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达课堂实录2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实录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2b8a3305727a5e9846a6106.png)
齐齐哈尔教育公开发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实录富裕县第一中学陈海艳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一节生物课。
都知道我们班各个都聪明伶俐。
老师有几个小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看谁的反应最快。
1、鲤鱼长的大,鲫鱼长的小是相对性状。
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相对性状。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爸爸能卷舌,孩子就能卷舌。
学生:思考后抢答。
教师:我们一起回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就是下面的这个图。
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相对性状,或者说,能卷舌是因为有一对控制能卷舌的基因AA,不能卷舌是因为有一对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aa。
那么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的个体能卷舌吗?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原因,作出多种猜测。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
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
板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师:遗传学家孟德尔就做了许多种关于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
我们一起来了解他。
学生:阅读孟德尔的简介;教师:孟德尔为什么选择纯种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而没有选取其他材料例如人或动物呢。
学生:主要因为豌豆相对性状区别明显;教师:生物的遗传规律是一样的。
教师:做实验时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实验容易成功。
(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带着问题研读教材。
1、孟德尔要研究什么问题?(豌豆高矮的相对性状的遗传)2、孟德尔是如何实施他的计划的?(用纯种的高豌豆和矮豌豆进行杂交,观察杂交一代、二代的性状表现。
)3、经过实验,他发现了什么?(杂交一代都表现出高茎,而二代既表现高茎也表现矮茎,但高的个体比矮的个体多。
)2: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孟德尔总结的遗传规律。
(1)杂交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板书)显性性状隐性性状(2)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子代吗?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显性基因隐性基因(3)隐性基因有没有遗传下去?第二代种子长成的植株有高的,为什么也有矮的?高的比矮的多得多!4:教师:学生动手画出遗传图解通常情况下,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e85ab1aeaad1f346933f9f.png)
下面我们就通过贴图游戏来重温一下比耐登的发现。(在做中学,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贴图游戏,并请一个小组到前面小黑板上进行贴图。
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贴图游戏结束后,请在小黑板上贴图的两位同学进行解说。
师:我们知道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上又携带了基因,那基因是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呢?我们以一对染色体和一对基因为例,来看一下基因的传递过程。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学生总结,谈收获
五、教师寄语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孟德尔
一对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DD或Dd dd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是他们只是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生:思考,尝试用遗传图解解释。
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其他同学在纸上写。然后一起看黑板,进行评价,加深对遗传图解的理解。
师:回扣前面提出的问题,父亲基因为AA,母亲为aa,子代为Aa,子代到底长的像谁呢?
生:回答
师:回扣开始时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父母是双眼皮,而儿子是单眼皮?
生:回答
(前后呼应,巩固新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材分析
牟平区武宁街道初级中学
上节解决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问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性状遗传的本质,本节是对上节内容的自然延续,也是揭示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关键,为学习性别遗传和生物变异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是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核心内容。本节安排了三部分内容:基因经生殖细胞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禁止近亲结婚。其中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是基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重点和难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实录(通州区一等奖) 朱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实录(通州区一等奖) 朱建](https://img.taocdn.com/s3/m/673fb00d03d8ce2f006623c3.png)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实录(根据对课堂的回忆而整理,部分不能完全展现当时的情景。
)朱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226321)执教:朱建学科:高一生物地点:通州高级中学生物实验室班级:高一(12)班时间:2010年11月12日14:25-15:10评委:张卓鹏、王志华、袁丁、胡雪珠、杨淑琴奖项:通州区一等奖【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上课当时的教学进度在必修1第四章),平常教学应该是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以后的内容。
教材从一开始就有“问题探讨:遗传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是具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保持稳定”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背景。
在必修2的上半本书,介绍了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等等,这些也能够让学生对“遗传”有较深的理解。
而上课的同学是入学不到半个学期,才学习了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细胞的基本结构,鉴于此,教学预设就索性撇开“问题探讨”中的提问,而直接从“科学家发现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染色体有两种主要成分蛋白质和DNA,但是究竟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还是两者都是呢?”直接入手了,干净利落。
对于“DNA”,学生也不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因为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已经学过DNA 和RNA,也已经学过蛋白质。
在本节教材中,有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噬菌体”,也就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中的病毒,教学过程中将有一个细节涉及到“噬菌体不具备独立的代谢能力”,这个知识点在必修1第一章中已经有过讨论。
还有就是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在第二章的“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
这些,为这节本该在一学期以后才能教到的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一节课,如果只是知识的习得,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如果只是科学史的介绍,那也是简单的,无非就是两个遗传学上的经典实验和几位科学家而已;重要的是这两个经典实验中所遵循的核心思想。
