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4.12《俄国农奴制改革》公开课 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新课程标准的方法目标中也要求掌握这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更牢固地树立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意识,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使学生对书本的观点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解,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人格。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1)本课选材于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此课分为两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为照顾内容的完整性,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节内容,对本节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整体框架为:变革的背景(包括克里木战争,变革的呼声,沙皇的抉择三个子目);变法的内容包括在经济方面解放法令,在政治方面进行地方自治和司法改革。
此外,又补入了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评价一目,以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为下节课1905年革命和斯托雷平改革作好铺垫。
(2)本教材中重点介绍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2.9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通过在背景中对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源的追溯,介绍农奴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感受变法的必要性。
关于对12.9法令的内容,教材通过大字、小字内容介绍、引用列宁的话、展示图片、方框介绍农民听取法令的反应等手段,说明12.9对俄国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而对于地方自治和司法改革的内容,教材叙述较为全面,说明俄国通过此次改革已出现民主化、法制化气息,但沙皇专制体制仍然存在。
(3)本教材的缺陷是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未做全面系统阐述,只有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4)教学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2.19法令”的主要内容;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高中历史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内容解读】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3、了解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正确评价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
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教学难点】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导入新课】说一说: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从欧洲内陆国到横跨欧亚大帝国)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
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一、改革的“前一天”:古老和现代文明的碰撞(背景)——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阅读子目:“克里木战争”、“变革的呼声”☆关键词:农奴制、十二月党人、克里米亚战争★预习思路: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分析1861年改革的背景☆预习思考:农奴制对俄国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学思之窗: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2 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额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井步行和局限性,探讨ego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 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 结合背景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3. 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学会用比较法分析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认识到改革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
2. 领悟到农奴制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 理解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 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3.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课件及视频影像准备等【导入新课】通过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导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来引出俄国的变革。
【讲授新课】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改革的背景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其落后于西欧诸国。
(根本原因)什么是农奴制?15世纪末-19世纪中期,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经济和法律制度。
农奴与农民有何区别?农民是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归领主所有,没有司法权利。
根据【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以及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得出结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其落后于西欧诸国。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精讲
点拨
点拨:1、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政治方面的改革体现了什么特点?
3、司法改革的特点?
学生整理导学案
通过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总结知识点并谈谈对本节课的体会
加深印象,提取主要知识点,形成整体认识。
有效训练
见导学案
学生做练习题
巩固基础知识,强化重难点,加强学生理解。
布置作业
导学案习题:通过材料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学生课后做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难点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具
PPT课件、数码展台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定向导学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学习目标: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俄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其次,我发现小组讨论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的活跃性。但是,有些小组在讨论中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议,这可能会影响讨论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协调小组讨论,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随堂测试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测试中表现不佳,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复习和准备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复习材料和练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掌握课程内容。
3. 时空观念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使其能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培养其空间观念,使其能够把握改革在不同地域的实施情况。
4. 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发其对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其他国家的农奴制改革,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分析农奴制改革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 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研究改革后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后原因,研究改革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七、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岳麓版选修 第 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课标解读】重点掌握改革的国内国际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二一九”法令的作用,特别是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作用。
明确认识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的转折性的地位。
关于教材中斯托雷平改革,因涉及农民份地的新规定,应有所了解。
【考试大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梳理】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思想:“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2.目的根本:巩固沙皇专制统治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3.时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4.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解放法令的内容:①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②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③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解放法令的评价: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
讲
授
新
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含义:近代化
一.俄国近代化:
(一)经济近代化:
1.原因:
2.表现:农业、工业
(二)政治近代化:
1.目的:
2.内容:
(1)政治体制
(2)司法制度
(3)军事
(4)教育
3.影响
二、亚历山大遇刺
以讲解为主
出示材料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和政治变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宏观上把握本课基础知识。
导入新课
2011年在圣彼德堡举行了纪念废除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活动。
课堂检测
基础知识大比拼5分钟
板
书
设
计
第3课农奴制与俄国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近代化保留封建残余遇刺
政治近代化新矛盾产生
利用层层提问及部分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和教师出示的材料总结各项措施
学生以讲故事形式讲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及解读教材的能力
培养学生演讲及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规律探寻: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其对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
岳麓版《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三、考点:北俄国农奴制改革四、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评价难点: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五、教学方法:导学+问题意识六、教学课时:2课时导入新课: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
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向何处去?讲授过程:一背景1、军事:(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更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落后。
探究:克里木战争的借口是什么?过程如何?实质是什么?1、战争借口:2、经过:1854——1856 英法加入土耳其语俄国在克里木半岛3、实质:俄国与英法争夺土耳其遗产的斗争4、结果:俄战败签订《巴黎条约》5、影响:暴露农奴制的落后2、经济:(根本原因):俄国落后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探究:俄国落后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工业落后3、思想舆论:19世纪,俄国出现要求变革农奴制的呼声: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启蒙:4、政治: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俄国农奴制5、外部:受欧美工业革命冲击。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字资料、视频、图片的分析,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行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俄国在通往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解放”法令的内容和作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幅画描绘的是哪国的状况?通过这幅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读到什么历史信息?而这幅画又属于哪个艺术流派的作品?根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列宾追问:这就是当时俄国的写照:在炙热的伏尔加河畔,几位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拽着满载货物的木船,缓缓地低头前行,当时的俄国可以说就像图片中的货船一般,发展迟缓,落后。
当时俄国为什么那么落后?当时的统治者又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呢?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学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角色扮演:大家都知道医生怎么看病,假如说要把当时的俄国称为病人的话,我们可以为他治病。
我们第一步要知道病灶(背景),然后是第二部,手术(内容),最后就是术后遗留(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手术刀,为病入膏肓的沙俄治病吧。
★设计小贴士: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主要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完成导入。
