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依托地区教育资源,通过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合作、研究、交流等方式,构建一个共同的教育教研平台,推动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教师之间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互相切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使得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使得一些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1.建立平台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可以通过建立教育教研网站、论坛等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培训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推动学校合作推动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合作办学等方式,使得学校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4.鼓励教师开展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由多所学校组成的专业教师合作教研组织。

它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有助于打破教学孤岛,促进资源整合,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组织机制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

这包括明确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人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等。

这些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教研共同体的运作顺利、有效。

2.确定发展方向在建立组织机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教研共同体的发展方向。

这包括明确教研共同体的目标、规划发展路径、确定发展重点等。

确定发展方向可以让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

3.促进交流合作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这包括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观摩、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

通过交流合作,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4.加强教学研究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加强教学研究。

这包括开展教学调查研究、推广教学成果、开展教学改革等。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组织机制、确定发展方向、促进交流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研成果应用等多种手段的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训修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研训修一体化是指研究、培训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修养相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研训修一体化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修养。

它通过提供深度的研究与学习机会,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者。

研训修一体化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研训修一体化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研训修一体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群体的整体发展。

研训修一体化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1.2 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幼儿教师是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直接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质量。

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更好指导。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发展。

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支柱。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重视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引言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新的教师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合作网络,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资源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共同学习、研讨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打破教师之间的孤立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3. 共享教育资源: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

4.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原则1. 平等互助原则:教师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开放共享原则:教师应该开放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他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3. 学习共同体原则:教师发展共同体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反思、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4. 长期稳定原则: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法1. 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 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搭建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课堂,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建多元研修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建多元研修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建多元研修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提要】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都需要夯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生长力。

通过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生长力专业化发展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其自身专业素养是引领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其专业生长力决定教师的职业幸福。

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助力学校不断发展。

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能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团队研修是一种以团队为内核的教师教研模式。

这种团队研修模式要扎根一线,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校园文化。

其次,借助名师的力量,培养后继人才。

最后,在合作研讨中集思广益,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一个会研究、爱研究的教师队伍群体。

一、团队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当今的教育特别需要学校管理者关注每位教师,学校管理者的关怀和导师团的帮助对老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学校学科导师团建设应运而生。

成立学科导师团,制定导师团职责,切实提高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效率和效果。

由各年级各学科业务强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组织教师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

活动中努力做到突出问题导向,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能够找到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并掌握策略。

课前做到集中备课,研究教学问题对策,课中坚持引领示范,诊断教学病症,课后及时反思,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每次的学习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语文团队研修、信息技术整合课、星光大课堂(晨会)以及小专题讲座。

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能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依托学科“导师团”,教研合一,扎实推进校级微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台研究
1、片区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2、学科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①区域精英教师团队研修平台的建设研究。 ②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教、研、训一体化”研修型教
研组建设研究。 3、兴趣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 4、项目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①课题研究项目共同体。 ②骨干教师定期定点示范教学项目共同体。 5、网络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发表(2007.2)。 《走近片区教研共同体》在《新课程报》发表(2008.5.12)。 《教师素质论》2008年出版。 1999年、2001年,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研究》和《作
业创新性研究》均获湖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7年在湖南省优秀教研成果评奖中,承担的两个省规划课题《学校
人了解这项工作。
2、正式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
①课题研究内容分项建档。 ②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将有关的研究资源上传到网页里
。 ③开展对岳阳楼区中小学教师研修情况的调查。 ④建立并完善各种研修共同体,制定相应的研修的制度
。 ⑤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及网络研修机制。 ⑥开展基于区域共同体的各种研修活动。 ⑦完成区域研修共同体模式构建。
14、欧用生.教师成长与学习[M].板桥:台湾国民学校研究 会.1995.
15、张铁道.将个体经验汇聚为群体资源.《人民教育》2008.12 16、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全球教育展望》
2005.7. 17、陈桂生、胡惠闵、黄向阳、王建军:“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建
构——“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 版),1999.4 18、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 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 19、张爱红.合作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山西教育.2004.8 20、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04.4 21、康长运.什么样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更加有效? 22、Joyce,B.R & Shower,B.Power in staff development through research on training.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pment,Washington,D,C,1983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意义、目标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提供指导性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区域教研共同体还可以促进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校际教学协作的平台,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实现全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目标1.建立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机制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组织机制,明确教研共同体的领导机构、教研组织形式、教研活动规划、成果评价机制等。