基因的表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基因的表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3a045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8.png)
基因的表达教案导语: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在细胞中产生相应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对于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实验技术,并结合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表达机制。
一、基因的表达过程1. 转录(Transcription):基因的转录是指DNA的一部分被转录为RNA的过程。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酶(RNA polymerase)结合在DNA模板上并合成RNA 链,形成一条相应的mRNA(messenger RNA)分子。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2. RNA的剪接(RNA Splicing):mRNA是由转录过程中合成的一条包含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的链。
RNA的剪接是指在转录后,通过剪切掉内含子的方式,将外显子连接形成成熟的mRNA。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3. RNA的成熟和运输:成熟的mRNA分子将被运输到细胞质中,以供后续的翻译过程使用。
4. 翻译(Translation):翻译过程是指mRNA中的信息被读取,转换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mRNA分子通过核糖体(ribosome)上的tRNA(transfer RNA)将信息翻译成一系列氨基酸,形成多肽链,并进一步折叠成最终的功能蛋白质。
二、基因的调控机制1.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蛋白质,它们可以结合到DNA上特定的序列部分,从而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
2. 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组蛋白修饰指的是通过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改变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3.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分子上加上甲基基团的修饰方式,它可以通过改变DNA的结构来调控基因的转录活性。
4. microRNA的调控(Regulation by microRNA):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碱基的小分子RNA,在细胞中起到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9598c4a7302768e993995.png)
请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1. 何谓转录?场所在哪里? 2. 转录的单位是什么? 3. 转录的条件有哪些? 4. 转录的过程如何? 教师指导:a. 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b.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 过程。
1.转录中模板DNA 链的碱基是A 、G 、C 、T 是如何与信使RNA 中碱基A 、G 、C 、U 互补配对呢?(1) 请学生答出DNA 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即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
(2) 板书DNA 的一条链,显示信使RNA 的形成过程;即:从形成过程可看出,是mRNA 中的U 碱基与DNA 分子中的A 碱基进行配对。
小结:教师总结转录的实质:DNA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遗传信息转移给 mRNA ,mRNA 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了相应 DNA 的遗传信息。
提出问题: 转录得到的 mRNA 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 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mRNA 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呢?2)思考:氨基酸有20种,而信使RNA 只有四种碱基(A 、C 、C 、U),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呢?逻辑推理: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4种,41=4,不行;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16种,42=16,不行; 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64种,43=64,足够有余。
1. 说出何谓密码子?观察密码子表,学会查询密码子并分析密码子的特点: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3.观察图 4-5,说出t RNA 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并比较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
请学生观察图 4-6,并结合相关文字说明,了解翻译的大致过程,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1. 何谓翻译,其实质是什么,场所在哪里?2. 氨基酸如何进入核糖体?哪个氨基酸进入是由什么决定的?3.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如何?,,。
2020年春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章)教案 附练习
![2020年春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章)教案 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e80b5f2f60ddccdb38a033.png)
2020年春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四章(全章)《基因的表达》教案附配套导学案及练习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辨别RNA的种类和作用。
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设计并制作转录过程的剪纸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教学突破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较难,课堂内教师必须讲懂,学生必须把道理弄明白,只是不必利用更多的课时和课外精力去反复练习,更不宜加深练习。
应用挂图形象说明过程;采用图示讲解;用电报的信息转换类比说明转录、翻译的概念。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学法: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图片。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组织阅读P61〖问〗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激起兴趣,引入新课,续上表问题探讨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懂得基因表达的含义章引言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
引导学生看第4章的章图。
请学生阅读章图中的文字和图解,询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续上表T A G C─┴─┴─┴─┴─ 板书展示第四章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比较RNA 与DNA 结构的不同 2.RNA 的类型和功能 ①信使RNA ——mRNA 。
2、基因的表达 直播课2020.02.15
![2、基因的表达 直播课2020.02.15](https://img.taocdn.com/s3/m/571235121eb91a37f1115ccb.png)
苯丙氨酸 密码子
U UU
苯丙氨酸 密码子
U UU
多聚尿嘧啶核苷酸=mRNA
氨基酸1 密码子
UC U
氨基酸2 密码子
C UC
氨基酸1 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61种密码子可编码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 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中有2种是起始密码子 兼并特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的密码子(容错)
实验进一步发现,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中出现了新的RNA,这些新的RNA可以附着在
核糖体上。
实验结果表明:遗传信息在新合成的RNA上-信使RNA
噬菌体DNA 转录
RNA
蛋白质
遗传密码
蛋白质体外合成
