工的生产需求和个人能力,避免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松的标准。

其次,在标准工时的改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发挥科技优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和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

2. 引入弹性工作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个人需求,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和安排休假。

例如,可以实行弹性工作时间,让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3.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与工资、晋升等息息相关,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绩效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员工主动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工时的产生。

4. 加强员工的培训与能力提升: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能力水平,提升产出效率。

同时,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资源,解决员工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工作的顺畅度和效率。

总而言之,标准工时的设定与改善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理的标准工时设定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而在标准工时的改善方面,通过科技优势、弹性工作制、绩效考核机制和员工培训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续)5. 团队合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增强员工之间的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促进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减少工作中的碰撞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1.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制定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确定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以及在特定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员工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制定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提供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

标准工时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任务分析:确定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所需技能,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量。

2.时间测量:通过观察员工实际执行某项工作任务的时间,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确定任务的标准时间。

3.工时分配:根据任务的标准时间和员工的实际能力,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员工,并确定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

4.工时管理:监控和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制定的要求进行工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 标准工时制定的必要性标准工时制定对于组织和员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标准工时制定的必要性:2.1 提高效率通过制定标准工时,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任务的时间限制和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工时制定可以帮助员工合理规划时间和资源,并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2.2 保证质量标准工时制定可以设置合理的工作时间,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和疲劳引起的工作质量下降。

合适的工作时间安排有助于员工保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2.3 公平分配工作负荷标准工时制定可以确保所有员工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承担相似的工作负荷。

这有助于避免某些员工因工作过多而疲劳过度,同时也可以避免某些员工因工作过少而感到无聊或失去动力。

2.4 提升员工满意度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员工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从而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投入程度。

3. 工作改善方法与工时制定的关系工作改善方法与工时制定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作改善方法:3.1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指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以减少无效的环节和时间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标准工时制定及改善措施

标准工时制定及改善措施
3.负荷工时=准备工时+单件工时×本周排程量
产能工时=工作天数×日工作时间×机器台数×机台操作率
某公司主排程原则:产能工时*95%≤负荷工时≤产能工时
4.有效工时=制令完工良品数*标准工时+准备工时
毛效率=∑有效工时/总出勤工时*100%
净效率=∑有效工时/(总出,包括机台故障、停电、缺料、未排程等待工,以及开会等未能真正进行作业的时间。
责任部门或责任者损失工时率w任项目总损失工时作业组总投入工时100直接人工成本建议必须以标准工时为展开基础加上制程调整系数施予必要的宽裕处理以更符合车间现实再乘以该制程的人工费率标准就形成了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标准工时制定及改善措施
第一章:
1.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①在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
②确定而且最好是迄今最佳的作业方法;
(责任部门或责任者)损失工时率=责任项目总损失工时/作业组总投入工时*100%
5.关于“直接人工成本”,建议必须以标准工时为展开基础,加上制程调整系数,施予必要的宽裕处理以更符合车间现实,再乘以该制程的人工费率标准,就形成了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修订制程系数与人工费率标准。
6.生管人员在做细排程进度计划时,必须把制程调整系数考虑进去,因为标准工时只考虑有效作业时间,并未考虑到物料搬运,以及工件在前后工序间的暂存及搬运时间。
③适任合格的作业员;
④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行作业。
标准工时的应用:1)生产排程上的应用;
2)产能负荷管理的应用;
3)作业绩效管理的运用;
4)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5)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应用;
6)工作改善案的评估。
其他相关概念:
2.生管排程可以大致分为“主排程”MPS与“细排程”DPS

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

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

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在现代社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为什么需要制定标准工时呢?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

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有效地控制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过长的工作时间不仅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其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甚至会引发工作疲劳、情绪问题等,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还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避免因为过度加班而导致的工作疲劳和精力不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标准工时的制定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益,避免因为员工过度加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还在于规范企业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关爱,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标准工时的制定也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员工维权事件,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也可以规范企业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因此,企业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标准工时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标准工时的制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概括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概括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 “〔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 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 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 的人力缺乏、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 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 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那么制约着 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 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 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章
标准工时制定的根本条件: ①在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 ②确定而且最好是迄今最正确的作业方法; ③适任合格的作业员; ④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展作业。
标准工时的应用: 1〕生产排程上的应用; 2〕产能负荷管理的应用; 3〕作业绩效管理的运用; 4〕标准本钱管理的应用; 5〕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应用; 6〕工作改善案的评估。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到达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本钱〔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根底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 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 〔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 素质。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 〔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 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 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①在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②确定而且最好是迄今最佳的作业方法;③适任合格的作业员;④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行作业。

标准工时的应用:1)生产排程上的应用;2)产能负荷管理的应用;3)作业绩效管理的运用;4)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5)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应用;6)工作改善案的评估。