可以成立区域教研委员会或者教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教研工作,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

2.搭建教研交流平台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研交流平台,包括教师教研讨论会、教研交流会、教师教学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还可以通过建立教研网络平台,推动区域内教师教研成果的共享与传播。

3.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各类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包括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教研方法培训、课程改革研修等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其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可以通过开展教研成果展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促进教研成果的落地应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5.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研成果评价机制,包括教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和激励政策等内容,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保障,激发其教研活力,促进教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建立区域研训共同体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海县为例

建立区域研训共同体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海县为例
展。


什 么是教 师 区域 研训 共 同体
所 谓教师 区域 研训共 同体 , 指 以区域 为单 位 , 是 以学 科 为组织 形式 , 新课 程理 念 的指导 下 , 在 同一
区域 内不 同学 校 的具 有不 同发展 意 向 的教 师 , 以平 等姿 态参 与其 间 的名 师 、 家 、 和 专 学者 所组 成 的 以
为了一 节课 的设 计 , 为 了一个 教 育教 学 问题 的研 讨 , 此相 互 尊重 , 想互 相 碰撞 。 解 难题 , 享 或 彼 思 共 共
资 源 , 同提高 。区域 研训 共 同体 由于规模 适 中 , 共 既体 现 了县级集 中培 训 的优势 , 又拓展 了校 本研修 的
功 能 , 实践 中发挥着 积极 的平 台作用 。 在 二 、 师 区域研训 共 同体 的组织 管理 教
动 的教 师 人数 , 各校 及 时调 课 安排有 关 教师 参 加活 动 , 使 调试 好 多媒 体设 施 , 排教 师听 课 和活 动场 安 所 。做 好听课 教师 的签到 和研讨 活 动的记 录工作 。 三、 教师 区域研 训共 同体 的运作流 程
关键词 : 区域 研 训 ; 训 共 同体 ; 师 专 业 发 展 ; 研 教 宁海 县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G 5 . 文献 标 识 码 : 2 A 文章 编号 : 0 9 2 6 ( 0 0 0 — 0 7 0 1 0 — 5 0 2 1 )4 0 3 — 3
教师 专业化 发展 是 当前教 师 队伍建 设 的基 本方 向 ,是实施 素质教 育 ,推进 新课 程 改革 的重要 话 题 。近年来 , 地都在 积极 探索 适应基 础教 育改 革要求 的新 的教 师研 训机制 和培 训方式 。我 县通过 新 各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背景介绍教师发展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支持,形成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互相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的组织形态。

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性1.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研究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 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教学需求的变化。

4.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措施1.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正常运行。

2. 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学习平台: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学习平台,提供教师学习、交流、分享的场所和资源,包括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研讨会等形式,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3. 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学习氛围:通过组织教师交流活动、举办教学研讨会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4. 提供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支持和服务: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包括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培训的组织、教学研究的指导等,提高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行效果。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将某一区域内的教育机构、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等各方力量,围绕共同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需求,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和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学改进等活动,以促进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必要性、具体操作步骤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促进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互助,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的共同研究和交流,可以及时吸收其他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共同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进实践,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1.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

各参与单位要深入了解该区域的教育现状和发展需求,共同商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形成共识和行动计划。

明确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后,才能统一思想、集中资源,促进教育发展的融合和协同。

2.建立联席会议和机构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联席会议和机构,形成协作机制和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由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和教育专家等组成,负责制定共同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协调推进教研和教学改进等工作。

还应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或中心,负责具体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服务。

3.开展共同的教研活动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开展共同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座谈会、教学观摩、教学示范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经验交流。

还可以组织跨校合作的教研课题和项目,共同攻克教育教学难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推进师资培训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推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问题的提出从近期的教研活动来看,有些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较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水平不高。

在校本教研中自觉参与度和互动程度不高,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

其原因是: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淡化,而管理功能加强,和年级组一样变成了行政机构;教研组的教学功能体现得较为充分,但科研功能,特别是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体现不足;教研活动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一些日常教学事务,如组织听课评课、安排考试命题和试卷批改、进行质量分析等,真正“研”的成份很少;教研组活动中,多关注现成的技术、经验的传授与获得,缺少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及研究,使得实践较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无法真正实现通过研究问题改进与完善实践的目的。

由于课程改革过程中,各校出现了许多用传统教研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而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教师难以把握,只靠几节公开课、示范课,几次简单的研讨活动无法解决。