每次只加一种氨基酸 不加细胞原有的DNA和mRNA,其他条件满足 加入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苯丙氨酸 密码子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 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
启动子
3’
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12 3 4
外显子
56
内含子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下游
7 终止子 3’
5’
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外显子 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内含子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5’
启动子 1 2
3’
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5’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课堂实录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fa29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8.png)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课堂实录今天,我们将进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课堂,探索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和实践。
在这个课堂中,我们将了解到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概述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中,科学家们利用基因重组和DNA合成等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方式,还能为疾病的治疗、农作物的改良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包括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
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例如通过改造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等。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虽然基因工程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会,但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涉及基因改造的人类或动物是否会受到伤害以及基因改造是否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等。
因此,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利弊,确保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动。
第四部分: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前景与挑战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巨大的前景,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安全防范。
此外,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使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结语: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前沿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然而,面对伦理道德问题和技术挑战,我们也应保持审慎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持续稳定,为人类社会谋福祉。
高三科学《基因工程》课堂实录
![高三科学《基因工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f4775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f.png)
高三科学《基因工程》课堂实录缩写:《基因工程》课堂实录时间:20XX年X月X日地点:XXX中学高三(X)班主讲教师:XXX学生人数:X人实录撰写:XXX学生---一、引言在高三科学课上,学生们开始学习关于基因工程的知识。
这是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为了更好地记录下课堂上的内容,我撰写了本篇《基因工程》课堂实录,以期帮助同学们温故知新,加深对基因工程的理解。
二、基因工程的概念与目的在课堂伊始,教师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的概念与目的。
基因工程是一门通过改变DNA序列来改变生物品质的技术,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健康和环境问题。
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动物的抗病性、研发新型药物等。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们讲解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他详细介绍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
学生们通过图表和实例,了解了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是如何实现的。
四、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生动地介绍了基因工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他向学生们展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学、动植物繁育等领域的成功案例。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推出,通过注射改变基因的方式治疗遗传疾病等等。
五、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随后,教师与同学们讨论了基因工程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
他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基因改变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基因工程是否会导致人类自然进化的终结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就各自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六、基因工程的前景与挑战最后,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基因工程的前景与挑战。
他指出,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但也需要面对风险和挑战。
教师鼓励学生们要善于思考,发掘潜力与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通过这堂《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基因工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他们认识到基因工程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基因工程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
2023年《生物遗传与变异》课堂实录
![2023年《生物遗传与变异》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9ee2e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c.png)
2023年《生物遗传与变异》课堂实录今天是2023年的一天,我来到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课堂。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进化过程非常重要。
让我们一起来记录这堂课堂实录。
第一节:基因与遗传老师开始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基因是控制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通过DNA分子来存储和传递信息。
基因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外貌特征,还决定了其内部的生理活动。
老师提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是杂交定律,指出个体的两个亲本会以一定比例分配其遗传物质给下一代。
第二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指出在基因组合的过程中,不同的基因会自由组合,使得后代的特征呈现多样性。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变异在这一节课中,老师介绍了基因突变和变异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不可恢复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异常。
而变异则是指在一个物种中,个体之间出现的可遗传的差异。
