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瓦解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瓦解

不结盟运动旳兴起
和平共处旳原则是替代”冷战“和可能发生
旳全方面核灾祸旳唯一方法。所以,这些原 则——涉及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 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旳方式和措施旳权利—— 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旳唯一基础。
首届不结盟运动会场
不结盟运动旳标志
(三).不结盟运动
条件 •目 旳 时间 地点 政策
影响
④目前世界发展旳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
①西欧国家之间旳联络日益亲密;(根 本原因) ②摆脱依附地位,抵抗美苏威胁;
③共同旳历史文化遗产。
2.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 合一
发展



洲 推动
联 盟
共同旳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旳外交政策
(4)经济战略:日本政府制定了合乎国情 旳经济发展战略。
3、日本经济旳崛起产生怎样旳影响?
①经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
②政治:实施以日美关系为轴心旳全方位 外交并主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世界格局: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 立旳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增 进了世界格局旳多极化发展。
趋向军事一体化
3.欧洲联合旳影响材料一: 美国与欧共来自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旳比重
国家或 组织
美国
欧共体
1955年
36.2% 17.54%
1960年
33.73% 17.53%
1965年
31.27% 18.68%
1970年
30.21% 19.32%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的振兴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国的振兴 冲击了两极格局
五、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小结
西欧的联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分析不结盟运动的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A.背景: ⑴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政治前提 ⑵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国际环境 ⑶一些新兴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⑴诞生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⑵宗旨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⑶不结盟的含义: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 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 实现欧洲的联合。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 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5、关键因素:法德的和解。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具体原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与抗衡。①欧共体 的成立及发展壮大;②日本迅速崛起。 (2)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 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美苏争霸使双方实力都受到削弱。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 论兴起
三.不结盟运动 发展:1991,113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国家独立; ②美苏争霸威胁到新兴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2.形“不结成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
标权志主义:,1主9张6用1年和平,共贝处代尔替格“莱冷战德”会,实议现全面裁军,销毁核武 宗器 不旨。 参不 与:结 美盟苏独运争立动霸、并。非不自绝结主对 盟、的 运不 动不结 本结盟 身, 就盟而 是、是 第非不 三与 世集美 界团苏 国两家个为大维国护结民盟族,独
5、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 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6.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 史局势时发现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 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2、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3.右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这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 ②战后政治民主化改革 ③科技教育的发展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
日本新干线电车
1945年的广岛
盟国军司际令:麦美克国阿单瑟与独占领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 日国本天内皇:裕二仁战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日本的崛起
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0年国内 生产总值约合54,742亿美元,对外贸易额约 1.13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6月,外汇储备达 11379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拥有约3.1万亿 美元海外资产,是世界最大债权国。

第25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课堂探究一】
材料解析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出现巨大 的变化和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材料一 在经济秩序中,这样的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 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 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 不舒服的竞争对手。……作为工业、农业大国的法国不 能够,也不愿意看到欧洲经济或本国经济在一种“大西 洋共同体”的体制中遭到瓦解。 ——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讲话(1963年7月) (1)二战后到20世纪六十年代,欧洲地区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对二战后国际 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除欧洲国家以外,还有哪些 因素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 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其他因素:日本崛起,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第三世 界兴起;中国振兴,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4)参与此课题研究,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经济发展对政治影响巨大(经济发展决定国 际关系变化)或经济发展多极化推动政治格局多极 化。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二战后的日本: 政治:被美国 单独占领 ,日本政府采取 追随美国 的政策。 经济:国土荒芜, 经济衰竭 ,民不聊生。 2、经济重新崛起 (1)原因:A、美国的扶植。原因: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_____ 表现:减免 战争赔偿 ,提供 资金和物资援助 。 B、 民主化 改革,铲除残存的 封建因素 ,为日本经济腾飞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 C、重视科技与教育 。D、制定 经济计划 ,利用 国家政权大力推 动经济发展。 (2)表现: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在1956——1972 第二 位, 呈现出 高速发展 的局面。国民生产总值资本主义世界 仅次于 美国 。 (3)影响: 外交策略:改变初期向美 一边倒 的政策,实行以 日美关系 为轴 心的 全方位 外交。 国际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 美 、 日 、 西欧 三 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着 美苏两极 格局,促进了世界 多极化 趋 势发展。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zuizhong)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zuizhong)