课程背景下,教师是教材的补充延伸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只靠个人的力量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能从长远目标出发,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为此,笔者呼唤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1 行政推动,保障机制。

教研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联合教研模式,是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的。

是根据各自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教研,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它基于学校而不限于学校,它摒弃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集集体智慧,集校内外各方的合作与支持,相互协作,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共享经验与成功,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行政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由一定行政区域内的学校、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所组成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教育教研专业共同体群体。

在区域教研共同体中,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教育教研中,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有利于推动教育教研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调共同体成员之间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

构建共同体意识,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克服传统的独立思维,打破各自岛屿,形成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

只有在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经验交流,进而推动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教育教研的需求,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教研共同体组织,例如学校联合教研组、教育机构联合教研组、地区教育教研共同体等。

这些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或者教研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种教研活动,指导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设完善的教研资源平台。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在线教研平台,供教师们发布教研成果、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在线交流等。

还可以组织开展线下的教研活动,例如教研研讨会、教研成果展示等。

这些教研资源平台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教研资源,促进教育教研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根据教研成果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套完善的教研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育机构。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提升教师的职称和待遇、享受教研项目经费支持、评选优秀教研成果等。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们的教研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

在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为了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而组成的学习和合作的社群。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目标和具体举措。

一、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1.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合作的平台,可以通过交流、研讨和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2. 促进教师职业成长: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匡助教师发展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

3. 增强教师合作意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培养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

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1. 建立学习型教师社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的教师社群,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之二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等方式,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之三是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包括提供培训机会、分享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指导等,匡助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具体举措1.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可以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如教研组、教学团队等,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和职责,为教师提供组织和支持。

2. 举办教师交流和研讨活动:定期举办教师交流和研讨活动,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等,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提供专业发展培训:组织专业发展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包括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4.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和借鉴。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下,通过合作、分享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享。

三、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3.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促使教师之间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培养良好的教师文化和师德风尚:教师发展共同体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教师文化和师德风尚,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形象。

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具体措施1.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学校可以设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如教研组、教学研究小组等,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 创建共享教育资源的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库,教师可以在资源库中分享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

3. 开展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4. 鼓励教师合作研究和共同备课: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5. 建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和活动。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言概述: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共同目标1.1 确定共同目标的重要性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目标,这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

1.2 确定共同目标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确定适合教师群体的共同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衡量性。

1.3 共同目标的实施将共同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二、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2.1 建立交流平台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需要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利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如教研组、教研会等。

2.2 促进教师交流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教学方法交流和教材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2.3 加强教师合作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教学、课题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

三、提供专业培训与支持3.1 设计专业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共同目标,制定专业培训计划,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3.2 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包括学习研讨会、讲座、研修班等,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3.3 提供专业支持建立专业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课题研究、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四、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4.1 设计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

4.2 提供定期反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4.3 促进交流与提升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五、持续改进与创新5.1 持续改进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应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建设区域教研共同体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推动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何谓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与优势以及实施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策略与措施。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教育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专家学者之间建立的共同合作关系。

通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育研究的合作,共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公平化,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一种教师、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搭建教育发展的平台来促进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对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区域教研共同体有以下重要性与优势: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成功经验,相互借鉴,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不同学校之间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3.推动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4.实现教育公平化。

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提高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实施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策略与措施要实施好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与措施:1.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组织结构。

可以设立一个由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共同体,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合作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教研共同体是指一组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持续的合作、共享与对话,产生并传播教学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区域教研共同体则是在地理范围内形成的教研共同体,其成员可以是同一校、同一区域乃至跨区域的教师和学校,共同致力于在地域特点下进行教研工作。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了“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事业。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促进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教师要自觉参与并推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社会各界要关注教育事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有系统的组织和规划。

需要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组织机构可以由教育局、学校和教研机构共同组建,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反馈工作。

需要确定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和实施措施。

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确保实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建立教研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和信息共享服务,促进教研成果的共享与传播。

需要建立评估机制,对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一群教育工作者在区域范围内建立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网络。

它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有利于教师职业成长、学校专业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首先需要明确共同体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各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共同体的目标可以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成员的角色可以包括学校领导、教育局官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确立共同体的运行方式和规范。

可以成立教研组织或者教研中心,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和工作团队,制定共同体的章程和工作规则,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需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教研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让成员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和学习。

要鼓励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等,开展深入的专业研究工作,提升整个共同体的专业水平。