老师提到了常见的基因突变方式,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而变异则是通过基因重组、杂交等方式产生的。
第三节:变异与进化这一节课是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变异,个体可以获得不同的适应性,从而在环境中存活下来。
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强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如鸟类的喙形状和颜色的变异,以及细菌抗生素抵抗基因的产生。
这些变异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第四节:遗传工程与未来在最后一节课中,老师介绍了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遗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的抗虫性、提高养殖动物的产量,甚至用于治疗遗传疾病。
老师提到了一些遗传工程的成功案例,如黄金水稻和转基因疫苗的开发。
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农业和医学领域,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课堂实录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0ba700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8.png)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课堂实录本文是对一堂高二生物课《遗传与进化》的实录,记录了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互动讨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详细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遗传与进化》这个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首先,我们先从基因开始讲解。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的遗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显性遗传,另一种是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表现在个体的外观或者性状上,而隐性遗传则是指某个基因不表现在个体的外观或者性状上。
这是由于隐性基因需要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才能表现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遗传规律来预测孩子可能具备的性状,例如父母双方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的后代就有一定概率会拥有这个基因。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遗传”。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进化这个概念。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特征改变的过程,这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进化是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逐渐发展出来的。
基因的变异是指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良性的、中性的或者有害的。
而选择是指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这意味着那些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繁殖后代,将自己的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将会逐渐淘汰。
进化的结果是物种逐渐改变,形成不同的种群和亚种。
这种演化过程不仅发生在动物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植物界。
例如,古代的马科动物中存在着一种叫做“古马”的物种,通过进化逐渐演化成了现代马。
这种演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世代才能完成。
我们生物学家研究进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物种的遗传特征,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和演化。
这对于我们了解动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互动讨论。
学生们积极举手提问,与老师进行交流。
其中一个学生问道:“基因突变对进化有什么影响?”老师耐心地解答道:“基因突变是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进化中新的遗传特征出现的起点。
基因突变有时可以导致新的有利特征的出现,进而被环境选择并广泛传播。
《生物课堂实录基因工程与应用》
![《生物课堂实录基因工程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4667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b.png)
《生物课堂实录基因工程与应用》在当今生物科学的领域中,基因工程无疑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
它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人类打开了探索生命奥秘和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大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奥秘与奇迹的基因工程世界。
基因工程,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创造出具有新性状或新功能的生物品种。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基因的“建筑工地上”,对基因的“砖块”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构建出我们所期望的“生命大厦”。
要理解基因工程,首先得了解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它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而基因工程的核心操作,就是对这些基因进行剪切、拼接和导入。
那么,基因工程是如何实现这些操作的呢?这就离不开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
其中,限制性内切酶就像是一把精准的“剪刀”,能够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NA 分子;而 DNA 连接酶则如同“胶水”,将切割后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
此外,还有载体,比如质粒、噬菌体等,它们能够将重组后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
有了这些工具,基因工程便能够在多个领域大展身手。
在农业方面,基因工程为农作物的改良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通过将抗虫、抗病、耐旱等优良基因导入农作物中,我们培育出了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新品种。
例如,抗虫棉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因治疗为许多疑难杂症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替代或修复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囊性纤维化等,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基因工程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和酶,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这些生物制品在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然而,基因工程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课一案高三生物200715基因的表达信息高中王维
![一课一案高三生物200715基因的表达信息高中王维](https://img.taocdn.com/s3/m/5de37c643b3567ec102d8ae7.png)
C.1 000个和4 000个D.3 000个和6 000个
3、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此t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CGAB.丙氨酸GCU
C.丝氨酸UCUD.谷氨酸GAG
4、DNA分子上某个基因含有600个脱氧核苷酸,那么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个数最多是
2、基因能直接控制合成蛋白质吗?如果不能,那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
3、RNA在结构上与DNA有什么不同?
4、RNA是如何合成的?
5、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
6、RNA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其中还需要哪些条件?
二、思考:1、为什么mRNA上每三个碱基是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2、什么是中心法则?