A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A 5.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经济和政治领域
1980年的日本
如果你是这位美国老兵,你将如何分 析日本经济崛起的经验和原因?
二、日本的崛起
2.原因:
①美国的扶植
外因
②朝鲜、越南战争的刺激
③民主化改革 ④重视科技与教育 ⑤政府制定经济计划
内因
(主要因素)
二、日本的崛起
3.影响(P112)
(1)对日本:
①实行 以日美 关系为轴心的 全方位外交;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第一眼看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残留下 来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苍夷,人们的眼神里除了绝望 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 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松下的空调……
1945年的日本
④思想因素:统一思想 的影响
一、西欧的联合
1.原因:
①现实原因:欧洲衰落
②根本原因:经济发展 的需要 ③政治因素:美苏争霸 的影响 ④思想因素:统一思想 的影响
⑤关键因素:法德和解
材料5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 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 以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 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 每5年就开战一次。
②谋求政治大 国地位;
记脚日界根“者步康要带本走招2弘在109经来的待在世7世2济什时会一界纪年代上次政8的么,0已说演治日年崛影经:说中本代起响过“中加外,去日明给?强相日了本确日大自本。跟提本平首身”着出的正相和同美,发芳中时国言世在曾,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感受日本 谈崛起
思考:战败后的日本的社会状况怎样?
国内:国土荒芜,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国际:美国占领制裁。
战后的日本
日本新干线电车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
二、感受日本 谈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1、美国的扶植
2、日本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3、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4、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 动经济的发展
(2)西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 安全和发展
材料:在我们的时代,各国间大量的经济贸易、 人员的往来等等,都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向着联 合方向迈进。
——法国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3)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本原因)
一、走进欧洲 话联合
2.西欧联合的进程
问题探究:欧洲走向联合,最难以化解的是哪 两个国家的矛盾?
课程标准:
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 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 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进欧洲 话联合
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战 后 的 德 国
战 后 的 英 国
雅尔着把塔“我一体的条制一腿奠边搭定坐在了 战后另一两条极腿世上界的格巨局 的框大的架俄。国熊,另
一边是巨大的北 美野牛,中间坐 着的是一头可怜 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思考: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1)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夹缝中的西欧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 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 立第三种力量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阿登纳认为,西欧国家要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必须采取什 么措施?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1)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 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西欧任何一个国家的 力量都不足以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只有走联合之路。 (3)欧洲人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 三个儿子,她所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陆。 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欧罗巴梦想。 从古罗马的查尔曼皇帝、法国的亨利四世、拿破仑到德国的希 特勒无不曾经试图实现这个梦想;康德、卢梭、尼采等思想家也 把它作为终极理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但这些国 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因此它 们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
非洲独立进程图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 图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பைடு நூலகம்你认为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世界多极化的含义
世界多极化往往指世界政治多极 化的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 力对比为基础的,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 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
两极格 局对峙 二战后 初期 多极化 趋势开 始出现 20世纪 六七十 年代 多极化 趋势加 强 20世纪90 年代初
一、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
(1)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 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阅读教材思考:“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面临怎样的困境?
一、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
(1)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 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西欧任何一个国家的 力量都不足以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只有走联合之路。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西欧一体化从哪个领域开始? 阿登纳更主张哪一领域的西欧联合?
·
——
将紧无 “
构地须 总
筑融丢 有
欧合掉 一
洲在你 天 的一们 , 友个各 到 爱高自 那
欧 洲 统
关一的时 一
系级特, 的
……
……
的点 思
整和 体闪, 里光所 ;的有
想 由

维 到个的 已
克 那性欧 久
多 时,洲
雨 ,都国
问题探究一:
①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二战后新兴的亚非 拉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总体上来说实力较弱。是 什么因素促使它们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 集团”的原则和宗旨?
②1961年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指出: 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 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它们诚挚地希望同谋求有助 于加强世界的信心与和平的任何政府进行合作。
1.欧洲一体化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5.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两极结束
•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趋势
和二 战战 后对 的欧 经洲 济的 发破 展坏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 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 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 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 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 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 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 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 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 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 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 的砝码。
果 你将家
们紧,
欧共体与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由欧洲 共同体发展而来。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解读】1. 知识点: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重点: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3. 难点:欧洲一体化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欧共体的形成1. 原因:(1)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要求从______的阴影下走出。

(3)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_______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 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________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 一体化措施:建立________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________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 影响:(1)促进了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实力增强;(2)西欧在经济上成为_______的竞争对手;(3)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4)美国的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1. 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则采取了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冷战后, ________扶植日本,成为反共桥头堡。