第四,需要加强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

教研共同体的成员可以共享教育资源,比如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评价工具等。

还可以通过合作开展多校联合教研活动,互相走访观摩教学,提供帮助和支持。

共同体成员之间也可以建立相互支持和帮扶的长期合作关系。

需要及时评估和调整共同体的运行状况。

可以定期对教研共同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收集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与其他区域教研共同体进行合作与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共同体的整体水平。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合作的组织形式,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它汇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学校边界,形成一个团队合作的共同体。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明确它的目标和使命。

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它的使命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科界限,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这个机构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教育工作者的参与。

可以设立一个教研科室或者教育局来负责组织和管理,也可以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组织。

在组织体系中,可以设立教师培训和研修、教学观摩、教学资源共享等各种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现代技术可以为教研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平台。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教研博客、在线论坛等交流平台,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

还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等远程技术,组织跨校区、跨年级的教研活动,扩大教研的范围和影响力。

第四,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文化和互信机制。

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才能开展真正的合作和创新。

建立合作文化和互信机制可以通过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定期举行集体研修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第五,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还需要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

教育改革需要有一群高素质的教师来推动和引领,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同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成果,鼓励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和资源。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提供经费支持、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支持,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将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机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研共同体。

这种共同体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地区内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综合素质素质素养和科研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质量提升的背景下,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提升师资力量水平。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将各个教育教学机构的师资力量整合起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实现各教育教学机构间的紧密合作和协作。

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可以形成共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教研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3. 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在共同体内部,可以有计划、有序地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分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4.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通过共同体内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5. 增进教育教学协同发展。

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单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共同体的成员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二、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途径1. 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推动。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教育教学机构主动参与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