其他相关概念:2.生管排程可以大致分为“主排程”MPS与“细排程”DPS细排程工时=准备工时+排程量×单件标准工时3.负荷工时=准备工时+单件工时×本周排程量产能工时=工作天数×日工作时间×机器台数×机台操作率某公司主排程原则:产能工时*95%≤负荷工时≤产能工时4.有效工时=制令完工良品数*标准工时+准备工时毛效率=∑有效工时/总出勤工时*100%净效率=∑有效工时/(总出勤工时-责任外损失工时)*100%所谓责任外损失工时,包括机台故障、停电、缺料、未排程等待工,以及开会等未能真正进行作业的时间。

(责任部门或责任者)损失工时率=责任项目总损失工时/作业组总投入工时*100% 5.关于“直接人工成本”,建议必须以标准工时为展开基础,加上制程调整系数,施予必要的宽裕处理以更符合车间现实,再乘以该制程的人工费率标准,就形成了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修订制程系数与人工费率标准。

6.生管人员在做细排程进度计划时,必须把制程调整系数考虑进去,因为标准工时只考虑有效作业时间,并未考虑到物料搬运,以及工件在前后工序间的暂存及搬运时间。

注意:标准工时是不变的,但应该因作业员绩效水平的不同而做适当的调整。

执行绩效分析时,资浅作业员的效率基准可能只有标准基准的60%~70%。

7.在下列状况下,标准工时必须重新修订:1)工作方法变化;2)生产设备变化;3)产品线变化。

作者强调:标准工时是科学化的标准数据,但应用在生产计划或绩效管理时,一定要先调整为管理基准,而且在不同的必要状况下,它的基准可以随实况而变,而标准时间不能变。

秒表测时法:1)前提条件:工作方法正确、合理,至少是目前最好的方法;2)作业员必须具有足够经验,能够熟练地进行作业;2)测时人员必须懂得工作方法并经过(正常速度)评比训练;3)光明正大地到车间对实际作业进行实测;4)作业单元细分或工序排列必须与实际一致;5)必须使用统一的测时表格,测时工作时使用“时间观测板”;6)数据真实记录,不得伪造;7)确认测时次数(符合统计原理);8)摒弃异常值;9)正确评比:合理掌握正常速度,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区分手动与机动作业(机动作业单元不用评比,即评比系数为100%);10)合理宽放,确定标准时间;11)保存原始数据表。

秒表测时法的问题所在:①烦琐、耗时;②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的稳定水平时才可实施,适用于较成熟的作业;新产品、设计变更幅度大或批量小的产品、制程,都不太容易运用秒表测时来正确地制定标准工时;③评比的困扰:主观因素影响大。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都以接单生产为主,因此面临几大压力:(1)多批、小量生产(2)订单交期大幅缩短(3)产品寿命周期短(4)数量、交期多变第三章:为克服秒表测时法的缺点,适应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出了新的订定标准工时的模式与技巧(PTS法),以达到下列管理上的需求:1)无困扰的评比步骤,基本评比数值可以得到验证;2)只需将基本的正确数值组合起来,就成了标准工时,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部分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3)不必等到生产效率稳定后再来测定标准工时,在产品设计完成,各工序作业标准制订出来后,就可以按图索骥,用基础数据拼凑出预测的较准确的标准工时;4)可以提早测试工作方法是否“经济有效”,提早预测生产成本。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它的基础是:动作分析PTS的演化:①1925年,A.B.Segar与W.G.Holms创立MTA(Motion Time Analysis)动作时间分析:以身体使用部位及运动距离,订出动作时值,现今其使用者极少。

(Work②1935年,RCA公司的J.H.Quick及R.E.Kohler研究创立了“工作因素法”Factors 简称WF法),此法根据身体使用部位、运动距离、重量或阻力、人力的控制四个要素,订出细微准确的时值表,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测时方法。

③因WF法非常繁复,有专家将它简化成Ready Work Factors(RWF),在过去的日本工业界相当流行。

④1940年,西屋电气公司的H.B.Maynar,G.J.Stegemertin和P.W.Schwab三人合作研究创发了MTM(Method Time Measurement 方法时间衡量)系统,由460个数据组成,非常由条理,也方便易于套用,使用者最多。

⑤有专家将MTM的460个数据加以浓缩,称为“浓缩MTM时值表”。

⑥瑞典的MTM协会再进一步简化,研发出“MTM-2”系统,它只有37个时值数据,简便易用,而精确度仍然维持在相当的水平。

⑦澳洲的MTM协会在近20年左右,又进一步简化,由G.C. Heyde发展出“MODAPTS”法(又称模特法),它以“MOD”为时值单位,不再用MTM系列的TMU时值单位,只有21个时值数据,就涵盖了所有作业动作,通过对作业单元的工作方法的描述,直接得出时值;若作业周期时间较长(5分钟以上),建议使用MOD法。

TMU:time measurement unit 时间衡量单位MODAPTS: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模特排时法1MTU =0.00001小时1MOD=0.129秒=0.0006分=0.036秒PTS法的使用过程:通过对作业单元动作的详细描述(细分到“伸手”、“抓取”、“加压”等),结合距离、重量等因素查找对应时值,累加即为正常工时。