【自主学习】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教师先让学生预习新课,自主学习,预习是有目的的,一:课前预习: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自学丛书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填空,并在课本做好标注。
岳麓版选修1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word学案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命制:审核:时间:课前自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链接】1.联系必修一第三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内容,思考19 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
2.联系必修一20 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理解十月革命的根源以及开创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3. 俄国的崛起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
它建立于9 世纪下半叶,其间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
十二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成十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13 世纪中期,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征服罗斯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大公国建立了。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沙皇”,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国号称俄国。
1689 年彼得一世亲政。
其在位期间,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
1917年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2 年12 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1991 年12月21 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苏联解体。
1992 年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俄罗斯。
4. 俄国的农奴制概念:是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特点: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确立发展: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
在彼得大帝时期,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
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15 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着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逐渐形成;17 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18 世纪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农奴数量,强化农奴制。
高中历史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教学目标(本课时包括本单元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
(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特点。
(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
(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俄、法在19世纪的两次较量,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认识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析改革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
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
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力量对比:国家枪支战舰运输工具运输通道军用物资俄国滑膛枪木帆船牛车马车泥路缺乏英法来复枪汽船火车铁路充足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 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 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 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 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 年 3 月 3 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具体措施: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 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 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 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 12 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 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6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普通高中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严重革新回眸专题七俄国农奴制革新第一局部: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剖析:进入高二下学期,从全体上看,文科班先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状况很不失望;课堂上大局部同窗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能否会依据笔记温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局部同窗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融会贯串的阶段,不情愿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状况也不理想……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窗们对历史学习发生兴味,情愿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难的应战。
教学思绪:历史课程规范: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革新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则〞的主要内容,看法其历史提高性和局限性。
讨论1861年俄国农奴制革新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开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看法俄国经过革新摆零落后局面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则〞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看法〝二一九法则〞的历史提高性和局限性。
讨论1861年俄国农奴制革新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革新的背景。
⒉农奴制革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开展的约束、农奴制革新的局限性。
⒉如何评价农奴制革新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干了解俄国农奴制概略,罗列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开展的表现;比拟俄国资本主义开展与西欧国度资本主义开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妥协,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革新方式的缘由。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说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则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拟革新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状况。
判别1861年俄国农奴制革新的性质,评价革新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下层修建革新的主要内容,了解俄国停止下层修建革新的目的和意义。
岳麓版选修_第_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课标解读】重点掌握改革的国内国际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二一九”法令的作用,特别是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作用。
明确认识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的转折性的地位。
关于教材中斯托雷平改革,因涉及农民份地的新规定,应有所了解。
【考试大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梳理】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2.目的根本:直接:3.时间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4.性质5.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解放法令的内容: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组织上:解放法令的评价:(2)司法改革(3)地方自治改革6.评价(1)(2)(3)(4)【思维拓展】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一方面,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性质浓厚)。
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
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使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继续推动俄国历史向前。
【走进高考】1.(2008上海单科,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l分)(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分)(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的认识。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3-岳麓版
《第12课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课标分析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本课时的课程目标: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用时为1课时。
本章内容大约用4课时完成。
本单元共四节课的内容,分别概述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
19世纪中期后,欧美国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还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亚非拉国家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武力的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
他们的出路应该是进行变革,向西方学习,实现社会的转型。
即使身处欧洲的俄国也不例外。
在这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中,日本取得了成功。
中国的改革尤为艰难,仁人志士抛洒热血,也无力回天。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的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俄国农奴制是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要求冲破农奴制束缚的表现,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改革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这场改革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应该予以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6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政权: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过渡:由上可知,因为农奴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存在严重不足,俄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但你们认为沙皇会因为这个因素而痛下决心推行改革吗?为什么?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统治。
只有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甚至到无法维持时,才可能促使他从自身着手开始改革。
那么,现在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威胁呢?(三)、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统治基础危机。
2.革命主义者的主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共同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农民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
提问: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人民已经开始使用暴力,准备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来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
虽然没有成功,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
面对严重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改革,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战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战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在战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
把一副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
而亚历山大二世就不能不对这场战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来挽救严重的统治危机。
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才主动推进改革。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材料三:“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从材料可以看出:(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三、评价农奴制改革1、进步性: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C、作用:①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2、局限性:A、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存在的问题: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本课小结:思考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
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