可以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相关奖惩措施,鼓励学校间的合作、资源共享等,推动共同体的稳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研究意义 1、本课题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 载体——研修共同体。针对区域教师发 展的实际,将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 以期形成独到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运作思 路和操作经验。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使 其间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各位 教师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最大限度地推 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2、本课题对教师发展中的专业 引领进行理性思考,期望较好地解决 本区专家教师少,而教师总体数量多, 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困难多等问题。区 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形成研修共同体, 体现专家支持和引领广大教师不断走 向专业成熟的要求,具有实践性和创 新性。
二、 课题界定
区域研修,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由区教育 局或下属各片区组织的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 共同体是指基于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愿 景而组织在一起的教师,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 目的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并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 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的学习型组织。 区域研修共同体,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组织 的各种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共同体。
15、张铁道.将个体经验汇聚为群体资源.《人民教育》2008.12 16、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全球教育展望》 2005.7. 17、陈桂生、胡惠闵、黄向阳、王建军:“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建 构——“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 版),1999.4 18、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 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 19、张爱红.合作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山西教育.2004.8 20、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04.4 21、康长运.什么样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更加有效? /userlog9/101365/archives/2007/38 8965.Shtml 22、Joyce,B.R & Shower,B.Power in staff development through research on training.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pment,Washington,D,C,1983
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台研究
1、片区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2、学科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①区域精英教师团队研修平台的建设研究。 ②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教、研、训一体化”研修型教 研组建设研究。 3、兴趣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 4、项目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①课题研究项目共同体。 ②骨干教师定期定点示范教学项目共同体。 5、网络共同体平台的构建。
8、周南照等主编.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7 9、王洁.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7. 10、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 11、王枬.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在到自为.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12、柳夕浪.教师研究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3、胡协和.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为终身教育打造构件搭 建平台.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4、欧用生.教师成长与学习[M].板桥:台湾国民学校研究 会.1995.
3、始于西方的伙伴协作模式,结合中国 本土教育特色——教研室,构建区域研修共同 体。这种协作模式既打破了原来自上而下的教 研结构中科层化的层级体制,成员之间民主平 等,又充分利用教研员的力量,教研员与教师 在共同完成教育研究任务和自身学习的过程中, 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更具有 自觉意识、高效功能。因此,课题具有开创性。
彼得•圣吉在他1990 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 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概念。 日本的佐藤·学提出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 作性同事”关系 。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同事的经验和热情当作自己教育 灵感的源泉。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到,教师需要一 种同事之间的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 乔司与肖沃斯(Joyce,B.R & Shower,B)提出了 教师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
现代团队建设管理突出“团队整体 研究合作”,注重转变学习方式、培训方 式研究,构建合作互动研训的现代教师学 习方式。
4、罗杰斯助益性人际关系理论
罗杰斯认为,某个参与者意欲使另一 方或者双方发生某种变化,使个体的潜力更 多地得到欣赏,更多地得到表达,更好地发 挥作用,在这样关系中,至少有一方有明确 的意向,促进对方的成长、发展。“如果我 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 须不断成长。 ”
八、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形成共识。 2、深入学习,理论提升 。 3、创设平台,构建模式 。 4、培养骨干,辐射全区 。 5、以人为本,个性发展。 6、立足区域,协作互助。 7、及时总结,典型推动 。
十、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9年3月) ①成立课题组。 ②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 ③组织课题组进行系列的学习活动。 ④起草课题方案。 ⑤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进行论证活动。 ⑥对本课题工作进行全区内的宣传,让更多的 人了解这项工作。
六、研究目标
1、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模式。 ①片区共同体模式 ②学科共同体模式 ③兴趣共同体模式 ④项目共同体模式 ⑤网络共同体模式 2、推出10位以上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3、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七、研究内容
1、岳阳楼区教师研修情况调查研究。 2、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的理论研究。 3、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运行机制的研究。 4、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台研究。 5、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2、正式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
①课题研究内容分项建档。 ②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将有关的研究资源上传到网页里。 ③开展对岳阳楼区中小学教师研修情况的调查。 ④建立并完善各种研修共同体,制定相应的研修的制度。 ⑤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及网络研修机制。 ⑥开展基于区域共同体的各种研修活动。 ⑦完成区域研修共同体模式构建。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中,关于合作 研修方面的研究不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内的同伴互助,二是专家和教师的合作, 主要是大学专家和教师的合作,而少有一个区域内 合作研修的研究。而以前的区域教研或培训,一般 是通过教育局师训部门和教研室利用行政职能进行 管理和组织,这样,缺少共同研修的氛围,也势必 将研究和学习进行分离,难以达到有效研修的效果。 基于此,我们尝试着站在教研室的角度,利用教研 室具有专业指导和组织能力的有利条件,利用我区 素质教育等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构建基于民主 和合作的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我区教师群体的专 业发展。
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科室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需要。 2、有效研修呼唤对传统研修的改革。 3、教研方式变革,需要关注对研修共同体构 建的研究。 4、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对校本教研的有 力补充。 5、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区域教育均 衡。
教师专业的发展要靠实践性知识保障, 教师成长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 实践智慧的不断提高。兴起于20世纪50年 代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研究者、 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 中采取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像这样的行 动研究,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进修方 式。
3、现代团队建设管理理论
十五、主要参考文献 十五、
1、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郭进隆译. 杨硕英审校.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年1月 4、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4 • . . 社.2000 5、今津孝次郎.变动社会的教师教育。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 会.1996 6、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 7、 [美]James Nolan,Jr.Linda A. Hoover.教师督导与评价.兰 英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五、理论依据
1、教师发展理论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如果教 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 现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 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 许多国家都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以后的教 师教育改革中,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 高教育质量的关注点。
2、有关研修的理论
十二、经费管理 十二、
课题经费由教育局提供,课题小组 统一管理。经费开支将严格执行财务纪 律,接受监督。
十三、主要成果 十三、
《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发表 (2008.2)。 《思想者的漫步》在《湖南教育》发表(2007.2)。 《幸福的相遇--语文教育絮语》2008年出版。 《校本教研实践探索》2005年出版。 《浅议校本教研培训中同伴互助的内容和形式》在《中外教育研究》 发表(2007.2)。 《走近片区教研共同体》在《新课程报》发表(2008.5.12)。 《教师素质论》2008年出版。 1999年、2001年,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研究》和《作业 创新性研究》均获湖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7年在湖南省优秀教研成果评奖中,承担的两个省规划课题《学校 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别获一、二等奖。
十四、课题研究目前情况 十四 课题研究目前情况
从2003年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在探索区域教师整 体发展之路。组织了片区教研共同体,开展了骨干 教师定期定点送教等活动。建立了"语文骨干教师 研修班""数学青年教师联合会""英语沙龙""小学语 文小课题研究协作体"等团队研修组织,非常活跃, 在教师合作研修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本课题 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和2008年,共组织了60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 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 远程研修项目",积累了网络研修的经验。 开辟了岳阳楼区素质教育论坛,已有注册会员 11900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