MTM-2是将MTM数据中的一些动作合并或简化后得到的,由此可知,MTM-2的精神:关键在于充分的工作改善。

第四章:综合数据法订定标准工时1.先花大量时间建立标准元件(Component),而这些元件并不是立即可用的标准工时:(1)作业区分与建构:按制程或车间段划分;(2)作业单元的决定与区分:对工序作业的进一步细分,建立特性-工时对照表;(3)定常单元(不随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业单元)时值建置;(4)“计算公式”变动单元的时值建置:由生产技术工程师直接订出作业标准与计算公式即可;(5)“直线图”变动单元的时值建置:必须一个一个单元去定义研究建置,如“从地面栈板上取工作件放到机台上”;必须针对变动单元,做变动要因分析和定义,画出相对应的直线图或列出代数式。

2.建立完成综合数据表。

原理:将所有可能情况考虑,按动作单元来组合(而不是依产品划分),得到正常工时。

第五章:运用工作抽查法订定标准工时抽样:运用统计方法,以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分析整体倾向或比率,作为推定的依据。

工作抽查的几个用途:1)工作改善策略方向的提示(找出问题的症结)2)设定宽放率(统计非有效工作时间的比率)3)估定标准工时(产品、作业条件必须一致)工作抽查执行步骤:1、观测对象的设定(产品与作业条件一致的加工组)2、观测项目的决定和观测表格的设计(若要求细密,可先预观测)3、拟订观测计划(1)分析需要多少资料数(2)确定观测时间(一般3~10天)抽查日期=总资料数/ 每天可抽查资料数/ 人数4、执行抽查工作(1)随机时刻、随机路线(2)实况实记5、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注意:这是次数统计,不是计量化的数值,是不可能有异常值的。

第六章:标准工时是设定管理基准的基础工具,而不是管理本身,因此:1)设定制程系数,调整工序间的等待、停滞等非标准时间;2)新产品投产,基于学习曲线原理,设定调整系数;3)新员工,用绩效目标方式作调整,绝对不能改变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应用:(1)生产管理(2)车间绩效管理(3)成本管理第七章:工作改善六步骤:①选择改善主题的对象(改善是否有意义)②观测及记录现状事实(流程图、对动图等技巧)③检讨现状并质疑,找出问题点(5W1H)(有想法,及时记录)④针对问题点,构想改善方法(ECRS四原则,更重要的是个人经验)⑤建立实施计划(画设计图、填夹具导具申请单、上交提案审核批准)⑥推动及检讨成效:说服相关人员、教导作业员导具使用技巧、观察实际成效、进一步改善或推广。

第八章:车间作业可用5个事项概括:①操作或加工;②检验;③搬运;④停滞;⑤储存。

运用流程程序图进行改善的6个构想方向:1、针对5个事项的质疑:(1)有价值的事项——操作(2)阻碍型的浪费——搬运与检验(应尽量减少)(3)完全的浪费——停滞与储存(优先整治)2、针对操作事项的检讨与改善构想方向:(1)省力化(使用辅助工具)(2)省人化(机器代替人)(3)省时化(作业条件/标准、工具的优化)(4)抑减准备工时(将作业细分,提前准备等)(5)提升良品率(改善工艺设计、加强检验)3、针对检验的检讨与改善构想方向:(1)省人化(自动化设备代替手工检验)(2)无检查化(防呆措施、自动警报功能)(3)省时化(作业员定量自检、使用便捷量测工具)4、针对搬运的检讨与改善方向:(1)搬运距离(工厂布置技巧)(2)搬运方法(使用辅助设备、工具,单次搬运量)(3)逆搬运(不正常的制程现象,尽量避免)(4)装卸方式(叉车、栈板、吊举设备)(5)搬运人(设备经济性考虑,尽可能作业员自行搬运)(6)物品放置状态(如流水输送,直接放置,减少移动)5、针对停滞的检讨与改善方向:(1)干涉性的停滞(合理分配工作,保持平衡)(2)制程移转设备因素的停滞(带轮手推车,方便快速转移成品)(3)流程作业方式因素的停滞(培训多能工、单人完成多工序、减少在制品)(4)派工与进度管制因素的停滞(设置合理经济库存、加强派工管理、及时移转)6、针对储存的检讨与改善构想方向:(1)储存期间的缩短(适品、适时、适量,避免呆料、待料、积压)(2)提升用料的及时性(看板管理、供料及时)第九章:作业域内的改善技巧:(机器代替手工作业,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减轻管理负担)1)人机配合或多人配合的作业改善(人机图)2)作业员自身动作的改善(动作细微分析)3)作业条件的改善(制定操作标准、明确的作业指导)4)作业员本身素质与心态的改善(作业标准书、绩效管理)第十章:运用工作抽查法进行工作改善制造业的几个绩效指标:●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越慢,对经营与财务运作越不利。

●产销周程期间从接单到出货,时间太长,就缺乏短交期竞争力。

●人均生产额表示车间作业员的贡献度,同行业相比,如果人均生产额度低,就表示效率低,成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