小结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整理思路
联系复习的内容,思考并得出结论
思考,自己构建起知识网络
思考,解题
A
D
B
B
B
思考,解题,回答教师的问题
回忆
情境导入
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学生的回答很难完全准确,教师的归纳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此部分知识较抽象,应用直观课件加深学生印象
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意图
导入
基础知识回顾
思考
知识网络
知识应用
实战演练
小结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课堂实录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da54f4192e45361166f5d1.png)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课堂实录2015-12-14 09:23 435次地区:湖南省 - 湘潭市 - 岳塘区学校:湘潭市岳塘区湘纺中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初中生物人教2011课标版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首先,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
其次,这个年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教师活动:板书,图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回忆染色体通过精子和卵细胞而传递,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起点图式。
二、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性状能表现出来、有的不能表现出来吗?想知道吗?学生活动: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老师导入的话题,从而正式开始本节的学习。
基因是成对存在的,那通过导入,提出本节要解决的问题: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三、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教师活动:板书(举例,图示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提醒学生们,这里,把基因从染色体上剥离出来了。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明确基因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这与染色体的传递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可以小声地自由讨论。
师生共同探究:如果aa和aa这二对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相对性状,或者说,能卷舌是因为有一对控制能卷舌的基因 aa,不能卷舌是因为有一对控制不卷舌的基因aa,那么,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个的体能卷舌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突出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对关系。
基因在亲代间的传递课堂观摩记录
![基因在亲代间的传递课堂观摩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a3166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6.png)
基因在亲代间的传递是指子代向父母代遗传基因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生命进化的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课堂观摩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基因在亲代间传递的模拟实验。
老师介绍了基因的概念,并用棋盘和棋子来模拟基因的遗传过程。
老师从每个棋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方面来演示基因的多样性。
同时,老师还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来演示基因在亲代间传递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基因在亲代间传递的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基因在生命进化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观摩的过程中,老师还讲解了遗传的一些基本规律。
例如,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每个基因都有两个等位基因,并且一个基因的等位基因可以是同源的或异源的。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我们对基因在亲代间传递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
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探究基因在生命进化中的作用,并且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表达》课堂实录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教学实施过程:
师:为了大家略微小紧张的心情,咱们先来轻松下,想问在我国古代谁说话最有权威?
生:皇帝
师:那现在如果皇帝想让一个工厂加工一批上等的产品,需要怎么办?用不用自己亲自去找相关负责人呢?
生:不用,有圣旨,然后让太监或者大臣送去
师:听起来还挺麻烦的,现在我如果把细胞比作一个国家,你们觉得谁更像皇帝?
生1:我觉得是细胞核,因为他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生2:我觉得DNA更像皇帝,而细胞核更像皇宫,因为细胞核之所以是控制中心,也是因为它里面有DNA。
师:大家是不是也更赞同他的观点?如果这样我们就来回顾历史一样来看看DNA具备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才具有这样的资格呢?
生:回答略(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成果并介绍)
师:既然DNA能够决定性状,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决定的。
生:通过mRNA和tRNA来实现的。
师:这样说,就有点片面了,那基因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师:好,现在想想如何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什么媒介来完成呢?
生:通过RNA来实现。
(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的知识点)
师:现在媒介找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具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生:回答略(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的知识点并阐述相关过程)
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提出错误的地方并纠正。
然后引出转录的概念并继续下一个过程
生:学生活动略(学生分小组在下面演示翻译的过程)
师:流动检查,碰到个别疑难问题重点提示
师:好,下面咱们请一组同上台演示并讲解下这个过程学
生:学生活动略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完成演示过程
师:进行纠正和重点提示
(教师领起,学生统一回答。
)
师:这是翻译过程,像这样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 ,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法则。
这是完整的中心法则么?
生:不是,RNA还可以进行自我复制,而且一些RNA病毒还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过程。
师:好,科学家偶尔还发现一些蛋白质由于错误折叠而影响了其他相同的蛋白质也错误折叠了,类似于蛋白质的复制,但尚未明确具体的原因,需要在座的你们去完成,这也意味着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需要
不断更新。
那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几种方式呢?
(学生共同回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教师布置下节课的主题)
三、课堂巩固:学案上相应习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课本内容为顺序画出相关知识网络图,黑板上又总结了生物界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规律。
除此之外,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还包括逆转录和RNA自我复制。
重点突出学生动手操作翻译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