(3)日本推行____________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定经济计划,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 水平:1956-1972,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3. 影响:(1)改变了向美国一边的政策,实行以日美为轴心的__________外交;(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_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局面;(3)经济______________挑战美国霸权;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1. 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原因(学案) 影响(学案)
扶植、
改革、 科教、 国家政权
全方位外交
三足鼎立
冲击两极格局
材料1:二战后美国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削弱垄断 资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民主化改革。不久,时局发生了变化,前 苏联与美国对峙。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方针,将其纳入美国在远东 的反共战略体系,从而放松对日本的限制,而改为扶植,希望日本 成为抗击共产主义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样,日本从1946-1951 年以各种方式获得美国援助21.8亿美元,还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期间得到大批军事订货,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 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 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 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棋局》
苏联
美国
日本
西欧
不结盟 中国
三.不结盟运动(1961年) 1.背景 2.含义 3.意义
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归纳:以上四点的共同影响?
冲击两极格局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60多年 来,新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悟那 没有硝烟的战争。
材料3: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 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 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 3.思想:统一思潮——有渊源。 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近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如 伏尔泰、康德、雨果等也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
材料4: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几乎每隔15 4.直接:法德和解——是基础。 年就打一仗。 1963年,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 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 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联合的“发动 机”。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 二战” 二战 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你认为不结盟运 动的背景有哪些? 动的背景有哪些?
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 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
铁托
尼赫鲁
归纳: 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 原因
(1)经济发展的需要 冷战” (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3)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
2、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
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形 成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 19 展 年欧洲共同体 同 体 共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两个法国人的功劳较大: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两个法国人的功劳较大: 法国前总理罗贝尔·舒曼与让·莫内。 法国前总理罗贝尔·舒曼与让·莫内。他们一起倡导 欧洲建设,并于1950 1950年 日提出舒曼计划, 欧洲建设,并于1950年5月9日提出舒曼计划,奠定了 欧洲煤钢联营和防务共同体的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和防务共同体的基础。
1.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1.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 1951年 年 C. 1958年 年 A. B. C. D. B. 1957年 年 D. 1967年 年
D A
2.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2.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发展步伐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
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时代周刊》人物专访
材料三
特征:“一超多强”
影响: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
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No Image
No Image
N 思o 想自由 行为有序
概念点拨
世界多极化的含义
世界多极化往往指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 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对峙
开始出现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六 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 加强
20世纪90年代 初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 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 曲折中发展。
治经济的一体化
4.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
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
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
想?( )
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A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5.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
A 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
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 是(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概论中文名称:世界多极化英文名称:world multipolarization定义: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的实力相当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形势的剧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标志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二、原因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②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③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④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发展本身的不平衡,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扩张战略,引起其他政治元素的不满。

三、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

1999年欧元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四、特点①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级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地区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于是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这六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和尝试,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英国地处欧洲,却长期亲美,抵制欧共体,结果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转而申请加入欧共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77.7%。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位“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政府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感受日本
谈崛起
原子弹爆炸后,广岛一片废墟
在战后最初几年里,美国每天要 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 每天要运来6000吨的大米,以保 证日本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 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情景,满 街都是爆炸后留下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疮 痍,眼睛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 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 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相机和 松下的空调……
上课啦!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话联合
•走进欧洲
•感受日本 •第三世界 •再看中国
谈崛起 论兴起 新发展
一、走进欧洲 话联合
战 后 的 欧 洲
(一)联合的背景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 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 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1、战争创伤,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美 国以恢复经济。
110亿 美元
1979年
2000亿 1万亿 美元 美元 1975年 8.3%
1950年 1.5%
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2009年12月26 日,武广高铁 正式运行
日本新干线列车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 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 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82年上台的中 曾根康弘首相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 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正在积极争取 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结合上面材料思考,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对 其外交、政治、和世界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外交:日本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 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政治: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3、世界局势: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形成,冲击两极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目标】识记60、7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知道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

②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
③地域接近,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④美苏冷战威胁西欧,使西欧国家认识到了联合的重要性
⑤为促进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①1951年:②1958年:
③1967年:
欧共体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3、进一步发展:欧洲一体化建设
4、意义:①经济:大大促进了西欧
②政治:推行独立自主的
思考:美国席位变化的原因①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政策和经济状况:
(二)日本崛起: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为什么?
②前提条件:
③高度重视科技教育:
④经济建设:
⑤外部条件: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
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概况:
3、影响:①政治:外交政策的变化:
②经济:三足鼎立:
③挑战美国霸权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二战后,
②它们在国际上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的召开
①概况:时间 地点
②内容:A 、通过了《 》确立了 宗旨
B 、不结盟的含义:
3、意义 :①标志着 ②开始改变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的振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恢复国民经济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中国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到1966年之前,虽然
遇到过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
损失,走了弯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
量。

五、美苏争霸的相互削弱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欧洲的联合-欧洲 ―――
日本的崛起-亚洲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世界政治格 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振兴-亚洲 局多极化的
强大的美国-美洲 出现
衰落的苏联-欧亚
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一、预习反馈
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2、欧共体形成原因?
3、二战后日本经济兴起的原因?
4、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
果展示的同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图一图二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友,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做出了什么贡献?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4)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社会性质(意识形态)等
(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缓慢,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西欧、中国
实力增强。

【有效训练】
1.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美元兑换美金,这立即遭到日本
和西欧国家的强烈反对。

无奈,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欧美国家间经济摩擦不断
B.西欧、日本联合抵制美国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形成了三足鼎立
D.日本联合西欧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
2.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又两个超级大国。

当我们从经济角度何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
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所说的这种现象出现
的根源是
A 、欧共体的形成
B 、日本的崛起
C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 、中国的振兴
3.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4.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5.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图2 摧毁柏林墙
6.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了( )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课后案——【课后拓展】
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及其历史作用。

(4分)
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
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她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的产物
B.柏林墙是“冷战”时期德国分裂的象征
C.摧毁柏林墙标志着德国的统一
D.摧毁柏林墙是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